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喋血宝藏-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菡姐,春哥,走,到外面去,你们打,我当裁判!”萍儿跳起来站到刘春和清菡中间,挥手鼓动着。这种事情,比讲什么故事要有趣的多,她最开心了。
“唉吆,你个小东西,简直就是战争的源泉,有你这样的吗?清菡,你也先坐下,今天是来上课听故事的,又不是比武打架的。等故事讲完了,你们爱咋打就咋打,没人管你。”雅丽拉着清菡让座下。
“唉打不起来了,真没劲!哥,那你就上课呗!”萍儿万分无奈的坐到杨谨身边。把个刘春恨得直咬牙,真想把这小东西扔上房顶。
“小东西,只要有这种场合,你永远都是主角,弄得我都没法说话。这会消停了,那咱们就讲。我没有老师那么渊博的知识,不会系统的讲过程,想到啥就讲啥。上次老师讲到哪里了?萍儿记得不?”唐剑问。
第二百五十三章 神秘太后 (二)()
“外戚专权,小梁太后被毒死了。”萍儿脱口而出。
“噢,记起来了,外戚专权都讲完了。小梁太后死后,乾顺正式接过了权力。这一年,他十六岁。他跟宋朝议和,跟辽国联姻,为西夏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致力于国力建设,让西夏逐步走上了繁荣。五十六岁时,做了五十年江山的乾顺驾崩,他十六岁的儿子仁孝即位,是为仁宗。仁孝皇帝吸取爷爷、父亲执政时后党谋位的教训,即位就开始亲政,颁布圣旨尊两位母后为两宫太后,但不许她们干预皇权。仁孝即位后,继续执行乾顺的政策,跟当时的南宋和金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保持西夏的繁荣。仁孝即位的五十四年,是西夏最辉煌的时期,为誉为仁孝之治。”唐剑讲到。
“这俩皇帝就干了一百零四年,时间可真长啊!”萍儿算计着。
“是的,这俩人即位的一百年,也是西夏最为稳定、最为繁荣的时期,国力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都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尤其仁宗,推尊孔子为文宣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孔子尊到帝位的皇帝。这俩皇帝做了很多事情,咱们以后有空了慢慢讲述。今天我想说一位太后,记得老师提过,这几天我也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太后?不会又是母党专权之类的吧?西夏可是有这个传统,搞的亲人之间互相残杀,实在太无人道了。”
“萍儿,就你问题多。小剑,说说到底是咋回事?”杨瑾问。
“仁孝皇帝四十五岁时,纳了一位新的皇后,姓罗,是个汉族女子。”唐剑继续说。
“汉族女子?完了完了,又要开始什么专权了。”萍儿忍不住又叫了起来,惹得大伙一阵哄笑。
“这次倒是没有专权,但是更加严重,也更加离奇。这位罗皇后的身世现在还不清楚,只知道她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抄写、刻印全部西夏文大藏经。她被立为皇后的第十年,为仁孝皇帝生下一子,名为纯佑。又过了十七年,仁孝皇帝病逝,儿子纯佑即位,这便是夏桓宗。罗皇后顺理成章升为太后,这就是西夏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罗太后。这位太后对仁孝皇帝感情很深,仁孝皇帝去世后,连续三年在周年纪念日期间大兴佛事,追思丈夫。天庆十三年一月,夏桓宗三十岁,仁孝皇帝的弟弟、越王李仁友之子、镇夷郡王李安全突然发动了政变,废除了桓宗,自己即位,是为襄宗。有史料记载,罗太后参与了这场政变。”
“啊?罗太后参与了政变?那可是皇帝的亲妈,而那个李安全只是侄子”清菡想不通了。
“清菡,不光你想不通,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想不通,后人更想不通。可是找不到更多的史料,这件事成了一桩历史悬案。咱们接着说。政变不久,夏桓宗辞世。这年六月,李安全让罗太后派人上表金朝,请求承认皇位。金朝开始不予承认,还专门派人出使夏朝察问情况。后来,罗太后再次上表请求册封,金朝才勉强承认。罗太后为什么要帮助侄子废黜儿子,究竟是怎样参与政变的,目前还找不到更多更翔实的记载。林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唐剑找出一叠资料。
“林教授分析,罗太后废黜自己的儿子,除了可能想要权力,还可能跟信佛有关。西夏普遍信佛,特别是仁孝皇帝引进了藏传佛教,把藏传佛教列为西夏最重要的佛教,藏人僧侣在西夏享有极高的地位。罗皇后受仁孝皇帝影响极深,笃信藏传佛教,还要求儿子纯佑也信奉藏传佛教。夏桓宗受父母影响,也确实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即位没多久就派人前往藏地,请求那里的高僧前往西夏传教。”
“可是,夏桓宗毕竟是皇帝,万人敬仰,肯定有一些独特的行为和见解,这应该不难理解。可能其中一些行为和见解跟藏传佛教有所冲突,或是不符合藏传佛教的佛规。罗太后委婉劝说,夏桓宗却听不进去,还让母后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干涉皇权。那罗太后生性倔强,绝不容许任何人对藏传佛教有半点不敬,坚决要求皇帝改变那些行为和见解。夏桓宗对母后非常恼怒,威胁母后如果再干涉皇权就采取行动,将母后打入冷宫。”
“母亲要干涉儿子,儿子很是反感,最后反目成仇,有这种可能!”清菡点点头。
“是的,教授也是这样认为的。皇帝不听话,罗太后非常苦闷,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她的侄子李安全出现了,从此改变了西夏历史。刚才说了,这个李安全是仁孝皇帝弟弟李仁友的儿子,比夏桓宗大六岁,夏桓宗的堂兄。有史料记载,此人性格暴躁,心术不正,非常阴险。李仁友病逝后,李安全上书要求继承越王的爵位,夏桓宗没有答应,还把李安全降封为镇夷郡王,让他镇守距离都城千里以外的甘州。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但是,他势单力薄,根本无法推翻皇帝,即使推翻了皇帝,也无法坐稳江山。”
“李安全瞄上了罗太后!他知道太后对当今皇上极度不满,也知道太后势力非常强大,尤其跟金朝关系很硬,金朝也听她的话。具体过程不得而知,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李安全推倒了夏桓宗,并把夏桓宗关了起来。可怜这个夏桓宗郁郁不乐,没多久就死在关押的地方。李安全自立为皇帝后,改元号为应天。这是一个昏庸无能、又非常残暴的皇帝,破坏西夏与金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多次发兵攻打金国,耗尽了西夏的精兵,也几乎耗尽了西夏的国力。从此后,西夏再也没能恢复鼎盛时期的强大,一步步的走向了下坡路,直至灭亡。”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佛塔骨骼 (一)()
“唉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度,就这样毁在这个奸贼手里,实在是可惜又可恨。我想,这种奸贼应该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不然可真就没有天理了。”刘春恨恨的骂道。
“老春可算是说对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好下场?就在这家伙当上皇帝五年之后的夏天,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废黜了李安全,自立为皇帝,这就是夏神宗。一个月后,李安全不明不白地死去,终年四十二岁,谥号敬慕皇帝,庙号襄宗。”唐剑说。
“这个李安全,他自己发动兵变,废黜了皇帝,结果别人又发动兵变,把他给废黜了,这就是报应。哎,说了半天,怎么把罗太后给丢了?这老太太怎么样了?”清菡问。
“清菡,你说对了,这个罗太后真的丢了,没有任何消息。她帮助李安全当上了皇帝,并取得金国的承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教授分析,夏襄宗在取得金国的承认后,就甩开了罗太后。他得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笃信藏传佛教的罗太后必然成为绊脚石,当然得一脚踢开了,甚至有可能贬为平民。她是纯佑的母亲,又不是李安全的母亲,做不了李安全的太后,被贬为平民这很有可能。二十年后,西夏就灭亡了,后世没有给西夏立传,罗太后不是皇帝,没有多少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了。”
“唐大哥,你还记得不,咱们过雪山时,那位高僧说过的话?我记得你当时还问了几句,会不会跟这位太后有关系?”雅丽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
“高僧说的?哦想起来了,那位高僧说过,夏国有位罗太后,把大藏经翻译成西夏文字,让藏传佛教在西夏发扬光大。那个罗太后应该就是这个罗太后,翻译大藏经是佛教界的大事,所以流传很广,尤其那些活佛高僧都记得罗太后的功绩,所以就流传下来了。”
“我还记得,那位高僧说,这位罗太后对佛教极其虔诚,晚年直接搬到距离都城千里之外的城堡虔心修佛,圆寂后被塔葬”
“嗯,是这么说过。高僧还特别解释了塔葬,说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此殊荣。罗太后翻译和刻印了大量佛经,让佛光普照西夏大地,理应得到此等殊荣。那塔葬就是对了,文轩,我记得你刚才说,俄国佬偷了佛塔里的东西?”唐剑突然站了起来。
“是啊!俄国佬打开了一座佛塔,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偷走,连骨骼骨骼我的妈呀”林文轩突然跳了起来,使劲拍着脑门,随即又转过身子,发疯般的翻腾着桌子上的资料。
唐剑顾不上说话,也帮忙寻找资料。杨瑾怔了一会,赶紧翻着自己那一堆资料。其他人都定定的看着三人,谁也不敢打扰。
不多时,唐剑和林文轩、杨瑾都找到了几本资料,贪婪的翻看着。
“父亲资料中记载,俄国佬把佛塔里面的骨骼偷回去后,专门进行了检测,判断骨骼是位六十岁以上的老年女人,并根据佛塔里面的资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推断,这就是罗太后的骨骼。父亲同意这种推断,并推断罗太后并不是一个人去了亦集乃,而是带着家人一起离开都城,去了遥远的边陲城堡,在那里潜心修佛,直到圆寂”林文轩翻着厚厚的资料。
“文轩,瑾姐,这样,咱们再重新捋一捋,把几件事串联一下。第一、联络图中的亦集乃就是教授资料里说的亦集乃;第二、高僧传说的那个罗太后就是夏桓宗的亲妈,远离都城千里的城堡就是亦集乃;第三、俄国佬打开的佛塔里面有骨骼,印证了高僧传说的罗太后圆寂被塔葬,俄国佬也判断骨骼就是罗太后。如此说来,是不是就清晰了?”唐剑问。
“小剑,那些个证明、推断什么的就不说了,咱们就说结果。简单说,李安全登基后,将碍手碍脚的罗太后发配到比甘州更远的边陲城堡亦集乃,同时报复自己被纯佑发配之仇。一同离开的还有罗太后的家人,包括纯佑的子女和仆人等。在亦集乃城,心灰意冷的罗太后潜心研佛,走完了生命最后一段路程。这段时光应该不很短,而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罗太后圆寂后,后人给予极高的待遇——塔葬,并将她酷爱的佛经及其他相关资料物品一道陪葬。本来这事已经尘埃落定,后世淡忘了这个朝代,也淡忘了这个曾经改变西夏历史的女人。可是俄国佬出现了,这段历史被重新提起,这个女人也再次被提起”杨谨说。
“我同意瑾姐的判断!虽然一些关键环节还缺乏相应的证据支撑,但是推断出的这个结果符合逻辑,完全具有可信度。那些证据,就让历史学家去寻找,去挖掘。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这里面跟先祖有关的东西。”唐剑放下手中的资料。
“俄国人对盗掘的这些文献资料极为重视,专门修建了博物馆存放这些资料。据说绝大部分资料都没有开启,完完整整躺在博物馆的柜子里。”林文轩翻看着资料。
“耻辱,这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耻辱!”唐剑一拳砸在桌子上。他心里憋屈,可又有什么办法?
“小剑,你们一直都传说先祖是皇族,而所有人都认为皇族就一定住在都城。现在看来,那也不一定,即便是皇帝的亲妈,也可能居住在远离都城千里之外的边陲城堡。所以,你们一直困惑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也不用再困惑了。”杨谨说。
“嗯,确实是这样。这样一来,联络图上的大漠就能解释通了。”唐剑点点头。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你们的先祖到底是谁?是不是跟罗太后有关?如果有关,那么是罗太后的儿子?孙子?还是其他人?这联络图究竟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张联络图?”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佛塔骨骼 (二)()
“这个还得进行更为细致的查阅和分析判断。咱们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基本证实联络图中城堡的名称和位置,这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我相信,随着一步步的继续深入,这些谜底一定会一点点被揭开的。弟兄们,都休息好了吧?继续干活!”唐剑命令道。
杨毅和刘春加入了研究队伍。这俩人主要是研究联络图,翻来覆去的研究。他们不愿意翻看这些成堆的资料,字都认得,但是那些复杂的历史实在不懂,一看就打瞌睡,还是看图简单。就这么三张图,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图,线条也挺简单的,看上去不怎么费劲。两人嫌嘀嘀咕咕的打扰别人,就把联络图拿到旁边的房子,仔细端详着。
清菡和雅丽很好奇,跟在刘春屁股后面进了屋子。萍儿也跟着,还有郭林平和黑娃,都无所事事,也都想看看联络图究竟是怎么回事。
“军事机密,闲人回避!”刘春回身就要关门。
“什么军事机密?你又不是当官的,你能看的我们都能看。再说我们也不是外人,绝不会说出半点的。”清菡一脚踏进了门槛。
“就是,别拿军事机密唬人。再说那么多人都看不出啥,我们几个又能看出啥东西?你们研究,我们看看联络图长啥样就行。”萍儿一把推开刘春走了进去。
刘春无奈,只得让开屋门,让几个人都进去,然后关上了屋门。
“各位,既然来了,那就不能闲着,都得干活。联络图放在这儿,谁想看就好好看,但是不能摸,不能弄坏了。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背都能背下来,就不看了。哎,郭哥,你是老江湖了,对这事怎么看?”杨毅问。
“我斗大字不是两筐,一点也不知道你们说的那些个事,能有啥说的?”郭林平憨厚的笑笑。他说的是实话,来武的没人能比得上他,但是要来文的就没他了。黑娃也一样,纯粹是心慌无聊,过来凑热闹,压根不懂这些,也从不操心这些。
“哎,郭哥,也不能这么说。那些个文人干啥都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啥事都干不成。就是你这个大活人站在跟前,要是没有证据证明你是郭哥,他都不承认你是郭哥,有时候实在固执的让人可怕。而咱们这些粗人,不知道那么多的规矩,只注意结果,往往也能起很大的作用。所以,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啥想法就说出来,反正就咱们几个人,说错了就当听个笑话。”刘春鼓励着。
“就是,郭哥,这下没有外人,咱几个好好看看联络图,你有啥就说,咱也研究一会。”清菡低头看着联络图。
“其实,这几天闲下来,我还真想过这事,也跟黑娃分析过。唐剑的爷爷和余老将军都觉得联络图有秘密,大首领也有这个想法,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样。黑木说联络图藏有宝物,虽然没要证据,却是有些道理。所以,咱们不妨就按照黑木这个想法,看看图上什么地方是不是藏有宝贝?”郭林平也低头看着联络图。
“图上藏宝贝?怎么藏啊?”清菡问。
“这简单,把宝贝藏在某个秘密的地方,然后在图上标上记号,不就成了?当然,这记号肯定很神秘,咱们这些粗人是看不出来的。”
“反正我看不出来,你们看吧!”清菡失望的抬起头。
“咱们都是粗人,谁能看出来啊?”雅丽也不看了。
“老春,你是学地质的,给咱们说说,假如有宝物,怎么个藏法?”杨毅问。
“切,学地质跟藏宝物有什么关系?那你是学地理的,知不知道藏哪更安全?”刘春翻着眼睛。
“你看,这图上就一城堡,四周都是大漠。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亦集乃的准确位置,但大概方向知道,也知道那一带全是大漠,所以城堡周围有沙漠符合实际。我也查过,那一带有些小河,估计城堡就建在河边。不过,这些河流都不大,而且基本都是内陆河,很可能有些变迁,有的可能就没有了。你要问我藏哪里更安全,那当然是城堡里面了,搞个密室什么的,别人谁也不知道”
“错!大错特错,错的离谱!!”刘春瞪着杨毅,指着联络图:“城堡是人建的吧?密室是人修的吧?就算它再结实,再隐蔽,随着时间的变迁,一切都会化为乌有。那些皇帝陵墓够结实的了吧?现在你去看,不是生锈,就是腐烂,有几件是完整的?那些藏在深山老林的东西够隐秘的了吧?可是多少年后再打开看,也没了,氧化,或是腐蚀了。但是,有个地方,把东西放在里面,几千年也不会坏。”
“啥地方啊?这么神奇?”清菡眼睛瞪大了。
“冰川和沙漠!”
“为啥不坏啊?”
“冬天把肉冻住,是不是不肯坏啊?”
“哦,还真是这个道理。那沙漠呢?怎么就不坏了?”
“沙漠不坏是因为干燥,听过干尸吗?”
“干尸?对啊,我咋就没想起来呢?”杨毅兴奋了:“我听说西域有些大漠里的干尸有几千年了,完好无损。亦集乃四周全是大漠,把东西藏在大漠里,然后画个图,标清楚方位距离,那可比保险柜都要保险啊!”
“咋可能比保险柜还要保险?为啥啊?”雅丽有些糊涂了。她没见过大漠,不懂大漠里的情况,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就是,杨哥,老春,你们都是大学高材生,给咱这些大老粗讲讲科学道理。”清菡笑靥如花,显得格外的美丽。
“哎呀,才发现啊,有些人不发脾气的样子这么漂亮啊!”刘春看着清菡,眼睛有些直了。
“春哥,人家本来就不难看嘛,就是有时候说话声音大了点,让你”听见刘春夸奖,清菡顿时开心了。
“春哥,让你讲为啥大漠里东西不坏,你却夸清菡姐漂亮,是不是想找打啊?清菡姐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还用得着你夸?我说你还是赶紧讲道理,不然让人修理了我可不管!”萍儿开心的笑道。
第二百五十五章 发现秘密 (一)()
“扬子,亦集乃那一带降雨量大概多少?蒸发量呢?”刘春问。
“具体数据我没有,但是我知道,那一带年降雨量也就几十甚至十几毫米,蒸发量却有几千毫米。”杨毅回答。
“一年降几十甚至十几毫米雨,蒸发量却高达几千毫米,这得多干啊?尤其大漠地带,夏天地表温度高达六七十度,据说把鸡蛋放在上面都能烤熟,光脚丫子根本站不住。别说常年不下雨,即便偶尔下点雨也会迅速蒸发,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在那一带的大漠深处,沙漠下面从来都是干的,没有一丝潮气,当然也不会有任何诸如细菌等微生物存在了。你们想想,这样的环境下,什么东西能放坏?”
“也是啊,一直都是干的,确实不会坏。那干尸是怎么回事?”清菡问。
“其实,我也没见过干尸,只是看过这方面的书。人死后,放置在极度干燥的沙漠中,身上的水分迅速蒸发,细菌还没来得及腐蚀,就已经彻底干了。细菌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尸体也就保存下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这么说,萍儿他们先祖把宝物埋在大漠深处,放上几百年也不会坏了?”
“是的,要是放好了,几千年估计都不会坏。还有一点,沙丘是流动的,沙漠地形经常会发生变化。把东西埋在沙漠里,几场风过后,恐怕连自己都找不到位置了,别人就更难找到。所以,得事先画个简图,标清楚距离方位,以免找不到。当然,前提是必须深埋,不能让风刮出来。”
“老春,你这个学地质的,把我地理的活都干了。不过,都是学自然科学的,很多基础学科是一样的。现在,把咱们刚才这些胡言乱语归纳一下,弄个大概的框架。眼看西夏江山日渐衰落,覆灭是早晚的事情,萍儿的先祖把某个或某些宝物藏到城堡周围的大漠深处,然后画了张图,标注了方位距离。在城堡被攻破之前——猜的,因为攻破之后恐怕就跑不掉了——先祖的父亲或是其他老人让兄弟三人赶紧逃命,远走他乡。这兄弟三人除了随身携带的细软和夏国剑之类的防御兵器,还带了这张图,并把图一分为三,作为日后相见的信物。当然,也是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单独吞食宝物的情况。”杨毅分析着。
“两个问题,一、什么宝物?二、图上的标记在哪儿?”半天没吭声的黑娃问道。
“你小子,半天不说话,一问就是核心。我要知道啥宝物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吗?要是能发现标记再看看图,我就不信,老祖先费尽心思保存下来的东西没有意义!”
带着问题看图,这眼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