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小妹也说:“耽搁的太久,只怕被服厂人都招满了”
苏大腿从中打圆场:“要不这样,收完稻子,把代耕的事谈妥,然后请好泥瓦匠,房子开建了就让弟妹去?反正盖房子的事,他们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啥忙。”
苏老倌犹豫道:“盖房子还请泥瓦匠?请村里人搭把手,一天两顿饭,一干一稀,不就盖起来了吗?”
苏大腿见惯了临高城内漂亮的水泥建筑,哪里还看得上土砖房,连连摇头:“阿爸啊,咱们现在有余粮、有银子,难不成继续盖土砖房?要我说,直接盖砖房,照着苟家的宅子模样来!院子比苟家小点、房子少盖几间就成。”
苏老倌本能的要拒绝,花那冤枉钱干嘛,转念一想,老大做武官了,在和丰村,老苏家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家了,丢了自己的老脸也罢了,总不能丢老大的脸。他看了看桌上的银锭,心里有了底气,咬咬牙点头:“行,都依你。”
临高,南园。
刘烨和梁小明正在接待客人,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孙元化和王徵。
刘烨满脸期待:“王先生,你看这事怎么样?学校可是缺你这样的大儒坐镇,尤其是精通西学。”
王徵抚须笑道:“难得刘参将看得起老夫,初阳又在一旁力劝,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刘烨和梁小明两人大喜:“这么说王先生是答应了?”
王徵感概道:“我朝士子皆读圣贤书,本无不可,奈何天文、算数、格物、器械等均弃之如履,穷极一生钻研八股,却视西学之精华为奇技淫巧。现如今,不管是火器、船舶、器械都远逊泰西,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西人逐利,窥视我朝已久,总有一日,泰西诸国会取代建奴为大明心腹之患。难得刘参将有如此远见,开设学校,传授西学,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刘烨闻言唏嘘不已,虽然时间上略有误差,但是王徵对几百年后的趋势预判非常准确。大清取代大明之后,对科学技术的压制更加严苛,八股文则发展到了顶峰,欧洲的科技文化却突飞猛进,最后终于用鸦片战争拉开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序幕,中国从此堕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作为一个古人,能有这般见识,着实不简单,他对王徵佩服不已。
刘烨感慨道:“王先生说的没错,人人都去学八股、做时文,就算针砭时局也是夸夸其谈、空洞无物,对自然科学不屑一顾,这样的读书人除了做官僚,又能做什么实事?我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种子,也只有王先生这样精通西学的大儒才能胜任校长一职。”
孙元化笑道:“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们两边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既然如此,不妨去学校看看吧,良甫也好早点适应。”
“理当如此。”刘烨率先起身,“眼下学校只有初级班,先学识字、算数,算是打下基础,先生来了,就可以设立中级班了,根据天资、兴趣分别教授不同的内容”
王徵、孙元化、梁小明跟随他一同出门,前往学校。学校离南园不算太远,几人安步当车,边走边聊。守在南园门口的林三率人立刻跟上,散开来把四人围在中间。
来到学校,梁小明正热情地向王徵介绍校舍和课程设置:“现在招收的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全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不识字。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们没学过八股,教起数学和物理等知识来更容易接受”
王徵站在一间教室旁,透过窗户观察着里面的情形——教室里坐满了十几岁的少年,身前都摆着一张算盘,一个账房先生模样的人正在授课,看样子教的是算数——他一边看一边问:“物理?就是格物之学吧?这些蒙童从没接触过西学,学物理是不是早了点?”
“这个是我在教的,我当然不会弄填鸭式教育,先从最简单的常识入手,让他们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以后正式教授这门课程就容易些”
王徵点点头:“这样也是个好办法。你是怎么把这些蒙童劝来进学呢?”
梁小明得意地说道:“免学费、供食宿,成绩优秀的还有补贴!”
孙元化莞尔:“感情梁老弟是赔钱赚吆喝啊!”
刘烨摇摇头:“孙先生此言差矣。虽然眼下我投入的银子见不到效果,但是等这些人学业有成,不管是进入工厂,还是进入研究院,我的人才储备库就算建立起来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划算的。”
“人才储备库?”孙元化笑道,“刘参将的新词层出不穷,老夫长了不少见识。”
王徵点点头:“不这么做,又怎么吸引人来学校?家境富裕的都去参加科考了,家里穷的没钱请先生,这里教的东西又都是科考用不上的,只能倒贴钱粮,才能招到足够的学生啊。”
孙元化问:“良甫,如何,看了这学校,有何感想?”
王徵微笑道:“刘参将用心良苦,设立了这样一所学校,这里的孩子将来都是传播西学的种子,我欢喜的很。大明学圣贤书的士子够多了,就缺经世致用的人才,只要刘参将不嫌弃,良甫下半辈子就在这学校度过了。”
刘烨很高兴:“既然如此,还请王校长给学校命名。此前创办学校颇为匆忙,还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
王徵推辞道:“学校是刘参将出力创建,理应由你起名。”
刘烨见状也不矫情,想了想,说道:“我也想不出什么高雅的名字,这学校招收的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地地道道的草根,学的又是士大夫看不上眼的西学,就叫百草学堂如何?”
“百草学堂?”王徵品味了一番,赞同道:“倒也贴切,就叫这名字。”
第150章 再入广州()
南园。
“新来的熊制台认为琼州营太过桀骜,而且听封不听调,向朝廷上了个折子,而且还想派人来查探琼州营的虚实。”李福根据广州方面得到的消息,弯着腰对着刘烨说道。
他手指敲击着椅子扶手,沉吟道:“总督大人这般关心我,是不是代表整个两广官场都会以他马首是瞻,排斥我琼州营?”虽然依靠武力上碾压性的优势,他并不惧怕官府,但是生意都在广州以及杭州,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官府要给他上眼药也是分分钟的事。
李福继续说道:“并非如此。从前任王制台一意孤行剿贼开始,自三司以降,大小官员就与其离心离德。虽然新来的熊制台不像前任那般强硬,但是圣上决定重设巡抚之后,广东官场就不会太平,大小官员都会重新站队,制台一言九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真?”刘烨精神一振,有个李福在身边就是好,消息也灵通一些。“也即是说,广东官场除了熊文灿,还有巡抚这个码头可以靠?”
“正是。熊制台虽然贵为两广总督,毕竟是外来户,而且被巡抚分去了不少权力。新任巡抚慕大人在广州为官多年,根基深厚,足以与熊制台掰一掰手腕。”
刘烨问道:“如果我想结交一个广东官场的大佬,罩着广州城的生意,免得各路牛鬼蛇神搞破坏,慕巡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福想了想:“我们对广州品级高的官员都安插了耳目,据我所知,慕抚台从布政使司任上开始,就反对征剿博辅,琼州营围城炮击之后更是力主招抚,好像他还一度动了招揽琼州营为抚标的心思,因为高巡按从中阻挠,方才作罢。照这么看,结交慕抚台应该可行。”
刘烨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李福还真能干啊,是个不错的人才。
他对李福说:“你们这些情报对我很有用,干得不错。”
“这是老爷的栽培,小人不才。”李福知道怎么做好自己的本分。
“嗯,你也不要谦虚,你下去休息两天,到时跟我一起去广州。我有些事要去办,顺便会会这位慕巡抚。”
“全凭老爷的吩咐。”
几天后,刘烨终于踏上了返回广州的船,梁小明也随同出行。
刘烨此次重返广州的目的之一就是搜罗足够的工匠和裁缝,以满足兵工厂扩大规模和新设的被服厂的需要,以便装备扩大了一倍规模的军队。
“还有其他目的吗?光是找些工匠和裁缝,不需要你亲自出马?”在远航号的船头,梁小明问刘烨。
“呵呵,不愧是好搭档,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啊。”刘烨笑了笑:“除了招募工匠裁缝,还要买些中式福船为将来海上贸易做准备,另外确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建立与广州官场的关系网,为琼州商行和琼州营走出海岛,走向大陆铺路搭桥。”
信息量有点大,梁小明一时没理清楚,问道:“你都把广州打了个稀巴烂,还要和人家搞好关系?还有,这和咱们走向大陆有什么关系?”
“先纠正你一个观念,我并没有把广州打个稀巴烂,只是炸了城门附近几间房子,然后击退了一帮民勇而已,哦,还有顺带搞掉了水师几艘破舢板,广州城可是好好的,没有伤筋动骨,我甚至没有踏入城门一步。至于和我们走向大陆有什么关系,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这么跟你说,只要我们不是旗帜鲜明地造反,全面推翻明王朝的统治,那么想要把手伸向大陆,就得遵循现有的游戏规则,搭上官场的线就是一条捷径,有了官方的认可和帮助,很多事就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当初我们想去澄迈打匪军还得挂个临高乡勇的名义呢。”
梁小明似懂非懂:“这些政治上的手段还是你自己玩,我不懂也想懂,我还是老老实实研究我的技术”
“哈哈,你说的没错,咱们分工明确,我玩我的腹黑,你搞你的技术,梁院长!”刘烨指了指广州的方向,然后再指了指北方:“广州这边更多的是考虑经济问题,将来我们还要重返山东,到时候考虑更多的就是政治问题了!”
此次出行,为以防万一,林三也带领新组建的警卫队开始了建队之后第一次护卫任务。?
警卫队和特战队在人员选拔方面有相似之处,都看重个人的身体素质,除了能熟练使用火器,徒手或者冷兵器搏斗也要有两把刷子。区别在于,石英选拔队员更多的看重肌肉的力量和精神的武勇,林三则更看重身体的灵活和头脑的机灵。但不管按照什么标准选拔,他们都经历过几次激烈战斗,手上都有少则几条多则十几条敌人的性命,是真正的战士。
由于标准定得颇高,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林三暂时只招了四十五人。不过就算只有这些人,只要不遇到大股军队袭击,寻常蟊贼都能轻易打。
再度来到广州,省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白鹅潭上的花艇丝竹之声不断,从白鹅潭上岸入城的商人和百姓络绎不绝,完全看不出不久前这里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只有城外官道旁依稀可见的坑洼能够找到当日战斗的痕迹——这是山地炮炮弹留下的弹坑。
广州方面,李福安排刘烨一行下榻他给老爷新置办的宅子。从知道老爷要来广州起,李福叫人去通知下人将宅子打扫干净,添置了新家具,还从牙人手中买来了得力的丫鬟和使唤婆子,连管家都配置了。
管家名叫王启年,看起来是个老实人,早已候在门口。见诸人过来,毕恭毕敬地一一请安:“见过刘老爷、梁老爷、李总管。”他每向一人请安,都准确无误地看着对方,没有认错一人。
刘烨的脚步已经迈过了门槛,闻言又退了回来,狐疑地问道:“第一次见面,你怎么能把名字和本人对上号?”知道名字不稀奇,李福肯定提前告诉了他,问题是他又不认识自己这些人,怎么能够做到名字和人对上。
王启年一脸人畜无害的表情,恭敬地回答:“回老爷,李总管提过各位的样貌特征,小的暗自记下。再者,从各位行走的先后顺序也能看出端倪。”
刘烨回头一看,不经意间,众人行走中已经分出了尊卑高下,自己走在最前面,梁小明在自己侧后,李福落后一步。
说起来很简单,但需要有心人才能一眼判断出来,这个管家就是个有心人,不仅记忆力不错,而且察言观色的本事很强。刘烨呵呵一笑,对李福说:“你找的这个管家不错。”
李福被称赞,心中也高兴,忙道:“老爷高兴就好。”这个管家是他精挑细选弄来的,刚在他身边打下手,这次置办新宅子,需要个管家,看他做事勤勉可靠,就把他派过来了。
路过门口时,李福轻拍了一下王启年的肩膀,鼓励道:“做的好!”
“都是小的份内之事。”王启年低眉顺眼回答。
刘烨进入宅子,一路穿过花园和假山,看着沿途停下请安的丫鬟,不禁感叹,封建社会的地主老财日子过的真滋润,自己的南园占地更广,还有亭台水榭,可是丫鬟不到这里一半的数量,宅子也不如这里精致。
“李福,你这份大礼真厚啊,我只不过来省城办趟事,弄这么大一宅子,还有丫鬟,太浪费了。等事情办完了,你还是留给自己住吧。”
李福连忙摇头:“这怎么使得。这是属下送给你的一份心意反正以后老爷往来广州的次数不会少,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是。”
刘烨推让了几句,也就收下了这宅子。他知道明朝的房价其实不高,以李福的收入水准,重新置办一座宅院不是难事,自己以后往来广州,确实也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
众人在前厅坐定后,刘烨说:“李福啊,这次来广州,有几件事要做:一是招纳铁匠和裁缝,越多越好,工钱从优,愿意举家迁往临高的给安家费;二是购买福船,最少要四百料以上,要全新的,如果能找到愿意去临高的船匠更好;三是要帮我引见巡抚慕天颜。前两件事,由你为主,你帮着联系,第三件事,由我亲自出马,你给我牵线搭桥。”
李福毕恭毕敬地回答:“前两件事好办,只要银子给足,工匠好招,船也好买。广州城别的不多,这铁匠可不少,裁缝也到处是,船就更不用说了,广州每年出海的洋商就成千上万,不过船匠的事情得找船行打听才知道。另外崭新的福船可能不多,都是福建那边建造的,这边的广船行不行?”
刘烨看着李福:“这些细务以后你自己解决吧,反正只要能跑吕宋或日本就行。”
第151章 拜见慕天颜()
李福说道:“老爷,这第三件事嘛,恐怕有些难办。我熟悉的都是些品级太低,对老爷您没多大用处,若是要见广州知府甚至更高的官,我的门路不够格,更别提巡抚。”
刘烨看见他为难的表情,挥了挥手:“算了,也不为难你,你就安心帮做另两件事,这件事我自己去。”
一夜无话。
第二日,刘烨一行找到巡抚衙门,递上了名帖。门口的军士瞄了一眼,看到参将头衔,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区区一名参将,这么大喇喇地来投帖子”
一名什长多了个心眼,看到了参将的前面两个字“琼州”,大吃一惊,瞪了他一眼:“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匆匆忙忙把名帖送了进去。
新任巡抚慕天颜最近心情不怎么好,本不想再见客,可听到来拜访的居然是新招抚的琼州参将刘烨,想了想,这个刺头还是得见,于是打起精神召见。
没过多久,一名听差出来把刘烨引进去。寻常人进了巡抚衙门都是小心翼翼,唯独刘烨满不在乎,一边走一边四处打量。他进巡抚衙门也不是第一次了,登莱巡抚衙门他不仅进过,还住过。在他看来,广东巡抚还不如登莱巡抚威风,毕竟登州是座军营,职业军人遍地都是,北方人身材又比南方高大,守卫衙门的军士更彪悍更威风。
花厅内,慕天颜心情复杂地看着坐在下的刘烨。按理来说,此人胆大妄为,敢孤军深入炮轰广州城,受抚后又提出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听封不听调,是广东官场的公敌,身为广州官员的他应该好好调教整治一番才对。
不过,慕天颜心知肚明,自己能得到这个巡抚之位,一半功劳要归功于这个刺头,要不是他,不会凭空多出一个巡抚的职位,自己还在左布政使的位置上苦熬。而且琼州营的战力也让他垂涎三尺,一度想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抚标营。
慕天颜摇了摇头,似乎要把这些杂念摇出脑袋。然后慢条斯理地问道:“刘参将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刘烨说道:“下官初次为官,又是半路出家,很多规矩都不懂,特来向抚台请教。”说完奉上一张礼单,“小小薄礼,不成敬意。”
慕天颜心中感觉好笑,小小一名参将,头上还有总兵,居然大模大样越级来找一省巡抚,还真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不懂规矩。随手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刹那间些许不满烟消云散。
礼单不过薄薄一张纸片,拿在手上却重若千斤,所列礼品如下:精装五粮液百瓶、琼州产火铳两百把、大炮十门。
慕天颜不禁微微颔,这刘烨的礼单还真是对了他胃口:五粮液不但在广州热销,听说在杭州也热销,不管是自饮还是宴请宾客都是不二之选,而查封商铺这段时间,已经形成了有价无市的局面,从2两银子的单价已经炒到了5两,仍然一瓶难求,这一下子就送他百瓶,可谓大手笔;而这火铳和大炮,如果早几个月送给他,彼时他还只是左布政使,那是一点用没有,而这时送给他,无异于雪中送炭,初任巡抚,需要建立一支精锐的抚标,正需要精良的火器装备。
刘烨适时解释道:“这火铳和大炮,比之昔日何如宾部下的鸟铳和红夷大炮,精良数倍。下官就是用这样的铳炮,以一当十,击败了他的大军。”
慕天颜眼睛亮,如此说来,有了这般犀利的火器,自己的抚标在广东境内就是数一数二的实力了,熊制台的督标也无法相比。
不过,最强的仍然是这位以一己之力击败全省营兵的刘参将。想到这里,慕天颜心里衡量了一番,觉得有必要探探这位刘参将的心思,看看是否能够拉拢。
“刘参将真是有心了。”慕天颜一句话轻轻带过礼单的事情,“刘参将练兵得法,还能打制这般精良的火器,实乃朝廷栋梁之才。本官新任巡抚一职,对如何理政治军,如履薄冰,一来唯恐辜负圣上重托,二来唯恐拖累熊制台,还需刘参将这般人杰鼎力襄助不知刘参将此次来省城逗留多久,会不会去肇庆拜访制台?”
刘烨隐约猜到了他的意思,用白话翻译就是:本巡抚新上任,正需要得力的小弟,总督虽然管辖两广,但本官负责广东全省军政民政,也不是摆设,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说话管用的,看你抱哪根大腿了。
对于高举绥靖政策大旗的熊文灿,刘烨一直不太感冒,除了招抚郑芝龙,此人的仕途再无亮点。再说了,巡抚这个二把手比总督这个一把手寻求助力的需求更迫切,靠拢慕天颜是雪灿是锦上添花,投资前者的回报率必然更高。
刘烨笑眯眯地说道:“下官斗胆来拜访抚台已经是冒昧,就不去打扰制台了。”其实以他打败何如宾、炮轰广州城的光辉事迹,真到肇庆去熊文灿也不敢怠慢了他。
慕天颜闻言心中大定,这样能打仗、会赚钱、懂做人的武将,在广东找不出第二个,部队战斗力更是全省屈一指,如果倒向总督,那自己这个巡抚就当得憋屈了。
心情大好之下,他主动问起了对方的生意:“刘参将打仗厉害,坐起买卖来也是一把好手,这五粮液的生意红火的很,怕是赚钱赚到手软吧?”
刘烨谦虚道:“哪里哪里。以后在省城还得靠抚台多加照拂。”
“那是当然。其实我倒有个建议,你这酒水的买卖,工坊可以直接设在省城嘛,购入材料和销出货物岂不是省去许多麻烦?”
刘烨心中一动,这倒是个不错的提议。以前在广州没人罩着,只敢开店铺,不敢开工厂,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全玩完,既然现在搭上了巡抚,工厂迁移到广州,从招纳工人、购置原材料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方便许多,还能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
“抚台的提议甚好,下官回去就和管事们商量商量。”
慕天颜意犹未尽,又道:“工坊移到省城,好处不止这些,届时还能从广东卖到福建、浙江,甚至南京,比你窝在琼州府鼓捣不强些?”
刘烨彻底动心了,利用省城的人力和资源优势,以及在南方沿海的影响力,把货物销往沿海的福建、浙江、南京等富庶省份,一下就从一个县级企业做成了省级企业了。他不是想不到这些,只是之前不具备条件,还没有这样的计划,但人家一个古人能够有这样的意识,真的让人震撼。他惊讶地望着慕天颜,这位巡抚大人就算不做官,下海经商也是一把好手啊。
刘烨竖起大拇指,赞道:“抚台英明!若是抚台不嫌弃,这买卖算您一份干股,到时候银子直接送到府上。”商业重心转到省城,那么用利益捆绑的方式把巡抚这尊大佛拉上自己的船,是非常有必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