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难怪,毕竟匡章的威名实在太过于响亮,此人两度击败秦国军队、五十日占领燕国全境,垂沙之战中甚至连楚国的令尹(国相)唐昧,引发楚国内乱,使楚国反被其国内的叛乱军攻破国都郢都。ps:此时楚国的国都在江陵那边,而不是寿郢(寿春)。

    至于赵国,赵国与匡章倒没怎么打过交道,与赵国打过交道的是齐国的田朌,即公孙衍首次尝试合纵,说服齐国联合魏国攻打赵国的那次,即是由齐将田朌担任主帅。

    在那场战事中,雄才伟略如赵肃侯,亦被齐魏打地节节败退,最终只能掘开大河河堤,放水淹没了赵国东部一大片土地,这才迫使齐、魏联军见好就收,撤兵罢战。

    而匡章,被誉为继田朌之后肩负宿将之名的名将,就连赵主父,亦不敢掉以轻心。

    “赵主父?”

    蒙仲低声提醒道:“河对岸的许钧军将,正遭到两面夹击。”

    “”

    赵主父闻言看了一眼蒙仲,旋即立刻将目光投向河对岸。

    果然如蒙仲所言,由于匡章所率领的三国联军及时抵达,非但使得齐将田触麾下的齐军士气大振,反身对赵军展开猛攻,亦使得赵将许钧率领的赵军因此方寸大乱。

    若赵军这边不及时作出什么应对的话,许钧那边必败无疑。

    赵主父再次转头看向河上的桥梁,只见桥梁此时已快搭建到对岸,距离河对岸约只剩下不到十丈左右的距离。

    说实话,这个距离,赵军已经可以下令全军总攻,强攻到河对岸,毕竟不到十丈的距离,士卒们哪怕游到对岸也是颇为轻松的。

    但是

    对方是匡章,其率下的军队,是刚刚击败了秦国的军队,士气正高涨至不可思议的地步。

    就在赵主父犹豫之际,安阳君赵章领着田不禋、赵希、牛翦等人前来,显然他们也已经得到了齐将匡章率援军抵达的消息。

    赵希对赵主父说道:“主父,匡章去年于函谷关击败秦国,兵锋正盛,况且其率魏、韩两国军队一同赶来救援,恐我军不能力敌,不若暂时退兵,另思良策。”

    这家伙在说什么?

    听了赵将赵希的话,蒙仲感到很不可思议,毕竟据他目测,河对岸的“匡章联军”,充其量也不过万余人而已,将此人与齐将田触的兵力加到一起,也不过三四万人,而赵军这边却有十余万,在两军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赵希居然提及暂时撤退,另寻良机?

    这岂不是贻误战机么?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开口道:“赵主父,就算是匡章及时率军来援,我观其麾下兵力也不过万余人,而我赵军有十余万,何必惧之?”

    听了蒙仲的话,赵希顿时皱着眉头呵斥道:“蒙仲,你小小年纪,岂敢在此时胡言乱语?!你可知匡章乃是何人?”

    蒙仲正色说道:“赵希军将,我亦知匡章乃当世名将,但此人仅率万余军队来援,齐方军队远远不如我赵军,纵使匡章再足智多谋,也无法掩盖此事。眼下,河上桥梁已即将搭建至河对岸,若我军下令总攻,强行渡河,齐方军队根本抵挡不住”

    “愚子!”

    赵希打断了蒙仲的话,骂道:“你见河对岸援军仅万余,就断定匡章麾下仅万余兵力?我告诉你,匡章率领攻伐秦国的军队,有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魏、韩两国的军队若我军下令强渡大河,介时匡章余下的兵力抵达,我赵军在南岸无营无寨,如何招架得住?介时齐军发动反攻,则我十余万赵军,皆将葬身于此!”

    蒙仲闻言反驳道:“纵使匡章有余下兵力赶至,其长途跋涉,士卒体力必定不支,若两军厮杀,我赵军必胜!”

    “你愚子愚见!”

    见说不过蒙仲,赵希大怒,强忍着怒气对赵主父说道:“主父,休要听此子胡言乱语,此子年幼,即便看过几部兵书,又哪里懂得什么用兵之法?若我赵军强渡大河,介时必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不若暂时撤退,再思计策。”

    赵主父看了一眼蒙仲,旋即环视诸人问道:“你们觉得呢?”

    田不禋为人圆滑,闻言看着蒙仲笑道:“蒙仲阿弟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惧名将匡章,勇气可嘉,在下个人倾向于蒙仲阿弟的建议。不过,两国征战,非同小可,凡事皆需谨慎,因此相比之下,还是赵希军将的观点更稳妥些终归单单匡章麾下,就有十万齐军,更遑论魏、韩两国的军队。”

    听闻此言,安阳君赵章歉意地看了眼失望的蒙仲,点点头附和了田不禋的观点。

    而赵希、牛翦二将,亦连连点头。

    见此,赵主父思忖了片刻,最终还是下达了暂时撤退的命令。

    “叮叮叮——”

    “叮叮叮——”

    击钲之声在大河北岸响起,听到这代表退兵的消息,河对岸的赵将许钧当即下令撤退。

    在他的率领下,约六七千赵卒迅速撤退,在付出了尽半士卒的代价后,终于撤回了北岸。

    而与此同时,齐、魏、韩三国联军与齐将田触率领的齐军一起杀到河岸,放火箭烧掉了约一半的桥梁,这才徐徐撤退。

    在返回赵营的途中,蒙仲借故身体不适,让蒙虎为赵主父驾驭兵车,而他在另外一辆兵车上,与乐毅议论此事。

    他失望地对乐毅道:“魏王嗣新丧,魏太子遫继位,魏国岂会在这时候派大军协助匡章回援齐国?既匡章率军从秦、魏、韩边界撤离,韩国必定会严防秦国报复攻伐,又怎么可能会派重兵协助匡章回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齐、魏、韩三国联军,最多就只有匡章十万齐军而已,十余万养精畜锐的赵军,难道还无法打败匡章麾下十万精疲力尽的齐军?”

    “好了。”

    乐毅拍了拍蒙仲的肩膀作为安慰。

    相比较赵希那种“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建议,乐毅当然更倾向于蒙仲的观点,就像蒙仲所说的,即使对方是匡章又怎么样?昔日魏国的庞涓难道不是名将么?不照样因为下令士卒急行而被齐将田忌、孙膑击败?

    但只可惜,蒙仲、乐毅二人虽然贵为赵主父的近卫司马与佐司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见解会受人重视——尤其是在赵主父亦对此犹豫不决的情况下。

    说到底,还是人微言轻。

    回到赵营后,蒙仲因为心中不忿,回自己的帐内闷头歇息去了。

    而乐毅,则担心蒙仲任性的举动会引起赵主父的不满,便代蒙仲请见赵主父,将蒙仲在途中对他所说的那一番话,通通告诉了赵主父。

    赵主父听完后,沉思了许久。

    不得不说,赵主父方才也是被“齐魏韩三国联军”给吓到了,但是在听了乐毅所传达的蒙仲的观点后,他却忽然发现,魏、韩两国的军队确实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援助齐国。

    显然,是匡章借了魏、韩两国军队的旗帜,意在助涨己方的威势而已——这个人,确实很擅长利用旗帜在做文章,想当年在桑丘之战中,匡章就曾借旗帜辨识之物,设计击败了秦国。

    想到这里,赵主父对乐毅说道:“我命人准备一些酒菜,你且代我去安慰一下那小子。”

    见赵主父没有怪罪蒙仲的“任性”,乐毅心中欣喜,一口应下。

    片刻后,乐毅带着赵主父赐予的酒菜找到蒙仲,又叫上武婴、蒙虎、蒙遂几人,一干小伙伴在蒙仲的帐内畅快吃喝了一顿。

    酒足饭饱,蒙仲心中的不满倒也纾解了不少,再加上乐毅在旁劝说,于是次日又回到了赵主父身边担任近卫。

    此后两日,赵军时刻关注着对岸齐军的动静,尤其是赵希、许钧等人,暗中派细作混到对岸,死死盯着齐营的一举一动。

    在第三日,当赵主父召诸将展开军议,商量对策时,赵希神色严肃地对赵主父说道:“主父,这两日我命人紧盯着对岸的齐营,发现每日皆有军队抵达,或是齐军、或是魏军、或是韩军,据我估测,河对岸怕是已有不下二十万兵力。”

    说罢,赵希又瞥了一眼站在赵主父身侧的蒙仲,略有些自得地说道:“若当日听从了某个黄口孺子之言,恐我十五万赵军,或已覆亡”

    “二十万兵力”

    听到赵希的话,别说安阳君赵章、田不禋、赵袑、许钧、牛翦等将领,就连赵主父亦露出凝重之色。

    毕竟那可是二十万兵力,论兵力已经超过了赵军。

    就在帐内诸人一片寂静,正思索着对策时,却有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

    “容我插句嘴,依我之见,此或许是齐军虚张声势之计我怀疑,匡章很有可能其实还未率军抵达!”

    “”

    听闻此言,帐内诸人纷纷抬头,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说这话的蒙仲。

    包括赵主父。

第114章 军议力辩【上架第四更求首订】() 
ps:新书上架,求订阅,涨首订成绩。首订是一本书的面子啊!

    ————以下正文————

    “荒谬!”

    在片刻的寂静后,赵希忽然开口斥道。

    这仿佛是一个讯息,顿时间,赵袑、许钧二将看向蒙仲的眼神亦多了几分不悦。

    原因很简单,倘若蒙仲的观点正确,这即意味着,赵希、赵袑、许钧这三位赵将,即是被匡章的名号给吓退了,放弃了原本的大好局面。

    这对于一名将领而言,简直就是莫大的羞辱。

    而“受辱”的人当中,亦包括赵主父——毕竟他当时听取了赵希暂且撤退的建议。

    抬手阻止了赵希,赵主父颇为严肃地看着蒙仲,问道:“蒙仲,你说这话,可有什么根据吗?”

    “有。”蒙仲点点头,旋即开口解释道:“首先我想声明,魏、韩两国的军队,是几乎不可能出现在此地的。据我所知,魏王嗣新丧,而太子魏遫继位,魏国正处于王权接替的阶段,想来此时必定会以固守边界、稳定国内局势为主,岂会在此时派大军协助匡章回援齐国?难道魏国就不怕秦国趁此机会再次讨伐么?同理,在匡章率军回援齐国,而魏国正忙于稳定国内局势的情况下,韩国是否会派兵协助匡章呢?还是说,韩国会选择驻扎重兵于边境,严防秦国报复?据我所知,魏韩两国曾多次联合讨伐秦国,但皆被秦国击败,此番乃是因为有匡章所率十万齐军的协助,齐魏韩三国联军才能攻破秦国的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但如今匡章撤兵回齐,魏韩两国就算彼此联合,对抗秦国亦没有几分优势,然而,魏韩两国却仍要派重兵协助匡章回援齐国,抵御我赵国军队。我只能说,魏韩两国此举,是恨不得国家早早被秦国覆亡!”

    “”

    帐内寂静一片,除赵主父早已想通这件事以外,其余诸人皆皱着眉头思考着蒙仲的观点。

    “是故,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齐、魏、韩三国联军,最多也只不过是匡章麾下的十万齐军哦,对了,在经过与秦国的战争后,想来匡章麾下的军队,已不足十万。”环视了一眼帐内诸人,蒙仲正色说道。

    “简直胡言乱语!”

    赵希闻言反驳道:“那日你难道没有看到魏、韩两国的军队么?许钧?”

    他转头看向那日负责率舟筏部队强渡大河的将领许钧。

    许钧正要开口,就听蒙仲抢先说道:“恕我直言,那日我只看到有一支援军高举魏、韩两国的旗帜,但旗帜这种东西,本来就容易仿造,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说罢,他转头看向许钧,问道:“许钧军将,请问你当日抵挡那支‘联军’时,可曾遇到什么熟面孔?据我所知,赵魏两国近三十年来亦战争不断,想来军将多少也认得几个熟面孔吧?”

    “这”

    许钧捋着胡须回忆了片刻,旋即在赵主父的注视下,老老实实地说道:“确实不曾看到有眼熟的魏、韩两国将领”

    说罢,他看了一眼蒙仲,原本支持赵希观点的他,心中亦有些犹豫起来。

    见此,赵希质问蒙仲道:“那如何解释近日源源不断的联军援兵?”

    “这个很容易。”

    蒙仲不慌不忙地说道:“只要令麾下的士卒夜间潜出营寨,躲藏于附近的山林,待白日,再叫他们高举齐、魏、韩联军旗帜,大张旗鼓地入营即可。反复如此,便可轻易营造出几十万人马的假象。”

    赵主父闻言眼睛一亮,而帐内其余人,诸如安阳君赵章、田不禋、赵袑、许钧等人,则是听得目瞪口呆,显然他们从未碰到过这种“诈计”。

    但仔细想想,他们也觉得蒙仲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你你如何能轻言断定?”

    赵希再次质问蒙仲的话音中带着几分惊慌,显然他有些着急了。

    毕竟一旦证实蒙仲的观点正确,岂不意味着他这位带兵多年的老将,还不如一个初出茅庐的黄口孺子?

    最关键的是,在当时蒙仲已提出质疑的情况下,是他信誓旦旦地说服了赵主父与其余人,让赵军放弃了大好局面,草草结束了当日的战事。

    若此事传扬出去,则他赵希必然会成为笑柄。

    “只需仔细推敲即可。”

    面对着赵希的再次质问,蒙仲平静地解释道:“如我方才所言,魏韩两国是不可能会援助齐国的,他们首先要确保自己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匡章率下的齐军,以他率军攻打函谷关整整两年余来推断,这支齐军大约在五万到八万之间,不会更多了。试问,倘若匡章率领这支齐军抵达了河对岸,加上齐将田触率下的军队,何来二十万?由此可见,此乃齐国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之计,利用魏、韩两国的旗帜令我赵军畏惧”

    “不可能!”

    赵希反驳道:“齐国怎么会有那么多魏、韩两国的旗帜?”

    蒙仲闻言笑着说道:“我什么时候说是齐国了?我说的是匡章。”

    说罢,他解释道:“据我猜测,匡章大概是听说我赵军屯兵沙丘,意图攻伐齐国,这才火速赶回齐国。或许他曾想过恳请魏、韩两国的帮助,但魏韩两国未必会冒着使国内空虚的危险而协助匡章,是故,匡章退而求其次,索要了一部分魏、韩两国的旗帜,命人用战车运载,日夜兼程运到齐国,就为了故布疑阵,使我赵军投鼠忌器,以此拖延时间。”

    说罢,他环视了一眼帐内诸人,正色说道:“诸位且仔细想想,这支‘齐魏韩三国联军’,是否是来得太巧合了?正值我赵军准备强渡大河,这支联军恰好抵达呵!据我猜测,这支‘援军’恐怕已在这附近守了几日”

    “你怎么知道?”赵希愈发慌乱地质问道。

    “很简单,看当时那支‘联军’的状态即知。一支日夜兼程赶来的疲军,纵使许钧军将麾下的赵卒一时被其吓到,也不至于那么轻易就被击败。”蒙仲有理有据地回答道。

    听闻此言,许钧捋着胡须皱眉说道:“不错!那支联军其士卒士气不弱,不像是千里驰援而来”

    话音刚落,就听赵希再次反驳道:“这只能说明那支援军提前抵达,在这附近修整了一番,不能断定是齐国故弄玄虚。”

    “不,足以!”

    环视了一眼帐内,蒙仲正色说道:“前几日,齐国派来田瞀、公孙甓耍嵋橛钊们С丝ぃ蚁蛘怨┦壮瞥迹罢灾鞲竿V拐獬≌秸比唬庵皇瞧肴说墓罴贫眩钗徊槐氐闭妫抑皇窍胨担热舻笔逼搿⑽骸⒑训执锎蠛幽习叮肴撕伪嘏商镱Α⒐镪前来说项?这岂非是多此一举吗?由此我可以断定,根本没有齐、魏、韩三国联军,且匡章率下的齐军亦尚未抵达此地,前几日我等瞧见的那支‘联军’,不过是齐将田触虚张声势的诡计而已。”

    “”

    “”

    听了蒙仲有依有据的分析,帐内诸人鸦雀无声。

    安阳君赵章看向蒙仲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惊艳”,仿佛此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位名叫蒙仲的少年竟然有如此的缜密心思与远见。

    相比之下,田不禋则是面带微笑地看着蒙仲,眼眸中带着几分歉意与尴尬,毕竟他当时也没有听取蒙仲的建议——亏他还口口声声称呼蒙仲为阿弟。

    其余赵袑、许钧、牛翦几人,则是用赞许、惊讶、佩服的目光看向蒙仲。

    区别仅在于,除牛翦以外,赵袑、许钧二将脸上亦有些尴尬,毕竟他们当时确实被那支“齐魏韩联军”给吓到了。

    当然,尴尬归尴尬,但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却不在于他们,而是在于向赵主父建议撤兵的赵希身上。

    也难怪赵希此刻汗如浆涌,神情慌张。

    “精彩的推断!”

    在反复思忖了蒙仲的分析后,赵主父抚掌赞道。

    “赵主父谬赞了。”蒙仲抱拳逊谢,旋即建议道:“赵主父,眼下对岸的齐军,想必正沾沾自喜于骗过了我军,若我军骤然发动夜袭,必定可获成功!”

    “夜袭?”赵主父闻言双眉一挑。

    “正是!”蒙仲点点头,正色说道:“赵主父可挑选一队锐士,于今晚命其从上游或下游潜到对岸,偷袭齐营,齐军只防着我军主力这边,未必会料到我军会派人从其他地方偷渡,介时,待明日天亮之前,当这支奇兵杀入齐营,赵主父率领大军发动猛攻,里应外合,两面夹击,必定可获全胜!”

    “唔。”

    赵主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旋即问在座诸人道:“你们觉得如何?”

    安阳君赵章、田不禋、赵袑、许钧、牛翦几人纷纷点头。

    期间,赵袑看了一眼蒙仲,对赵主父说道:“蒙仲此计可行,不过,其中也有凶险。说到底,‘匡章并未率军抵达’,这只是蒙仲个人的判断,万一事实与他猜测不符,恐我军会反被匡章所制。不如这样,赵主父先派人约匡章在河上见面,若匡章不敢出面,即说明蒙仲的判断正确,介时再按蒙仲的计策行事,这样更为稳妥”

    “不可!”

    蒙仲打断道:“若赵主父派人约匡章见面,岂不表明我军已对此产生怀疑?如此一来,齐军必定会加强防范。”

    赵袑笑着说道:“小兄弟多虑了,只要匡章确实不在对岸,纵使齐军有所防范,又有何惧呢?”

    “唔”

    赵主父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待当日的会议结束后,蒙仲微微叹着气对乐毅说道:“人微言轻,确实是人微言轻啊”

    乐毅低声安慰道:“毕竟你我还未建立功勋,即便赵主父器重你我,多多少少也抱持着几分慎重”

    “功勋么?”

    蒙仲闻言望了一眼东方,忽然喃喃说道:“此时夜袭齐营,我觉得我五百名信卫倒也足够了”

    听闻此言,乐毅微微一愣,旋即不可思议地看向蒙仲。

    “阿仲,你莫非不会的,那是违反军令的,你不会那么做的,对吧?”

    “不,我会。”

    蒙仲笑着伸手搂住乐毅的脖子。

    “而且你也会。”

    “”

    看着蒙仲笑吟吟的面孔,乐毅嘴角抽搐了两下。

第115章 夜袭【上架第五更求首订】() 
————以下正文————

    当日回到自己帐内后,蒙仲将武婴、蒙虎、乐进、蒙遂等一干小伙伴叫到帐内,对他们说起了自己的主意。

    即矫令擅自夜袭齐营。

    “你们帮我劝劝他吧。”

    在蒙仲说完后,乐毅无奈地对一干小伙伴说道:“我已经说了此事违反军令”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听蒙虎兴致勃勃地问蒙仲道:“夜袭齐营?怎么夜袭?阿仲你有主意了吗?”

    在他说话时,华虎、穆武二人亦是满脸期待。

    “”

    看到这一幕,乐毅的声音戛然而止,倍感无语地看着蒙虎、华虎、穆武三人。

    不过他对此倒不意外,毕竟在一干小伙伴当中,就属蒙虎、华虎、穆武三人最能惹事,也最不怕事。

    看出了乐毅心中的无奈,向缭笑着说道:“好了好了,让我来说两句吧。”

    说着,他的神色逐渐变得认真起来:“我支持阿仲!”

    “连你也”

    乐毅真的是彻底无奈了,要知道在一干小伙伴中,除蒙仲与他乐毅以外,就属向缭心思最缜密,是故才能胜任军需官的职务,率领数百名编外杂兵,将信卫军的杂事后勤打理地井井有条。

    如今连向缭都支持蒙仲的决定,乐毅真不知该如何劝阻了。

    见乐毅无奈地看着自己,向缭乐了,摆摆手笑着说道:“阿毅,你别急,我来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说着,他徐徐收敛脸上的笑容,环顾周围的小伙伴们说道:“关于阿仲对匡章是否来援一事的判断,你们想必已经没有疑虑了吧?”

    蒙遂、乐进、乐续几人点点头。

    “可为何赵主父与那几名赵国将领,却不肯听从阿仲的建议呢?”向缭转头看向乐毅,压低声音说道:“就像阿毅说的,人微言轻,我等还未建立功勋,是故得不到真正的信赖”

    “”

    乐毅闻言陷入了沉默。

    不得不说,尽管这几日乐毅多次安慰蒙仲,但在他心底,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