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山河志-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极有可能!”

    刘文秀点头,愤愤地骂道,“这个驴球子,一直极力暗示朱由榔制衡。他久在二哥的军中,没少唆使沐天英捣鬼。只是沐天英懒得理他而已!”

    “一定是他!”

    艾能奇拍案而起,愤愤地叫道,“我一定亲手剁了这驴球子!”

    身为鸿胪寺少卿的卢莫渝,是士大夫文官集团的代表,永历朱由榔的心腹。大西军如今的名头,是朱由榔给的。此时的李定国,身为主帅,应该有着全局的考虑。二人找各种理由,努力地说服自己。最终为了大局,二人决定尊令返回昆明城,亲自劝谏李定国。

    然而艾能奇担心道:“我们走了,七星关谁来守?”

    刘文秀脱口而出:“庄志城!”

    艾能奇吃了一惊:“他仅仅只是个千户!”

    一直以来,庄志城都是七星关的最高指挥官。千户庄志城,年过七十,守卫七星卫城已经三十余年。因此他对七星关附近的风土人情和地形,了如指掌。但尽管如此,庄志城毕竟只是一个千户,对面的吴三桂可是有十万兵马。

    军队是团体作战,高效的先决条件,是灵活的调度。小小的千户,根本就没指挥过上万的人马。艾能奇对庄志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李定国的一招臭棋,刘文秀和艾能奇二人,都必须返回昆明城。眼下的军中,也只有熟悉地形的老将庄志城,勉强可用。

    为了协助庄志城,刘文秀急忙派人,调杨延寿和白文选赶来支援。同时刘文秀又飞鸽传书,让深通机谋的诸葛兑,火速赶来七星关。一切布置妥当,刘文秀和艾能奇立即动身赶往大本营。

    历史的浪潮,一下子把原本籍籍无名的庄志城,推向了前台。有了杨延寿、诸葛兑等人的协助,古稀老将能否守得住七星关?

第546章 藤甲军() 
滇黔川三省交界,千年雄关七星关,两山夹峙,七星河从中间穿出,依山挟水,极为的险要。历来都是蜀楚两地,通往滇中的咽喉。此地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老将庄志城信心满满。

    对面的吴三桂,引外夷入关,是大明不折不扣的仇人。七星关众将士,一直呼喊痛骂,要取吴三桂的人头,给大明死难的黎民报仇。

    吴军将士,人人被骂的狗血喷头,个个情绪亢奋,纷纷进中军大帐请战。

    但年过半百的吴三桂,久经沧桑岁月的洗磨,早已熬成奸猾的老油条。自从跟了大清混日子,他早就对谩骂的蜚短流长免疫。见众将都沉不住气,吴三桂于是笑眯眯地给每人发了一朵棉花。众将当场全都傻了眼。

    明军不住地掀起滔天的骂声,吴军却龟缩在营中,就是不肯出头。

    七星关太过险要,强攻肯定吃大亏。经过孙可望一番幺蛾子闹腾,明国的实力,已经严重下降。目前对吴军最为有利的策略,就是避战对峙,持续给七星关压力,消耗明国,等待最佳的战机,可以一举直捣昆明城。

    所以吴三桂名声虽然不怎么样,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吴军避战不出,明国连续骂了几天,精力耗尽,迅速老实了许多。然而吴军抵在眼皮子底下,明军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于吴三桂的乌龟战术,老将庄志城,相当的蛋疼。

    交战的主动权,被吴三桂牢牢掌控。七星关明军,只得枕戈待旦,昼夜不敢放松,殷切期盼,援军赶快到来。

    杨延寿接到刘文秀的命令,立即带着自己的部队,从播州向七星关火速进发。

    播州杨氏,源自太原,自唐至今,延续已经七百余年。由于年代久远,杨氏早已僰化,成为僰人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土司。直至大明万历年间的改土归流,杨氏在和大明的对抗中失败,从此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天下大乱,杨氏想趁机重新夺回原本的名望。永历朱由榔支持了杨氏的想法,于是杨氏的代表杨延寿,选择了放弃仇恨,和大明合作,共同对付大清。

    这次七星关之战,关乎着明国的存亡,不容有失,因此杨延寿带来了僰人最精锐的藤甲军。这支藤甲军,刀枪不入,入水不沉,极善西南山林穿越作战。

    刚一到七星关,杨延寿立即利用山林的掩护,突袭吴军的中军大帐。中军护卫队惊得四处逃散。吴三桂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身子跑进了吴应麟的左营。

    有了刘玄初和吴应麟的接应,吴三桂终于缓过一口气。

    吴三桂一边穿衣服,一边急问军师:“这是什么鬼东西?好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刘玄初脱口而出:“藤甲军!”

    军师是蜀人,靠近僰人地区,他曾听闻僰人的藤甲军。况且三国演义中,孟获也曾借助藤甲军,大破诸葛亮。只不过诸葛亮技高一筹,最后用火攻胜了藤甲军。

    刘玄初刚一提到七擒孟获,吴三桂顿时想到了火攻。但刘玄初却劝吴三桂道:“杨延寿士气正盛,此时不利我军交战,还是暂退为妙。”

    吴应麟反对后退,于是对吴三桂道:“军师太过懦弱,藤甲军最怕火。只要用火攻,定可斩杨延寿,替父王出口恶气!”

    中军大帐被袭,自己光着身子逃跑。这以后还不被天下人给笑死?吴三桂愤恨交加,不顾刘玄初的劝阻,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帐外,指挥放火。

    父子二人带着一支火箭队,赶往营前,要为大败找回颜面。一见藤甲军,吴三桂的满腔愤怒,随着弓弦响动,带着尖啸,射了出去。

    然而,火箭是嵌在了藤甲的缝隙上,但藤甲却没有烧着。不但没有烧着,藤甲上被震下的一层白粉,竟然将箭上的火苗给打灭了。吴军将士,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三国演义里,对付藤甲军,记的就是火攻,可眼前为什么没有用呢?难道罗贯中老学究,也是忽悠的高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众人皆知。杨延寿也不是傻子,在他的藤甲上涂了一层矾石粉。

    矾石本是一味矿物中药,遍布滇黔各地。但除了药用,矾石粉也是极好的灭火材料。有了矾石粉的保护,藤甲自然就不会烧了。

    就像李定国的象兵一样,藤甲军也在进步,平西王若还是老一套思维,估计会和敬亲王堪尼一样的下场。

    正在吴三桂愣神之际,杨延寿对左营发动了突袭。父子二人见势不妙,掉头就跑。藤甲军一路狂追,眼看吴三桂就要被杨延寿捉了。两翼突然冒出两个高手,拦住了杨延寿。吴三桂定眼一看,原来是石廷国和李世功,于是急忙躲在了二人身后。

    石廷国趁杨延寿愣神之际,内力激射,一拐点中了胸口。但杨延寿没有一点反应,扬手一刀,照着石廷国的脑袋,直接劈了下来。

    苗刀狭长锋利,气势恢宏,石廷国惊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好在及时赶到的毛金星,背后拉了他一把。饶是如此,石廷国的左臂,也被刀尖划开一道血口。

    杨延寿身穿藤甲,刀枪不入,水火不浸,横冲直撞,根本没有把三人放在眼里。甲弑营三个高手,竟然被逼的连连后退。

    好在机警的刘玄初,及时接应了吴三桂。毛金星三人,实在奈何不了杨延寿,只得趁机溜走。刘玄初扎住后军营寨,堆起大石,将路封死。

    藤甲军一路狂追,早已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猛然撞见刘玄初的石墙,于是也收兵回了七星关。

    强悍无比的藤甲军,如同鬼怪般的存在,吴军将士,个个心惊胆战。吴三桂再也不敢提出气的事,命令手下深挖营池,高筑寨墙,以防藤甲军再次偷袭。

    等防卫诸事吩咐完毕,吴三桂急忙向刘玄初请教:“藤甲军如此厉害,难道真的没有破法?”

    刘玄初叹了口气:“黔中的一种野藤,十年以上者,方可用来备制藤甲。取下的藤条,先剥皮浸油阴干,重复繁琐几十次,历时三年时间,十则选一,方可用来编制藤甲。如此复杂的工序,编制出来的藤甲,自然轻便坚固,价值堪比黄金。寻常的刀剑,根本就奈何不了。”

    原来藤甲的制造,竟然如此繁琐!众将俱皆吃惊。

    如今杨延寿的藤甲涂了矾石粉,就连火也不怕。众将纷纷摇头无奈,想起逃跑时的狼奔豕突,个个心有余悸。

    众将正在哀叹之时,突然一人大呼:“我有办法!”

    大家急抬头,见是石廷国,于是催促他快说。

    伤口的灼痛,钻心的疼,石廷国恨死了杨延寿。于是他强忍着剧痛,对吴三桂道:“鞭锏乃是破甲神器,平西王不如挑选精壮士卒,练习鞭锏。下次对敌,定能将杨延寿打成肉泥。”

    诚所谓,降魔自有降魔杖,打狗还需打狗棍。鞭锏的产生和大量使用,正要因为宋代重甲的升级和大量使用。

    众将听了石廷国的建议,以为是高见,纷纷鼓掌喝彩。吴三桂大喜,立即下令吴应麟去挑选士卒。

    然而吴应麟刚要转身,就被毛金星给伸手拦住了。众人不解,眼睛刷一下,全瞄着毛金星。

    李世功上前一步,对吴三桂道:“鞭锏破甲,这话不虚。但鞭锏乃是重器,就是武功高手,也很难将鞭法和锏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更何况是普通士卒?杨延寿一个人,穿着藤甲,就将我们三大高手,打得落花流水,足见这藤甲极为的轻便。所以即便拿着鞭锏,由于笨重不灵活,咱们照样也会吃大亏。”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李世功说的不错,鞭锏这两种武器,动不动就十几斤以上,普通人怎么可能舞的动?吴三桂一脸的沮丧,眼巴巴地看着刘玄初。

    此时如果连刘玄初也没有主意,吴军也只有耗在七星关了。于是众人的眼睛,也跟着吴三桂,全都殷切地看着军师。

    刘玄初捋须想了一下,忽然微微一笑:“正面不行,不如”

    军师故意吞了一半,众将皆一头雾水。

    吴三桂忍耐不住,急催刘玄初。

    刘玄初神秘地一笑,凑近吴三桂身边耳语了一番。

    吴三桂闻言,喜得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连连夸赞好计。

    出完计谋,刘玄初向吴三桂行个礼,转身而去。紧接着,吴三桂也喜滋滋地离开大帐,全然没有理会一脸蒙的众将。

    大家眼睁睁地看着吴三桂和刘玄初,怪异的喜悦,全都愣在原地。

    过了一会儿,毛金星和李世功,也猜出了刘玄初的计谋,于是也离开了大帐。几个聪明的家伙,没有一个人肯漏风,众将也只好悻悻地散了。

第547章 杨延寿() 
藤甲军一出现,就打破了吴三桂,扭转了对峙沉闷的战局,七星关明军士气大振。于是庄志城准备殷勤款待藤甲军,但杨延寿并不领情。藤甲军根本就没有入城,而是驻扎在了七星河滨,隔河与明军互成犄角。

    杨延寿的不领情,让明军将士个个心怀不满,纷纷要求庄志城以主将的身份训斥,让他知道知道天高地厚。然而庄志城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杨延寿不领情的真正原因。

    三十年多前,万历朝改土归流,播州杨氏被灭,连同僰人,几乎被灭绝。当年的庄志城,就是因为灭僰有功,而被朝廷封为千户,从此镇守七星关,以防僰人死灰复燃。

    杨家虽然起源于太原,但早已僰化。对于灭族这样的大仇,短时间之内,是根本无法调解的。庄志城没有将真正原因,告诉任何人。然而华夏固有的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庄志城可谓是僰人的死敌,所以他总感觉杨延寿不保险。

    但藤甲军战力非凡,庄志城不敢来硬的,于是一面暗中提防杨延寿,一面派人催促白文选,让他火速赶来。

    杨延寿也不是傻子,庄志城的小动作,自然看在眼里。灭族之痛,久久在杨延寿心中萦绕。所以藤甲军战心力怠,杨延寿迅速调整部署,一面提防吴军偷袭,一面暗防明军幺蛾子。

    明清双方部队,在七星关对峙,十几天过去了,两方都没有太大的动静。

    这天夜里,杨延寿正在喝酒,忽然卫士前来报告:有三个怪人渡水而来,要见杨延寿。

    杨延寿一脸的疑惑,急忙起身出帐。

    对方三位,身穿妖异的服饰,全是披肩散发,形同疯子,和跳大神的神汉,僰人的巫师,没什么两样。

    仔细辨认之下,杨延寿终于认出了三兄弟,吃了一惊:这三个混蛋,可是清军的心腹人物,他们来我这里干什么?

    三兄弟动机不明,杨延寿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刀把。

    见杨延寿一副随时出击的紧张神态,金月生微微一笑:“文竹坳时隔两年,杨大哥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当年在文竹坳,三兄弟曾助杨延寿等人,逃出甲弑营的追捕。金月生提到这事,杨延寿的手,顿时松开了刀把。

    金日乐不耐烦地叫道:“你这黔耗子,我们好不容易来了,连个茶水也没得吗?”

    杨延寿见说,急忙将三兄弟请入军帐。

    知道二金好酒,杨延寿特意拿出了夜郎香酿。

    这种香酿,乃是播州特产,醇香扑鼻,入口圆润,二金大喜,一口气分了一坛。二金还不过瘾,就要拆开另一坛酒封,却被杨延寿伸手摁住了。

    金日乐老大不满:“你个播州耗子,这么小气!喝你一坛酒,比睡你媳妇还心疼?”

    知道二金讽言讽语,不走常人的路子,因此杨延寿也没有生气,一脸的笑眯眯:“你们两个混蛋,不只是带着肚子来的吧?”

    “什么肚子肠子的,喝了酒再说!”

    金日乐一把推开杨延寿的手,就要打开酒封。然而杨延寿的手法如电,迅速封住了金日乐的手。

    “吆和!想不到你爪子挺麻利的!”

    二人立即在酒封上,交起手来。金日乐暗器出身,手法自然高超。杨延寿惯使苗刀,手上功夫,虽然差些,但他内力要比金日乐更为深厚。

    正在二人旗鼓相当之时,金月生瞅准机会,抢了酒坛子。杨延寿立即伸出另一只手,封挡金月生的空手,阻他开酒封。

    二人相斗,金月生也被迫加入了进来。杨延寿以一敌二,凭借深厚的功力,丝毫不落下风。

    二金年轻力壮,以二敌一,既不贪也不抢,默契配合,采用熬油战术,消耗对方。杨延寿年过四旬,精力自然不如两个后生小子。

    过了半个时辰,杨延寿渐渐耗不起了。二金一阵抢攻,杨延寿只好收手。金日乐一阵得意鬼脸,杨延寿无奈摇头。

    二金欢天喜地,又分了一坛好酒。而曹继武却一直喝酒,一句话也不说,好像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

    作为大师兄,曹继武的睿智稳重,杨延寿是领教过的。杨延寿六岁那年,全家遭明军杀害,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曹继武如此态势,顿时让杨延寿看出了二金此行的目的。

    过了一会儿,见二金满足了酒瘾,杨延寿直言不讳:“劝降的话,我看你们还是回去吧。自唐代以来,播州杨氏,还没出现过一个投降的人物。”

    “放屁!”

    金日乐一脸坏笑,“当年的大元帝国,怎么讲?”

    杨延寿摇头笑了:“蒙古人虽然勇猛,但从未攻占播州。大元帝国因俗而治,播州可不是投降。”

    当年的蒙古帝国,为了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之势,首先出兵灭了大理国。然而僰人土司,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云南的面前。蒙古人数次攻伐,均大败而归。

    后来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采用因俗而治的方法,对僰人进行了招抚。当时天下已定,僰人也就不再对抗,归建大元帝国。真正摧毁僰人命运的,却是自以为正统的大明帝国。

    金月生叹了口气,对杨延寿道:“我们是来合作的。”

    杨延寿疑惑地看着金月生:“合作?”

    “大元帝国因俗而治,大清帝国也是如此,不会采用明国的压迫灭族政策。汉人剃发易服,然而苗疆之人,风俗不变。清国不了解苗疆情况,杨大哥身为杨家传人,自身优势非常明显。所以清国愿意和杨大哥合作。”

    金月生说完,掏出了自己的正黄旗参将腰牌,递给了杨延寿。金日乐也将自己的腰牌,在杨延寿面前晃了晃。两黄旗乃是大清皇帝自领的精锐。二金代表两黄旗,就是代表大清的皇帝,可谓是诚意满满。

    自以为正统的明国,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诚意,杨延寿不由得心动了。

    然而和大明众将数十年的交情,令杨延寿心里很矛盾。他一直搞不明白一个问题,此时不由得脱口而出:“自以为正统的明国,为何非要灭亡我僰人?”

    寻常的答案,杨延寿肯定听过几百遍了。二金也不想费口舌,于是抬头望着曹继武。

    曹继武只顾喝酒吃菜,金日乐不高兴了,踢了他一脚:“你这吴油子,身在曹营心在汉,吃了我清国的饭,却不想给我清国做事!”

    曹继武放下碗筷,白了金日乐一眼,对杨延寿郑重说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纷争,都是利益在驱动。僰人灭亡,自身最主要的根源,是不够团结强大。其背后利益的推动力,则是金银铜。”

    “金银铜?”

    杨延寿吃惊地看着曹继武。连二金也觉得不可思议,金日乐嚷嚷道:“金银铜不过是钱而已,僰人并不缺钱,这和灭亡有什么关系?”

    “女真二十万,灭了大明。僰人百万,却被大明所灭。二十万女真,能将力量集中使用。而百万僰人,则是四分五裂。所以自身不够团结强大,是僰人灭亡的根本原因。”

    “金银铜这三样东西,是货值的体现。大明灭亡的背后推动力,同样也是这三样东西。缺钱是大明朝廷的常态,所以大明历代皇帝,都是想法设法搞钱。没有魏忠贤的捞钱手段,崇祯只能坐在空荡荡的乾清宫里,天天发愁银子的事,所以大明最终灭亡了。”

    “云南和贵州出产的金银铜,占据全国九成以上。而僰人地域,正好卡住了滇黔通往中原的咽喉。因此僰人不除,大明就得不到金银铜。最终因为实力的原因,僰人被大明灭了。所以金银铜,是导致僰人灭亡的关键。”

    金日乐不大满意:“大元帝国也缺钱,为什么不灭僰人?”

    “当年蒙古人疆土遍布全世界,商业发达,海路和陆路皆畅通无阻。因此大量国外金银铜,通过贸易,涌入大元帝国。所以如果不是当年蒙古人,松散混乱的草原管理制度,大元帝国不会如此短命。”

    “而云南和贵州这两个地方,山高水恶,道路极为不便,开采和运输的成本,极为高昂。因此这里的金银铜,大元帝国看不上,僰人和蒙古人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自然相安无事。”

    “但接下来的大明,却是个闭关锁国的王朝。自洪武到隆庆两百年之间,大明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全是闭塞状态。在这个时间段内,封闭的大明帝国,耗尽了大元帝国时期积攒的金银铜。”

    “尽管后来隆庆皇帝开关了,但短时间内,无法从海外获得足够的金银铜。这个时候,云南和贵州两地,就成了大明最主要的金银铜来源地。而僰人和大明,就成了卡脖子的利益关系。因此,你死我活的争斗在所难免。万历年间的改土归流战争,由此发生。”

    金日乐思路极具跳跃性:“郑和不是七次下西洋吗?你怎么能说大明海路闭塞呢?”

    曹继武摇了摇头:“郑和下西洋,打得是朝廷的名义,实际上却是皇家的行为。民船是片帆不得入海,所以当年的永乐皇帝,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可耻行径。”

    “郑和舰队的一切费用,皆由户部支付,然而他带来的财富,却归了皇家。朱棣用这些财富,建了紫禁城和武当山。因此,这是一种坑害国家,中饱私囊的无耻行径。”

    “终大明一朝,对商业的理解,都是一种无知愚昧的白脖级别。因此缺钱,就成了大明帝国的常态。这是大明之前,华夏王朝,从来都没出现过的怪现象。”

    听高人一席话,胜读一辈子书。货币是背后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推动了无穷无尽的荣华和罪恶。而作为货币主要形式的金银铜,则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谁能控制金银铜,谁就能成为主导者。一直困扰杨延寿的问题,终于被曹继武解开了。

    对于天下来说,播州实在是一个小地方。杨延寿的眼界,和曹继武差的太远。所以就曹继武的见识和格局来说,杨延寿只能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看见杨延寿的眼神,二金就知道目的达到了。

    杨延寿一被说服,七星关就成了块豆腐,吴三桂稍稍一捅,就会破掉。

    然而吴三桂这么急着进军,难道他也是为了云南的金银铜?

    忽然想起那天桂林城,孔有德的灵堂之上,曹继武和刘玄初嘀咕了半天,金日乐揪住曹继武的衣领,不满地叫道:“你和蜀耗子,背后有什么幺蛾子?”

    金月生闻言,也反应过来:“对啊,好好的广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