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快地撕开了封口,从内里取出了张密信,只一看,眉头顿时皱成了个巨大的“川”字。
“该死!快,传令:各部停止前进,就地修整,着各军统领即刻到此议事!”
惊怒交加之下,李渊忍不住便暴了声粗口,这也怨不得李渊生气,本来么,他分兵十五万交由刘文静去对付屈突通,尽管不可能攻得下潼关,可拖住该路隋军却是不难,如此一来,兵力空虚的长安也就成了枚唾手可得的果子,李渊自忖足可在十日之内拿下此城,从而鼎定关中之大局,可眼下齐郡军这么一大举杀入关中,李渊可就不免有些犯难了,此无他,齐郡军的威名可是打出来的,断不是屈突通所部那些士气全无的所谓精锐可相比拟的,刘文静所部能对付得了屈突通,却断然无法挡住齐郡军的攻势,一旦有失,让齐郡军吞并了屈突通所部,李家军的后路可就要被断了,万一攻长安稍有不顺,那可就是进退维谷之下场。
“呜,呜呜,呜呜”
李渊一声令下,中军处的号角声便即凄厉地暴响了起来,原本迤逦而行的大军缓缓地停在了道上,各军统领纷纷策马向中军处狂赶而来。
“父帅,究竟出了何事,为何迁延不前了?”
大军迤逦近十里,各部将领虽是都在狂赶,可却有先有后,自不可能同时抵达,来得最快的便属本就在中军的李建成以及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个中尤属李元吉性子最糙,人都还不曾下马呢,便已是老大不耐地嚷嚷了一嗓子。
“南阳出兵了,武关已破,其军前锋已至商洛。”
李渊并未责怪李元吉的莽撞,叹了口气之后,便即将所得之消息道了出来。
“好贼子,还真敢来,父帅,孩儿请命出击,先破了张君武那厮,再去取长安!”
李元吉年虽仅十七而已,可一身武艺却是诸兄弟中最强者,于军中也自少有敌手,素来自傲骄狂得很,早有心要跟张君武一见高下,此际一听齐郡军已到商洛,不单不惊,反倒是精神为之大振,紧着便自告奋勇了一把。
“父帅,可能确定是张君武亲自领兵的么?”
李建成的性子相对要沉稳得多,这一见自家四弟连军情都不曾了解一下,便即嚷嚷着要战,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只是因着彼此间素来关系便好,倒是不曾出言呵斥李元吉的孟浪,而是紧着出言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尚未确定,只知其前锋主将乃是左武卫将军秦琼,麾下总兵力约三万五千兵马,至于后续是否还有军兵入关中,却尚未可知。”
李家虽是早早就布局天下,于各处皆有暗桩埋伏,唯独齐郡军中却是个例外,尽管几个月来也没少往南阳派出人手,可一时半会也难进入齐郡军的核心层,正因为此,齐郡军的情形究竟如何,李渊心中根本没谱。
“父帅明鉴,孩儿以为张君武那厮必然已入了关中,事已急,若不能在洛水挡住其所部,则我军必危矣。”
没等李建成再次开口,一直静静听着的李世民却是突然上前一步,言辞凿凿地便下了个定论。
“哦?”
一听李世民说得如此之肯定,李渊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扬,此无他,前几日周法明处才刚传来消息,说是已拦截了荆州水师,虽不曾与之战,却挡住其之归路,张君武的帅旗就在荆州水师的旗舰上,更有人亲眼瞅见张君武在旗舰上露过面,按理来说,张君武便是会飞,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回到南阳才是,就更别说亲自率部入关中了的。
“父帅明鉴,窃以为张君武那厮必是耍了招金蝉脱壳之计,荆州水师里那位定是他人所假扮,而今之计有三,其一,彼军虽众,却少骑兵,我军以一部兵力并突厥骑军扼守洛水,阻敌涉渡,主力则全力猛攻长安,但消能下,则无惧南阳军与屈突通部合兵一道,此为上策;其二,我军暂且退回山西,日后看情形再入关一战,此为中策;至于下策则是举全军之力与敌于洛水,胜则大胜,败则大败,再起恐难矣。”
只一看李渊的脸色,李世民便是其心中究竟在想些甚,脸上当即便露出了一丝的苦笑,概因他自己也同样被张君武的瞒天过海之策给骗了一把,当然了,懊丧归懊丧,李世民却是没忘了要赶紧献计献策上一番。
“唔”
李世民这么三策一出,李渊登时便犯难了起来,在他看来,三策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着不小的风险,上策就不用说了,派去拦阻的部队若是不能坚持到己方主力拿下长安,后果便是全军被切断成了两截,首尾难顾之下,闹不好就有着全军覆没之威,而中策么,稳倒是稳了,然则一旦让张君武稳固住了关中,李家军只怕再也没机会崛起了,至于下策,那更是在行险一搏,当然了,若是真能击溃齐郡军,那天下间也就再没哪路豪强能跟李家军争天下了的,问题是李家军能击败齐郡军么?李渊对此显然不是太自信。
“诸公对眼下之情形可都有甚要说的么?”
李渊思来想去了良久,依旧难以下个决心,这便环视了一下已然赶来的李孝恭、刘弘基、殷开山等军中重将,语调低沉地发问了一句道。
“禀大元帅,末将以为上策虽好,却是极险,不止是洛河水浅易渡,再者,南阳军大可走蓝田进长安,我军难以拦截,一旦让其进了长安,我军恐难攻下,故,窃以为当与敌决战洛水为妥。”
兹事体大,诸将们自是都不敢轻易表态,唯有李孝恭素来敢言,头一个便站出来表了态。
“叔父出言差矣,阴世师防那张君武与防我军同也,关中都已告急,此人还屡次三番着令赵志高死守武关,防张君武之心俨然,又岂会让其所部入长安,此实无须多虑也。”
李孝恭这么一说,诸将们虽不曾表态,可不少人都已是在颔首了的,一见及此,李世民显然是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便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不错,二公子所言甚是,世人皆知张君武其人反心早露,也就今上那等昏庸之辈才会被其所骗,阴世师旁观者清,自不可能遂了此獠之意,坐山观虎斗之心恐重,此正是我军可利用之处,若能在以主力抗击南阳军的同时,派出一旅偏师,趁阴世师懈怠之际,奇袭长安,或可一举见功。”
刘弘基一向亲善李世民,视之为明主,然则在具体战略方向的选择上,却显然与李世民有所不同,尽管一开头是表明力挺李世民的态度,可到了末了,却是倾向于李孝恭的一战定胜负之思路,只不过增加了条奇袭长安的建议罢了。
“嗯世民且先率本部三万兵马前去洛水阻敌,为父再请康鞘利(突厥大将,官拜特勒)派一万骑兵助你,务必先挡住南阳军之前锋。”
尽管李孝恭与刘弘基都表态支持大决战,可李渊却还是拿不定主意,沉吟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先挡住齐郡军前锋的渡河再做计较。
“孩儿遵命!”
甭管己方到底采取何等战略,挡住齐郡军的渡河行动都是必须之事,对此,李世民显然是心中有数得很,对于李渊的将令也自无甚异议,恭谨地应了一声之后,便即纵马奔回本部去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洛河之战(二)()
“玄龄,玄龄,莫走,等等,等等。”
下马陵一处不算大的宅院门口,身形微有些发福的房玄龄正哈腰准备钻进马车厢中,冷不丁背后却传来了一阵高呼之声。
“哟,是克明啊,这又是怎么了?”
听得响动不对,房玄龄当即便站直了身子,回头一看,见奔行而来的是好友杜如晦,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概因房玄龄本来已跟杜如晦约好了一道去投李渊的,可眼下杜如晦居然是徒步而来的,又身无长物,明显就不是要去投军的样子,自是由不得房玄龄不为之诧异不已的。
“走,进屋再说。”
杜如晦虽是跑得个气喘吁吁的,可却并没打算在这等人多眼杂之处谈论正事,不容分说地拉着房玄龄便行进了院门之中。
“何事惶急若此?”
房玄龄虽体型略胖,可到底是文人,比不得杜如晦的文武兼修,愣是被拽得个趔趄不已,待得进了院子,房玄龄方才勉强挣开了杜如晦的手,哭笑不得地发问了一句道。
“某刚得到密报,南阳军已攻破了武关,其先锋大将左武卫将军秦琼已率三万五千大军赶到商洛了!”
杜家世代高官,在朝在野之势力都不小,消息自是灵通得很,这不,齐郡军今日午间才赶到商洛,杜如晦便已得了准信。
“哦?如此说来,那张君武必是早已回到南阳了的,看样子关中一场大战已是在所难免了。”
杜如晦方才开了个头,房玄龄瞬间便已判断出了张君武必已回归之事实,心头一动之下,原本对李家军的看好顿时为之大减。
“确是如此,张大将军携天子诏令而来,大义在其,若李渊父子不能速胜之,则败亡难免矣,你我还是先不急着去投,且先观望些时日再作计较好了。”
杜家与李家乃是旧交,尽管不是太亲密,可彼此间还是有一定的往来的,正因为此,杜如晦才会起了约房玄龄一道去投李渊之心思,当然了,这么个决定的前提条件是李渊能迅速拿下关中,可眼下么,随着齐郡军的横插一手,李渊一方的胜算已是大减,在看不清局势的情况下,杜如晦可就不打算急着选边了。
“也好,那就再看看罢。”
学好文武艺,为的是货卖帝王家,若是选错了主子,那后果当真不是那么好耍的,对此,房玄龄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也自不会再急着去投奔李渊,这等想法乃人之常情,非独房、杜如此,实际上,关中无数有识之士在得知齐郡军已然杀进关中之际,持着的都是这等观望之想头
洛河名声不小,因着曹植一篇洛神赋而名垂青史,可其实么,不过就只是条小河而已,源于蓝田县境内,蜿蜒流淌至仓口城附近汇入黄河,长不过仅六百余里,水面倒是颇为开阔,于洛南河段,水面赫然达八百余米上下,只是水却极浅,河心处的水深也不到一米五,又多浅滩沙洲,无法通航,人马却可涉渡,当然了,对于辎重极多的大军来说,浮桥还是必须建的,身为大军先锋,陈明振一率部赶到了商洛,便即开始了浮桥的搭建,于两岸同时动工,日夜赶工不停,这才一日一夜的时间而已,待得秦琼率先锋大军主力进抵商洛,六架浮桥已是初具规模。
“传令:着陈明振所部于对岸列阵戒备,其余各部分批过河!”
秦琼所领受的将令是抢占郑县(今之华县,乃是关中重要粮仓永丰仓所在地),一举切断两部李家军之间的联系,为大军主力创造出有利之战场态势,以便于下一步之战略计划之展开,时间对于秦琼所部来说,乃是关键中的关键,正因为此,尽管部队连日赶路已疲,可一到了洛河边,秦琼还是毫不犹豫地便下了抢渡之命令。
“报,禀少将军,南阳军正在抢渡洛水,共有浮桥六座,五千步卒已在北岸列阵戒备,请少将军明示。”
金堆城南十里处,李世民刚率部从文峪河谷穿越了秦岭山脉,正自向洛水方向急进,就见一骑哨探从南面疾驰而来,直抵中军,一见到策马而行的李世民,当即便是一个滚鞍下了马背,紧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再探!”
一听齐郡军进军如此神速,李世民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皱,可也没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一声。
“诺!”
听得李世民有令,前来禀事的哨探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了一声,再次纵马向南疾驰而去。
“来人,去,请阿史那利屯、阿史那大奈(后改名为史大奈)两位将军即刻到此议事。”
李世民没去理会那名哨探的离去,端坐在马背上,默默地斟酌着是该转去华阳道拦阻齐郡军还是该直奔洛水为宜,片刻之后,心下里已是有了决断,但见李世民猛然抬起了头来,声线低沉地便下了道命令。
“诺!”
李世民此令一下,自有边上随侍的亲卫紧着应了一声,匆匆便策马而去,不多会,便见两名突厥大将联袂赶到了中军处。
“末将参见少将军。”
“二公子如此急地相唤,莫非有变?”
阿史那大奈与阿史那利屯虽都是突厥人,也都是突厥王室宗亲,可说来其实并不是一路人,前者率属于阿史那俟利弗设(始毕可汗之弟),早年便已投了隋,更曾在伐辽的战役中多立战功,被授为金紫光禄大夫,后转驻在楼烦,李渊一在太原起兵,阿史那大奈便即率三千部众归附,向与李世民交好,视之为明主,于见礼之际,自是恭谦得很,至于后者么,却是隶属于突厥汗庭,此番乃是奉始毕可汗之命前来助战的,乃是客军之身份,其对李世民自然就没那么尊敬了,别说行礼,就连问话都带着居高临下之腔调。
“好叫二位将军得知,南阳军秦琼所部已在抢渡洛水,其意必是要走华阳道去取郑县,我军离洛水还有十五里之距,纵使骑军全速赶去,也恐难半渡而击之,某有一策,当得或可大败敌军,还请二位将军助某一臂之力。”
李世民并未在意阿史那利屯的倨傲之表现,满脸诚恳之色地便将所谋之策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末将遵命!”
阿史那大奈素来服膺李世民之能,对其所言之策,自不会有甚异议,紧着便躬身应了诺。
“嗯,也成,就依二公子了。”
阿史那利屯可就没阿史那大奈那么干脆了,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子之后,方才勉强同意了李世民的提议。
“那好,二位将军即刻按计划行事,某自率本部即刻赶往洛水。”
见得二将皆已表了态,李世民也自没再多言罗唣,紧着便下了最后的决断,不多会,但听军中号角连天震响中,正自一路向南的大军便即分成了两路,个中两万八千步军以及两千李家军骑兵骤然提速,一路向洛水狂奔而去,至于两部突厥骑兵么则是侧转向东进发,烟尘滚滚中,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传令:各部即刻集结,以陈明振所部为先锋,全速向华阳道进发,不得有误!”
尽管有着六架浮桥在,可三万大军还是足足花了一个半时辰的时间,方才全部渡过了洛水,而此时,已是末时将尽了,进展比之预定之计划,落后了近半个时辰,秦琼自不免便有些急了,也自顾不得军力已疲,匆匆集结好了军伍,便向着华阳道高速赶去。
“呜,呜呜,呜呜”
秦琼乃是谨慎人,尽管急着赶回进度,却也没忘了在行军时多派侦骑哨探前后左右,正因为此,李世民所部的到来立马便被游曳在大军西北侧的侦骑所发现,很快,告急的号角声顿时便即凄厉地暴响了起来。
“全军止步,转向西北,就地列阵!”
中军处,听得响动不对,秦琼立马循声向西北方望了过去,入眼便见烟尘滚滚中,一彪军正高速冲来,只一看烟尘之规模,秦琼瞬间便判断出这部来敌的兵力并不在己方之下,自是不敢稍有大意,挥手间,便已高声下了将令。
“全军止步,列阵!”
齐郡军虽是几经扩军,战斗力有所下降,可一来齐郡军的训练体系相当之完备,加之所吸纳的新兵也都是打过仗的降卒,单兵素质并不算太低,再经严格的训练之后,已然具备了相当的战术素养,尽管是行军中仓促遇敌,可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却也不见慌乱,很快便摆好了迎击阵型,一见及此,李世民暗自咋舌之余,心里头对齐郡军的战力之评估顿时更高了几分,也自不敢就这么毫无秩序地狂冲上去,在离齐郡军阵地还有三百步之距时,便即一扬手,高声下达了整军之令。
李家军同样是收编了各路杂牌组建而成的,个中既有孙华那等农民军势力,也有山西的地主豪强所组建的乡兵队伍,还有的则是李家耗费巨资招募而来的新兵,因着举事仓促之故,根本没甚时间加以磨合,实际上,李家军的整编乃至训练都是在进军途中进行的,哪怕是李世民麾下这支部队也不例外,论及战术素养,跟齐郡军根本没法比,同样是列阵,齐郡军只花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可李家军却是闹腾了近两刻钟,方才勉强成阵,彼此间的战力对比可谓是一目了然
第一百五十章洛河之战(三)()
“一帮草寇!传令:中军随本将压阵,其余各部即刻出击!”
张君武对李家父子极为的忌惮,身为核心高层,秦琼对此自是心中有数得很,正因为此,在见着李世民率部急冲而来之际,他并未第一时间发动攻击,而是慎重其事地在观察着李家军的排兵布阵,待得见李家军的阵型布置得不单慢,阵中破绽也自不少,更有甚者,军中过半士兵连皮甲都无,甚至军服都杂七杂八的,也没有弩车等重型装备,怎么看都是一草头班子,在秦琼看来,比之瓦岗军都不如,浑然不见半点强军的影子,战而胜之明显不难,心中大定之余,还真就起了一战破敌之心思,然则出于谨慎之个性,秦琼并未下令全军压上,而是以中军稳住己方之阵脚,以防有变。
“全军出击,杀啊!”
“跟我来,杀贼,杀贼,杀贼!”
“突击!”
随着秦琼一声令下,自有紧随在其身侧的传令兵紧着吹响了号角,旋即便见左翼万云飞、右翼文仲明、前军陈明振几乎同时下达了攻击令,三路大军有若潮水般向李家军席卷而去,喊杀声大起中,杀气蒸腾而起。
“传令:玄甲精骑随我压阵,其余各部即刻出击迎敌,擂鼓!”
这一见秦琼所部中军还有着两千骑兵五千步军在压着阵脚,李世民的眉头当即便不免为之一皱,只是值此齐郡军大举出击之时,他也不敢有甚犹豫,紧着便下了道命令。
“咚,咚咚”
李世民的将令一下,中军处的鼓声便即隆隆暴响了起来,旋即便见李家军左翼王长谐、右翼陈演寿、前军殷开山齐齐策马冲出本阵,厉声疾呼着,驱兵向前狂奔不已。
“轰”
三百步的距离本就不甚长,哪经得起两军这么相向狂奔,没过多久,两支大军便即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暴出了一阵有若闷雷般的巨响,刹那间,刀光霍霍而起中,兵刃的撞击声,闷闷的着肉声,凄厉的惨嚎声当即便交织在了一起,战事方一开始,便是白热化之程度。
哪怕秦琼保留了七千预备队,可投入攻击的兵力也依旧有着两万八千之众,与李家军投入反冲锋的兵力基本一致,尽管体力方面因着连日赶路的缘故,稍显疲软,可无论是战术素养还是单兵战斗力,都比仓促组建的李家军要强上了一大截,至于士气么,双方倒是大体相当,如此一来,靠着血勇之气跟齐郡军硬碰硬的李家军明显无法持久,这才一炷香左右的时间而已,李家军便已有些抵挡不住了,伤亡越来越大,全军都已到了将将崩溃的边缘。
“玄甲精骑都有了,跟我来,冲击敌中军!”
眼瞅着己方要败,李世民原本就皱着的眉头顿时便更皱紧了几分——李世民其实早就知晓己方所部不及齐郡军强悍,对败仗早有思想准备,只是他却没想到己方同等兵力出战的情况下,会败得如此之快,这倒也就罢了,偏偏秦琼所部中军根本没半点要出击的样子,而这,势必会影响到预定计划之展开,无奈之余,李世民也只能是赌上一把了,但听其一声怒吼,已率两千玄甲精骑冲了起来,有若利刃般从左、中两处战场的结合部穿行而过,势若奔雷般地向齐郡军中军掩杀了过去。
“全军都有了,跟我来,出击!”
见得李世民率骑军冲杀而来,秦琼的嘴角边立马绽放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也自没甚犹豫,一把抄起得胜钩上的长马槊,咆哮一声,率部便迎上了前去。
“向左转,撤,全军撤退!”
秦琼所部这才刚刚冲起,李世民却突然一拧马首,率部在战场上兜转着向东北方向逃遁了开去。
“休走了贼子,追!”
秦琼根本没想到看似气势汹汹而来的李世民居然耍了把花腔,不由地便是一愣,再一看李家军已是兵败如山倒般地向东北方溃逃不已,自是不愿错过这等痛打落水狗之良机,大吼一声,率部便衔尾直追,杀得李家军溃兵死伤惨重不已,奈何李世民逃得飞快,秦琼尽管已是拼力在追了,却怎么也追之不上。
“呜,呜呜,呜呜”
齐郡军正自追杀得兴起之际,突闻一阵凄厉的号角声暴然响起,随即便见阿史那大奈已率三千突厥骑兵从左边里许开外的树林里冲杀而出,紧接着,阿史那利屯也率一万突厥骑兵从右边两里不到的一处树林中奔行而出,两路骑军有若一把大剪刀般向追击中的齐郡军绞杀而来。
“不要乱,骑军随我断后,其余各部快撤!”
见得两路突厥骑军骤然杀出,秦琼的心顿时便沉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