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帅,暴鸢大司马来了。”荣蚠当即提醒蒙仲道。

    蒙仲回头瞧了一眼,见果然如此,当即迎上前去。

    片刻后,暴鸢乘坐的战车在蒙仲一行人身侧停了下来,旋即,暴鸢下了马车,与蒙仲打起了招呼。

    “大司马。”

    见暴鸢出现在此,蒙仲原本以为有什么要事,没想到一问之下,暴鸢却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无他,只是找老弟吃酒而已。”

    说着,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原来是前段时间攻城、赶路,得不到空闲,如今大军已逼近函谷关下,且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这座雄关,于是暴鸢便来找蒙仲喝酒。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到了你军营内,见到了公孙竖,公孙竖对我说,老弟你带着一干人到函谷关这边来了……哈,莫非是想见识一下这座雄关?”

    提到函谷关,不得不说暴鸢兴致很好,这也难怪,毕竟自函谷关建成以来,中原诸国几次讨伐秦国皆被阻挡于这座函谷关下,整个天下就只有三个人享有“攻破这座雄关”的美名,一个是田章、一个是公孙喜,还有一个就是他暴鸢。

    当然了,公孙喜与暴鸢能得到这份殊荣,不能否认得仰仗田章,仿佛他暴鸢与公孙喜只是沾了田章的光,但暴鸢并不在乎。

    一来,活到他这把年纪,其实已经不太在意外人的评价,二来嘛,他与公孙喜确实是沾了田章的光,这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论带兵打仗,纵使皆被称之为当世名将,但必须得承认,田章确实要比他与公孙喜更加出色。

    “如今亲眼看到了这座雄关,老弟有何评价?”暴鸢笑呵呵地问道。

    “怎么说呢……”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与我想象的‘函谷关’出入很大……”

    暴鸢略带惊讶地转头看了一眼蒙仲,好似猜到了什么,笑着问道“老弟莫不是觉得,这座关隘其实并不难攻克?”

    “呃……那倒不是。”蒙仲连忙摇头否认。

    “在老哥面前,老弟何必如此拘束?”暴鸢笑呵呵打趣着蒙仲,旋即,他徐徐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但事实上,老弟想差了,这座关隘很难攻陷……”

    说着,他指了指迎面那座函谷关,摇摇头说道“我不是指那个,那只是函谷关的第一道关墙而已……”

    “第一道?”蒙仲惊讶地问道“函谷关莫非有好几道关墙么?”

    “三道。”暴鸢抬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正色说道“函谷这边有两道,一道外关、一道内关,此刻咱们看到的就是‘外关’,它依傍着那边的山体而建……当地人将那些仿佛丘陵的山体称作「塬」,看上去仿佛是山丘,但实际上却与一般山丘大为不同,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就仿佛一座高台……当年我随田章攻打此关时,秦人纷纷爬上那些高塬,居高临下用弓弩击退我军,致使我方损失惨重……”

    “暴帅是说,当初秦军站在那些叫做塬的山上?”乐进在旁吃惊地问道。

    要知道据他们目测,那些称作塬的山体,高高低低大不相同,可就算是最低的,恐怕也有三十几丈,更别说那些他们看不到顶端的塬。

    想象着无数秦军弓弩手站在那些高矮不一的塬上,朝着函谷关前射箭,乐进等人顿时感觉不寒而栗。

    “正是!”

    暴鸢笑着看了一眼乐进等人,旋即指着远处那座关隘又继续介绍道“在这道外关的内侧,在通往内关的一侧,设有一座城邑,邑内有住人,大多是驻守此地的秦军以及其家眷,亦有当地的普通平民,可能是数千户之多,不亚于一座城池。……至于内关,则建在函谷最狭隘的地方,那里间距不过一两丈,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容一辆战车同行,两壁都是高达几十丈的高塬,若找寻不到合适的路径,根本无法攀越,然而这条狭谷,却连绵长达几十里地,倘若贸然闯入这条狭谷,一旦秦人攀上两壁的高塬,居高临下射箭,纵使有千军万马,怕是也要全军覆没在此……”

    “原来如此。”

    在听了暴鸢的解释后,蒙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函谷关之所以易守难攻,其关键并不在于那几道关隘,而是在于那条狭隘绵长的函山谷道。

    想到这里,他好奇地问道“大司马,那当年你与我义兄田章,又是如何攻破这座函谷关的呢?”

    听闻此言,暴鸢嘿嘿一笑,低声对蒙仲说道“当年咱们找到了另外一条路……”

    “另外一条路?”

    “啊!直通这些塬的顶端,使秦军无法在塬台上部署弓弩手,继而一口气攻破了这道关隘……”说着,暴鸢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蒙仲,笑着说道“别多想了,秦人吃过一次亏,又岂会没有防备?昨日我就去看了看,秦人早已将那一带用城墙围起来了,并且似乎还部署了重兵……”

    说到这里,他略感惆怅地看了一眼远处那座函谷关,长长吐了口气。

    此时暴鸢的心情,蒙仲大概可以体会,其实他这会儿也觉得有些茫然他们到底来函谷关前做什么?!

    其实按照蒙仲的想法,他们魏韩周三国联军打下宜阳就足够了,但不知为何,公孙竖也好,暴鸢也罢,都执意要带着军队到函谷关这边走一趟明明几乎不可能攻陷这座雄关的,不是么?

    “为了示威!”

    当蒙仲说出心中疑问后,暴鸢为他解惑道“正如老弟你所言,我联军此番损失惨重,三十万联军折损了十六万,确实不可能有什么机会攻陷这座函谷关,但越是虚弱,咱们越要表现地强势……老弟可能不清楚秦国,秦国素来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秦国?”蒙仲闻言表情着实有些古怪。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中想法,暴鸢笑着说道“我说的是秦国,并非秦人。秦人确实很勇猛,但秦国……素来就是欺软怕硬,田章是你义兄,想必老弟你也知道你义兄的成名之战。”

    “桑丘之战?”蒙仲好奇问道。

    “唔。”暴鸢点点头,旋即笑着说道“当时的秦国,已经过商君变法,与齐国一跃成为这天下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可待你兄长田章于桑丘之战击败秦国后,秦国为了言和,不惜向齐国俯首陈臣……你以为当时秦国是没有实力与齐国继续交战么?不!秦国只是不想再继续这场战争,他们已经认识了齐国的强盛,认为与其跟齐国两败俱伤,还不如去攻击魏韩两国……于是,秦王自称齐国的西藩之臣,哄得齐国与秦国言和,停止了那场战争。”

    『怎么说得跟秦王很不要脸似的……』

    蒙仲表情古怪地看着暴鸢。

    但他还是从暴鸢的话中听出了几分端倪,即秦国的君主很务实,比起无谓的虚名,当时的秦王更重视实际的利益。

    一个毫不在意自己脸面,只注重国家利益的君主,不得不说这其实很恐怖……

    而在旁,暴鸢还在讲述着他对秦国的成见至少在蒙仲听来是这样。

    “……秦国素来如此,当初中原诸国强盛的时候,秦国龟缩在函谷关不出,派出一个张仪破坏诸国的合纵,让使他能各个击破。后来,中原诸国这边心不齐了,秦人这才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函谷关……唉,说到底还是我三晋心不齐啊,否则何惧秦国?何惧齐国?”

    『听他这意思……』

    看了一眼暴鸢,蒙仲忽然想起一事,问暴鸢道“大司马,我当年在赵国时曾听赵主父说过,据说赵魏韩三国起初有意结盟,东拒齐国、西拒秦国,何以最后却不了了之了呢?”

    “……”

    听闻此言,暴鸢微微皱了皱眉,不过待他意识到问这话的是蒙仲后,他的眉头这才逐渐舒展。

    在稍一迟疑后,他对蒙仲低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先回营吧,待回营后,咱们边喝酒边细说此事。”

    “好!”

    点点头,蒙仲一行人与暴鸢返回了魏营。

    回到魏营后,蒙仲带着暴鸢来到了他的住所,一个昨日才建成的小茅

    棚。

    蒙遂、乐毅等人识趣,见暴鸢在提到“三晋不睦”的原因时颇有些讳莫如深,于是便各自扯了几个借口纷纷离去,毕竟他们对三晋曾经的过往也不太感兴趣,更何况,倘若是重要的事,蒙仲事后自然会告诉他们,何必留在当场,让暴鸢感到不适呢?

    于是乎,小茅棚内就只剩下暴鸢、蒙仲,以及因为年幼懵懂无知,只知道三晋是指魏赵韩三国的蒙傲,留在小茅棚打打下手,替暴鸢与族兄蒙仲倒倒酒什么的。

    在蒙仲与蒙傲面前,暴鸢满满喝了一碗酒,旋即面色满足地说道“宜阳的酒,真的是有些年头不曾喝到了……老弟也尝尝看。”

    蒙仲点点头,浅尝即止,不过滋味还不错。

    此时,暴鸢看了一眼正为他舀酒的蒙傲,沉声说道“三晋想要化解恩怨,并没有那么容易。老弟方才问我,三晋联合一事为何不了了之,其实就是因为忌惮。老弟既然曾经在赵主父身边,想必也听说过有些事,比如说,赵主父最初继位的那会儿,魏惠王魏罃联合了秦、燕、楚、齐等国,试图瓜分赵国……”

    “唔。”

    蒙仲点点头说道“据我所知,当时只有贵国与宋国,支持赵国。”

    “呵。”暴鸢轻笑一声,摇摇头说道“事实上,我韩国当时并非是支持赵国,只是不希望赵国覆亡。在赵国与魏国之间,我韩国素来是保持中立的……”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蒙仲说道“我猜老弟只知道赵国那时险些覆亡,却不知魏国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唔?”

    蒙仲愣了愣,旋即缓缓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果然。”暴鸢轻笑一声,旋即讲述道“魏惠王魏罃,他对赵国抱有很大的成见,原因在于他曾经也遇到与跟赵主父类似的处境。那时在魏武侯过世后,公子魏罃与公子魏缓争夺王位,魏缓跑到赵国,希望赵成侯助他夺回王位……总而言之,最后赵韩两国派兵攻打魏国。可赵成侯那是什么人?那是将王都从晋阳迁至邯郸的人,他是真心相助于魏公子缓么?当然不是,他只是想趁机倾吞魏国的西河、河东等地罢了……唔,当然,我韩国当时也差不多。总而言之,当时赵成侯主张杀掉魏王罃,立公子魏缓为王,叫魏国割让土地给赵韩两国,而我韩国则主张将魏国一分为二,因为这件事,韩赵两国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我韩国的军队连夜就从魏国撤离了,随后,赵成侯也只好撤兵……现在老弟应该明白,魏王罃为何恨赵国了吧?”

    “……”

    抿了一口酒水,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也是,差点就被赵成侯杀掉,魏王罃如何不恨赵国?

    而此时暴鸢却又说道“险些丧命是其一,其二,魏国当时已逐渐衰弱,而赵国,则在赵成侯的治理下逐渐强盛,即使后来赵成侯过世后,赵肃侯继位,赵国的国力亦日渐强盛……而赵主父继位的时候,魏王罃年纪也大了生怕后辈儿孙不是赵主父的对手,因此才希望在有生之年,覆亡赵国。”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但我韩国并不希望这样,无论是魏国还是赵国,我韩国都不希望其中任一覆亡,说什么「三晋情同手足、不宜同室操戈」,这纯粹只是自欺欺人,主要还是制衡……若魏赵两国其中任一覆亡,我韩国岂非要面对另外一个更加强盛的‘兄弟’?”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点了点头确实是明智的抉择。

    “三晋心不齐,主要还是彼此忌惮,魏国称霸中原近百年,赵国不甘落后,亦想尝尝作为霸主究竟是什么滋味,而我韩国嘛,哈哈哈哈……”说到最后,暴鸢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几许自嘲。

    毕竟在赵国与魏国的“内斗”中,韩国说得好听保持中立,可实际上联合弱国钳制强国,魏国虚弱帮魏国、赵国虚弱帮赵国,总之就是不想让魏赵两国任一吞并彼此,以免自己最后亦被那任一国吞并。

    正是因为常年彼此算计,才导致魏、赵、韩三国彼此间的不信任,因此想要促成魏赵韩三国结盟,绝非是那么容易。

    “……促成三晋联合不易,但若是能促成此事,则三晋绝不畏惧秦齐!只可惜……唉!”

    说到最后,暴鸢叹了口气,惆怅地灌了自己一碗酒。

    看着有点喝闷酒意思的暴鸢,蒙仲心下若有所思。

    平心而论,在这件事上,他暂时也不清楚究竟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到底是支持三晋联合,还是抵制。

    从宋国的利益角度出发,当年宋国与赵国联合时,魏国因为亲近齐国,因此理所当然是宋国的敌人。

    可现如今,宋国与赵国的盟约被毁弃,又与魏国缔结了联盟,而魏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但秦国恰恰又是宋国的潜在盟国。

    不得不说,其中关系着实复杂。

    苦思冥想片刻后,蒙仲忽然自嘲地笑了笑,觉得自己可能是太闲了,竟然在考虑这种有的没的的问题。

    有这工夫,还是想想眼前的事……

    得!

    眼前的事也没得想,以他们联军如今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对秦国造成什么威胁。

    『看来真的是太闲了……』

    自嘲地摇了摇头,蒙仲将这些胡思乱想通通抛到了脑后,但不知为何,暴鸢那句「三晋联合」,却让蒙仲觉得颇有些意思。

    或许这是因为,三晋联合后,或拥有不亚于旧日强国「晋国」的实力,足以插足于秦、齐两国之间,成为当世的第三股强大势力。

    但很可惜,目前赵国与齐国凑到了一起,想要把赵国拉回三晋的阵营,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若是能办到的话,则变相削弱了齐国……

    『……』

    看了眼对面正在灌酒的暴鸢,蒙仲心中忽然升起几许迫切。

    他迫切想要成为魏国的河东守,倘若他坐上这个位置,他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到时候未尝不能与暴鸢一起对赵国施压,迫使赵国回到三晋的阵营最起码不能叫赵国协助齐国攻打他宋国。

    而庆幸的是,他在这场仗中,已经得到了公孙竖、窦兴、魏青、费恢等诸河东将领的信赖,并且也立下了足够的功勋,只要等这场仗结束……

    问题是,这场仗几时结束?

    秦国当真会如暴鸢所说的那般服软么?

    说实话,蒙仲对此毫无把握。

    而就在蒙仲对秦国的态度报以猜测之际,白起也已率领残兵回到了秦国国内。

    由于蒙虎、华虎、穆武三人率领骑兵无休止的骚扰与追杀,白起没有机会返回函谷关,而是从「武关」回到秦国。

    回到秦国境内后,他率领败军进驻于蓝田县一带,同时派人向咸阳传递消息,等待咸阳那边的发落。

    仅仅过了两日,穰侯魏冉便亲自来到了蓝田县。

    再次见到魏冉,白起抱拳叩地不起,满脸羞愧地告罪道“白起辜负了穰侯的期待,罪该万死!”

    然而,穰侯魏冉却满脸笑容地扶起了白起,笑着说道“一战击溃三十万魏韩联军,斩首十六万,兼又擒杀犀武,重挫了魏国的锐气,若这般仍旧有罪,你要其他将军如何自处?”

    不得不说,魏冉对白起在这场仗的功绩已经足够满意,美中不足,宜阳与新城两座城池被魏韩联军夺了去,这使得他秦国「东进中原」的战略遭受了莫大。

    然而有件事让魏冉感到颇为好奇明明魏韩联军当时已被白起打的溃不成军,何以最后竟能反制白起这等人才?

    听闻此言,白起沉声说道“蒙仲。……魏军中有一名叫做蒙仲的将领,此人与在下年纪相仿,才能亦相仿,正是此人一力扭转了胜败……”

    说着,他便将蒙仲当日在伊阙山如何反制他秦军一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穰侯魏冉,只听得魏冉啧啧称奇。

    要知道,魏冉对白起的期待非常高,他曾觉得这天底下再没有能与白起比肩的将才,却没想到,魏军当中竟然亦有一个与白起不相上下的人才。

    “蒙仲。”

    捋了捋胡须,魏冉暗自将这个名字记在心中,旋即,见白起神色仍有些忐忑,便笑着宽慰道“无需担忧,联军虽夺去了宜阳,但我早已掉司马错坐镇函谷关,有此人在函谷关,谅魏韩联军亦难以寸进……”

    听闻此言,白起抱拳说道“在下恳请前往函谷关,请穰侯给我洗刷耻辱的机会。”

    见此,魏冉轻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非是我不给你机会,只是魏韩联军这次夺回了宜阳与新城,气势正盛,不宜再与其僵持,是故太后已决定暂与魏韩两国言和,先着手解决咱们的宿仇……”

    “宿仇?楚国?”

    白起的表情有些古怪,毕竟严格意义说,(宣)太后、魏冉、向寿、白起,他们都算半个楚人。

    “唔。”魏冉点了点头,压低声音说道“太后不希望楚国再视我秦国为仇寇,既然魏韩两国如今占了上风,索性先设法令楚国臣服我大秦,只要楚国臣服,日后再发兵讨伐魏韩两国,自然要轻松许多了……”说着,他拍了拍白起的肩膀,笑着说道“好好歇息一阵,我已向太后推荐由你率军讨伐楚国。”

    听闻此言,白起精神一振“喏!”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抱拳恳请道“穰侯,为日后考虑,在下希望能组建一支骑兵……”

    “骑兵?”

    魏冉颇感意外地看向白起。

    “是的,骑兵!”

    白起重重点了点头,满脸严肃。

    不得不说,这场战争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多,大抵只有两个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是那叫做蒙仲的魏将,还有一个,即蒙仲麾下的骑兵。

    他在这两者身上吃了大亏。skb6wswl

第265章言和停战二合一() 
六月末,十四万魏韩周三国联军装模作样地在函谷关前做着进攻的准备,然而军司马级别的将领却很清楚,这场仗根本打不起来。

    联军之所以还不撤兵,只不过在等楚国的消息与魏韩两国言和的消息。

    而与此同时,魏国王都大梁也已经收到了来自公孙竖的战报。

    或许有人会觉得惊讶,十八万魏军于伊阙山遭到秦将白起的夜袭,此事发生于四月中旬,而眼下已至六月末,两者相差六十余日,何以大梁那边才刚刚得到公孙竖的战报?

    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孙竖此前不敢写这份战报。

    怎么写?

    犀武死了?遭秦军偷袭?十八万魏军在一夜之间被秦军斩首近十万人?

    公孙竖毫不意外,只要他敢将这个消息送回大梁,肯定会使魏国举国惊恐,甚至于魏王还有可能派使者向秦国割地求和,而这是公孙竖所希望看到的。

    在他看来,当时蒙仲已经逐渐挽回了劣势,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击败秦军,他当然不能拖蒙仲的后腿或者说,他心中希望借蒙仲的力量,替公孙喜报仇。

    正因为如此,公孙竖一直向大梁隐瞒着「伊阙山一役惨败」的消息,每次例行公事送往大梁的战报,也只是写些无关痛痒的事,比如联军与秦军仍在僵持等等。

    一直到蒙仲与暴鸢在「惮狐」大败秦军主力,且随后又以迅雷之势攻破了宜阳,公孙竖这才将这场战役中所发生的一切过程原原本本地写在战报上,派心腹士卒送往大梁。

    不得不说,也得亏公孙竖这份战报送得及时,因为这会儿魏国国内已经得知了「伊阙山一役惨败」、「犀武战死」的噩耗,其中原因,无非就是当日在伊阙山一役中被秦军击溃而逃的魏卒中,他们在逃回魏国的途中,亦将这个噩耗带到了国内,继而传到了大梁。

    正如公孙竖所猜测的那般,当时大梁大为惊恐,魏王魏遫吓得险些惊厥,随后连忙派人传召国相田文,与田文商议对策。

    对此,田文亦是万分震惊,毕竟他也万万没有想到,闻名于世的堂堂“犀武”公孙喜,竟会如此轻易被秦军击破,甚至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很快,朝内却分为了两派,一方主张再次召集军队抗击秦军,甚至于还有人想到了魏国的新盟友宋国;而另一方则主张向秦国屈服。

    还别说,在魏惠王的时代,魏国还是相当顽强的,面对秦相张仪的游说、面对秦将魏章的进攻,就是死咬着不松口,不肯屈服于秦国,注重名声胜过于利益,但后来随着屈服秦国的次数逐渐增多,魏国国内也就逐渐看淡了“求和”、“屈服”这些事若秦国不备则进攻秦国,若打输了就割地求和,魏国这些年就是这么走来的。

    因此向秦国屈服求和,这对于如今的魏国来说,而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上,身为国相的田文却迟迟没有表态。

    其中原因很简单,即田文与秦国有仇,曾经险些命丧于秦国的田文,平生最恨的就是秦国,其次是齐王田地,毕竟齐王田地在名义上剥夺了他父亲田婴过世后留给他的名爵,以至于他田文这位堂堂齐宣王的孙子,如今竟在齐国沦为叛臣,这让田文对齐王田地极为痛恨。

    顺便提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