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秘书隐秘情事-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省长!杜秀青第一个迎了上去。
“李省长,欢迎您莅临大兴村!”杜秀青握着李成鑫的手激动地说。
“秀青啊,这啊!锣鼓队是村里的吗?”李成鑫看着杜秀青笑着说。
“是的,李省长,村民们农闲时没事就组织自己的锣鼓队,敲敲锣、打打鼓,自娱自乐!”杜秀青说。
“呵呵,好,好啊,看来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还是挺丰富的嘛!”李成鑫高兴地说。
徐文娟也迎了上来,恭敬地握着李成鑫的手,自报家门。
“李省长,您好,我是徐文娟。欢迎李省长莅临大兴村!”徐文娟说。
“好,两位女将,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李成鑫握了握徐文娟的手,笑着说。
林杰紧跟其后,接着黄忠华、蒋能来等县委班子领导成员。
杜秀青和徐文娟也一一恭敬地和他们握手。
在和黄忠华握手的时候,杜秀青感觉到黄忠华的眼神很特别。
似乎有那么一丝担心,杜秀青微笑着说:“欢迎黄书纪!”然后用自己的小手用力地握了握他的大手,传递给他坚定的信心。
李成鑫走在最前面,林杰、黄忠华和蒋能来紧随其后,县委其他成员跟在后面。跟在这些人外围的,还有十几位身着便衣的警察,神态严肃,眼观八路,一副时刻戒备的样子。杜秀青对他们都很眼熟。
李成鑫边走边向村民招手,慈祥而又和蔼的笑容挂在脸上。
眼前的田园风光很是美丽。周围的农田里,禾苗已经抽穗,绿油油的一大片,菜地里一畦畦一垄垄的绿意,在阳光照耀下泛出绿油油的光芒。
“省长好!欢迎省长莅临余河最美古村落――大兴村!”村民们齐声喊道。
“好,乡亲们好!”李省长挥动着手,对着村民们问好,并频频点头。
李成鑫走进了人群,旁边的那些便衣警察显得极为紧张,立马跑到了前面,似乎要把村民给挡在身后,不让他们接触到李省长。
李成鑫看了看他前面的那位年轻人,面露不悦之色。
八爷就站在人群的最前面,非常热情激动地迎了上来,双手握着李省长的手,说:“李省长,我们听说您要来,都激动得睡不着觉了啊!欢迎李省长,我们大兴村每一位村民都衷心地欢迎李省长的到来!”
“呵呵,谢谢!您就是那位――”
“老朽赵八斤,排行老八,人称八爷。”八爷笑着说。
“八爷,听这名字就像旧社会的地主啊!”李成鑫笑呵呵地说。
“是,祖上曾经是地主。”八爷也笑着说。
村民们都争相挤了过来,想近距离地接触李省长,想和李省长握手,说话,感受一下大领导的情怀。
可是那几个警察却总是拦在前面,试图把村民们隔在身后,不让他们接触到李成鑫。
李成鑫朝身边的黄忠华看了看,脸色有些严厉。
黄忠华立马意识到了,立刻朝身后的袁浩摆了摆手,示意他让这些警察保持适当的距离。
袁浩对着他们做了个手势,这些人立马退到了李成鑫的外围,不过依然保持高度的警惕。
八爷跟在杜秀青的身后,也看到了这个微妙的变化,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李成鑫和挤在前面的那些村民一一握手,边握手边说:“乡亲们好,乡亲们辛苦了!”
“省长好,省长好!”村民们一个个都激动得不得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成鑫的脸上。
走到一位年轻妈妈的身边,李成鑫看着怀抱里的孩子,甚是可爱,忍不住从那位妈妈的怀里抱过小宝贝,慈爱地看着孩子,还不时用手逗弄着孩子粉嘟嘟的小脸蛋。
这时,只听得照相机在“咔嚓咔嚓”地闪动。杜秀青一看,只见邓年荣举着长枪正在抓抢这最好的镜头!
邓年荣怎么这么灵验的鼻子啊!大事他从来不缺席!今天不知又是什么风把他给吹来了!
杜秀青转身再看,发现信江市电视台也来了!这样一来的话,就不奇怪了,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定然是林杰通知了他们!杜秀青想。
她还在队伍里看到了朱大云的身影。不知道他和邓年荣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现场,会写出什么样不同的稿子呢?杜秀青倒是很想看看。
慢慢走进村里,来到了村中最长的一条中心道路,琪石板铺就的古老的巷子,两边的琪砖灰瓦的老房子,立刻让人感觉进入了时光隧道,穿梭进了历史的厚重里。
李成鑫边走边看,频频点头,笑着说:“不错,不错,很有特点!”
最了解村中历史的女教师赵敏丽早就等在巷口,开始为领导们当起了讲解员。
“欢迎李省长、林市长、黄书纪各位领导莅临大兴村参观指导!”女教师声音洪亮而又圆润,听起来很舒服。
“大兴村依旧保存反映昔日繁华的三街六巷景观,深深的小巷中隐藏着众多古宅、书斋。有状元府、大夫府、赵氏宗祠等几十座有规模的古宅子,这些建筑物荟萃石雕、木雕、彩绘等余河民间艺术,汇集了宋、元、明、清及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赵敏丽的讲解如涓涓溪流般,一路流淌。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给你记上一功!()
看着两边的古宅子,听着绘声绘色的讲解,李成鑫不停地点头微笑。不时还和两位专家交流,说:“不错,与众不同,值得挖掘开发!”
两位专家听李成鑫这么肯定,也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值得研究!”
林杰来信江也有几个年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古老的一个村落。今日一见,果真不错。比起龙虎山天师府上清古镇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看来,杜秀青还真有发现的眼光。能在这么复杂的矛盾化解中,发现大兴村的价值,眼光不可谓不独到。不过,大兴村要打造成旅游新亮点,也不是简单的一件事,需要投入巨资,把这些古老的房子进行修缮,完善各方面的配套,才能进行旅游推介。这其实也是个长期的过程。看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很艰难啊!
边听边看,大家都被大兴村的古朴所深深感染。
每走过一条古老的巷子,眼前都是古朴的宅子。最后来到了状元府,大兴村第一位状元赵大钦的古宅子。也是规划和兴建大兴村的鼻祖。
眼前的宅子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依旧显示出它的雍容华贵。
开阔的院子,东西两边的院墙边各种了一排翠竹,犹如房子的两翼,院子的最后面,东西两边的角落各种了两棵樟树,看那古树的树干,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进入第一进厅堂,里面的陈设让人惊讶,古老的家具彰显出主人显赫的家世。厅堂的正中间挂着赵大钦的巨幅画像,让人一看便肃然起敬!
房子是三进的院落,雍容而又大气。布局合理,采光通风均十分科学。
“这房子真是好风水啊!”李成鑫站在偌大的厅堂里感叹道。
赵敏丽老师同时在向各位领导讲解着赵大钦状元的生平事迹。
赵大钦家可谓是当年整个信江流域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走出大兴村后,把家里的几个兄弟也陆续带动了起来,家里有当时信江最大的盐商、布商,可谓是富甲一方,也权倾一方的显赫家世。因为赵大钦家族的兴盛,所以才有大兴村现在的这个古村落。而赵大钦的子孙后代,都已经全部定居在国外。如今的大兴村,属于赵大钦嫡传的后代已经没有了。
“不简单啊,大兴村虽小,但是这里的历史却很厚重,是个很有文化根基的村庄,值得好好开发!”李成鑫不时感叹道。
听了李省长这话,杜秀青心里几乎是狂喜啊!这比表扬和提拔她自己还要让她受用!开发了大兴村,就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不仅可以告别贫穷,免受污染,更可以让大兴村古老的文化价值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喜爱!这才是杜秀青最期望的。
临走前,李成鑫还提出,到死者赵明智家里去看看,慰问家属。
赵明智虽然下葬了,但是,家里的悲戚并没有随着赵明智的离去而离去,照样被悲伤笼罩着。
全村人都去迎接李省长一行,唯独他们一家固守在家里,依旧无法走出失去顶梁柱的悲伤。
李成鑫握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老人家,节哀顺变,政府会给予你们帮助的,如果你们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主动来找政府,政府一定会帮你度过难关的,你们大可放心!”
“谢谢,谢谢李省长”悲泣中,老人颤抖着双唇说。
李成鑫还疼爱地摸了摸两位孩子的头,脸上的表情很凝重。
走出赵明智家后,李成鑫对着面前的黄忠华说:“务必要好好关照这个家庭,绝不能让老人失去儿子后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儿子,他们还有党,有政府,孩子没有父亲,还有我们的国家,有千千万万依旧关爱他的人,照顾好这个家庭,是我们政府的职责!”
“是,请李省长放心!”黄忠华立马表态道。
走出大兴村村口,看着依旧一路跟随相送的村民,李成鑫频频向他们挥手。
村民们有的大声喊道:“谢谢李省长,欢迎李省长再来大兴村!”
“乡亲们保重!祝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李成鑫朝村民们拱了拱手,说。
锣鼓声再次喧天而起,欢送李省长一行。
领导们都上车了,车子缓缓开动。
看着村道上依旧翘首相送的村民们,李成鑫颇为激动,感慨地说:“我们的老百姓很朴实,很友好,很可爱啊!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对不起这些可爱的百姓,是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侵害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就是这样,我们的百姓依旧能做到理解、谅解和只持我们的政府,所以,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可爱可敬朴实善良的老百姓啊!”
林杰坐在李成鑫的车上,不停地点头,说:“是的,大兴村的事,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绝对不能再出现这样对不起百姓的事情。宁愿经济增长放缓一些,也不能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
“大兴村事情的化解,最大的功劳要数秀青,她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小女子的大力量,要给秀青记上一功!同时,也要对造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进行惩处,有奖有罚,才能让人信服!”李成鑫说。
“是,接下来我会考虑这些事情的。”林杰说。
车子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大家都停了下来。
黄忠华很快来到李成鑫的车子跟前,很殷勤地为李成鑫打开了车门。
杜秀青第一次看到黄忠华这么为一个领导服务,那样子,还真是毕恭毕敬。完全没有活土匪的霸气。
李成鑫下了车,黄忠华立马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李成鑫的手,说:“谢谢李省长,余河总是不让李省长省心,说实话,我很愧疚,有愧于李省长对我的信任和栽培!”
“呵呵,不必自责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有一位很好的灭火队员,及时扑救了这场大火,总算是转危为安,今天实地来到大兴村,我看到了杜秀青把坏事变好事的能力,要给她好好记上一功。”李成鑫说,“但是,也要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余河不能总以这样的事件来获得轰动效应,闻名全国吧?”
“是,钟明一定谨记李省长教诲!”黄忠华言辞恳切地说。
“好了,你们辛苦了,就到这里吧!”李成鑫说完,朝着其他人挥了挥手,再次钻回了车里。
他并没有和蒋能来等其他的班子成员握手。
这让一直等着和李成鑫再次握手的蒋能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李省长对他们的态度中,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林杰在和李省长握手告别后,象征性地和黄忠华握了握手,也钻回了车里,一路朝信江市驶去。
看着省市领导都走了,黄忠华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在他钻进车里的前一刻,看到杜秀青和徐文娟站在那儿,似乎是在等着和他告别。
于是他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她们跟前。
“辛苦你了!李省长夸你是好的灭火队员,及时扑救了这场大火,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说要给你记上一功!”黄忠华握着杜秀青的手说。
“呵呵,谢谢李省长,谢谢黄书纪。秀青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能把坏事变好事,全靠各位乡亲们的理解和只持。所以,要记功要表扬的话,应该先给我们的村民。”杜秀青说。
“好,大兴村村民今天的表现很好,李省长很满意,林市长很满意,我更满意。我们尽快落实对村民们的承诺,把这件事情全部解决。然后等着专家们对大兴村的评估,争取把大兴村开发成余河最美的村庄。”黄忠华说。
“好,我们等着。”杜秀青笑着说。黄忠华又握了握徐文娟的手,说:“你和秀青同志都是余河女干部的骄傲,相信你们的配合能再次改变中通镇。好好干!”
“谢谢黄书纪夸奖,我一定会密切配合杜书纪的工作,在杜秀青的领导下,来积极推动镇里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徐文娟说。
“好!黄金搭档!”黄忠华笑着说。
杜秀青作为中通镇的党委书纪,还得和其他县委班子成员道别。
蒋能来握着她的手,表情有些不太自然。他很不喜欢看到这个女人处处出风头,今天看来,这风头又被她给占全了!自己作为一个县长,居然连陪衬都算不上,整个就是一个凑数的!李省长似乎很欣赏这个女人,看来今后自己要想打压她,就更难了!
吴南成和沈茂申、袁浩都和杜秀青一一握手。
然后各自钻回了车里,跟着警车一路驶回了县城。
杜秀青和徐文娟也坐上车,回到了中通镇镇政府。
杜秀青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间想到的这个主意,让李成鑫到大兴村看看,会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古南省的重磅新闻。
当晚,信江市电视台录制的新闻片李省长看大兴,就被送到了古南省电视台,作为了晚间新闻的第一条,而且播放的时间达到了二分多钟。
对于一位常务副省长的新闻,放在晚间新闻的头条而且时间如此之久,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说明省委对大兴村事件处理的满意,更说明古南省对面向全省来消除大兴村事件的负面影响而做的决心和努力。大兴村事件的化解,某种意义上,向全省各级干部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多么滋润的事情啊()
第二天,邓年荣采写的新闻,就发表在了古南日报的头条,那张李成鑫抱着孩子站在村民们中间的照片,抓拍得非常好,李成鑫的慈爱和村民的笑意全都写在脸上,看起来是那么和谐那么幸福。冯永斌为此专门配发了评论:取得民心是根本。
这样的重磅新闻,把余河县大兴村再次推到了全省人民的面前。不过,这次大兴村展现的,是非常好的一面。村民们文明有礼,大兴村古朴厚重,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大兴村决然不同的地方。这样美丽的村庄,这么淳朴的村民,无论如何都无法和那次“爆洞”联系起来。
林杰回去之后,也在思考李成鑫临走前对他说的那番话。
信江市委书纪刘玉三调走后,作为主持信江市全面工作的市委副书纪、市长的林杰在思考余河县班子的调整,同时,也在考虑大兴村开发的事情。
李省长来到大兴村之后,把大兴村开发成余河最美的村庄,这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政志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杜秀青在陪着相关人员进行大兴村被污染的数据统计,在大兴铜业公司撤出大兴村之前,把所有村民的损失赔偿到位。
朱大云也去了大兴村采访,见证了李成鑫在大兴村的每一个镜头,可是他采写的新闻却没有被任何报纸刊用。连市报都是用邓年荣的那篇特写。
朱大云觉得很有失落感。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和邓年荣的差距。
关键的时候,就是水平能力的体现。
那天,朱大云正为这件事情而懊恼的时候,他的同学冯瑞斌从市里回来,特意到办公室来看他。
冯瑞斌是冯永斌的弟弟,在市电视台当记者,已经是记者部副主任了。
那天采访李成鑫到大兴村的事情,冯瑞斌也到了现场。只是,上镜的记者不是他,他在幕后指挥。
送到省台的片子,是他和其他人一起剪辑出来的。
朱大云看着他,说:“你小子这次立功了!”
“立功?呵呵,也谈不上,可能有个年度好新闻奖。”冯瑞斌说。
“那还不是立功啊?我要是能在李省长这件事上获得个好新闻,死也无憾了!”朱大云说。
“看你那点出息!”冯瑞斌说,“你和邓年荣抢新闻,抢得过他?他可是余河多年的一支笔,见过大场面,写过大新闻。写这样的经典新闻,向来是他的拿手好戏。别跟自己过不去。”
“说是这样说,心里还是不能原谅自己。”朱大云说,“像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余河县居然没有自己的报道,作为分管报道的负责人,想想都有些失落和不甘。”
“我在贵和市看到了一份报纸,拿来给你看看,或许对你有启发。”冯瑞斌说。
然后拿出一份四开的小报,递给朱大云。
朱大云漫不经心地打开报纸,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份什么重要的报纸,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当他打开报纸,看到的报名是贵和报,报头下面写着:主管:贵和市委市政府,主办:贵和市委宣传部。
咦,这是贵和市自己的报纸!
朱大云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老同学。顿时,他的眼睛里放出了光芒!
他明白冯瑞斌给他这份报纸的含义了!
“什么时候创刊的?”朱大云翻动着报纸问道。
“去年底,每周一期,算是周报。”冯瑞斌说,“不过这份报纸没有刊号,只能内部赠阅,目前贵和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赠阅,发行量达到了五千多份。财政全额拨款,每年大概拨款十万块钱,由贵和市委报道组那帮人马来负责采写和编辑。在贵和市得到了认可,据他们反映还能拉到不少广告,盘活了报道组的人员,增加了经济效益。”
贵和市是县级市,行政级别和余河县是一样的。但是贵和市有几大支柱产业,冶铜业和化肥厂,经济效益好。整个市里的财政比余河县好多了。机关单位员工的工资都比余河的高出一大截,这让余河人好生羡慕。
“这是个好主意啊!”朱大云有些激动地说,“贵和市能做,我们也能做啊!报道组的人员采写的新闻,首先可以发在我们自己的报纸上,然后给市报、省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再说,像李省长来到了余河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报纸把这个新闻做大做活,做成整版来加以宣传啊!”
“我看可以,只要县委书纪只持就可以做了。每年十万块钱,对于县里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字,能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精神通过这份报纸更好地传达下去,这样的话,县委就是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冯瑞斌说。
“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朱大云拍了一下大腿说道。
朱大云仔细地研究起手上这份四开的小报纸。
边看他就边想,要如何说服杜秀青去向黄忠华汇报,获得黄忠华的只持,然后由他来做主编,主办这样一份报纸,再去一些单位拉些赞助,把报道组的经济搞活,这该是多么美好多么滋润的事情啊!
想到这里,朱大云就有些喜不自禁了,仿佛拿在手里的这份报纸就是余河报了!而他就是主编,想发多大的稿子就发多大的稿子,草!这种感觉真是太牛了!
“走,老同学,今天中午我们好好喝一杯,先提前庆祝一下!”朱大云兴奋地说,拉着冯瑞斌就往外面走去。
大兴村的事情慢慢也落实得差不多了。
赵明智的死亡赔偿金已经到位了,一家老小拿到这一笔钱后,总算是能缓解一下生活的穷困,解决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
被抓的那七个人也都放出来了,他们被抓后,并没有受到所谓的虐贷,都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这七个人的回归,让其他两个人吓得魂飞胆丧:出卖他们的老七和十三。老七是原中通镇党委书纪童有才的小舅子。童有才就是那位传说中被黄忠华骂了,当天晚上还扛着苹果箱装了钱送到黄忠华家里的那个人。这么些年,终于熬到了一个镇党委书纪,没想到大兴村的事件一下子让他什么都不是了,真是下去容易上来难啊!装孙子装了十几年,没想到这突然间就什么都不是了,心里落差那真是相当大了!
老七和十三看到兄弟们回来了,村上的事情也基本都解决了,心里开始难受了。
当天晚上,两个人主动来到八爷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