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特曼斯也露出了笑容:“我的话还没说完,这几个条件并不是不能谈,评议会给了我一点退让的空间和余地”
刘烨颇有些意外:“你这么快就亮出底牌,不怕我坐地起价?”
第322章 远交近攻()
普特曼斯耸耸肩:“和聪明人说话没必要故弄玄虚,只要让公司获得稳定的货源,我想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作,毕竟西班牙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共同的敌人?”刘烨有些不太理解,“我和西班牙确实存在理论上的冲突,而你们不过是竞争关系而已,再说各有各的殖民地,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才对啊?”
普特曼斯为他进行科普:“我们的国家全名叫做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上个世纪被西班牙统治,1581年才成立联盟,宣布独立并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虽然成了事实上的国家,但是西班牙国王并不承认,我们与西班牙的战争不仅仅限于远东,欧洲本土也在打仗,从法理上来说,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刘烨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时候荷兰人还在闹着和西班牙分家,理论上还不是独立的,难怪两边这么不对付。
说到这里,他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新主意。
“和你们合作也不是不行。我有一个提议:你们出兵驱逐鸡笼和淡水的西班牙人——必要时我可以提供海上的支援——摧毁这两个据点,然后交出热兰遮城,我可以考虑给你们五万里尔的劳务费。另外,你们可以自由出入博辅港开展贸易,同时我将拒绝西班牙人进入明国的任何港口私自交易,你看怎么样?”
刘烨的想法很简单:琼州营士兵登陆台湾进行作战,抛开消耗的问题,水土不服也是个小小的难题。海南长夏无冬,四季的温度都较高、气候干燥,而鸡笼所处的台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闷热潮湿,习惯了热带气候的陆军士兵过去了肯定会非战斗减员。不如利用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矛盾,让他们狗咬狗,既达到了驱逐西班牙人的目的,又免去了陆军奔波之苦,一举两得。关于贸易权的问题,西班牙人既然不识时务狮子大开口,不妨彻底把他们排除在局外,不带他们玩,同时也给了荷兰人一个“垄断贸易权”的错觉。至于劳务费的问题,如果五万里尔能雇佣荷兰的士兵打仗,加上接收热兰遮这样设施完备的城堡,怎么算都不亏——建一个这样规模的城堡得花多少时间和资金?就当给荷兰人的强拆安置费了。
普特曼斯仔细想了想,觉得并非不能接受,回答道:“驱逐西班牙人没有问题,自由贸易也能接受——虽然不是垄断贸易权,但是排除了西班牙,我们就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不过五万里尔太少了,最低十万里尔!”
两人开始讨价还价。刘烨伸手比了一个“六”字:“最多六万里尔,不能再多了。”
“九万里尔!这样我也能向评议会交差了。”
“八万里尔,爱干不干,再啰嗦我一个里尔都不给。”
“成交!”
这个价码让双方都比较满意。对于普特曼斯而言,八万里尔虽然只是建设热兰遮成本的九牛一毛,但是有总比没有强,琼州营要强攻的话,一个子儿都没有,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稳定的货源,并且没有了西班牙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对于刘烨而言,这笔钱兵不血刃拿下热兰遮,顺带雇佣荷兰人打西班牙人,简直超值。
交易谈成,双方心情都不错。刘烨主动发出邀请:“公事谈完了,晚上不如喝两杯,尝尝我们东方的白酒?我保证,不比白兰地差。”
普特曼斯笑道:“非常乐意与您共进晚餐。不过那位马尼拉的客人?”
刘烨会意,伸手一挥:“这些西班牙人不知进退,琼州不欢迎这样的客人,赶走就是。”
“呵呵呵”两人都笑了起来。
可怜的伊萨贝拉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告知谈判破裂,限令最迟明天离开临高,返回马尼拉。刘烨在南洋拉一派打一派、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此出炉。
琼州营称霸东亚海域的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东印度公司接受了刘烨提出的条件后,派出了热兰遮的士兵,在琼州营海军轰击炮的掩护下,很轻松的拔掉了西班牙设在大员北部的鸡笼和淡水两个据点,然后按照约定撤出了热兰遮城内的军事人员和商馆管理人员,送回巴达维亚。定居城内不愿撤离的荷兰商人和平民,被允许继续留下来,除了换了管理者,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大员被肃清后,在福建招揽了足够人手的郑芝凤以琼州营税务主管的身份正式入驻热兰遮城,开始搭建班子、分派任务,为即将开始的收税工作做好准备。因为大员还没有正式纳入明政府的管辖,称呼很混乱,明政府称之为东番,民间有大员、台窝湾、台员等称呼,荷兰人称为大员,葡萄牙人称为福尔摩沙,日本称为高山国,所以刘烨给大员恢复了后世的名字——台湾,顺便也把热兰遮这个拗口的名字改回了台南,方便国人称呼。设在原热兰遮城的税务机构的正式名字叫做琼州营台南税关,取义于明朝的钞关,因为不以纸钞收税,所以不叫钞关,同时也避免刺激朝廷,毕竟钞关只有朝廷才能设置。
琼州本地自然就是博辅税关了,税务主管的人选定为张明礼。琼州营在广东的势力已经很稳固,棉布等商品的销售按部就班即可,普通的掌柜就能管理好,不需单独再设负责人。而且日本的贸易线路打通后,加上两大税关的设立,琼州营今后的主要收入来源就发生了改变,杭州万花楼的收入、以及棉布和烧酒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里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张明被抽调出来,放在了更重要的岗位上。
一批批的武襄级巡逻舰被派往福建沿海和江南出海口一带,向所有的海商宣示新的规则:不管是往南洋还是往日本贩卖货物的船队,必须统一在台南或博辅其中一个港口缴纳税费,凭借完税后的书面凭证才能安全航行,否则只要查出逃税者一律连船带货查抄没收。
第323章 税关()
明朝除了在运河沿岸设立钞关之外,没有其他大规模收取商税的手段了,更别提向海商收税了,因为本朝禁海。所以,琼州营绕过朝廷的管制,在两个最大的海岛设立税关,在制度上是一种突破,为前所未有之创举。
虽然从征收的对象来看,琼州营收税和郑芝龙收保护费有类似之处,但是境界相差甚远。卖令旗、收保护费还停留在黑道做派的水准,而按商品价值、利润的高低分类收税,已经是近代国家的通行做法,实际上琼州营是利用朝廷在海上的权力真空,在行使国家权力。而且海上商税的制度成熟后,将来随着琼州营进军内陆,就可以向所有的行业推广。在刘烨看来,明朝商税和农业税的比例严重失调,国家财政收入不应该寄托在无立锥之地的农民身上,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凭借手中的武力慢慢养成国人纳税的习惯。
让自由自在惯了的海商集中在指定的港口纳税,看似是一个艰难无比的任务,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郑芝龙在覆灭之前,已经给琼州营打好了底子:三千两银子一面旗子,只要你在海上跑买卖,不插旗子就要你命。慑于郑芝龙的淫威,海商们都乖乖接受了这种规矩。现在海上的霸主换人,虽然规矩比郑家嗦了一些,但海商没有选择的余地,反正还是花钱买平安嘛,不过按货物分类纳税,银子花的多了些而已。不过在财大气粗的海商眼里,三千两和五千两、六千两也没有质的区别。
两广这一带是琼州营的大本营,琼州营凶名在外,无人敢捋虎须,加上巡抚暗中支持,无需大费周章,两广的商船乖乖地载着货物来博辅验货纳税。平日稍显冷清的博辅港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南洋来的、往南洋去的、准备前往日本的,各路海商齐聚一堂,大大小小的商船一直排到了外海,都在等着新成立的“博辅税关”清点货物、收取税费后给他们一面旗子和一本小册子上面记载了该次航行所载货物的品种和纳税额,以及税关的名字、完税的日期,还有办税人的签名和印章。等到该船从南洋或者日本返回,新的货物又要重新清点估值,相应的内容就接着前次的继续填写,小册子可以反复使用。
梁小明领导下的技术研究院这次露了脸,他从广州挖来的印刷达人沈笑阳给纳税册子设计了防伪的技术,用红、蓝、黑等色在册子内页套印花纹图案,加上雕刻异常精密的印章,让一般人根本模仿不了,以防止有人假造册子逃税。
除了用多色套印的技术防伪,刘烨还准备从制度上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让台南和博辅两地税关的税务经办人员定期轮换。这样一来,即使有人侥幸仿制出了纳税册子,纳税地和收税人的签章对不上,也是白瞎。
税关开张的前几天,张明亲自带人登船清点登记货物,尤其对装载瓷器、茶叶往南洋的商船查验格外仔细,博辅税关收入的大头都要落在这些货物身上。
各条船上验货员的声音此起彼伏:“景德镇青花瓷花瓶三百件!”
“福建武夷茶两百担!”
“广州本地干毛茶一百担!”
验货员清点查验货物报数后,统计员则记下货物种类和数量斤两,交给岸上的税务员,他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货物分类纳税表噼里啪啦用算盘计算出税额,然后船主交税领取证明完税的册子,首次来的还要领面“琼”字旗子插在船上,纳税的流程就算走完了。船主们把这个流程称之为“过关”。
博辅税关开张后,第一个月就收入二十万两白银,几乎是棉布生意一年的销售额。从第二个月起,“过关”的商船密度下降,收入减少,但是还保持了平均十二万两白银的月平均收入。考虑到部分海商还在观望阶段,加上巴达维亚等地的欧洲商船还没等到返回欧洲最佳的风向,这个数字还有上扬的空间。
台南税关也同步投入运作,不过纳税的情况没有博辅这边乐观。第一个月只有十万两的税收,第二个月更是降到了八万。据郑鸿逵估算,至少有四到五成的海商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来台南,而是径直前往日本,尤其以江浙一带的海商居多。恰恰是这些海商掌握了江南大部分生丝和丝绸的出口,是台南税关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日本和南洋的贸易利润对比,台南税关的收入应该是博辅税关的两倍才算正常。
林传宗作为台南分舰队指挥官,已经开始了福建海峡和东海一带的巡航,但是受限于巡逻舰的数量,加上台南新建的船厂还没有投入使用,兵力上捉襟见肘,巡航效果还不甚明显。
这个时候,在长崎的李福回来了,他带来了几个消息,有好的,也有坏的。
南园。
李福向刘烨禀报:“首先要禀报将军,长崎商馆成立了,肥前藩给了我们最繁华的地段,离港口也近。将军战胜郑芝龙的消息传来后,肥前藩的人更是鞍前马后服务极其周到。商馆的馆舍已经建好,人手也招募了,不过管事的人选还没定,属下这次回来,想选派一个机灵点的人过去。”
刘烨满意地点头:“你辛苦了,管事的人选就由你决定。商馆运作后,我们就把江南出口日本的生丝作为长期的买卖经营,就算不能垄断苏州、杭州两地的生丝市场,也要尽量压制当地海商的利润空间,免得让这些人赚了银子还逃我们的税,收不到他们的税咱们就自己赚回来!”
李福在日本几个月,对税关的事不太了解,闻言惊讶道:“逃税又是怎么回事?”
刘烨就简单解释了台南税关税收流失严重的情况。
李福听完拍了拍脑袋:“这个好办啊!江南的生丝大半都是卖到日本,只有丝绸成品才运往南洋。日本的幕府又颁布了锁国令,明朝的商船只能在长崎交易,咱们只要堵在长崎港口对本朝的商船挨个盘查,谁交税谁逃税不就一清二楚?”
第324章 去江户,给幕府定规矩()
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刘烨一拍大腿,站了起来,懊恼地说:“怎么我就没想到呢?”
由于琼州营在家门口击败并斩杀郑芝龙深深震撼了福建人,加上台南税关的主管又是对福建一带熟门熟路的郑芝凤,福建海商鲜有敢于逃税的,规避纳税的都是江南的生丝或者茶叶商人。而生丝的出口几乎全部集中在日本市场,日本锁国之后又只有长崎能够自由贸易,那么,按李福所说,在长崎港守株待兔,见商船就查,逃税的江南海商一个都跑不掉。除非他们转做茶叶或者成品丝绸制品生意,不去日本,改去南洋,可是这样一来,经过琼州海峡时,势必又会被博辅税关的巡逻舰队截获。
刘烨越想越高兴,用力一挥手:“就这么干了。”
不过他唯一担心的是长崎方面是否配合,问李福:“咱们跑到日本人的地盘上查税,是不是喧宾夺主了,日本人会不会阻挠我们?”
李福本就精明,在日本呆了几个月已经成了半个日本通,笃定地回答:“至少肥前藩不会!咱们收得是海商的税,对日本人没有任何影响。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崇尚强者,将军一举击败郑芝龙,如今在日本人心中有极高的地位,长崎到处流传着关于将军的传说,您已经被当地人神化了”
刘烨笑呵呵地说:“是吗?日本人没把我说成身高丈许、三头六臂、满口獠牙的怪物?”
“那倒没有这么夸张。”李福正色道,“只是有一点将军不得不防:肥前藩不干涉,不代表幕府不干涉。长崎虽在肥前藩境内,但名义上是幕府的直属领地,也是日本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咱们动静太大的话,小心幕府插手!”
刘烨皱眉道:“这倒也是。在别国地盘上收母国的税,随便放在哪个国家都是犯忌讳的事。”
李福小声说:“说完了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要禀报将军。属下在长崎时,听锅岛家的人酒后无意中透露,郑芝龙有一个儿子在中左所一役中幸免于难,被一个日本人手下救走,藏在了平户”
刘烨一惊,眼睛眯了起来,问道:“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福松”
“福松郑福松?”刘烨努力回忆了一番,好像郑成功成年之前,有几个名字,成为国姓爷之前,叫郑森、字大木,封延平郡王之后,又称郑延平。不过按时间倒推,郑成功攻打台湾时是清顺治十八年,彼时他年近四十,那么现在应该还是个十岁上下的小孩子,福松,应该是他小名。
刘烨起身来回踱步,心中想:宁杀错,不放过,不管这个福松是不是以后的郑成功,既然是郑家唯一的血脉,就必须铲除掉。虽然现在琼州营气候已成,郑成功就算是成年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只是个少年,但留下他总是个隐患。把未来的延平王扼杀在摇篮里,总好过将来花大精力来对付他,清廷的前车之鉴,不能重蹈覆辙。
第二日,刘烨召集相关人员商议日本的事宜。他先通报了李福所说的几项事情,然后问:“在长崎查税势在必行,但是日本幕府的反应也要考虑;郑家跑掉的这个小孩子,现藏在平户,你们说该怎么办?”
严光伸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毫不犹豫地说:“必须铲除,以绝隐患!”
其余人也纷纷表态:“斩草必除根!杀了!”
秦天跃跃欲试:“石营长砍了他老子的脑袋,我就去砍了小崽子的脑袋。将军,让我去平户!”
刘烨伸手虚压:“你主动请缨,精神可嘉,我会考虑的。既然这件事大家意见都一致,那就再议一议查税的事。”
李飞说道:“以属下对幕府的了解,如果堂而皇之在长崎查税,幕府多半会觉得我们打破了原来的秩序,有可能会禁止我们这么做,说不定还会驱逐我们”
刘烨皱眉道:“幕府素来保守,以德川家恨不得缩进乌龟壳的尿性,这么做不是不可能”
众人都思索起来,该如何做,才能保证既收到税,又不得罪幕府呢?
唯独高杰嚷嚷道:“我听范博梅尔说过,日本人的船都是些破旧的舢板,如果发生海战,他们不堪一击,而且陆地上的岸防炮也不过是欧洲上个世纪12磅炮的水平。这样脆弱的海防,直接动手就是,为什么要畏惧他们?”
刘烨心中一动,既然查税与讨好幕府是对立的选择,那么我们干脆玩把大的,直接用武力让幕府屈服。日本人常说郑芝龙有上洛的实力,难道完胜郑芝龙的琼州营就不能上洛了?19世纪,美国将军佩里一手缔造了黑船事件(注1),17世纪的琼州营也能做到。
打定主意后,他做出了决定:“高杰说的没错,咱们能够打败郑芝龙,可以让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屈服,难道就奈何不了日本人?派出舰队,像恐吓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的总督一样,去江户让幕府的将军屈服!”
孙元化老成持重,颇为忧虑:“将军,擅起两国争端,会不会被朝廷斥责?”
刘烨不屑一笑:“手握重兵的武将,只要不造反,朝廷拉拢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斥责?再说,自唐朝以来,日本向来以属国自居,现在这个小弟不听话了,教训教训而已,怎么能叫两国争端?”
于是,一场由收税引发的武装示威行动就这么定下来了。为了保证足额收到江南海商的商税,琼州营舰队自南洋归来后,再次出发前往日本,准备用武力给日本人定下新规矩。
————————————————————
注1: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当时的铁甲军舰为黑色,所以这次事件称为黑船事件。
第325章 遇到逃税的商船()
再度前往日本,除了炫耀武力的战舰、装载警卫队、特战队士兵的运输船,刘烨把两艘快船也带上了,顺便去苏州装一批生丝去日本倒卖。快船的速度远超战舰,所以由李福带领先行出发去了苏州,装好货之后再到松江府出海口与大部队会合。
有了上次愉快合作的经历,加上琼州营现在更加财大气粗,苏州的丝行行会自然对这财神爷有求必应,五天之内麻溜地将五十万斤生丝装船,正好与赶上来的舰队会合。
从松江府到长崎的途中,琼州营舰队碰到了不少商船,十条里面有九条没插“琼”字旗——都是没有在台南税关“过关”的。
刘烨下令撞击逼停,派人上去一看,船主果真都是江南人氏,而且大部分都装运生丝的。
“培养群众的纳税意识,任重道远啊。”刘烨悠悠地对随行的梁小明说,“我是不是应该把杭州的生丝也垄断了,让这些逃税的家伙无钱可赚?貌似自己垄断生丝行业比向这些人收税更划算”
梁小明本不在此次出行的名单之内,但是作为自诩热血的爱国宅男,又怎么肯错过炮轰小日本的戏码——即便这是古代日本,而不是发动侵华战争的那个军国主义的日本?得知了刘烨的打算后,梁小明说什么也要跟来。
临行前刘烨倒是颇为怀疑他的动机。“你确定不是弥补上次的遗憾?上次没尝过日本女人的滋味,这次有舰队保驾护航,想学美国大兵在日本留下你的血脉?”
梁小明自然打死也不会承认,他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为了看炮打小鬼子的好戏,“这个可比手撕鬼子的神剧好看,起码是真实的。”二当家执意要随行,自然没人拗得过他,作为本不在出行名单的非军事人员,梁小明也如愿以偿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战舰。
这时听见刘烨的话,梁小明答道:“生丝行业这么大的盘子,总不可能让你一个人独吞,再说做生意总有风险,收税才是王道,旱涝保收,不会受物价涨跌影响。必须好好教训这些偷税漏税的走私分子,让他们害怕,下辈子都不敢逃税!”
“哦?怎么样才能让他们下辈子都不敢逃税呢?”刘烨饶有兴致地追问,“抢货、夺船?”
“这些都是起码的,远远不够。”梁小明恶狠狠地说,“得给他们脸上刺字,没脸见人,或者割个耳朵也成”
刘烨打了个寒颤,这老实人有时候的想法挺极端的。他还没开口,一旁的严光连连摇头:“万万不可。刺字也好、割耳也罢,既残害肢体,又是极大的耻辱,这些人在江南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么做比杀了他们都难受。咱们是为了收税,不是为了结下死仇!”
刘烨赞同道:“严先生说得有道理,这些人毕竟不是鬼子,也不是鞑子,没必要下这样的狠手郑芝龙的做法是把这样的人砍了,可是我们不能照搬这一套啊,人都杀完了,谁来交税?”
梁小明摸了摸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的提议太激进了?那我收回。”
严光补充道:“虽然刺字、割耳不可取,不过可以把这些人抓起来,在长崎港当众打断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