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火风云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俶道
“当初杨国忠诬陷平将军与胡虏谋反,勾结吐蕃,意图入侵我大唐陇右地区,称在途中截获一封平将军写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的通敌信,给判了个通敌卖国的罪名,将其斩首。这封信与奏折藏于宫中内阁库房之中,我们只要将这封信取出来,与平城梁将军以往的写的奏折笔迹做对比,就可知道信件的真伪,到时候真相就是大白天下,也就可还城梁将军一个公道。如此一来,皇上肯定会怪罪杨国忠办事不利,枉死我大唐一员名将,这样,他定会安分一段时间,不敢再与父亲为难了。”
太子沉默不语,深思了片刻,道
“俶儿次法甚好,只是倘若为朔方军平反,恐陛下会生疑,质疑我与边军勾结,意图不轨,倘若弄巧成拙,被杨国光反咬一口,岂不弄巧成拙?”
李俶道
“此事父亲大可放心,平城梁有一子,名青云,乃西北朔方军副使,平城梁被害时他尚在西北,逃了出来。日前我与他在三清观相遇,现已将他秘密安顿在我府中,我们只需将平青云安排到大理寺喊冤,大理寺卿陈文远乃龙武将军陈玄礼之子,陈玄礼与杨国忠素来不和,适儿曾拜陈文远兄长陈文奇为师,我将此事事先告知陈文远,他必定支持,到时候三司会审,将诸般物证调取出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太子闭目兀自沉思着,过了许久,叹了一口气,说道
“此事就依你的意思办,只是到时候三司会审,恐怕杨国忠会将那封信件毁去,到时候物证俱毁,如何能正面平将军的清白?”
李俶道
“此事好办,我们只要在平青云去大理寺之前将信件取出,妥善保存,会审之时再将它拿出,便可保万全。”
太子点点头,表示默许,李俶会意,向太子拜别,便回府去了。
第六回 平冤昭雪(二)()
第二日早上,李俶来到大理寺,陈文远出门迎接,因李适拜其兄长为师,二人遂引为好友。陈文远请李俶上坐,吩咐左右看上好茶,李俶喝了两口茶,将茶叶吐回杯中,放于桌上,向陈文远说道
“我有一事,想向文远兄询问。”
陈文远不敢托大,忙问是何事,李俶续道
“上月,前朔方军使平城梁被指通敌卖国,斩首示众,这事文远兄可曾耳闻?”
“是的,此事朝中上下人人尽知,只由杨国忠一人操控,未经大理寺审判便就定了罪,许多人慑于杨国忠都是敢怒不敢言啊,不知王爷何故突然提及此事?”
李俶问
“依文远兄看,你觉得平城梁会通敌么?”
陈文远不知李俶是何用意,想了一想,说道
“平城梁在朔方军二十余载,与吐蕃、突厥等交手不计其数,皇帝念他劳苦功高,多年来累伤无数,旧疾时常复发,便就召他回京,颐养天年,要说这样一个人会通敌卖国,我陈文远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李俶哈哈一笑,站了起来
“正是如此。”
陈文远见李俶反应不寻常,又问
“不知王爷意欲何为啊?”
此间无外人,李俶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实不相瞒,我与平城梁之子平青云有过数面之缘,如今他一家尽遭杀害,父亲又被诬陷,他想我为他平家平反伸冤。”
陈文远能为大理寺卿,掌管各地刑狱重案,自然要做到持正不阿,公正严明。平家一案本就是冤案,人人尽知。况且杨国忠把持朝纲,陈文远早就与他交恶,如今广平王要为平家平反,那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东宫太子的意思,此事正和他意,随即问道
“王爷是否能让此案重审,不知如何让皇帝陛下有此旨意?”
“此事无须皇上下旨重审。”
“此话怎讲?”陈文远问。
“不日平城梁之子平青云便会来此击鼓鸣冤,你且暂时将其收押,然后写一道折子奏向皇上,皇上知晓后定会下旨发回重审。”
“那如何能为平家翻案,王爷有何妙计?”
李俶嘱咐陈文远只需按寻常程序办事,到时候将内阁库房中的那封书信取来与平城梁以往文书进行比较,就知结果,将这一事情详细写于奏章之上,到时候皇帝一看便知晓,只是这事需得瞒着杨国忠速办速结,要赶在杨国忠插手之前将结果奏明皇帝,那么此事就可大功告成。
二人一番商议之后,李俶方才离去。回府之后,李俶与高凤麟、平青云二人商议,明日平青云便去大理寺,今日得去皇宫内阁库中将原案件的文书取来,日后三司会审,杨国忠若想插足,毁去证据,也是无从下手。如此,即使不能立刻为平城梁平反,也能为平青云洗脱罪嫌,不再遭受通缉。
自李唐以来,皇帝居所都是在太极宫内,后高宗皇帝兴建大明宫,便就转移至大明宫。玄宗皇帝登基以来,将其为王时的兴庆宫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日后便就居住在这兴庆宫之内了,是以皇帝处理过后的奏折文书,都一齐存放于兴庆宫内阁之中。
按朝礼来说,非皇帝圣旨,皇孙是不可擅自进宫,但是李俶却是例外,他是太子长子,太子每日都要去那兴庆宫跪拜皇帝,而太子时常带着李俶进宫面圣,是以李俶可随意进出兴庆宫。适逢皇帝宠爱杨贵妃,每日游玩畅饮,时常通宵达旦,睡至中午方才醒来,太子每日清晨便就入兴庆宫,等待皇帝。
李俶回府之后,换了一身衣衫,面圣时候自然要穿的体面。李俶一行官轿来到兴庆门前,他一人进了宫去,左右候于宫门之外。但是他入宫之后却不是面见皇帝,而是来到北边宫殿群中的一处偏所,这地方乃是宫女居住所在,此时虽然皇帝和贵妃尚未醒转过来,但是宫女们却兀自忙碌起来。
李俶着人唤来尚宫女官,那尚宫女官姓谢名小媛,小字红儿,出自河南陈郡名门望族谢氏,祖上乃东晋名士谢尚。九年前尚只有十岁的她与其兄长谢元宗受韦坚一案株连,被判入宫侍奉,谢元宗则发配岭南,不得再入京。韦坚一案,涉及太子李亨,牵连甚广,谢元宗临行前恳求李俶对他爱妹加以照顾,李俶受人之托,对谢媛一直祥加关照,也正是如此,她虽为犯人家属,却也能够晋升女官。
谢小媛听来人报广平王召见,便急匆匆的赶来,李俶与她数年不见,今日一见,谢媛已从当初稚嫩的女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人。只见她足下蹑丝履,头戴金雀杈玉搔头,杨柳纤腰若纨素,双眸似秋水,丹唇外朗,皓齿内鲜,骨如沉香,肌如白玉,极尽美人之态,直叫李俶看的如痴如醉。
见李俶如此看这自己,谢小媛双颊火红,垂头下去,更显娇媚。李俶意识到自己失态,忙收回眼神,正了正色,吸了一口,向谢小媛说道
“这几年我忙于别事,都不曾来看望红儿你,不知你近来可好?”
谢小媛与李俶多年不见,一见面就听李俶询问自己生活如何,不禁大为感动
“红儿多谢王爷垂怜,这几年若不是王爷对红儿照顾有加,红儿也不会有今日了。”说着就向李俶跪了下去,向他磕头感恩,李俶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触手之际只觉她肌肤如滑玉,极为柔软酥骨,不由的心头一怔,如同遭了电击一般,双手迟迟不肯放手。
谢小媛扭捏之下,才勉强挣脱李俶的双手,李俶方才发觉自己又一次失态了,好生尴尬,收回自己的双手,双手又握了握拳头,手指不停的开合。过的片刻,李俶又道
“今后红儿若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尽管说与我听,我来为你做主。”
谢小媛平常哪里听到这话,后宫之中,都为女眷,他身居尚宫女官,掌管后宫六尚出纳文籍,整日面对的都是纸薄章印,李俶这么一说直叫他一个芳心乱跳,双脸发烫,说道
“红儿现在很好,别无他求,只求王爷能经常来看望红儿。”最后这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声若蚊蝇,娇羞之态,更增美姿。
李俶沉醉在这软语温言之中,只觉得她声音好听之极,百听不厌,差点将来这的目的忘于脑后了。
“我若得隙,定会来看望红儿的。”李俶温言道,
“眼下却有一件事,却需要红儿为我办理。”
见李俶有事相求,谢小媛满心欢喜,只盼能为他做十件百件千件都愿意。
“王爷有何吩咐,红儿一定办到。”
李俶正色道
“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要听仔细了。你是尚宫女官,掌管后宫文籍印署,能自由出入内阁文库,我需要你为我找出一份卷宗,是上月处斩原朔方军使平城梁的卷宗,连同这卷宗一起的,还有一封书信,乃是平城梁写给吐蕃马重英的,这卷宗和书信你要为我取来,我有要用,另外你再取几张平城梁以往写的奏折,随便取他三五份都可,一并取来给我。”
谢小媛瞧李俶一脸正色,虽不知是何事情,但料想绝非小事,依言去到内阁文库之中,先是在军务分类中找到三份奏折,又在已处理案件之中找到平城梁的卷宗,那书信与卷宗封在一起,就一并取了出来,交给了李俶。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三)()
李俶瞧她取来物件丝毫不差,心中十分高兴,说道“这几件卷宗和书信先放你处保存,等到时机成熟时,你自然知道在什么时候拿出来,切记,一定要保存好,万万不能遗失。”李俶再三叮嘱,要红儿一定要保存好,才别了红儿,往兴庆殿去了。
晌午过后,李俶才回到府邸,后花园中高凤麟正自给李适教课,教的都是一些三清观入门的口诀心法和一些入门剑招,李适前面基础打的牢固,这番学起三清观武学来,还颇为得心应手,口诀剑招,高凤麟只演示了几遍就全部记住了,见儿子学的入神,李俶很是欣慰,也不去打搅他师徒二人。见不远处平青云也正自练功,却是他最为得意的**刀法。自从流落江湖以来,我每逢遇险,都不能敌,觉得自己的武功跟别人差的实在是太远了,是以每日都花了很多时间来练功。
这套**刀法尚算为上乘刀法,此刻平青云早已将这刀法练的熟透了,只见他忽而雷霆万钧,忽而辗转来回,忽而上纵下跃,忽而轻柔绵长,不过片刻,这七十二路刀法堪堪使完。李俶虽于武学造诣不算拔尖,但眼光精锐,瞧得出这刀法精妙所在,见平青云收刀而立,随口叫了两声“好!好!”
平青云背过身来,见是李俶,当即抱拳行礼,李俶免了他的礼数,说
“平将军,此间各方各面,我已为你打理好了,明日你便就去大理寺击鼓鸣冤,大理寺卿陈文远为官清廉,公正严明,而且他也看不惯杨国忠把持朝纲,我已与他商议妥当了,明日你去击鼓,他按律法将你收监,然后向皇上奏明,到时候皇上发回重审,你平家平反就指日可待了。”
平青云见到长安不过两日时间,没想到李俶就将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激动之泪盈眶,又抱拳跪了下去
“王爷的大恩大德,平青云永世不忘,今后愿为王爷结草衔环,至死不忘。”
李俶将平青云扶了起来,笑道
“平将军严重了,令尊大人一直为朝中上下钦佩,是我大唐的国之栋梁,此事是我分所应当,今后休得再提这至死之言了。”
平青云此时方才感觉到,广平王李俶谈吐非凡,见识高超,做事果敢决绝,尽显帝王之气,心想假如今后由广平王承接大统,将来定又是一番繁荣之景象啊。
这话假如说了出来,定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平青云心中所感,便是脑中所想,在他心里,将来大唐皇帝,非广平王莫属。
这一日夜里,平青云辗转难眠,明日就要上大理寺了,虽说李俶已经安排妥当了,但时间越迫近,平青云内心就越发的紧张,也不知道这一去,后果究竟如何?他想的越多,就越是睡不着,几经辗转,终于还是从床榻上下来了,从茶壶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心中忧虑,便就出了门去走走。
此刻已是三更十分了,一路沿着走廊,漫无目的的走着,这是府中众人均已睡下,只有几个守夜的仆人和李俶的亲卫兵,听到他们来回走动的声音。不知不觉的走到了赵文心房门外,见她房内的灯光还亮着,莫非她还没有睡?平青云透着窗纱,依稀看到有一人坐着,右手托着腮,一动不动,似是在发呆。“原来文心姑娘也没有睡。”平青云心中嘀咕着,本想去敲门,但又收了回来,在门口踱来踱去,也不知是想进去还是不想进去。正自想着敲不敲门时,只听“吱呀”一声,房门从里面打开了,转身瞧去,正好与赵文心四目相视。
赵文心轻呼了一声,声音极小
“原来是平大哥,你怎么还没有睡啊?”
深更半夜出现在人家少女门外,非他平家家教,平青云大是尴尬,说道
“我睡不着,就出来走走,看见文心姑娘屋里等还亮着,就过来看看,正想要不要敲门呢姑娘自己就开门了。”
赵文心掩唇一笑,说道
“你在门口来回走了老半天了,真的那么难想么?”
平青云黑脸一红,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呆呆的杵在哪里,赵文心瞧他木讷的样子,不禁好笑,说道
“你杵在这里干嘛吖,进来说话吧。”
平青云“哦”了一声,就随赵文心进了房门去了。赵文心示意平青云坐下,给他倒了杯茶,问
“平大哥是不是因为明日就要上大理寺了,才会难以入眠的?”
平青云点了点头,说
“嗯,哎!也不知道明日之后,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我心中一点都没有底。”
“我听师哥说,王爷已经把你安排妥当了,到时候只要去大理寺击鼓鸣冤,朝廷就有会有人帮平大哥你平冤昭雪的。”
平青云叹了口气,道
“哎!哪里会那么容易,杨国忠势力那么大,只要我一走进大理寺道出身份,他就会立刻知道,到时候肯定会出手阻止,决计不会让我们把这案子翻过来的。”
赵文心安慰道
“平大哥放心好了,王爷他既然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那么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的,你也别想的太坏。”
“希望如此吧。”
如此沉默了一会,二人都出人意料的没有话说,二人的眼神也是十分尴尬的,不知道看向哪里,赵文心只好低下头去,含羞不语。终于还是平青云大破了沉静,
“文心姑娘你又如何没有入睡呢?”
这一问,本就含羞低头的赵文心,更是低了下去,小心肝“噗通噗通”的跳着,没有再答话。平青云还自纳闷,怎地她不说话,便又问道
“文心姑娘,文心姑娘?”言语中大是疑问。
赵文心只应了一声,过了一会才低声说道
“听说他们会将你收监,我担心你明天去了之后,他们会不会对你怎么样。”她本想说严刑拷问,但转念又想,这么说太是晦气,便转口这么一说。
声音虽低,但是平青云却听的真切,也不禁心跳加速没想到她这么晚还没有睡,竟然是担心我?想到这节,心中猛的动容,一颗心像是融化了似的。他本是个粗人,以前想的是国家大事,后来想的是如何报仇雪恨,从未想过男女之事,自那日在山村破屋与赵文心相对相视,不由的心跳加速,玉指兰香,叫他闻的心神荡漾,面红耳赤。只是儿女私情之间的那些好听的话,他是半个字也吐不出来,此刻听赵文心短短一句话,似乎有那万千魔力一般,叫自己的心慢慢慢慢的融化掉一般。
他不知该用何种言语来表达此刻自己的心情,伸手将他双手握住,置于自己的胸前,温柔的说道
“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回来见你的。”赵文心听他说了这句话,抬头看向他,只觉得他眼神中充满了坚毅、欢喜和无尽的柔情。
第六章 平冤昭雪(四)()
二人温存了半晌,彼此都透露了心意,心中都各自心猿意马起来,直到月上三竿了,平青云才依依不舍的回房去了,赵文心也熄灯睡了。他们哪里又知道,灯火熄灭之时,月光如水银般的泄在廊道之上,窗外一个身影显得如此寂寥孤单。
如此过了一夜,平青云一早便就与李俶商议后续事态如何进行,高凤麟却不见踪影,未曾参与。李俶着人写了一份状纸,交于平青云,依照原先安排,平青云来到大理寺,取出鼓杵,重重的击打着鼓膜,声音欲震天。陈文远早知今日有人击鼓,一早便在衙门内等候,听外面鼓生震耳,料是平青云来了,差左右将门外击鼓之人带将进来。时衙内各司职人员少卿、主簿、评事史,掌固、问事等数十人尽数到齐。
待一众人各就其位,陈文远指着平青云,问道“击鼓者何人,何事击鼓?”
平青云下跪,双手抱拳向陈文远答道
“吾乃前朔方军使平城梁之子,定远将军,平青云。”
陈文远听他自称平青云,心想果然如广平王所说,便又问
“你击鼓所谓何事?”
平青云道
“先父遭人诬陷,被判通敌卖国,我平家上下二十余口尽数遇害,只我一人逃脱,我身为人臣,自当尽忠报国,但先父蒙遭冤屈,含冤而死,我身为人子,定要要为先父洗刷冤屈,以正清白,恳请廷尉大人为我平家昭雪沉冤。”
说完,将状纸呈上。左右将状纸呈递给陈文远,陈文远细读之后,将状纸交给少卿李淳、张自徐二人瞧,二人瞧这状文,将事情原委徐徐道来,文笔造诣,不像出自一个带兵打仗之人之手,非翰林院之人是写不出如此状纸,二人都各自猜测,这其中背后,定有不寻常的关系,二人阅完之后,将状纸交于主簿。
少卿李淳问道
“你说你是定远将军,可有凭证?”
平青云从怀中取出一物,是块青铜小牌,陈文远见小牌手掌大浑身通透,正面刻有“定远”两个大字,陈文远点了点头“这令牌却为军中之物,旁人做不了假货。”
将令牌递给李淳、张自徐二人,二人看完都点头,这却是军中之物。张自徐问道
“你说你父遭人诬陷,可有证据?”
平青云答道
“没有。”
张自徐又问
“你无凭无据,又如何能证明你父是冤枉的?”
平青云道
“先父是因为一封所谓的通敌书信才惨遭横祸,只需将那封书信拿来与先父以往所书写的文书做个对比,自然真相大白。”
陈文奇问道
“就算物证能证明这书信非你父亲笔所书,但是又如何能证明你父差别人所写,你可还有其他人证?”
平青云道
“没有。”
陈文远道
“你既无物证,又无人证,这叫我们如何审理?”转身向李淳和张自徐二人望去,问道
“此事不知道二位少卿大人如何处理?”
李淳和张自徐本为陈文远辅佐,却听他将问题抛向自己二人,颇为吃惊,李淳道
“此事牵连原朝中大将,况且朔方军又是西北劲旅,倘若处理不好,引起军队哗变,非同小可,我等应该奏明皇上,请皇上来定夺。”
陈文远道
“如此正和我意,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张自徐是他下属,这话本问本就多余,但大理寺既管天下案件审理,办事自然要公允,如此一问,也显得自己的公正廉明,张自徐随声附和,言明此事还是奏明皇帝方为妥当。
陈文远暂时将平青云收押到大理寺后衙监牢,拟出一份奏折,连同状纸一起,进宫面圣。
这一日,太极宫内,太子李亨,广平王李俶与玄宗皇帝于湖边赏花,此时正值春去夏来,园中百花盛放,生发出勃勃生机。李隆基一袭龙袍,金光灿灿,在阳光照射下更显耀眼,他相貌雄伟,仪表俊丽,遥想当年唐隆先天,英姿勃发,此时白发生,皱纹长,却也掩盖不住他眉宇间的英气。他本面容隽秀,加之这些年来又有杨太真常伴左右,大是逍遥快活,丝毫瞧不出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
昨日兴庆殿上,李俶趁李隆基见罢群臣,正欲往南熏殿休息时,觐见李隆基,他向自己的祖父,玄宗皇帝诉说父亲近来状况,言父亲近来,深居东宫,不常出宫,身体日渐消瘦,人至中年,头发却早有几丝花白,自己身为儿子,不免为父亲的身心担忧,遂恳请祖父明日纡尊东宫,一叙父子情,得享天伦乐。
李隆基对这个太子,何尝不是感到欣慰,但是又有几分亏欠和踌躇。昔日韦坚案和杜有邻案还历历在目,正是这两件大案,都涉及到太子,最后太子不得不自己最宠爱的两位妻妾太子妃韦妃和良娣杜氏和离,经此两案后,太子身心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人变的十分的憔悴。这些李隆基都是瞧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太子一直遭到朝中他人的排挤和打压,但他一直从未有过废除太子的念头,还为太子再次赐婚,也算是给他一个安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