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人间的修士-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上的果实大小和李秀宁,李建成刚刚挖出来的两株大小也不差多少。
李渊不平静了,激动的又来到土豆的区域,用锄头把土豆附近的土刨松,手在土中中慢慢的刨,生怕伤害到这些新庄稼,当指尖似乎碰到什么东西,他动作更小心了,双手扒开泥土,一枚土豆露出来,喜不自胜,转而开始扒其余的泥土,待一堆泥土清光,李渊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土豆怔株拔起。
粗大的土豆茎叶连着根就出现在众人面前,根部长满了土豆,仔细一数大大小小足有五六个,有拳头大的,也有鸡蛋大小的,一大串土豆串在根蔓上,跟葡萄似得。李渊激动的摸摸这个,摸摸那个。
此刻的李渊温柔的抚摸着土豆,就好像在抚摸美人一般。
李建成也没有太子的形象,趴在地上,锄头也不用了,双手就在土豆周围往外刨土,土质松软之后,就提住茎叶往上一提,就拔出一串土豆,手顺便在泥土中一把拉,一个一斤大小的土豆就又被抓出来,捧着巨大的土豆很没有形象的哈哈大笑道:“苍天你终于开眼了,这是你送给大唐的祥瑞吗?”
“真的!竟然是真的!这个世上真的有亩产朝过十五担的粮食!还不是一种而是二种,这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祥瑞,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哈哈哈哈”李渊提着土豆茎叶连着根上的土豆。当下仰天大笑。
有史以来产量最高的作物诞生在大唐,超过十五石的产量让这些几位丞相都要高兴疯了。
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郑善果,杨恭仁等人都在那大声齐声高呼,天上降下祥瑞,天佑大唐。
过了好一会儿,李渊和那些朝臣这才从狂喜中清醒过来,李渊当下一脸兴奋的看着李秀宁问道:“三娘这些庄稼种子从何而来?”
“据说这些庄稼都来自美洲,也就是在咱们脚底下的对面,听说有几万里,是别人送给李羽的,说咱们中原的老百姓太苦了,希望这些庄稼能让百姓们远离饥饿,他又把这些新庄稼送给我了。”李秀宁只好无奈的半真半假说道。
几位丞相都面面相觑,对李秀宁说什么地球,还有脚底下的对面,根本就不理解,也听不明白。
他们此时全往仙粮上胡思乱想,主要是这些高产的粮食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李渊同样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些粮食从哪里来,这些新庄稼以后是要在大唐落地生根,对敬献者还不能不赏。
“又是这小子,可惜了,朕想大大封赏他也不可能呀!不然柴家这关不好过呀,只好暂时封他个新筑县县男爵位了。爵位要是再高就不好和柴家交代了。
李渊说到这里,轻叹一声,道:“哎!有时候即使我是皇上,在有些事情上我也无可奈何。”
李秀宁听完,想了下李羽以往的德性,连忙接话道:“父皇!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李羽本来就不喜欢做官,我看给他个闲散爵位好了,只是个闲散爵位又没有实权,柴家应该是不会说什么。”
“这样是最好了,让为父也不必为难,对了李羽那小子那?怎么没有见着他,”李渊边走变问。
“他又出去游历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什么地方了。”李秀宁说完,看看李羽家的方向,眼里深处出现了深深的思念。
李渊来到玉米的地方听说玉米产量才五百斤多一点,马上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有二种超过二千斤的庄稼已经对玉米,不感到惊奇了。
李秀宁看到李渊对玉米没有了刚才的兴奋喜悦,顿时明白了父皇的想法,就走了过去。
(一更,祝朋友们周一愉快。有票了给投一章。)
第142章恳求(求票)()
李秀宁展眉一笑,道:“父皇!这个玉米才是真正的好庄稼那,土豆和红薯产量虽然是高,但是存放期也就半年,即使把红薯刨成红薯干,如果把它晒干的话,那么亩产可能在十担左右!主要是红薯干并不好吃,土豆算是半粮食半蔬菜,虽然以后可以深加工,但是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玉米和粟米,稻米一样是可以长久的存放,而且口感也非常好。”
裴寂听完李秀宁的介绍,走过笑道:“以前都说天下有五谷杂粮,那以后咱们是不是就该叫六谷杂粮了。”
众人已经明白这几种新庄稼,要是推广天下,会给大唐将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变化,他们都一清二楚。
裴寂说完,连忙躬身行礼向李渊祝贺道:“陛下,这可是咱们华夏民族又添的一种新粮食呀!陛下可喜可贺呀!”
李二和李建成等众朝臣,看到裴寂在向李渊怕马屁祝贺,连忙纷纷走过来向李渊祝贺。
“三娘!这个红薯,土豆和玉米种子,什么时候可以推广出去?”李渊接受了众人的祝贺,又问起了推广的问题。
李秀宁考虑了片刻,当即说道:“父皇,百姓们对新粮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更何况现在种子也不多,需要在种子基地培养,我看现在就在关中附近慢慢推广,等过个一二年后百姓们熟悉了新庄稼,那个时候种子也多了,那个时候可以向全天下推广。”
“好!好!非常好,三娘你考虑问题非常成熟,不急不躁,治理天下,正应该如此。”李渊听完。连声说了三声好,对李秀宁的分析十分满意。
说完之后,李渊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又道:“三娘你和李羽立下如此功劳,虽然不能奖励李羽太高的爵位,但是这次你敬献的高产新庄稼,为父要大大的赏赐,你说你想要什么,为父会满足你的要求的。”
李秀宁闻言,一脸喜悦,当即开口说道:“父皇,女儿我没有其它要求,只求父皇让我和柴绍可以合离,望父皇能恩准!”
听到李秀宁要解除婚姻的这个要求后,本来心里喜悦的李渊,此刻脸上变的得有些为难的模样,他做为一个父亲来讲,他当然希望女儿能有个美满的婚姻,可是他做为一个帝王,他却不能这样做,他却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儿的婚姻,让大唐出现震荡不安。
整个天下看起来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那只是表面现象,一个不慎就可能引来巨大的动荡。
其实整个大唐现在却是由各大世家把持,这些大世家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但其实却控制着天下的方方面面,别的不说,光是朝中的官员最少百分八十以上都是大家族的代言人,还有各行各业,比如粮食、布匹钢铁等重要的行业,背后都是由一些世家在主持。
而柴家则是他和世家联系别的世家的重要渠道,所以李渊现在不想也不敢和柴家闹僵,万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
此时的李渊也不知道怎么去答复自己的女儿了,想要拒绝自己的女儿,但却又觉得对不起这个女儿,更何况她现在还献上这么一件天大的功劳,如果有功不赏,恐怕难以服众,但若是答应了,他又担心与柴家决裂,万一柴家联合别的世家再去支持别的小军阀,说不好天下又该陷入纷争了,现在的李渊是左右为难。
李渊考虑下,为今之计只好对不起女儿了,只好先用拖字诀,拖她个几年看情况再定。
李渊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只见李渊抬头,一脸庄重的看向李秀宁一会,最后轻叹一声,道:“三娘,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你给为父一点时间,我要考虑一下才可以给你答复!”
听到李渊的这几句话,李秀宁的脸色瞬间就变了,更是彻底粉碎了李秀宁的希望。
她明白了自己的父亲打的什么主意,她太了解自己父皇的脾性,如果父皇答应的话,就会当时告诉自己,如果他说要考虑一下,无非就是拖了。
不过她自己非常明白,现在自己的父皇是不敢和柴家闹翻的,只有慢慢拖到朝廷可以和世家分庭抗拒的时候,才有可能同意自己的请求。
李渊看到李秀宁一脸失望的模样,几次想要开口却不知道和她说点什么,他内心明白自己不敢答应女儿的请求,他更不敢去赌,既然先择了江山社稷,亲情以后就会越来越淡薄,这就是一个帝王,最后变成一个孤家寡人的帝王。
李二和李建成站在一旁没有敢表态,他们同样知道其中的风险,只是张张嘴,没有动,他们不知道走过去可以给妹妹(姐姐)说点什么。
此刻暖棚里有些冷场,李渊和众朝臣又看了会暖棚里的各种蔬菜,一起回皇宫商量新庄稼的问题去了。
看着父皇的銮驾离开,李秀宁美目中不自禁地溢出两行晶莹的泪水,她没想到这个惊天的功劳,并没有换来自己合离的请求,她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办了,
也许只有靠那个坏蛋,他来想办法了,他告诉自己说他有办法,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想起李羽又没和自己打招呼,又跑的无影无踪,让李秀宁内心的伤痛更甚,她多想找个男人依偎下,安慰一下她伤痛的心。
李渊,李二,李建成,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众人一同回到皇宫。
李渊回到太极殿,马上发出口谕,召集朝中所有的大臣,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各位大臣,另外就是在关中如何推广的问题。
而且几人和李渊商量的意思,是打算把亩产超过二千斤的新粮食这个惊天消息通告天下,可以让天下老百姓们归心,即使没有收回的占领区,同样会动摇那些军阀管辖下区百姓们的民心。
时间不长,朝中的大臣已经被通知到,纷纷赶到了皇宫。
随着群臣的到齐,李渊兴奋的从龙椅上站起来说道:“今天告诉各位臣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咱们大唐出现了二种亩产超过二千斤和一种超过五百斤的新粮食。”
朝中的大臣们听完,全愣在那里了,纷纷在想皇上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和大家开玩笑那?天下有这么高产的庄稼吗?
可是他们看到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脸上没有丝毫变化,而是微微点点头,承认此事属实。
“真的有这么高产的庄稼吗?”
这是所有待在太极殿大臣此时的想法。
只见大臣之中一位身材佝偻,头发斑白的老者,步伐不稳走了出来。
“咳咳”
老者脸上皱纹密布,人看起来非常和善身上不怒自威的气势,干咳了几声不慌不忙,道:“皇上当真有此事?这世上真的有亩产二千斤以上的粮食?皇上没有诓我们?”
老者名叫杨农,是一位耿直和善的老人,因为无论是前隋还是大唐,他一直担任着户部尚书的职位,户部可不仅仅管理户籍那么简单,它的主要职能,管理钱粮、财政、税收等等,可以说天下的田地归户部所管。现在大殿内许多大臣,许多都是他以前的下级官吏,老人一生耿直,他的威信在隋唐两朝却是非常之高。
别看裴寂现在是三公之首,想当初他只是一个晋阳宫副监,当他看到杨农还得称呼一声杨老,要是扬农不搭理他,裴寂只是照样干瞪眼,而无可奈何。
李渊是皇帝,在普通场合见到扬农同样会喊声杨老,以示尊重。
李渊听完扬农的话,并不在意他三问,而是吩咐道:“来人,把红薯,土豆,玉米呈上来。”
很快,三个内侍每人托着一个托盘,三样新庄稼整株摆放在三个大托盘内。
坐在龙椅上的李渊再次看到新庄稼又是激动不已,他亲自介绍,道:“杨老爱卿你看,第一个托盘里就是红薯,一棵可以长到十斤以上,一亩最少可以种植二百株以上,产量绝对超过二千斤,第二个托盘里是土豆,每亩可以种植二千株以上,平均每株二斤以上的产量,第三个托盘就是玉米了。”
杨农看到托盘里的庄稼,又看看几种新庄稼的果实,作为一位多年的户部尚书,一看到东西,马上已经估量出了产量,他内心再也把持不住,颤微微的走了过去,然后来到内侍面前,亲自掂量了一下红薯,感觉这一串的红薯绝对超过十斤以上,又走过去掂量了一下土豆。
杨农亲自估算完,内心震惊的无以复加,只是嘴里哆哆嗦嗦自语:“以后咱们中原的百姓将远离饥饿呀!”
自语完,扬农颤颤抖抖扬天大声喊道:“天降祥瑞呀。”
(这是最后一更,朋友们明天见。)
第143章朝堂之上第一次交锋()
朝堂上的所有大臣看到扬农的此时的模样,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同时他们又一个个惊呆在那里了,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这世上有这样高产的粮食作物,内心深处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可是事实已经摆在在他们面前了。
“轰!”
冷场只是短短一瞬片刻工夫,只听轰地一声,好似沉寂千年的火山喷发,大殿之内立刻爆发出一片哗然,所有文武大臣全都露出震惊的神色,其中有几个岁数大的大臣一边哆嗦站不稳,就坐在地上,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起来。
要是真的有亩产二千斤以上的粮食,将会给大唐带来多大深远的影响,大殿之内的众人们一清二楚。
“竟然是真的!这个世上真的有亩产二千斤以上的粮食!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哈哈哈哈”
“这这简直是天赐仙粮,天赐仙粮呀!”
“祥瑞,天降祥瑞”
“”
大殿之内各种大笑声和喜极而泣的大臣们,各种各样形态的人都有,就像热闹的街市一般无二。
李渊看着下边的这一切,并没有责怪那些大臣们失礼,他心里明白,出现这样高产的粮食,大臣们有什么样的举动都不为过,这是大臣们心里兴奋,才会如此。
过了小半天,大臣们这才从狂喜中清醒过来,他们一脸兴奋的向李渊连忙祝贺。
待大臣们祝贺完,李渊这才开口说道:“这三种新庄稼,对咱们大唐未来的影响大家都明白,你们看是让太子做主持推广为好,还是秦王做主持推广为好?”
李渊指定完二名新庄稼推广候选人后。就看着下面的朝臣们。
大殿之内的朝臣顿时已经明白,这是要把这三种新庄稼推广天下,是让太子主持推广还是有秦王来主持推广。
不管是太子和秦王谁要是可以主持这次新庄稼推广,对赢得的民心可是有很大的好处。
其实百姓们是不关心谁做皇上那,只要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你就是一个好皇帝,我就诚心感激你,别的事情好像和他们没有关系,百姓只要吃饱穿暖,他们就会安生的生活。
大殿之内的大臣们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纷纷看向李二和李建成,看他们有什么暗示。
支持李建成和李二双方大臣们,刚才还亲热的如同一家人,又是笑又是哭,现在再看到对方时,双方瞬间已经带着敌意。
刚才还在勾肩搭背的大臣同僚们为庆祝高产庄稼落户大唐而高兴,听了李渊的话后,他们相互推开对方,鼻子里都是相互冷哼一声。
他们都有各自的效忠的对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个人的私人情谊,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李建成和李二并没有急于表态,他们一直静静的看着事情的发展,纷纷向他们的支持者使了眼色,让他们出列各自表述支持自己。
他们两个都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他们明白现在他们绝对不能发言和表态。
要是李二急于发言和表态,给人留下你想窃取你大哥太子之位的印象。即使你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言,不然被对方的人抓住把柄,就会反过来攻击他。
同样李建成现在也不能做任何表态,不然别人该说你,你现在已经是太子了,离皇上只有一步之遥,而且你亲弟弟现在的权利大部分已经被你架空闲置了,你还真打算把他的一切权利给抢完吗?你这个做哥哥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了吧!
兄弟二人做完同样的事情后,李二和李建成这才相互看了看对方一眼,脸上相互微微一笑。
笑容里很平淡,已经没有了以往亲兄弟情谊真诚的笑容,只是很随意的笑容,似乎笑容深处已经带着一丝怨恨。
一名李建成的支持者走出来向李渊使了一礼,禀报:“陛下,这次新庄稼应该有太子出来领导推广为好。秦王毕竟是在军务上有特长,政务上的事情还是让太子做推广这次新庄稼为好。”
一些话被这位大臣给先择性遗忘了。只从李二打败了天下间最大的两大军阀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渊为了安抚李二巨大的功劳,给李二封赏了许多官职,比如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
“太子现在朝中政事如此繁忙,这次又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交给太子行吗?而且秦王殿下,现在可是领司徒之职,作为主持推广人正是合适之选。”李二的支持者当即出来反驳。
朝堂中走出一名支持李建成的大臣直接说道:“其实这个新庄稼主持推广,根本没必要商议,太子将来以后是国家的君王,理应有太子出面主持推广才合适。”
这位大臣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什么,大臣们却明白什么意思,太子以后是国家的皇帝,得民心事情还是有太子来做为好。你李二想主持新庄稼的推广人,难道是想窃取太子的位置吗?这些话已经有点诛心了。
大殿内顿时出现了冷场,在一旁的李建成和那位大臣相互看了下,脸上露出了笑容,李二却是一脸黑青。
就在这时,就见一名中年人不急不慢走了出来,此人面白短须,眼眸有神,眉目之间带着一种智慧之相,向李渊行礼后,说道:“陛下这次祥瑞降临大唐以来,这几个月秦王一直在关注着几种新庄稼,对新庄稼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新庄稼推广事关重大,关乎国家社稷的安定,还是派一位懂行的人,主持推广新庄稼的人为好。”
虽然说的隐晦,大臣们已经听明白了,意思就是你这个太子,不了解新庄稼的习性,此事关乎百姓的温饱问题,你还是别参与了。
面白短须的中年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杜如晦。
接下来,李建成的支持者不断用各种理由说出太子领导这次新庄稼推广,李二的支持者就是一句话,太子不了解新庄稼的习性为由,堵住了李建成的支持者。
此刻李渊优柔寡断无能的一面,彻底给显露无疑。
本来这次根本不需要和什么人商量,直接可以把这次新庄稼主持推广人给指定下去,大臣们是不会有什么阻拦,今天李渊却在朝堂之上做出了让他两个儿子相互争斗的昏招。
要是他二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估计也不会有多大事情,偏偏他两个儿子是造反起家的枭雄级的人物,他需要的是用干脆果断的手腕才可以完全压制他两个儿子,不然后患无穷。
李渊作为历史上开国皇帝功绩是不能抹杀的,说实话他的个人能力却是在这些开国皇帝中,属于垫底的角色。
就从李渊造反起事开始,当初李渊就没有胆量敢起事造反。要不是李二和刘文静,裴寂把他灌醉,又找了二个晋阳宫杨光的佳丽陪/睡,而他最后又是被逼无奈,这才起的事造的反。
虽然李渊本事不大,但是人家有好命呀!就是生了三个有本事的儿子和女儿。帮助他平定了天下。不然历史上有没有大唐就是两回事了。
整体说起来李渊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上,不管是褒是贬,以后的玄武门事变有他大部分的责任。
李渊看下边朝堂就如菜市场一般,纷纷各说各的理由,李渊此时乱了手脚,无计可施,只有看向坐在他下方凳子上的裴寂求助了。
没有错,朝堂之上除了李渊的一把龙椅之外,确实还有一张椅子,是留给裴寂坐的。
裴寂是李渊最信任的人,类似于兄弟一样的存在。裴寂在大唐的地位也是超然的,在李渊临朝执政的时候,龙椅的下方就有一张椅子是给裴寂专用的。
在大殿之上除了李渊,有座位只有裴寂一人,这份特除待遇,即使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二都没有。
裴寂此人,别看现在位列丞相之首。其实他处理政务的本事稀松平常,但是他政治手腕高超。更是一个善于投机和政治/斗争之人。
就看他在隋朝的官职,他只是一个管理晋阳宫的一个副监,一般做这些官职之人,大多是溜须拍马,善于察言观色之辈,裴寂就属于这一类人。
裴寂看到李渊向自己求助,既然可以坐在丞相位置,又精于做官之道,自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明白李渊不知如何处理了,需要自己这个老伙计出来帮忙解决了。
(一更,祝朋友周二愉快,有票的投一张,老李感激不及。)
第144章法则(求票求收藏)()
裴寂眼珠在眼眶里转了几圈,呵呵一笑站起来禀报,道:“陛下现在谈论推广为之过早了,现在种子太少,待要推广整个天下,是需要二年以后了,才可能推广整个天下,到时看情况再决定不迟。”
裴寂直接用了个拖字诀,一二年以后的事情到时候是什么样子谁知道。而且现在秦王支持者攻击理由是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