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剑问情-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人穿门入院,一路行至厅堂。

    落座之后,香菱急忙问道:“若雨姐姐,有什么好消息?可是公子的消息?”

    孙若雨面带笑容道:“当然是未公子的消息了。”语罢,美目含笑看向香菱。卖了个关子道:“不过嘛,不能轻易告诉你,你需得陪我练剑再陪我小酌,我才能告诉你。”

    自未安随大军远征安南之后,孙若雨便经常来找香菱。二女可谓是师出同门,又心属同人。后来,孙若雨得知香菱只想做侍女服侍未安,对她便没有那么重的防备之心了。因此,二女感情颇为要好。每当孙若雨从孙安晏那里听到未安的消息总是第一个跑来告诉香菱,二女均心系远在安南的未安,只能以消息来慰藉心中相思之苦。

    香菱急于听到未安的消息,双手摇着孙若雨的手臂,撒娇道:“若雨姐姐,你先告诉我吧,不然我心里想着消息如何能专心陪你练剑?”

    孙若雨抵不过香菱撒娇,伸出右手,食指轻戳了一下香菱额头,笑道:“你呀,真是惦记你家公子。好吧,我先告诉你。”

    听闻此言,香菱目光灼灼看着孙若雨,只待她开口。

    孙若雨在香菱的期待下,轻启朱唇:“我听爷爷说,安南远征军现已直逼升龙城。未公子被封为游击将军,先是力克多邦城,又连克数城,战功彪炳。估计明年攻破了升龙城和清化城就可班师回朝了。”

    “那还需多久?”

    孙若雨想了想,答道:“怎么也要半年之久吧,毕竟安南距此有数千里之远。且尚有东都升龙城、都城清化城等尚未攻破。虽说未公子骁勇善战,但是想攻破这些城池也需一些时日。”

    香菱一双秀目痴痴地望向远方,轻声道:“只要公子安然无恙便好。”

    “未公子武艺高强,心智过人,不会有危险的。待他回京之日,便是圣上封赏之时。我听爷爷说,以未公子的战功,怎么也能晋升为正四品武官,甚至从三品也不无可能。”说到这,孙若雨一双美目中闪过笑意,看向皇宫所在的方向。

    此时,金銮殿上,朱棣正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上的文武百官,最后落在兵部尚书身上,问道:“许尚书,安南战事进展如何?”

    许尚书横跨一步。立于殿中躬身道:“回禀圣上,安南远征大军已攻克多邦城,现直逼东都升龙城,估计此刻应该兵临升龙城下了。”

    “好,张辅带兵之能果然不输于朱能,平复安南也可让朕宽心啊!”朱棣朗声道。

    许尚书满脸堆笑,恭敬道:“圣上慧眼识人,殿上点兵。张辅沉着稳重统领大军,沐晟、李彬、陈旭皆独当一面。未安亦骁勇善战,敌军难有一合之将。据张辅大将军密报所言,未安添为先锋带领大军连克多邦城等数城,大明军队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甚至不少城池主动投降于我大明,可见大明之威远扬安南!”

    “哈哈……”朱棣放声大笑,“朕出兵安南就是要宣扬大明之威以震宵小。”

    “圣上圣明,镇压安南,以致八方臣服。”

    朱棣笑着看向许尚书,问道:“安南远征军何时可凯旋而归?”

    “回禀圣上,据张辅大将军估计。最多不过明年雨季便可凯旋而归。”许尚书回道。

    朱棣一舞龙袖,豪放道:“好!待明年远征将士们归来之时,朕要出城亲自相迎!”

    许尚书满脸笑容,拱手道:“能得圣上亲自相迎,实乃众将士三生之幸啊!若是他们听闻此迅必将奋勇杀敌。争取早日凯旋而归。”

    朱棣摆了摆手,脸上先容渐淡,开口道:“早日凯旋而归倒是不必,只希望众将士减少伤亡,可安然归家!”

    金銮殿上众臣听闻此言皆有所动容。大军多留安南一日便要耗费不少银两,没想到朱棣忧心的并非军饷而是众将士性命。

    解缙反应最快,横跨一步,走出群臣中,拱手执礼。高声道:“圣上体恤百姓疾苦,忧心大明众将士性命,实乃千古圣君。大明在圣上的治理之下,必然会开创一个永乐盛世!”

    许尚书紧随其后高呼道:“圣上圣明,必创永乐盛世!”

    金銮殿上群臣皆执礼高呼道:“圣上圣明。必创永乐盛世!”

    洪亮的声音自金銮殿滚滚传出,数里可闻。

    远在安南的大明众将士自然不知金銮殿之事。

    此时,众将士已攻陷北江城。

    北江城乃东都门户之城,距离东都升龙城不过八十余里远,大军两日便可以抵达。若是骑兵当日便可抵达。

    张辅进攻北江城时还颇为担忧,怕升龙城出兵来援,于是派遣李彬领骑兵五万,步兵五万以防来袭。可是,出乎张辅预料的是升龙城并未出兵来援。似乎放弃了北江城。

    北江城城主府中,大明众将领聚集大殿之上议事。

    张辅眉头轻皱,沉吟道:“近日,攻打北江城颇为不易,可升龙城却未派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此事。众将如何看待?”

    殿内众多将领或是低头沉思,或是眉头轻皱,均在思索升龙城主将用意。他们早早便听闻升龙城主将乃是大虞帝国太上皇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据说此人才智,精通诗文。乃是人中之龙。早在陈朝时便官至司徒,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是,升龙城和北江城乃互成掎角之势,若是升龙城派兵援救,大明想攻陷北江城恐怕也不会这么容易。

    片刻之后,陈旭轻拍椅子扶手,出言道:“莫非是惧怕大明将士之威?”

    张辅摇了摇头,说道:“听闻胡元澄并非胆小之人。”

    “莫非是因为皇族争斗?”沐晟出言道。

    “沐将军何出此言?”张辅看向沐晟,问道。

    沐晟娓娓道来:“胡元澄乃是胡季犛长子,依照古训应立长不立幼。但胡季犛却立幼子胡汉苍为皇。传闻胡季犛立皇子时曾借砚来比喻考教胡元澄,曾言:‘此一卷奇石,有时为云为雨,以润生民。’胡元澄对答:‘这三寸小松,他日作栋作梁。以扶社稷。’因此,胡季犛才立胡汉苍为皇,胡元澄被封为左相国。胡元澄据守升龙城而不出,莫非是因皇家争斗心中对其父不满?”

    张辅沉吟片刻,道:“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我隐隐觉得并非如此。诸位将军近日加强戒备,以防敌军来袭。休整三日,大军攻向升龙城。”

    “是。”众将拱手道。

    远在八十里外,升龙城集贤殿中。胡元澄立于殿中望着北江城的方向,双目含泪,拜了三拜。口中喃喃道:“北江城的众将士们我有负于你们的性命,不能引兵援助实乃是不得已啊!”语罢,热泪顺着脸颊滚滚而落。

    这时,殿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胡元澄转过身去,抬起长袖,一抹脸上的泪水。

    一个中年男子快步走进集贤殿,拱手道:“启禀左相国,铳箭已制造完毕,只待左相国校验。”

    胡元澄转过身子,快步走向中年男子,双手抓着他的肩膀,急促问道:“李督造,共造出多少支铳箭?”

    李督造目光聚集在胡元澄脸上。见他脸带泪痕,回道:“由于时间仓促,即便集全军之力,也只造出铳箭五百余支。”

    “五百余支虽然不多,却也可以。若是用得好。可收奇效。近日,要抓紧训练铳箭手,大明军队已攻陷北江城,只怕不日便来攻打升龙。”

    “是,左相国,那下官这便退下了。”李督造语罢,拔腿欲走。

    “等等。”胡元澄叫你李督造,吩咐道:“将铳箭图纸、火药配比之法派人送至都城,交予太上皇。另外请影子过来。”

    “是。”李督造领命退下。

    不消片刻,影子步入集贤殿中,抱拳道:“左相国。”

    胡元澄面露悲色道:“影子,今日敌军已经攻陷北江城。”

    “我已得知此事,需我何时动身?”

    “刚刚李督造前来禀报我军已造出铳箭五百余支。北江城距升龙城有八十余里,敌军若是大军来袭需得安营扎寨。我想待敌军安营之时,派遣五百铳箭手夜袭敌军。敌军必然慌乱,那时,便是影子你大显神威之刻。”胡元澄面露微笑道。

    “此计甚妙!待到那时,我必手刃敌军主帅!”影子语罢,妖异的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第一百四十一章调兵遣将() 
三日之后,大明远征军休整完毕,留下些许将士们镇守北江城。三十余万大军开拔,攻向升龙城。

    由于升龙城距离北江城有八十里之远,即便大军全速行军也需两日。不过若是全速行军,众将士过于疲惫,升龙城可能会派兵趁虚而攻。因此,张辅并未让大军全速而行,日行不过三十余里。

    入夜时分,张辅召集众将领在帅帐议事。

    张辅目光扫过帐内众将领,开口问道:“今日大军行军三十余里,众将可发现任何异动?”

    沐晟率先开回道:“回大将军,大军后方尚未发现任何异动。”

    张辅点了点头。

    李彬紧随其后开口道:“大军左方未发现敌军。”

    陈旭接着开口道:“大军右方也并未发现敌军踪迹。”

    张辅眉头轻皱,沉吟道:“不知道这升龙城主将胡元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攻打北江城时他按兵不动。大军行军时仍是按兵不动。难道他只想固守升龙城?”

    沐晟面露忧色,轻声道:“只怕并非如此?虽说升龙城乃陈朝旧都,城固兵多,但必然挡不住我大明三十余万大军。他应该深明其中的道理,固守升龙城必然保不住升龙城。”

    “难道有援军应援升龙城?”李彬沉吟问道。

    “大虞地小人少。胡季犛又不得人心,以至于将少兵稀,即便是有援军也不会太多。胡元澄指望援军也守不住升龙城。”张辅沉声道。

    陈旭右手轻轻敲击桌面,感叹道:“不知这胡元澄有何打算啊!不过,只怕此人没那么简单。”

    “嗯。我料想也是如此。”张辅面露严肃之色,“众将领传令下去,大军加强戒备。广派斥候,再派军中懂得地听之术的士兵轮流听之,以防敌军派象军来袭。另外,天干物燥,让士兵们小心敌人以火趁夜袭营。”

    “是,大将军。”众将士领命道。

    未安上前一步,提议道:“大将军,不如将我的军帐设立于帅帐之侧,以防敌军派刺客趁夜行刺。”

    沐晟赞道:“未将军此议甚好,敌军按兵不动,恐怕是有所图谋。上次的黑衣人有夜潜大营之能,若是有未将军护卫大将军,可保大将军无忧。”

    张辅闻言,点了点头,道:“那好,众将早些歇息,养精蓄锐以待攻城之战。”

    “是。”众将领命退下,各行其职,大军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此时,升龙城集贤殿里灯火通明。

    胡元澄端坐于主位之上,望向殿内众将,开口道:“据斥候来报,敌军三十余万已从北江城开拔,以日行三十里之速奔升龙城而来,估计最多再过两日便可抵升龙城下。”

    “这么快?”

    “这么多兵马,可如何抵挡?”

    “是啊,升龙城屯兵不过五万,这可如何抵挡?”

    殿中众将议论纷纷,均是面露忧愁之色。

    胡元澄目光扫过殿内众将,见众将均是面露忧愁之色,仅有一人面如平湖。他将目光聚集在那人身上,问道:“王将军,你有何见解?”

    殿内众将闻言纷纷将目光转向王将军。

    王将军霍然起身拱手道:“回左相国,下官认为升龙城虽是旧朝都城,城高池深,但敌军骁勇善战,兵多将广,固守升龙城只怕坚守不住。”

    胡元澄目光一亮。追问道:“那王将军以为如何?”

    “下官以为应该主动出击,奇袭敌军,乱其阵脚。”

    一位胡子发白的老将起身道:“怎可如此?城外乃两河平原地区,无险可守,敌军骑兵众多,我军若贸然攻之只怕损失惨重,怎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王将军面不改色,冲白胡子老将道:“陈老将军,虽说城外乃平原地区,可一样有利有弊。于敌军有利,于我军也有利。”

    胡元澄望向王将军,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王将军一双铜铃大眼扫过殿内众人,朗声道:“诸位皆知我军之利在于象军之威,敌军行至阵前必然需安营扎寨。若是我军以象军冲击敌军营寨必可收奇效!”

    “话虽如此,可敌军有火铳可破象军。”陈老将军反驳道。

    “近日,我军大造铳箭,可射三百步之远。其射程远于敌军火铳,可以铳箭破敌军火铳阵,派象军冲撞敌军大营。以象军吸引其主力,再派一队人马潜至敌军后方。以铳箭烧其粮草,乱其阵脚,如此以来,方可解升龙城之危。”

    胡元澄听闻王将军一番话,高兴喝道:“好!若能断其粮草。乱其军心,那么还有些许取胜之机。如若固守升龙城,只怕破城只是早晚之事。我认为王将军此计可行,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众将交头接耳,议论一番过后。纷纷点头赞同。

    见此,胡元澄下令道:“王将军。”

    “下官在。”

    “我命你携三百铳箭手潜入敌军后方,烧其粮草。你可有信心?”

    王将军抱拳道:“下官必不辱使命!”

    胡元澄目光灼灼盯着王将军,正色道:“敌军大营共有三十余万人,你领三百铳箭手深入敌后实乃万分危险。即便是功成。可能也无法安然而退。”说到这,顿了顿,加重语气道:“王将军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王将军目光坚定看向胡元澄,朗声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何惧之有!”

    胡元澄双目微红。看向王将军,长揖到地,道:“元澄拜谢王将军为大虞出战!”

    王将军三步并作两步急忙窜至胡元澄身前,搀扶起他,道:“左相国行此大礼。下官怎么担待得起?”

    “王将军为大虞不顾性命之忧,我作个揖又算得了什么?”

    “为臣者当为国捐躯!”王将军朗声道,声音响若洪钟,传遍整个大殿。

    殿内众将纷纷站起拱手道:“为臣者当为国捐躯!”

    胡元澄虎目流泪,颤声道:“多谢……多谢诸位将军!”

    陈老将军朗声道:“左相国一心为国。上天必然庇佑大虞度过这场劫难。”

    “但愿如此吧。”胡元澄轻声道,随后看向陈老将军,下令道:“明晚敌军应在距升龙城二十里外安营,如此距离,正是进可攻退可守。陈老将军。你率象军二百佯攻敌军大营,敌军火炮那等辎重之物必位于大营后方。是故,只需以铳箭击溃敌军火铳阵即可。必要之时可以舍弃数头大象,以乱敌军。”

    “末将领命。”

    胡元澄看向王将军,下令道:“王将军趁机奇袭敌军大营后方。铳箭淋上火油,若能引爆敌军火炮所用火药,必然造成敌军大乱。那么升龙城便可以守住了,甚至连大虞都可以保住了。”

    “末将领命。”

    胡元澄再度开口道:“其余众将准备随时迎敌。”

    “是,左相国。”众将应道。

    待众将退下,胡元澄喝退集贤殿中侍卫,一袭黑衣的影子现身集贤殿中。

    胡元澄见影子到来,面带笑容,道:“一切已安排妥当,明晚此时。象军和铳箭手前后奇袭敌军大营,以造成混乱之象。那时,便是影子你大展神威之机。”

    影子妖异的脸上呈现一抹笑容,阴冷道:“明晚必让大明主帅命丧升龙城外,还有那个武林高手。”

    “若能刺杀主帅便好。敌军那个武林高手我听传闻说武功颇高,影子要以自身安危为重,毕竟身在敌军大营之中。”胡元澄叮嘱道。

    “左相国放心,若我有心刺杀,天下几乎无人能挡!”

    胡元澄认真道:“影子的刺杀之术。我自是知道,只是敌军众多,须得留心。”

    影子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殿外。

    翌日卯时,胡元澄于集贤殿设宴。殿内端坐着三百名士兵,王将军坐于士兵前方。

    胡元澄目光扫过殿内的三百名士兵,见众人面露坚毅之色,动容道:“诸位勇士,今晚你们将奇袭敌军大营为升龙城换取一丝喘息之机。但敌军有三十余万之众,或许你们大部分人会战死沙场,我在此谢过诸位为大虞英勇作战,不惧生死!”语罢,长揖到地。

    王将军霍然起身,还礼道:“为臣者当为国捐躯!”

    身后三百名士兵跟着起身,齐声道:“为臣者当为国捐躯!”

    胡元澄泪流满面,端起桌上的茶杯道:“我以茶代酒,敬诸位勇士一杯,愿诸位勇士可安然归来!”

    王将军和三百名士兵端起桌上的茶杯,众人一饮而尽。

    酒宴过后。待天色转暗,胡元澄一路相送,将王将军和三百名铳箭手送至升龙城南城门。

    王将军翻身上马,领着三百名铳箭手趁着夜色奔出南城门,一路向南而去。

    胡元澄眼望众人背影。喃喃开口道:“希望诸位可奇袭成功安然身退。”

    直至众人消失在视野中,胡元澄才转身回到集贤殿。

    王将军领着三百名铳箭手一路南行,绕了很大一个圈子兜回向北,潜入距攻打升龙城必经之路二十里外的密林之中。

    升龙城集贤殿内,一位斥候飞奔而入,单膝跪地高声道:“启禀左相国,敌军已在距升龙城二十里外之地安营。”

    胡元澄点了点头,看向陈老将军,拱手道:“愿陈老将军旗开得胜!”

    “老夫必当尽力而为,以性命捍卫大虞!”陈老将军高声回道。

    胡元澄一路相送至城门前,二百名象兵早已整装待发。

    陈老将军冲候命的二百名象兵道:“以棉絮包裹象蹄,准备夜袭敌军大营。”

    “是。”二百名象兵包裹完象蹄,带上铳箭随陈老将军出城而去。

    二十里外的密林中,一名士兵行至王将军身前,低声道:“王将军,此刻距我们离城已有两个时辰。”

    王将军点了点头,下令道:“估计陈老将军已经领着象军出发了,传令下去,让大家包裹住马蹄。待一炷香之后,大家动身奇袭敌军大营。”

    随着王将军一声令下,三百名铳箭手纷纷包裹住马蹄。

    升龙城之中,一袭黑衣的影子也离城而去。

第一百四十二章夜袭大营() 
升龙城外,十里之远,数名大明斥候注视着升龙城的一举一动。有的身着黑衣伏地,与大地融为一体。有的爬上树梢,借着树冠遮掩身形。

    陈老将军领着二百名象军一路急行,借着浓浓夜色遮掩身形,又以棉絮包裹住象蹄。以至于大明登高而眺的斥候并未察觉到象军奔大营而来,擅长地听之术的斥候也并未听到异响。

    直到象军来到距离斥候们不足一里远,登高远眺的斥候才发现前方出现数头庞然大物,定睛一看,正是象军。急忙伸手入怀,摸出响箭,向空中射出。

    响箭在空中绽放开来,在黑夜之中显得格外耀眼,数十里可见。

    陈老将军见响箭在空中绽放。知道己方已经暴露,高声道:“加速行军,冲向敌军大营。”

    二百名象军得令后驾驭大象,大象狂奔向大营。

    伏地的斥候们见一群大象奔来,急忙施展轻功。奔向大营。

    象兵见到有大明斥候现身黑夜之中,急忙摸出腰间铳箭,点火射向逃跑的斥候。

    一名斥候正施展轻功狂奔,只听见身后传来数声轻响。不知何声,回头一看。借着稀稀月光看见一点寒星奔自己而来。尚未来得及躲闪,便被铳箭穿胸而过。铳箭带起一溜血光,大明斥候心中带着不解倒地而死。

    短短一瞬间,数名大明斥候没有一名逃脱,均被象军以铳箭射杀,甚至临死之前都不知道象军手中何物。

    远在十里之外,远征军大营中,一名塔楼上的士兵见到远方空中响箭绽放,急忙吹起号角。

    深夜万籁俱静,号角声远传整个大营。

    尚在熟睡中的众将士听闻号角声响起,急忙披上甲胄走出军营。

    帅帐之中,刚刚入睡的张辅闻声而起。

    不消片刻,未安奔入帅帐之中,紧接着,数位将领相继奔入。

    一名总旗匆忙跑进帅帐,单膝跪地道:“启禀大将军,刚刚发现十里外有我军斥候响箭绽放。”

    张辅面沉如水,下令道:“怕是敌军趁夜来袭,众将各行其职。如有斥候归来,让其速速来帅帐复命。”

    “是,大将军。”众将应道,纷纷走出帅帐。

    张辅不知敌军有什么计谋,是故坐镇帅帐中,待众将禀报以从容处理。

    未安担心刺客来袭,也留在了帅帐之中。

    张辅看向未安,开口道:“未将军,你且以地听之术看看能否听到些许动静。”

    “是,大将军。”未安得令伏地,将耳朵贴在地上。运转“十三经”,真气流转至双耳,方圆十余里之音尽入耳中。

    片刻之后,未安起身,冲张辅摇头道:“回大将军,并未听到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