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山河志-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国的压力。这样一来,南北二李,就成了遥相呼应之势。同时,清军也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压力。”

    曹继武话锋一转,“不过,事情都有阴阳两面。虽然二李形成呼应,但同时也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一旦有一方出现重大失误,那么二李将会面临崩溃的边缘。”

    金日乐有点不理解:“二李都是当世名将,出现重大失误,这有点不可能吧?”

    曹继武摇了摇头:“李定国这人,成一方大将,绰绰有余。然而要为主帅,统筹全局,还缺点火候。李来亨虽然去过南洋,但思维僵化已久,观念转变太慢。一旦李定国不支,李来亨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金日乐摇头叫道:“你这话说的,也太玄乎了!”

    金月生打了一个哈欠,搂了金日乐的脖子:“管他玄不玄乎,我们还是睡觉吧!”

    他这么一说,金日乐也顿生困乏。二金跟着彭玉麟,钻了一夜的树林子,此时再也坚持不住,倒头便睡。曹继武一夜未曾合眼,于是也躺下睡去。

    果然,不出曹继武所料,诸葛兑终于说服白文选,孙可望自己阵营,顿时大乱,败局已定。黔中孙可望的部队,如今混乱不堪,根本经不起八旗军的打击。

    吴三桂的精锐,就跟着沐天英之后,广西再次丢失,在所难免。而黔中是云南的正面门户,如果再丢了黔中,清军就可以从蜀南、黔中和广西三个方向,对云南形成包围之势。因此李定国建议李来亨,不要将八旗军引入黔中。

    李来亨与郝摇旗等人商议,决定往蜀南渝州进军,收拾李国英。窦名望则南向运动到靖州,袭击吴三桂侧后。

    忠贞营突然掉头北上,令八旗军措手不及。川督李国英的杂牌汉奸部队,一定顶不住忠贞营。穆马、纱布、贺布等人,经过商议,决定大部分人马,由穆马指挥,跟踪忠贞营。而剩余的小部分兵力,则由纱布指挥,紧紧咬住窦名望。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占领了永州,正准备向桂林进攻。安龙府前线,李定国和孙可望交战正酣,无暇顾及桂林。于是窦名望加快了行军速度,力求截住吴三桂。

    精步营拆了青龙寨,重新修整了哀猿渡,辰溪两岸通路,畅通无阻,再也没有什么烂豆子势力阻扰。二金见此间大事已了,便和曹继武讨论进军路线。

    金日乐问曹继武:“大师兄,窦名望能不能抵挡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远非昔日的吴下阿蒙,八万精锐,三万收编的杂牌,手握雄兵十多万,踌躇满志,对开藩桂林,是志在必得。

    曹继武叹了口气:“窦名望虽然勇冠三军,但他手里只有一万人,和吴三桂的差距太大。况且后面还有纱布的正白旗跟着。此时的窦名望,是自身难保,更别提抵挡了。”

    金月生点了点头:“咱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金日乐回道:“我看是进军黔中,比较容易。黔中孙可望颓势已现,咱们现在去黔中,一定能捞不少好处。况且,孙可望众叛亲离,精步营的弟兄,也更愿意对付他。”

    “我看,我们还是应该去桂林。”

    金月生反驳金日乐,“黔中道路极为艰险,行军极易受到伏击。孙可望大势已去,黔中必定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我们只有三百来人,这个时候进去,恐怕难以控制局面。”

    此时的大清贵州巡抚赵廷臣和汉军镶黄旗都统刘之源,已经奉经略使洪承畴之命,带兵修通辰州通往镇远府的官道,巩固驿站,准备接手对贵州的统治权。

    大西军内部,对孙可望的行径,极为的不满。在和李定国的交战的过程中,很多人临阵倒戈。孙可望一旦交战失利,他将陷入孤家寡人的地步。到那个时候,黔中各部,群龙无首,仅仅赵廷臣和刘之源二人,就足以应付。

    曹继武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拍了拍金日乐的肩膀:“咱们去桂林,看看他吴三桂,下一步到底如何走。”

    李定国一旦打败孙可望,一定回师桂林,和窦名望一道,对付吴三桂。所以桂林城对清军来说,可谓是一座危城,金日乐不满叫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这是咱们精步营该干的事。”

    金月生敲了敲金日乐的脑壳,“黔中的那些小虾小米,你真有胃口?”

    “胡说!”

    金日乐不高兴地回敬金月生一脑壳,“小虾小米,还不够三爷下笊篱呢!”

    仇仕通、侯得林等精步营的一众弟兄,都不愿和大明交战。一路追击忠贞营的过程中,这种想法,显现无遗。

    如果真的选择进军桂林,精步营的士气一定不高,金日乐担心地问曹继武:“那帮犊子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金月生两手一摊,无奈道,“即便造反,咱们也拦不住!”

    精步营的弟兄,是曹继武杀出来的。以前他们敢怒不敢言,可现在竟然敢当着三兄弟的面,发表不满,可谓是胆子越来越大。洛口镇一战,他们竟然拒绝给二金带路,可是让二金极度的难堪。

    金日乐此时想起当时的情景,恨恨地捅了曹继武一下:“都是你给惯得!”

    曹继武捂着腰眼护疼:“你这小子,下手没轻没重的!”

    精步营以前的成分是流民。流民,四处流浪,居无定所,到处遭人白眼,境遇不比丧家之犬好多少。他们胆小,无助,无知又愚昧,毫无一点的振作之气。

    是曹继武,用钢刀和鲜血,浇注了他们的胆识和坚毅。是曹继武,用先进的理念,让他们脱胎换骨。这些人如今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最顶级的作战高手。

    过了一会儿,曹继武揉了揉腰眼,缓解了痛感,摸了摸金日乐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道:

    “以前的他们,无知愚昧加无能,需要用残忍的军纪,来约束他们。但是现在,无知愚昧和无能,已经和他们没有半点联系。严格的军纪,已经灌注在他们的血液里,化成了刻骨铭心的自律。所以,如今表面上严格的军纪形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适合了。”

    “不错,超强的自律,这是强者的体现。他们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强者,理应受到咱们的尊重。”

    金月生也拍了拍金日乐的肩膀,开导道,“他们向我们闹些小情绪,就像孩子向父母撒娇一样,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三兄弟的主持,精步营的战斗力,很难发挥出来。仇仕通等人,心中透亮,因此虽然经常向三兄弟发脾性,但不会愚蠢到要去造反的地步。

    曹继武帮金日乐拨了拨耳边鬓发,叹道:“只有奴才,才是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忠心,绝对的无异议。可如今这些人,他们是咱们的属下,但不是咱们的奴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者身边,应该是一群强者,而不是一群弱者。其实这些道理,金日乐都明白。人都有情绪,因为曹继武是大师兄,所以金日乐时常将自己的不满,朝曹继武发泄发泄。多年来的共同生活,让曹继武对二金的小性子,早已习以为常。

    金日乐的情绪发完了,脑袋也转过弯来,嘴上不饶人:“三爷不和你们扯犊子了!”

    看他那一脸的不服气,曹继武和金月生皆笑。

    此时山下的赵全水,忽然从哀猿渡往青龙山赶来,像是要向曹继武汇报遣散寨兵的情况。

    三兄弟在高处早看见他了,金日乐对他的印象不佳,嘟囔道:“这狗头军师满肚子坏水,说不定青龙寨会死灰复燃!”

    “不错!”

    金月生点头,“我们要是走了,这犊子怎么办?”

    赵全水饱读诗书,经商多年,对人情世故,颇为精通。只是他生不逢时,到处颠沛流离。从他对彭玉麟尽职尽责的态度上来看,这人稍加引导,将来可能会有一番大作为。

    曹继武叹道:“咱们带上他,说不定以后,会派上大用场。”

    “大用场?”金日乐一脸的嘲讽,“这种烂人,也值得大师兄来成就?”

    “精步营的弟兄,不也是一群流民吗?”曹继武反问。

    “你好像是专门收垃圾的!”金日乐一脸的坏笑。

    此时赵全水上来了,向曹继武详细地汇报了情况。

    精步营处处显现出来的先进理念,让赵全水不敢想象。三百来号人,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也让他难以置信。通过交流,当他知道这帮人,原来是一帮大神爷爷时,更是震惊不已。而自己却一生漂泊,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曹继武没有一点架子,还虚心向他请教过缅中的情况。所以精步营每一丝气息,都在深深吸引赵全水。他早有心投靠,但担心自己乃一文弱书生,怕精步营看不上,所以一直不敢开口。

    赵全水在汇报的时候,充满渴望和期盼的眼神,被曹继武看在眼里。等他汇报完了,曹继武郑重邀他加入,做精步营的记室。赵全水真是喜出望外,忙不迭向曹继武道谢。

第54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拆了青龙寨,还青龙山于民,修了哀猿渡,还渡于民,顺便收服了赵全水。青龙山一战,精步营彻底大胜。一切杂事完毕,精步营迅速整顿军务。

    目前的西南前线,对精步营来说,战事不多。因此正要下令往桂林进军之时,曹继武却突然犹豫了:带着这么多人去干什么?在山里瞎转悠,还不如让他们去长点见识。

    想了一会儿,曹继武于是决定让仇仕通,带着精步营返回长沙,护持经略使。

    对于这一决定,二金连同弟兄们,顿时闹嚷了起来。

    洪承畴非常能干,但卖命的主人却是大清,有骨节的汉人,都不愿和他扯上关系。曹继武也没多说,强调了一下是军令。军令如山,仇仕通等人,尽管十分的不理解,但还是选择了执行。连新加入的赵全水,也跟着回长沙。

    三兄弟身边没有一个弟兄。仇仕通不放心,于是建议将侯得林的斥候队留下。身边没有使唤的弟兄,二金又要干粗活了。于是二人忙不迭地附和仇仕通。

    二金的小心思,瞒不住曹继武。侯得林兄弟不愿见洪承畴,也坚持留下来,曹继武只好答应了。于是仇仕通等人带着其他弟兄,返回长沙经略使府。三兄弟带着斥候队赶往桂林。

    一路上,侯得林等人在前方探路,三兄弟省了许多的麻烦。看着二金蹦蹦跳跳的无忧劲儿,曹继武很是羡慕。

    谁让自己是大师兄呢?只要有自己在,这两个家伙一切都懒,这让曹继武很是无奈。

    平时有仇仕通等人,一起跟着起哄,二金很是开心。但如今周围只有三兄弟,显得冷冷清清。二金耍了一会儿,觉得无趣,忽见曹继武低头想事情。金日乐伸手一弹,一粒杨梅射了过来。曹继武口一张,衔住了金日乐的‘好意’。

    酸入牙髓的感觉,让曹继武的表情十分的难看,二金跳脚看笑话。趁他们不注意,曹继武脚尖一点,一团湿漉漉的苔藓,正中金日乐的脑壳。

    湿滑略带霉味的感觉,让金日乐的表情也很难看。正要嘲笑金日乐,忽然一团黄影向金月生飞来。金月生急闪,眼看就要躲开。然而金日乐谁坏,袖子带风,轻轻一拨,黄影正中金月生的鬓边。

    那团黄影乃一枚腐烂的野橘,溅了金月生满脸的酸臭味。金月生很不高兴,轻点一脚,一只懒蛤蟆飞向金日乐。金日乐则朝曹继武扔了一只螃蟹。三兄弟顿时闹了起来。

    时至中午,斥候队在前方已经烧好了口粮。三兄弟的肚子也饿了,于是大伙儿围在一起用餐。

    此时大家想起了仇仕通等人,董来顺对曹继武分兵,一直都不理解,急忙问道:“仇仕通等弟兄,皆不愿去见洪承畴,公子为何逼着他们去?”

    曹继武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金月生笑了:“师兄的意思,是要你们长长见识。你们倒好,死皮赖脸地跟来。”

    “洪承畴那里有什么见识?”

    黄飞升很是不解,“他懂得西洋大炮?他懂得战舰?他知道南洋在哪里?”

    众人纷纷附和,也不顾曹继武的感受,大骂洪承畴汉奸不得好死。

    金日乐晃悠着脑壳,教训众人道:

    “你们懂什么?整天就知道瞎嚷嚷。洪承畴身为经略使,掌管半个华夏。大清有将近一半的能人,都在他的帐下。谁要想出人头地,在大清有一番作为。西南经略使行辕,无疑是一条极好的捷径。大师兄这是在有意栽培你们,可你们倒好,一副好心肠,全当成了驴肝肺。”

    董来顺不满叫道:“除了汉奸,谁还愿意去找洪承畴?”

    众人也随声附和。

    金月生摇头:“你们难道想成为顾炎武、王夫之之流,只把嘴炮打得震天响?”

    众人闻言,全都默然。

    光靠嘴是办不了事的。如今天下大势已定,谁要想做点事情,必须熟悉大清的人物和规律。洪承畴掌管半个华夏,手下能人异士极多。仇仕通等人,如今虽然战力强悍,但却不谙政务。

    所谓的战争,绝大多数要受制于政务。而对于政务这一块来说,洪承畴那里,远比曹继武这里要有优势。因此曹继武把精步营调回经略使行辕,正是要仇仕通等人,熟悉一下大清的政务和各色人物。

    直到此时,侯得林等人,才明白曹继武的意图。

    但董来顺还是不依不挠:“洪承畴毕竟是汉奸,我们在他手下,已经够憋屈了。如今还要仇仕通等人,天天看见他,这让他们心中,多么不是滋味!”

    “你们以前就是一伙小毛贼,有什么好憋屈的?”

    金日乐不满,“不是大师兄拉你们一把,你们现在,指不定在哪里喝西北风呢!”

    调皮鬼的话有些刻薄,幸好侯得林等人习惯了,要不然,早跳脚了。

    金月生摇头笑了:“你们顶着汉奸的恶名,没干过一件坏事。被人不理解的滋味,也不好受吧?”

    金日乐点头附和道:“大师兄这里,是做事的,不是落好名声的。顾炎武、王夫之之流,名声是好,那有个屁用?你们要是跟着那号人物,那就不是憋屈的事了。那种滋味,简直是愤怒,而且满腔的愤怒,还没地方发泄。”

    金月生点头,敲了董来顺的脑袋:“这种感受,你们是不是想尝试尝试?只要是干事的人,不被别人嫉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想要好名声,你们就学着打嘴炮。要是想干事,你们就别在乎名声。”

    曹继武也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教导: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做人首先是做给自己的,做事首先也是做给自己的。而名声这玩意,是别人给了。别人至于想不想给,给什么名声,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执着名声的人,大多都很虚伪。

    跟虚伪的人搅和在一块,自己自然也会变得虚伪起来。虚伪的人,是干不成实事的。所以,想干实事的人,自然会远离虚伪的人。相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来说,洪承畴这人,他不虚伪。即便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但所有的人,在他面前,都翻不起什么大浪。

    弱者要想强大,必须跟着强者学习。所以,尽管所有人都不喜欢洪承畴,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还必须向他学习,才有咸鱼翻身的希望。如果跟着道德大义的脚步,作为普通人,炮灰是一定避免不了的。猫耳峰王夫之纠集的农民,最终溃散,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

    侯得林等人,终于算是开窍了。

    众人此时的位置,靠近前线,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大家不再瞎闹腾,吃完了饭,侯得林和陶之遥,立即带人前去探路。董来顺和黄飞升各带两人前导左右护持,三兄弟算是殿后。大家秘密穿林越岭,往桂林城进发。

    明国靖虏将军窦名望,到了靖州,还没站稳脚跟,就突然遇到了袭击。

    原来吴应麟的部队,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后面跟踪的正白旗纱布,见吴应麟出击,也从后面向窦名望压来。身处险地,窦名望当机立断,下令突围。

    在窦名望亲自带队的鼓舞下,明军奋力向吴军冲杀。见他们来势凶猛,吴应麟不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是撤开了一角。明军一鼓作气,终于冲出了包围圈。

    此时的桂林城,已经被吴三桂攻占,窦名望无奈,只得向安龙府撤退。吴应麟和纱布,则紧紧地跟着窦名望。此时的窦名望,无力再向追兵反击,只好一路撤退。

    桂林城中,原大明的靖江王府,大清的定南王府,如今又变成了平西王府。吴三桂占了广西,实力大增,于是在王府大摆筵席,款待众将。

    有人欢乐有人愁,众将山呼海啸的嚷嚷声,让孔四祯很不舒服。王府的繁华依旧在,但如今已属于别人。留在孔四祯心中的,却是满满的伤痛。此时的陈圆圆,被吴三桂叫去应酬了。没有她的陪伴,孔四祯落寞的感觉,愈发的浓烈。

    她实在是难以忍受煎熬,于是让吴妈把胡言和胡疑叫了过来。

    在某些特定的时期,选择比努力要管用的多。胡言和胡疑这两个家伙,先是大明的进士,一路跟随孔有德到了桂林。桂林城破,跟了李定国。如今清军又来了,他们又跟了吴三桂。

    总之,不管是谁主持大局,这两个家伙,都把选择拿捏得极为到位。因此,如今的他们,官位不但没有丢,还成了吴三桂的座上宾。

    尽管频繁地被换主人,但孔有德对二人的大力提携,二人还是不敢忘却。因此吴妈一出现在宴会一角,二人就立即悄悄地跟着出来了。

    二人本以为会挨骂,但孔四祯好像没这个心情。孔四祯的要求很简单,让二人找人,把自己的家人重新装殓。

    孔家对二人有过大恩,于是二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除了孔有德之外,定南王的家属,皆被沐云翾葬在了紫舍山,而王妃则被葬在了月牙池畔。

    但紫舍山和月牙池,皆在王府内院。昨日的定南王府,如今却是平西王府。要在吴三桂的府邸,动土挖死人,他能不跳脚?

    因此二人刚要离去,忽然想起这茬来。布政使胡疑转过头来,小心地问道:“灵堂设在哪里?”

    胡疑的意思,是避开吴三桂,偷偷地把遗体运出王府。但孔四祯面无表情,一字一顿地回道:“定南王府。”

    “啊”

    二人全都大吃一惊。

    吴三桂如今声威如日中天,要在他的王府办丧事,他岂肯善罢甘休?孔四祯平日里,刁蛮乖张,胡疑二人也不敢详问。

    但吴三桂又是何等人也?胡疑二人,岂敢得罪?二人皆是明哲保身的能手,知府胡言眼珠子一转悠,忽然从肩稍瞥见了吴妈。于是胡言的眼睛,芝麻豆似的乱跳,不住地给吴妈使眼色。

    这里原本属于定南王,然而此时却是物是人非。在别人家里摆灵堂,实在是不像话。

    吴妈迟疑了一下,还是小心地上前一步,轻声劝道:“紫舍山靠近陈王妃的内宅”

    陈王妃指的是陈圆圆,她对孔四祯非常好。吴妈以为孔四祯会顾及陈圆圆的感受,想通过她来改变孔四祯的想法。

    然而没等吴妈说完,孔四祯就打断了她,语气坚决而不容置疑:“这里原本就是我的家。所有的一切,皆由我个人承担。”

    孔四祯一下子把话说绝了。胡疑和胡言二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此时由于宴席场面火爆,卫士们也都去讨杯酒喝,王府防卫就异常的松散。于是胡疑二人,选了得力心腹,避开王府大院的众多宾客,偷偷摸摸地行动了起来。

第542章 金融命脉() 
可以想象一下,在高朋满座,热闹非常的宴席上,当兴高采烈的大清平西王,听说有人在他的府邸,设了灵堂,会是什么表情?

    在座的所有宾客,都被孔四祯的大胆惊呆了,包括吴三桂本人。这可是平西王府,在这里给谁摆灵堂?老父吴襄,早已去世多年,难道孔有德也能替代老爹吗?

    愣了半天,吴三桂回过神来,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众人急忙跟着吴三桂去了灵堂。

    灵堂的位置,正是平西王的卧室,吴三桂一见满屋子的白练,满腔的愤怒,比天上的乌云还要多。

    见吴三桂拔剑要劈孔四祯,陈圆圆急忙挡在孔四祯身前。此时众将谁也不敢上前,去劝吴三桂。因为谁也没有这个分量,能让吴三桂压制住怒火,此时就连陈圆圆也不能。

    “军师到!”

    胡疑急忙拼劲全力大喊。

    就在吴三桂一把拉开陈圆圆之时,刘玄初突然从外面赶来了。

    刘玄初在吴三桂心中的分量,自然非同寻常。听见喊声,吴三桂愣了一下。

    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出丑,吴三桂情绪几乎失控。然而就在他愣神的一刹那,执剑之手,被刘玄初给架住了。

    军师贴近吴三桂的耳朵,小声道:“孔有德的部下,都在眼前。孔四祯万万杀不得!”

    孔有德出身辽东,从北向南,行程万里,纵横整个天下。他一路拼杀到广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