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剑问情-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旁仅剩的最后一名将领见黑衣人分神。手中长刀直斩其腰间。

    可没想到黑衣人腰腹一收,塌陷数寸之深,躲开这一刀。待刀尖擦衣而过,复而又起,整个人前倾,如灵蛇一般。手中宝剑从那名将领咽喉一扫而过。

    那名将领瞪大双眼,左手捂住喉咙,似乎想堵住伤口。可鲜血仍是从伤口中涌出,不消片刻便染红了身上的甲胄。他转头望向在正在奔走的黄中,艰难开口道:“黄……将军,别……来。”语罢。目含不甘之色,倒地身亡。

    黄中看到最后一名将领倒地而死,泪涌双目,怒吼道:“恶贼,拿命来!”

    黑衣人瞥了黄中一眼根本没将他放在眼中,直扑马车内。

    瞬间,马车内响起一声惨叫。

    此时,黄中已赶着马车前。听闻惨叫声响起,心知陈天平已然遇害。眼见四周一片死尸,昔日老下属均命丧黄泉,甚至有不少人眼睛都没有合上。他运足内力,双手握刀,爆喝一声,宝刀直直劈向眼前马车。

    “轰”的一声巨响,眼前华美的马车被黄中含怒一刀劈成两半。

    同时,一个黑衣人撞破马车车窗而出,手中宝剑挥动,抵挡开蕴含黄中真气的木块。

    黄中见黑衣人现身,强提一口真气,手中宝刀侧撩向黑衣人。

    黑衣人手腕一翻,宝剑直刺来刀,正中刀尖。

    气劲相交,黑衣人借力后飘,手中宝剑几个闪动,又斩杀数名士兵,轻身向密林中飞去。

    黄中只觉得一股大力传来,被震退了五步,虎口开裂,鲜血顺着宝刀流到地上。眼见黑衣人欲走,下令道:“放箭!”

    一时间,数十支羽箭射向黑衣人。

    黑衣人似乎后脑生眼,手中宝剑划出一片剑光,羽箭纷纷坠落。他瞥了黄中一眼,目光里透着不屑,闪身消失在密林之中。

    黄中心中大骇:没想到这黑衣人看似轻飘飘的一剑威力竟然这般大,怪不得手下将领难有一合之将。转头看向马车周围,只见众多老属下死不瞑目,他眼含热泪。“噗通”跪倒于泥泞的地上,挪动双膝,颤抖着右手为一个个老属下合上双眼。

    做完这一切,黄中仰面看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瓢泼大雨打得他睁不开双眼,咒骂道:“贼老天!”紧接着,下令道:“全军听令:列阵向敌军进攻,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是!”众将士应道,响声响彻天空,一时间似乎盖过滚滚雷音。

    前排士兵列盾阵。手持刺马矛徐徐向前,后面士兵纷纷弯弓搭箭,向富良江北岸抛射。

    近五千将士冒着大雨徐徐前行,黄中位于阵中指挥全军。

    待大军快行至江边之时,斥候飞奔至黄中面前,报:“黄将军,前方渡江之桥已被敌军砍断。”

    黄中随即下令道:“传令停军。”

    大军停了下来,与富良江北岸的敌军隔江遥遥对望。

    黄中看了看两旁密林,思忖道:“天降大雨,伐木搭建浮桥不易,且容易为对面所袭,看来只有待雨停之后再做打算。”想到这,他刚想下令驻扎。

    忽听闻富良江北岸有人高呼:“天朝将军,我们不敢拒抗天朝,但陈天平不过市井小人,不是王子,不得不把他除掉。误伤天朝将士,必上贡厚礼谢罪。小国贫乏,不能招待天朝大军,天朝将军请回,我们国王自会请罪。”

    声音滚滚如龙,压过雨声和雷声传入黄中耳朵里,显然开口之人内功极强。

    黄中听了怒火中烧,众多将领为保护陈天平王子纷纷战死。且中箭死伤的士兵达数百人之多。这等戏侮性的流血手段,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极为恼火。他强压下心头怒火,思忖道:敌军拒险而守,且阵中有武林高手,可于万军之中取人首级,若是强攻只怕凶多吉少。想到这。他流下滚滚泪水,下令道:“收拢战死兄弟们的尸骸,撤军!”

    军令如山倒,众将士得令后撤。

    富良江北岸密林中,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冲身边黑衣人道:“看来他们撤军了,这次多亏了影子你了。”

    黑衣人拉下面罩。露出一张妖异的脸庞,笑道:“将军客气了。”

    大军行出敌军视线后,黄中唤来斥候,将一封信笺交予他手,下令道:“八百里加急,火速回京禀报此事。请圣上派大军和武林高手剿灭大虞帝国!”

    “是。”斥候应道,随后双腿一夹马腹,纵马狂奔而去。

    黄中望着斥候远去的背影,喃喃道:“希望朝廷派些高手过来,不然恐怕敌不过那个黑衣人啊!”

    此时,远在京城的未安仍为如何入军迅速获得军功而发愁。他也曾打探过黄公公的口风。不过黄公公并无派遣之意。以至于他整日皱眉不展,香菱问他,他也无法如实告知,只得敷衍过去。

    就这样,时间过了近一个月。

    一日,艳阳高照。一位蓬头垢面的士兵纵马飞奔直奔京城城门而来。

    城门守备军见一人纵马飞奔,纷纷弯弓搭箭,立起长矛,高声问道:“来人下马!”

    蓬头垢面的士兵从怀中摸出一枚令牌,高呼道:“八百里加急!”

    守备官远远看见士兵手中的令牌,下令道:“放他进城。”

    守备军得令后收起弓箭和长矛。士兵纵马入城,直奔洪武门而去。

    待来到洪武门,蓬头垢面的士兵手持令牌高呼道:“八百里加急!”

    守门士兵纷纷放行,马匹直奔兵部。

    到了兵部之后,蓬头垢面士兵翻身下马,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在地。他稳住步伐手持令牌进入兵部。来到大殿之上,单膝跪地高呼道:“报,黄中黄将军传来八百里加急信笺。”语罢,伸手入怀中摸出信笺,双手高举过头顶。

    兵部侍郎上前接过信笺,呈给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兵部尚书。道:“许大人,请过目。”

    许尚书拆开信笺,展信之后,眉头轻皱。

    立于一旁的侍郎关切问道:“大人可是有战事发生?”

    许尚书点了点头,道:“黄中将军护送安南国王子回国时遇伏,手下将领几乎全部战死,士兵伤亡数百,陈天平王子亦惨遭遇害。”

    “什么?竟然死了这么将领?”侍郎大吃一惊道。

    “据黄中将军所言,敌军中有一名武林高手,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众多将领几乎惨遭那人屠戮,难有一合之将。”

    “竟然这般厉害?”侍郎心惊不已。心想:黄中将军也是朝中老将,下属将领亦多为老将,虽然武功不算很高,但是常年征战也可力敌江湖二三流高手,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许尚书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这安南国虽然偏居一隅但此等行为实乃对我大明不敬。必须予以严惩,我这便去禀报圣上。”语罢,起身向外走去。

    盏茶之后,许尚书来到御书房外,一名小太监走过来道:“徐大人,请。”

    许尚书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进御书房,见朱棣正端坐于正位上,下跪叩头道:“微臣叩见圣上。”

    朱棣威严开口道:“许爱卿平身,这么急有何事禀报?”

    许尚书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黄中将军传来八百里加急信笺。”语罢,从怀中掏出信笺。

    立于朱棣身边的太监上前取过信笺。呈给朱棣。

    朱棣展开信笺,片刻之后,脸涌怒色,抓过桌上的茶碗摔在地上,怒道:“岂有此理,这安南国要造反不成?”

    房中的许尚书和太监急忙下跪,许尚书低声道:“圣上请息怒!”

    朱棣强忍住怒火道:“平身,许尚书对此事有何建议?”

    许尚书起身,沉思片刻回道:“回禀圣上,微臣以为安南国虽偏居一隅,但此举无异于挑战大明威严,若不严惩,只怕其他藩属国纷纷效仿。只是,黄中将军信中提及敌军有一位武林高手,只怕我们也需得派几位武林高手前往。”

    朱棣沉吟片刻,道:“许爱卿言之有理,明日召开大朝,商议此事。”

    立于一旁的太监急忙记下。

    听闻朱棣下令。许尚书心中暗道:安南小国竟敢挑战大明威严,真乃是撸龙须啊!

    天色渐晚,未安正坐在院中石凳上饮茶,心中忧愁不已。

    香菱在院中一边习练剑法一边偷瞄未安,见他面露愁色,心中也担忧不已。

    此时。门外传来叩门之声。

    香菱急忙收剑跑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小太监。

    小太监带着尖细的嗓子问道:“未大人可在府中?”

    香菱见是宫中太监,浅浅施礼,打开大门,道:“公公请进,我家大人正在府中。”

    小太监迈步走进院中。

    未安见是宫中的太监,拱手道:“见过公公。”

    “未大人不必多礼,咱家是来传圣上口谕:明日举行大朝,望未将军莫要误了时辰。”

    未安听闻一愣,不过仍是开口随后回复道:“多谢公公告知。”

    “未大人客气了,那咱家这便回去复命了。”小太监语罢,转身向院外走去。

    未安一路相送至门口,心中纳闷:怎么突然举行大朝,难道有大事发生?

第一百二十一章出兵安南() 
未待五更鸡鸣,未安便已起床,梳洗完毕,换上麒麟服,迈步行至偏厅。

    此时香菱正在备早膳,见未安进来,柔声道:“公子醒了,昨夜可安?”

    未安昨夜想了许久今日大朝所为何事,直至三更时分方才入眠。不过,他内功深厚,早起也不觉得有疲倦之感,回道:“还好,辛苦香菱了。”

    “公子这是哪里的话,先父患病之时,起得比这还早。为先父煎熬汤药。”一说到父亲,香菱目光有些黯淡之色。

    未安见此安慰道:“香菱孝心可感苍天,想必令尊在天之灵也颇感欣慰。”

    香菱听闻此话,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柔声道:“公子快些用早膳吧。莫要误了时辰。”

    “不急,离宫中颇近。”未安语罢,入座与香菱一同用早膳。

    待用过早膳之后,未安怀揣牙牌,迈步走出府邸。

    香菱在府门张望。直达未安消失在黑夜中,她抬头看了看天空,只见繁星依旧挂在天上。低声自语道:“世人都欲为官,却不知为官需披星而出上早朝,着实辛苦得很。”

    片刻之后,未安行至洪武门前。

    此时,洪武门前已经停了不少官轿、马匹。众多官员纷纷下轿、下马,步行走向午门。

    未安亦跟随在众人之中,刚行几步,便听闻身后一身低呼:“未将军。”

    未安转头望去,只见孙明远和孙明见二人朝他走来。

    待二人行至身前,未安拱手道:“见过孙詹事、孙郎中。”

    孙明远和孙明见拱手还礼。

    孙明远边走边开口道:“未将军不必客气,你传家侄女若雨的剑法当真精妙至极,家中剑师称赞不已。”

    “是啊,家侄女若雨现在闲暇之时一直在习练未将军所传剑法,如今剑法突飞猛进,就连我们这两位长辈也难在她手下走得了几招。未将军也需得传我们兄弟二人几招剑法,不然我们这脸可就丢大发了。”孙明见打趣道。

    “二位过奖了,若雨剑法能突飞猛进是因她天赋过人,再加上她勤学苦练,实则与剑法并无太大关系。”

    孙明远拉着未安的手道:“未将军谦虚了,谁人不知你剑法举世无双啊!”

    “是啊。”旁边的孙明见也开口附和。

    “二位实在太抬举我了。”未安谦虚道,随后话锋一转,问道:“二位可知今日为何大朝?”

    孙明远向未安靠了一步,贴近他耳边,低声道:“听说是安南出了乱子,圣上震怒。”

    “哦?”未安满脸惊色,心道:安南远在南边,位临大海,乃大明藩属国,向来安稳,怎么会出了乱子?虽然心有疑问,但是未安并未开口询问。

    三人一路行至午门。

    此时,午门外已站满文武百官,皆等待左右掖门开门。

    一名太监立于午门前,尖声高呼道:“自今旗校人等待朝官进,照依资次续进,敢有搀越挤拥者,许纠仪官擒奏发落。”

    孙明远冲身边的未安低声叮嘱:“未将军你隶属于武官,应去右掖门前摆列。不得逾越官品高于你者。”

    未安曾身居为皇,自然知道此中规矩,不过仍是拱手谢道:“多谢孙詹事告知。”

    话音刚落,耳边响起鼓响之声。

    众多大臣分文武各列于左掖门和右掖门前,未安也找好自己的位置站立好,等待开门。心中感慨不已:遥想当年他端坐于奉天殿上临训文武百官,没想到现在竟然列于午门之外等待觐见朱棣。

    不多时,鼓声再次响起,众多大臣皆噤声不语。

    待鼓声第三次响起时,左掖门和右掖门同时开启,官军旗校先入摆列。

    又过了一会儿,低沉的钟鸣之声传来。

    众多大臣听闻钟声,文官从左掖门而入,武官由右掖门而入。

    未安跟随着众人的脚步行至金水桥南,众大臣依品级序立。

    待鸣鞭之声传来,众大臣各依次过桥,行至御道两侧相向立候。

    文为左班,武为右班,文武官班后各有校尉相向握刀布列。

    一阵欢快的乐声响起,朱棣迈着有力的步子走向金銮殿。身后数名锦衣卫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

    朱棣安座后,鸣鞭之声再次响起。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依次走进金銮殿中。

    待众大臣来到金銮殿中。朱棣身旁太监高呼:“跪。”

    文武百官闻声而跪,一拜三叩头,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道:“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百官齐言,随后起身。

    太监高呼道:“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

    兵部尚书跨步走出群臣之列,手持牙牌道:“启禀圣上,微臣有事起奏。”

    朱棣道:“奏。”

    “昨日微臣收到黄中将军八百里加急之讯,黄将军在安南国欲袭,手下将领均战死沙场。士兵伤亡数百,安南国王子欲刺身亡。黄将恳请圣上发兵剿灭大虞帝国,以震慑八方!”

    朱棣目光扫过殿上文武百官,开口道:“众爱卿于此事有何高见?”

    未安听闻此言心中暗道:果然是安南国叛乱,不知朱棣会不会派大军剿灭安南国?

    这时。解缙从众臣中走出,执礼道:“启禀圣上,微臣愚见安南国虽小而偏却是大明藩属国之一。此次竟敢公然藐视大明之威,实乃居心叵测,若不剿灭。有损大明威严,恐其他藩属国和邻国纷纷效仿。”

    朱棣目露赞赏之色,道:“解爱卿所言深得朕心,众爱卿可有不同见地?”

    众多大臣异口同声道:“吾皇圣明!”

    朱棣目光转向兵部尚书,询问道:“许尚书可还有其他要事?”

    许尚书朗声道:“回禀圣上。据黄将军所言敌军中有一位武林高手,可在万军之中取大将首级,恳请圣上派遣武林高手随军前行。”

    朱棣目光转向众多武将,问道:“可有哪位将军愿前去?”

    众多武将面面相觑,虽然有不少人身怀不俗武艺。但是俱在马战之上,比起武林中人还是稍逊。

    未安听此,内心狂跳不止,眼见机会来了,跨步走出群臣之中。执礼道:“启禀圣上,微臣愿前往安南平乱。”

    随着未安话音落地,众多大臣纷纷将目光转向未安,朱棣也看向未安,思忖道:这未安乃是华山之巅潜龙之冠,他能力压江湖年轻一辈,想必其剑法不弱。派遣他去若是能平乱,封赏他个实权也不是不可,又能拉拢江湖中人,以免祸起江湖。想到这。他笑着说:“既然未爱卿有报国之心,那么朕封你为宣慰佥事,随军而行,前往安南平乱。”

    未安虽心有间隙不过仍是跪拜叩谢:“谢主隆恩!”

    “免礼。”朱棣随后目光转向众多武将,下令道:“朱能听令。”

    一位壮硕武将迈步从群臣中走出。执礼道:“微臣在。”

    “朕封你为征夷将军,率精兵四十万前往安南平乱。”

    朱能领命道:“微臣遵旨。”

    朱棣再度下令道:“张辅、沐晟听命。”

    两位武将迈步从群臣中走出,异口同声道:“微臣在。”

    “朕封你们二人分别为左右副将军,助朱能赴安南平乱。”

    二人应道:“微臣遵旨。”语罢,退回群臣之中。

    朱棣再度下令道:“李彬、陈旭听令。”

    两位虎狼之将从群臣中走出。异口同声道:“微臣在。”

    “朕封你们二人为左右参将前往安南平乱。”

    “微臣遵旨。”

    紧接着,朱棣又令兵部调遣各卫所,三日后远征安南。

    未安在群臣中,听到朱棣频频下令,将军中之事安排得极为妥当。心中涌起悲伤之感,暗道:怪不得朱棣的燕军能以十万人将自己几十万大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江山易主。此次,远征安南要从中锻炼自己军事指挥才能,以便日后起兵之用。

    待诸事俱安排妥当之后,方才退朝,此时已时近正午。

    未安随着群臣退出金銮殿,孙明远和孙明见行至未安身边,孙明远拱手道:“恭喜未佥事前往安南平乱,待你再次回京之时必然高升。”

    “是啊,朱能乃大明名将,此次有他前往,必可旗开得胜。”孙明见满脸笑意道。

    未安还礼道:“呈二位吉言,愿归来之日可加官进爵。”

    孙明远笑道:“必然可加官进爵,不如今晚归云阁一聚。给未佥事践行。”

    “这如何使得?”未安客气道。

    孙明见拉着未安的手,说道:“未佥事不必客气,你乃家妹师父,为你践行乃是理所应当。此去安南,恐怕没有年余难以归来啊!”

    “是啊!”孙明远也附和道。心想:若雨一直心属未安,可未安前去安南平乱,且又是对敌军武林高手,万军之中实乃十分危险,若是无法安然归来的话,不知若雨会多么伤心。可他转念一想,未安剑法不弱,只要不逞强冲入敌军之中,估计也没那么危险。打定主意,待到晚宴之时定要多多叮嘱他才是。

    未安见二人如此热情无法拒绝只好与二人约定酉时去归云阁赴宴。他心念着终可入军建功,说不定归来之时便可见到林茹烟,嘴角露出些许笑意,脚下步子飞快,不多时,便回到府中。

    香菱正在院中练剑,见未安归来,招呼道:“公子回来了。”

    未安点了点头,儒雅道:“香菱随我来。”

    香菱跟着未安的步子走进内间,未安取出五锭金子置于桌上。

    香菱见此,不明其意。

    未安笑着开口道:“香菱,三日之后我将前往安南平乱,此去恐怕要年余方能归来。这些金子你用来大理好府中事务,剑法也要勤加习练。”

    听闻未安要前往安南平乱而且要年余而归,香菱愣在当场,如遭雷击一般。

第一百二十二章失之交臂() 
香菱泪涌双目,悲声道:“公子要去从军吗?远征安南可有性命之忧?”

    未安见此,心中涌过一股暖流,笑着安慰道:“香菱不必担心,此去安南有大明名将朱能统军。安南乃偏居一隅的藩属国,国力孱弱,此战并无危险。”

    “可是……”香菱张口欲说什么,又硬生生止住了。其实她是舍不得未安远征,且这一走便是一年,但是心中的想法却不能如实告知未安。

    “香菱真的不必担心,我定会平安归来!”未安郑重道,“你要勤加习练剑法,待我归来之日,定会考教你剑法,若是不满意必会重重罚你。”

    香菱低下头。柔声道:“知道了,公子,我必会勤练剑法。”

    未安交代完一些事情,又指点了一下午香菱剑法。未至酉时,便出门前往归云阁赴宴。尚未行至归云阁。便看见一个倩影立于归云阁前,正在四下张望,不是别人,正是孙若雨。

    孙若雨看见未安归云阁走来,只觉得心如撞鹿。强压下慌乱的心,浅浅施礼,柔声道:“未公子来了,爷爷和三位伯父已在楼上相候。”

    未安拱手还礼道:“烦劳若雨在门前相迎了。”

    孙若雨浅浅一笑:“未公子不必客气,楼上请。”

    “请。”

    二人先后上楼,步入四楼雅间之中。

    此时,孙安晏、孙明远、孙明见、孙明卓皆在其中。四人见未安进门,纷纷拱手执礼,未安急忙还礼,六人依次落座。

    片刻之后,酒菜上桌。

    孙安晏举杯道:“这第一杯遥祝未佥事此番前往安南平乱旗开得胜,建功立业!”

    “多谢孙家主。”未安回礼道。

    六人碰杯,一饮而尽。

    孙安晏又斟满一杯酒,笑着看向孙若雨。

    孙若雨深知其意,举杯道:“这第二杯若雨答谢未公子授艺之恩!”

    “若雨客气了,并非什么绝世剑法。”未安谦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