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氏为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见王上。”苏秦微微一躬身。

    “苏相免礼。”姬职平声说道,手臂仍任由宦官包扎着,大概是因为牵动了伤口,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苏秦在一旁静静站着,看着姬职左手臂上密密麻麻的伤疤,心中忍不住微微一叹,犹豫了下还是婉转出言道;“王上,您的心意臣下很是了解,只是过刚则易折;强极则受辱,凡事需把握张弛尺度。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

    姬职呼吸声渐渐平缓下来,缓缓转过身来望着苏秦,如玉的脸庞上却有着极不相称的沧桑之色,闻言苦笑道;“苏相所言极是,只是留给寡人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寡人即位与乱世之中,临朝于国破之时。父王和王兄先后被奸臣子之所杀,燕国国土沦丧,士民死伤无数,蓟城更是被齐人占据了长达四年,我妻妾子女,除了妻子跟随在我在韩国为质外,其他皆惨死在齐兵之手。”

    “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我燕国自召公被武王封为北伯之后,一直掌管的是对戎狄的讨伐权,是北方诸侯的约长,即便是强盛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也是对我们燕国尊重有加的,如今却让齐国如此羞辱!我姬职不报此仇,今生死不为人,死后绝不入太庙!”

    说到这里姬职的呼吸声逐渐急促,嘴角抽动,紧紧的握住拳头道;“所以寡人自即位后夙兴夜寐,每日勤于政事,将以前丧志的喜好全部摒弃,就立志要灭齐复仇,以雪这等奇耻大辱。”

    “可是寡人极为已逾十四年,却仍然收获甚微,我如何能不心急如焚!我还会有多少个十四年可以等待,寡人已经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呀!”

    说道最后的时候,姬职几乎是咆哮着说完,拳头紧握,怒目圆睁,直视着苏秦。

    看着已经陷入疯狂状态的燕王,苏秦心中不由生出看了一丝怜悯。他太了解这个燕王了,这世上没有谁能比他苏秦更了解燕职的。

    这个年纪轻轻便被推到了风浪口上的公子,在前二十年多年来根本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继承燕国的大统。毕竟在他之上,还是长兄太子平,还有另外嫡亲三个哥哥,即便是太子平出了什么变故,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继承王位。

    

第八十章 卧薪尝胆(二)() 
所以自小聪明的姬职就明白了明哲保身这个道理,从来不争从来不抢,对待父王恭敬孝顺,对待兄长们谦卑有加。当他的父王渐露昏庸,迷信起来禅让之说后,不但将国事悉数托付给了相邦子之,还将国内三百石以上官员的官印全部收回,以此增加子之的威望。太子平和诸位公子为了对抗子之,纷纷结交军中重臣以求自保。

    政治嗅觉灵敏的姬职早早就闻出了燕国国内的浓浓杀气,这时正值韩国与燕国定立抗赵盟约,需要交换宗室子弟互相为人质。原本这种小国盟约的质子只需要一些庶子前去即可,可姬职为了避祸国外,便央得改由自己前去韩国为质,这才躲过了一劫。

    可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姬职的意料之外,燕国不但乱了,而且乱的很彻底,太子平和诸位公子与子之相互攻伐,致使燕国大乱。为此还招来了齐国和中山国两头不怀好意的饿狼,尽占燕国六十余城,若非赵王雍站了出来,齐国几乎将立国七百多年的燕国灭亡。

    虽然赵雍打的算盘是不想让齐国坐大,想让燕国在北方牵制强极一时的齐国,但姬职仍然对他感激不尽。毕竟当时齐国势力鼎盛,正处于宣王霸业大成的时期,在南面交好楚国,西面结好秦国,又有魏国和中山国两个帮手,所以一时无人能制,各诸侯国虽然对齐国吞并燕国心怀不满,但却无人敢于站出。

    这是赵雍却第一个站了出来,扛起来反齐的大旗,为燕国主持公道。要知道当世赵国的国力并不强盛,远远不及齐秦楚三国的实力,只能算个二流的国家,却有勇气独抗巨擎,赵雍的眼光和气魄,不得不让世人佩服。

    果然如赵雍所料,原本就和燕国有着盟约的韩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赵国,并与赵国商量后决定拥护在韩国为质子的姬职为燕王。姬职的母亲是秦国公主,是当时的秦惠文王的女儿,所以秦王也是姬职的外公。外孙有难,连赵国韩国这种外人都站了出来帮忙,秦国又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于是三国歃血为盟,会同燕国并为四国联军,浩浩荡荡的开赴燕地驱逐齐军。

    齐国占领燕国后,四处烧杀掳掠,苛刻盘剥燕人,残杀燕国宗戚,燕地四处燃起了反抗齐军暴行的举事,让占领燕国的齐国大军不得不疲于奔命,四处扑火。听说四国联军已经拥护着姬职回国即位,齐人见联军势大,便担心被联军击败,故而放弃了燕地大部分地区,再将燕国的大部分金银运回了齐国,只留给了姬职满目疮痍的燕国。

    这次前所未有的动乱给燕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民众死伤流失不下四十万,几乎每家都有直接的亲人死在这场动乱中。燕国积累多年的府库和武库被齐国掠夺一空,原本就在七雄末位的燕国元气大伤,再无万乘之国的雄厚资本。所以燕人对齐国的趁火打劫无疑是恨之入骨,仇恨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境界。

    背负着家国亲族仇恨的姬职,便立志灭齐,即位后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听从了老臣郭隗的建议,以‘千金求马骨’之事礼对郭槐,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感念燕王求贤若渴的诚意,纷纷聚集燕国。其中有洛邑苏秦、赵人剧辛、齐人邹衍,俱都是良辰名将,燕国顿时人才济济,名声大噪。

    可惜,燕国到底的地贫国弱,人丁稀少,虽然励精图治十余年,终究还是及不上中原各国。别说强齐,即便是魏国都未必比得上,也只能稍强于韩国。

    这边也让姬职愈加痛苦,强逼着自己不分昼夜的处理国事,事无巨细,皆无疏忽。连带着苏秦邹衍这些臣子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苏秦思虑着回话,许久才缓缓说道;“王上,臣在宋国时,曾听过一个笑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所以孟子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如今我燕国国力上升,国中上下一心,对齐国同仇敌忾,如此民心可用。可王上若是急功近利,一心想要赶超齐国,那无疑就和这宋人‘揠苗助长’无异,非但不能对我秦国有利,反而会伤了国之根本。”

    姬职身躯一震,面色似有所悟,仍是叹了口气说道;“苏相所言寡人何尝不知,可是按如此下去,寡人的有生之年恐怕都难以报仇雪恨了,如此下去,又有何用!”

    苏秦沉默了一会,抬头望向姬职道;“王上,如今我燕国政治清明,上下一心,但毕竟国小民弱,论人口不及齐国的一半,论国资更是差之甚远,所以我们若要在短期内灭齐,必须要从根本上动手解决问题。”

    姬职面露兴趣,急忙问道;“苏想请说,可有他法?”

    “无外乎两法,强燕,弱齐。”

    “何谓强燕,何谓弱齐?”

    苏秦沉吟道;“强燕无非两法,一为徐徐图之,就如我们今日所为;二为攻城略地,以充人口,此为速成。”

    “如今东胡,屡屡犯我边疆,掠夺钱粮子民,也牵制了我们大批的军队抵御东胡。如果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东胡,仿效赵国一样将胡人融入国中,这样不但能避免腹背受敌,还能获得一大批上满即可草原骑兵,扩地千里,何乐而不为呢?”

    姬职面露沉思,思量了片刻才缓缓道;“这些寡人之前不是没有想过,但我燕国不比赵国,赵雍有着一大批精锐的骑兵,在草原上作战已经超过胡人。而我燕国不同,不可能仿效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笨重的车兵和步兵一旦到了草原,便举步维艰。”

    “况且这么多年我们对东胡都是处于抵御的,早已经习惯了他们进攻我们防御的模式,对草原上我们燕国几乎是一无所知,如何能够吞并胡地,收拢胡民?”

    苏秦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这便是我今日来见王上的原因了,我发现了一人,他叫秦开,是我燕国前朝中大夫秦疾之子,幼年在东胡为人质,后深得东胡王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便断了回国之心,以东胡为家了。”

    “可惜这个秦开百般都好惟独他好美色,竟然和东胡王的阏氏有染了。事败后。秦开连夜逃回来燕国,如今投奔在我。秦开在东胡生活了二十多年,对那边的风土人俗了若指掌,若任他为将,必然有办法对付东胡。”

    姬职点了点头,欣喜道;“既然真的如你所说,那明日不妨将他带来,寡人想要亲自见见他。”

    苏秦拱手道;“这个自然。”

    姬职又迫不及待的问道;“那不知苏相所说的弱齐之法,为何?”

    苏秦面色一紧,沉声说道:“这个虽然困难,却并非做不到。就是从内部瓦解齐国,让天下诸侯厌倦齐国,王上振臂一呼,则天下诸侯云集响应共同伐齐。”

    PS:第二卷了,第一卷主要是以赵国的活动为主,以赵武灵王功灭中山的前奏、过程,以及赵国朝堂的内部的隐忧为主。第二部则是开始社稷道诸侯各国,主线将为赵国的朝堂斗争,也是主角韬光养晦的时期。

    另外对七国的姓氏做个说明,秦国是赢姓赵氏,比如说始皇帝按照当时的说法应该是叫赵政而非嬴政的,史记就是这么记载的。但大家从小都已经习惯了嬴政而非赵政,突然换了恐怕都会不适应。而且赵国同样也是赢姓赵氏,所以为了区分,以后我仍然以“赢”为秦王名称之前,以后不再说明了。

    韩国魏国还有燕国都是姬姓,但是燕国是正了八景的周氏宗亲,所以之说姓没有氏,韩国是姬姓韩氏,魏国是姬姓魏氏,仍然是以氏为名字大头,比如信陵君魏无忌。齐国是妫姓田氏,楚国是芈姓熊氏,按照当时,仍然以氏冠名。

    

第八十一章 卧薪尝胆(三)() 
姬职目光中闪过一丝喜色,忽的正色一拜,高声道;“相邦高见,寡人愿洗耳恭听。”

    (PS:说明一下,春秋战国的相是叫相邦,而非相国,只是到了汉代,为了避刘邦的名讳,所以史书一律改为相国)

    苏秦虽然为人倨傲,却也不敢坦然受燕王的一拜,连忙弯腰拜回,口中连称“不敢”。

    待姬职起身,苏秦才敢站了起来,顿了顿便缓缓说道;“齐国地处东海之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好商贾,历代国君也以渔商为国之根本,若将天下财富十分,则有六七聚于齐地。再加上齐国先有桓公霸业在前,后有威王霸业在后,继任的宣王虽非英主,却也是极力扩张齐国的国土,如今齐国带甲百万,富甲天下,势力已经处于鼎盛时期。”

    “相比较而言我们燕国却有着巨大的先天不足,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口,都远远不是齐国的对手。即便是我们励精图治,短时间内也无法赶超齐国,齐国雄厚的国力不但我们燕国无法比拟,即便秦赵也不是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

    说道此处苏秦略微一顿,见燕王仍然一副凝神倾听的模样,又说道;“所以我们应当从‘弱齐’处着重着手,如今齐王地为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又生的贪婪成性、鼠目寸光,在国家大事上毫无远见,齐国之所以能保持如今的强势,一半是威王和宣王时期的励精图治留下的雄厚家底,另一半是因为丞相孟尝君田文专权所致。”

    “田文此人虽然喜好沽名钓誉,却也是有些真才实干,加之在各国中声望极高,追随者不绝如缕。臣曾拜在田文门下,为其食客,观其为人虽有尊士贤名,却无容人之量,为人刚愎自用,喜好虚名。齐国在他为相这几年里,不断的兴兵攻伐他国,虽然看似鼎盛,民间怨言却屡现不止,早已有不稳之势。”

    “如今齐、韩、魏三国交好,韩王和魏王因为惧怕强秦,赵国又不愿出头与秦国为敌,所以韩魏两国便以齐国马首是瞻,多遵从田文号令。这次三国伐秦,攻破函谷关窥视关中,正是田文一手策动。所以要先图齐,必先瓦解齐、韩、魏三国同盟,而瓦解三国同盟的关键,还是在田文的身上,田文若是与齐国决裂,则大事可图。”

    姬职一怔,满脸不信的说道;“这怎么可能,田文是齐国近支宗室,又是齐王堂兄,他如何会与齐国决裂?苏相说笑了吧。”

    苏秦却是摇头,笑道;“王上恐怕不知,田文这人心胸狭隘,为人睚眦必报。我在他门下时曾随他参加过齐国的大祭祀,只因为有一个大夫穿的衣服比他奢华鲜艳,抢了他的风头令他不悦,没过几个月那个大夫就因为被人举报索贿而被抄家。我正是察觉到田文此人并非英主,所以才拜辞而去的。”

    “如今的齐国,正是君权和相权相互依仗、相互牵制,齐王和田文俱都是心胸狭隘之人,只是齐王现在还需要田文在外为其结交诸国,驱使韩魏为其所用,所以对他仍是依仗。而田文虽然倨傲,却无雄心大志,一生所求不过权臣而已。故而齐国现在君臣二人尚能相处融洽,可若有心人故意挑拨,必然会让君臣猜忌,生出间隙。”

    姬职面露喜色,欢喜道;“那如果由苏相负责此事,需要多长时间?”

    “十年定可?”

    “十年!”姬职一怔,面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难道非要十年之久?”

    “是。”苏秦一拱手,低下头道;“田文虽然有弱点,却并非蠢人,而且知人善用,有识人之明,手下的奇人异士更是多不胜数。我若行事过于急促,必然会被他识破,所以只能缓缓而行,决不能让他生出警觉。而且齐国虽然连年征战,民心疲惫,却毕竟国力雄厚,如今还远远没有到它的极限,楚、魏、韩三国也是对齐国多为依附,若想生出厌齐之心,臣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有把握,十年已经是不长了。”

    姬职耐着性子的听完了这番话,却面露犹豫,脸上的表情也是极为复杂。

    十年,对于他来说已经太久了。

    他今年已经年近四十了,身体因为这些年的操劳,早已疲惫不堪,经常会头疼欲裂,整天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如此下去十年之后他能否健在,尚且是个问题。而且正如苏秦所言,十年也只是他估计的数目,可能随着事态的变化,未必就能如愿。

    难不成他一生都要等待,他已经卧薪尝胆了十四年,却还要继续等下去,万一没有挨到齐国衰落的时候他就已经驾崩,那当如何!

    就在姬职犹豫不决时,却忽然听到身后一声冷哼声响起;“苏相所言恐怕有失偏颇吧。”

    二人顺声望去,只见台下一名褚衣青年正踏步大步而来,约莫二十余岁的年纪,生的神采飞扬相貌堂堂,眉目间倒是和姬职有几分相似,只是目光中却流露出了几分桀骜不驯。他身后则紧紧跟着一名军中打扮的将军,身材魁梧脚步有力,眼神中散发着浓烈的野性。

    苏秦微微一笑,心知刚刚的一番话恐怕已经落入了他的耳中,便微微欠身,道;“臣才学疏浅,不知太子殿下有何指教。”

    那太子却是对苏秦看都不看一眼,只是径直走到姬职申请,躬身朗声拜道;“儿臣见过父王。”

    “末将骑劫,参见大王。”

    “将军平身。”姬职言罢望向太子乐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不悦道;“放肆,寡人正在和相邦商议国事,你竟然敢对相邦不敬,还不快快赔礼道歉。”

    见父王发怒,太子乐资不敢顶撞,只得无奈的转过身来,一脸不情愿的向苏秦草草一拱手,嘴里含糊道;“得罪了。”

    见太子虽然是道歉,脸色却是毫无诚意,姬职眉头皱起,正欲开口叱喝,苏秦却笑着说道;“太子严重了,大家都是为燕国着想,各自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我所说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太子若是存有疑虑,也是正常至极,哪来的什么得罪不得罪。”

    这些年来姬职宠幸苏秦、邹衍、剧辛等一众文臣武将,为了增强国力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各项改革,其中自然会与旧贵族势力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姬乐资这个太子的权职和供奉也是日历萎缩,再加上身边不断有人说着苏秦等人的坏话,久而久之对苏秦等人自然厌恶至极,平时行事时常明里暗里为难之。

    这些苏秦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姬乐资身为太子,是未来的大王,虽然性情倨傲,却自小生的聪明伶俐,极得姬职宠爱。苏秦一个外人,自然不好在人家父子之间挑拨离间。

    见苏秦识相,姬乐资便顺势而下,道;“苏相说的正是,父王,我只是刚刚听到了苏相的一番话,心中以为不尽其然,所以才出言冒犯的。”

    姬职邹眉,看着儿子有些不悦的说道;“你能有什么看法?”

    姬乐资却自信满满的拱手道;“儿臣以为,苏相所言有些道理,却也不尽其然。所谓兵无长势,国无长盛,若是二国交战凡事都以国力做为衡量,那岂不是大国永远是大国,小国是不是就该永远臣服大国?当年楚国鼎盛时期,曾经问鼎周室,夫差却以区区吴国就敢略其锋芒,柏举一战大败数倍与己的楚军,几乎将楚国灭亡。如今虽然齐强燕弱,却同为万乘之国,楚国和吴国当年的悬殊对比远胜于齐燕,而我燕国却不战先怯,是何道理?”

    

第八十二章 卧薪尝胆(四)() 
苏秦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太子所言虽然不假,但凡事还是稳妥些更为妥善,况且当年吴国有孙武和伍子胥两员旷世名将,才得以大破楚军。”

    说道这里苏秦并未说下去了,可话中的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燕国虽然国力日增,却苦于军中无良将,冒然与齐军开战并没有太大的胜算把握。只是碍于将军骑劫在此,所以苏秦才没有把话挑开。

    可骑劫听了却不肯善罢甘休,目中凶光闪过,大步上前屈膝跪下,低吼道;“王上,骑劫自幼从军,追随二代君王,如今未尝有过一败。相邦既然瞧不起我们燕将,那还请王上命我出战齐国,若不能取胜,末将愿意提头来见。”

    苏秦此时已经心感不妙,觉得太子和骑劫似乎是有备而来,连忙开口劝阻道;“骑将军说笑了,如今我燕国和齐国邦交和睦,十几年来相安无事,若是贸然开战,并无合适的理由,民众多会不解。况且齐军强盛,又有韩魏相助,我燕军恐无胜算。”

    姬乐资却道;“相邦似乎忘记了,如今齐军主力正在函谷关窥视关中,国内空虚无比,正是天赐我燕国良机。若是派一大将攻入齐国,必然势如劈竹,待到齐军仓促回师,早已大局已定。那时候即便不能灭齐,也能尽收齐国北部的河间之地,让齐国损失惨重,报我们当年之仇。”

    “至于魏国和韩国,那就更加不用担心,韩魏之所以会依附齐国,无非是因为为秦国所迫,才不得不被齐国驱使共同伐秦。如今函谷关已下,秦国伸往关东的触角已经被砍断,你当真以为韩国和魏国会死心塌地的为齐国卖命?恐怕那时候也是作壁上观,拥兵观望。赵国与我燕国相互依存,秦国与父王更是甥舅至亲,我燕国若伐齐,秦国和赵国定不会袖手旁观,如此大局可定。”

    (PS:当今秦王稷是秦惠王的少子,燕王职的母亲是秦惠王的女儿,所以秦王是燕王的同父异母的舅舅,虽然姬职比赢稷大了整整十岁。。。。。。这种事情在战国时期还是很平常的)

    姬乐资话音刚落,骑劫就已经大声道;“王上,请让末将领军直捣齐国腹地,一雪我燕国当年耻辱。”

    姬乐资和骑劫的一番话让姬职砰然心动,连苏秦都不得不承认姬乐资的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今齐军主力孤悬国外,国内空虚无比,若是燕国此时大举入侵,必然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重复当年吴国灭楚之事并非没有可能。

    但问题是,这事太过于冒险了,稍有不慎,燕国十几年来的辛苦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姬职神色阴晴不定,面色神情复杂,显然是在犹豫不决。目光望向苏秦,露出询问神色。苏秦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却还是委婉的劝说道;“齐国毕竟是数百年的大国,主力虽然孤悬国外,但国内人口稠密,临时动员起一支大军守城并非难事。如果我们战事不顺,一旦拖延持久,待齐军主力回师反击,便大事不妙了。秦国新败,已将河东之地割让给韩魏求和,短时间内恐无再战之力,赵国正在全力攻打中山国,无暇相顾,再说赵主父本就无心与齐国交战,所以指望秦赵相助,恐非易事。”

    姬乐资却冷哼一声道;“前畏狼后惧虎,相邦如此胆小谨慎,如何能成就大事。我们这番只要能尽占齐国的河北之地就可,到时候即便齐军回国,也只能隔着大河望河兴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