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沂倮锿獾牡胤剑饩陀锌赡芤馕蹲抛约河肭兹嗣谴松倌严嗉:迷冢端詹欢系男碣甲胖灰盗η看蠛笠欢ɑ崧时蚧厮嬷莸模偌由掀饺绽镆端胀使部嗌头7置鞯耐牛獠虐哺ё×苏庑┩哦 

    但叶苏也知道,若总是待在山上,恐怕这支队伍就要离散了,打下县城就成为当务之急。

    好在叶苏就是长乐人,他安抚住队伍后带着几名团丁悄悄地潜入到长乐县城中。

    原先叶苏本想能召集亲朋故旧然后一起举事的,却不成想,数年过去了,早已是物是人非。先前还算庞大的家族在这数年间不断的被打压下,族中子弟早已经分崩离析了。而那些故旧许多也迁出了长乐了。

    好在,还有几名经商的族叔还在城中。当叶苏找到了一名做粮食生意的旁系族叔时,这名族叔大吃一惊。在家族直系覆灭在鞑子之手后,这名嫡系的族侄后来音讯全无,本以为他也亡故了,却不成想,竟然在自己家里遇到了这名族侄。

    亲人相见,自然还是有几分热情的,尤其是叶苏的族叔还本以为叶苏已经死了。

    酒宴上,当叶苏表明了来意后,他的这名族叔却有些迟疑了。

    长乐县所属的宜昌府处在湖北、四川、湖南交界之地。年初时,南方闹闹腾腾的,似乎残明要打过来了,结果最后还是被朝廷给压下去了。除了宜昌府北部的兴山那里有李闯的势力存在,这宜昌府南部还是属于朝廷的。乱世之中粮食生意最为赚钱,已经搭上了官府的路子,叶苏的族叔实在不想再折腾了,只想老老实实的赚点钱,给子孙留一份丰厚的家当。

    见到族叔眼中闪现迟疑之色,叶苏就知道不好了。毕竟做过拥兵过万的营长,这点本事他还是有的。于是,叶苏果断的控制了族叔,然后让几个族弟跟着自己的两名部下回到六营驻扎的地方。通过这几个族弟利用运输粮食的车辆,将近百名手下和武器运进了长乐县。

    完全控制了做粮商的族叔后,叶苏又如法炮制的将做布料木器生意的旁系姨父等人也控制住了。

    就这样,花了三天,叶苏才将自己的手下们全部转移到了县城里。托了如今大势在鞑子一方的福,守城的官兵搜查时十分马虎,再加上进城的都是熟人以及到手的颇为丰厚的打赏,于是,事情就这样轻松的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乘势夺城了。

    当叶苏消灭城中的鞑子队伍,控制了县衙和城门后,他便亮出了旗号。虽然长乐人不是太清楚保安团,但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一些慕名已久的人纷纷投靠,当然更多的则是冲着叶苏的叶家嫡系的名头前来投奔的。而那些原本已经逃散四方的叶家族人得知叶家又兴旺了,族中的子弟竟然抱上了保安团的大腿,一下子控制了长乐县,于是也纷纷乳燕归巢。于是,叶苏以自己的五百团丁为骨干,以族人故旧为羽翼,将原先的佃农壮实肌肉,又重新拉起了新六营。

    数月间,鞑子也曾发兵攻打长乐,但是都是小股人马。因为北方姜瓖反正,山陕和山东的李太平孙治两人又相互策应,导致鞑子朝廷将湖广方面的兵马北调山西。而武昌方面又要留下兵力扼守保安团团部出山的通道,湖南那里又要留下兵力守御贵州、广西广东方面的残明势力。着实没有多余兵力来攻打长乐,所以唯有依靠宜昌府自己的力量了。

    而叶苏又联合了宜昌府北部的李闯余部的农民军势力,一举将巴东、归州拿下。并与农民军平分了两县,巴东归叶苏,归州则是农民军的。

    虽然叶苏拿下了两县,但是他对山陕、山东的战事也有所耳闻。得知李太平和孙治两人又另起炉灶,创下了好大一番声势后,叶苏艳羡不已。

    虽然叶苏没有见过两人,但是对于这两位保安团元老的事迹也是如雷贯耳的。他们是最早跟着团长的一批人,也是最早的一批外放的营长,如今他们又成了保安团体系中最大的藩镇了。

    如今,六营的事业已经进入瓶颈了,宜昌府已经是六营和鞑子、农民军三分了。北部的农民军是盟友,这时候可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而鞑子官府又固守东边的府城东湖,一时间叶苏手中的实力不能完全拿下。如果和农民军联手的话,战果分配也不好计算。所以,叶苏有些犹豫是向南还是向西。

    向南就要挺进湖南了,而向西则是入川。考虑良久之后,叶苏还是决定了入川。

第181章 入川(二)() 
四川,天府之国,本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只是如今几乎成了一片死地。

    前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率军转向四川,至巫山,下万县,连克梁山、忠州。转战泸州后又攻下重庆,接着兵发成都。一时间,四川大乱,战事迭起。

    未及一年,张献忠控制川省大部。于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不久,前明各地守军残部纷纷聚集兵马,袭取大西军。整个川省一片混乱,民众流离失所。

    华兴二年,鞑子覆灭残明弘光政权后,派人招降张献忠,却被其拒绝。

    与此同时,大西军不断的和残明军队还有当地地主武装争斗,在内斗中逐渐消耗实力。

    华兴三年初,鞑子朝廷派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统领鞑汉大军向四川杀奔而来。

    而这时前明参将杨展领兵复夺川南州县,率兵北指,与大西军激战于彭山的江口。大西军大败,退回成都。

    在大西军与残明的军队争斗的愈演愈烈时。五月间,豪格率鞑军攻占了汉中。

    汉中乃是四川的门户,自古守川就得守汉中。得知汉中被鞑子攻占,再加上与前明军战事不利,张献忠便决定北上抗击鞑军。华兴三年七月张献忠尽杀妻妾子女,然后屠杀全城搜刮钱粮。于当年九月率众十余万向汉中进发。

    此时,大西军部将刘进忠降鞑,鞑子以刘进忠为向导,迅速进入川北。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顺庆府西充县凤凰山与大西军接触。

    双方战事激烈,大西军损失惨重,张献忠也在此役中阵亡。当张献忠阵亡后,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冯双礼等人只能率军南下,转道贵州,然后又攻下云南。后与残明联合,共抗鞑军。

    当张献忠在川时就有屠杀习惯,而前明军征粮征人时也莫不如是。双方征战连连,百姓死伤无数。在川北还有摇黄十三家纵横肆虐,屠人无数。

    摇黄十三家初始时本以汉中土豪姚、黄两姓为首,谐音摇黄。后来川人恐惧张献忠,纷纷投奔摇黄十三家。最后摇黄十三家发展为以袁韬、武大定、胡九思、白蛟龙、刘惟明杨秉胤等人为首的拥兵十余万的大势力。

    在袁韬、武大定等人的带领下,摇黄十三家在大西军和前明军之间左右逢源,时而投降时而反叛,最后还是选择与前明军合流。相比于前明官军,摇黄十三家杀戮更甚。

    华兴二年,摇黄十三家屠巴州、通江、东乡、太平、达州、梁山、新宁、开县各地方,人烟俱绝。攻破长寿、垫江、邻水、大竹、广安、岳池、西充、营山、渠县、定远各州县,城野俱焚掠。

    华兴三年,鞑子大军北返,谎称楚王世子的朱容藩自夔东而来招安摇黄,妄图恢复重庆。未几,官兵不和,各自散去。武大定投降鞑子,不久之后又叛杀固原道何士元,被鞑子击败后又转回四川。

    华兴五年,武大定来到成都,因为军粮匮乏选择向杨展求救,被接纳。同时,占据泸州的袁韬和富顺的呼九思也向杨展求援,皆受到了帮助。

    然而袁韬和武大定两人艳羡杨展地盘富庶,在恢复实力后出兵嘉定,恩将仇报的杀死杨展,吞并其地盘。此战之后又是无数人尸横遍野,余民流落山间。

    除了大西军、前明军和摇黄十三家之间的内斗屠杀外。大灾大疫也是川民大减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虎患、缺粮等等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死亡原因外,更有来自鞑子方面的屠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在这样想法下,鞑子攻打四川的过程也是一路的腥风血雨,伴随着人头滚滚,川中之民再受一番浩劫。

    如今乃是华兴六年,在仇天行的前世,在此之后之后还有十年的鞑子与残明方面的拉锯战,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兴兵入川,与鞑子交战于川。这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最后川民百不余一,鞑子朝廷只能湖广填川。

    好在这个时候川民数量还没有三十年后那么稀少,在叶苏的眼中,四川还是一块十分合适的根据地。只要自己能占据四川,招募人手开垦土地,那么四川还是很快就能恢复生机的。

    当然选择四川还有其他原因,饱读诗书的叶苏从史书中知道。三百年前,明玉珍起事于随州,然后转进四川,成就了一番霸业。叶苏虽然领兵在应山附近与鞑子交战,但真正作为一营之长奠定了六营根基还是在随州。所以,叶苏也想跟明玉珍一样带兵进入四川,将六营扎根在川中。先前的犹豫只是因为川中历经大战人口匮乏,自己贸然进去可能会困死川中。但是叶苏也想到,既然川中人口不多,自己也可以从湖北招募,用自己的实力开发四川。

    如今叶苏手中有长乐、巴东两县。占据了巴东后,六营便可以从巴东入川了。巴东一路向西,过了培石镇就是巫山县了。

    前些日子,分开逃亡的唐成斌训导官也一路辗转来到了宜昌府,与叶苏汇合。这样,叶苏手中又多了三百名当初的老兵。他以这三百名老团丁为骨干,将队伍扩编成一个大队了。

    既然决定入川了,那么再继续屯兵长乐县就算是浪费兵力了。再加上长乐县经过数月来的连年战事,早已经是残破不堪。于是叶苏将长乐县的人口财物都迁到了巴东县,彻底的将长乐县放弃了。巴东县是自己的出川要道,必须重兵把守。

    于是叶苏安排了由唐成斌带来的团丁扩充后的一个大队固守巴东,然后又从当地民众中挑出的三千人组成预备军。叶苏任命唐成斌统帅这五千大军坐镇巴东,然后便集结了剩余的全部八千精锐在三千民夫的后勤支持下一举越过培石镇,进入了四川。

第182章 入川(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川后,叶苏部队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四川战乱多年,许多道路破损严重,甚至有些道路还需要六营修补方可行进。

    行走在深山老林之中,有时还会突然冒出一只猛虎,引起众人惊骇。当然,这冒出的猛虎最终还是被消灭了。只是这让叶苏心头更加沉甸甸的了。

    人多了,野兽自然少,人少了,野兽就多了。人与野兽乃是互相争夺地盘的生物。四川如今人口稀少,野兽自然便多了。一路上,六营遇到众多的野兽,也丰富了伙食的品种。

    当到达夔州府的巫山时,方才有了人烟。

    只是如今这巫山已经是三谭中谭诣的地盘了。当叶苏率着大军逼近时,谭诣惊慌失措弃城而逃。于是,巫山便不战而下。

    拿下了巫山后,叶苏了解到这巫山县城竟然只有三千余人口,放在江南省还不如一个大镇的。

    审讯过俘虏后,叶苏也知道了原来巫山的主人是谭诣。谭诣是三谭中的一个,分别为谭文、谭弘、谭诣。三人出自万县的地主之家,乃是亲兄弟。前明远裔朱容藩在忠州自称监国,号称副元帅,三谭便投奔之。后吕大器督李占春讨伐朱容藩,并将其擒杀后,三谭便转头了残明。

    在夔州府、忠州,三谭就是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如今,刚刚进川就与地方势力交恶,这让叶苏忧心忡忡。本以为川中人烟稀少,却不成想刚刚入川就与人交恶了。这时,叶苏心中有些后悔不该贪图省事,应该早些派出使者交往这些势力的。

    只是叶苏知道,他所处的保安团势力对于这些川中地方势力毫无威信所言。这些川中势力可以降鞑可以投靠残明,却不可能依靠保安团。至少不会只要听到保安团名号就来投奔的。

    名声是靠杀出来的,不让别人见血别人就不会畏惧你。虽然叶苏开始时没有与三谭交恶的想法,若是谭诣不逃,叶苏可能会借道西向的。但如今既然巫山不战而下,那就错有错招吧。

    留下了族弟叶集统领第五大队留守巫山,守住自己出川的通道后。叶苏继续率兵西向,他准备拿下夔州府府城奉节。

    这次叶苏入川,刚进川就与川中势力有了矛盾,这也意味着六营入川的过程不是和平的过程。

    当谭诣带着亲卫逃出巫山时依然心有余悸。原本他好好地呆在巫山县城里,却被亲信告知突然城东来了上万的大军,这可将谭诣吓坏了。而且对方的旗号不明,不像鞑子也不像大明的旗号。这时谭诣突然想到或许这又是一只匪军,四川苦摇黄多矣,摇黄杀川民百倍于杀鞑子。敌意不明,所以第一时刻,谭诣便选择了离城自保。在一路越过瞿唐关、白帝城后,谭诣回到了奉节。

    回到了府城后,谭诣才松了口气,他招来亲信。

    “速去派人前往万县和忠州天字城,请两位兄长过来。”

    下达命令过后,谭诣在堂中踱来踱去,然后又喊道。

    “来人!”

    “速去通知李将军,让他严密防守奉节。算了,让他过来见我吧。”

    就在谭诣忧心忡忡时,叶苏也是愁眉苦脸。出了巫山后,一路上都是荒无人烟,原来为了抵御敌人和野兽的攻击,巫山县中的人口大都迁徙到了城中,日出便出城耕作,日落则回城休息。城中的三千多人口可是这巫山县绝大部分的人口了。

    有了巫山县城中的向导后,叶苏行军速度也快了起来。一日后,六营大军逼近奉节。此时谭诣还没等来两位兄长,却等到了这股匪人。

    盘算了一番手中的势力后,谭诣发觉硬拼十分划不来。如今川中城池很多,人却不多了。所以相比于城池,人才是宝贵的,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战士。

    于是,谭诣又退出了奉节,带着千余士卒逃往了云阳。这下,叶苏和三谭可是结了死仇了。

    拿下奉节后,叶苏又遣一偏师攻占北部的大宁,便没有再继续进攻了。如今四川残破,攻城掠地缺乏后勤支持,战后也谈不上有什么缴获,不能以战养战,只会穷兵黩武后耗尽自己的实力。此时在川中老老实实的种地发展民生才是王道。

    攻占了两个县城和一个府城后,叶苏的辖下之民仅仅只是过万而已。要指望着这一万多的农人去养活近万大军,这简直就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可是面对川中势力的敌视,不保持一支上规模的军队也是不现实的。即使让团丁实行军垦,闲时为兵忙时为农,这种做法也并不可。毕竟叶苏入川不是来种地的,而是要攻掠全川的,不能将军人当做农人使唤。为今之计,只能从湖广调人耕种四川。

    于是,叶苏统帅六千大军亲自坐镇夔州府府城奉节,堵住了川中势力向东进攻的方向,形成了奉节、大宁和巫山这个相对安全的三角形区域。然后叶苏又命令巴东的唐成斌,让其不断的向巫山这里运输人口、农具、粮食等等一切有关民生的物资。

    就这样,叶苏勉强在川中驻扎下来了。这只是第一步,等到叶苏势力稳固后,他还将出兵绥定府、顺庆府、忠州甚至是重庆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保安团的名号终将打响。那样或许就会有人前来投奔,攻伐时也会有人率众归附。六营的实力便将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占据整个四川。

    此时鞑子方面占据成都,并无力量平定四川;残明方面文安之尚未入川总督川湖,刘文秀也未入川率军北伐;农民军那里李来亨、党守素等人也未领兵从贵州走四川回巴东归州,刘体纯、郝永忠还没有从黔东北回到川鄂边区,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此时并未成型。此时四川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没有出现总览全局的一方,这正是六营在川中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第183章 北上(一)() 
华兴六年九月,天下依旧一片乱纷纷。原本的历史上姜镶在上月就被部将杨振威反叛杀害。除了姜镶外,其兄姜琳、弟姜有光,一同遇难。

    可是如今有了陕西方面李太平的介入,一己之力挡住了吴三桂的鞑汉大军,让王永强避免了覆灭的命运。实力壮大的王永强应李太平请求突入山西,和义军联手攻击太原。这让围困大同的鞑子不得不分兵南下救援太原。

    而李太平又不断蚕食山西,如今不仅仅坐拥山西蒲州府、绛州、解州,还大军北上吞并了平阳府和泽州府的义军势力。

    与团部恢复了实力后,李太平更改军制更换旗帜,厉兵秣马,几有北进太原之势。有力的牵制了鞑子的力量,策应了王永强和沁州义军的攻势。

    因为有了李太平的努力,原本的历史正被一点点的修改着。仿若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张牌倒下引起了连锁效应。

    虽然鞑子在山西也是战果连连,先后平定了刘迁,击败了长城外的助马口、得胜堡的援兵,横扫大同府和朔平府,将大同府城与外面的义军隔离开来。但是,鞑子因为围城兵力削减,迟迟不能拿下大同。

    而山东方面榆园军和诸教军在孙治的居中策应下,将整个山东沸腾局势搅得愈演愈烈。几欲重演元末教军兴盛之事,百万教军呼啸而来,红巾漫布遮天盖地。如今,鞑子入关以来将星凋零,可不会再出现察罕帖木儿这样的人物了。

    这时,一营的陈晨也联络上了团部,从团部那里得知了二营和四营的近况。得知二营竟然距离自己只有几百里,而且在山东创下了好大的一番事业后,陈晨心动了。

    如今陈晨落脚霍丘县,将营部安在三刘集。若要出兵,就得一路北上直达亳州,这样才能与二营会师。

    志宁凤望见自己夫君独坐一旁眉头紧锁,便开口问道。

    “夫君,可是有烦恼之事?不妨告诉妾身。”

    只是陈晨望着志宁凤张张嘴却没有说话,他觉得不该将负担压在妻子身上。如今一营偏安一隅,若再不奋起恐怕就会被二营和四营越拉越远了。一想到曾经和自己地位相同的两个同志今时今日竟然有了如此之高的成就,陈晨心中就越发的难受。

    嫉妒,无比强烈的嫉妒。在嫉妒的同时,也在催发心中的斗志。

    见陈晨没有回答自己的话,志宁凤神色有些黯然,她语气低沉的说道。

    “夫君,是不是嫌弃妾身成婚数月至今还没有动静?

    成婚前,志宁凤乃是一个英姿飒爽豪气云天的奇女子,结果成婚后竟然往温婉贤妻方向发展了,最近更是反复念叨着自己怎么还没有身孕。

    见到志宁凤这么一说,陈晨有些头大了,只得安抚说道。

    “宁凤,我们还年轻,这事还不急,孩子总会有的。”

    每次听见陈晨说自己还年轻,志宁凤就是噗嗤一笑。自己都双十了,陈晨比自己年长一岁。平常人家十四五就成婚,十五六就产子,自己已经双十高龄,还算年轻吗?

    被陈晨打了岔后,志宁凤也没那么难过了。

    这时,陈晨趁机说道:“我刚才在考虑一营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前些日子从总部那里得知二营就在北边的山东省曹州府。曹州府离颍州府不远,我们如今在颍州府南部,距离曹州府也不过几百里。我想带着部队北上,打通和二营的联系。只是如今我们势力还较小,贸然北上或许成算不大。”

    得知自己夫君是为了这件事而忧心,志宁凤嫣然一笑说道。

    “夫君,自古成大事者莫不是有大毅力大勇气,披荆斩棘一往直前,畏畏缩缩者即使待在家中也不安全。”

    这一刻,在言及军事后,志宁凤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带着数百部众驻扎山中的时刻。那时,天下战乱纷纷,山中也不太平。众多山外之民躲避战乱逃入深山,其中的争斗也不少见。每时每刻,志宁凤都活在危机中。以女子之身统帅亡父旧部,来自四周觊觎的目光,山中粮食紧缺为生计烦忧。那真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唯有一路向前才有一条生路。斩杀对自己言语放浪的部下,击败来自他寨的侵略,带着部众下山劫掠物资。就这样,一切都过来了,直到她等来了陈晨。

    似乎被自己妻子勇气所感染,陈晨心中也升起了豪情。曹州府的局势影响到了相隔不远的颍州府,虽然两者不在一个省,甚至只见还隔了河南省的归德府,但是陈晨还是能感觉到颍州府鞑子们的骚动不安。孙治派兵频频侵入归德府,如今归德府也是乱成了一片了。

    八月二十四日,鞑子朝廷新设了直隶山东河南总督,任命张存仁担任总督之职。原本江南江西河南总督马国柱不在监管河南了。

    当河南不再属于马国柱监管后,来自江南的势力退去,孙治便转身又杀入了河南。归德府陷入了动荡之中,转而又影响到了颍州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