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显然,这位赵相看出了李史的挑唆之意,并不希望继续这个话题。

    此后,赵何大多都是静静地听着肥义与李史的对话,时而露出思忖之色。

    看来这位新君尚在学习国政的阶段

    看到这一幕的蒙仲暗暗想道。

    筵席结束后,李史带着蒙仲、蒙鹜离开赵王宫时,他忍不住说道:“果然,赵王雍仍在把持赵国的国政”

    蒙仲闻言摇头说道:“我看不像。据小子所见,肥义是在尽心教导新君。李大夫难道没有注意,方才虽然一直是由赵相肥义与您交谈,但在您首次询问赵何时,肥义并未出言阻止,可见他对新君亦留有颜面,直到您试图出言挑唆”

    听到“挑唆”二字,李史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连你都瞧出来了嘛。”

    蒙仲点了点头,旋即又说道:“而更主要的,还是在于赵何对肥义的态度。从始至终,新君赵何皆静静旁听着肥义与您的交谈,时而露出深思之色,然而却从始至终并无恼怒、厌烦之色,由此可见,他与肥义关系极好,甚至于对肥义格外尊敬,愿意听从后者的教诲。”

    听罢蒙仲的分析,李史一脸赞许地点了点头:“还是你瞧得仔细。不过,倘若真如你所言,那对我宋国却不是一件好事”

    蒙仲微微一愣,旋即在经过思忖后,便明白了李史的意思。

    要知道,肥义乃是赵王雍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倘若他果真是在尽心尽力地辅佐、教导新君赵何,那么就意味着赵国的王权正从赵主父逐渐向新君赵何过度,而偏偏新君赵何似乎并没有什么对齐国的憎恨,这不禁让人担忧赵宋同盟的将来。

    “还是先往沙丘行宫吧。”

    李史微叹了一口气。

    当日回到驿馆后,李史便吩咐众人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沙丘行宫。

    赵驿长将李史的意思禀报了赵相肥义,后者并没有阻止,反而派了一队赵卒护送。

    这些赵卒,可不是刚平城派出的那些赵卒可比,据说是邯郸城内王宫守领信期手下的兵卒,一个个看起来颇为精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队赵卒中,还有约二十骑的骑兵。

    骑兵,是赵国在施行胡服骑射后才诞生的新兵种,此前整个中原根本没有这种单人单马作战的兵种,仍普遍采取以战车为核心的步卒编制,以至于今日首次瞧见赵国的骑兵时,似蒙虎、蒙遂、武婴等人皆睁大着眼睛观瞧,一脸不可思议之色。

    哪怕是蒙氏一族的少宗主蒙鹜,亦瞧着那些骑兵暗暗称奇。

    这也难怪,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马鞍与马镫,以至于骑兵在骑行时,整个人需伏在马背上,完全借助双腿的力量夹住马腹,这就导致骑马成为一桩非常辛苦且痛苦的事。

    就比如护送李史的这二十名赵国骑兵,他们在骑乘了约一个时辰后,于歇息时一个个脚步蹒跚,显然是因为胯骨被马背磨得生疼,甚至是因此麻木。

    “为何赵国要用骑兵取代战车呢?”蒙虎不解地问道,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什么骑兵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哪有战车强大呢?

    似乎是听到了蒙虎的话,那二十名赵国骑兵都笑了起来,这让蒙虎认为自己被嘲笑了,很是气愤。

    随后,便有一名看似是队长的人物过来解释道:“小兄弟,我们不是在笑话你,而是因为你所说的话曾经,我赵人也认为战车无可匹敌,但是在与北方的胡戎作战的时候,我们赵国的战车就是被胡人的骑兵所击败,屡战屡败,但是自从主父施行胡服改制后,我赵国以骑兵对抗胡人的骑兵,则接二连三取得了胜利,在北方打下了偌大的国土”

    “我不信。”蒙虎一脸惊疑之色。

    甚至于,蒙鹜、蒙遂、武婴、向缭等人亦是难以置信。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前的中原,世人仍然觉得战车是无可战胜之物,以至于诸国在自夸时,都往往称呼自己是几千乘之国,以此来表示自身的强大——就好比宋王偃称宋国乃五千乘之劲宋。

    骑兵作为刚刚诞生的新兵种,其强大的潜力目前还未被世人所认可。

    唯独蒙仲,暗暗关注着赵国骑兵的动作,他将目光放在那些骑兵骑乘时的臀部以及其空悬的右脚上,若有所思。

    沙丘行宫,位于赵国巨鹿城一带,漳水的西岸,距离邯郸大概有一百五十里左右,赵国的主父赵雍,目前就居住在这里,指挥着赵国各路人马对中山国的战争。

    六月初五,宋国使者李史带着蒙仲等人抵达了沙丘。

    纵使是蒙仲,心中亦不禁有些激动,毕竟赵主父赵雍,乃当世难得的雄主。

    在当今世人的评价中,秦齐两国是具有霸主潜质的国家,如果最终并非这两个国家称霸中原,那么就一定是赵国。

第76章 赵王雍() 
六月初五,宋国使者李史带着蒙仲、蒙鹜一行人,来到了巨鹿一带的沙丘。

    所谓沙丘,即当地土壤沙化所致,以至于出现许多堆积成丘的沙土,故而称沙丘。

    其实早在商纣王时期,商国便大兴土木,在沙丘一带建造了离宫——即除国都之外为君王所建的永久宫殿,且君主会在固定的时间来到这里居住。

    据传说,商纣王在沙丘离宫增设苑台,放置各种鸟兽,并且设酒池肉林,使男男女女裸体追逐嬉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其荒淫奢侈程度,着实骇人听闻。

    后来三家分晋,沙丘归属赵国,赵国便沙丘“商离宫”的旧址上重新建立了宫殿,即如今的沙丘行宫。

    既然称作离宫,那么就意味着历代赵王并不在此常住,赵王雍亦是如此。

    在退位之前,赵王雍居住在邯郸的赵王宫,然而自从三四年前,赵王雍将国君位置传给了次子赵何后,这位自称主父的雄主,便从都城邯郸搬到了陪都信都(即邢台),专心经营攻略中山国与齐国的霸业。

    信都,即在邯郸北面约百余里处。

    来到沙丘行宫后,首先入眼的,即是连绵的赵军联营,以及那密密麻麻的“赵”字旗帜。

    不同于宋国以杏底白字、白底金字的两种旗帜,赵国的旗帜大致只有一种,即赤色辅以少量的绿色——即以翠绿色打底,以赤色花纹为边框,中间再以赤红的颜色书写一个偌大的“赵”字,总得来说,即七分赤红、三分翠绿。ps:关于“五德循环”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战国中后期由齐国的邹衍提出并完善。但作者因为实在不知道先秦诸国究竟用什么颜色的旗帜,所以姑且就当“五德说”已经问世了吧,只不过还未完善。

    隐约间,还能看到远处的军营有诸多来来往往的兵卒,这让蒙仲等人的心一下子就绷紧了。

    难道再往北,就是赵国与中山国交战的战场前线吗?

    片刻后,手持宋国符节的李史,带着蒙仲等一行人通过了岗哨的盘查,顺利进入了军营内,旋即在另外一队赵卒的带领下,朝着沙丘行宫而去。

    此时蒙仲等人才看到,在连绵的赵军营寨中央,有一座较地表略高的宫殿,规模并不算大,大概也就是横向近百丈、纵向几十丈的一座宫殿而已,不过宫殿外有石块堆砌的墙壁,仿佛一座小城。

    而这,即是沙丘行宫。

    “宋国有使者李史,请见主父。”

    来到这座“小城”的城门前,带路的赵卒朝着城墙上高声喊道,旋即,便有城墙上的士卒回应:“容我禀报主父。”

    趁着等待的工夫,蒙仲四下打量,据他观察,驻扎在这里的赵军,最起码有一军的数量,即过万的士卒——甚至于还不止一军。

    而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虽然赵国已施行胡服骑射,并诞生了骑兵这一兵种,但在此刻这支赵军内,依稀仍能看到战车的影子,由此看来,赵国也并没有完全淘汰掉战车这支兵种。

    这也难怪,毕竟北方草原上的战争,与中原这边诸国的战争是不同的,草原上的战争讲究机动性,以偷袭、骚扰等战术为主,而中原这边的战争,则仍然以正面交锋、攻城拔寨为主,因此,战车仍然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约半刻时之后,城门缓缓敞开,此时李史与蒙仲等人吃惊地看到,城门内竟站着一位身穿赤色王袍的中年男子,且此人正大笑着朝着他们走来。

    此人莫非就是赵王雍?

    蒙仲惊讶地猜测道。

    其实这很好猜测,因为不远处那名中年男子身穿的袍子,虽然较中原的服饰有很大区别,接近胡服,但那胡服的花纹、色彩,却与邯郸的新君赵何非常接近——除了赵主父赵雍,谁敢这么穿?

    而此时,李史也已经猜到,拱手拜道:“外臣李史,奉我宋国君主之命,请见赵主父。”

    “哈哈哈。”

    此时那名中年男子已走近到面前,闻言笑着说道:“我即赵雍也。”

    果然是赵王雍!

    蒙仲下意识屏着呼吸,静静观察眼前这位赵国的雄主。

    据他目测,赵雍的岁数似乎要比宋王偃小个十几岁左右,大概在四十余岁左右,头发、胡须还很乌黑,身子看上去也很健朗,尤其是那一对锐利的双目,着实气势逼人。

    但整体来说,蒙仲感觉眼前这位赵主父与宋王偃有些相似,即感觉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

    在赵雍与李史一番见礼后,赵雍便带着李史等人进入行宫。

    期间,蒙虎忍不住小声询问蒙仲道:“这位赵主父的身体看上去仍颇为硬朗,为何早早就将王位传给他儿子呢?”

    蒙仲摇摇头,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走在前面的赵雍回头看了一眼,似乎是听到蒙虎的小声询问,吓得蒙虎赶紧低下头。

    而此时,李史则连忙告罪道:“下卒无礼,请赵主父见谅。”

    赵雍深深看了一眼蒙仲、蒙虎、蒙遂、武婴等“少年兵”,又看了一眼李史,一笑置之。

    蒙仲隐隐感觉,赵雍的这份笑容有些勉强,仿佛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片刻之后,赵雍将李史请到了正殿。

    在彼此坐定后,李史示意蒙仲呈递国书,即宋王偃给赵雍的书信。

    赵雍仔细看罢书信,微微点了点头,旋即恭贺道:“恭贺贵国覆亡滕国,使国家又增强一分。”

    “全凭赵主父照拂。”李史拱手恭维道。

    见此,赵雍笑了笑,只见他将宋王偃的竹简摆在面前的矮桌上,用手指点了点,朗笑着对李史说道:“对我,尊使不必如此。我赵雍与宋偃,有着近三十年的交情。我时常对臣子言,中原诸国,反反复复,皆不可信,唯独宋国乃我赵国近三十年之邦交,不离不弃,分毫亦不曾违背盟约,乃诚信之国,而宋偃,亦诚信之君。”

    这番话,赵雍倒也是出自真心。

    因为当今天下,诸国大多施行合纵连横之策,今日与一国签订盟约,明日为了与另外一个国家签订盟约,就极有可能会毁弃之前那份盟约,反反复复,叫人很难相信;更有甚者,像齐国的齐威王,明明与赵国签署了联手抗秦的盟约,但在赵国遭到秦国进攻时,齐国非但不救,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唯独宋国,与赵国建立邦交近三十年,从未改变。

    仿佛这就是宋国的传统:当年宋国在决定拥护晋国为中原霸主后,就坚定不移地协助晋国对抗楚国,哪怕是被楚国攻入国家、围住国都,宋国亦毫无求饶、改变战略国策的意思。

    “当今诸侯皆重利,唯宋偃仍存诚信仁义。”

    赵雍感慨地说道。

    听到赵雍竟用诚信仁义来称赞宋王偃,蒙仲眨了眨眼睛,简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据他了解,宋王偃并不算是诚信仁义的人啊。

    但话说回来,在有了“落井下石”的齐国作为对比后,蒙仲不得不承认,坚持与赵国建立近三十年稳固邦交的宋王偃,还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

    在一番寒暄客套之后,李史询问赵雍道:“赵主父,前来此行宫时,鄙人瞧见周边军营林立,又驻扎有无数精锐赵卒,莫非此行宫往北,即是贵国与中山的战场吗?”

    “尊使不必多虑。”

    仿佛是猜到了李史心中的担忧,赵雍宽慰道:“沙丘距离我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尚有三百余里之远。”说罢,他略带几分自傲的说道:“如今的中山,还值得我亲自指挥作战么?”

    在经过赵雍的解释后,李史、蒙仲等人这才得知,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在沱水河畔的曲阳、九门一带。

    九门是赵雍曾经遣赵将李疵窥视中山国的地方。

    而曲阳,则是赵国几次攻伐中山国时汇集全国兵力的前线重城,它离沙丘,最起码有三四百里之远。

    “我之所以坐镇沙丘,只是为了防范齐国。”

    可能对宋国极为信任的关系,赵雍毫无隐瞒他坐镇沙丘行宫的目的,即是为了防范齐国。

    毕竟沙丘往东,在越过清河后即是齐国的国土,倘若齐国这次胆敢出兵帮助中山国,则他赵雍便会立刻率军越过边界,攻入齐国国内,与宋王偃一同对齐国展开两面夹击。

    而齐国,似乎也猜到了赵雍驻军于沙丘行宫的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帮助中山,以至于赵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地攻入了中山国境内,比预期的日期更快就杀到了中山国的国都灵寿城下。

    毫不夸张地说,赵国攻灭中山国,这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了。

    随后,李史找了个时机,向赵雍引荐了蒙仲、蒙鹜二人。

    他将蒙仲介绍给赵雍,只是为了完成惠盎的嘱托;至于将蒙鹜推荐给赵雍,则纯粹就是这位李大夫在景亳时收了蒙氏一族不少好处的关系。

    不得不说,蒙仲的恩师庄子的面子实在是大,以至于当赵雍得知蒙仲竟是庄子的弟子后,当场欢喜地表示让蒙仲在他身边担任近卫,至于李史口中“骁战勇猛”的蒙鹜,赵雍亦授予了舆司马的军职。

    蒙氏一族,终于在迁居赵国这件事上,迈出了第一步。

    但蒙仲却忽然心生了一个疑惑:为何他与蒙鹜在什么功劳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得到了赵主父近卫与舆司马的地位?

    这两个身份,难道如此轻易就能获得么?

    还是说,这其中还有什么缘由?

第77章 六月() 
摇身一变,蒙仲、蒙鹜一行人成为了赵国的兵将,连带着武婴、蒙虎、蒙遂、向缭等小伙伴,亦被编入了赵主父的近卫,仿佛这位赵主父信任宋人多过信任本土的赵人。

    六月初六,已授予舆司马军职的蒙鹜,到沙丘行宫外的军营报到,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赵国将领的经历,而蒙仲等人,则作为近卫跟随在赵主父身边。

    包括蒙仲在内,一群小伙伴从未有过成为某位大人物贴身近卫的经历,感觉颇为新奇,但又不知作为近卫该负责哪些,或者掌握那些本领。

    “主父,身为近卫,不知该负责哪些事物呢?”

    蒙仲好奇地询问赵雍。

    赵主父笑着说道:“只需保护我即可。”

    但说实话,这个回答很是敷衍,因为赵雍身边原本就有保护他的近卫,那些可都是赵国的精锐之士,虽说蒙仲、蒙虎、武婴、华虎等人自幼学武,但在那些赵国锐士面前,却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毕竟对方那可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卒。

    明明有那样精锐的士卒,还需要他们保护吗?

    犹豫了半响,蒙仲还是没有问出心中的疑问,因为他跟这位赵主父还不是很熟悉。

    当日下午,赵主父亲自测试了蒙仲等人的武艺,他吩咐士卒准备了几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棍,两端都用布包裹,蘸上小麦磨成的面粉,让蒙仲等人自己选择一种趁手的“兵器”与他较量,以此来测试诸人的武艺水平。

    起初,包括蒙仲在内,诸子对此有所不安,毕竟他们的对手乃是这位赵主父,但在这位赵主父的宽慰下,诸人渐渐能放下心中的不安,将自己的本领逐渐展现出来。

    经过赵主父的测试,在诸人当中,就数武婴、蒙虎、华虎三人最具天赋,用赵主父的话说,这三人力气大、劲道沉,乃是习武的好胚子。

    但他最看好的却还是蒙仲,因为蒙仲是唯一一个能在他身上留下“白点”的人,换而言之,倘若彼此都使用兵器的话,蒙仲已能够伤到他。

    原因就在于蒙仲懂得“思考”,会用一些虚假的招数来欺骗他,不想其他诸人那样“直来直去”,每每都被赵主父轻松挡下。

    “你的武艺,是家族里教授的?”

    赵主父惊讶地询问蒙仲。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家族内教授的武艺,与阿虎、阿遂他们一般无二,只是我瞧主父与他们较量的过程,知主父武艺精湛,直来直往的招数不能见效,遂想到了兵法所言的虚虚实实,侥幸见效。”

    “你还读过兵书?”赵主父更加惊讶了。

    经过询问,赵主父这在得知,原来眼前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竟然读过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司马兵法等兵家著作。

    惊讶之余,赵主父忍不住感慨道:“似你这般年纪,难得有翻阅这诸多兵法的。”

    在赵主父的赞许下,蒙仲的反应却很平静,他如实地说道:“并非是同龄之人很少有像我这般观阅诸多兵法的,而是因为我的老师乃是庄夫子,他的收藏中有诸多的兵法”

    的确,在这个年代,以竹简载言的书籍,颇为稀罕贵重,它一般在垄断在贵族阶层手中,寻常的平民子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而蒙仲,也只是因为他的老师乃是庄周庄夫子,而庄周庄夫子收藏了天下诸多的书物,这才使蒙仲有机会接触这些。

    在这件事上,就不得不称赞儒家的圣人孔子,因为正是这位孔圣人打破了此前大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使小贵族以及平民子弟亦有机会接触知识与学问,否则,世人将更加愚昧。

    相比较孔夫子那些所谓君子的空洞言论,这才是他为世俗带来的巨大改变,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天下。

    见蒙仲受到称赞后毫无骄傲之色,赵主父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道:“观你这名弟子的德行,我就能知晓你的老师庄子是一位怎样的圣贤。不愧是道家的圣贤。”

    此后,赵主父便跟蒙仲聊起了兵法的事。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赵主父跟宋王偃一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其原因就在于他当初刚刚继位的时候,赵国曾遭受非常艰难的危机,甚至于险些要被灭国。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初继位时,是跟你一样的年纪。那时,亡父肃侯(赵肃侯赵语)过世,魏国的魏惠王魏罃尚在世,他纠集了魏、秦、楚、燕、齐五国,五方各带一军兵马前来参加亡父的葬礼”

    蒙仲静静地听着,赵国的这段历史,他在向惠盎请教赵宋之盟时就已经了解过。

    起因就在于赵主父的父亲赵肃侯赵语,当时魏国已经逐渐开始衰败,三晋时而联合,共同对抗秦、楚、齐,时而又内部厮杀,在这样紧张混乱的局势下,赵肃侯赵语改变了此前魏、赵、韩的三晋顺序,取代曾经的魏国,成为三晋的主导国,并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

    其实在那时,赵国就已经冉冉崛起了。

    然而在赵肃侯在位二十四年的时候,这位年近五旬的雄主便过世了,于是魏惠王魏罃得见机会,邀请齐、楚、秦、燕四国,试图瓜分赵国——三晋中唯独韩国,由于赵肃侯生前让赵雍迎娶了韩女而妻,故而并未加入这次针对赵国的战争,想来还在观望阶段。

    那时,赵雍作为新君才年仅十五岁,他在其先父重臣肥义与叔父公子成的帮助下,先是加固与韩国的盟约,再将刚刚驱逐剔成君没几年的宋君戴偃亦拉拢到赵国这边,又先后贿赂了越国攻伐楚国,贿赂娄烦攻伐燕国与中山国,形成了赵韩宋三国迎战秦魏齐的局面,终于化解了这次的亡国之危。

    这让魏惠王魏罃意识到赵肃侯“后继有人”,终于放弃了瓜分赵国的意图,带着儿子魏嗣亲自来到赵国恭贺赵雍继位,至此,三晋之首从魏国过渡到赵国。

    尽管这段历史蒙仲已经从惠盎那边听过一回,但从作为当事人的赵主父口中得知,却是另有一番滋味,毕竟对于当时赵国所面临的凶险,惠盎所了解的远远不如作为当事人的赵雍。

    于是他由衷称赞道:“赵主父确实无愧世人所称的‘雄主’评价。”

    赵主父闻言哈哈大笑。

    六月初八,赵雍显在沙丘行宫住得烦闷,便有意带着蒙仲等人外出狩猎。

    因此他事先询问蒙仲道:“你等可参加过狩猎?”

    蒙仲点点头。

    由于当世仍普遍采用射礼,并将射礼视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因此,射术可以说是每一名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本领,哪怕是平民,只要他想得到他人的重视,也必须掌握这项本领。

    因此,射术对于蒙仲这些家族子弟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然而赵主父却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