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隋-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批的忠勇之将士,这不,哪怕都已处在了穷途末路之际,薛延陀众将们依旧不曾背弃夷男,面对着从侧翼高速冲来的罗士信所部,根本无须夷男下令,额必咄与乞麻达力两员大将便已各率本部兵马脱离了大队,双骑并驾地率四千骑发起了狂野的反冲锋,试图抵挡住罗士信所部之兵锋。
“全军听令,刺臀放血!”
眼瞅着一名名忠勇的部下慨然赴死,夷男的双眼当即便淌下了两行血泪,真恨不得率部跟华军决一死战的,奈何理智却告诉他此时断不能意气用事,否则的话,绝对是死路一条,正因为此,哪怕心中再疼,他也只能是咬着牙下了道将令。
刺臀放血乃是催逼马力之道,非不得已,骑者都不愿为之,概因此举虽能竭尽马力,可后果却是相当之严重,刺激过甚之下,战马几乎必毁无疑,纵使不死,再神骏的战马也必成驽马无疑,奈何眼下薛延陀骑军已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若不尽快摆脱两路华军的纠缠,一旦其余各路华军赶到,那可就是插翅也难逃了的,纵使再不舍,众薛延陀将士们也自别无选择,纷纷抽刀狂此马臀,原本就快的马速陡然便更快了三分,急速地向西北方狂冲而去。
“杀!”
“贼子受死!”
面对着罗士信这等天下罕有的绝世勇将,额必咄与乞麻达力两员大将自是没打算讲究啥骑士的风度,联袂冲将上去,一左一右地便对罗士信形成了包夹之势,齐齐大吼间,各攻出了一枪,两柄长马槊交叉着便刺向了罗士信的胸膛与小腹。
“找死!”
罗士信正自心急着要去擒拿夷男,这一见两员敌将悍不惧死而来,登时便怒了,一声大吼,双臂连振之下,瞬息间便攻出了三枪,第一枪重重地格开了额必咄的枪势,而后借势加力一弹,于电光火石间挑飞了乞麻达力的马槊,手腕一翻,第三枪已然如虹般刺向了乞麻达力的胸膛。
“噗嗤!”
罗士信这连贯三枪实在是太过犀利了些,枪速快到了极点,可怜乞麻达力虽也堪称勇将,奈何一夜逃亡下来,无论精力与体力都不在状态,根本就来不及躲闪,只听一声闷响过后,锋利的槊尖便已从乞麻达力的前胸刺入,又从后背透了出来。
“扑通!”
剧痛袭来之下,乞麻达力忍不住便放声惨嚎了起来,然则罗士信却根本不加理会,双臂一抖,便已将乞麻达力拖离了马背,再一甩,便已将其残破的身体甩得飞上了半空,又重重地砸在了草地上,很快便被汹涌而来的两军骑兵生生踩成了肉泥。
“啊呀呀”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罗士信枪挑乞麻达力之际,额必咄已然回过了神来,此际,他座下的战马已然跟罗士信冲到了齐平的位置上,这一见袍泽惨死,眼珠子立马便泛了红,趁着罗士信的槊尖还串在乞麻达力的身体上之空档,怪叫了一声,身形猛然一侧,腰腹一用力,借势便又攻出了全力的一枪,直取罗士信的右肋。
“啊哈!”
额必咄这一枪攻得极其凶悍,枪速奇快无比,枪方出,枪啸声便已暴然而响,激荡得空气中都出现了水状之波纹,若是换了个寻常战将在此,根本躲不开这绝杀的一枪,只可惜他遇到的人是勇冠三军的罗士信,这就注定了额必咄的可悲之下场——于间不容发之际,只听罗士信一声咆哮之下,腰腹一侧,险而又险地让开了槊尖的刺击,与此同时,右手猛然一松槊柄,只一抄,便已将高速掠过腰腹间的槊尖后端三寸住拽得个正着,顺势往外一推再一拉,竟是借势将额必咄拖得坐不稳马背,被拖得歪斜在半空中,整个人都挂在了槊尾上。
“啪嗒!”
这都还没等额必咄搞清状况,就见罗士信单手一举再用力向下一挥,倒霉的额必咄便已被重重地掼在了草地上,再被后头狂冲而来的华军铁骑一通子乱踏,很快便不成人形了。
“突击,突击!”
一把掼倒了额必咄之后,罗士信连头都不曾回上一下,策马便冲进了汹涌而来的薛延陀骑军之中,手中的长马槊大开大阖间,强招迭出,竟是以一人之力,强行撕开了薛延陀军的骑阵,所过处,人马不是倒扑于地便是成了空中飞人,手下浑然无一合之敌。
为了掩护自家可汗的撤离,穷途末路的薛延陀军将士们全都爆发出了悍不惧死的血勇之气,哪怕领军的两员主将皆已先后战死,又被罗士信这个大杀胚冲得个大乱不已,可却无一人畏而逃生,尽皆发狠地与华军铁骑拼杀个不休,哪怕最终被华军铁骑冲得个七零八落,也已成功地减缓了华军铁骑的冲刺速度。
“混蛋,给老子杀光这帮蟊贼!”
借着断后部队的拼死掩护,刺臀狂逃的夷男所部趁机逃出了四里半之距,而罗士信所部却因冲阵之故,马速骤减,加之方向不对,要想拨转马首再去追,显然已是来不及了,只能是目送着苏定方所部一路急追着夷男残部而去,一见到了嘴边的肥肉就这么飞了去,罗士信当即便被气得个眼冒金星不已,可也没辙,只能是将怒火全都发泄到了那些薛延陀断后部队将士们的头上,率部反复围剿冲杀,愣是将四千余薛延陀断后兵马杀得个尸横遍野。
“全军听令,刺臀放血!”
苏定方原本还在兴奋罗士信没能建功,居然就这么将大功留给了自己,可追出了一段距离之后,他立马便发现了不对——己方养精蓄锐多时的骑军居然没能追上薛延陀的疲惫之师,反倒被越拉越远了去,从一开始的两里之隔,逐渐拉大到了三里许,苏定方登时便急红了眼,到了这会儿,他也自顾不得吝惜马力了,一声令下,八千华军骑兵几乎同时抽出了腰间的横刀,用刀尖刺击着马臀,全军的速度瞬间便暴涨了三分还多,很快便又咬住了夷男所部的尾巴,奈何一开始落后太多,在短时间里也自难以超越而上。
“呜,呜呜,呜呜”
两支骑军一前一后地在茫茫草原上疾驰了小半个时辰,华军铁骑渐渐追近,离着薛延陀军队尾也就只有一里半不到之距了,薛延陀军本都已是慌得个不行,偏偏屋漏又遇连夜雨,只听一阵凄厉的号角声响起中,又一彪骑军从侧翼疾驰而来,为首一员大将赫然正是薛万钧!
“全军听令:分散而逃!”
刺臀放血之术并非万能的,实际上,小半个时辰的狂奔下来,马力都已是透支到了极限,此时再行此术,已然没啥效果可言了,面对着又一支狂飙而来的华军铁骑,夷男的心顿时便沉到了谷底,尽管已知不免,却并不情愿束手就擒,只见其一咬牙,竟是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
“混蛋,该死的狗贼,全军都有了,以营为单位,分散追击,不降者,皆杀无赦!”
眼瞅着都已将追上薛延陀军残部了,却万万没想到夷男居然来了这么一手,只一看薛延陀军四散而逃之势,苏定方便知很难从乱军中找到夷男其人了,登时便被气得个七窍生烟不已,可也没辙,只能是就此下了分散追击之将令,与此同时,狂飙而来的薛万均也在下着同样的将令,一时间整片草原上都是乱冲乱窜的两军骑兵,我中有敌,敌中有我,混乱得个无以复加。
“报,禀大将军,我部并未发现夷男影踪。”
“报,禀大将军,我部已核对过所有斩获,并未见夷男其人。”
“报,禀大将军,我部已遍搜所划之区域,未见贼酋夷男!”
草原上的大乱持续了足足大半个时辰,方才在华军各营的全力围剿之下平复了下来,跟随夷男逃窜的近万骑兵阵亡三千余,被擒四千出头,诸多军中重将非死即被擒,却独独不见了夷男其人,任凭华军各营将士如何仔细甄别,都未能发现此獠之影踪。
“甲、乙二营押解所有战俘归营,其余各部四散追击,务必找到夷男老贼,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场追击大战下来,战果倒是不小,基本全歼了薛延陀大军,可苏定方却显然高兴不起来,没旁的,只因此战最重要的目标——夷男不见了,若是从他手上走脱了去,回头少不得要吃言官的弹章,一念及此,苏定方的脸色当即黑得有若锅底一般,声色俱厉地便下了道严令,旋即便听号角声大作间,苏定方与薛万钧两部兵马便有若天女散花般在草原上分散了开来,四下搜寻夷男之下落
第六百八十七章善后()
麋集在草原上的华军多达五十余万之众,再算上效忠帝国的各部落之兵,足有六十五万之数,看起来蔚为壮观,可相较于辽阔的大草原来说,这么点人马根本不足以施展周密之搜查,哪怕李靖已下了严令,各部帝国大军满草原搜查夷男之下落,可忙乎了近十日,却依旧找不到丝毫的线索,无奈之下,只得飞鸽传讯朝堂,对此,张君武特意召集了众宰辅们到两仪殿御书房商议应对之道。
夷男是死是活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此人必须在帝国的控制之中,否则的话,已被灭了的薛延陀汗国就随时有着死灰复燃之可能,对此,众宰辅们倒是有着统一的认识,问题是严冬将至,此时若是再大规模陈兵草原,后勤辎重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些,纵使帝国这些年来财政相对宽裕,也自有些吃不住劲了,正因为此,争论的焦点便是是否先行撤军,待得来年再行搜索事宜。
“启奏陛下,军情局急信!”
于会上,萧瑀、房玄龄皆持先退兵之议,理由自然是后勤压力过巨之故,而杜如晦与王诚却是坚决支持彻查到底,理由是为确保将来之绥靖,宁可现在多付出一些,至于杜伏威则是保持着一贯沉默之态度,张君武本人也自有些摇摆不定,议事自不免便陷入了僵局,正值诸宰辅们头疼不已间,却见赵登高急匆匆地从屏风处转了进来,疾步抢到了张君武的身旁,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哦?哈哈好!诸公,夷男那厮落网了!”
这一听是军情局急报,张君武自是不敢稍有轻忽,紧着便接过了赵登高递交过来的小铜管,三两下便拧开了其上的暗扣,从内里倒出了卷写满了字的小纸条,只扫了一眼,登时便乐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天佑我帝国啊!”
“此好事也,陛下洪福齐天,我帝国当兴啊!”
“老臣恭喜陛下了。”
这一听夷男已然落了网,众宰辅们当即便全都松了口大气,纷纷出言感叹了起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夷男老儿穷兵黩武,妄图抗拒我帝国大军,岂有不遭灭顶之灾的,好叫诸公得知,拿住了夷男的,并非我帝国大军,而是区区一游散牧民而已,此事”
跟草原诸部落纠缠了如此多年,而今总算是有了结局,张君武的心情自是爽利得很,笑呵呵地便将夷男被拿下的概况述说一番——自大青山一战后,急于奔命的夷男待得逃离了战场,身边就只剩下两名亲卫了,人困马乏,又无干粮的情况下,不得不图谋着当一回马贼,却不料一头撞在了铁板上,在抢劫一家牧民时,居然被奋起反抗的几名牧民打伤拿下,扭送到了华军手中,可怜一代可汗最终却落得个如此悲催之下场,当真令张君武也自不免为之感慨不已的。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夷男既已成擒,草原战事当可消停矣,然,善后事宜尤多,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萧瑀素性刚直,为人处世明显不够圆滑,这不,张君武都还在感慨征服草原诸部之不易呢,他便已是很不识时务地进谏了一句道。
“嗯,也罢,那就议议好了,颉利与夷男两位可汗皆已是我军之阶下囚,诸公且就说说看,当如何处之为宜啊。”
尽管早就习惯了萧瑀的耿直,可此际被其这么强硬地一打断,张君武心下里难免有些不爽,只是虑及萧瑀乃是出于公心,他也自不好计较那么许多,从善如流地便将话题引到了善后之事上。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此二贼皆是乱我汉家天下之逆贼也,屡次犯边,杀死杀伤我帝国军民不在少数,当明正典刑,以警示宵小!”
张君武话音刚落,又是萧瑀第一个站出来开了头炮,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要杀颉利与夷男以谢天下之态度。
“不可,陛下,微臣以为此二贼论罪虽是当诛,然,若真加以刀斧,却恐激化二贼之旧部,一旦草原再起乱事,我帝国受累必巨,纵使能平,代价也自不小,故,杀不如困,依臣看,将此二贼皆安置于京师,甚或还可以给二贼一定之封爵荣衔,将养起来,又不给其联络外界之机会,如此,似可确保二贼之旧部难以借力而为,而我朝廷则可趁此机会巩固新得之地,假以时日,必可大治,到那时,二贼杀是不杀,皆无关紧要矣。”
王诚素来与萧瑀不合,此际一听其所言明显不合时宜,自是不会给萧瑀留甚情面,紧着便站了出来,朗声反驳了萧瑀一番。
“此一策朕看着不错,二贼虽是可恶,然,不杀却是比杀来得强,但消不给二贼有可趁之机,封为国公也自无不可之说,唔,颉利便封为虏国公,而夷男则为虚国公好了,用度上,一体照国公的例给予,将养着便好。”
张君武虽是有些诧异于王诚能想得如此长远,可也没多去细想,这一见萧瑀眉眼倒竖而起,显然是要跟王诚来上一场大论战之模样,自不愿见这等无谓的意气之争,紧着便一击掌,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这一听张君武开了金口,王诚固然是喜笑颜开,而萧瑀么,虽有所不服,可也不敢真跟张君武去争辩个不休,只能是随大流地跟着称颂了一声了事
瑞明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张君武下明诏,宣布北伐胜利,诏令李、徐二部陆续凯旋,将孟武所部打散,分镇幽州、河套、白道、铁山等诸多新建之城,划东突厥、薛延陀之旧地为三省,个中河套与朔方郡合并,改为朔方省;白道至辽东为北宁省,漠北地区为漠北都护府;以薛万钧为朔方省驻防将军,张公瑾为北宁省驻防将军,阿史那苏尼失为漠北都护府大都督,并大肆封所有归顺部落之酋长一百三十余人为郎将,着令这群酋长们自治,然,所有外部事宜皆须得听从官府调遣,严禁部落间之征战,但凡有争端,皆须由官府调停,另,各部落人数不得超过八千,过此必须申报官府,由官府主持两分,有敢隐匿不报者,一律视为叛逆,当灭族!
朝廷诸多政令一下,草原各部皆不免为之哗然一片,争议最多的无疑便集中在了部落上限这一条上,不少部落酋长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宽免,然则张君武对此态度极其坚决,再度下了明诏,限令超出此限度的部落必须在入冬前完成申报事宜,过时即视为忤逆,另,又宣布及时申报之部落可多得一份过冬之粮,在这等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压力下,草原诸部酋长虽怨言不少,却无人敢当出头鸟,此无他,华军主力虽已开始撤退,可糜集在草原上的兵力依旧强悍无比,根本不是糜烂了整整一年的草原部落可以抵抗得了的,至冬至前,所有二十三个超出限额的部落皆已到官府完成了报备事宜。
瑞明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雪漫天,凯旋而归的李靖率关陇铁骑至京,张君武冒雪亲自到郊外五里处相迎,大赏有功将士,犒赏三军,并宣布晋徐世勣为政事堂宰辅,所遗之兵部尚书缺由苏定方接任,宴中又宣布将建帝国英雄纪念碑,自齐郡军时代以来,为国捐躯者皆列明碑上,又设英烈祠,专门供奉英灵,凡年节,帝王以下,皆须得到英烈祠祭拜,自此为定制,三军将士为之欢声雷动,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瑞明十年元月初七,御使大夫萧怀静病故,张君武为之大恸,亲至其府,为其主持丧典,并赐谥号“耿”,着其长子萧英继承其邺国公之位,并入翰林院为秘书郎,又封其两子为县伯,准萧怀静陪葬铭陵,行国葬,给萧怀静以极度之哀荣,其后,又晋大理寺卿魏征为御史大夫,所遗之缺由马周接任。
瑞明十年元月十一日,刚走马上任御史大夫的魏征于早朝时上本言称去岁战事所耗巨大,今春安抚事宜又须得大量耗资,肯请张君武体恤百姓,莫要再轻启战端,于民生息云云,对此,张君武表示帝国百废待兴,确实不易再多征战,至少在五年内,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对外用兵,此消息一经传出,民间叫好连连,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限于财政压力,战事确实不易再打了,然则宣布五年内不用兵却并不意味着张君武打算马放南山,实际上恰恰相反,军械制造局的几间兵工厂不单不曾停工,反倒是加快了基础建设,相关的技术工人之培训也正自在暗中热火朝天地展开着,从各军中选拔出来的一批精锐士兵以及基层军官也已集中到了蓝田,为新式陆军的组建做着最后的准备,不仅如此,水师也正式更名为帝国海军,在胶州半道、福州、温州等地陆续开始建设不少码头、船坞,并在胶州半岛以及吴淞等地筹建帝国海军学院,以为帝国海军之摇篮
第六百八十八章牛刀小试(一)()
说了要与民生息,自然是要做到的,接连三年下来,帝国都不曾再对外用过兵,除了草原上的几次小规模的平叛行动之外,帝国内外一派和平景象,值得一提的大事不多,算起来也就只有三件而已,一是两所帝国海军学院正式成立,一在吴淞,另一所则在胶澳(今之青岛),再有便是帝国海军一支分舰队奉张君武之密令,从胶澳启航,一路越洋向美洲大陆进发,其三则是新式陆军已组建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之规模的步、炮、骑混成部队,只是战斗力究竟如何,却还尚待检验。
张君武对新军的建设可谓是极度的重视,哪怕眼下帝国已然极其强盛,周边诸国根本无法挑战帝国的霸主地位,然则张君武却始终不曾放松过军事建设,此无他,居安思危方才是长盛不衰之道,帝国眼下虽已无忧,可却难保将来不出现危机,在张君武看来,唯有不断地加强军事建设,方是确保长治久安之根本,正因为此,尽管朝中文官没少上本请求消减军费开支,可张君武却向不纳谏,哪怕魏征都已是连上了数本了,张君武也只言战可以不打,军备却是绝不容松懈,文恬武嬉断不可取。
按理来说,帝王如此重视新军,在军事革新一事上应是能顺遂无比了的,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这不,张君武方才在从三品以上大员的小朝议上说了句准备以新式陆军取代旧军,众文武官员们却全都炸了,除了李靖与杜伏威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之外,其余文武全都一致反对,当然了,反对的理由却是各不相同,文官目光盯着的是换装的军费开支巨大,而武将们却大多是在质疑新军的实际战斗力。
战斗力如何终归须得实战之检验,问题是眼下帝国无战事,要想找个实战对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然则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就在张君武瞌睡之际,有人上赶着送上了枕头——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线,竟悍然纵兵大肆劫掠帝国商队,不仅如此,还兴兵攻打缮州,夜袭夺取了边关重镇石堡城,甘肃将军牛进达在调集边军抵御吐谷浑军的攻掠之余,紧着向朝廷报急。
对于伏允的不识时务,张君武心底里其实是很欣赏的,他真愁着不知到哪去检验新军之战斗力呢,这厮居然就自己洗干净脖子送上门来了,面对着此獠的盛情邀请,张君武自然不会客气,第一时间便下了明诏,义愤填膺地斥责吐谷浑的无礼,宣布不日将调大军前去平灭吐谷浑汗国,此诏书一下,朝野间一致响应,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很快便再度高速运转了起来。
瑞明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帝国于承天门前行阅兵仪式,并誓师出征,以李靖为主帅,秦琼、苏定方副之,步骑共计二十一万,浩浩荡荡地出京赶赴缮州前线,兵行近月,全军进抵缮州,会同牛进达所部九万大军,总兵力已多达三十万之众。
“诸公,谁敢先去取石堡城?”
数日休整以及必要的侦查之后,李靖于八月十九日在缮州大营召集众将商讨战略,会议一开始,李靖也自无甚多余的废话,开宗明义地便直奔了主题。
“”
李靖的问话一出,满大帐皆是一派的死寂,没旁的,石堡城本是帝国所建之军事要塞,全城皆以青石垒成,坚固无比,位于两座悬崖间的一座小山顶上,可驻之兵力虽不多,也就只有千余众而已,问题是地势极其险要,只有一条蜿蜒小路能通向堡垒,坡度极陡,易守而难攻,更兼吐谷浑在山前、山后皆屯有不少兵力,几无偷袭之可能,要想拿下石堡城,唯有强攻一条路可走,就石堡城的险要与坚固而论,不死上万余将士,根本不可能有拿下之机会,这绝对属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纵使再好战者,遇此奇险,怕也都不免为之发憷不已。
“就让延亭(孟明的字)与时明(文仲明的字)去好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么。”
就在众人皆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