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烛方才刚刚一熄,还没等九江公主的头靠上棉枕,就听宫门方向突然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喊杀声,动静之大,顿时便惊得九江公主猛然坐直了起来,紧着便吩咐了一句道。
“殿下,不好了,有大批乱兵杀进宫了”
九江公主一声令下,众宫女们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齐齐应诺之余,匆匆便都奔出了寝宫,不多会,便见其中一名宫女惶急不已地跑了回来,连行礼都顾不上,便即满脸惶急之色嚷嚷了起来。
“什么?”
一听乱兵大举杀进了宫,九江公主的心顿时便揪紧了起来,身子更是不受控制地哆嗦个不停,正自惶急无已间,突然想到了张君武临别时的交待,也自顾不得那么许多,紧着便将贴胸藏好的一枚小锦囊拽了出来,哆哆嗦嗦地用剪刀剪破了封口,从内里取出了一小块绢布,跌跌撞撞地抢到了寝宫一角唯一还亮着的灯笼旁,只一看,瞳孔不由地便是一缩,概因那上头赫然写着几行大字——乱兵进宫时,独自往南门走,找骁果军校尉林辰。
“快,跟本宫来,去南门!”
九江公主虽不明白张君武为何会早早便预见到有乱兵会杀进宫来,可听得喊杀声已然渐近,却是一刻都不敢多加耽搁,紧着吩咐了一声,就这么穿着睡衣匆匆出了寝宫,在几名宫女的簇拥下,拼命地向南门赶了去,正走到半路上,突然间见对面一大群士兵急速冲来,当即便慌了,有心要躲,却已是来不及了的,主仆几个顿时便全都慌得惊叫了起来。
“可是九江公主么?末将林辰。”
没等九江公主等人回过神来,那一大群手持火把的士兵便已到了近前,个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排众而出,紧着便自报了家门。
“啊,本宫便是,林将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
一听来者自称是林辰,九江公主大松了口气之余,紧着便连珠炮般地刨根问底了起来。
“来不及多说了,末将奉张大将军之密令,特来保护公主杀出重围的,快,带上公主,随某杀出宫去!”
林辰乃是兵部员外郎林登的堂弟,在骁果军中任校尉,原本与张君武之间并无甚瓜葛,巧的是张君武遇刺后,隋炀帝派去保护张君武的就是林辰所部,彼此间又因着林登的介绍,相处融洽,仅仅十数日相交下来,林辰便已暗中归附了张君武,于临别之际,张君武同样给了其一枚锦囊,说的也是乱兵进宫时开启,正因为此,林辰方才能及时前来营救九江公主,个中缘由当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值此兵荒马乱之际,林辰哪有那个时间去多言解释,挥手间便已高声下了令。
“诺!”
随着林辰一声令下,紧随其后的骁果军士兵们自是不敢稍有迁延,齐齐应诺之余,便即一拥而上,簇拥着九江公主等人便往南门方向急行而去。
“有人要逃,上,杀了他们!”
乱兵是从迷楼的北门杀进宫中的,南门处倒是暂时没有乱军,可整座观音山却是早被叛军团团围住了的,正因为此,林辰等人方才刚走到山脚处,就被大批乱军给发现了,随着一名叛军大将一声令下,当即便有三千余叛兵呼喝着狂冲而至。
“保护公主,向江边突进,弟兄们,给我杀啊!”
面对着大批冲来的敌军,林辰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高呼一声,挥刀便冲进了乱军之中,两支部队瞬间便杀成了一团。
“突击,凡挂着白袖章者皆是叛贼,杀无赦!”
林辰所部本就兵少,加之又要分兵保护九江公主等人,尽管拼力向前冲杀,可寡不敌众之下,步履自是艰难无比,所部将士越打越少,很快便陷入了苦战之中,正自危难间,却听黑暗中一声突然响起了一声大吼,旋即便见千余名身着水师服饰的官兵从江岸方向杀进了乱军之中,与林辰所部前后夹击,很快便将慌乱不已的叛军杀得个四散溃逃了去。
“来的可是林辰、林校尉么,某乃张恒,公主可还安好?”
叛军虽已尽皆溃散了个精光,然则从江岸处杀来的那支水师部队却并未急着与林辰所部会师,而是在不远处停了下来,旋即便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大步行出了队列,扬声招呼了一嗓子。
“末将正是林辰,公主殿下就在此处。”
林辰与张恒可是老熟人了,一听是其如约率部赶到,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赶忙高声回应了一句道。
“好,此处不宜久留,走,上船再说!”
去年十一月时,张恒随荆州水师一路北上,可在半道上却遭周法明等各路叛军之联手堵截,只能全军退回到了江都,这一呆,就在江都呆了四个多月,期间倒不是没有机会离去,只是因着张君武的密令之故,早已暗中投靠了张君武的荆州水师提督赵戈一直找借口迁延着,为的便是要在战乱中救九江公主脱身,而今,大乱果然发生了,而九江公主也已救出,张恒自是不敢在这等险地多加迁延,紧着招呼了一声,率部便一路向江边奔行了去。
“扬帆起航!”
江岸边,赵戈早已率荆州水师的十四艘大小战船等候多时了,待得张恒等人一上船,根本不敢稍有停留,随着赵戈一声令下,舰队很快便驶离了岸边,趁夜色之掩护,急速逆流而上。
“张将军,这究竟都是怎么回事?”
九江公主虽不算胆小之人,可毕竟是金枝玉叶,哪曾经历过似今日这等乱战,这一路上都被吓坏了,直到在旗舰的主舱里喘息了良久之后,方才勉强回过了神来,心中忧虑顿时便大起了,泪眼朦胧地望着侍候在侧的张恒,咬着唇便发问了一句道。
“回殿下的话,是宇文化及反了,我等也是刚得知了反情,这才紧着发动,好在老天保佑,总算是将殿下救了出来,若不然,大将军怕是断饶不了末将的。”
叛军并无水师,舰队既已启航,也就不怕追兵尾随杀来,到了此际,张恒也就心安了些,自也就有时间为九江公主解惑上一番。
“宇文化及?这狼心狗肺的奴才,可恶!啊,那我父皇岂不危矣,不行,本宫要回去救出父皇,张将军,还请下令回师,但消能救出父皇,本宫不吝重赏!”
九江公主本就极其讨厌宇文化及,这一听竟是其起兵造反,登时便忍不住骂了一句,可很快便又想到隋炀帝的安危,这便紧着要求张恒率部回去救驾。
“唉来不及了,宇文化及那贼子蓄意谋反已久,准备充分,手握十数万大军,我部上下兵不过两千,就算再加上林辰将军残部,也不足两千五之数,纵有心也自无力为此,但愿陛下吉人自有天相罢。”
张恒的任务只有一个,那便是保护九江公主平安回到长安,别说此际根本没能力救出隋炀帝,就算能,他也断然不会去做的。
“父皇”
见得张恒不肯领命,九江公主也自没得奈何,悲从心起之下,忍不住便啼哭了起来,她这么一哭,跟着逃出来的几名小宫女顿时也跟着恸哭不已,一时间慢船舱里皆是哀婉之哭声,弄得张恒等将领们站也不是,退也不是,全都尴尬得不行。
“公主殿下还请好生安歇,此一去京师,恐还有不少恶战,末将等这就得去准备一二,且容末将等暂先告退。”
九江公主可不仅仅只是名亡国公主,还是众将们未来的主母,这当口上若是恶了九江公主,将来怕是少不得要穿小鞋,一念及此,诸将们自不免都有些个头皮发麻不已,好在张恒灵醒,赶忙找了个借口,领着诸将们赶紧走人了事
第二百一十五章正统之争(一)()
大业十四年三月注定是个喧嚣的月份,尽管名义上代表着朝廷正统的齐郡军一举平定了关中,声威震天下,然则各地的战火不单没见消停,反倒是更烈了几分——河北,罗艺与窦建德、高开道等诸雄大战连连;中原之地,李密在密谋干掉了翟让这个内部隐患之后,尽起大军五十余万猛攻洛阳,一度打进了洛阳城中,可惜其部下都是草寇,一进了城,就浑然往了要追歼残敌,竟被洛阳的繁华迷住了眼,就此大肆抢劫了起来,结果被王世充以精兵猛击,大败之余,不得不退出了城去;江南则是萧铣、周法明、张善安三豪雄互相征伐,而辅公佑等豪雄趁机大肆抢占地盘,至于山西么,刘武周与李家军也打得个不可开交,大战连连,双方各有胜负,战局陷入了僵持。
神州大地处处战火,百姓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唯独齐郡军所占之地一派的欣欣向荣,在各级官府的督促下,大肆开荒种田,无论流民还是原住民,都得到了官府的大力安抚,耕者有其田不说,官府还以借贷的形式向治下百姓提供种粮以及安排退役之战马协助百姓耕田,府兵制、均田制乃至取消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轻徭役,减免税负等诸般新政一一落实到位,大兴之势俨然,以致于周边地区之灾民纷纷涌进齐郡军的控制区域,为重建事宜提供了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主公,不好了,江都传来急件,宇文化及策动骁果军造反,已将陛下绞杀了!”
尽管无战事烦心,可治理地方的工作却同样不轻松,饶是有着房玄龄等人的协助,又有着从那场怪梦里得到的知识为基础,张君武依旧忙得个不可开交,每日里都是起早摸黑地忙乎个不停,就连吃饭都难有个安生的时候,这不,才刚提起筷子准备夹菜呢,就见王诚已是大惊失色地匆匆赶了来,满脸惶急之色地禀报了一句道。
“呼急报何在?”
尽管早就知晓隋炀帝必定会死于宇文化及之手,可真听得准信,张君武的心还是不免猛地一抽,握着的竹筷也就此“当啷”一声落在了几子上,愣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深吸了口大气,强自压住了心中的伤感,语带哽咽之音地发问道。
“急报在此,请主公过目。”
王诚明显是被这等惊人的消息给震昏了头,居然忘了要将急件先给张君武过目,直到张君武出言索要了,他方才如梦初醒般地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枚不大的小铜管,双手捧着,恭谨万分地递到了张君武的面前。
“张恒!”
张君武一把接过小铜管,熟稔地拧开了其上的暗扣,从内里倒出了一小卷的帛布,摊将开来,细细地过了一番,脸色顿时已是阴沉到了极点,沉默地片刻之后,这才声线黯哑地唤了一声。
“末将在!”
身为中军官,张恒自是片刻不离张君武左右,这一听张君武点了名,他自是不敢稍有耽搁,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
“去,即刻将柴孝和、房玄龄、杜如晦并李靖、秦琼、罗士信、程咬金四将都请到政事堂中,某随后便去!”
张君武看了张恒一眼,几乎是一字一顿地下了道命令。
“诺!”
见得张君武声色不对,张恒自是一刻都不敢耽搁,躬身应诺之余,匆匆便退出了大堂,自去安排通传事宜不提
“主公。”
“大将军,您这是”
这月余来,尽管齐郡军不曾再兴起讨伐之战,可无论政务还是军务,一直都繁重得很,不止是张君武本人操劳不休,房玄龄等人也都各有一大滩事要张罗,冷不丁被召到政事堂(即原议事堂,张君武嫌这个名字土气,改为了政事堂。)中,心下里自不免都有些犯猜疑,待得见张君武与王诚皆是一身的白色孝服从后堂转了出来,三文四武顿时全都慌了神。
“江都急件已至,宇文化及悍然发动兵变,携裹十数万骁果军叛乱,指使逆贼令狐行达缢杀了陛下并太子等天家人等,唯九江公主幸得骁果军校尉林辰拼死相救,方得以脱身,目下正随荆州水师赶来长安,据悉,宇文化及已立秦王杨浩为帝,自任大丞相,扬言要率骁果军打回长安。”
张君武并未急着言事,而是先走到了文案后头落了座,方才红着眼环视了下诸般人等,语带哽咽地将急件之内容详述了出来。
“什么?该死的狗贼,安敢狂悖若此,大将军,末将请命率部出击,不灭宇文化及,誓不为人!”
众人中,就属罗士信性子最为火爆,一听宇文化及如此倒行逆施,还扬言要杀回长安,登时便怒了,扯着嗓子便咆哮了起来。
“大将军,陛下死得好冤啊,宇文化及这贼子不死,天理何在啊!”
秦琼乃是个忠义之人,尽管已彻底归心张君武,可内心深处还是很感念隋炀帝之君恩的,此际乍然闻知隋炀帝已被宇文化及杀死,悲痛之意当即便不可遏制地狂涌了起来,泪流满面地便嚎哭了起来。
“某父子两代皆深受陛下之隆恩,陛下之仇便是张某之血仇,某誓与宇文化及等诸般逆贼不两立,自当传檄天下,明定宇文化及等诸逆之罪,责令天下共讨之,不灭此般獠寇,张某誓不为人!”
宇文化及等人自然是必须要铲除的,但却绝不是现在,实际上,张君武也不以为宇文化及所部真能回到关中,根本轮不到齐郡军出手,这厮就注定会半道而亡,但这并不妨碍张君武表明与其不共戴天之决心。
“主公明鉴,窃以为陛下之仇固然要报,然,眼下当务之急却是正统之争,若不早作绸缪,却恐人心有乱啊。”
众人或多或少都曾蒙君恩,值此隋炀帝罹难之际,伤感义愤都属难免之事,唯有柴孝和却是极为的清醒,第一时间便从震撼中回过了神来,紧着便将最为核心的议题挑明了来说。
“义明(柴孝和的字)所言甚是,只是某心已乱,实无分寸矣,诸公且就此事先议上一议好了。”
张君武之所以将众人请了来,自然不是要谈为隋炀帝报仇之事,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该不该在此际自立改元,对此,张君武本人自是不好亲自开口的,否则的话,难免遭人诟病,尽管他并不忌流言蜚语,可却绝不想因小节而致关中人心大乱,毫无疑问,此时此刻将问题丢给四文四武去讨论无疑便是最明智之选择。
“主公,柴大人所言甚是,如今陛下已龙归大海,天下不可一日无主,诸王又大半罹难,所遗之王孙皆幼,实不足以领袖天下,为苍生计,主公当须得及早自立才是。”
身为主公,张君武不好直说的话,谋士们自然是须得紧着帮衬才是,这不,张君武话音方才刚落,王诚便已头一个站出来表了态。
“轩逸所言甚是,主公英明神武,百姓归心,值此危难时刻,唯有主公能担社稷之重任,属下恳请主公早日登基,以定名分!”
作为最早跟随张君武的谋士,柴孝和自然也希望能看得张君武登基为帝,如此,方才不负其辛劳辅佐之功。
“不错,大将军勤政爱民,实明主也,末将附议!”
程咬金乃是瓦岗军出身,对大隋朝本来就没太多的归属感,之所以一直不曾表态,不过是因在场者就属他官阶最低,不好轻易带头而已,而今么,既是王、柴两大谋士都在劝进,他自是不甘落后了去。
“义贞所言甚是,某也附议!”
罗士信与张君武的感情最笃,自然也是希望张君武能登基为帝的,紧着表态上一番也自属题中应有之义。
“为天下苍生计,末将恭请大将军登基!”
秦琼心中虽还是颇为感念隋炀帝之君恩,可说到底,张家父子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提携之恩,若是隋炀帝还在世,秦琼对张君武自立一事或许还会持保留意见,可眼下隋炀帝已逝,秦琼自是乐见张君武能称帝了的。
“主公,民心不可违啊,如今天下纷乱,人心思定,唯有主公可担此责,臣等恭请主公自立!”
房玄龄心中其实对拥立一事还是有着些顾虑的,此无他,关中如今依旧未稳,国舅爷萧瑀还掌控着河池、汉中等地,若是张君武自立的话,要想让萧瑀归顺显然就有些不太可能了,若如此,少不得还需再大战上一番,问题是眼下齐郡军所掌控诸地都在调整之中,并不宜轻启战端,然则见得众人皆已表了态,房玄龄也自不敢保持沉默,这便跟着出言附和了一把。
“主公当立,此毋庸置疑之事也,何须讨论!”
相较于房玄龄等人的殷殷劝进,最迟开口的杜如晦却是绝然了许多,仅仅只一句话便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拥立之意,如此一来,众人中就只剩下李靖一人不曾开口言事了,众人的目光自不免全都集中在了其之身上
第二百一十六章正统之争(二)()
面对着众人凝视目光之聚焦,饶是李靖沉稳过人,也自不免有些个心头发慌不已,没旁的,只因他是个极为传统之人,哪怕明知道隋炀帝残暴不仁,可李靖效忠的对象始终都是隋炀帝,纵使张君武一再重用于其,甚至不顾众将们的非议,强行将他提拔到了左武卫将军的高位上,李靖也依旧不曾更改初衷,非是他不识抬举,而是出自本心之坚持,就算知晓了隋炀帝的死讯,李靖想着的还是拥立隋炀帝之后代,问题是这话他又不敢在这等场合里说将出来,也就只能是理智地保持着沉默,奈何众人显然不打算给他这么个沉默以对的机会,李靖的头不仅便大了好几圈。
“末将别无异议。”
反对的话,李靖不敢说,违心的话,他又不愿说,左右为难之下,也就只能是无奈地憋出了句模棱两可的含糊之辞。
“李靖,你什么意思,嗯?”
罗士信本来就看李靖不顺眼,这一听其居然当众说出了这等“狗屁不通”的话语,当场便怒了,双眼一瞪,毫不客气地便呵斥了一嗓子。
“士信,休得无礼。”
在场人等中,只有张君武能理解得了李靖的坚持,也自并不在意,概因张君武确信李靖乃是信人,纵使心怀对大隋朝的感念,但却断然不会背叛他张君武,更不会在征战天下时有所保留,而这,于张君武来说,也就够了。
“大将军,这厮”
罗士信虽是一暴脾气,可向来最服的人就是张君武,原本还要再叱骂李靖一番,被张君武的眼神一扫,当场便萎了,虽不情愿,也只能是恨恨地退到一旁去了。
“不瞒诸位,某去岁离开江都前,陛下已亲口将九江公主许给了张某,本待平定了关中之后,便要大婚的,却不料出了宇文化及这等逆贼,竟敢弑君篡位,其罪昭彰,某克继大统之后,断不会与其甘休,自当斩其首,以祭先帝在天之灵,吾意已决,先为先帝守灵七日,而后登基改元,诸公且就先议议国号以及年号事宜好了。”
张君武并不打算玩那些所谓立个傀儡,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把戏,在他看来,那完全就是掩耳盗铃,毫无半点意义可言,既不能争取民心,也不能带来任何实际上的益处,至于直接改元而招致的骂名么,张君武也自不会在意那么许多,反正枪杆子在握,哪方势力不服,横扫过去也就是了。
“主公英明,微臣以为我朝之根基起于齐郡,军名又曰:齐郡军,不若便以齐为国号好了,至于年号么,不若便取‘元祥’,寓意为元始祥和,却也得体大方。”
见得张君武已定下了登基改元之决心,众人也就没再就这么个问题多加纠缠,紧着便思忖起国号与年号来,一阵沉默之后,到底是主管情报工作的王诚最先得知隋炀帝的死讯,思虑的余地明显比众人要宽泛出许多,在议事之前,便已有了腹稿,此时为抢功,自是当仁不让地头一个站了出来。
“不妥,高洋篡魏自立为齐,存世不过二十载而已,实短命皇朝耳,大不祥也,我朝若是以此为名,难免引人联想,实不可取,窃以为主公乃天命之所归,所谓天方地圆谓之周,且就以‘周’为国号,当可得大周八百年气运之延续也。”
王诚话音刚落,杜如晦便即昂然而出,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以“齐”为国号的不美之处,转而提出了自己对国号的意见。
“克明此言差矣,以‘周’为国号者并不止大周,北周也以此为国号,然,寿不过二十载即灭,足可见大周之气运早已消亡,实不足为凭,不若以‘明’为号,取开明进取之意,正符合我朝锐意革新旧弊之决心,实甚相宜焉。”
柴孝和显然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不认同杜如晦的意见,紧着提出了以“明”为国号的意见。
“玄龄可有甚想法么?”
见得众人各有各的想法,还都说得颇为有理,弄得张君武一时间也不禁为之头大不已,待得见房玄龄始终保持着沉默,似乎别有想法,这便一压手,止住了众人的争论,将问题丢给了其。
“主公明鉴,我国民众自古便以华夏人自称,于古时,华与夏实同耳,既已有了夏朝,我朝取为华亦自无不可之说。”
见得张君武见问,房玄龄也就没再藏着掖着,紧着站了出来,将所思之国号道了出来。
“嗯玄龄此议大佳,就这么定了,我朝国号为‘中华帝国’,简称华,至于年号么,且就定为瑞明好了,诸公以为如何哉?”
于张君武来说,国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