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公公生一娃-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校应该办好一点,就是没想到扩大办成书院。”
柳连城说:“办学校是给地方和子孙做最大的功德,但办学校很不容易。要有博学多才,德懿勋昭的人主持,要用很多的钱。为支持刘大人义举,不才带个头,先捐一万两银子作为筹备费用。”
刘秉晟连忙接过话题说:“各位不要误会,今天请大家来的意思是请各位贤达参祥一下,那个地方适合不适合办学,如果适合,办个怎样的学校为好?钱不是大问题,现在税收大增,估计逐年提成办学费用,困难不是很大。”
听刘大人这么一说,大家点头称赞,议论纷纷。
开福大师说:“要办就要办好点,办出真才实学,办出名气。办个《岳麓书院》吧!请吕海先生主持筹备事宜。”
一遍赞同之声!
吕海连忙说:“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当此大任,抛头露面亦是在下所不欲,要在下协助,必定尽力而为。”
由于吕海推辞,人选成为难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刘秉晟说:“谢谢各位前辈支持,办学事大,待学生把众位前辈的高见奏明圣上以后再作道理。”
大家鼓掌赞同。
二十多天后,文德殿上,龙案前坐着吏部尚书倪匡正,吏部尚书文拓、长沙知州刘秉晟和国子监司业(副院长)周式。
皇上:“众爱卿所奏岳麓书院一折,寡人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倪匡正:“大宋振兴之际须要大批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微臣以为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支持办学。圣上开导的嵩阳书院正在走上正轨,为天下带了个好头。”
文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书院难在选人,费用上开支很大,且须持久,先还是要作充分准备。”
刘秉晟:“岳麓书院费用上不会增加朝廷负担,长沙地方可以承担,微臣特别恳请圣上恩赐的是特许国子监待遇和主持人选,微臣先代表长沙地方百姓谢谢圣上龙恩。”
皇上:“大兴教育正是大宋国策,众爱卿热忱教育,正合朕心,此乃社稷之幸,寡人之幸。刘爱卿能为朝廷分忧,朕还能不支持吗?”
总管太监:“刘秉晟、周式听旨!”
两人连忙跪下。
总管太监: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着长沙知州刘秉晟,在长沙岳麓学堂原址兴建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享同国子监待遇,费用由地方承担,实有困难时,朝廷可考虑减免部分赋贡以资补贴。着国子监司业周式带银五万两,主持岳麓书院两年。
钦此!
至道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78 奠基()
十月小阳春,风和日暖,气候宜人。
这天是个黄道吉日,自清晨开始,往河西的渡船就特别拥挤,多数人是赶往岳麓学堂去的。
近晨时,岳麓学堂已经是人山人海。有的学子还来自湘阴、宁乡、衡阳等地,最远的来自江西九江、萍乡。他们都是来看《岳麓书院》奠基仪式的。
朝廷命官除州郡府官员和长沙县的官员全部参加外,还有其它县府的官员。邻近州郡的督学也代表各州郡参加。长沙的社会贤达,富贾乡绅大都不请自来。
辰时正,当刘秉晟宣布皇上派钦差大臣吏部尚书倪匡正参加奠基仪式和国子监司业周式带银五万两,主持岳麓书院两年时,经久不息的欢腾打断了他的讲话,使他久久不能平静。待安静下来以后,刘秉晟继续宣布:“皇上还恩准岳麓书院享同国子监待遇。”又是一遍经久不息的欢腾。
学子甲欣喜地说:“这下可好了,我们长沙和湖南的学子有了自己的学府。”
学子乙补充说:“听说这里招收的不止是湖南的秀才,全大宋的秀才,只要考得取,都可以在这里读书深造。”
学子甲:“真的是有教无类,我们总还是近水楼台。”
在鼓乐鞭炮声中,钦差大臣吏部尚书倪匡正、长沙知州刘秉晟和其它官员合力将奠基石抬入基石坑。
待稍微安静时,柳家庄庄主柳连城站出来说:
“今日《岳麓书院》奠基大喜,我代表长沙百姓感谢圣上隆恩。代表长沙的父老乡亲感谢知州刘秉晟大人的创举。办学堂须要很多钱,穷苦的学生还需要帮助,我们百姓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现在我带个头,捐赠黄金二十两,作为《岳麓书院》的专用慈善基金。钱不在多少,表示表示我们的心意。”
他说完将一个金锭放在奠基石上。
一下子,人们争先恐后,用大小金锭银锭和银票把基石坑填了个大半,使得刘知州等官员躬身道谢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这时,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走到刘知州跟前,向他行了个大鞠躬说:
“刘大人,我们没有钱,但也有心意,请您跟我来。”
那人引着秉晟等官员来到一个较偏的地坪,地坪上坐满了人。
那个农民模样的人又行了个礼说:“我和这些人都是您的子民,我们没有很多钱,但是有的是力气。我们已经造好名册,随时等候征召,为建造书院尽点我们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
刘秉晟接过名册,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在坐的人群一个深长的鞠躬大揖。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有各位父老的这份心意,《岳麓书院》一定能办好!《岳麓书院》一定能办好!”
众官员也跟着行礼,向百姓表示敬意和谢意。
奠基仪式结束,悟灵大和尚设斋宴招待倪尚书和周司业。倪尚书感慨地说:
“下官今天不止是参加了岳麓书院的奠基,还深刻体会了潭州百姓的教化,老夫当奏请圣上立秉晟为众官员的表率。若大宋官员都能这样,何愁辽患,何愁国泰民安!”
79 夜话()
腊月初一晚,秉晟正在书房看书,金香珍轻轻地敲了下门后走了进来,笑梅跟在后面。秉晟连忙起身相迎,坐定后,张大送上香茶就僻了出去。
秉晟知道母亲的来意,先开口问道:
“母亲是要说回平江的事么?”
金香珍没好气地说:“你到是真的长大了,对老娘也学会了先法制人!那老娘就告诉你,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秉晟带着撒娇的口气说:“娘—,现在年关将近,各项事情都要检查、总结,大家都忙得很,过了年或者过年时再去好么?”
金香珍加重语气说:“腊月初八,是你的生日,也是你爹为了你而起病的忌日,如今你长沙也坐了两年啦,头两年我从来不提,那时知道你忙,知道你的心志,今年无论如何要回去拜祭你的父亲了。”
笑梅笑着缓和说:“晟哥哥,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伯母快二十年没回去过了,你要理解她老人家的思乡之苦才好。”
秉晟解释说:“笑梅,你不知道,回去后母亲说的想的全是苦水,这又何必呢?”
金香珍附和着儿子说:“笑梅,秉晟说的也是实话,平江的那个家和那个家里的人,对我们母子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些年长的用人和邻居,恐怕也都不在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挠挠的就是想要回去,要回去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
笑梅笑着说:“伯母,有些事情原本也是说不清的。”
秉晟说:“我知道母亲的意思是要回去一趟,以了心结,那当然是初八以前为好。我安排一下,我们初五或者初六动身好吗。”
母亲高兴了,笑着说:“那当然好,我们这就去准备。”
金香珍说完拉着笑梅就要走,秉晟拦住她们说:
“这么急干什么?有的是时间,今天已经很晚了,明后天开始准备还来得及的。笑梅,这次回家要麻烦你费力同去,着力照顾一下我母亲好吗?”
笑梅想了一下说:“麻烦我不怕,费力我也不怕,只是伯母和你是回去省亲,是荣归故里,我算是什么?”
母亲只是看着他们,笑着不说话。
秉晟说:“母亲这次回去,感伤多于甜蜜,过去多于现实,实在是要有个贴心人随时照顾,这个人只能是笑梅你了,学生就此先行谢过了。”说罢还站起来一个长揖。
笑梅受了这个长揖笑嘻嘻地说:“这还差不多,只可惜分不清场合和对象,到哪里,不论遇见什么人,都是学生长学生短的。”
母亲嗔着他说:“笑梅说得对,放着现成的大人不做,成天学生长学生短的,也不分个对象!让为娘的教你该怎么讲。你应该这样说:照顾好母亲只能是笑梅你了,哥哥这厢拜托你了。或者说哥哥这就依靠你了。”
笑梅看一眼伯母,意思是说“谢谢!”
秉晟真的又站起来一个长揖说:“照顾好母亲就非你笑梅莫属了,为兄这就有了依靠了。”
两个女人笑做一团,抱做一团,秉晟望着他两也傻傻地笑着。
80 百姓()
刘秉晟没有通知平江县,只想轻车简从而行。哪知一到平江,整个县城就沸腾起来。
车轻路熟,金香珍领着径直来到刘家大宅。门房已知风声,对着院里大声喊着:
“知州大人回来了!太夫人回来了!”
人们从各处踊出,大郎、三郎领头,院坪里跪了个满坪。
刘秉晟正待还礼,被金香珍一把拽住。
金香珍走到哪里,大郎、三郎就跟到哪里,围着她叫娘叫妈,连连地赔礼道歉,金香珍爱理不理。
只是两个须发皆白的人和自己一样叫这个年轻的娘,倒弄得刘秉晟手足无措,怪不好意思。
刘员外和金香珍住的院房早已修饰一新,堂屋里供着刘员外的画像,刘秉晟看见父亲的画像,与现在的大哥几乎一模一样。
刘秉晟、金香珍先后拜过老员外,正要坐下来说话,门房进来禀报,外面知县和许多百姓求见。
刘秉晟:“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门房说:“外面人太多,恐怕不大方便吧。”
刘秉晟:“母亲,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去就来。”
金香珍:“娘好想见见乡亲们,我们一同出去,看看还有没有认识的人。”
秉晟没有办法,只好和母亲并着往外走。
平江知县领着县衙官员和百姓等候在刘府门外。知州大人到访,县衙官员理应出城相迎,因为没有得到通知,现在惟恐不及。
有位耄耋老者颤颤巍巍的挤在人群之中,他旁边的一个中年人提醒他说:“魏爷爷,您老就不要出来看这个热闹了,等下拥挤起来怕会有什么闪失。”
魏爷爷:“平日我不大出来,特别是人多的地方不去。今天不一样,我非要亲眼看一眼刘大人不可。”
那人说:“那又何必呢?老人伤着哪里不容易恢复的。”
魏爷爷:“这位刘大人小时侯我抱过他,这还不算什么,这位刘大人给百姓造的福,是我历经三个朝代没有见过的。只要看他一眼,踩散了我这把老骨头也是值得的。”
旁边另一人说:“这位刘大人,年纪轻轻却干了大事,也不枉刘老员外一番心意,看来天底下的事真的还有个因果报应。”
“刘大人出来了!”门房喊了一句。
自知县至百姓,慌忙跪下相迎,黑压压挤满街市。
刘秉晟对着大家深深地一鞠躬:“请大家起来说话!请大家起来说话!”
知县起来揖首道:“大人驾临敝县,下官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刘秉晟:“王大人何罪之有,都是本官惊动各位,见过面了,这两天本官还要办些私事,过两天再到县府讨教。大家都请回吧。”
王知县:“那下官就不叼扰大人了,过几天下官再来拜见大人,禀述下官职守。”
王知县等官员长揖告别。
秉晟母子正要转回,不知谁大声说了一句:
“刘大人和太夫人请留步,让我们多看一眼!”
秉晟母子只好回过身来,秉晟一个长揖说:
“秉晟母子谢谢大家,谢谢各位父老乡亲。”
金香珍也以一个满场万福表示谢意。
81 魏伯()
那位耄耋老者在两个人搀扶下,挤到秉晟跟前就要下跪,秉晟一把抱住老人,激动地说:
“老爷爷不要这样折杀小生!”
“您是魏大伯?”金香珍认出了老人。
“你还记得我?小金姐!”老人兴奋不已。
金:“怎么不记得?您还经常抱着秉晟玩呢,秉晟!快来见过魏伯伯。”
秉晟行了个鞠躬说:“魏爷——魏伯伯您好。”
魏老人拉着秉晟双手,从头到脚看了又看,高兴地说:
“好!好!总算看到你们的出息,锡常老哥可以瞑目了,老夫可以死了,老夫死也瞑目了!”
秉晟母子感动得流下眼泪,其它人无不热泪盈匡。
回到内堂金香珍告诉儿子,说魏大伯还长老员外一岁,最困难的时候经常接济和帮助他们,他还说,他不死,要看到报应才死。秉晟听了唏嘘不已。
是夜,平江县像过年一样,鞭炮欢呼喜庆之声闹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早晨,有人报魏老爷爷死了,死得很安祥。秉晟母子连忙换上素服跑了过去,哭过以后,秉晟写了幅挽联:
风雨百年喜怒哀乐多少事不违天理曲里拐弯能过去
安祥一逝了无牵挂能几人凭心相待裁弯取直真瑞人
他还宣布停止一切活动一天,静静地陪陪魏大伯,以寄托哀思和表示谢意。
他的行为促使平江县衙和长寿街百姓为魏大伯办了一场隆重的丧事,树魏大伯为表率楷模后人。
腊月初八,刘家祠堂正式举行拜祖仪式,看热闹的人群人山人海。
刘老员外的牌位和大幅遗像放在大堂列祖列宗牌位的中央。两边燃着龙风大烛,中间焚有大盆檀香。
刘秉晟身着三品官服站在正中,金香珍凤冠霞帔站在儿子旁边,后面依次是大郎、二郎、三郎等子子孙孙的一大片。
晨时正,仪式开始,司仪大声宣告:
“大宋长沙郡三品知州、钦命巡游通判刘秉晟暨御敕二品诰命夫人金氏香珍回乡祭祖大典开始。鸣炮!乐奏祭祀曲——全体跪下——”
热闹的乐声和鞭炮声停止以后。司仪宣布扣头:
“一扣首——,二扣首——,三扣首——,再扣首。”
众人扣头。
司仪:“陈读祭文!乐奏清平调——”
司仪在和谐的清平调中朗读祭文:
“己巳年腊月初八日,长沙郡三品知州、钦命巡游通判刘秉晟暨母亲御敕二品诰命夫人金氏香珍,率刘氏子孙祭奠列祖列宗——
祭文读完后,司仪将祭文在烛火上点燃烧化。
司仪:“乐奏步步高!全体起立!祭祖仪式完毕。”
祭祀结束,金诰命带着儿子参观祠堂,就在祖宗牌位的对面,大堂的下首墙壁上,骇然嵌着《刘氏家训》:
显赫之势,不足以保身家。奢靡之迹,却可能断后世。处事为人,平心静气,温饱天伦足矣。为使刘家香火永继生生不息,后人行当不涉宦旅,居家不过妻妾,胸怀豁达,助人为乐。切记切记!
穿着显赫官服的刘秉晟着实打了一个脊檩,背上沁出冷汗。
82 完璧归赵()
刘秉晟走出祠堂大门时,外面争睹知州刘大人和金诰命仪容的百姓已经人山人海。
一个百姓挤到刘秉晟跟前纳头便拜,刘一把托起他说:
“不必大礼,请站着说话。”
那人说:“这个头非磕不可,我家二十年冤仇,不是刘大人恩德,将永远石沉大海。”
那人说完又拜,还是被刘托起。
有人带头,一下子跪出来五六个,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谢谢刘大人申冤雪恨。”
刘秉晟连忙站到一个土堆上说:
“乡亲们不必这样,没有了仇恨,就好好过日子吧!”
那个带头的人说“刘大人说得好,我们今后多多报效朝廷,就是对刘大人的谢谢。”
腊月初九,拜祭祖坟。刘氏坟山上,刘秉晟亲自动手,铲除刘员外坟墓周围的杂草,又在墓圈入口处的两边,各补栽了一株长青树。然后秉烛焚香,跪下拜了三拜。
在刘秉晟跪拜的时候,金香珍在斜角跪下,大声说:
“秉晟他爹,您听着,秉晟为您争了气,真的坐了长沙,您可以瞑目了,我们母子也扬眉吐气了!”
跪在后面的大郎、二郎、三郎,大气也不敢出,一大群孩子竟然也没有人嘻闹。
腊月初十,刘秉晟在平江县衙视察了一天。
十一日到古罗拜祭外公外婆坟墓。
金家夫妇墓地已经整拾完好,刘秉晟补种了两株长青树,然后秉烛焚香,跪下拜了三拜。
金香珍泪流满面,长跪不起,断断续续禀道:
“我苦命的爹娘,女儿不孝,二十多年没有拜祭爹娘,没有为爹娘安息之地添土除草,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女儿今天在这里恳求两位老人家原谅。幸得爹娘在天之灵保佑,总算还是荣归故里。女儿祈求爹娘保佑外孙秉晟清吉平安,仕途宏达,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围观的百姓见此情景无不动容。
祭扫完毕,有个年纪与秉晟相仿的书生上前,向他深深一揖说:
“学生周继昌,是本地秀才。大人明日还要为金诰命的贞节牌坊揭幕。今日可否不回长寿街,就在寒舍安歇?学生有重要事情秉告。”
秉晟回身正要和母亲商量,那书生对金香珍一拜说:
“大姑姑,我是周和生的孙子。”
金稍稍一愣,很快就把书生扶起问道:
“你是我周干爹的孙子?”
书生回答说:“晚生正是。”
金香珍连忙问道:“我那陈干爹呢?”
周缰昌说:“他老人家也已过世多年了,他的后人都搬到长沙去了。”
周家是一个两进的院落,在当地算是很气派的。
周家早就准备了午膳。
迎接秉晟母子的席位在正厅堂屋,周缰昌的妻子在门口迎着。
周缰昌对妻子说:“快快拜见金姑姑和刘大人。”
周妻一个大万福说:“侄媳向大姑姑请安,向刘大人行礼。”
金牵着她的手连声称赞,掏出一个大翡翠玉佩送给她说:
“就算是大姑姑的见面礼。”
周妻接过玉佩说:“谢谢大姑姑。”
餐桌上就四个人:周家夫妻和秉晟母子。
周书生向金姑姑和刘大人敬过酒后说:
“我爷爷临终时向我父亲交待了一件事,就是当年刘老员外托付他保管的一万一千五百两银子,待大姑姑有难处时派上用场,父亲知道大姑姑有难处后,把银子送过去时,大姑姑已不知去向。为着这件事,父亲懊恼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同陈家一起去长沙。父亲临终时又把事情交给了我。”
秉晟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香珍说:“真是难为你们了。”
周接着说:“这笔银子存在银号,现在连本带利是二万三千二百一十九两。今天总算能完璧归赵,了却我家祖孙三代一件心事。”
83 贞节牌坊()
周秀才说完,金香珍把秉晟拉到一边,简单地告知他事情的原委,母子商量一阵子后回到桌上。
刘秉晟说:“真是难为你们周家了!托上苍庇佑,我们母子的难处总算渡过去了。你是个秀才,我们把这笔钱捐给古罗,由你掌管办一所学校,让古罗的贫苦孩子能有学上。”
周秀才起身,一个长揖到地:“晚生代表古罗百姓,谢谢刘大人!谢谢大姑姑金诰命。”
第二天上午,刘秉晟为母亲的贞节牌坊揭幕。
自刘秉晟入主长沙,平江百姓为感谢他的恩德,也为记录下他们母子的传奇佳话,自发集资在金香珍的家乡古罗通往平江的官道上,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
牌坊高二丈九尺九寸,宽六丈六尺,分三跨,中跨三丈三尺,两边跨各一丈六尺五,牌坊正正地横跨在通往平江县城官道的起点上。
虽是隆冬,但艳阳高照,风静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