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山河志-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魂去感触。先祖没了,海棠依旧存在。可是如果海棠没了,先祖的灵魂,还会在吗?
主人的心,仅仅一瞬间,像似慢慢沉入深谷。他想极力把控,以免心沉不见底,但却感觉到无能为力。
正在他心沉即将喘不过气来时,一阵轻盈而稳健的脚步声,很有节奏地传来。
这脚步声就像一朵海棠,张开他那妖艳的花瓣,稳稳地托住了不断下沉的心。
这是谁?他怎么会让我有这种感觉?
这脚步声沉稳而规律,透着胸有成竹和无所畏惧的内涵!主人不由得坐起身来,仔细地倾听:迈步轻盈而随意,显示着无比的从容洒脱,和逍遥自在。
这人到底是谁?缅中可从无这等人物。
面前这人,猿腰熊背,乌发如云,长髯飘飘,两眉龙须颤动,显无穷英气,双目凤含,露明晰润色。
这人好像在哪里见过,主人仔细回忆起来。忽然想起了阿瓦城外,多尼忽悠自己的那一情节,山砍吃了一惊:“原来给多尼出主意,糊弄自己的那个人,就是阁下!”
曹继武点了点头。
当时怎么就没注意这个高人呢?山砍后悔了,有些不高兴:“没有通报,阁下是怎么进来的?”
香蕉树后,赵全水突然咳嗽了一声。
赵全水是山家的老熟人,自然用不着通报。他怕山砍不高兴,所以先躲在了一旁。
看见了赵全水,山砍顿时猜到了曹继武的身份:“大破我象兵的人物,怎么能如此年轻呢?!”
三百头大象,光是冲击力,就足以令全世界的人胆寒,他如此年轻稚嫩,怎么可能就胜了呢?
而且听说,他还是正面强攻,这怎么可能呢?他难道会妖法不成?
翡翠路一千五百多里,六天时间,怎么可能走得完?当年的蒙古人,几乎花了一个月,难道他会飞不成?中间瘴气毒烟,险山恶水,毒虫猛兽,那么多困难,他难道真是妖人?怎么可能毫发无损呢?
眼前的这个妖人,全身都透露着浓烈的不可思议。山砍急不可耐地想知道答案,但却忽然想起:他可是鞑子一方的,我怎么能背弃祖宗,屈身鞑子呢?
山砍摇了摇头,忍住强烈的好奇,没好气地叹道:“要是来劝降的,你们还是请回吧。”
曹继武微微一笑:“劝降是真的,请回,倒由不得主人。”
山砍吃了一惊,明显有些不悦。
曹继武也不废话:“主人想听实话,还是空话假话?”
这个还用问,谁愿意听空话假话?
“实话不好听,但极为理性。理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误,但首先要控制情绪。”
曹继武提醒了一下,于是掏出了一份协议,递给山砍。
这是一份说话协议:言无罪,行有责。动嘴是一回事,动手又是另一回事。无论谩骂、羞辱、揶揄等等,所有的言语只限于嘴巴。如果同意,敬请签字画押。
说话还要签协议,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对于妖人妖异的行为,山砍感到不可思议。赵全水和曹继武,分别签下了大名,盖了印章。
说句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签就签吧。山砍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祖宗的事业属于祖宗,好的事业,我们可以传承。但传承只能是越来越好,否则就是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是越传越烂,后人提起祖宗,除了标榜之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对于怀念祖宗,只是一种情怀而已。绝大多数时候,后人对祖宗的怀念,也仅限于自己喜欢的祖宗。对于秦桧、严嵩之流,作为后人,没人愿意提起。而对于岳飞、于谦这样的人物,后人很喜欢论起。
所以对于后人来说,关于祖宗的情怀,很多时候,都是基于个人喜好。因此绝大多数人,对于祖宗的情怀,除了满足个人优越感之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这番对祖宗的见解,超级的反传统,难以想象的妖异。他虽然没有明指,但山砍也能从言语中,感受到对自己浓浓的揶揄和讽刺。所以山砍满面紫胀,‘腾’地一声,从竹条椅上,跳起来了。
曹继武晃了晃协议,山砍愤怒的拳头,顿时停在了空中。
红口白牙,说话可以当做放屁,但白纸黑字,朱红印章,想赖也赖不掉。
曹继武微微一笑,又晃了晃协议:“动手打人,不允许。想开骂,就直接开始。”
这种观念,太他娘的伤人心!山砍的确想破口大骂,看见了协议,他却想到了曹继武,事先的提醒:理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误,但首先要控制情绪。
即便开骂,除了宣泄情绪之外,又有什么意思呢?理性分析一下,人家曹继武说的,虽然妖异,但并没什么错。
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既然都是古人,对后人来说,都是祖宗。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是事实,没什么好挣的。
传承确实不能越来越烂,否则后人提起祖宗,岂不是给祖宗丢脸吗?山砍重重地舒了一口气,愤怒的拳头,终于放下了。
云南和缅中,是蒙古人打下来的。作为后人的我们,继承了蒙古人的疆土,却大骂蒙古人残暴,这是不要脸的行为。
当年蒙古人的疆土,传承到我们手里,却将要丢失。无论对蒙古先人,还是对后世来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越来越烂的传承,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相对于大元帝国来说,大明帝国的传承,确实相当的烂。
万历年间,大明丢了缅中,此后就一直没有收复。所以大明,就是摆在眼前的明例。如果缅中在我们手里丢失,将来以后,后人很难收复。当今的大清帝国,和当年的大元帝国很像。既然祖宗只是一种情怀,所以对于大清帝国,绝大多数人的态度,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有了前一番话的引子,所以曹继武这番话,山砍虽然生气,但却没有愤怒。
对于大清帝国来说,确实难以接受。但事实已成,再不喜欢,又能怎么?
乌龙渡三百英雄殉国,可歌可泣。但后人更在意的,还是疆土。目前能守住疆土的,还得是大清帝国。
海棠没了,只要疆土还在,先祖的灵魂就在。疆土没了,海棠存在,先祖的灵魂,没人继承,也就跟着消失了。山砍望着娇艳的海棠,一肚子郁闷。此时他尽管不大舒服,但还是好了许多。
曹继武所有的话,好像都是旁观者。看似事不关己,却处处透着极为精准的睿智。他能打败象兵,创造神话,估计靠的也是这个。
果然,曹继武详细地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山砍佩服地五体投地。
诚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曹继武的不可思议,的确与众不同。创造奇迹的人,当然有着超乎常人的观念。只要愿意,观念的改变,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大清帝国对西南的政策,和大元帝国一样,是保留原有风俗。山家落户缅中近三百年,早已当地化,所以不用拖辫子。由于天高皇帝远,大清对缅中的管理,不会很紧。
山砍所有的疑虑消除,便将缅中方方面面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曹继武。
有了山砍的倾力相助,缅中的政务开展,就容易多了。没用多长时间,在三兄弟的主持下,缅中的局势,就迅速稳定下来。
不久之后,仇仕通和周崔芝海陆联合,从暹罗手里,夺回大古剌宣慰司,打通了缅中的入海口。在仇仕通和周崔芝,海陆联合压制之下,暹罗和西洋人,纷纷归回大明早期,所有的土地。缅中的形势,一片大好。
曹继武将缅中的情况,详细地写成文书,投递给洪承畴。
然而文书到了孟养城,多尼看了非常高兴,于是他把曹继武的文书,连同自己的奏折,一并转给了朝廷。
只要你有本事,除了所谓正统的华夏之外,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人欣赏你。目前的清国,刚刚定鼎,还没有沾染华夏虚伪的套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缅中这块土地上,说降白文选和马宝,大破象兵,千里奔袭蒲甘城,曹继武干了所有多尼不敢想的事情。所以对于现在的曹继武,豫亲王多尼,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极力想让曹继武上达天听。
他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一番好意,却给曹继武带了极大的麻烦。
第567章 炸锅的朝廷()
三百人打二十万,六日飞奔一千五百里,开拓疆土两千余里等等,曹继武的神话,随着多尼热心,迅速传遍了京城。
洋妖队怎么就这么厉害?难道他们真的是妖怪不成?区区三百人,怎能可能干的过三百头大象?难道洋妖队真的会妖法?
神话太过玄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褒义、贬义、非议、揶揄、调侃、诽谤、污蔑等等,全都来了。
幸亏三兄弟不在京城,要不然,凭二金那尥蹶子脾性,早跳脚大骂了。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到看热闹。三兄弟出东洋,下南洋,纵横海疆万余里,如今又在缅中闹出点动静,也不是不可能的。
多尼的奏折,极力推荐曹继武,委以大任。几度的奏折,尽管有些小家子气,但字行间还是露出,对三兄弟极大的不可思议。前线两位亲王,可是见证人。所以等吴良辅宣读了曹继武的文书之后,大清朝廷上,全都傻了眼。
辅政大臣索尼和鳌拜,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豫亲王多尼的奏折,写的清清楚楚。索尼和鳌拜对视一眼,悄悄溜出了朝堂。
内务府总管康亲王书杰,宗人府总管安亲王岳乐,礼部尚书兼任正黄旗都统图海,兵部尚书兼任火器营都统佟六十,文华殿大学士哈尼,礼部侍郎明珠,户部侍郎索图等等,纷纷跟着两位辅政大臣出来了。
辅政大臣本来有四位: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苏克萨哈出身满洲正白旗,原是多尔衮手下得力干将。但多尔衮一死,这家伙眼看形势不妙,竟然跳出来反咬多尔衮。因此顺治皇帝,对苏克萨哈极为倚重。
但原始狂野的女真人,暂时还没有沾染华夏的虚伪文化,他们最恨吃里扒外,卖主求荣。因此索尼、遏必隆和鳌拜三位,都看不起苏克萨哈。所以每遇军国大事,尽管苏克萨哈位居辅政大臣第二,但其他三位仁兄,老是把他晾在一边。
苏克萨哈心中愤懑,但如今袒护他的顺治皇帝,已经不再朝堂了,他不敢把不满表露出来。
遏必隆和鳌拜一样,出身镶黄旗。这位仁兄为人懦弱,遇事无主见,是个骑墙和稀泥的主。
索尼出身正黄旗,年龄最大,德高望重。但鳌拜掌控首旗镶黄旗,军权强大,加之比索尼年轻,精力充沛。所以尽管鳌拜居末,仍然可以和索尼平分秋色。因此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是索尼和鳌拜说了算。
见索尼和鳌拜带着一群人出去了,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二人,知道没自己什么事,因此也没有跟来。
一群人出朝堂,到了千步廊,纷纷炸了锅。
“这三个混犊子,搞什么鬼?”
“怎么到了哪里都有动静?”
“三百人打二十万,这是人干出来的吗?”
书杰、哈尼等人,纷纷嚷嚷开了。
曹继武这瘪犊子,到处折腾,竟然还真搞成事来了。推荐他为户部尚书,多尼的脑袋,难道被驴踢了?如果这小子跑到朝廷上来,这大清岂不被他闹翻了天?这不行,绝对不能让他来京师。
见索尼一直一声不吭,哈尼忍不住了:“曹继武这混犊子,占据缅中两千余里,俨然成了一方诸侯。不如让吴三桂捅他一下子,免得以后养虎为患。”
索尼瞪了哈尼一眼:“胡闹!明清之争,刚刚结束,你不想太平,老天还不答应呢!既然三百人能打二十万,吴三桂有几个胆子敢惹?豫亲王的意思,正是调虎离山计。你要不是不懂,回家睡去吧!”
被索尼抢白了一阵,哈尼顿时蔫了。
的确,孟养城之战和蒲甘城之战,太过匪夷所思。尽管打着大清的名义,但是个傻子都能看的出来,他曹继武如今俨然成了缅中之主。多尼表面上爱才,实际上也是怕曹继武树大根深。因此多尼建议的户部尚书,只是个幌子。
索尼乃政坛老油子了,他怎么能看不出来多尼的心思?
然而曹继武是个爱折腾的主,如果他到了朝堂,朝堂岂不翻了天?这家伙,到处惹出天大的动静,平心而论,其才能远在众人之上。如果把他弄到了朝堂,有谁又能治的了他?如今大清是满人的,朝堂上突然要冒出个牛哄哄的汉人,这汉人岂不要翻身了?
众人议论纷纷,挣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在众人争执之时,突然吴良辅和胡公公来了。
三兄弟不畏艰险,组建超凡舰队,打败东洋和西洋,为大清开拓海疆上万里。辗转出入不毛,以三百全歼二十万,开拓疆土两千余里,厥功甚伟。着封曹继武为武魂王,金月生为武旌王,金日乐为武英王。
太后懿旨一宣读,众人全傻了眼。
康熙皇帝年幼,太后要垂帘听政不成?吴良辅将懿旨交给索尼,转身就走了,胡公公也紧跟而去。
胡公公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人,他既然跟来了,这就说明,太皇太后也同意了。这一下子,可给索尼和鳌拜出了道难题。
着封异姓王,可是件大事,一个蒙古女人,一个女真女人,两个妇道人家,竟然不和众大臣商议,就做了主张。这简直也太随意了!
目前大清帝国的王爵,蒙古人最多,满人集中在爱新觉罗一家,汉人只有五家:为清国捐躯的定南王孔有德,开藩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开藩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平西亲王吴三桂和义王孙可望。
当年毛家三兄弟被一起封王,如今太后一下子又要封三个异姓王,不是没有先例。不过封王这种大事,索尼和鳌拜不敢自专。
众人愣了半天,索图忍不住了:“投降的孙可望,几乎没有半点功劳,就被封了义王。曹继武三人开拓疆土那么多,封王也是应该的。”
佟盛年不喜欢曹继武这个女婿,二金也经常拿他开涮。因此佟盛年甚是反感三兄弟,见索图替他们说话,顿时跳了起来。
佟六十急忙暗中踢了他一下。
当今太后,是佟盛年的女儿。而曹继武,则是他的女婿。所以这事谁都可以说话,就他佟盛年不能掺和。
果然佟盛年一跳脚,所有人的目光,全聚了过来。佟盛年意识到要避嫌,顿时尴尬了。
佟六十咳嗽了一声:“云南纵横三千余里,乃边陲重地。目前,吴三桂实际上占据了云南,一直吵着要开藩设府。我想,太后和太皇太后,为了制衡,所以才下这道懿旨。”
明清之争,已经结束。目前所有的问题,都是大清的内部问题。而这最大的问题,就是吴三桂。如今的吴三桂,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目前对于大清来说,怎样制衡吴三桂,已经成了首要问题。
其实太后和太皇太后,也是一厢情愿的私心。但佟六十很聪明,他一番话,掩饰了私心,帮佟盛年圆了场,将众人的关注点,引向了吴三桂。
的确,如今的缅中,事实上已经掌握在曹继武手里。缅中再怎么兴盛,也不会对大清形成直接威胁。而云南地域广大,直面湖广和四川。一旦吴三桂闹腾起来,可以挥师直入湖广和四川,严重威胁大清的安全。
所以对大清来说,云南显然要比缅中重要多了。但吴三桂手握雄兵,有那么好对付的吗?给曹继武封王加号,在缅中制衡吴三桂,不失是一招妙棋。
但曹继武这个家伙,才能远胜吴三桂。一旦他有了封号,以后要制衡他,困难程度,可能无法想象。
吴三桂和曹继武,都是令人头疼的主,一旦处理不当。如果这两个家伙,联合起来,那大清可真够喝一壶的。所以既要制衡吴三桂,又要制衡曹继武,并且还不能让他们俩联合,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索图建议:“就按太后的意思办,先给吴三桂背后插个钉子。等大清稳定了局势,再来解决吴三桂的事情。”
哈尼反对:“吴三桂最多是一方诸侯。而曹继武却不同,这家伙此时乃龙游浅水,一旦有了深水,定能翻江倒海。到时候,大清国无人能治。”
众人议论纷纷,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谁也拿不出主意来。
两个大嘴炮鳌拜和佟盛年,平时总喜欢大声嚷嚷,如今却出奇地安静。平日里智谋超群的图海和佟六十,今日也沉默寡言。
众人嚷嚷了半天,全都口干舌燥,于是纷纷盯着四个看客。
鳌拜和佟六十二人,避开众人的目光,低头不语。
如今康熙皇帝年幼,说白了,就是个傀儡而已。朝政大权在辅政大臣手里,但太后的干涉,谁也不敢有所怨言。否则等皇帝长大了,得罪太后的人,将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事要是处理不好,一定会惹火烧身。
尽管佟盛年火燎脾气,但其中关乎自身家族的利害,他还是明白的。所以尽管他不喜欢曹继武,此时也不敢乱说。
金月生和金日乐的真实身份,除了鳌拜、图海、书杰和索图外,其他人全都不知道。
见四个看客都不说话,书杰也不想点破,于是拿手肘拱了拱图海。
图海也不想说话,但书杰却把他推了出来。众人的眼光,都看着图海,图海不得已,凑近了索尼:
曹继武手握强大的南洋舰队,而南洋纵横万里之遥。听说西洋人,已经在那里经营了两百多年。但曹继武一到,就夺得了大片的疆土。所以兵力、人员、疆土,全都齐备的南洋,最适合曹继武称王。
如果曹继武真的在南洋自立为王,隔着茫茫大洋,大清也是无可奈何。但曹继武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返回我大清,继续做那个小小的千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曹继武的志向,绝对不只是称霸一方那么简单。
南洋既然留不住曹继武,那缅中也留不住他。如果此时给了他武魂王的称号,万一到时候他又返回我大清。那吴三桂一定会心惊,心惊就会害怕,害怕就会折腾。吴三桂一折腾,四川和湖广就面临直接威胁。大清就危险了。
曹继武有了武魂王的封号,完全可以在缅中开藩设府。如果他返回大清,不但吴三桂会心惊,就连尚可喜和耿继茂也会心惊。
曹继武的战功,不在三人之下。如果他开了先河,大清随时都可以,拿着曹继武的例子,来要挟吴三桂三人。既然他曹继武都撤了,那你吴三桂三人,又有什么理由,赖在藩府呢?要是削藩,那吴三桂三人,肯定闹事。
索尼顿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决定按照多尼的意思办。
然而他刚要批复多尼的奏折,却被索图给拦住了。
索图是索尼的三儿子,索尼很是不高兴:“三,你要干什么?”
缅中新定,此时突然把曹继武调过来。他手下的那帮悍将,随来看管?那帮人,在曹继武的调教下,都是一群不可思议的疯子。他们一旦闹起来,可比朱由榔要厉害多了。一旦曹继武突然离开,他们难免会怀疑,朝廷兔死狗烹的用意。
所以多尼就是个浆糊脑袋。他也不想想,就凭他那点本事,曹继武的手下,他能奈何得了哪一位?况且对待曹继武,朝廷具体是怎么做的,吴三桂等人,眼睛瞪得比谁都要圆。如果曹继武突然离开缅中,吴三桂很有可能趁虚而入。
如果那样,吴三桂占据云南和缅中,两块地盘,实力将会更为强大。再想治他,简直就不可能了。
听了索图的一番话,索尼顿时又犹豫了起来。
建立缅中行省,曹继武的文书,说的很明白。这就说明,曹继武并不想称王。既然他不想称王,那这事不如缓一缓。至于他文书中的要求,朝廷先出面答应,再交由洪承畴定夺。看看他曹继武,接下来的反应如何。
至于吴三桂,先不要答应他开藩设府。收回征西大将军印信,看看他吴三桂是什么态度。
图海的一番建议,索尼觉得甚妥,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于是索尼和鳌拜,签了文书,下发给洪承畴和济朗。
第568章 昆明城兵变()
朝廷的公文,下发到昆明城。郑亲王济朗,看了索尼的公文,吃了一惊。
汉人最后一位真命天子,如今被吴三桂抓了。他为大清帝国,圆满了结局,兵锋名望都处于巅峰,此时要想收回他的大将军印信,谈何容易?
朝廷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收回印信,就是初步的试探。可是在他吴三桂眼里,这种行为,无疑就是过河拆桥。此事要是处理不当,济朗估计出不了昆明城。
国事正要,但如果连命都没了,还有什么资格去谈国事?所以性命攸关之事,济朗不敢自专,于是来找洪承畴。
机谋高深的洪承畴,一直身为吴三桂的老上司,吴三桂待他,也一直如旧。然而当前的时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