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座江湖那个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我只求你放了小黎,我愿意以死谢罪!”
顾青辞叹了一口气,望向莫岚影,说道:“武黎在你手里?”
“是!”莫岚影点了点头,道:“要不然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你要放了他?”
顾青辞淡淡一笑,道:“人啊,做错了事情,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顾青辞不欠他武奎人情,也不山武黎,甚至于,是他们欠我,如今,要我如此就放了他?我做不到,我不是圣人,别人算计我,我还一笑而过?我做人的原则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武奎急忙道:“顾大人,这一切真的不关小黎的事儿,他什么都不知道的,他只是个孩子……”
顾青辞望着武奎,道:“我不傻,武黎他若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怎么配合你们假死,他如何来京城,他只是个孩子,呵呵,如此心智的孩子,也是不多见!”
“顾大人……”武奎心切。
顾青辞冷声道:“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
武奎眼中一亮,道:“多谢顾大人,顾大人有什么要求请说。”
顾青辞淡淡道:“如今的局势,恐怕你也很清楚了,马东阳的情况你也明白,而你自己的情况,恐怕你也清楚,从马东阳败的那一刻起,就意味你的欺君之罪已经成立,你必死无疑!”
武奎深吸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从我踏入京城那一刻起,我已经没机会了,但是,小黎他在京城,我不得不来,我也不能逃。”
顾青辞心里有些悲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武奎不是没机会逃离,毕竟如今这件事情还没有落实,即便是马东阳自己都知道失败了,但圣旨没下,他就没有罪,他就有机会离开京城,或许还有机会活下去,但是,为了武黎,他不能走,只能赴死!
莫岚影和武奎都静静地看着顾青辞,刘亦青在一边喝着酒,逗弄小石头,也看了过来,好半晌,顾青辞才开口道:“即便是我赢了,以如今的局势,马东阳也最多只是被致士,但我不愿意,从他抓我母亲和弟弟那一刻开始,我就不会再顾及马之白了,我要他以死谢罪!”
…………
清晨的某一个时刻,有一辆马车来到了幽深的巷子里,顾青辞上了马车之后,那马车缓缓向皇城行驶去,顺着护城河绕了半圈,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视线全部都被车旁的高墙飞檐所遮挡,只能看得见那被檐角切割成碎片的天空,顾青辞坐在马车里,根本没机会一睹皇宫全貌。
入了皇城,顾青辞下了马车,数十辆华贵的马车都停在这里,护城河玉栏再往前数百丈,几百阶梯上,是一种宏伟的宫殿,那里就是夏国最高政治中心。
阶梯之下,有一个一袭白色去儒衫的青年慢慢地走了上去,有清风徐来,他的衣衫被吹起,很快他到了宫殿门前,不多久,传来高亢的声音:
“宣,顾青辞觐见!”
第一百七十七章:金銮殿里大奏对(一)()
夏国天策十六年,刚启开端,就迎来了一场动荡,横空出世的剑公子顾青辞与当朝礼部尚书马东阳,两人之间的摩擦已经传到了坊间,望京之战彻底打响了顾青辞的名头,随着顾青辞进京,整个夏国都开始关注他。
马东阳的式微,让很多人都猛然惊醒,这个一直以来都被看做年轻一辈的顾青辞,在忽然之间似乎跨越得有些快了,昨夜无缺先生出现,让很多人都惊恐,是不是意味着京城里又将会出现一个巨头。
天策十六年的开端,是属于顾青辞的。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让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好奇,那一袭白衫的公子如殿,身后伴随着朝阳点点光泽,显得那么圣洁,金銮殿宏伟壮阔,几十根紫金龙柱,数百大臣肃穆而立,都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待到顾青辞慢慢到来,朝中的这些大臣都不由得叹一声,好一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夏皇高坐龙椅之上,也注视着顾青辞,他之前虽然有见过顾青辞,但那时候的顾青辞不过就是个普通进士,每过几年都会有,有时候开恩科时,甚至每年都有,而且,当时的顾青辞除了那一篇文章的傲骨贤风让夏皇微微侧目之外,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然而,短短几个月,顾青辞突然异军突起,即便他不调查,都经常能够听到这个名字,也让他不时的在脑海里回想这个年轻人,却没有太大印象,但,这也更加让他对顾青辞产生了好奇。
如今,顾青辞缓步走来,气质温润,风度翩翩,夏皇也普通下面的大臣一样,有些惊叹,也有不少人偷偷的注视着马东阳和马之白两父子。
顾青辞表情淡漠,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他深深地明白,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如果他抛开剑公子这一层身份,又会有几个人能够注意到他。
“臣,顾青辞,参见皇上!”
顾青辞在人群中慢慢走到前面,朝着金銮殿上方的夏皇鞠躬执礼,君臣礼,却不行跪拜礼,这是夏国对读书人的特权,只要是进士,见皇不跪,只要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但,若是武者,就只能是大修行者才有进士的特权。
顾青辞不是第一次见夏皇,前身之前见过夏皇,但是没机会正面说过话,如今,他看的清楚,这是个看上去温和的中年男人,实际上却是个真正合格皇帝。
夏皇微微一笑,道:“爱卿免礼。”
顾青辞直起身子,执礼道:“多谢皇上。”
夏皇淡淡点头,道:“爱卿不必如此拘礼,说起来,你是天子门生,也便是朕的弟子,如此生分,倒是有些不好了!”
夏皇这话一开口,朝中所有人都神色微变,顾青辞也心中大定,这一战,他胜了,马东阳败了,虽然不知道昨夜皇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顾青辞知道,皇帝已经做出了决定,或者说是宣布了早已经做好的决定。
顾青辞执礼道:“臣,有事请奏!”
夏皇知道,正戏来了,便点了点头,道:“臣状告礼部尚书马东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欺上瞒下,天策十五年冬,北漠贼寇入侵长岭县,臣率领六千长岭县子弟兵与北漠上万骑兵对峙。”
“死守半月有余,死伤凄惨,四千余将士埋骨雪原,但无人放弃,每个人都坚持到最后,做到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众多将士不眠不休,终于坚持到援军赶来。”
“他们不论是战死沙场的,还是留下一身重伤的,或是有幸活下来的人,每一个都是英雄,每一个都是我大夏的好男儿,他们为了我大夏百姓洒血疆场,他们应该得到大夏千千万万百姓的歌颂。”
“但是,礼部尚书马东阳只顾一己之私,利用职权,强行把此战功劳转到他子马之白身上,为了掩盖真相,三到四次派遣杀手刺杀我,直到昨晚,臣才得知连臣的母亲和弟弟都被马东阳抓来,准备用以威胁我!”
“臣,今日于金銮殿状告马东阳,不为我自己,只为那战死的数千将士的在天之灵,只为那数千将士留下来的几千个家庭,他们需要朝廷扶持,他们应该得到朝廷的扶持,他们都是烈士家庭,但是,马东阳为了扩大马之白的功劳,将很多人的功劳抹除,更有上千战死的将士从此无名。”
“臣,恳请皇上,让众多将士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顾青辞言辞激烈,让金銮殿中的所有人都有些惊讶,只不过,皇帝没开口,也不会有人开口,但所有人都望向了马东阳。
夏皇也望向了马东阳和马之白,说道:“两位卿家,你如何说?”
马东阳急忙站出来,跪在地上说道:“臣,认罪!”
马之白也站了出来,跪在了地上,说道:“臣,认罪!”
夏皇点了点头,朗声道:“刑部尚书,此罪该如何判?”
没有人觉得怪异,顾青辞也不觉得,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昨晚马东阳入宫,今日殿前奏对,不过是走个形式,结果如何都已经是注定了,也不需要什么调查。
刑部尚书出列,说道:“马东阳的确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不过,马东阳在朝多年,劳苦功高,臣觉得应该剥夺官身告老还乡,而至于马之白,贪墨功劳,理当流放三千里前往渤海,以观后效!”
皇帝缓缓点头,道:“来人,拟旨……”
“慢,”顾青辞突然开口道:“陛下,臣还有事请奏!”
夏皇眉头一皱,道:“准奏!”
顾青辞朗声道:“臣状告刑部尚书空占职位,不尽职守。”
刑部尚书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这火会突然烧到他身上,毕竟,他也只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行事,他也不信顾青辞看不出来,急忙道:“顾大人,你说话可得讲究证据,这是金銮殿,可不是闹市!”
“呵呵,”顾青辞冷笑了一下,望向刑部尚书,道:“既然你掌管刑部律法,那我问你以权谋私,欺上瞒下,还派刺客杀人灭口,更是无故抓捕有功之臣的家属,这只是一个谋取私利就可以盖过的吗?”
第一百七十八章:金銮殿里大奏对(二)()
金銮殿里很安静,除了诧异的眼光,还夹带着一些欣赏,这些欣赏,来自御史台,来自这一群全天下读书人骨气所在,甚至于连刑部尚书眼中居然也有欣赏。
这刑部尚书叫狄云,年纪也和马东阳差不多,并不是很高,皮肤有些黑,脸颊清瘦,颧骨微高,留着一抹胡须,看着顾青辞,说道:“顾大人,可你说的这些都没有实际证据,马东阳认罪的也只有一点。”
顾青辞淡淡一笑,道:“狄大人,您需要证据,下官自然是有的。”
说着,顾青辞便向皇帝请示道:“陛下,请恩准臣带证人证据入殿,如何?”
夏皇眉头一皱,道:“顾卿家,此事,还是交由刑部来办吧,他们自然会还你一个公道,也会给那些将士们一个交代,你说如何?”
夏皇虽然看上去很平淡,也是仿佛询问,但在场的人都不是笨蛋,听得出夏皇的意思就是让顾青辞放手,适可而止,这件事情到此结束。
然而,让所有人都诧异的是,顾青辞居然一拱手,朗声道:“陛下,你此举不妥,自我夏国建国百年以来,从来没有将证据搁浅的道理,陛下莫非要包庇犯罪之人,至我大夏法律于不顾,臣,身为臣子,不能见陛下有错而不阻止,所以,陛下此举欠妥,臣不同意!”
顾青辞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却异常的铿锵,在空旷的大殿里,非常清晰,这一段话,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传到了所有人的耳中。
夏皇依旧面无表情,缓缓道:“顾爱卿,朕觉得你这么做才欠妥,此乃金銮殿,判案之事还是去刑部吧……”
“陛下!”
就在这时候,御史台里一个阁老突然站了出来,看上去有些佝偻,却异常精神抖擞,瘦骨嶙峋偏偏又感觉屹立不倒般,说道:“老臣觉得陛下此举才欠妥,我大夏建国以来,何曾因为是金銮殿而停止宣案的?太祖曾立下祖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老臣觉得顾大人说得不错,陛下这就是在刻意包庇,臣也不同意!”
“对,”另外一个御史台官员也站了出来,道:“陛下,当年先皇就曾在金銮殿亲审国舅三天三夜,你如今难道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独断专行吗?这不是明君之道臣也不同意。”
这一开口之后,御史台的人就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到了后面,御史台几个大臣开始轮番上阵,每一个都开始对夏皇口伐笔诛,唇qiāng舌剑,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夏国这一举动居然都成了亡国之举,昏君的表现。
“陛下,你若执意如此,今天臣等就守在这金銮殿,或者你直接赐死我等,否则,今日你不处理好,就别想离开这金銮殿。”
“……”
顾青辞看着上面脸色都已经变得铁青的夏皇,心里暗暗惊叹,这就是夏国的读书人代表,早就听说过夏国读书人的地位高,也听过不少关于御史台的传说,今日才发现,这些都是狠人啊!
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顾青辞总有一种感觉,这御史台的人似乎很喜欢骂皇帝,越骂越有精神,似乎一直都在盯着夏皇,就是为了等夏皇什么时候犯个错,他们就一拥而上。
看着这群人争先恐后的样子,现在的夏皇在他们眼里,就仿佛一块香喷喷的肉,每个人都要去咬两口。
“好了,朕知道了。”
夏皇实在很无奈,这御史台的人,从夏国建国以来就是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监督皇帝的,虽然历代皇帝没有不烦的,但是,御史台却一直都存在。
看到夏皇服软,顾青辞除了感叹御史台的战斗力之外,也有些感叹夏国的国策,难怪建国百年换了好几代皇帝,中途也出现过能力很弱的皇帝,就比如先皇就是个没什么能力的皇帝,然而,夏国依旧欣欣向荣,发展得越来越好。
纠其原因,就是国策问题。
在夏国里,皇帝不能够一言堂,下面的大臣有御史台,也有很多真正有骨气的文人,皇帝做错了,他们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他们敢骂皇帝,敢让皇帝下不来台,能够让皇帝收回成命。
在这夏国里,并没有什么皇帝开口,金口玉言这种说法,在这里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因为你是皇帝而有所改变。
想到这些,顾青辞也不由得感叹,难怪无缺先生在读书人心中地位如此高,因为无缺先生就是他们真正的后台,一个敢跟皇帝叫板的后台,即便是现在的皇帝唐沛言如何雄心壮志,只要无缺先生在一天,这天下读书人就有精神领袖。
见到夏皇松口,御史台的几位官员这才心满意足的退了回去,一个个顿时都紧闭嘴巴,老神在在的,仿佛刚刚那怼天怼地对空气的不是他们一样。
“顾卿家,你说吧。”夏皇开口道。
顾青辞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御史台这群人已经弄完了,他急忙执礼道:“陛下,臣在入宫时,碰到了一个大内侍卫武奎,他正准备入宫请罪,他便是证人!”
还跪在地上的马东阳神色一变,苍白的脸变得更加苍白,缓缓的叹了一口气,而马之白更是浑身一抖,看向了他父亲,缓缓站起来,望着顾青辞,道:“顾兄,你真要对我父亲置于死地吗?”
顾青辞心情有些复杂的望着马之白,却很决然,道:“马兄,我顾青辞不是圣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为了我朋友,为了那么多同袍,我拼死来京城讨公道,我为了你这个朋友,我本来也愿意大事化小,但是,你父亲自己做了什么?他抓了我家人,从我知道那一刻起,我和他就必须有一个了结。另外,我们之间,没有对与错,不存在谁对不起谁,只怪,世事无常!”
马之白看着顾青辞,一句话说不出来,整个人颓然的瘫坐在地上,他谁也怪不了,怪顾青辞吗?顾青辞从头至尾都是被逼反抗的,怪他现在狠吗?真正狠的人也不是他?可是怪马东阳吗?马之白知道这也是被逼无奈,为了家族为了他这个儿子赌一把而已!
金銮殿里,很安静,只有一个太监的声音响了起来:“宣,武奎觐见!”
第一百七十九章:金銮殿里大奏对(三)()
金銮殿里的声音渐渐消失,武奎慢慢地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他与武奎的信件来往,呈交给了夏皇。
“臣,愧对圣恩,甘愿领死!”
武奎交代了他与马东阳的谋划,包括他的第一封奏表被马东阳截下,之后配合刺客以及后来准备入京作伪证的一系列事情。
武奎的出现,马东阳欺上瞒下,连暗侍卫的密信都截,尘埃落定,夏皇无话可说,马东阳也没有过多的狡辩。
将信件放在案上,夏皇沉默了一下,缓缓道:“礼部尚书马东阳欺上瞒下,私自截取皇家暗侍卫密信,并以权谋私贪墨战功,更派人刺杀有功之臣,妄图掩盖事实真相,先打入天牢,交由刑部复审,三天之内将结果公知天下。”
“翰林院院士马之白,知情不报,配合贪墨,念其所知不详,且主动认罪,轻判,流放罪,交由刑部复查,三天之内,公知天下,暗侍卫武奎,不思皇恩,陷害有功之臣,革除暗侍卫身份,打入天牢,交由刑部审判。”
皇帝一锤定音,这一次没有人反驳,他这一条明令下来,便有士卒进来,将三人带了下去,马东阳朝着顾青辞拱了拱手,而马之白神色间很颓然,也跟着离开了。
只有最后的武奎,看着顾青辞,眼神里有一些放松,也有些恳切,在看到顾青辞微微颔首之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随着马东阳被带走,朝中的各位大臣都把目光放到了顾青辞身上,因为,这个时候,就在这一刻,意味着一个京城新巨头出现,而有着如此功劳作为进阶之梯,意味着从此平步青云。
夏皇也若有所思的看着顾青辞,好一会儿,才说道:“顾卿家对朕此举,有何看法?”
顾青辞听出了夏皇的一腔怨言,但是,他到也没有太大的担心,这是个合格的皇帝,还不可能因为自己刚刚恶了他的意,而就真的记在心里,想办法弄死自己。
顾青辞执礼微微躬身,道:“陛下圣明!”
“是吗,刚刚朕可是成了你们口中的昏君啊!”夏皇饶有兴致的看着顾青辞,眼中有些许戏谑。
顾青辞微微一愣,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夏皇没好气道:“你倒是会顺藤摸瓜,还教育起朕来了。”
“臣,不敢!”顾青辞急忙道。
“算了,”夏皇摆了摆手,道:“如今,你要的公道也讨回来了,功劳也找回来了,你想要什么封赏?”
重头戏来了,这是所有人都意料之中的,当初马之白就凭借那功劳入了翰林院,而现在的顾青辞明显不可能只是这点封赏了,毕竟,这一次事情波折太大,连尚书都下来了一个。
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看着顾青辞,却有一些人微微摇头,夏皇这看似给顾青辞自己选择,其实是一个陷阱,若是顾青辞狮子大开口,他的终点也就如此了,说小了也不合适,本来这种东西就是有固定程序的,说不说结果都一样,一定范围内也只是皇上的心情而已。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顾青辞居然拱了拱手,道:“臣有三点要求,第一,将臣所有封赏换成现银,平分发放给那些战死沙场的同袍,第二,臣请求以朝廷名义给战死沙场的长岭县暂代县丞马世联追加功名为进士,第三,允许臣致士回家,从此不过问朝堂之事。”
顾青辞第三点要求一说出来,顿时引起一阵哗然,第一点第二点大家都还能接受,毕竟顾青辞一直以来所表现出来就是两袖清风重情重义,把封赏拿去补贴烈士也是正常,为了好友请求朝廷封赏也正常,而且,以马世联的功劳来说,也不是大事儿,但第三点,却是让所有人,包括夏皇都措手不及。
夏皇愣了一下,道:“前面两点,朕都觉得甚好,但第三点朕不明白,你现在年纪轻轻,正是朝廷栋梁,为何致士,难道是对朕不满?”
顾青辞摇了摇头,道:“陛下,臣没其他意思,就是觉得朝堂不适合臣,在长岭县时,我就已经想好了,回来就辞官,如果不是因为出了这一档子事儿,想开,臣现在都应该回老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或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才是臣之所向往!”
夏皇和朝中大臣都楞楞的看着顾青辞,有些震惊,他们都以为顾青辞之所以如此拼命跟马家死磕到底,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功劳被抢,放在谁身上都接受不了,可如今这情况,看上去,顾青辞还真是纯粹为了那些战死沙场的烈士才如此的。
正在这时候,有一个年纪颇大的老臣悠悠的望着顾青辞说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这随口几句,却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此才情,又有如此功劳能力,不在朝为官,替天下百姓谋福利,不合适,不合适!”
顾青辞认识这人,或者说是前身认识,朝中的二品大学士曾同,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虽然比不了无缺先生,但是在读书人中也是很有地位的人。
顾青辞急忙执礼,道:“曾大学生,下官确实志不在朝廷,如果不是因为下官身上背负着那么多人的希望,下官也不会来这京城走一遭了,我已经考虑好了,回老家蜀中之后,就去当一个教书先生,也算是能够为国家做一点事吧!”
说完,顾青辞朝着夏皇深深鞠躬道:“陛下,请允许臣辞官为民。”
夏皇是真的沉默了,他这时候才发现,他没有看错顾青辞的潜力,却看错了顾青辞的为人,微微笑了笑,道:“顾爱卿,此事,朕需要好好考虑,今日暂且到这里,后面再说吧,退朝!”
顾青辞瞪大了眼睛,道:“陛下,您此举不妥,你这不是耍无奈吗?”
夏皇脸上居然浮现出一抹莫名笑意,道:“朕今日就耍无奈,你又能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