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烨不解地问道:“排队枪毙简直像个白痴,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军队不卧倒射击呢,这样可以躲避子弹啊?”
“没有人愿意当白痴。你回忆一下刚才射击的全过程,推想一下,卧倒你还能射击吗?”
回忆比划了一下,刘烨恍然大悟,装药、塞弹、通条压紧等几个步骤,必须把枪口朝上,枪管竖立才能做到,卧倒之后无法装弹。庆幸的是,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对手,不管是流民还是后金,都不是火器化部队,不用忍受枪林弹雨对射。
“而且这么近距离卧倒射击,对方一个冲锋,你来不及起身,就是冷兵器的活靶子。”梁小明补充说道。
刘烨点点头,存在即合理,看起来愚蠢的排队枪毙战术用了一个多世纪,自然有他的道理。
指着第一批试验品,梁小明道:“资本家同志,验验货吧,有什么用后感想,可以提一提,用户的建议才是我们改进产品最好的方法。”
刘烨仔细查看了这批枪支,结合试射的体会,认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发射过程能否更简化。具体而言就是一次发射需要倒入多少火药是不是可以量化,以免战时装药过量或过少——过量会导致枪管提前报废,过少则威力不足;
第二,刺刀必须早日装备。未来部队的训练就可以实弹射击和刺杀训练同步进行,这样火枪兵就能兼具远程打击和近身防御能力,避免成为明军火枪手那样的废物——敌军还未接近就乱开火,敌军接近后就是被屠杀的羔羊;
第三,实行标准化生产。以便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维修,这样每支枪支就不会是一次性产品,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枪械的耐用性,眼前这批枪支就存在很明显的差异,零件显然无法互换。
果然用户的体验才能更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啊!梁小明感叹了一句。对于这三个建议,他一一给出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可以用纸壳定装弹实现,把一次发射需要的火药连同铅弹用纸壳包裹,发射前直接用口咬开,把纸壳弹整体塞进枪管即可;
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时间。虽然枪支制作出来了,可是装备刺刀的难度不下于枪支本身——刺刀要具备很好的强度和韧性,才能保证在激烈的搏杀中不会断裂变形,眼下的熟铁很显然不适合制作刺刀;
第三个问题可以实现,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精密尺规仪器,但是在确定度量衡标准后,简单的通止规就可以初步实现标准化,对于滑膛枪的精度而言,已经足够。
今年十一月,在刘烨和梁小明两人的努力下,一个抓管理,一个抓生产,百仞滩钢铁厂和枪炮厂初步实现规划化管理。两个厂的工匠分为三个等级,工钱按等级从高到低,奖金分为月奖金和年度奖金,与产量和等级挂钩。等级每半年考核一次,每年底评定一次,优胜劣汰。生产中出了质量瑕疵,按生产流程追究到人。
整套制度推行以后,所有人的竞争意识空前强烈,原来的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框架被打破,人人都想晋级,拿到更多的工钱,手艺精湛的工匠和最低等级的学徒之间每年的收入差距有五六十两,普通人可能辛苦几年都攒不下这笔钱。
竞争机制和质量管控制度初步体现了威力,短短几个月,这些工匠和学徒就被调教的颇具现代工人的样子了,炼出的钢和生产的枪支质量明显比初期提高不少。有了成功的范例,刘烨决定建成后的博辅造船厂和以后的所有工厂,都依葫芦画瓢。
第26章 爱国者一式步枪()
因为通止规的推行,和工序的完善,标准化量产火枪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枪管、枪机、组装三大工序已经磨合完毕,各工匠携带学徒已经就位,熟铁、黄铜和制作枪托的木材都已经准备好。
今年十一月的某一天,位于大明琼州府临高县文澜河边的几间临时搭建的板房内,身兼炼铁总工程师、制枪铸炮总工程师等职务于一身的梁小明发出了指示:“百仞滩枪炮厂火枪车间标准化生产正式启动!”早已准备就绪的工匠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王一锤砸出了第一锤,近代化的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第一次出现在17世纪的明朝。
仅仅六天后,第一批枪支就摆在了刘烨面前。和上次试制的枪支相比,大小粗细一致,仅凭肉眼,刘烨看不出这二十支枪有何区别,接下来就是实弹发射看看性能了。
护卫队员终于暂停枯燥的刺杀训练了,因为刘老爷带来了传闻中的火枪,据说比官军的鸟铳更加犀利。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期待中,刘老爷和梁老爷带着枪支来了。这些火枪看上去很精美,枪身几处地方还有黄铜包裹,一看就是价值不菲。
第一批被挑选出来试枪的一百多名队员都是老队员,包括石英,平时训练认真刻苦,试枪也是对他们一种肯定。其他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
这一百多人加上刘烨、梁小明,刚好每人一把枪。梁小明参与试枪是因为要在模拟实战的情况下对枪的性能和参数做进一步的了解。
刘烨拿出军训时教官的派头,教这一百多人如何端枪,如何三点一线瞄准,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摸过枪,光这一项就练了半个时辰。等他们能像模像样的端稳枪支进行瞄准动作后,再练习装弹射击的整套动作。
梁小明把这套动作分为几步:第一步,拉动枪机,打开药池盖;第二步,取出纸壳定装弹,咬开弹体,倒小部分火药在药池里,然后把纸壳弹连同剩余的火药一起塞入枪管;第三步,从枪管下的套筒取出通条,插入枪管,把子弹和火药压紧;第四步,扣动扳机,发射。
比起火绳枪,这套发射动作已经非常简单了,这些护卫队员很快就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实弹发射。训练场上在五十米距离临时竖起了多个人型木靶。
刘烨以口令指挥众人:“发射准备!”
哗啦啦一阵拉动枪机打开锁头的声音,大家打开了药池盖;
“开始装弹!”
队员们稍显笨拙的咬开纸壳,在药池里倒入一些火药,然后塞入枪管,抽出通条捅紧;
“瞄准射击!”
大家端起枪,枪托贴在腮边,按照刘烨说的“三点一线”瞄准前方的靶子,扣动了扳机。
“轰轰轰”,枪声大作,黑火药发射后特有的烟雾遮盖了众人的视线。
所有护卫队员心头一紧,这枪声太响了,让从没有放过枪,甚至过年都很少放过鞭炮的队员们有些紧张。
刘烨亲自上前查看射击效果,一百多个靶子有六十个被击中,而且全部被打穿,炸开了拳头大小的洞口。命中率百分之六十,考虑到这是队员们第一次实弹射击,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他让人把靶子抬到护卫队员面前展示,开枪没开枪的都啧啧感叹这火枪的威力,这一枪下去,任你体壮如牛也得归西。
刘烨问石英:“你是神箭手,说说用枪之后的感受。”
石英简单明了的回答:“威力大,不过发射准备的时间都够射出两三箭了,只要弓手有体力,恐怕短时间会被弓箭压制。而弓手没了体力,火器就可以占上风。”
石英想了想,再回答:“但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起码要练两三年,好箭手要五六年,至于神箭手,万中无一,可遇不可求。我们今天练会开枪,只花了几个时辰,最多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非常熟练,而且只要能端的起枪,妇孺都可以开枪,这恐怕是火器比弓箭最有优势的地方”。
刘烨点点头:“你说的都很对,如果在五十步之内,弓箭初期有优势,如果在七十步的距离,火器的优势更大。射箭需要体力,一般人连续射出十几箭恐怕就没有力气了,可是火器装弹射击不需要耗费多少体力。况且训练一个火枪手比训练弓箭手容易的多,损失一个弓箭手,短时间无法替代,而损失火枪手很容易补充。火器取代弓箭,是无法阻挡的大势。”
“至于你”刘烨沉吟了一下,“必须熟练掌握火枪射击技术,但是弓箭有弓箭的优势,也不要荒废了,你的箭术,关键时刻比火枪还管用!”石英应下。
梁小明举起手中的枪对刘烨说:“老板,给枪命个名吧,说不定这枪会像ak一样流芳百世成为世纪名枪。”
刘烨哑然失笑,“你都说了是仿制英国的褐贝丝,山寨的还命什么名?”
“英国的褐贝丝此刻还没出生呢,这枪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中国的版权,这时候的英国工匠未必有这手艺造出这么精致的枪械。”技术男原来也是厚黑一族,剽窃版权脸不红心不跳。
好吧,这把枪是今后自己队伍的制式枪支,命个名也是应有之义。刘烨想了想:“就叫爱国者一式步枪吧!”
梁小明复述了一遍:“爱国者一式步枪,不错不错,简单好记又容易上口。这是正式名称,简称就叫爱国者步枪吧。”
于是山寨版褐贝丝有了正式的名称。两人自然不会预料到,日后这款枪后来伴随着他们,从南中国海到辽东,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这款枪刘烨很满意——除了没安装刺刀。对此梁小明做出承诺,保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目前他心中已经有了发展方向,就是利用现有的熟铁——低碳钢进行渗碳处理,使得表面成为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高碳钢,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这样的工艺造出的刺刀,外部坚硬,利于刺杀,中心部分韧性很好,不易折断。
技术是由梁小明负责,刘烨只提要求,听刘烨做出保证,他也不再啰嗦。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训练护卫队熟练使用爱国者步枪,以应付可能面临的危险。只要这三百火枪兵练成,整个琼州岛都可以横着走了。
训练刺杀已经练到吐的护卫队员们终于赢来了春天——增加了射击项目。
第27章 第一次实战开始()
就在护卫队训练的时候,从官府传来了消息,澄迈县这地方出现了匪患,纠集了一千兵力攻打澄迈县,澄迈县匆忙组织乡勇守城,寡不敌众,县城岌岌可危。澄迈县令已经向府城发出求援,请求调动卫所官兵镇压,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府城调动官兵之后,县城能不能守住还很难说。
这个消息是从县太爷那里传来的。听到这个消息时,刘烨暗叫一声好,匪军在攻打县城损耗实力,对他而言却是个好机会。
借这个机会,把手下这些护卫队练练,一个好的士兵是要在战场上见见血的。
而且现在匪军攻打澄迈县,损耗也是巨大的,刚好对付他们难度不大。
想来想去,刘烨觉得光坐等还是不行,得想个法子趁火打劫,去澄迈县夹击匪军,这样对方就死的更快。有什么办法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临县攻打匪军而不触动澄迈县官府呢?
目前刘烨并不想与官府正面冲突,闷声发财攀技术树才是王道,古人都知道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
技术问题找梁小明,官面上找县太爷,这是刘烨的办法。
轻车熟路找到县太爷,刘烨也不客套,直接问:“县太爷,我知道现在匪军祸乱澄迈县,不如趁他们现在攻打县城损耗实力时,背后给他来一下,来个内外夹击,以绝后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光明正大的去澄迈县?”
县太爷与刘烨有过数次愉快的合作,这次对方突然跑来没头没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他也不介意对方的唐突,边喝茶边说:“莫急莫急,不就是一个暴乱的匪军队伍吗?办法可以慢慢想,只是对方现在势大,据澄迈县求援的信中说,有一千人之多,你才几个家丁,这么跑去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刘烨嘿嘿一笑:“不瞒县太爷,为了保护钢铁厂和造船厂,在下现在有三百青壮,名曰护卫队,训练颇有时日。
县太爷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刘烨震惊了,心理素质颇有加强,可是这次还是被刘烨再次震住了。他呆滞地重复:“三三百青壮?”
这个刘烨,居然悄无声息训练了这么多青壮,细思极恐啊,县太爷强装镇定,脑中飞速思考。
这次暴乱的匪军悍勇,加上纠集了不少乱民,恐怕卫所官兵来镇压也非一日之功,打上几个月也属平常。
想到这里,县太爷不由得重新审视这个多次合作的商人——他自称是商人,究竟他的真实面目是什么?聚集这么多青壮,想造反吗?
一想到对方可能会造反,县太爷觉得不寒而栗,若真如此,自己数次为其出谋划策、提供方便,认真追究起来,自己跑不掉一个勾结反贼的罪名。
他忍不住问道:“你聚集青壮三百之多,意欲何为?若有不轨之心,劝你早日回头是岸,朝廷大军一到,汝等定成齑粉!”
看样子吓到县太爷了,居然以为自己要造反!其实严格说起来,造反是迟早的事,但不是现在。
刘烨笑嘻嘻地说:“县太爷宽心,在下只为求财,什么赚钱做什么,造反这种杀头的买卖是不做的。真要造反,我会把实情告知县太爷你吗?”
这么说来也有道理,历来造反都是暗地里积蓄实力,时机成熟突然起事,哪有把自己的底牌透露给官府的道理?
县太爷稍稍放下心来,接上了打断的话题:“如此甚好,如今朝堂圣天子在位,铲除阉党,整顿吏治,中兴指日可待,与朝廷为敌殊为不智。至于你说要去澄迈打那些匪军,其实也简单,把你名下青壮编为本县村镇乡勇,平时耕田做工,县衙征召时才聚集听令,眼下就可以以乡勇名义去支援澄迈县,由县尊出具文书即可。”
刘烨要的就是一个名义,乡勇应该和后世的民兵类似,他对这个名义比较满意,便催促道:“既然有这法子,赶紧求县尊出具文书,我们就以临高县乡勇的身份开拔。”
县太爷迟疑道:“临高物产不丰,本县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开拔银子和安家费?”
“我知道县尊的难处,给几石粮食就成,开拔银和安家费,看着给点就行,几百两不嫌多,几十两不嫌少。余下的空缺由我承担。”
县太爷立即爽快答应:“刘老弟深明大义,我同意了,你明日来听信。”
刘烨答应了,回去做动员了。
等到他出门,县太爷刚才的笑脸立马垮了下来。虽然刘烨口口声声说不会造反,可是治下有这么一只武力存在,换做谁都无法安心。
刘烨回到训练场,即刻下达命令,整顿队伍,明日一早,只等官府的文书到手,立刻出发,前往澄迈县,攻打这支匪军。
第二日辰时,县太爷亲自带人送来了文书和金鼓旗号,其实这所谓的文书可有可无,不过为了证实“乡勇”的身份,避免被当做乱民,聊胜于无。再者,送份文书打发个衙役就是,他之所以亲自前来,是为了窥探虚实。
这时护卫队员早已集合完毕,三百人整整齐齐排在训练场上,不动如山。亲眼见到三百人整齐的队列,县太爷倒吸一口凉气,他没见识过号称精锐的边军,只接触过卫所官兵,只凭几百人队形严整无人喧哗这点,就比卫所官兵强多了,恐怕三百胜一千,不是没有机会。
刘烨请县太爷训话,毕竟今日起这些人就是临高县的“乡勇”了。
这几百人颇有一股气势。站在这几百人面前,看着他们坚毅的目光,县太爷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草草说了几句,勉励“乡勇”们忠君爱国,维护乡里平安,为县里分忧,便匆忙而去。
他要把情况向知府大人做一个汇报,如果这些“乡勇”没有被暴乱的匪军消耗掉,那么今后如何处置与刘烨和“乡勇”的关系需要从长计议。
等到把这些官面文章做完,刘烨收拾心情,向护卫队发表了动员讲话:“你们训练了很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他们现在在攻打澄迈县,如果得手,必然实力大增,迟早会调头来打我们。我们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将来其他工厂全部建成,我们的日子会更好,如果那些蛮子要来摧毁我们的工厂,夺走我们的财物,抢走我们的女人,你们会答应吗?”
不需要思索,三百人异口同声大声喊:“不答应!”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打败他们!”
刘烨提高了声音:“大声点,我没听见!”
三百人从胸膛深处发出了吼声:“打败他们!”
刘烨手一挥,“出发!”
第28章 火枪发威()
三百人以整齐的纵队出发了,前去澄迈县有两天的路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行军训练。
为了隐藏实力,护卫队员在钱师爷训话时,把步枪藏起来了,现在则背负枪支行军。目前已经有一百多把步枪列装部队,这将是对付匪军的利器,其余人仍然装备长矛,用于对没有刺刀的步枪进行保护。
行军途中碰上了几个巡检的关卡,零星有几个穿“检”字号服的兵丁想上来盘问,看见三百人整整齐齐的队列,吓的盘问都不敢了。这些当地巡检的兵丁只能盘剥一下老百姓和小贩,碰上大股人马,不管是土匪还是官兵,都是他们惹不起的。
相比内陆,琼州各县州人口并不稠密,护卫队穿行在临高县和澄迈县之间,除了巡检关卡和零星的行商小贩,一路很少碰见其他人,直到接近澄迈县城,人才多了起来,而且多是举家仓皇出逃的农户,匪军攻打县城,暂时没有精力顾及县城外的人,但是害怕被战乱波及,这些农户仍然选择了出逃,投奔亲友或者干脆逃难。
碰到这三百人的队伍,逃难的农户避之不及,以为是匪军的援兵,夏天南好不容易拦下一户人家,打听了前方的战况。
匪军围攻县城已经半个多月了,县城内只有几百名临时组织的乡勇,靠着县巡检司的十二名弓兵协助,暂时守住了城墙,据说县令已经向府城求援,可是何时能到是个未知数。这个年代的军队调动开拔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大规模的军队从接到命令到赶赴战场,耗费一年半载都属平常。
可惜不知道匪军的损耗如何,刘烨遗憾的想。不过既然选择来到这里,不管匪军阵容是否完整,都只能硬碰硬的干上一仗,用长矛都能得胜,用火器没理由不胜。
刘烨下令保持战斗队形前进,一百多名装备爱国者步枪的队员在中间,其余持长矛的在两翼,一旦发现敌人,由步枪先行远程打击,然后以长矛兵防御。
小心翼翼地前进了两里地,前方突然出现了几名手持钩刀的人,护卫队立即停止前进,展开了战斗阵型,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出现的带着武器的人,只能是匪军的土兵。
几个人看到这些战斗阵型,一眼就知道是一队精兵。几人调头就跑,他们几个人可没有鸡蛋碰石头的觉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地待命,保持战斗戒备,这几个人估计是对方巡逻的哨兵,大部队很快就会来。”刘烨发出命令。
自己出现在匪军的后方,对方只能选择调转头攻击,在后方有威胁的情况下继续攻城是自寻死路。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对面人声喧哗,一千名气势汹汹的土兵蜂拥而来,在离护卫队两百米左右的距离停住,后面陆续跟上来一些畏畏缩缩的乱民。
中间一名高出土兵一头的壮汉格外显眼,正是他们的首领。他显然放弃了攻城,倾力来攻击护卫队了,在他眼中,护卫队比孱弱的澄迈县城威胁大得多。
林三看着对方依旧整齐的队列,恨的牙痒痒,他可不会认为对方是来喝茶叙旧的,一场战斗无法避免。
他转头问旁边一个文士打扮的汉人,“严先生,对面就是装备精良的官兵,你有何见解?”
被称为严先生的汉人四十来岁,留着三绺胡须,斯斯文文。他观察了一下对面整齐的队列,并注意到了前排的火枪,思索片刻回答:“林将军,对面的汉人身着便服,不是卫所官兵,也不是巡检的兵丁,恐怕是哪位豪强练的私兵。观其队列齐整,兵士站立纹丝不动,无一人喧哗,颇有为一队精兵。“
这火器他也见识过,以前随官兵围剿时,看见过官兵使用类似的火器,称之为鸟铳,以火绳点燃,施放虽慢,但是威力颇大,中者非死即伤。
林三脸上阴晴不定,想来想去,最终下定决心,还是要打一场,不管澄迈能不能打下来,如果看见这汉人的队伍就跑了,今后自己如何立足?
此次攻打澄迈最大的失误就是过于顾忌伤亡,没有早日打下县城,如果不畏手畏脚,拼着多死些人,打下县城后再面对这支队伍,依靠城墙防御总比硬碰硬的对攻好。
他对严先生说:“无论如何,我和对方终有一战,此刻了结也好。”
严先生也赞同,他为林三出谋划策,攻打澄迈,所图颇大,不可能碰到一支莫名其妙的私兵就望风而逃。
他提醒道:“林将军所言甚是。只是须得注意,对方火器与官兵鸟铳形制相似,射程不超百步,施放一次后,再次装填所需甚久,林将军可以下令,在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