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隋-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张君武之精明,又如何会听不出王诚的口不由心,然则张君武却并未见怪于其,没旁的,王诚身上固然有着不少的缺点,可胜在忠心不二,且执行能力不错,而这,对于张君武来说,也就够了。

    “微臣遵旨!”

    张君武的金口这么一开,王诚自是不敢再多言罗唣,紧着应诺之余,匆匆便退出了御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传讯事宜不提

    “诸位爱卿想必都已经知晓了,辅公佑那狗贼残杀了丹阳大都督王雄诞,悍然扯起了反旗,卿等对此有甚看法,且就都说说好了。”

    瑞明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大雪漫天,气温低得惊人,可更冷的却是张君武的脸色,这不,诸般臣工见礼一毕,也自无甚寒暄的废话,张君武便已寒声直奔了主题。

    “启奏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张君武话音方才刚落,就见萧怀静已昂然从旁闪了出来,高声请示了一句道。

    “爱卿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这一见是萧怀静跳出来开头炮,张君武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今日要议的可是军政来着,萧怀静虽说是帝国元老,也曾随军多年,可其之军略水平连半吊子都算不上,张君武实在搞不懂他在此际冒出来瞎起劲个甚来着,奈何这厮都已站了出来,张君武也自不好就这么让其再退了回去,只能是无奈地准了其之所请。

    “陛下明鉴,老臣要弹劾楚王杜伏威三大罪,其一,身为太尉,久掌丹阳诸军,却不能止江南之乱,实有失职之嫌;其二,辅公佑乃其结拜兄长,又蒙其举荐为丹阳都督府长史,此本就是任人唯亲,如今辅公佑悍然谋逆,楚王岂能无罪;其三,据查,短短月余时间里,楚王便与江南诸将通信多达百余封,究竟所谋何事,虽不得而知,然,眼下江淮军皆反,楚王岂能脱嫌?以上种种皆证据确凿,老臣恳请陛下降旨彻查。”

    身为御史大夫,萧怀静的本职工作便是弹劾百官,这会儿既是盯上了杜伏威,上起弹章来,自是毫不手软,一口气便给杜伏威连扣了三顶大帽子。

    “嗡”

    萧怀静所言的这三大罪若是全都坐实了,杜伏威便是有几颗脑袋都不够砍的,萧老儿这么一口咬将下去,着实令殿中诸般人等都不免为之寒毛倒竖不已。

    “陛下,微臣有罪。”

    自昨日晚间接到朝廷通报,得知辅公佑已然扯旗造反之后,杜伏威已是整整一夜不曾合眼,心中惶恐已极,没旁的,他本人是不曾参与此事,可架不住那些谋反的不是他的义兄便是义子,瓜田李下之际,怕是没人相信他杜伏威与此事无关,再者,他能得位列百官之首,靠的便是往昔江淮军归附朝廷之功,而今江淮军全军皆反,原先的功绩也就全都成了罪过,本就在担心着张君武会降罪,如今萧怀静这么一出头,杜伏威自不免便误以为此必是出自张君武之授意,哪还能稳得住神,紧着便从旁抢了出来,一头便跪在了殿中。

    “太尉不必如此,朕知晓卿乃忠心不二之人,此番江南之乱,与卿无关,皆是辅公佑狼子野心之故,卿且自平身好了。”

    张君武根本就没打算降罪杜伏威,概因他很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当初张君武之所以要在凯旋之际将杜伏威带入朝中,根本目的就是要让辅公佑有机可乘,为的便是能借此机会从根子上瓦解掉江淮军,当然了,瓦解掉江淮军是一回事,如何对待杜伏威却又是另一回事,两者虽有关联,却断不能混为一谈,那等卸磨杀驴之事,张君武实不屑为之。

    “谢陛下宽仁,然,江南乱贼大多与微臣有关联,于情于理,微臣都当担责,实不宜参预其事,还请陛下恩准微臣回府闭门思过。”

    这一听张君武如此说法,杜伏威心中的惶恐当即便消减了大半,但却并不敢完全放松下来,紧着便又自请了一番。

    “无妨,朕信得过爱卿。”

    张君武一挥手,很是大气地便拒绝了杜伏威的自请。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朝廷乃法度之地,无论楚王是否与江南之叛乱有涉,避嫌却还是要的,老臣提议楚王回避朝议,待得平定了江南之后,自有水落石出之时。”

    张君武倒是豪气了,可萧怀静却是不干了,梗着脖子便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微臣附议,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恳请陛下三思!”

    “臣等亦附议!”

    杜伏威在朝中根基极浅,完全就是个后来者,偏偏又骤居百官之首,还是唯一的异姓王,本来就犯了众忌,如今其身上既是出了问题,哪怕张君武本人一再声明江南之乱与杜伏威无关,可群臣们却是皆不以为然得很,如今有了萧怀静的带头,一家伙便站出了数十名官员,活脱脱便是一副墙倒众人推之情景。

    “嗯玄龄怎么看此事?”

    这一见站出来的文武官员中不单有着罗士信、秦琼等武将,还有萧瑀、孔颖达等极品大臣在内,哪怕张君武身为帝王,也自不好直接驳了众人之意,无奈之下,也只能将问题丢给了默默立在一片的房玄龄。

    “陛下明鉴,微臣也以为楚王必然清白,只是朝规中既是有避嫌一条,那便应按律而行,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便是这么个道理。”

    房玄龄先前虽是不曾站出来,可实际上么,他也不愿见得杜伏威高居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上,之所以不站出来附和萧怀静之言论,仅仅只是身为首辅大臣的稳重罢了,如今张君武既是有问,房玄龄也自不会隐瞒自己的看法。

    “唔也罢,那太尉便先回府歇息好了,明庵(阚陵的字)留下议事,以备咨询。”

    这一见连房玄龄都站在了萧怀静一边,张君武也自没辙了,无奈之下,也只能是采取了个折中的处置办法。

    “谢陛下隆恩,微臣告退。”

    尽管退出朝议的主张是杜伏威本人先提的,可面对着文武百官们的明显之排挤,杜伏威还是不免为之神伤不已,奈何事已至此,他也自无能为力,只能是重重地磕了个头,就此拖着脚退出了大殿,自行打道回府去了。

    “朕再重申一次,楚王乃忠义之人,朕信得过,尔等休要再拿江南之乱说事,好了,此事便到此为止,且多用些心思在平乱上便好。”

    张君武一来是根本不相信杜伏威会谋反,二来么,在瓦解了江淮军之后,杜伏威已然没了最大的依仗,根本无须去干卸磨杀驴之勾当,正是出自此等想法,张君武毫不犹豫地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来了个盖棺定论。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江南之乱须得以重拳击之,趁敌军心尚未稳之际,即刻起大军攻伐,方可确保无虞。”

    徐世勣身为兵部尚书,在涉及到平乱之军务时,他自是须得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表明态度,此乃题中应有之义,却也无甚可稀奇的。

    “不妥,陛下明鉴,如今天寒地冻,实非用兵之时节,且我大军刚南征归来,再要出征,恐与军心士气不利,此事还须得谨慎才是。”

    徐世勣话音刚落,还没等张君武有所表示,却见户部尚书文振已是昂然出了列,朗声便提出了反对之意见。

    “文大人过虑了,区区江淮军而已,兵不过二十余万,无论装备或是训练水准,皆远不如我帝国大军,何须用得着我关中主力出动,卫国公(李靖的封爵)如今尚在岭南,可调交、广、泉、桂各州之兵不下十五万,兵进江州,孙瑶将军所部五万兵马可由水师护送至当涂,另有江都之张善相将军所部八万之众可跨江击敌,再有黄国公(周绍德)所部五万兵马也可向夏口汇集,如此四路大军,足有三十三万之众,又有水师之配合,开春后分头进剿江南,贼军顾此失彼之下,必速亡无疑!”

    早在江州之际,徐世勣便是瓦解江淮军之谋算的参与者,相关之作战计划早已成竹在胸,此际娓娓道来,自是利落无比

第六百二十三章抢滩登陆(一)() 
不得不说,辅公佑所选择的造反时机抓得着实太准了些,这不,腊月寒冬之际,朝廷虽是下了讨伐之诏令,奈何今冬雪大,大江南北皆是一派的冰天雪地,除了远在岭南的李靖所部还能及时集结之外,帝国各路大军都难以调整到位,至少在开春以前,这么个状况怕是难有甚更易之可能,这就给辅公佑留出了足够的调整之时间,以这厮在江淮军中的威望,自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彻底稳住了军中之局势,所有胆敢不服从的军中将领全都被其杀了个精光,并于正月初一正式登基为帝,国号:宋。

    辅公佑虽是利令智昏之辈,却绝不是傻子,尽管不清楚朝廷那头的具体平叛部署,可却知晓大宋国断不能坐以待毙,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令便是大举征兵,在江淮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内实行两丁抽一之政策,一举将江淮军的兵力扩充到了四十二万之众,紧接着,又来了招先下手为强,派出嫡系亲信陈政道率八万大军突然渡过长江,冒雪急袭江北重镇濡须,朝廷守军措不及防之下,当涂失守,知县孙儒、县尉崔狄皆战死当场,随后,辅公佑又派冯惠亮、陈当世统水陆大军六万渡江攻打舒州(今之安庆),冒雪狂攻三日,守军力不能支,自刺史田英以下三千守军皆阵亡,舒州沦陷。

    濡须、舒州皆长江北岸重镇,三日内连续失守,天下为之震动,张君武闻讯,也自大怒不已,更令张君武气恼的是辅公佑竟在江北一地大肆抓捕民壮,不顾百姓的惨重伤亡,冒雪抢建堡垒数十座,延绵数十里,又在望江一线以及濡须县境各建拦江铁索十数道,彻底封死了江面,以遏制华军强大的水师顺江而下。

    没等朝廷对濡须以及舒州的相继沦陷作出反应,辅公佑又派出林雄武、赵启晟率十万水陆大军兵进江都,张善相仓促间来不及集中兵力,只得以江都驻屯军五万步骑出战,不利,不得不退回城中坚守,林、赵二将趁机分兵进袭滁州。

    江淮军曾在滁州经营多年,民众基础极佳,赵启晟率部一至,城中便有内应造乱,趁夜发动了暴乱,打破了城门,滁州刺史林愿不战而逃,滁州遂就此沦陷,赵启晟趁机在滁州大肆征兵,与林雄武联营数十里,号称精兵二十万,将扬州城团团围困了起来,江都告急。

    辅公佑这一连串的冒险行动大获成功之余,也自彻底打乱了朝廷的预定平乱部署,两淮间的告急文书有若雪片般地飞进了内廷,张君武震怒之下,起意要再度亲征,却不料满朝文武皆坚决反对,就连罗士信、秦琼等帝国军中元老也都不支持张君武的亲征之提议,对此,张君武也自没得奈何,只能作了罢论,遂诏令兵部尚书徐世勣统步骑二十万出函谷关,会同东都、卞州等各地驻防军六万,为北路军,一路向两淮急进,攻江北之敌,与此同时,着令从岭南出发的李靖为西路军,会同孙遥、周绍德两部兵马,统步、骑军二十五万,在帝国第一、二水师舰队的掩护下,顺江而下,攻江南之敌。

    帝国大军的出动虽是果决,奈何天虽已放晴,可化雪之后的道路却是难行得很,徐世勣所部主力足足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方才赶到了淮河边,而此时,滁州、庐州(今之合肥)等淮河北岸的诸多州县都已被江淮军所攻占,也就只剩下张善相还率部死守扬州城,在得知帝国大军已到的消息后,赵启晟率十二万大军北上,与陈政道所部八万兵马汇合,号称三十万大军,在寿春一线摆开迎战阵势,欲与徐世勣所部一决高下。

    瑞明六年三月初三,黄河水师顺运河赶到了淮河前线,徐世勣遂决意发起强攻,着黄河水师都督张镇周率部掩护尉迟恭所部五千步军先行抢渡,次日一早,辰时正牌,黄河水师以六艘新型战舰为前导,拉开了抢渡之序幕。

    江淮军的水师力量并不算弱,只不过其主力都集中在了长江一线,至于淮河上么,就只有一支小部队而已,面对着大举杀来的华军水师,又哪敢出营迎战,全都老老实实地龟缩在了水寨中,试图以水寨的寨墙上装备的大批野战弩车以及大量的弓箭手跟华军来遏制住华军的强攻,对此,张镇周自是不会有甚客气可言,率六艘新型战舰直抵敌水寨前的江面上,在数十艘艨艟的掩护下,大摇大摆地摆出了条战列线。

    “目标:敌水寨寨墙,给我轰!”

    江淮军只听闻过华军的船坚炮利,可到底是不曾真正见识过,也自搞不懂华军在离己方寨墙足有两百五十余米的距离上摆出战列线的目的何在,竟是不曾发动过攻击,就这么任由华军在江面上好整以暇地调整着,对此,张镇周自是无任欢迎得很,直到各舰都已完全就位之后,这才冷声下了道将令。

    “轰、轰、轰”

    作为成军最晚的帝国水师,黄河水师的作战任务一向较轻,这就导致了该舰队无论在训练水平上还是装备的更新上,都是帝国三支水师舰队中最差的一支,其所拥有的新式战舰最少,装备的时间也最短,实际上,直到南梁已灭之后,兵部方才有暇给黄河水师增补了六艘新式战舰,所配备的水手乃至炮手也都是新训练出来的,战术能力明显偏低,这一条,光从六艘战舰列出战列线所花费的时间多达两刻钟以上,便可见一斑,更为够呛的是第一轮的试射中,整整九十六门火炮的齐射居然只有十五枚正中了寨墙,余者不是近了便是远了,除了在江水上炸出一簇簇的水柱之外,根本不曾有甚卵用。

    “反击,快,上火箭,所有弩车全都反击!”

    华军的大炮这么一轰,声势自是惊人已极,尽管效果不佳,也自惊得江淮军水师将士们全都为之大乱不已,一见及此,负责指挥防御作战的江淮军水师提督冯大胜顿时便急红了眼,紧着便咆哮了起来。

    “嘭、嘭、嘭”

    江淮军水寨上所部署着的野战弩车多达三十二架,看起来吓人得很,齐射之际,声势也自浩大得很,问题是弩车的准头比之火炮差了不知多少,加之华军舰队远在两百五十米开外,三十二支弩箭基本落到了空处,唯一一支射中了目标的弩箭待得射到华军战船处时,早已是强弩之末,根本不曾射穿华军的船舷,所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混蛋,都给老子瞄准一点,五轮急速射,开火!”

    对于江淮军的反击,张镇周根本不以为意,反倒是对己方炮手们那可怜得不成体统的命中率恼火得不行,忍不住便暴了声粗口。

    “轰、轰、轰”

    黄河水师的炮手们能力确实有待提高,哪怕张镇周这个主帅都已发了火,可命中率依旧提升得不多,顶了天也就只有三成左右罢了,然则架不住华军战舰火炮多,五轮急速射下来,江淮军水寨的寨墙上已是处处火起,原本部署在寨墙上的众多弓箭手们连一点作用都不曾发挥,便被华军轰得立足不住,死伤惨重之余,呼啦啦地全都逃了个精光,就连冯大胜本人也自不例外。

    “各舰都有了,走之字型,靠上前去,给老子轰垮敌水寨!”

    这一见江淮军水寨的寨墙已空,张镇周自不会错过这等趁机破敌之良机,一声令下之后,自有站在高大桅杆上的传令兵可着劲地舞动起手中的两面小旗子,将命令传达到了各舰。

    随着张镇周的命令下达,华军的战列线就此开始了变阵,一边以之字型前压,一边不断地用齐射轰击着江淮军的水寨,有若犁田一般地从外向内轰击不止,很快,江淮军停泊在水寨中的那些大小战舰便被炸得个七零八落,不是沉了便是起了大火,半个时辰之后,连陆上营地也遭到了华军炮火的洗劫,五千余江淮军水师将士或死或逃,彻底崩了盘。

    “传令下去:各炮舰炮火向敌水寨纵深延伸,掩护运兵船抢登南岸!”

    因着水寨中的黑烟大起之故,尽管屹立在战舰的高大指挥台上,张镇周也自无法看清敌水寨内的情形,并不清楚江淮军水师将士其实早已弃寨而逃了,依旧按着抢登的操典下着将令。

    “跟我来,上岸!”

    尉迟恭早在运兵船上等得不耐烦了,一得到前方舰队发回的抢滩之信号,紧着便催促所乘的运兵船向前狂冲,一到了岸边,更是第一个跳下了齐腰深的江水中,咆哮着率部便往岸上冲。

    “华夏儿郎,战无不胜,华夏儿郎,战无不胜!”

    这一见尉迟恭如此勇悍,众华军将士们自是全都为之精神大振,纷纷跳进了江中,齐齐呼喝着战号,艰难地向岸边跋涉而去

第六百二十四章抢滩登陆(二)() 
黄河水师的运兵船绝大部分是从原郑国以及大夏水师中缴获来的旧船,尽皆是由漕船改建而得,宽绰倒是宽绰了,只是因着载重之故,吃水难免较深,根本无法真正靠到岸边,所有的将士都只能跳下江水向岸边冲,此时无疑是最危险的时刻,倘若江淮军在此际发动强袭的话,华军的战损必然小不到哪去,只可惜江淮军早被华军的猛烈炮火给吓住了,尽管在远处列阵以待,却迟迟没敢冲上来拦阻华军的抢滩行动。

    “快,工兵营抢建浮桥,其余人等随本将列阵掩护!”

    见得江淮军不来侵扰,尉迟恭自是乐见其成得很,可也不敢掉以轻心了去,方才一冲上了岸,紧着便咆哮了一嗓子,领着最先冲上了岸的三百余名步军将士在离江水二十余步处列出了个简易的防御阵型,而后续上岸的步军士兵则自觉地靠上了阵型,飞快地以尉迟恭为基点,向两翼拉开。

    “许泰,带你的人上,将贼军赶下河去!”

    就在华军紧张布阵之际,率部在离岸一里半处列阵的赵启晟总算是从先前华军炮火的震慑中醒过了神来,这一见华军过了河的兵力并不多,立马便动了杀机,冷声便下了道将令。

    “末将遵命!”

    许泰本是江淮军第一勇将阚陵的手下头号战将,一身武艺强横至极,较之阚陵也就只差一线而已,只是因着从军晚,未曾被杜伏威守为义子,自阚陵随杜伏威进京之后,许泰便被调入了赵启晟的麾下听用,其人向以敢战而著称,哪怕面对着的是所向披靡的华军,许泰也自不曾有丝毫的惧色,但见其躬身应诺之余,策马便率八千子弟兵冲出了本阵,呐喊着向尉迟恭所在处杀了过去。

    “各舰都有了,瞄准二百步之距,上开花弹,遮断轰击,开炮!”

    江淮军这么一杀出,正自屹立在旗舰指挥台上的张镇周立马便警醒了起来,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着便下了道将令。

    张镇周这么道将令下得无疑很有技巧——黄河水师的炮手们都是新兵蛋子,操炮的能力有限得很,若是让众炮手们自由轰击,只怕没多少炮弹能准确地砸进狂奔而来的江淮军冲锋阵型中,而以遮断炮轰的方式么,固然会导致一定的浪费,却足可在短时间里制造出一道死亡线。

    “轰、轰、轰”

    随着张镇周的将令下达,六艘新式战舰上的炮手们立马开始了紧张的诸元调整,将一枚枚炮弹砸上了岸,尽管因着操炮能力所限,其实并未达到完全的遮断炮击之效果,所造成的杀伤也并不算太大——大部分的炮弹其实都只砸在了江淮军冲锋阵型的前端,仅仅只有两成左右的炮弹真正砸进了江淮军冲锋部队之中,炸死炸伤了一百五十余名江淮军将士,相对于多达八千之数的江淮军出击部队而论,远谈不上伤筋动骨,可却成功地令江淮军的冲锋阵型为之大乱不已。

    “不要乱,冲,接着冲!”

    这一见手下将士乱作了一团,许泰登时便急红了眼,一边挥舞着陌刀,用刀面鞭打着迁延不进的士卒,一边声嘶力竭地狂吼着,试图弹压住全军的骚乱之势。

    “跟我来,突击,突击!”

    尽管到了此时,身边聚集起来的将士也不过就只有一千五百余众而已,然则一见到敌军处在大乱之中,尉迟恭却是根本不在意敌众我寡,但见其一摆手中的大铁鞭,咆哮着便冲了起来。

    “华夏儿郎,战无不胜,华夏儿郎,战无不胜!”

    有了尉迟恭的带头,众华军将士们顿时为之士气大振,全都嗷嗷直叫地狂冲了起来,有若下山猛虎般向尚未能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的江淮军冲杀了过去。

    “混蛋,陌刀队,上,给我杀啊!”

    这一见华军居然敢发动反冲锋,许泰登时便怒了,也自顾不得去理会前军的混乱,大吼着便下了道将令。

    “陌刀阵,起!”

    江淮军缺马,骑军不多,在淮河一线的近二十万部队中,也就只有五千骑而已,可陌刀却装备了不少,尤其是许泰手下这支由阚陵一手训练出来的陌刀队更是军中之翘楚,尽管只有五百人而已,可却全都是身材魁梧的大力士,个个身着重铠,一向便是江淮军破阵杀敌的利器,此际,随着许泰一声令下,一名江淮军校尉立马高声断喝了一嗓子,率手下陌刀队便从乱军中冲了出来,一把把雪亮的陌刀如林而起,在阳光的映射下,死亡的寒光闪烁成了一片。

    “呼噗嗤、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