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大司马-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日之后,蒙仲便将军队交给乐毅、蒙遂二人代掌,自己则带着荣蚠一干人,时常在中军一带溜达,打听公孙喜几时召见麾下的军司马。
虽然中军内的魏军兵将也很纳闷蒙仲为何时常来到他们中军溜达,但也没人去干涉,毕竟前一阵子蒙仲擅闯后营那件事,已经让他的名字传遍了军中,以至于大部分魏军兵将都已得知这个小子不好惹。
纵使是公孙喜麾下直属的十万河东魏军,多多少少也知道蒙仲的后台乃是段干氏与西河儒门,且这个小子胆大妄为,倒也没有人闲着没事因为一点小事就与蒙仲结怨。
当然,这件事还是瞒不过公孙喜的耳目,没过几日,就有近卫公孙度对公孙喜禀报道“犀武,据军中士卒所言,近几日蒙仲时常在中军闲逛,不知有什么目的。”
“哼!”公孙喜闻言冷哼一声道“大战在即,可这小子倒是闲着很。……不必管他,待过几日,老夫就把他给打发了。”
有公孙喜这话在,中军的魏军兵将自然更没有人去理睬蒙仲,任凭他在中军兜兜转转。
三月中旬,公孙喜率领十八魏军,拖拖拉拉地抵达了伊阙一带,在伊阙山的北面约十里处驻扎,命士卒就近砍伐树木,建造营寨。
在魏军于此建造营寨的期间,韩军主帅暴鸢仅仅带着十几名近卫,亲自来到了尚未建成的魏营。
暴鸢与公孙喜,可谓是老相识了,毕竟前些年田章率领齐、魏、韩三国军队讨伐秦国时,公孙喜与暴鸢就担任田章的左右副将,协助田章一举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
自那场战争之后,田章固然名扬天下,成为当今世上屈指可数的名将,而公孙喜与暴鸢二人,亦因为这份功劳而在本国声望上涨,深得两国君主的信任。
然而,即便是老相识,可公孙喜与暴鸢此番单独会面时的谈话过程,气氛却丝毫不见轻松。
原因就在于,明明两国相约一共抵挡秦军、讨伐秦国,可公孙喜却故意姗姗来迟,甚至于还在巩城驻扎了近十日之久,这让暴鸢相当不快。
要知道,在魏军没有抵达时候,可是他韩国军队与东周的军队一同在抵挡秦国军队。
东周的军队能起到多少帮助?
虽然暴鸢很承情,但东周国的军队人数不过万人,士卒的实力亦颇为羸弱,如何抵挡得住秦国的军队?
但考虑到此番魏军是援助他韩国而来,暴鸢也只能压下心中的不快,向公孙喜简单介绍当前秦军的情况。
“……我麾下有韩兵十万,另东周的援兵近万,主要部署于伊山西侧的伊阙山南侧一带,抵挡从南部「新城」方向而来的秦军……据我打探,秦军的兵力约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统兵主将乃是「向寿」,只要你我两方合力,合计三十万军队,定能一举击溃秦军,顺势进攻秦国。”在公孙喜的帅帐内,暴鸢对公孙喜介绍道。
“向寿啊……”
在得知秦军的主帅乃是向寿后,公孙喜心中唯一的一丝担忧顿时烟消云散。
秦国不是没有名将,比如樗里疾、魏章、司马错等等,皆是哪怕公孙喜都为之忌惮的猛将。
樗里疾即嬴疾,此人不用多说,于丹阳、蓝田之战中击溃楚国的倾国之兵,随后又立刻转战濮上,击败齐国名
将田章,但是令中原诸国都感到惊恐,幸运的是,这位秦国名将早早便病故了。
至于魏章,那是张仪的“心腹之将”秦国素来有朝内执政大臣推荐亲信将领在外统兵的传统,在张仪担任秦国国相的期间,便是由魏章配合张仪的一切“游说”行动,其中就属魏国在这方面吃的亏最多先由张仪出面游说魏国,要求魏国臣服秦国。魏国不肯听从,张仪立刻命令魏章出兵攻打魏国的城池,击败魏国,随后张仪再次出面游说魏国臣服。
不得不说,这是相当强势的游说方式,逼得当时的魏惠王亦不得不暂时屈服,罢黜了国相惠施,而任命张仪为魏相。s正因为这个传统,当张仪被驱逐的时候,魏章也被秦国驱逐。
至于司马错,则是前些年秦国与楚国争抢巴蜀之地时绽放光芒的秦国将领,当时司马错在巴蜀之地击败了楚国,继而采取逐一击破的方式,攻覆了巴、蜀、苴三个国家,助秦国一举吞并巴蜀之地,在当地设立了「蜀郡」,占领了这片土地肥沃的土地。
前年,司马错被调到东线,率军攻占了魏国的襄城。
倘若问公孙喜如今最忌惮的秦国将领是谁,那么自然就是这个司马错。
至于向寿,在公孙喜看来倒只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对手,不过是仗着其乃是秦国宣太后的娘家亲戚才得以成为秦国的上将,带兵打仗的本事确实稀疏地很,公孙喜丝毫不放在眼里。
“秦军居然是向寿统兵,而并非司马错?”
为了保险起见,公孙喜特地向暴鸢求证了一番。
仿佛是猜到了公孙喜的想法,暴鸢点点头说道“没错,此番秦军的主帅确实的向寿,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确实并非司马错。”
“会不会……这是秦国的诡计?”公孙喜皱着眉头问道。
“你是说,对外宣称是向寿带兵,实则却是司马错么?”暴鸢想了想,摇头说道“应该不会,据我所知,司马错的用兵方式非常猛,若此番秦军主帅果真是司马错,他一定会趁贵军尚未抵达时,对我军采取猛攻,设法先击溃我军,然后再与贵军决战,然而迄今为止,秦军只采取过一次像样的进攻,这不像是司马错的用兵方式,应该是向寿无疑了……”
『原来如此!』
公孙喜恍然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偷乐。
他也没想到秦国此番居然会弃司马错那等猛将不用,而任命向寿那种懦弱无能的人担任主将。
当然,平心而论,秦将向寿并非如公孙喜所认为的那般不堪,但相比较樗里疾、魏章、司马错,这个向寿确实是差距太大,不足以与以上三位秦国名将相提并论。
眼珠微微一转,公孙喜笑着说道“既是向寿带兵,想必纵使仅凭韩军,暴鸢军将亦足以抵挡秦军吧?”
听闻此言,暴鸢微微色变,皱着眉头问道“犀武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犀武欲坐视我韩军与秦军厮杀?此番虽是我韩国向贵国求援,但犀武要明白,秦国素来有东进的野心,若我韩国被秦国击溃,难道犀武以为魏国就能落得到好处?”
见暴鸢越说越激动,公孙喜连忙说道“暴鸢军将且莫激动。……魏韩两国素来联手抵抗秦国,此番贵国遭到秦军进攻,大王特地命我带十八万魏军前来援助……”
一听说公孙喜此番带来了十八万魏军,暴鸢面色稍霁。
毕竟此番秦国攻打韩国的军队,也不过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而已,魏国能一下子派来十八万军队,这份情义确实没的说。
见暴鸢面色稍霁,公孙喜这才接着说道“但是这十八万魏军,优劣不齐,除十万军队是我从河东调来的军队外,其余八万魏军,乃是从邺城、郾城等地调来的,再加上多日长途奔波,我军中的士卒们早已精疲力尽,需要一点时间整顿军队……不如这样,先由贵军与东周军队一同抵挡秦军,消磨秦军锐气,待等时机成熟之际,我再率十八万魏军猛攻秦军,一战而胜,随后你我合兵一处,共同进兵秦国。”
“……”
暴鸢微微皱眉看着公孙喜。
他又不傻,岂会猜不到公孙喜心中的想法,无非就是想利用他韩军先消耗秦军罢了。
想到这里,他苦笑着说道“虽我麾下仍有十万韩军,但这些兵卒自去年起便与秦军苦战,恐怕难以挡住秦国的军队……”
“暴鸢军将这话就过于自谦了。”公孙喜笑着说道“当今天下谁不知道,韩国以兵弩之利闻名于世。贵国锻造的兵器(剑类)、弩具,纵使是最坚固的甲胄亦不可抵挡,至于暴鸢军将本人,除非秦国启用司马错,才能堪堪与暴鸢军将相抗衡,似向寿之辈,何足挂齿?”说到这里,他面色一正,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当然,倘若期间有何变故,我当立刻派兵增援贵军,毕竟魏韩两国唇亡齿寒,在下岂会坐视贵军遭秦军重创?”
听了公孙喜的话,暴鸢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
虽然他已猜到了公孙喜的目的,但他也明白,公孙喜那最后一句话倒还真是出自内心,即魏国绝不会坐视韩国遭秦国重创。
道理很简单,因为当前的局势,乃是魏韩两国分别牵制着一部分秦国的军队,但倘若韩国的军队遭到重创,那么秦国势必将所有兵力都集中于魏国这一个,无论是魏王遫还是魏相田文,都不会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包括犀武公孙喜。
换而言之,公孙喜此番保留实力,不排除有希望秦韩两国相互消耗的目的,但绝对不敢坐视韩国被秦国消耗地太厉害,关键时候他还是会立刻派兵援助。
想到这里,再考虑到此番终归是魏国仗义来援,不可奢求太多,暴鸢只能点点头,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若我军失利,恳请犀武立刻派兵来援。”
“军将大可放心。”
随后,公孙喜吩咐军中士卒准备了一些酒菜,招待暴鸢。
暴鸢随便用了些酒菜,旋即便告辞公孙喜,返回其军营去了。
待等暴鸢离开之后,公孙喜立刻下令召见麾下的所有军司马。
毕竟,虽说他有意先让韩军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但该安排、该吩咐的事,他当然也得事先落实,毕竟对于秦国「不用司马错而用向寿为将」这件事,他多多少少有点怀疑。
而当时,蒙仲就在中军营地。
因为他先前打听到韩军的主将暴鸢亲自来到军中与公孙喜商议军情,以此猜测公孙喜事后多半会召集麾下的军司马,是故一直在中军一带游荡,眼下果然打听到公孙喜召见麾下军司马级别的将领,他立刻直奔公孙喜的帅帐。
在前往公孙喜帅帐的途中,他碰到了唐直、焦革二人。
当时焦革对于竟然在此地看到蒙仲感到颇为惊讶,对唐直说道“这小子来这里做什么?”
唐直亦不明究竟,微微摇了摇头,索性上前喊住了蒙仲,问道“蒙仲,你来这里做什么?”
可能是在前一阵子的“后营事件”中看到了蒙仲的“本性”,且当时蒙仲又“义释”了焦革,唐直现如今对蒙仲的印象倒也不坏,于是上前搭话。
见来人是“后营事件”后与自己井水不犯河水的唐直、焦革二人,蒙仲想了想,倒也没有隐瞒,平静说道“来参加军议。”
“参加军议?”焦革惊诧地问道“你不是师帅么?又不是军司马……犀武派人邀请你了?”
“并没有。……不介意的话,能让我跟在两位身后么?”
“……”唐直、焦革对视一眼,隐隐猜到了几分。
“你小子,胆子可真大啊……”焦革上下打量着蒙仲。
“有点意思……”唐直似笑非笑地看着蒙仲半响,随即淡淡说道“倘若被帐外的卫兵拦下,我二人可不会帮你说话。”
“到时我自有办法。”
“嘿!那就跟着吧。”
于是乎,蒙仲就跟在唐直、焦革二人身后,一同径直走向公孙喜的帅帐。
然而遗憾的是,此刻在公孙喜的帐外充当卫兵的,正是公孙喜身边的近卫,这些都认得蒙仲,怎么可能会让蒙仲混入帐内。
这不,就有一名近卫拦下蒙仲问道“蒙师帅,你来帅帐,不知有何要事?”
唐直、焦革二人果然没有帮忙,面带几分莫名笑意看了一眼蒙仲,自顾自走入了帐内。
见此,蒙仲倒也不气,毕竟唐直、焦革二人确实没有帮他的理由,更何况,他俩也未必帮得上他。
“我有要事见犀武。”
“这……犀武正欲在帐内召见诸军司马,蒙师帅不能待会再来请见犀武么?”
“哦,那我到帐内等候吧。”
淡然说了句,蒙仲迈入走向帐内。
那几名卫兵岂能如此轻易放蒙仲入内,当即有人一把拉住蒙仲的肩膀。
此时,就见蒙仲回头用凌厉的目光扫了一眼那几名卫兵,冷冷说道“我有要事欲见犀武,你等可是要阻拦我么?……放手!”
“呃……”
瞧见蒙仲那冰冷的眼神,那名卫兵下意识缩回手,与其余几名卫士面面相觑,一时间亦有些手足无措。
毕竟他们都清楚,眼前这位师帅可不是好惹的。
而趁着这个空档,蒙仲闪身走入了帐内,待等那几名卫兵反应过来想要阻拦之际,却见荣蚠等人已经笑眯眯地拦住了他们。
进得帐内后,蒙仲迎着帐内许多军司马级将领的目光,随便找了一个靠近帐口的席位坐下了。
从始至终,他面色自若、泰然处之,就仿佛他也是一位军司马似的。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skb6wswl
第231章妥协二合一()
『s上一章书评有人询问“犀武”与“公孙喜”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特此解释一下,犀首、犀武,这是魏国的两个武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史书),犀首指代公孙衍,犀武指代公孙喜,因为这两人最具名气,具有代表性。另,“犀”在当时是勇武的象征。』
————以下正文————
渐渐地,来到帐内参加军议的军司马级别的将领越来越多。
魏国的军制,亦延续至晋国,而晋国则采取《周礼》的编制,即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因此,此地十八万魏军,换算下来大概有十四名到十五名军司马。
而此刻到场就坐的魏军将领,则有十五人,甚至于其中还有一人蒙仲并不陌生,即后营的军将公孙竖。
公孙竖撩帐走入时,就一眼看到了坐在帐口附近的蒙仲,这位老将因此愣了一下,但就连蒙仲都感到意外的是,公孙竖非但没有拆穿他,把他驱逐出帐,反而在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他两眼后,冲着他微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举动充满了善意。
不得不说此事让蒙仲颇感意外,毕竟在前一阵子的“后营事件”中,他蒙仲可是擅自闯入了后营大闹了一场,而后营,恰恰正是公孙竖的管辖区域——很难想象这位老将对他居然没有什么恶意。
『大概是因为段干氏或者西河儒家吧?』
蒙仲有自知之明,可不会武断地认为公孙竖是对他起了爱才之心。
但即便如此,他也毫不介意,甚至恨不得公孙喜也能看在段干氏与西河儒家的面子上重用他。
然而遗憾的是,据近段时间蒙仲的仔细观察,公孙喜终归还是偏向于薛公田文那边,或多或少地对他有所针对。
『话说……公孙喜还未发觉吧?』
蒙仲转头看了一眼坐在帐内主位上的公孙喜,只见后者手持一支笔埋头在面前的矮桌上,也不知在画些什么,写些什么。
可能是在绘制秦、魏、韩三国军队的驻军地图。
倒是站在公孙喜身边的近卫公孙度,早早便发现了蒙仲的到来,此刻目不转睛地盯着蒙仲。
而蒙仲亦丝毫不怵,几次与公孙度的视线接触。
就当蒙仲暗暗观察着帐内诸人世,那些已在帐内就坐的军司马,亦暗地里观察着他。
记得这些人在进帐后,便已先后瞧见了坐在帐口附近席位中的蒙仲,脸上无不露出惊讶的表情。
有的军司马不认得蒙仲,因此在见到蒙仲时心中难免惊讶地想道这小子看起来如此年轻,竟然也是一名军司马级别的同僚么?
而有的军司马却认得蒙仲,是故在瞧见蒙仲时心中的惊讶丝毫反而比其他人更多这小子,我记得是那个叫做蒙仲的师帅吧?犀武招诸军司马商议军情,这小子怎么混进来的?
但即便是认得蒙仲的军司马,此刻也没有人拆穿蒙仲,毕竟前一阵的“后营事件”已在十八万魏军中传遍,以至于军中上下都得知了一个消息,即这个叫做蒙仲的师帅,后台极硬,且其本人亦相当强势,无端得罪这样的年轻人尤为不智。
且考虑到蒙仲本人也识相,挑了个靠近帐口的席位就坐,因此倒也没有人去找他麻烦。
见此,军司马焦革大感诧异,低声对坐在身边的军司马唐直说道“这小子居然还真的混进来了……”
唐直淡淡一笑,摆摆手示意焦革莫要声张,同时转头瞥了一眼坐在帐内主位的犀武。
据他所见,此刻犀武正坐在主位上低头绘制着一份地图,是故也不曾发现蒙仲的到来。
只不过似这般蒙混,又能蒙混到几时呢?
唐直十分期待待会公孙喜瞧见蒙仲时会发生什么。
倒也不是针对蒙仲,他只是对此颇为好奇而已,谁让前一阵子的“后营事件”中蒙仲的手段实在是狡猾呢,因此他想看看,这次蒙仲有什么办法说服公孙喜。
大约又过片刻,公孙喜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此刻再在他面前的矮桌上,果然是一份刚刚绘制的行军地图,地图上大致绘有「伊阙山」、「伊水」、「香山」,以及秦、魏、韩、东周四国军队的驻扎地点。
在解释这份地图前,首先得解释一下“伊阙”的含义。
阙,顾名思义即门阙,因此,伊阙通俗的解释就是“坐落于伊水上的门户天险”。
原来,伊阙一带两山对峙,西有伊阙山、东有香山,伊水从中流过,远远望去仿佛天然门阙,故而称作伊阙。s伊阙山又称龙门山,龙门石窟就在伊水两岸的伊阙山与香山的崖壁上,不过那是北魏时期雕琢的。
而现如今,韩国的十万军队与东周国的近万军队,就部署在伊水西侧、伊阙山以南的平原上,两国军队在这一带建造了军营与坚固的防御设施,抵挡从西南方向的「新城」而来的十余万秦国军队。
至于公孙喜麾下的十八万魏军,现如今则驻扎在伊阙山的北侧约十里处,距离韩国、东周两国的联军约三十里——当然,考虑到支援韩国与东周军队时需迂回绕过伊阙,实则两军距离并不止三十里。
不过话说回来,公孙喜之所以将军队驻扎在伊阙山的北侧,可不全然是想先让韩国的军队与秦国军队彼此消耗一波,他这也是在防备秦国军队。
毕竟他曾经与暴鸢一同跟随田章前往征讨秦国,对大河以南这片广阔的土地都比较了解,就拿伊阙一带来说,他知道伊阙山的对岸就是香山,且两山高度相似,难保秦军不会派人占据香山,登高窥视魏韩两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倘若魏军过于靠前,难保秦国军队不会偷偷摸摸从香山北侧悄然渡河,潜到伊阙北侧,对魏韩两国军队展开两面夹击。
似魏章、樗里疾、司马错那些秦国的名将,都是极为擅长这种战术的人。
只是公孙喜没想到的是,此番秦国居然派向寿统领十余万秦军,这让他有些意外,毕竟向寿带兵打仗素来是按部就班,虽然统兵能力不弱,但很少用什么奇谋,因此公孙喜也不担心暴鸢会被秦军击败。
毕竟韩国与东周的联军,怎么说也有十一万,秦军也才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罢了。
“都到齐了吧?这是我方才绘制的伊阙一带的行军图,都传阅一下。”
说着,公孙喜便将手中那块绘有地图的布随手递给近卫公孙度。
只见公孙度将这份地图递给坐在首席的公孙竖后,回到公孙喜身边,低声对后者说了几句。
此时,公孙喜这才转头看向帐口附近,见蒙仲果然神色自若地坐在那里,他的面色顿时沉了下来,沉声说道“蒙仲,你来做什么?”
蒙仲早已料到公孙度会向公孙喜揭穿自己,见此倒也不意外,闻言一脸平静地对公孙喜说道“回禀犀武,在下来参加军议。”
听闻此言,公孙喜冷笑道“我下达的命令,乃是招营内军司马商议军情,你不过是一介师帅,为何不遵将令,混入帅帐?”
『这小子原来只是一介师帅啊?』
『……话说回来这小子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在听到公孙喜的话后,帐内那些不熟悉蒙仲的军司马,无不惊诧、错愕的目光看向蒙仲,心中对于蒙仲的胆大妄为暗暗咋舌。
而那些起初就知道蒙仲底细的军司马,比如焦革,此刻却是颇有些幸灾乐祸——在这些人当中,倒是不包括唐直,毕竟在“后营事件”后,他对蒙仲的敌意早已退散了许多,他只是想看看今日蒙仲有什么办法说服公孙喜允许他留在帐内。
只见在近二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蒙仲不慌不忙地说道“军司马,乃各军之长,然在下之上,却无军司马管辖,因此,在下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故而前来参加军议……”
“……”
公孙喜顿时气乐了。
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别的一军之长都是军司马级别的将领,手中执掌一万五千兵力,你区区一个师帅,手中仅有两千五百人,仅一军兵力的五分之一,居然也敢狂妄的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
“蒙仲,你太狂妄了!”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