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这么说,是要通过这些人的嘴传播出去,把事情全部推到林三身上。

    苟二贵没想到居然能逃脱性命,心中暗道侥幸,无意中扫视了石英一眼,却觉这体型很是面熟,仔细回忆了一下,想起了他是临高县衙招募的乡勇的一个小头目,平日里经常随着刘烨出入县太爷之处——刘烨是县衙的常客,衙门里很多人都认识。只是他为什么会穿着黑的衣服,蒙着脸,出现在这里呢?

    交代了几句,石英分出押送马车的人手,带领其余的人跟随林三的方向走了。剩下苟家这些人站在原地,战战兢兢等了一会,发现周围的人都走光了,发一声喊叫,四下乱跑逃命,有去县城方向的,有回村子的,唯恐他们反悔杀个回马枪。

    苟二贵跟随着往县城方向的一些人,边走边想。等他慢慢把孤立的几件事串联到一起,他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阴谋,顿时不寒而栗。

    本该守护县城的乡勇,却改头换面装扮成山贼,与山贼一起四处打劫,如果不是私自行动,那就说明是刘烨指使的,如果是刘烨指使的,就说明乡勇和山贼勾结起来了:以山贼为掩护,抢劫大户,不仅抢走钱财,还夺取田契。他们两方勾结起来,并且要挟县太爷和知府大人。看来是要造反了。

    这种形势下去县城,不是自入死地吗?想到这里,苟二贵悄悄离开人群,改往另一个方向。

    大哥不能白死,苟家不能白白破家,一定要揭穿所谓乡勇的阴谋!怀着仇恨,苟二贵踏上了前往府城的路。

    定下古代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计划后,林三如同放出笼的猛虎,几乎一天扫光一个村的大户,银子如同流水一般送回刘家庄,田契也是整沓整沓地交到了刘烨手上。

    刘烨对梁小明说:“现在看来留下林三还真是物超所值,很多事他做更合适,也做的更好。这次行动不仅圆满完成了抢夺田产的任务,还顺带抢回不少银子,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现在就万花楼支撑所有开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啊。”

    梁小明感慨道:“是啊,好人坏人,善人恶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看了看厚厚一沓田契,“这些无主的田亩,你准备如何吃下?”

    刘烨挥舞着田契,地主乡绅们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在他手中仿佛不过是一堆手纸,笑着说:“我们不可能彻底打破旧制度,有些东西还得按本时空的游戏规则来。只能辛苦县太爷了,以衙门的名义改写田契,换成我的名字。你要不要也填些名字,过过地主瘾?”

    梁小明摇摇头:“我对这个没兴趣,还是研究大炮更过瘾。这下子你不愁粮食了吧?”

    “消化这些田产有个过程,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原东家已经从人间蒸发,田契在我们手上,县衙被我们控制,还不是我们说了算。琼州水稻也是一年三熟,就算亩产低些,也足够养活队伍了。”

    临高县衙。

    自从刘烨要挟了县太爷和知府大人,可谓是一手遮天了。委派以前的钱有余师爷作为刘烨在县衙里面的代表。

    县太爷看着自己的师爷坐在衙门签押房尽心尽力帮刘烨做事时,再望着眼前一堆堆田契发呆。他畏惧地抬头看看对面笑容满面的刘烨,仿佛看着一个恶魔。当初从刘烨手中一次次接过银子的时候,这个人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和气的商人,没想到摇身一变,完全变了一个人。

    要说他造反吗,却又没有公开与官府为敌,但是又变相的软禁了我等人,控制了县衙。县太爷自问阅人无数,却也看不懂刘烨想干嘛。就说眼前这堆田契,如何得来的,县太爷也有所耳闻——最近已经有十几拨人到县衙告急,称山贼作乱,祸害乡里,往日里风光无限的大户们都遭了殃,无一例外都是家破人亡的下场,好不狠毒。

    所谓山贼,只怕就是林三吧。这些田契,每一张都沾满了士绅们的鲜血,看得久了,仿佛那些死去的士绅就会满脸是血地从纸上爬出来,伸手喊道:“我死的冤啊”

    县太爷摇摇头,摆脱这些想法,现在不是同情这些人的时候,自己的安危更要紧。据刘烨说,这些田契都是原东家自愿转让给他,现在要衙门户房更改名字,转到他的名下。这说法很牵强,这么做也不合规矩,转让田产,必须双方画押签字,哪有受让方一人出面的道理。不过,刘烨仅仅只需要一个表面上过得去的形式吧,他恐怕不会在意这些细节问题吧。

    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了,反正出了事有知府大人这个顶着,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太爷,日后事败追究起来,自己的罪比知府大人轻不少,县太爷安慰自己道。他有气无力地对刘烨说:“夏老爷放心,我会嘱咐户房,尽快叫师爷把这些田产过户到您的名下,这办事的例钱”他及时住口,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平日里说顺口了,一下子脱口而出,收这位爷的钱,不是寿星公吊颈——嫌命长吗。

    刘烨咪咪笑道:“县太爷、钱师爷和户房的各位司吏书办辛苦了,这例钱怎么能免呢?要给的要给的”

    身后有人递上一个盘子,整整齐齐码放着十个银锭,十两一锭,足足一百两。

    “我就不一一感谢各位办事的差爷了,这些银子就麻烦给各位差人喝酒用。”

    心想这县太爷果然是认清眼前的状况啊,那个知府大人就没有那么“聪明”了。

第39章 夺田(6)() 
在县衙高效率的工作下,临高县最大的地主产生了——短短一个多月,刘烨以良田一千一百二十亩的总数创造了临高的纪录,在崇祯七年以前的任何朝代,临高县都没有这么大的地主。琼州无论是人口还是开垦的田亩面积,与江南等地不可同日而语,能有几百亩地,都是靠着几代人才累积下来的。

    唐家庄内,刘烨通报了这一结果后,众人欢呼雀跃。李二狗激动地话都不利索了,“老老爷,真有这这么多地啊?这传到你子孙辈都吃穿不愁了啊!”

    李福对刘烨说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这下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养工人养兵了,雄图霸业指日可待。”

    “哟,看不出,你李福还会拽几句文啊!”刘烨心情很好,调侃了他一句。

    严光捻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诸位,这田产咱们是到手了,契书也改了。不过,能够保住成果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如果我们实力不够,抢来的东西最终还会被抢回去。”

    李二狗、李福等人不满地看了严光一眼,这个半路加入的书生,总是要显示他的与众不同,这个节骨眼上泼冷水,真是煞风景。

    刘烨不以为忤:“严先生说的很对,虽然我们把林三作为幌子,普通百姓不知道真相,有些人肯定知道,这些田产,终究改变不了是抢来的事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足够强大,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如果我们实力不够,地主乡绅也好,官府也罢,肯定会想法设法抢回去,一千多亩上好良田啊,谁不眼红?”

    梁小明赞同地点头:“古人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算是自己的宝物都会遭人觊觎,更何况我们本就是抢来的。”

    刘烨手指敲击着椅子扶手:“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田亩彻底吃进来。”

    之所以说彻底吃进田亩,是因为这些田分散在十里八乡,之前又属于不同的东家,仅凭田契,还只是纸面上的拥有,若没有专人管理,佃户可不会主动把粮食缴来,刘烨可不想辛辛苦苦打下来,到头来收不上几粒粮食,白忙一场。

    关于如何管理,由何人管理,刘烨早就有了腹案。他对李二狗说:“李二狗,这些田亩必须有个信得过的人管理,只能辛苦你了!”

    李二狗是最早跟随刘烨的,眼见着李福和严光等人很得老爷器重,心理难免有点失落,现在突然听到这句话,喜出望外。不用刘烨说,他也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说明了对他的信任和看重。

    李二狗赶紧表态:“多谢老爷看重我,我不会说漂亮话,但保证干好这差事。”

    “你从李家村挑几个人,带着田契先把所有的地方都跑一圈,顺带把规矩交代下去。”刘烨理了理一下思路,一字一句说,“一,换了东家租子照交,不管以前定的租子是多少,官府加派多少税,一律每亩每年交二石,只交粮食,不需换成现银,官府的粮税由我们应付;二,凡有偷奸耍滑或者抗拒不交者,交到县衙枷号示众三天,然后收回租田,全家卷铺盖滚蛋。”

    这两条规矩可以说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李二狗等种地出身的一干人吃惊地看着刘烨,严光则陷入了沉思。

    琼州因为有充足的降雨和温暖的气候,理论上能够一季三熟,就算单季产量比不上江南鱼米之乡,三造下来一年亩产五六石总是有的,如果做不到一年三造,那么两造也有四石左右。租子定二石占了收成的近一半,看似有些高,但是实际免去了其余所有的摊派和杂税,对佃户来说其实负担减轻了,真正让农民不堪重负的实际上是地方官府层层加码的加税。

    与以前的地主比较,刘烨的境遇可谓云泥之别。

    至于第二条规矩,惩戒不交租子的佃户不稀奇,可是利用官府来惩戒就闻所未闻,因为按第一条规矩,佃户就算拒交租子,那也是主家的租子,不是拒交皇粮国税,公器私用,也只有眼下控制了衙门的刘烨能如此做。再者说,一般的地主面对交不上租的佃户,就算恐吓威逼殴打等手段一齐上,但也不会轻易收回租田,要都收回了,让谁种?总不能地主老爷自己种地吧。

    李二狗等人觉得无法理解,但是刘烨自杀了唐老爷起,做的决定从未错过,他们也不敢有质疑。

    严光自我定位是谋士幕僚的身份,百思不得其解之余,觉得有必要替刘烨参谋筹划,少走弯路,开口问道:“在下有三个疑问,还望主公不吝赐教。其一,如果替佃户们缴纳税粮,那么这每亩二石的租子是不是就低了?其二,临高虽小,各村地形水土均有不同,田亩所产肯定多寡不均,为什么不按照实际收成来定租呢?统一定为二石,必然土地肥沃者占便宜,而土地贫瘠者心怀不满。其三,惩戒不交租者无可厚非,押至县衙枷号示众也能杀鸡儆猴,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收回租田呢?若是人人如此处置,就算我们有再多的田,无人耕种也是无用。”

    “问得好!”刘烨环顾四周,“想必各位都有类似疑问吧?”

    李二狗等人不好意思地挠头,默认了他的话。

    “如果你们心中都有质疑,尤其是李二狗,还要管理这些佃户,不说清楚,恐怕你们做事都没有底气”,刘烨不急不忙地说道。

    “我就从严先生的三个问题说起。第一个问题,据我所知,朝廷每年摊派下来的例行税赋,都被地主摊给了佃户,州县官吏还要层层加码。万历年起加征辽饷,到现在还在收,已经加到了九厘。缴纳官府折色银还要加上卖粮的差价损耗,缴完这些还要缴租子。这么一算,佃户们劳作一年,连全家的口粮都不能保证。这些佃户之所以还能忍受,是因为琼州四季如夏,雨水充足,没有大的天灾,收成还算稳定,缴了租子和税赋就算吃不饱还不至于饿死,若是在陕西、甘肃等地,土地贫瘠,产出甚低,缴不上会被逼死,全缴了就会饿死,就只能杀官造反了。”

    严光听到这里,连连点头:“主公所言甚是,陕西甘肃之地连年遭遇旱灾,田亩荒废,赤地千里,听说有吃观音土的,到后来连土没得吃,开始人吃人。”

    李二狗等人本以为自己之前过的日子够苦了,没想到中原内陆比这里更凄惨,当下连连叹息摇头。

    “我们要在琼州开创基业,就不能目光过于短浅,得让佃户能吃饱,能活下去,他们才能安心耕种,我们才有粮食养活工人和兵丁。这二石的租子,如果免除所有摊派税赋,他们的日子就会过的好的多。至于我们会不会亏,呵呵,我愿意缴给县衙多少就是多少,缴了是给他面子,缴的少了,甚至不缴,县衙又能奈我何呢?”

    众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且不说已经控制了县衙,就算县衙照常运作,碰上这么个硬茬,躲都躲不及,还敢逼缴税赋?所以这盈亏的关键,就在于官府征缴的部分,少缴甚至不缴,这盈利不就挤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租子如果定为四成或者五成,势必就要核实产量,杜绝隐瞒,我们没有这么多人手和时间耗费在这上面。我们这次拿下的都是好田,田亩之间收成差别顶多也就三五斗,统一收二石,余下不管多少都归他们自己,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也不用一亩亩去核实了。”刘烨一边说,一边暗自感概,感谢后世的先人想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方法,自己可以从中借鉴。

    严光恍然大悟,原来从锱铢必较的环节跳出来,这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管理方法,既保证了租子的收缴,又不必耗费人力物力逐家逐户核实产量,同时还能间接提高生产积极性——缴完租子,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个诱惑对于终年填不饱肚子的佃户不可谓不大。想到这里,司马德敬佩不已,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法子,却一举多得,真是妙计啊。

    “至于第三个问题,其实解释了前两个问题,也不成为问题了。换成你们,从劳累一年却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能吃饱饭还能存下余粮,你会不会抗缴租子?这样还抗租的,只能说明他是懒惰无用、偷奸耍滑之辈,这种佃户,我们不要也罢,赶走便是,相信有的是人来租种。”

    众人虽不如严光想的透彻,但也都看清了这样收租的好处,均赞叹不已。每亩二石的租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刘烨在刘家庄定下了临高境内大半佃户的命运,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慢慢开始体现出来。

第40章 责任制() 
和丰村最大的地主就是苟大富,在他的强取豪夺之下,整个村子三分之二的田地都是他的,村里半数以上的壮劳力都是他的佃户,租种他的田。

    苟大富没发迹之前,村里人还能看到他的笑脸,等到像他名字一样富起来之后,很好地诠释了“为富不仁”几个字的含义,不仅谋夺他人田产,而且对租种他家田地的佃户盘剥非常凶狠。除了把自家人头的徭役全部摊给佃户,官府的正赋和加税也一分不少向佃户收取,回过头却造假减免自己应缴的赋税,应缴给官府的赋税大多进了他腰包。每年不管收成好坏,还要收成的三成作为租子。

    他家的佃户就算种个十亩八亩地,缴完租子和赋税,每年只能落下几石糙米。很多佃户家因为吃不饱,家中子女年纪稍大就出门讨生活去了。

    苏大腿家就是苟大富的佃户,因为家中无法养活自己和弟妹,他十四岁就到县城一家铁匠铺子做了学徒,每天抡大锤虽然又苦又累,但是至少能吃个半饱。苟大富被山贼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已经在铁匠铺干了五年,虚岁已经二十了。

    来给他报信的是他弟弟,苏二弟。他家老子不识字,给他们取名字也很随性,他直到三岁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后来因为长的比弟妹粗壮结实,就叫苏大腿,他弟弟就随便起名叫二弟,还有个妹妹就叫苏小妹。本来苏小妹之前还有两个男娃,因为实在没吃的,很小就夭折了。

    得知苟大富被杀,苏大腿狠狠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解恨地说:“死的好,这种祸害早就该死了。”

    若不是苟大富盘剥太狠,他也不至于小小年纪就与家人分开,十四岁就要抡成人都吃力的大锤。据说苟大富的田产都换了东家,也不知道死人如何转让田产,不过田契都有衙门的印记,应该不会假。

    “天下乌鸦一般黑,只盼这只乌鸦心没那么狠。”苏大腿下了这个结论。

    ?苏二弟解释道:“大哥,这次真的不一样了。新东家派人来宣布了规矩,皇粮国税全部由东家包揽,我们只要每亩交二石粮食就行了,还不用兑银子!”

    苏大腿一愣:“扯淡吧?这个新东家脑袋被门挤了还是被驴踢了,这世上哪有不吸血的蚂蝗啊。”

    如果不管所有赋税,只交二石粮食的租子,还不用承担兑换折色银带来的损耗,那么每亩田起码能落下二、三石的口粮。他家五口人,租种五亩田全家就基本能吃饱,如果租种十几亩,几年下来,都能存下钱给他娶媳妇了。

    见大哥不相信,苏二弟急了:“是真的!阿爸就是让我来叫你回去,咱家原来租了五亩,你回去之后,咱们跟新东家再求情多租几亩,好好干几年,就能给你说门媳妇了,阿爸还许诺让我进私塾念书呢!”

    苏大腿还是将信将疑,好事来的太突然,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他还是拗不过弟弟,答应跟弟弟回去。但是走的时候留了个心眼,没有按阿爸的嘱咐辞工,只是向老板告了几天假,称家里有点急事,这万一不是真的,自己还有条退路。

    一回到和丰村,苏大腿就觉得气氛大不一样。

    以往村民们面容枯槁,死气沉沉,大家碰面话都不想多说一句,也难怪,被生存的压力折磨,每天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饿死,大家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哪有心思笑脸迎人。而现在,村民们虽然还是脸带菜色,但是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有记性好的还认识他,大声打着招呼:“这不是苏家老大吗?几年不见长这么高了。”

    回他家的途中要经过村里的祠堂,到了祠堂门口他吓了一跳,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祠堂里面喧闹嘈杂,像菜市场一样。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祠堂是个严肃的地方,但凡村里有大事都在这里商议。而到了苟大富时代,这里慢慢变成了村里人最害怕的地方——凡是缴不上税粮和租子的佃户,就会被苟大富的家丁打手带到这里私设刑堂严加拷打,因为他家财大气粗,又是里长,加上有个县衙做书办的弟弟,村里人都敢怒不敢言。

    眼下这样的场景让苏大腿糊涂了,这里还是那个记忆中的祠堂吗?苏二弟比较机灵,看出了他的疑虑,告诉他:“新东家派来的人就在祠堂里,现在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来了人,恳求再多租几亩地,所以这里热闹的很。”

    正在他们张望之际,他们家老子苏老倌出来了,喜滋滋地拿着一张纸看了又看。苏大腿迎上去叫他:“阿爸,你又不识字,这看什么呢?”

    “老大回来了啊,老二也在,正好,你认识几个字,给我看看这田亩数字对不对?”苏老倌与儿子简短地打过招呼,把手里的纸递给苏二弟看。

    苏二弟自小喜欢念书,因为家里穷没法念书,但经常跑去村里唯一的私塾偷听,倒也认识了一些字。他接过一看,却是写明自家租种十五亩的条子,还注明了每年共缴三十石粮食的租子。

    苏老倌的手指在纸上点点戳戳:“看清没,写的是多少亩?”

    苏二弟告诉他是十五亩。苏老倌乐呵呵地反问一句:“没看错吧,肯定是十五亩?”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复,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散开了。

    苏大腿沉不住气,问道:“阿爸,新东家到底靠不靠谱啊?以前佃种几亩地可没这纸条子,会不会骗咱们啊?”

    “你懂什么,骗什么,我们有什么能让东家骗的?若是想多收租子,学苟大富用鞭子、板子就行,还用得着这样拐弯抹角地来骗?”苏老倌虽然不识字,但是有农民式的智慧,思路很清楚,一句话堵得苏大腿无话可说。

    “大家都在恳求新东家多佃给几亩地,新东家派来的人说了,可以多佃,但是要按家中劳力多寡计算,家中劳力多的可以多佃,劳力少的就少佃。我们家三个男丁,就可以佃种十五亩,可惜老幺不是带把的,不然我们可以佃二十亩。”

    苏老倌乐观的情绪感染了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乐呵呵地往家中走去,家里还有母亲和妹妹在等他们的好消息呢!

    回到家,母亲苏刘氏和苏小妹迎了上来。母女两人都眼角湿润。苏刘氏哽咽着说:“老大回来了啊?回来好”

    苏大腿自小离家,东家给的假又少,往往过年才能回趟家,苏刘氏很是想念大儿子,可是生计所迫,没有更好的办法。眼下换了新东家,似乎有了出路,老大有了回家的可能,苏刘氏比苏老倌更开开心。看见母亲这样,苏大腿也很感概,叫了句阿妈,眼角也有些湿润了。金窝银窝还是不如自己的狗窝啊,能跟家里人呆在一起,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明天就去县城把铁匠铺的工钱结了,然后辞工回家种田,苏大腿终于下了决心。

    这样的场景不仅生在和丰村,临高各地皆是如此。李二狗一路过来,也没想到老爷的新规矩这么受欢迎,佃户们纷纷请求增加租佃的面积。

    李二狗不敢做主,赶紧派人回去请示老爷,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多租,但是按家中劳力计算,平均一个成年男丁可以算五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