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王众。得精兵万余,率之而西,假道回鹘,西至寻思干。如今的撒马儿干。塞而柱克遣兵来拒,大败之。《辽史》说忽儿珊遣兵来拒。案忽儿珊,是呼罗珊的异译,塞而柱克朝的都城。又西至起儿漫,如今的克儿漫。群下册立大石为帝。一一二四年。东归,定都于虎思斡耳朵。在吹河流域。传三世,而至直鲁古。参看《辽史·本传》。
塞而柱克朝,以一○三九年至一一一○年之间为最盛。其属地,西至小亚细亚半岛,东至喀什噶尔。一○九二年,其英主玛里克沙卒。子弟及诸将,互相纷争;属地分裂,势遂衰。玛里克沙有一个奴仆,唤做奴世的斤。玛里克沙很爱他,除其奴籍,叫他做花剌子模的部酋,“职视阃帅”。奴世的斤死后,子库脱拔丁谟罕默德嗣。乘塞而柱克朝衰微,也僭称花剌子模沙。死后,子阿切斯嗣。耶律大石既胜塞而柱克,又派兵去征花剌子模。阿切斯战败,被擒。立誓臣服,且约每年进贡,西辽才放了他。传子伊儿阿斯阑,孙塔喀施,都纳贡西辽,吞并东南近境。塔喀施死后,子阿剌哀丁谟罕默德嗣。以己国奉回教,西辽奉佛教,深以纳贡于异教之国为耻。恰好西辽纳了塔阳罕的儿子古出鲁克,就和他里应外合,以灭西辽。花剌子模,是个地名。就是《唐书》的货利习弥。《大唐西域记》作货利习弥迦。凡咸海西南,里海以东,阿母河下游的地方都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候。阿刺哀丁谟罕默德几乎统一葱岭以西。所以《元史》称他为西域王。洪氏的书,也沿用这两个字,称《西域补传》。然这两字,毕竟不妥。所以现在还是把花剌子模四字,做他的朝名。
古出鲁克的逃到西辽,直鲁古妻之以女。古出鲁克却招集东方残众,和花刺子模内外夹攻,把西辽灭掉。一二一一年。花刺子模先已取得寻斯干之地,从乌尔赤如今基发的乌尔根赤。徙都之。这时候,又并有突而基思单,今译作土耳其斯坦。南并郭耳。亦突厥族在印度河外。于是其疆域:南逾印度河,北至咸海、里海。西北至阿特尔佩占,如今波斯的亚塞尔拜然。西邻报达,赫然为西域一大国了。
然而花剌子模有兵四十万,都是康里、突厥人,和百姓不洽。王母土而堪哈敦,也是康里部酋之女。于是诸将靠着王母的声势,都十分骄恣。王母的权柄,也和国王相埒。“国虽大,本未固也”。西辽的百姓,都奉回教。西辽虽奉佛教,契丹是最信佛的。却也并不强他。乃蛮人本奉景教。古出鲁克娶西辽王女之后,又娶了一个西辽宰相之女。两女都奉佛教;古出鲁克信她们的话,也改奉佛教;而且剥夺起人民的信仰自由来;又收税甚苛;于是民心大怨。所以蒙古兵一来,两国就都土崩瓦解。
西辽和花刺子模,是当时西域的两个大国。其余有关系的部族,也得简单叙述如下:
(一)不里阿耳译名都以较通行者为主。《秘史》作孛烈儿。就是如今的保加利亚。当时的居地,在里海之北,乌拉岭之西,浮而嘎河之东。都城同名,距喀山二百五十里。
(二)钦察亦作乞卜察兀。在乌拉岭西,里海黑海以北。《元史译文证补》说:“俄书称其地曰波罗佛次,称其种人曰波罗拘齐;他国皆称奇卜察克,……相传有二解:(一)谓突厥族派凡五,一为奇卜察克,与蒙古同属乌古斯汗之后。乌古斯汗与亦脱巴阿部战败,退至两河间。有阵亡将弁妇,怀孕临蓐;军行仓猝无产所,就空树中生子。乌古斯汗收育之,名以奇卜察克,义谓空树。越十七年,乌古斯战胜亦脱巴阿人,遂降其部。未久,复叛。乃命奇卜察克往牙爱克河即乌拉河。亦脱巴阿,居中以镇抚之;因以名部。此拉施特哀丁与阿卜而嘎锡之言也。(一)谓荒野平地之民,……语出波斯。俄之波罗物次同解。此近世西人之说也。”《蒙兀儿史记》据《元史·土土哈传》:“其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自曲出徙居西北玉里伯里山,因以为氏。号其国曰钦察。曲出生唆末纳,唆末纳生亦纳思,世为钦察国主。”说钦察是东方族类;所以后来哲别速不台对他,有“我等同类”的话。则前一说似乎可据。
(三)阿罗思《秘史》作斡鲁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元史译文证补》说:“唐季,此种人居于俄今都森彼德普尔案后来通译为圣彼得堡。之南,旧都莫斯科之北。其北邻为瑞典、挪威国。国人有柳利哥者,兄弟三人,夙号雄武。侵陵他族,收抚此种人,立为部落。柳利哥故居地,有遏而罗斯之名,遂以是名部。他西国人释之曰:遏而罗为摇声;古时瑞典、挪威国人,专事钞掠,驾舟四出。柳利哥亦盗魁,故其地有是称。……柳利哥建国,在唐咸通三年。其部初无城郭,至是建诺物哥罗特。……后嗣渐拓而南,迁于计掖甫,近邻黑海。行封建之制。……”愚案《唐书》“马,或曰弊刺,曰遏罗支。直突厥之北,距京师一万四千里。马色皆,因以名国云。北极于海。……人貌多似结骨,而语不相通”。遏罗支,就是遏而罗斯。马系他部族称之之词。结骨,《唐书》说:“其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正是白种人。然则遏而罗斯,本系北方部族之名。说他是摇的声音,怕未免穿凿附会了。
(四)阿速。《元史译文证补》:“……希腊罗马古史,……谓里海以西,黑海以北,先有辛卑尔族居之。案就是鲜卑。……厥后有粟特族。案《后汉书》作粟特,《后魏书》作粟也,也就是《汉书·陈汤传》的阖苏。越里海北滨,自东而西,夺辛卑尔地,……东汉时,有郭特族人,亦自东来。……粟特族人,败溃不复振。晋时,匈奴西徙,……郭特人西窜。郭特,今译通作戗特。……当郭特之未侵粟特也,有部落曰耶仄亦,居里海西,高喀斯山北。案今译通作高加索山。亦东来族类,而属于粟特。厥后郭特匈奴,相继攘逐;独耶仄亦部,河山四塞,恃险久存。后称阿兰,亦曰阿兰尼,又曰阿思,亦曰阿兰阿思,皆见东罗马书。案《后汉书》作阿兰聊,《三国志注》引《魏略》作阿兰。今案耶仄亦,即汉奄蔡,元阿速。……明后始为俄罗斯所并,享国之久,可谓罕见。……”参看原书。
(五)撒耳柯思。《秘史》作薛儿客速,又作薛儿格速。《元史译文证补》:“在高喀斯山北。……今俄南境端河滨,有部落曰端司科喀杂克,即《朔方备乘》等书之端戈萨斯。其人善驰骤;俄之突骑,悉出于此。……”
(六)木剌夷。《元史·太宗本纪》作木罗夷,《宪宗本纪》作没里奚,《郭侃传》作木乃兮,刘郁《西使记》作木乃夷。天方教主摩诃末死后,教中的首领阿部倍壳尔,倭马尔,摩诃末的女婿奥自蛮、阿里,相继为哈里发。阿里死后,子哈山嗣。哈山死后,他的兄弟忽辛,应当嗣立,而为倭马亚朝所夺。教中的人,有不服的,别立阿里之后为伊玛姆。第五世伊玛姆于非而沙体,已经定以长子伊思马哀耳嗣位,后来又改立次子。十叶教人,阿里一派为十叶教。又有说“教主之位,帝鉴在兹,非可朝令夕改”的。于是推戴伊思马哀耳的儿子,是为伊思马哀耳一派。而同教的人,则称他为木剌夷,就是“舍正义入迷途的”意思。北宋中叶,教徒跑到波斯,占据里海南岸一带。其头目哈山沙巴哈,居于低楞。在里海西南滨。《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低帘。哈山沙巴哈的教规:“凡徒党,必应奉教,杀仇人。阴谋行刺,必致死乃已。”在头目所住的堡内,造了宫室苑囿,聚音乐佳丽于其中。拣十二到二十岁的青年,给他麻醉药吃了,带他到里面,说这就是天堂。再把他灌醉了送出去。以后便叫他去行刺。说不幸身死,就会到这天堂里的。所以都“踊跃用命,或为商贾,或为奴仆,不远千里,以行其志”。参看《元史译文证补·报达木剌夷补传》。
以上都是蒙古西征以前,亚洲西北方的部族,再往西,就入于欧洲了。
skbshge
第120章 蒙古的西征()
从蒙古到西域,本来有两条路:一条是天山南路,一条是西伯利亚。成吉思汗既定漠北,就命忽必来征服哈刺鲁,畏兀儿部主亦都护巴而术阿儿忒的斤亦来朝。又命术赤平斡亦刺吉利吉思失必儿等部。这两条路,就都开通了。
成吉思汗伐金的时候,忽秃走到乃蛮界外,招集旧部,和古出鲁克两个人,都想趁此恢复旧业。一二一三年,成吉思汗回到喀鲁涟,派速不台追忽秃,哲别迫古出鲁克。速不台杀败蔑儿乞于垂河,其酋霍滩奔钦察。哲别到垂河,宣言许人民信奉旧教。西辽旧境的人民,都叛古出鲁克而降。古出鲁克逃到撒里黑昆,如今新疆蒲犁县土名,色勒库尔的异译。为哲别所迫杀。西辽旧地全定。蒙古的疆域,就和花刺子模相接。一二一四年。
这时候,有西域商人,来到蒙古。成吉思汗因之,贻书修好于花剌子模,请保界通商。花刺子模王也答应了。后来又有西域商人,从蒙古回去。成吉思汗派人随行,去购买西域的货物,共有四百多人。都是畏兀儿人。走到锡尔河边的讹打刺城。城主伊那儿只克,土而堪哈敦的兄弟。把他都捉起来,告诉花剌子模王,说是蒙古的奸细。花剌子模王就叫他尽数杀掉,只逃脱一个人。归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大怒,“免冠解带,跪祷于天”。一二一九年,就起兵伐西域。
这一年五月,成吉思汗兵到也儿的石河。六月,进兵。哈刺鲁、畏兀儿和哈力麻里在如今的伊犁,也是回族。的部酋,都率兵从行。号称六十万。花刺子模王,本来晓得蒙古是个大敌;又听得细作报告,说蒙古兵漫山遍野;心上有些惧怯。要想深沟高垒,听蒙古兵“饱掠扬去”。所以蒙古兵直走到锡尔河,并没抵御的人。九月,蒙古兵逼讹打剌。分军为四:
(一)窝阔台、察合尔,留攻讹打剌城。
(二)拙赤,扫荡西北一带。
(三)诸将托海等,分兵扫荡东南。
(四)成吉思汗和拖雷攻不花剌,《元史·本纪》作蒲华,如今的布哈尔。以断新旧两都的交通。
明年,一二二○年。五月,四军皆会,攻破寻思干。花剌子模王,先已遁去,派哲别速不台去追。王展转逃到里海东南隅的小岛上,这一年十二月里,死了。子札刺勒丁亦作札阑丁。嗣,南走哥疾宁,城名,在巴达克山西南,印度河东。这时候,成吉思汗已攻破巴惕客薛。亦作巴达哈伤,如今的巴达克山。拖雷攻破呼罗珊,拙赤、窝阔台、察合台攻破乌尔赤。除术赤留驻西北外,三子都和成吉思汗会兵。南逾印度固斯山。前锋为札刺勒丁所败,成吉思汗兼程前进。一二二一年,十月,在申沐涟河边,印度河。把他追上。札刺勃丁已经将要渡河,成吉思汗下令,即日进薄。四面把他围起。可他到底突围而出,从数丈的高压上,策马跃入申沐涟,凫水而去。于是派将渡河迫他。明年六月,成吉思汗自带大军东还。本来想从印度走西夏的;因为路不好走,又听说西夏反了,乃仍由原路而还。这是成吉思汗自己的大军。
其哲别、速不台二将,既将花剌子模王逼入里海中小岛之后,乘胜西北进,到钦察。叫他交出霍都来。钦察人不听。一二二一年,二将绕宽甸吉思海,里海。逾太和山。高加索山。钦察、阿速、撒耳柯思,合兵来御。众寡不敌,又迫于险。乃以甘言诱钦察,说:“我等同类,无相害意。勿助他族。”钦察引退。军既出险,打败阿速和撒耳柯思。出其不意,也把钦察打败。一二二二年冬,平撒耳柯思和阿速,又打败钦察的兵。霍滩逃到阿罗思,求救于他的女婿哈力赤王穆斯提斯拉甫。一二二三年夏,战于阿里吉河名见《速不合传》,如今入阿速海的喀勒喀河。畔的铁儿山。名见《曷思麦传》,乃地名,非山名。阿罗思大败,死掉六王,七十侯;兵士十死其九。列城都无守备,只等蒙古兵来了便乞降。幸而二将不复深入,仅平康里而还。哲别死在路上。
以上所述,是成吉思汗手里的事情。成吉思汗东归后,札剌勒丁也回归旧地,图谋恢复。一二三○年,太宗二年。太宗遣搠马儿罕帅兵三万人西征,诸城皆降。札剌勒丁逃入山中,为怨家所杀,花剌子模朝亡。一二三四年,以迤北诸部未服,命拔都术赤长子。不里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儿的儿子。蒙哥宪宗。贵由定宗。等西征。诸王,驸马,及诸千户,万户,各以长子从行。是为“长子出征”。因为所征的都是强部,长子出征,则兵强而多。以拔都为元帅,速不台为先锋。旋升为副元帅。一二三五年,出兵。明年秋,速不台破不里阿耳,杀败钦察的兵。冬,入阿罗思,攻破莫斯科。一二三七年,破其首都务拉的迷尔,分兵徇下诸城。十月,还兵攻破钦察,钦察酋长霍滩,逃到马札儿。如今的匈牙利。合丹定宗的兄弟。平撒耳柯思。一二三八年,定宗攻破阿速的都城蔑怯思。《元史·太宗纪·昔里钤辖传》同。《定宗纪》作木栅寨,《土土哈传》作麦怯思,《拔都儿传》作麦各思。这一年冬天,再入阿罗思。进攻孛烈儿如今的波兰。和马札儿,打败孛烈儿的兵。明年春,入马札儿,攻破派斯特。如今的佩斯城。分军西略,直到如今的威尼斯。欧洲大震。明年,太宗讣音至,乃还。从此以后,西域只有木刺夷和报达大食都城。《元史·本纪》作哈塔,《秘史》作巴黑塔惕。未服。一二五二年,宪宗二年。宪宗命皇弟旭烈兀率郭侃等西征。一二五六年,旭烈兀至西域,平木剌夷。明年,围报达。又明年,把报达打破,哈里发木司塔辛杀掉。郭侃西行到天房,如今的麦地挪。降巴儿算滩。苏丹的异译。下其城一百八十五。又西行,到密昔儿,如今的麦西。降可乃算滩。遂渡海,收富浪,如今的塞普洛斯岛。降兀都算滩而还,于是西域全定。
在历史上,蒙古高原的部族,本来较西域诸国为强。这是因为一居沃土,一居瘠土之故。所以匈奴、突厥等,虽然失败于东,还能雄张于西。但是匈奴、突厥的西略,都在既失败于东方之后,不过做个桑榆之补。至于合东方的部族,并力西向,则自西辽大石开其端,蒙古却更进一步;而当时的西方,又没有一个真正的强部;所以成功大而且快。——突厥族雄张西域已久,蒙古西征,得到他的助力,也是成功的一个大原因。
skbshge
第121章 蒙古和朝鲜日本()
成吉思汗的侵金,是从居庸关进兵。虽然也一掠辽西,并没认真经营。何况女真故地?于是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隆安,就是从前的黄龙府。掠取辽东之地,自立为辽王。定都咸平。如今奉天的开原县。金朝的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也据东京自立。一二一五年,耶律留哥入觐蒙古。蒲鲜万奴乘虚袭取咸平。留哥用蒙古兵还攻,万奴投降蒙古。后来转入女真故地,叛服金元之间。自号为东夏国。又有契丹遗族,名为喊舍,乘辽东之乱,起兵侵略。后来败入高丽。百济余族,有名唤杨水尺的,做他的向导。太宗派哈真去剿办,高丽以兵来会。于是蒙古高丽,约为兄弟之国。一二二五年,蒙古使者札古与从高丽回来,道经鸭绿江,为盗所杀。蒙古说是高丽人杀掉的。一二三一年,派撒礼搭去伐高丽。高丽请和,蒙古许之。而置达鲁花赤七十人于其国。高丽的权臣崔瑀,把他尽数杀掉。而把国王搬到江华岛。于是二国兵衅复启。一二三二年,蒙古平蒲鲜万奴。高丽人洪福源,据着西京造反。兵败后,投降蒙古。又有赵晖、卓青等,以和州、永兴迤北,附于蒙古。于是愈甚。到一二四一年,和议乃成。高丽从一一九八年之后,大权为崔氏所握。到蒙古征服高丽之后,崔氏的势力才除掉。然而蒙古势力,从此弥漫全国。时时把他的地方,设立行省。高丽历代的王,都尚元朝的公主;也同化于胡俗。国王的废立,和一切内政,无不受蒙古的干涉;几乎不成为国。到元朝和高丽王氏,同时倾覆,朝鲜人才算恢复自由。蒙古和朝鲜的交涉,可参看《韩国小史》。蒲鲜万奴,屠氏的书有补传。
蒙古帝国是喜欢侵略的,是有夸大的性质的。所以朝鲜既平,又想招致日本。这件事,是发起于高丽人赵彝的。元世祖听了他,先叫高丽人去招致他,后来又自派赵良弼去,日本人不听。日本此刻,是北条时宗执政。一二七五年,就派忻都带着蒙古汉兵和高丽兵一万五千人前去伐他。攻破对马岛,陷壹岐,掠肥前沿海诸郡邑。舍舟登岸,杀到如今津佐原、百道原、赤阪一带。再回兵上船。因箭已用尽,又大风起,船多触礁,乃还。一二八一年,又命忻都、范文虎带着十五万兵东征。一偕高丽兵发合浦,一发江南,约会于壹歧、平户《元史》作平壶。等岛。忻都兵先到对马,进攻壹岐。到宗像洋,和文虎的兵会合。泊于能古、志贺二岛。元将多苦航海,心力不齐,不肯即行进攻,于是移泊鹰岛。就是《元史》的五龙山。忽然又见了飓风的兆头。文虎心怯,拣了坚固的船先走。诸将都弃军而归。十万多人,落在岛上,受日本人袭击,死得只剩两三万人。给日本人掳去。把南人留做奴隶,汉人、高丽人和蒙古人,全行杀掉。这一次,全军十五万人,回来的不到三万。范文虎所带江南兵十万,回来的只有三个人。世祖还要再举,以群臣多谏,又适用兵于安南,遂尔不果。
skbshge
第122章 蒙古和南方诸国()
蒙古对于西南的经略,从宪宗时候起。宪宗即位,命皇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忽必烈从临洮西南行。临洮,如今甘肃的岷县。经山谷中,二千余里。到金沙江,乘革囊以济。大破大理的兵,其王段兴智出降。唐朝的南诏国,昭宗时,为其臣郑买赐所篡,改号大长和。后唐明宗时,又为其臣赵善政所篡,改号大天。不多时,又为其臣杨义贞所篡,改号大义宁。晋高祖时,段思平代杨氏改号大理,一○七五年,为其臣杨义所篡。有一个人,唤做高升太,起兵讨灭杨氏,迎立段寿辉。传子正明,避位为僧。国人皆奉升太为王(一○八七年),改国号曰大中。一○九五年,高升太卒,遗属他的儿子,仍主段氏之后。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于是段氏仍王云南,改号后理国。一二五三年,为蒙古所灭。以其地设都元帅府,仍派段兴智一同安辑。元末之乱,段氏复据有其地。明兴乃为蓝玉、沐英所灭。以上据《续文献通考》。忽必烈就进攻吐蕃,降其酋唆火脱。参看第四章第二节。于是班师。留兀良哈台经略其地。兀良哈台尽服大理的属地和倮。参看第四篇上第七章第一二节。就和后印度半岛诸国,发生关系。
安南地方,本来是中国的郡县,五代时候,才自立为一国,前篇第四章第四节,已经说过了。却是其南部的象林县,当后汉末年,就独立为一国,是为林邑。如今安南的广和城。唐肃宗时候,改号澴王。南徙于占,因之亦称占城。如今安南的平顺城。暹罗之地,古号扶南。参看第二篇下第二章第五节。其东南的柬埔寨,谓之真腊。又因南北地势之不同,而有陆真腊、北。水真腊、南。之分。唐太宗时,扶南为真腊所并。缅甸,则汉时谓之掸,唐时谓之骠,到宋时才谓之缅。亦称蒲甘。
兀良哈台既定云南,遣使招谕安南。安南太宗日煚。参看第三篇上第四章第四节。把他囚了起来。兀良哈台怒。一二五三年,发兵攻安南,破其都城。太宗逃入海岛。蒙古兵以热不能堪,班师。一二六一年,再差人去招谕。安南圣宗乞三年一贡,许之。圣宗名光昺,太宗的儿子。封为安南国王。置达花赤七十二人。安南人请取消,不许。一二七七年,圣宗的儿子仁宗日烜。立。元朝怪他不请命,征他入朝。仁宗不听。但遣叔父遗爱来朝。一二八一年,蒙古立遗爱为安南国王。想要用兵纳他。先是蒙古差人到占城去,使者回来,说占城国王名失黑咱牙信合八刺哈迭儿。有内附之意。封为占城郡王。一二八二年,元朝以占城国王孛由补刺省吾,前曾遣使来朝,称臣内属。叫唆都就其地设立行省。而王子补的,掌握国权,负固不服。一二八三年,蒙古发兵从广东航海伐之。打破他在港口所立的木城,入其大州。而占城仍不服。一二八四年,命阿里海牙奉皇子脱欢往讨。索性和安南挑衅,征他的兵粮。安南人答应输粮境上,而不肯助兵。蒙古人就向他假道。安南发兵来拒,蒙古兵击破之。一二八五年,转战到富良江。安南仁宗弃城而遁。蒙古兵入其都城,占城行省唆都亦来会。然而军疲粮尽,暑雨将作,疾疫发生,只得退还。为安南伏兵邀击,损失甚多。脱欢仅而得免。唆都战死。一二八六年,立征交阯行尚书省。用阿里海牙来阿八赤做左右丞。明年,再发大兵十万往伐。薄其都城。安南仁宗又走入海。蒙古兵据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