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大司马-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拒绝”
听着蒙仲的话,赵王何的眼神逐渐变得温和了许多。
因为昨日他就听蒙仲讲述过前者家中的事,当然也知道自蒙仲的父亲蒙瞿过世后,是其母葛氏含辛茹苦抚养蒙伯、蒙仲兄弟二人,当时赵王何就觉得,那是一位可敬的母亲。
聊着聊着,二人又料到赵王何与赵主父的矛盾这一话题,对此赵王何摇摇头说道:“寡人对主父,其实并无怨恨,虽然主父宠爱的只是我的母亲,但亦不曾亏待寡人,更何况主父将寡人立为太子、随后又传位于寡人,寡人对主父唯有感激”
“只是感激,而没有亲近么?”蒙仲插嘴问道。
赵王何看了一眼蒙仲,在沉默了半响后,这才说道:“是主父不愿与我亲近。”
蒙仲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这只是赵王何的一面之词,但蒙仲好歹也在赵国呆了大半年,也曾多次看到赵主父与赵王何接触时所发生的事,他必须得承认,赵王何确实已经做到了作为儿子该对父亲的尊重,问题在于赵主父那边——惠后死后,赵主父后悔将王位传给性格不像自己的次子赵何,而希望传位于更像自己的公子章,这是其一。
其二,即此刻还在壮年的赵主父,后悔这么早就传下了王位。
只是这两个原因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蒙仲还是觉得,赵主父与赵王何矛盾,其实还是可以化解的,只是过程不是那么容易而已。
“君上想过与赵主父化解矛盾么?”蒙仲想了想问道。
听闻此言,赵王何轻笑着反问道:“卿以为寡人没有尝试过?”
“臣的意思是,君上好好与赵主父谈一谈,推心置腹地谈一谈。”说到这里,蒙仲顿了顿,最终还是决定将他所猜测的一些原因告诉赵王何:“君上,这只是臣的猜测,不过君上可以作为参考:臣觉得,赵主父如今与你的矛盾,大概有这么两点。其一,当初赵主父将王位传给君上您时,一方面是因为惠后的恳求,而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专心对付中山国,对付齐国只是赵主父没有想到,当他将王位传给君上您后,他逐渐失去了权力。臣这话,不是说赵主父贪恋权力,您要知道,赵主父是在赵国最危难的时候继位,挫败了诸国的阴谋,此后,联合宋国、燕国,乃至秦国,使赵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臣认为,没有赵主父,就没有今日的赵国。”
“唔。”赵王何点点头。
这一点,他也是承认的。
“然而这样一位带领赵国走到今日的雄主,在壮年时就逐渐失去权力,出于世人趋炎附势的人性,赵国的臣子逐渐拜投到君上这边,君上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您是赵主父,是否会对此心存怨恨?”
“唔”赵王何微微点了点头。
见此,蒙仲又说道:“但是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化解。古人云投其所好,既然赵主父希望被人拥戴,您就从这方面满足他即可。比如说,宫筵时的坐席,如今您与赵主父平起平坐,但臣建议,您不妨让赵主父处在更尊贵的位置,比如让赵主父的案几更大些,更奢华些。再比如,哪怕赵主父已搬到了信都,但君上仍然可以将邯郸王宫中最大的一座宫殿留给赵主父。臣听说齐国的君主田地,不惜大兴木土为其父建造宫殿,尊敬自己的生父,这也是孝顺,谁会为此指责什么呢?毕竟,哪怕是一国之君,也是有父亲的!总而言之,君上只需让人能确确实实感觉到,赵主父比您更尊贵一些,而不仅仅只有一个‘主父’的称谓,长此以往,赵主父就会满足。”
“卿这个建议”
赵王何眼眸中闪过几丝异色,因为蒙仲所提出的建议,此前还真没有人向他提出过。
“不过,那第二点呢?”他询问蒙仲道。
所谓的第二点,即赵主父希望性格更像自己的公子章来继承王位这件事,这也是父子二人的矛盾中,最难被化解的一点。
蒙仲想了想,回答道:“这第二点,有两个解决的办法。最上策,君上与公子章和解,其次,说服赵主父”
“”
赵王何闻言皱了皱眉,毕竟这两个解决办法,都不是能够容易办到的。
“这可都不容易。”他皱着眉头说道。
“事在人为。”蒙仲正色说道:“尝试了,至少有一线可能;不尝试,那就连一线可能都没有。”
听闻此言,赵王何微微点了点头。
确实,说服赵主父,很难!
而说服公子章,更难!
但若是真能调和他赵氏王室内部的矛盾,那么他赵国,就确确实实有了变法改革的机会。
这确实,值得尝试。
第137章 傍晚()
ps:求订阅推荐票月票
————以下正文————
傍晚,在蒙仲向赵王何告辞离去之后约大半个时辰左右,赵相肥义来到了宫中,请见赵王何。
其实肥义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想了解一下赵王何与蒙仲接触的过程——他虽然看好蒙仲,但也并非就丝毫没有防备,毕竟蒙仲终归还是赵主父那边的人。
于是在见到赵王何后,肥义就笑着询问道:“方才老臣遇到了信期,听信期说,今日君上将蒙仲领到了偏殿,还屏退了左右,不知聊了些什么?”
赵王何最信赖的便是肥义,听后者问起,便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最初聊了些有关于诸位变法的事,蒙卿认为,我赵国也必须施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超齐赶秦。”
“超齐赶秦?”
肥义捋着髯须琢磨了一下,旋即微微点头说道:“很不错的说法,不过他觉得我赵国如今有变法的条件么?”他略显惆怅地又摇了摇头。
前文就说过,事实上肥义也希望赵国施行全面的改革,将胡服骑射改革中留下的漏洞与隐患通通弥补上,但遗憾的是,赵国的内争太严重,不具备施行改革的条件。
而赵王何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见肥义露出惆怅之色,便将蒙仲与他的对话中最重要的一点提了出来:“是故,蒙卿建议寡人设法与赵主父和解。”
“哦?”
听闻此言,肥义愣了愣,旋即颇感好奇地问道:“他有什么好计策么?”
见此,赵王何便将蒙仲提出的建议告诉了肥义,即设法让赵主父“满足”,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主父”的称谓。
“这个”
在听了赵王何的话后,肥义仔细分析着蒙仲提出这项建议的初衷。
倘若是换做别人提出这个建议,肥义多半会怀疑这个建议的“威胁性”——即赵主父一方是否是想借这个名义逐步夺权,但既然是蒙仲提起,肥义多少对此抱有几分信任,更何况,蒙仲建议“满足赵主父”的,大多数都是物质与虚荣方便的满足,至于实权,蒙仲是建议在赵王何认可的前提下满足赵主父,换句话说,即“器”与“名”还是在赵王何手中。
“器”,指的是礼器,延伸下来即君王的仪仗,包括出行、祭祀、丧葬等等。
而“名”,指的是君王册封臣子名爵的权力。
左传曾有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就是说,作为君主什么都可以赐给别人,但唯独器礼与册封臣子名爵的权力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否则君王就会失去自己的地位。
就拿周天子来说,晋国称霸中原的时候,周国就已经衰弱地连诸侯国都不如了,但为何强如晋国,都不敢取代周国呢?就是因为周天子的威仪尚且保留着。
曾记得,晋国的某位君主希望自己死后能以天子的规格下葬,便派使者恳求周王室。
当时周王室的实力根本比不上晋国,但在位的周天子却表示,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我不会给你允许。
最终,那位晋国君主还是诸侯的规格下葬了。ps:作者忘记是谁了,反正是一位对周国有很大贡献的晋国君主。
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强如晋国的君主也不敢逾越,此后也不敢有诸侯国——除了郑国——冒犯周国,这就是“器”的威力。
这是正面例子,而反例就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后,魏、韩、赵这三家窃夺了晋国的“反臣”,最后都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认,册封为诸侯,至此,周王室威仪丧尽,再没有诸侯把周国放在眼中——这就是因为周王室开了向臣属“妥协”的先例。
至于“名”的例子,这就太多太多,自古以来君王失去地位,都是从失去了“名”开始的,远的不说,就说赵主父,他传给于赵王何,就是给予了赵王何册封臣子的权力,而结果呢?就导致赵主父被不断边缘化。
是故左传才有这句警告与提醒: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而如今,既然蒙仲并没有要求赵王何将“器”与“名”还给赵主父,那么,这件事倒还是可以商量的,毕竟肥义也不希望与赵主父为敌。
问题在于,赵王何是否能与赵主父和解呢?要知道这父子当中,还夹着一个安阳君赵章呢。
但尝试看看,这终归是没什么大碍的。
不过在此之前,肥义先要询问赵王何一件事:“君上,您认为蒙仲此人,可信吗?莫要在意是老臣向您推荐了此人,您要有自己的判断。”
“蒙卿”
赵王何仔细回忆着他与蒙仲谈聊的过程,最终,他点了点头:“他曾在寡人面前直言不讳,说他不会背叛主父,他敢将这心中的实话告诉寡人,相信是诚信之人寡人认为可信。”
听闻此言,肥义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您就与他协力吧。”
赵王何重重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蒙仲也已经回到了赵主父身边。
刚到赵主父居住的宫殿时,蒙仲正好碰到鹖冠子、庞煖师徒二人从殿内出来。
“鹖冠子,庞煖兄。”
蒙仲率先拱手施礼。
“原来是小友。”鹖冠子微笑着看着蒙仲,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与蒙仲颔首告别。
至于庞煖,他在离开前告诉了蒙仲一件事:“我将我麾下的五千名兵卒,命名为檀卫军。”
说完,他就跟着鹖冠子离开了。
“檀卫?”
看着庞煖离去的背影,回忆着他方才那隐隐有几丝竞争之色的眼眸,蒙仲心中亦有些无奈。
虽然他没有去过信都,但也曾听赵主父提及过,信都最大最闻名的两座建筑,其一是信宫,其二就是檀台,即曾经赵成侯为了向臣民显示“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定,在信都建造了信宫与檀台。
而如今,蒙仲将他麾下五百名士卒取名为信卫,而庞煖则将其麾下五千名兵卒取名为檀卫,这显然就是有着与他竞争的意思。
至于其中原因,无非就是蒙仲率五百名信卫夜袭齐营这件事,这让心高气傲的庞煖有了几分“一较高下”的念头。
名声累人啊
蒙仲感慨地叹了口气,因为此前与庞煖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在出征齐国之前,他二人还多次探讨兵法。
目视着鹖冠子与庞煖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蒙仲摇了摇头,在跟守在殿外的几名信卫军士卒点点头作为招呼后,便转身迈步走入了宫殿。
此时在这座宫殿的前殿内,赵主父正一手托着下巴坐在一张矮桌后,待注意到蒙仲走入殿内后,便醉醺醺地笑道:“小子,回来了?”
蒙仲嗅了嗅殿内有些刺鼻的酒味,说道:“赵主父,您今日与鹖冠子又喝了不少酒么?”
“诶。”
赵主父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旋即又解释道:“喝酒助兴,稍微喝地多了些而已,你不要扫兴。”
正说着,殿内深处走出来一名宦官两名宫女,为首那名宦官恭谨地说道:“赵主父,沐汤已准备就绪。”
“好!”醉醺醺地赵主父挣扎着站起身,同时招招手招呼蒙仲:“蒙仲啊,来,扶我一把。”
蒙仲暗自无奈地摇摇头,扶着赵主父来到殿内深处的浴池。
片刻后,赵主父在两名宫女的协助下脱掉了衣衫,迈入池水中,一脸舒适地坐在温热的水池中,甚至于嘴里还发出了几声舒服的声音。
沐汤,说白了就是泡澡,能不能解酒蒙仲不清楚,但据他所知,赵主父最喜欢的就是酒后泡澡,据说最为舒适——蒙仲没有试过,因为他很担心自己酒醉后会不会溺死在水池里。
“你还愣着做什么?”
泡了大概有十几息的工夫,赵主父见蒙仲还站在浴池旁,便招招手示意后者同浴。
说实话,蒙仲其实蛮抵触跟一位长辈一起泡澡了,但既然赵主父开口了,他也没别的办法。
片刻后,待蒙仲亦把自己泡在水池中后,赵主父将头仰靠在水池的边沿,闭着眼睛,仍带着几分醉意地问道:“听说今日,你又去主殿见赵何了?”
“是的。”
“聊了些什么呢?还是你夜袭齐营的经历么?他听不够?”
“不。”蒙仲摇了摇头,说道:“今日我与君上聊了些各国变法的事。”
“变法?”
赵主父睁开眼睛,仰起头瞧了一眼蒙仲,旋即又恢复了原先的躺姿,懒洋洋地说道:“我儿,他在翻阅各国的法令吗?唔,很不错依你所见,他对各国的法令了解地如何?”
“依我看来,君上对各国的法令了解地很深。”
“哦。”赵主父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旋即又问道:“还聊了些别的吗?我还记得,昨晚肥义请你到他府上做客吧?只单独邀请了你一人怎么着,他连我新栽培的人也要拉拢么?”
他最后一句话中,隐隐带着几分不满。
这该怎么回答呢?
蒙仲想了想,索性就承认了此事:“是的,肥相希望我辅佐君上。”
赵主父闻言再次睁开了眼睛,故作不在意地问道:“那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我不会背叛赵主父。我就是这样回覆君上与肥相的。”蒙仲很直白地说道。
赵主父侧转过头瞄了一眼蒙仲,却看到蒙仲满脸诚恳,他哂笑一声说道:“我就是随口问问,你也不必太当真。连肥义都来拉拢你,这就越发证明我看人的眼光。”
不必太当真么?
回想到方才从这座宫殿里离开的庞煖,蒙仲并不是很相信赵主父的这句话。
他有自知之明,赵主父固然看重他,但未必就非他不可。
有些事,他蒙仲办得到的,庞煖也同样办得到,更何况庞煖身边还有他的老师鹖冠子在,这师徒二人在赵主父心中的分量,可丝毫不会比他蒙仲逊色。
第138章 六月中旬()
ps:求订阅推荐票月票
————以下正文————
次日,就在蒙仲琢磨着如何缓解赵王何与赵主父的关系时,田章托人向住在宫内的蒙仲传达了一个口讯,即他要返回齐国了。
得知此事后,蒙仲立刻来到了城内的驿馆。
此时,田章的随从与卫士们已经准备好了行装,并将其一件件地搬上马车,而田章本人,则还在驿馆内等着蒙仲。
直到蒙仲来到驿馆,田章这才吩咐随从卫士们驾驭着马车队缓缓驶出邯郸。
“贤弟当真不愿随愚兄赴齐么?”
在见到蒙仲时,田章诚恳地做最后的劝说。
说实话,蒙仲与田章相识还很短暂,但因为有着孟子的关系在,田章对他很是亲近,而蒙仲,亦投桃报李,这使得他二人虽然接触短暂,却建立了不浅的交情。
因此有些话,蒙仲倒也不必藏着掖着。
比如说,蒙仲对他留在赵国的目的直言不讳:就是为了防止齐国报复宋国。
对此,田章也很无奈。
事实上,倘若蒙仲在意的仅仅只是蒙氏一族,其实田章倒也有对策——以他在齐国的地位,想要庇护宋国的蒙氏,这根本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并且他也相信,只要蒙仲愿意跟着他前往齐国,有他暗中相助,蒙仲日后定能在齐国立足,甚至于,哪怕不依靠他匡章的名声,也足以庇护蒙氏一族。
但遗憾的是,蒙仲在意的不单单只是他蒙氏一族,他还在意着宋国。
涉及到国家的立场,田章就无能为力了。
毕竟齐国也是想称霸中原的国家,且田章毕生都是在为这件事而努力。
就眼下的情况而言,赵国暂时是齐国得罪不起的国家,而楚国,因为现阶段与齐国有着一样的目标——即合纵抗秦,因此,齐楚两国倒也能相安无事,但是燕国与宋国,却是齐国希望吞并增强实力的对象。
而相比较地处中原东北部的燕国,宋国因为位于中原的富饶之地,一直都受到中原各国的垂涎,包括齐国。
甚至于,纵使眼下齐国已向赵国臣服,但齐国仍然还希望得到赵国的默许,默许其蚕食吞并宋国。
换而言之,齐宋两国的立场,很难保持一致。
而这个最根本的矛盾,是田章都无法改变的。
在叹了口气后,田章再次提醒蒙仲道:“贤弟既然要留在赵国,那就要格外小心了。赵国虽有称霸中原的潜力,但现如今国内危机重重,一个不好,或就会影响整个中原的格局贤弟要知道,我齐国向赵国臣服,其中关系很是复杂,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各国重新认识赵国。”
他说得很隐晦,但蒙仲还是能听懂其中的意思:齐国之所以向赵国臣服,就是为了让赵国处于“木秀于林”的位置,让赵国来吸引秦国乃是其余各国的敌视。
如果赵国能越过这个危机,击败了其余各国的挑战,那么就是建立像曾经晋国那样的霸业,否则,赵国就很有可能面临其余各国的围攻与瓜分,就像当年赵主父初继位时那样。
总言而之,如今中原格局的焦点就在赵国,它的一举一动,将很大程度影响整个中原的格局。
听了田章的劝告,蒙仲点点头,旋即开玩笑道:“齐国不惜向赵国臣服,来促成秦赵反目,但如果秦赵两国达成了协议,齐国岂不是盘算落空?”
田章的眼眸微微闪烁了一下,笑着说道:“贤弟是说,秦赵两国还有和睦的可能性?”
“也并非没有。”
蒙仲说道:“赵国作为三晋之一,跟魏、韩两国一样,始终都想联合三晋,而秦国则是为了对外扩张,难免不会发生赵取魏韩、秦取楚国的局面,介时,齐国将如何自处呢?”
田章闻言笑了笑,似半真半假般说道:“谁知道呢,或许到时候我齐国还是会支持赵国,但亦有可能,我齐国会联合秦国不过依我看来,纵使秦赵两国私下和解,但秦国还是不会坐视赵国吞并魏韩,贤弟知道为何么?”
蒙仲摇了摇头。
“因为晋国曾是阻止向东扩张的最强大的敌人秦国不允许这世上再出现一个晋国。”说到这里,他耸了耸肩,笑着说道:“不过这件事,与我齐国无关了,接下来,是秦国与赵国的角逐。”
聊着聊着,他二人已经走出了邯郸的东城门。
此时,田章朝着蒙仲拱了拱手,说道:“,愚兄也该启程了,贤弟就送到这里吧。对了,回齐国的途中,愚兄会转道邹国,拜访孟师,贤弟可有什么要转达的吗?”
其实蒙仲很想让田章顺道问问孟子,他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儒家的弟子,不过看着田章亲近而真诚的表情,他实在是问不出口。
他想了想说道:“请替我问候孟子,请孟夫子务必要保重身体。”
“好!”
田章爽朗地笑了笑,拍拍蒙仲的肩膀与他告别,不过待走到马车旁时,他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回身对蒙仲说道:“贤弟,日后倘若你改变主意,亦或赵国有什么变故,贤弟不妨来齐国投奔愚兄,愚兄虽不才,但在齐国,好歹也有些名望,不至于会让贤弟的才能埋没。”
对于这份善意,蒙仲还能说什么呢,唯有拱手称谢:“多谢兄长。”
田章笑着点了点头,旋即登上马车,吩咐车队缓缓启程,离开了赵国。
目送着这支车队在自己的视线中消失,蒙仲这才返回邯郸城内。
此后几日,蒙仲依旧隔三差五去请见赵王何,与赵王何谈聊一番,话题涉及很广,既有针对各国变法改革的评价,也有探讨赵国现如今的状况,以及,如何化解赵王何与赵主父之间的矛盾。
蒙仲必须地承认,赵王何的确是有与赵主父拉近关系的想法,这不,在蒙仲向他提出建议后,赵王何便将宫内最大的主殿让了出来,希望让赵主父搬进入居住。
就像蒙仲所认为的,对于赵王何的这个举动,朝臣议论纷纷,但没有一名臣子提出异议,只是隐晦地向赵相肥义询问原因。
赵相肥义大义凛然地告诉那些臣子:“孝乃天下共德,君上要行孝道,这有什么错吗?”
于是,赵国的臣子都不敢多说什么。
而赵主父在得知这件事后,亦感觉颇为意外。
因此他将蒙仲召到了面前,询问道:“我儿将宫内主殿让给我,你可知其中有什么缘故么?”
蒙仲当然不会傻到将真相全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