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还玩了一出向圣上兵谏的戏码?这么做万一有个闪失,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
刘烨不以为然地笑道:“怎么岳父大人这么快就知道了?这消息还真是灵通。我在天津才耽误了几天,连登州都知道了。不过岳父放心,我不会冒险,没把握的事我是不做的,而且这次收获颇丰,就算有些许风险也是值得的。”
林天明佯怒道:“是啊,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升了官,还进了爵,是不是老夫都要称呼一声侯爷、大将军了?”
“嘿嘿,岳父大人说哪里话,小婿再愚钝,也不会长幼不分,在您老人家面前嘚瑟。您高兴了就称我一声贤婿,不高兴了就直呼名字,可好?”
说实话,林天明对这个女婿崛起的速度严重估计不足,心里本来有些惴惴,论官职爵位,他已经远在自己之上,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小参将了,对于他是否还能向以往一样尊重自己,林天明心里没有太大的底气,毕竟官场无父子,在权力和地位面前,父子之情都脆弱不堪,更何况是翁婿。现在听他这么回答,总算松了口气。
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林天明又想起了女儿林诗悦,担忧地问:“诗悦跟了你,你可要好好待她,不要因为加官进爵就忘记了糟糠之妻”
刘烨正色道:“请岳父放心,石英是个好妻子,我很尊重她,两人相敬如宾,无论我做了多大的官,她都是我的正妻,家里的地位绝不会动摇。”
“那就好,老夫也相信诗悦的眼光,她不会看错人。”
刘烨看出了这位老泰山的患得患失,微笑道:“岳父多虑了,您老人家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要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还多,很多事情都需要您给我指点迷津”
“现在老夫还能指点你什么?”林天明一脸茫然。
“不满您说,我从皇帝那里捞到了不小的权力,掌管三省军务,协管政务,其他的事我心里有谱,可是现在迁徙大量百姓往东番岛垦荒,就遇到了难题:那边没有官府,我想招些人手过去管事,可是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而谁去那边主持大局更是伤脑筋——我现在的属下中,要么就不能独当一面,要么就有差使在身,离不开”
见这位本事很大的女婿虚心向自己请教,林天明很有成就感,笑着捋了捋胡须,笑道:“想要独当一面的人才主持大局?老夫还真替你想到一个人选,此人与你是旧识,而且关系匪浅,主政一方的经验丰富,完全符合你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他暂时赋闲在家,能不能说动,就看你的本事了”
第681章 台湾总督()
“和我是旧识,主政一方的经验丰富,还赋闲在家?”刘烨反应很快,立刻想到了,脱口而出,“朱大典?”
“孺子可教!”林天明笑呵呵地回答,“正是他。延之(朱大典的字)历任福建按察副使、布政司右参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能理政、能治军,这样的人用来开疆拓土、独当一面再合适不过了。”
刘烨心想,老头说的还是挺在理。同样是巡抚出身,孙元化更像是一个技术型官僚,做实事没的说,但论圆滑老练,远不如朱大典。如果不是点太背,在刚上任立足未稳之际碰到了高迎祥、张献忠联军侵入凤阳,也不会丢掉乌纱帽。
“可人家还是有起复机会的,这样的封疆大吏,会给我做事?”刘烨有点没信心,忽悠落魄文人他有把握,可是忽悠这样的重量级前高官,他还真没有多少信心,毕竟以目前的状况,他给不了朱大典想要的东西。
林天明意味深长地说:“不试试又怎么知道行不行?”
刘烨将信将疑,说:“可是延之先生老家在金华,与登州相距甚远,天津那边转运百姓的船过不了几天就要陆续南下,就算现在去找他,往返也来不及啊?”
“呵呵,还真是巧了,延之与我投缘,现在正在登州做客,你想找他,我马上可以安排你们见面。”
刘烨大喜:“如此最好,我去试试看。”
原来朱大典赋闲在家,闲来无事四处云游,他的同窗、同年又多,遍布各省,自己又不差钱,可以做到脱产旅游,这一年多来把长江以北转了个遍,这段日子刚好在林天明这里做客。
在林天明的安排下,两人在巡抚衙门里再度碰面了。
寒暄一番后,两人落座。朱大典看着刘烨,感慨万千。上次两人在这个地方碰面时,自己还是山东巡抚、平叛大军的统帅,风头一时无两,而那时的刘烨只是一个绞尽脑汁想要在平叛中捞些好处的琼州参将,不惜行贿拉拢彼此间的关系。
两年时间过去了,刘烨像坐上火箭一般强势崛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参将,连续几场硬仗打出了名堂,一步登天,成了边镇总兵、左都督、平南侯,还增加了一个大将军的头衔,而朱大典却被革职,成了一介平民,两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烨率先开口切入正题,他抱拳说道:“延之先生,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恳求岳父将您请来,是有事相求。”
朱大典摆摆手,谦虚地回答:“你现在是贵不可及的平南侯、大将军,老夫只是革职的前任漕运总督,当不起这个‘请’字。”
“延之先生过谦了。”刘烨正色道,“我知道我的请求可能有点不自量力,可是还是想试试,毕竟像您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我现在要迁徙数万百姓去台湾垦荒,今后还会源源不断运人过去,在那边我打算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代替官府的作用,可是无人主持大局,不知道延之先生能否屈尊”
朱大典何等精明,一听这话就知道了刘烨的意思。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平南侯大兵围困皇城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直接冲进金銮殿,来一个改天换日?”
刘烨有些惊讶,这话从前任漕运总督的嘴里说出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啊!他不知道朱大典的真实用意,想了想,决定照实说:“说实话,当时的情况,进金銮殿易如反掌,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来个承天门之变,改天换日,没有民心支持、没有足够的军队控制全国,也只是昙花一现,反倒会因为中枢大乱,让西北的流寇和辽东的鞑子占了便宜。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不是谁都能学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否则的话,岂不是随便哪个阿猫阿狗发动一次兵变就能改朝换代了?”
朱大典连连点头,赞道:“琼海军战力无双,来一场承天门之变轻而易举,在那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知道如何取舍,实在难得。老夫多嘴再问一句:以你现在的爵位和官职,加上这个打破常规的大将军,已经是本朝武将的巅峰,几无再上升的可能,你为何不呆在琼州享福,还要大费周章迁徙百姓去东番岛垦荒?别跟我说你是忧国忧民,为了替圣上分忧。”
刘烨从朱大典的两个问题中,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剖析自己的眼光和格局,试探自己能不能抵挡一时的诱惑、以退为进,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确认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野心和抱负了。
他笑了起来,直白地回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即将大乱,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多做些准备总不会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不对啊,延之先生?”
朱大典也笑了,然后长身而起,走到刘烨面前,拱手高举,作了个长揖,朗声说:“金华朱延之,承蒙平南侯不弃,委以重任,必当尽心竭力,做好此事!”
刘烨又惊又喜,站了起来,伸手去扶朱大典,不敢相信地问:“延之先生这是答应了?”
朱大典笑眯眯地回答:“然也。不知平南侯将我比作官府何种品级,俸禄几何?”
刘烨仰天大笑几声,然后回答:“我给不了你吏部的印信和官身,但是手底下统领数万人,将来可能数十万人,按这人口规模,比起内陆的总督只高不低,便称为台湾总督如何?至于俸禄,你说多少便是多少,我绝不打折扣。”
“台湾总督?”朱大典笑了笑,“听起来不错。看来我这辈子和巡抚、总督的缘分是解不开了啊!”他家境殷实,在任上也积攒了不菲的身家,对于俸禄其实不太在乎,只是调侃而已。真正让他在乎的,是刘烨给他什么样的地位,有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第682章 挖墙脚()
刘烨笑道:“延之先生说得不错,总是和督抚的位置打交道。说起来,您是我在山东这地方请回家的第二个巡抚,在您之前,已经有一个前任登莱巡抚去了琼州,有机会你们多亲近亲近。”
这下轮到朱大典惊讶了,他问道:“前登莱巡抚?莫非是”
“正是叛军兵乱时的登莱巡抚初阳先生,孙元化。”
朱大典啧啧称奇:“都说他死在乱军之中,原来被你解救去了琼州。此人擅长西学、精通火器,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烨不无得意地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适的人才得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初阳先生虽然领兵作战不如延之先生您,但是督造火器、掌管军需粮秣却是极其合适的。”
“好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朱大典赞道,“凭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平南侯识人用人的高明之处。”
“呵呵,延之先生也不要再捧杀我了。”刘烨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有了您坐镇,东番岛那边我就不担心群龙无首了。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不能让您过去当个光杆司令。我倒是先给您找了个帮手,是前天津兵备道,不过独木难支,还得想法子多招纳些人才是,我打算张榜选贤,您看如何?”
朱大典抚须笑道:“何必多此一举?我在山东这两年巡抚也不是白做的,上上下下多少有一些人脉,济南那边的巡抚衙门、地方州府之中,哪些人怀才不遇、哪些人郁郁不得志,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只要你开出足够的月俸,我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愁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刘烨大喜过望,挖来一个前任山东巡抚,居然还自带挖掘机属性,简直是超值!从衙门里直接挖人,资历、经验、能力都有,比找些落魄秀才临时抱佛脚要靠谱的多。还别说,这种事情真只有朱大典这样的名望和身份才能做到,自己是绝对挖不动的,今儿个算是捡到宝了。
“月俸绝对没问题。这些人过去以后,由您安排差使,月俸参照官府类似品级的五倍发放”
两人趁热打铁,把招纳人手的途径、月俸等问题谈了个大概之后,刘烨才意犹未尽地告辞。
等刘烨出门之后,林天明从屏风后转出来。
“延之,虽然我向小婿极力推荐你,可是万万没想到你会答应的这么爽快,也没想到你会主动张罗着帮他从衙门里挖朝廷的墙脚”
朱大典望着刘烨消失的门口,悠悠地说:“我为朝廷鞠躬尽瘁,朝廷又待我如何?山东平叛、济南练军,我朱延之自问勤勤恳恳做好了份内之事,功劳苦劳都有,可是因为仓促上任,在流寇的手下吃了败仗,一道圣旨就把我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不仅捋了我的官职,还抄家奉公,赶尽杀绝。要不是我家中薄有田产,还真得喝西北风了。”
林天明和朱大典的轨迹类似,闻言有兔死狐悲之感,唏嘘道:“朝廷确实对延之不公”
“朝廷待我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我也算看透了当今圣上的寡恩薄情、猜忌多疑,如今这个样子,想要起复遥遥无期,就算起复之后也是朝不保夕,既然如此,为何不给自己找一条退路?”
林天明若有所思,沉吟道:“延之的意思是”
朱大典神秘一笑:“莫小看你这位乘龙快婿,假以时日,未必不会是第二个赵九重。等到了那时候,你这个登莱巡抚不做也罢,等着扶摇直上、一步登天吧!”
林天明表情变得精彩起来,疑惑、欣喜、慌乱皆有,赶紧说:“延之,此话不可传于第三人耳中,切记。”
朱大典哈哈大笑:“象三(林天明的字)也不必太过惊慌,八字还没一撇,一切都是未知,我也不过是胡乱揣测罢了,或许你这位贤婿只是郭子仪,却不是赵九重呢?”
林天明不想继续这种敏感的谈话,转移了话题:“你挖墙脚,西三府尽管去,可别到我的东三府挖人。”
“那是自然,拆谁的台也不会拆象三你的台啊!再说了,我现在可是在你的好女婿手底下当差,奉承你还来不及呢!”
林天明有些尴尬,摆摆手:“延之此话羞煞我也!”
刘烨离开巡抚衙门后,召集众人商议。
“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前凤阳巡抚、漕运总督朱大典已经答应加入我们琼海军,去台湾那边做第一任管事——我给他取了个台湾总督的名号——另外,他还答应从西三府的巡抚衙门、各州府挖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胥吏,过去了上手也更快,这样一来,台湾的管理机构架子就基本上搭起来了。”
梁小明高兴不已:“有这样的老江湖坐镇,台湾就不用担心了。”
“台湾暂时不用太担心了,反正是一张白纸,只要开了个好头,后面慢慢经营就是。但是山东这边也要好生运作一番”
梁小明不太明白:“山东这边挺好,为什么要运作,运作啥?”
“因为山东现在还是朝廷的山东,我要把它变成我们的山东。”刘烨解释道,“最起码也得是半独立状态。”
他对苏宏图说:“原本计划是由我兼任登莱总兵,后来有了这个大将军的头衔,就没必要了。现在我决定将梁老爷的登莱总兵让给你,并奏报兵部,升格为山东总兵,统领山东境内所有兵马。明天你就带着圣旨去济南,和现任山东巡抚交割,收回西三府的兵权,除各州府城池自行招募的民勇外,境内所有营兵都要归你统一指挥,包括卫所也不例外。”
苏宏图大喜过望,赶紧站起来敬了军礼,大声回答:“属下遵命!”
“还没说完呢。”刘烨说,“你的独立团要留下来,以此为核心力量,改编、训练山东境内的营兵,也可以招纳新兵,逐步替换那些老兵油子,一年之内,把山东所有的朝廷官兵改编成咱们的附属部队,有没有信心?”
苏宏图两腿一并,声音洪亮地回答:“有!”
第683章 扩张版()
刘烨转向梁小明,笑道:“你这个总兵当了几个月就让位了,没意见吧?”
梁小明无所谓地摆摆手:“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现在落得轻松,哪有什么意见。”
“呵呵,你回到琼州有更重要的任务,不能被这些琐事分心。”
安抚了梁小明后,刘烨对徐一凡说:“至于你和第二团,则跟随朱大典一同去台湾。虽然我给他安了个台湾总督的头衔,不过这只是咱们内部的称呼,朝廷那边是不会认账的,他也没有军政一肩挑的大权。移民的垦荒、管理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民间纠纷、官司,都由朱大典管辖,但是军队都由你直管。你有权从移民中挑选青壮、扩编军队,枪械、弹药、军服等军需品由你列出清单,由琼州供应”
徐一凡按捺住心中的喜悦,相比于苏宏图,去台湾的发展空间更大,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啊!至于枪械弹药都要受制于琼州大本营,这也是应有之义,将军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这点政治智慧是必须具备的,徐一凡认为很正常,没有一丁点疑问,反倒是朱大典手握大权,要考虑如何制衡才是。他问道:“敢问将军,如果朱大典怀有异心,属下该如何做?”
刘烨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发现了他有自立门户的苗头,或者其它对琼海军不利的迹象,立刻动手,当场格杀还是生擒由你自行决定。记住,你就是我用来制约他的最终武器。我辛辛苦苦经营台湾,不能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
徐一凡也站了起来,敬礼,“属下明白!”
梁小明有些不忍:“你和朱大典的私交不是挺不错吗?为什么还要这么防着他?”
“私交不能和公事混淆。其实也我也相信他,既然答应了我,以他的精明绝不会做这种傻事。不过政治不能讲人情,涉及权力和利益,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能无条件地相信。台湾天高皇帝远,如果出了什么事,我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解决,会打乱我的全盘计划,当然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个人的品行上。”
刘烨转向石英,说:“一凡和宏图都安排在外面,但是琼州必须由你坐镇。你不仅要保证临高的安全,还要负责训练新兵,这方面的担子你比他们两人都重,因为现有的移民数量琼州是最多的,而且将来我们设法从西北迁徙流民,还会有一部分继续流入琼州。”
石英站起来敬礼:“属下遵命!”
刘烨手往下压,示意他坐下:“另外,你还兼任马袅陆军军校的副校长,培训中层军官的重任也必须由你承担。山东和台湾的优秀苗子,到时都送回马袅培训,考验合格后才能返回部队担任军官。”
梁小明插嘴道:“你这是要把马袅打造成咱们的黄埔军校啊?”
“有何不可?”刘烨笑呵呵地回答,“比起装备上的差距,接受统一、系统的培训,打造出来的专业中层军官队伍,同时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他们为基础更有效地控制和指挥军队,才是咱们区别于对手的最大优势,脱胎于奴隶社会的八旗制比不过咱们,流寇那群乌合之众更是拍马也追不上。”
交代完几个重量级的人事安排后,刘烨环顾左右,询问:“这次军需局派出来的军需官是谁?”
卢庚余站了出来:“将军,是我。”
“原来是老卢啊!”刘烨亲切地问,“你是堂堂七品知县,让你干军需,委屈你了。有没有困难?有的话我帮你解决。”
卢庚余摇摇头:“我早就不是官身,以往的事不必再提。我觉得现在做的事很有意义,尤其是看着将军打跑了鞑子,又救下了十万百姓,一想到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心里就说不出的高兴。”
“呵呵,那就好。”刘烨说,“现在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台湾那边的移民不比去琼州的,过去是白手起家,啥都没有,现在往返琼州运送物资已经来不及了,总不能让人家过去饿着肚子用手刨土垦荒。在天津那边的船停靠山东之前,你带人在山东就地采买粮食、农具、耕牛,等船队一到,连同移民一起运到台湾去。有没有问题?”
卢庚余点点头:“请将军放心,银钱方面毫无问题,在山东昌邑和京城外都有缴获,鞑子抢来的细软财物都归了咱们,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不过供数万人使用的农具、耕牛,恐怕登州一带满足不了需求”
“耕牛不必太多,以往咱们是三人一头牛,现在可以降低标准,十人共用一头牛,而且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归台湾总督衙门,这样只需数千头牛就能满足需求。至于耕具和粮食嘛,登州不够就去莱州买,莱州还不够就去青州,哪怕买到济南去,也要凑足数量。为了保证效率,让苏宏图派山东本地的兵陪着你去,咱们不压价,不搞强买强卖,但是不允许任何人坐地起价、囤积居奇,这是军需,谁胆敢使绊子、拖后腿,步枪和刺刀伺候!”
卢庚余一听,信心十足地回答:“遵命!”
梁小明觉得自己也该为这个团体做些事情,主动请缨:“既然台湾的垦荒要早日见成效,就不能让移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建房盖瓦上,回到琼州之后,我会派出百草学堂的毕业生带着工匠去台湾,在当地建几个水泥厂,帮助移民建房,顺便硬化几条主要的干道,把基础设施搞起来。”
刘烨大喜:“这样最好不过了,有你的技术支持,台湾的开发才会进入快车道。”
梁小明兴致起来了,接着问:“需要在台湾开设纺织厂、酒厂吗?还有兵工厂、炼钢厂呢?虽然台湾的煤、铁储量并不丰富,也不是棉花的主产区,但是供几万人使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实在不行还可以从海峡对岸运送”
第684章 凯旋而归()
刘烨一口否定了梁小明的提议:“我开发台湾,并不是要把那里建成琼州的复制版,只是单纯地作为屯田、练兵的分基地,提供粮食和兵源,主基地有琼州一个就好了,精力和资源只能向一个地方倾斜,而不是雨露均沾。先不说台湾的棉花等原材料相对匮乏,我们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海贸和税关的收入,又怎么会本末倒置,把重点放在制造业上?”
其实他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作为孤悬海外的分基地,必须依靠总督自治的模式发展,控制力相对较弱,那么通过对武器、弹药的管控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独立的危险,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又怎么可能建设钢铁厂和兵工厂?
梁小明见他坚决反对,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万事准备妥当,只等装运移民的船队到来。
五天后,庞大的船队到达了登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