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阵海风吹来,将浓厚的硝烟吹散开。到了壕沟边正在放箭填沟的明军士兵们在棱形土堡左右两翼的火力夹射下纷纷栽倒在壕沟里,但是第二批人又涌了过来。

    眼看着壕沟有几段已经被尸体和沙包填满,愈来愈多的明军涌到了寨墙下,尽管他们避开了正面的火力,但是另一面斜面的火力依然将他们成批的击倒。

    前一批人还没有倒下,后一批人已经在将领们的驱赶下涌了过来,士兵们一批又一批倒毙在凸角堡之间的空地上,土堡上的每次排射都如同一把镰刀迅的收割掉一批人的性命。烟雾笼罩着土堤,远处的人只能看到步枪和火炮射时的火光。

    土堡上的伤亡愈来愈多了,许多队员中箭倒下。身墙后的步兵阵线开始薄弱起来了,火力也随之稀疏。已经有官兵趁着火力开始稀疏的功夫,用梯子或者干脆就是手足并用的的爬了上来,许多官兵爬上来后向土堡上投掷燃烧的火罐,这种陶瓷火罐尽管不能爆炸,但是落地之后的火焰和烟雾也造成了防守者一定的混乱。

    炮火已经停下,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再开火就是无差别攻击,官军和护卫队员都会一锅端。没有火炮的支援,步枪的火力又渐渐稀疏,官兵不断地爬上土堡,眼看就要形成突破口。

    一旦一点被突破,就会陷入全面被动,生死就在一线间。刘烨大喝道:“用刺刀!把他们赶下去!”

    石英第一个端起步枪,挺着刺刀向爬上墙头的官兵刺了过去。立足未稳的官兵被捅下了墙。其余人也跟着端起刺刀与官兵展开了肉搏。

    苏大腿正处在肉搏第一线,他停止装弹,操起枪冲向官兵。眼前是不停爬上来的官兵,这时候一支羽箭射穿了他的大腿,他惨叫了一声跌倒在尸堆里了。一个官兵跳过去挥舞着腰刀就要砍下他的脑袋,但是立刻被后面涌来的队员们用刺刀刺死了。双方在这方寸之地进行着来回的搏杀。

    苏大腿捡起官兵的一把腰刀,砍断了大腿上露在外面的箭杆,咬牙站了起来投入白刃战。虽然腿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但是扎实的刺杀动作让他丝毫不落下风,很快就有两名官兵倒在他面前。

    不过冷兵器对战的情况下,人数多到了一定地步可以抵消对手其余的优势。官兵虽然单对单不占上风,还是靠着人海战术前仆后继爬上了土墙,眼看就要凭借人数优势形成突破口,这时黄猛甲带领一批队员从另一面的凸角堡上及时赶过来增援。

    肉搏战充分挥了林三的优势,他没用刺刀,而是用更顺手的齐眉铁棍。一棒砸下去,一个官兵白花花的脑浆都飞了出来,再横扫一记,数名官兵的腰刀和长矛纷纷脱手,有人手腕被打断,有人胳膊骨折,还有人被扫中胸口,肋骨齐断,整个胸膛都塌陷了下去。他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无人能够阻挡其锋芒。官兵见他太生猛,纷纷避开与他直接对战。

    林三带动了在场护卫队员的士气,他们喊叫着举起刺刀刺向仍然在爬上来的官兵。事实证明,一对一的白刃战中,各自为战的官兵远不如训练有素的护卫队员,三五个队员用刺刀就能击退十几名官兵。

    这波攻击持续了一个时辰,尽管明军不顾伤亡的一次又一次的组织人马猛攻,但是土堡上的防御十分坚韧,人数占优的明军肉搏战占不到多少便宜。此时另外凸角堡上的火炮瞅准机会向明军后援部队继续开炮,阻挡了增援部队的前进势头,登上土堡的官兵得不到及时的增援,渐渐被赶了下来。

    练兵游击王道济还在呼喊着组织进攻,刘烨对身旁的林三,石英说:“射杀那个将领。”

    林三,石英一起张弓搭箭,箭矢如电一般射出,王道济中箭仰面从马上栽了下来。见组织进攻的将军阵亡,伤亡惨重、后继无援的官兵们终于再也无法坚持,出一声呼啸往后逃跑了。

    何如宾眼见人马在土堤下翻滚涌动着,不断的攻上土堤又不断被逼下来,心中暗暗焦急。这时候他看到派去后续增援的王道济的人马正在纷纷撤退下来,不由得心中大怒,正要下令击鼓催促进攻,只见已经攻到壕沟边的人马也在后退。顷刻之间,战场上的四五千人马如同雪崩一样完全溃散开了,满地都是丢盔弃甲的溃兵。

第120章 对峙() 
练兵游击王道济阵亡的消息让所有将领都非常气馁。今天不仅有游击级别的经制武将阵亡,其他千总级别的武将阵亡也有十多人。两波攻击一共投入了七八千兵力,基本上主力尽出,不仅没能攻下对方营寨,还死伤两三千人。这样惨重的损失已经够得上“惨败”的标准了。

    何如宾满头的冷汗,如此惨重的损失,若最终不能获胜,他已经很难向总督向朝廷交代了。他决定这次投入自己的镇标和家丁,一举突破敌寨。

    他正准备下令击鼓,一名幕僚劝道:“我军受挫,今日士气已衰,再攻不过徒伤士卒而已。镇台不可逞一时之气。好在我军元气尚在,暂且收兵,再作计较。”

    这句话让何如宾泄了气,他无力地挥挥手,下令鸣金收兵。

    收兵锣声响彻在整个战场上空,其实就是不打锣,官军的攻势也已经溃败了,那些受了伤还能走动的官兵一瘸一拐的逃了回去。

    硝烟渐渐的从战场上散去,只有这个时候,双方才能清楚的看到这场将近两个时辰的厮杀的结果:壕沟内外到处填满了尸体,有的地方已经被堆叠起半人多高,通往土堡的进攻路线上,到处是官兵残缺不全的躯体和断肢,血都流成了小河。

    土堡上,队员们都几乎虚脱了,单纯的射击还好,消耗体力不多,但长时间、高强度的白刃战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如果官军再投入有生力量,结果就很难预料了。眼见官兵退却,他们顾不上欢呼,都瘫倒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刘烨望着对面明军的大营,忧虑地说道:“不知道官军还会不会再进攻?”

    石英走到他跟前,擦去了脸上的血迹,刚才他也投入了战斗,刺死了几名官兵,说道:“官军这两次攻击固然让我们差点失守,但是自己也损耗巨大,而且士气受挫,至少今天是无力再动进攻了。”

    “希望如此。”刘烨看了看土堡内的状况,感到一阵后怕。

    真实的战争毕竟不是打游戏,不是有先进的武器就能彻底克制敌人的,之前还是太自负了。双方人数相差太过悬殊,对方又是比较精锐的营兵,除了远程火力能压倒对方外,进入肉搏战还是很惊险的,自己一千人全部投入了战场,连个预备队都没有,是兵家大忌。要不是占据了堡垒的地利,在几倍的官兵围攻下,说不定就崩溃了。

    他对石英说:“不管官军来不来,我们都要做好准备。清点下伤亡情况,给大炮和枪支补充弹药,留一半人下去休整,半个时辰后轮换。”

    不一会,伤亡情况清点出来了:护卫队阵亡100余人,伤200多人,伤亡大多是因为弓箭,其余都是白刃战造成的,明军火器造成的伤害几乎为零。

    梁小明感叹道:“这个伤亡交换比已经很惊人了,我们伤亡才300多人,明军的伤亡怕是要加个零。”

    刘烨望着躺在地上的护卫队员的尸体,咬牙说道:“此战过后,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扩编。这么点人,每次打仗都像走钢丝,一旦战败就是毁灭性的后果。”

    明军大营中,何如宾颓然坐在帐中,询问幕僚和亲信将领:“没想到贼人不仅海战厉害,陆上步战也如此难缠,诸位有何对策?”

    众人面面相觑,今日之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以为手到擒来的功劳,却不料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接连两次攻击都被击退,还损失了一个游击将军。战前抱以厚望的红夷大炮完全被对方压制住,如果要接着打,无非也就是依葫芦画瓢,拿人命去堆,没有其他对策可言。

    潮州参将童以振进言:“末将以为应立寨固守。”他是各营中最起先攻击的,还差点损失一个骑兵千总,对贼人的火器他印象非常深刻,“贼人炮火再强,我军大营退后四里,他未必能打得到。我兵众多,可许以重金,多募死士,抄贼粮道,日久,则贼必不战自乱。”

    童以振认为:双方互相立寨对峙,对己方来说是有利的,毕竟大军有全省之力在后支撑,贼人所有不过博辅弹丸之地,而且通往临高县城的路线被自己挡住,贼人兵力又全部集中在营寨中,时间一长供应必然困难。相持数月,等到贼人粮草渐渐难以为继,必然不战而乱。

    这是老成持重的方略。何如宾想了想,强攻损失太大,也未必能成功,倒是长围对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见效慢了点,但胜在稳妥。

    惠州参将严遵诰也说道:“童参将这个法子不错。不过与贼人长期相持,粮草是第一要紧之事,须得保证粮道畅通。”

    何如宾点点头。大军一旦缺粮,军心浮动,崩溃就在转瞬之间。从琼山到澄迈、临高这条路线,在石山设立的粮台是极其重要的所在,只要保证粮台顺利运作,从琼山运来的粮食就能保证官军的需要。

    他采纳了童以振的提议,大营退后四里,与贼人相持。派心腹幕僚去琼山县督办粮草起运,另派一名幕僚去石山主持粮台转运事宜。又向肇庆总督府修书一封,报告官军已解临高之围,斩获甚多,但是贼人凭火器结寨死守,官军屡攻不能得手,正准备将其围困在营寨中,希望再调十几门红夷大炮来。

    土堡上,众人见官军没有动进攻,而是拔营退后几里,重新扎下营寨,看样子是准备打持久战了。

    林三分析道:“官军锐气已失,不敢再战,我方可以借机休整。不过对方毕竟人多势众,长期围困,对我们不利。”

    严光说道:“相持下去,吃亏的是我们。官军有广东全省之力支持,我们龟缩在这土堡之中,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难不成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刘烨此时非常不甘心,“我们有没有可能主动出击?”

    石英摇摇头:“据寨死守和旷野对战是两回事,我们毕竟人数太少,官军损耗得起,我们损耗不起。这是我们全部家底,万一有个闪失,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梁小明哀叹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不过,也不是毫无应对办法。”林三补充道。

    刘烨闻言精神一振:“哦?什么应对办法,快说说看。”

    “官军虽然号称有全省之力支持,但不管是从琼山征发粮草,还是从广州发运,都要从琼山一路运到临高。琼州府的驿路都破败不堪,全靠肩担手提每日又能运多少?必然要在中途设一个粮台之类,转运粮草,既能省去从琼山过来的路程,又能保证及时供应大军。”

    所有人的兴趣都提起来了。刘烨眼睛一亮,盯着林三。

    林三继续说:“所以,只要找到粮台,击退守军,焚烧粮草,官军必然军心大乱,这时我们趁机进攻,官军必然崩逃,就破了他们的围困之计。”

    “粮台会设在何处?”

    “按照路程来算,应该在琼山和澄迈之间,略微靠近澄迈,地势要高,而且要靠近驿路。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不多,派一支人马绕过官军大营沿途寻找,定能找到。”

    刘烨正色问道:“寻找粮台的任务非你莫属,你可愿意接此重任?”

    林三知道立功的机会来了,拱手道:“敢不从命。”

    “很好,找到对方粮台,烧了他们的粮食,就能解除官军的围困。这次能否打退官军的围剿,全看你的了。”

    当晚,林三率领两百名护卫队员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土堡,绕过了官军大营,顺着驿路往琼山方向一路而去。

第121章 销毁粮食() 
第二日清晨,林三带领二百人已经过了澄迈县城,小心地沿着驿路前进。虽然围剿大军都在博辅一带,但是也要小心驿路遇到官军的探马,泄露踪迹。

    经过石山时,山上林间若隐若现的旗帜引起了林三的注意。他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势,这片不算太高的山坡靠近驿路,正是粮台的上佳选择,说不定官军的粮台就设在这里。

    不管是不是粮台,打了再说,林三带着人马直接往山顶冲锋。粮台设在高处的目的之一就是居高临下观察四周,自己在驿路上出现,说不定已经被发现,躲躲藏藏没什么意义。

    冲到半山腰时,山顶上传来了大呼小叫的声音,一群明军手持刀枪冲了下来。

    虽然是仰攻,但是山坡不陡,较为平缓,队员们站好队形,端着刺刀迎了上去。

    这些守在后方的官兵显然不如攻打土堡的精锐,一触即溃,丢下几十具尸体四散奔逃。

    一名千总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众人抵抗,击退贼人。他虽然披着盔甲,但是头盔不知道上哪去了,估计是根本没想到守在大军后方还会遭受袭击,匆匆忙忙披挂上阵的。

    几十名弓箭手从树林中闪出来,远远地放了几箭。由于距离太远,他们用的也是轻箭抛射,多数箭矢慢悠悠地落下来,斜插在地里,除了几个队员躲闪不及胳膊中箭,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林三心知不能让这些弓箭手靠近了对射,头几箭的对抗,火器的射速不如弓箭,必须先发制人。他下令:“原地射击。”

    双方距离约莫百步,并非爱国者步枪的最佳射击距离,但这个距离弓箭的射程和命中率更不堪。

    “呯呯呯”,两百人一轮齐射,弓箭手只倒下十几个,但是却被吓破了胆,扭头就跑,任凭那名千总怎么呼喊都不管用。

    没了远程打击的威胁,队员们很快就登上了山顶。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堆满了一袋袋粮食和装运粮食的鸡公车。几百名民夫见有人杀上来,吓的四处乱跑,官军试图排出阵型迎敌,却被民夫们冲乱。

    护卫队员们站定之后,仅仅两轮齐射就让这剩下的三四百官兵崩溃,跑地比民夫还快。林三目瞪口呆地看着四散逃跑的官兵,原本以为还要一轮刺刀冲锋才能冲散对方,看来是用不着了。换个身份来看自己以前呆过的军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官军是多么不堪,林三心想,这样的军队,又如何阻挡护卫队这样的武装力量。

    官军既已逃散,那么接下里要做的就是销毁粮食。望着多达几万斤的粮食,有队员可惜的说:“这么多粮食,要能运回去就好了,烧了真可惜!”

    这两百队员多数是林三以前山寨的老部下,他没好气地训斥道:“我们才多少兵力,官军多少兵力?若是贪心起运这批粮食,就会成为我们的累赘,成为官军的靶子,几千人杀过来,我们两百人填牙缝都不够。烧了这些粮食,才能断了官军的后路,让他们军心大乱。”

    粮食和鸡公车被相继点燃,石山上浓烟滚滚,在几里之外都能看到。

    何如宾正在帐中和将领们筹划大营的防御布置,却接到禀报:石山失守,五百守军溃逃,粮食尽数被烧毁。

    “什么?”何如宾大惊失色。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粮台被毁,粮道被截断不说,短时间内又上哪筹措到几万斤粮食?近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粮草惊人,一日都少不得,否则全军崩溃就在眼前。

    潮州参将童以振恨恨道:“贼人真可恨。若是夺取粮食,我们还可想法子夺回。他们居然一把火烧了,这是要玉石俱焚啊!”

    何如宾颓然坐倒在椅子上,手按额头,头痛不已。粮台被毁,粮食被焚,就算到临高、澄迈两地拼命搜刮,最多可供大军几日之用,也改变不了大局。

    林三带着截断官军粮道的好消息当晚回到了土堡,土堡中一片欢腾。

    梁小明激动地说:“粮食没了,这下官军还不溃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官军人数远超我们,还会硬撑一段时间,不会甘心就这么退去。”严光冷静地提醒,“官军主帅可是广东总兵何如宾,携全省可战之军而来,两广总督王尊德又寄予厚望,轻易不会言退。不过官军军心动摇是肯定的了。”

    林三分析道:“粮台被毁,若官军想继续相持下去,只能临时从琼山走陆路运粮,但仅凭肩担手提,杯水难解车薪,官军可能会选择走海路运粮。”

    “哦?”刘烨对明军内部体制不清楚,林三虽然以前是匪军出生,但却是己方最了解明军体制和运作的人,这个意见必须重视,“可是官军明知我们船坚炮利,怎么还会走海路?”

    “走海路速度远远快过陆路,能够解大军燃眉之急。官军没有其他选择,若不想退兵,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若走海路,我们就可以派战舰守株待兔,击沉运粮船。”梁小明提议。

    林三摇摇头:“能够靠岸的不止临高一地,澄迈也有。不知道运粮船从哪里靠岸,守株待兔无从谈起。琼州府要走海路,只能靠琼崖参将汤允文的水师,只要攻打白沙水寨,毁了水师所有的船,来个釜底抽薪,海运这条路也就被切断了。”

    明军大营内,何如宾考虑再三,终于下了决心:“眼下从陆路运粮,已经来不及,而且贼人能断我粮道一次,也就能断第二次,只能从海路运粮了。”

    有幕僚提醒:“贼人水师厉害,恐怕不能如意啊!不如退回琼山再作计较。”

    何如宾长叹道:“我军举全省之力而来,寸功未立,反倒折损人马,如果就此退却,与败退何异?我又怎么向朝廷和制台交代?只能听天由命了,只盼贼人不知我军从海路运粮。”

    他转头问琼崖参将汤允文:“水师从琼山运粮,可有把握?”

    汤允文不敢说“没有把握”,只好说:“卑职自当尽力,然卑将所部船只,历年修船之费始终未足,可用之船亦不多”

    “琼山尚有我军自广州征发来的商船和渔船,你皆可调用。”

    “是”,汤允文道,“请镇台即给令箭,卑将即刻派人回去办理。”

    何如宾道:“不,你亲自回去办理。给你十天时间,必将粮草送到,否则休怪本镇指名严参。”

    “是,卑将必不辱命!”汤允文口中应下,却忧心忡忡。虽然海路供应粮食虽然不是绝无可能,但是能否在十天内供应得上却没有把握,官军一旦大败,自己没能按期供应粮食就会成为何如宾推脱责任的借口之一,到时候百口莫辩。

    当晚,汤允文就带着自己的少数亲随悄悄坐上一艘渔船,乘着夜色从澄迈出海,悄然离开,往琼山而去。

第122章 再次销毁粮食() 
两日后,梁小明率领立下大功的舰队也往琼山去了,为他带路的是林三。在这个本地土着的带领下,舰队沿着海岸线直奔琼山县而去。

    因为何如宾只给了十天的期限,汤允文一到驻地,赶紧调出了水寨中仅有的十余艘旧船,再命人拿着令箭去琼山码头调集钉封的船只,只等粮食一到,赶紧起运——琼山县内自有何总兵的幕僚筹办粮草相应事宜,他只负责运粮。

    紧赶慢赶,终于在三日内装好了紧急筹措的六万斤粮食。同知赵越抓着他的手哭丧着脸:“汤将军可要把这批粮草安全运到啊!镇台若是再来这么一次,琼山刮地三尺也筹不出粮了啊,府台大人和我们都得上吊!”

    汤允文是本地驻军,知道琼州府这南陲之地筹集粮食不易,当下只能唯唯诺诺,再三保证一定把粮草送到。

    运粮船队正准备出发,几艘高大的船只却出现在几里外的海面上,有眼尖的渔民发现,大呼小叫起来。

    汤允文一看,心叫糟糕,本地水师也好,广州水师也罢,绝无这样的大型船只,最有可能是博辅贼人的战船。他正想问问督办粮草的那位总兵幕僚,却发现这位幕僚身子抖地打摆子一般,牙齿打战地自言自语:“糟了,这这是贼人的大船”

    汤允文正待仔细询问详情,这人却提起长衫扭头就跑,像是看见了什么妖魔鬼怪一般。

    这幕僚亲眼见识过这几艘大船火炮的威力,真真如山崩地裂一般,打得都是几十斤重的炮子,要是还傻站在码头上,挨上一炮连个全尸都没有。

    这正是梁小明率领的船队,他本想奔袭汤允文的驻地白沙水寨,没想到路过琼山港时意外发现船只云集,正在装运货物。林三虽然看不清,但猜测一定是装粮食,建议梁小明直接攻击码头。

    码头上,汤允文进退两难:就此逃走,把运粮船丢在这里,耽误了十日运粮的期限,何镇台不会给自己活路走;留在这里,靠水师几艘破船,根本无法抵挡号称船炮犀利的贼人。走也是死路一条,不走还是死路一条,他站在码头上,彷徨不已。

    五艘武毅级战舰慢慢地靠近码头,在几百米外的海面上横向排成一线,以右边侧面对准了码头,炮窗纷纷打开。如果经历了海上遇袭的一幕,肯定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不过船上的官兵和船夫并不知道,他们只是和码头上的民夫一样,呆呆地看着这几艘从未见过的高大战船。

    “轰轰轰”,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