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梅剑煮雨录-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茎杆直径在2厘米左右,株高2。5米,主生长在低山沟雨林、石灰岩山雨林和其他灌林丛中。树火麻的茎杆有绿色和紫红色两种。这两种植物叶片很大,长、宽在10~25厘米之间,叶片轮廓呈五角形,基部心形,掌状深裂,边沿长有不规则锯齿。茎杆和绿叶上,有螫毛和绒毛生长。这两种植物的灼伤力比小荨麻强得多,既可灼伤人,也可灼伤畜。不论人畜接触都会产生火烧火燎之感,皮肤会立即红肿。树火麻的生物碱很毒,有文献记载,可使小孩致死。据被子树火麻灼伤过的人介绍,灼伤之后,只要在火上烤受伤部位,便可止痒止痛。

    3:依兰香

    世界上有名的”依兰--依兰”香精,就是用依兰香的鲜花作为原料提取的。 世纪60年代进行植物资源普查时,中国首次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 0多株依兰香老树,有的依兰香植株,粗大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依兰香的花朵,颜色淡黄,花瓣细长,尖端勾卷如菊花花瓣,只是形状没有菊花美丽。但花香独特,浓郁持久。花盛之时清香飘逸,老远便能闻到香味。若寨旁有依兰盛开,寨内也会芳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名贵的香花具有一种令蚊虫闻而生畏的特点,依兰开花时节,花树附近不见蚊飞,没有蚊咬。傣族妇女常将依兰鲜花采来,插于发际,戴于胸前,以其饰身防蚊。据说,竹楼上插上一枝依兰鲜花,室内的蚊虫便会被花香驱赶出

    屋,夜间不挂帐子,也不会遭受蚊虫的叮咬。

    4:藤泉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一种储水能力极强的藤本植物。这种植物能将根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储存在茎干之中,一段手臂般粗的藤条,可储水近百毫升,被人们称为藤泉。

    密林中这种储水能力极强的野藤,属葡萄科巨型藤本植物,多生长在低山沟谷雨林或石灰山季雨林内。储水的老蔓粗壮扁平,宽厚之比为6:10。因形似扁担,学名也叫做扁担藤。

    这种藤蔓长着许多卷须,那卷须遇草缠草,碰枝裹枝,攀爬在乔木林间。挂在林间的粗壮蔓,第年都要开一次花,结出许多与葡萄形状一模一样的浆果。果实成熟时,如颗颗金黄色的串珠,可惜味道太酸,难以食用。扁担藤绿叶又大又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地下的根须四处伸廷,占据大片泥土,拼命搜集水分满足枝叶对水的需要。为保证水分的快速输送,老蔓茎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输水”管道”,不论什么时候,”管道”内都存满根部送来的清水。斩断老蔓,断面上不仅可见密密麻麻的水孔,并有清水自孔内汩汩流出。熟知扁担藤有储水特性的猎人和林业工作者,在找不到泉水的时候,便砍断扁担藤的老蔓接水解渴。据饮过藤泉的人介绍,藤蔓内流出来的泉水虽谈不上甘美,但并没什么怪味,口渴时确实可以解渴。但那种水不能多饮,喝过了量会产生麻感,还会因此而中毒。

    5: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树,是南蟹方热带雨林中的一种树脂极毒的高大乔木。这种毒木,当地傣族称它为”埋广”,学中叫箭毒木,是桑科见血封喉属乔木。

    见血封喉树,植株高大,枝叶常绿,它和四薮木一样能发育高大的板根,但板根形状不如四薮木的壮观。这种毒木会开花结实,卵形红色肉质果实落地后便会生根发芽。树干上那层多纤维的厚皮内,含有丰富的乳白色树脂,树皮上经砍破,树脂便会溢出。从前,当地群众常取这种树脂,配制毒药,涂在弩箭上猎杀凶兽。据说,这种毒药一旦进入血液,野兽便会停止呼吸。毒性发作极快,有”上坡七步倒,平地八步亡,下坡九步死”之说。中了毒箭的野兽,只能奔跑七至九步便会倒地。

    6:神秘果

    神秘果,是一种很不起眼的浆果。这种浆果只有小粒咖啡般大小,果子成熟时呈橙红色。剥开果皮,只有一层薄薄的白色果肉,果核却显得很大。

    神秘果是山榄科灌木,株高不过三米,灰色的树干上披一身青枝绿中叶,一年可开几次花,结几次果,多数季节都可见浆果挂于枝头。这种小果的神秘并不在于开花结果的几数多,也并非果味香甜。与其他水果相比,这不仅肉薄,入口咀嚼也没有香甜滋味。它的神秘在于可以使酸味食品变得甘甜。当你面对一堆酸得令人皱眉的柠檬时,只要预先把几颗成熟的神秘果放在嘴里咀嚼一会,极酸的柠檬入口以后便不觉得酸,反而会觉得甜。因此,人们在食用酸果时,只要先吃几颗神秘果,再酸的水果在口中也会变得甜美可口。据专家介绍,酸性食物中加入适量神秘果,食物中的酸味也会消失。

    神秘果原产于西非热带地区,原产地居民常用它来调节食物味道,使隔餐的面包变得味美可口,让发酸得的棕榈酒和啤酒变甜。

    7:贝叶

    是柠榈科植物贝叶棕,古书上记载为贝多树,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物之三〉中有记载说,”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佛教传入西双版纳以后,西域用于刻写经文的贝树随之传入。佛教信徒用于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是先采取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再用铁笔按行刻写。尔后在满字的贝叶上涂一次墨,用布抹擦,让墨水汁残留在刻痕内,形成清晰离迹,再装订成册保存。用贝叶刻写的贝叶经书,具有防潮、防蛀、防腐等特点,可保存百年而不烂。

    8:王莲

    水生植物王莲,也是一种花色会起变化的花。原产南美非洲亚马逊河流域,是著名的水生庭院观赏植物。王莲的花形与荷花一样,但颜色与荷花不同。初放之日,花瓣逐片展开,散发出袭人芳香,颜色为乳白色。次日清晨,开放的花瓣重又成花苞,黄昏时再次展开,色泽从乳白变成深红色,花茎弯曲垂首,花瓣慢慢凋零,受过粉的花托弯垂入水,藏于清水之内。这种水生植物花美而香,叶巨而奇。王莲的叶片边沿直立,形如托盘。盘状巨叶的直径,一般在六七厘米左右,有些巨叶的直径还会超过一米粉。叶盘上放木板或玻璃,让婴儿躺在中间也不会下沉。

    9:园艺奇葩-跳舞草

    跳舞草又叫情草,无风自动草,属多年生木本豆科植物,喜阳光,当气温达到25度以上时,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你来我往\白天不停,尤其是上午6-10点和下午3-7点特别是雨过天晴的时刻纵观全株,数十双叶片如情人双双拥抱。

    10:七星海棠

    花名。其叶与寻常海棠无异,花瓣紧贴枝干而生,花枝如铁,花瓣上有七个小小的黄点。其花的根茎花叶均剧毒无比,但不加炼制,便不会伤人。制成毒物后无色无臭,无影无踪,令人防不胜防,死者脸上还带着怡然的微笑。堪称天下毒物之王。毒手药王的师父从海外携归其种,但极难培植。药王的女弟子程灵素找到用酒浇灌的法门,终获成功。她将之溶于蜡烛之中,当蜡烛燃蟹烧时毒气放出,毒死了同门中欺师灭祖的逆徒。

    11:女儿红

    一种毒菌。外表看上去十分鲜艳,生长于极阴湿之地,属毒菌,人若是吃了,不出三五天,便会患一种怪病,这种病起初时倒也没什么,只不过觉得有些晕晕欲睡,精神恍惚,就好像得了相思病似的,除非每隔几个月能找到一种十分珍贵的植物恶婆草吃下去,否则这相思病就要越来越重,不出一年便一命呜呼。江小鱼为了救花无缺,严辞逼问伪君子江玉郎,江玉郎则以此要挟江小鱼吃下此种毒菌,江小鱼遇事义字当先,毫不犹豫地吃下这种毒菌。

    12:龙结草

    又名恨石或恨海石。毒蛇渡海化龙不成,以口舌之气喷石泄恨,千年方成。第一代渡海之蛇起自唐明皇时,共十余条,千余年来仍只有此数。据传,赤龙蛇过海即成龙,赤龙蛇当初身作浅黄色,过海时颜色渐深,到鬼岛已成深赤。赤龙蛇至鬼岛后无力前行,又不愿原路返回,化龙不成,便以口中之气喷石泄怨,千余年中,喷石不息,竟将岩石喷吐成蘑菇状,并附以毒汁,使之剧毒无比。人食之,可成百毒不侵之体,且可培养千年真气。千年的龙结草方可食之,不足千年,食之即丧命。

    柳小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初涉小说创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A ,最快更新梅剑煮雨录最新章节!

    初涉创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做事之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从事创作也不例外。所以我在罗列长篇创作注意事项之前要先说说心态问题。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于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段话很明确地定性了的价值——治身理家而已。和那些醒世、教世的圣人经传相比,是‘琐屑小道’。假若把至圣之人比作骄阳,那么充其量也就是折射出光芒的一道彩虹罢了。至此,你该明白:想要写出卖座的,首先要考虑的是故事性,而不是思想性。

    ‘合丛残小语’,杜撰结集,用笔下技巧换来果腹食粮——细看去,家更像是一个‘匠人’,而非专研经史的‘文人’。所以,即便在入行之后有了点成就,万不可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而若失败,也不要沮丧气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去想、去做,才能从粗手粗脚的学徒晋升为技艺精湛的巨匠。

    谨以以上文字与从事创作的朋友共勉。

    长篇的创作是个为时日久的过程。在动笔之初,首先要列好行文纲要,把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写下来,以免在隔日续写时出现情节偏离主线的情况。大纲是模糊的,具体到正文中,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在前面,随时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力。以目前主流商业为例,我在这里总结几条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一:文中元素的统一

    之前说过,家的任务是‘合丛残小语’。对于一个功力深厚的作者来说,这种基础中的基础自然谈不上什么难度,各种桥段信手拈来、随意搭配,无不得心应手;而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作者来说,则常会将一些于全文基调不协调的元素也一并归纳到文中。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上的障碍,使得全文大大失色。

    例如要写一部以西方中世纪社会为背景的,可作者却没有回避东方的姓氏名讳习惯,这样的文字又怎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呢?怪味豆不是谁都能吃得下去的。这里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姓名,包括语言习惯、地域命名习惯以及众角色的意识形态……等等,都必须符合设定的时代背景特色才行。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之处应广泛地收集资料,在做到基本了解之后才可以动笔; 如果是借用了古代东方社会背景的,那么在行文时就要注意回避一些舶来语和新兴词,否则难登大雅之堂。常有古体仙侠的主角大谈‘能量’,又或在对话中掺杂了西方翻译体的句式,我想象不到这种作者的编辑同志在阅稿时会是个什么脸色。

    这是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即便是开着‘外挂’的穿越文也一样。一旦处理不好出于不同时代背景的元素,那么,待大浪淘沙之后,暮然回首,你写的东西已被淘汰深埋,作品也就此失去了位列类文体经典行列的机会。

    二:视角的统一

    1在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创作的时候,可借助主角之口直抒己见,又可大段地进行心理描写而不显突兀。这点是优势所在。然而这类创作毕竟视角狭隘,在进行长篇这种篇幅超过10万字以上的时,第一人称并不适用。市场上比较卖座的《邪气凛然》、《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两部原本不错的作品都因为视角混乱的问题出现了瑕疵,可见其难度之大。在我的印象里,完美地以第一人称视角行文的多以15万字以内,常见于国外翻译过来的作品,再就是一些杂志增刊所偏爱的中长篇作品。

    使用第一人称时,书中配角的话只能通过‘我’转述,而配角的心理活动也只能借‘我’的 脑袋进行‘猜测’。

    2用第三人称进行创作,虽然少了使用第一人称时的那种‘直抒胸臆’的畅快,但可凭借类如‘上帝视角’的优势来布局,通过对比、反衬来突出主角、丰满人物形象。第三人称视角在描写主、配角行为上不存在障碍,还可以无视空间距离转换场景;在心里活动的描写上要注意活动主体。我引用一个新人曾出现过的错误——

    一边用手摸了摸自己挺着的肚子,不边摇着自己的还有些微微发晕的脑袋,牛满思前想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在家挑粪挑得好好的怎么会来到这鬼地方?

    这里的这个‘自己’就不应该存在。在以第三人称角度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时,除非笔下的人物在心中拿自己与其他人对比,否则通常要省略句子的主语。即便是出现了,也不能是‘自己’二字,而应该是‘我’。改一下再看——

    用手摸了摸肚子,摇了摇还有些微微发晕的脑袋,牛满心下奇怪:在家挑粪挑得好好的,怎么会来到这鬼地方?

    而在出现主语之后,则通常要把心理活动的部分加上引号——

    用手摸了摸肚子,摇了摇还有些微微发晕的脑袋,牛满心下奇怪:“在家挑粪挑得好好的,我怎么会来到这鬼地方?”

    使用第三人称创作时,除了一些无法与人交流的特定场景之外,塑造人物时不宜进行太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如果要写主角自言自语的情景,最好要设定一个能让人信服的前提,比如说心感震撼,抑或告祭亡人,否则会让人感觉你塑造的人物是个神经病,从而失去代入感。即便是自言自语了,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写。

    能做到这点,基本上就能比较合理地进行第三人称创作了。

    两种不同人称的视角也是不同的,虽有交叉的部分,却不可混用。刚入门的同行们尤其要注意这点。

    三:行文风格的统一

    大体以理解为对‘句式风格’的贯彻。这点和第一条‘文中元素的统一’有交叉部分,但又不尽然。例如有些作者在前一段用‘调皮’的翻译体句式来烘托气氛,可在后一段却又变成了‘深沉’文言文式的叙述,读者又怎么会对这样的文章买账?试想一下,若是熊耀华在自己的书里插入了一部分查良镛式的段子,那‘古龙’这个笔名还能位列武侠宗师么?像句式长度、标点用法、遣词习惯……等等,都要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风格,这样才能成书。

    行文风格的统一是必须的,新人们要注意。

    四:对角色塑造的立意的贯彻

    例如要塑造一个洞彻世事、沉默寡言的人物,那么就要让他从头到尾都惜言如金,把描述的重点放到他的行为和针对不同事物产生的心理活动上去。如果不能贯彻这点,忽地把他写成了一个浅嫩轻浮的话涝,那这本书就失败了。

    这条准则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新入行的朋友之所以会在这点上犯错,多是因为大纲不详细、对自己想塑造的角色没有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确立人物卡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比照**站比较成功的胖子型主角试写一张人物卡——

    1胖子很执着、也很狡诈,他的占有欲极强。

    2胖子很聪明,他懂得利用自己‘无害’的外貌去消除别人的戒心,而后会利用智慧在恰当的时机获取利益。

    3胖子在受到强烈侮辱的时候会暴走,表现形式激烈——歇斯底里地搏命;遭遇到极大的恐惧的时候,只要等级差距悬殊到做出一切努力也无法改变结局,他就会逃跑。不会顾忌盟友的死活,不会在乎日后会不会扣上诸如‘胆小鬼’、‘反复小人’之类的帽子。他不是个一心为人民服务的英雄。

    4子开朗的笑容下隐藏着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卑心理,所以在面对心仪的女孩时不会主动出击,通常采取逃避态度,顾左右而言其它;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舞台上无所顾忌地施展才华,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用以自我安慰——当然,这种表现欲也是自卑心理导致的。

    以上四条就是基本的主角人物卡了。沿着大纲设定主线脉络,发展处的不同的剧情来把角色各方面的特征展示给读书,这样一来你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活了起来;至此,剧情反而退居其次了,没人会指责你用的桥段太老——因为他们读的不是书,是胖子。

    五:特殊文体的应用

    在进行不同时代背景的创作时,适当地采用其时盛行的文体写些点缀性的文字是很能为文章添彩的。例如在写历史架空时加入些古体诗词,抑或在西幻时来上两段贴近中世纪风格的诗歌。然而,由于近代教育鲜少涉及这方面知识的缘故,作者们在行文时候常常犯下非常低级的错误,以至不但不能为文章添彩,反而贻笑大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全面地了解特殊文字的结构原理,而后才能尝试着去写;在这之前,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回避特殊文体的创作,再或直接引用已有的作品。

    在这里,有个问题要重点强调:你可以去引用别人的作品,但必须加以说明!即便是以不同时代意识形态碰撞为卖点的时空穿越文,也要在备注里明确地标注出文中引句的出处。这是道德问题。

    六:笔墨的分配

    近代商业,早期是卖方市场,作者怎么写读者就怎么看。像金庸在创作《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读者是不会在意他究竟写了多少文字在郭靖之外的角色身上的。到了《天龙八部》,更是搞出了三大主角、配角无数,场景跳跃不断。在那个时期,只要你写的故事能自圆其说,那就一切都没问题;时代变迁,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读者们已不甘于做一个旁观着,而是要跳入书中将自己代换成主角,主动地去体会在书中驰骋的快感。面对这样一个已然成型的买方市场,作者是无力去改变现状的,只能去迎合消费者。为了能带给读者更强烈的代入感,作者要做的就是取用单主角模式,并且贯彻到底,将全书九成的笔墨都着落在主角的身上。这点是商业卖座的基础。

    用大纲确立主线,用主线约束情节,而情节要为了体现主角各方面的性格而量身打造。

    和前人相比,当代的商业作者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为其他角色支线剧情如何完美穿插而苦恼,只需刻画出一个主角就已成功了大半。具体请参考主楼中罗列的第四条目。

    七:文辞洗炼与笔触洗炼

    文辞洗炼是指笔下句式精炼、不繁冗罗嗦。要做到这点,就得牢记第六条目‘笔墨的分配’的准则。我还是以之前引用过一段句子为例——

    用手摸了摸肚子,摇了摇还有些微微发晕的脑袋,牛满心下奇怪:“在家挑粪挑得好好的,我怎么会来到这鬼地方?”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句子分三个部分:牛满摸了摸肚子;牛满摇了摇发昏的脑袋;牛满的心理活动。

    无缘无故摸什么肚子?我来改一下——

    习惯性地摸了摸肚子,摇了摇还有些微微发晕的脑袋,牛满心下奇怪:“在家挑粪挑得好好的,我怎么会来到这鬼地方?”

    把摸肚子的动作解释为角色的习惯,这样就不会让读者感到罗嗦了。文辞洗炼并非是说要减少用字数量,而是指要恰当地用字措辞,要围绕创作立意来行文。

    至于笔触的洗炼,则可理解为是切入点的选择。例如要刻画主角的形象,我们可以从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许多不动角度来进行,而笔触的艺术就是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去把它展示给读者。大师级作者的笔触多是不着痕迹的,任谁来看,能感觉到的都只是‘自然’二字而已。一般来说,对全文笔触的琢磨应该等到成文之后,在检校的过程中思考着修改。

    八:成语、典故的应用和辞藻的堆砌

    这一条粗看起来和第五条‘特殊文体的应用’有些相似,但还是有差别的。相比诗词一类古文体而言,成语的运用难度是最低的,然而成语对语言环境的要求却很高。不管是写实还是荒诞幻想,都要以生活为基础。作为一个作者,你在创作之初就应该遵守以下几点——

    西幻背景的里是没人会说汉式成语的。

    汉初时没有乐不思蜀一说。

    在‘正龙拍虎’这四字背后的典故没有为人所尽知之前,它还不能算是成语。

    你可以指挥弟弟去消灭家中的苍蝇,但绝不要在话里加上‘草薙禽狝’这个成语——那会让他感到茫然。

    大概是因为东方的古代人很少有用手搓油灯的习惯,所以他们没见过阿拉丁。

    楚王喜欢龙渊、泰阿、工布,却没听说过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比干看来,‘狐狸的尾巴’做成围脖献给大王比较合适。

    之前就强调过‘行文风格的统一’,所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