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君临天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娑怨晁踉诤乩忌缴喜⒐怪送晟品烙逑档那鼐庾回6鸬暮乩忌酱耸痹谡跃康难壑腥慈缤ヂ匾谎A⒃谀抢铮芯榈睦媳透骷毒僖谎劬湍芸闯銮鼐老呖膳轮Α

    整个方线呈阶梯状布置,而秦军大营矗立在山顶,充分体现了居高临下的好处也占尽了地利。秦军身后就是番吾城,因此无须担心补给线被切断,也就是说秦军只需严防死守,就能大量消耗赵军精锐。

    秦军防线半圆形布置,又逐渐升高,因此基本不存在攻击死角,秦军可以凭借高墙壁垒以及内部连贯的通道和梯子快速灵活的布置兵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弓弩的威力将来犯之敌消灭在弓弩的射程之内。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赵军如果发起进攻,就要面临以下攻上的局面,而且这座巨大堡垒只留一条通道,其余各面全部是壕沟高墙,如此布置一下就将赵军的战车和骑兵的优势完全抵消。战车适合于开阔地带冲敌破阵,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防御工事,但是在这座堡垒面前却无能为力。因为那第一道又深又宽的壕沟就足可以将赵军的战车挡住,没有合适的跳板或者是将壕沟填平,战车根本没法越过壕沟发起攻击。更何况就算越过壕沟那后面还有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墙呢。

    这第一层土墙基本上是直立的,战车和战马根本无法翻越,只能靠步兵冲锋或者将土墙摧毁为骑兵开辟通道,但是秦军会眼看着赵军在眼皮子底下毫无顾忌的开辟通道吗?显然不会。

    而那唯一的通道在赵军将士看来就是一条死亡通道,通道狭窄不说坡度还很陡,骑兵如果上了这条通道马速会被降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完全丧失了骑兵快速突击的威力。通道狭窄,步兵们就会面临空有雄厚兵力却无法展开,只能挤在一起应对四面八方的攻击的悲惨局面。

    赵军在距离第一道壕沟两里处停下,赵军副将在卫队的掩护下仔细观察了一番,他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赵将甲对副将说:“将主,如果我方强攻的话损失颇巨,末将刚才草草算了一下,若是强攻到最后我军的损失会高达八成以上!”

    赵将乙问:“你的意思是强攻虽然损失巨大,但最终还是能取胜?”

    赵将甲点点头说:“应该可以,因为我们的兵力是他们的三倍还多。这毕竟只是夯土堡垒而不是坚固的城池,攻城需要五倍于敌军的兵力,而攻打这样的堡垒现有的兵力应该够用,只是损失会很大。战后怕是没有兵力攻克番吾了。”

    赵将丙:“以我之见,我军不可贸然强攻,应先采取佯攻之法大量消耗敌方箭矢,待到敌方箭矢耗尽就是我军开始强攻之时!”

    三位将军的话是有道理的,而副将却一言不发凝眉苦思。

    山上的白宣看着山下列阵完毕的赵军问身边的张良、韩信:“你们若是赵军主将该怎样攻下这座高台?”

    张良低头想了半天之后才说:“最好的办法是围而不打,若一定要打我想应该我军之外再修筑一条土墙,高度要比第一道防线略高一些。如此就可以压制我军弓弩手,为强攻的将士提供掩护。”

    白宣问韩信:“你呢?”

    韩信:“那太费事了,我会让赵军佯攻牵制,然后率一只奇兵驰援中路,若能打败王翦那一路秦军,这里也就不用打了。”

    白宣点点头说:“张良之计只适用于进攻小型堡垒,而且必须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倘若敌军还有援兵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因为太耗时间。而且,我军不会坐视赵军围而不攻,有这座堡垒为依托我军进可攻退可守,掌握着主动权,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绝不会给赵军构筑高墙的机会。韩信的计策,现在李牧正在用,不过他也调不出多少兵了。我军中路兵力雄厚,又有蒙恬、李信的骑兵助战,李牧驰援中路只能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张良拱手说:“师尊所言极是,张良受教了。”

    白宣和蔼地说道:“你的长处是谋国而非征战,能想出此计已经很出色了。至于韩信,你不妨再大胆一些。”

    韩信:“弟子谨受教。”

    嘟嘟嘟嘟。

    赵军的号角声响起。秦军将士为之精神一振,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看着。

    此时,赵军前军步兵大阵左右分开,八辆战车鱼贯而出。

    羌廆惊讶地瞪大眼睛说:“怎么!这是要用战车实施攻击不成!”

第335章 番吾之战(下)() 
赵军八辆战车及其配属步兵在接近到秦军防线一里左右时停下,随后一字排开做好了攻击准备。

    嘟嘟嘟嘟!

    号角声再次响起,位于赵军左右两翼的骑兵随着号令之声纵马奔出,左右两队各有三千骑兵,两队骑兵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拉成了一字长蛇阵,当他们进入秦军弓弩射程之内时,带队校尉大吼一声:“奔射!”

    嗡。骑兵们弯弓搭箭箭如雨发,从两个方向上向着第一层土坡不间断的抛洒着箭雨。

    嘟嘟嘟嘟!

    秦军大营内响起号角声,山顶上的那些碉楼和箭楼上瞬间冒出端着弓弩的将士。

    “放!”

    随着一声号令,秦军箭如雨下向着两队骑兵射去。两队骑兵马速不减,快速的奔驰让他们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被射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射出的箭的准头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赵国的精锐骑兵雁门骑已经全体陨落,现在这些骑兵不如说是一帮骑在马上的步兵。

    令秦军将士想不到的是这些赵国骑兵竟然没有装备马镫,骑兵的双腿只用两个绳套挂在马腹两侧。这绳套绵软无力赵国骑兵的双脚根本没法借力,必须死死夹住战马才能保证自己不在高速的运动中摔下马背。骑术稍微差一些的甚至需要一只手死死攥住固定马鞍的皮带,这样一来能够在奔跑中开弓放箭的骑兵就不多了。

    秦军将士之所以惊讶就是因为在大秦骑兵普遍装备马鞍和马蹬的情况下,赵国的骑兵居然还在用绳套。是装备不起吗?应该不是,应该说是统治者不重视,更准确的说是统治者没有创新观念,墨守成规所致。或者说忘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大胆改革,只沉浸在偏安一隅和过去的辉煌中。

    看看这帮赵国骑兵在靠近秦军防线后,竟然跳下马来站在原地和秦军弓弩手对射,这种早已被秦军抛弃的陈旧战法竟然在赵军这只仅次于秦军的军队存在,这怎能不让秦军将士惊讶。秦弩是这个时代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单兵武器,而且经过不断改良装填速度不比弓箭慢,那些下马对射的赵军骑兵往往只能射出一箭就被呼啸而至的十几只弩箭射倒在地。

    旧时代骑兵的劣势就在这两队骑兵身上完全暴露出来,攻击疲软无力,效率低下,又是仰攻,诸多不利因素让着两队骑兵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唯一的作用就是牵制秦军注意力,消耗秦军弩箭。

    两队骑兵擦肩而过后再调头往来奔驰,秦军密集的箭雨让这些这些骑兵接连不断的中箭落马,快速奔跑中掉下战马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没用多久,六千骑兵就有大半躺在贺兰山下,但却连秦军防线的边都没碰到。

    咚咚咚咚?!

    就在赵军骑兵舍死忘生的和秦军对射的时候,赵军中的战鼓响起,赵军将士整齐的发出一声怒吼。

    “哈!”

    仓啷一声,赵军副将抽出佩剑直指秦军大营。

    “攻!”

    “哈!哈!哈!”

    赵军前军大阵的前排步兵举起盾牌迈步向前,后面的步兵把一把把长矛架在前排刀盾兵的肩上,后面的步兵再把长矛架在前一排人的肩上,整个大阵犹如一堵墙一样向前推进。

    就在前军大阵接近之前的战车的时候,随着一声号角响起,那八辆战车的驭手猛地一抖缰绳,八辆战车同时冲了出去。

    战车隆隆,大地震颤,赵军战车很快就提高到最高速度,就在战车接近到第一道壕沟的时候,随着一声号令八辆战车瞬间分成左右两队冲向那条通道的左右两侧。

    高速冲击的战车撞开鹿砦,直接冲进壕沟内,沉重的战车砸在沟底的声音就连山顶上的白宣都听得清清楚楚。在这个时代,战车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弱,像齐国那样的大国最多也只有战车近千,因此号称千乘之国。就算周天子拥有的战车也不过几千,但却号称万乘之国,万乘之尊。由此可见一辆战车在各国国君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堪称大国重器,如今却被赵军用来填坑,由此可见赵军真的是急眼了。

    羌廆呲着牙说:“这是要壮士断腕,不计损失,力求一战功成啊!够狠!”

    赵军副将也不是傻子,那唯一的通道明显就是个陷阱,赵军副将再傻也不会从那里进攻,因此他选择了贴着那条通道左右同时开辟两条通道,那八辆战车就是为后面的步兵突击架桥铺路的。损失自然是很大,马和战车肯定是废了,就连车上的甲士能活的估计也不多。不过,的确是将道路拓宽了。

    咚咚咚咚,秦军擂响战鼓,第一层土坡上霎时人头耸动,随着一声号令箭如雨发。这一层最不好守也肯定守不住,那就是白宣用来消耗赵军兵力的,也有给赵军来个当头棒喝,顺便激怒赵军主将的意思。

    配属战车的赵军步兵们踩着战车和战马纵跳着越过壕沟,他们举着盾牌奋力向前,但也不停地被射中,一个接一个惨叫着栽进壕沟内。

    那些掉进坑里的战车上的甲士中还没死的以及受了轻伤的,纷纷解开身上的绳索,抄起武器怒吼着冲上坡道。沉重的铠甲限制了他们的敏捷,不到十个战车甲士一个接一个倒在了斜坡上。

    嘟嘟嘟嘟!赵军中再次响起号角,前军步兵发出一声呐喊。

    “杀!”

    所有步兵瞬间猫下腰迈开腿,端着武器冲向那用战车铺就的两条通道。攻坚之战向来惨烈,那些步兵前赴后继、死不回头,赵军弓箭手拼命开弓放箭掩护战友冲锋,冲到土墙下的赵军奋力挖掘土墙,一时间第一道土墙上下人声鼎沸,箭雨横飞,戈矛上下翻飞舞打成了一锅粥。

    这一层的秦军兵力不多还得分成两面御敌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秦军校尉却面无惧色哈哈大笑着往来指挥,秦军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昂死战不退。

    突然间,秦军大营内响起急促的战鼓声,密集的箭雨倾盆而下,一下就将赵军的攻势压制。原来此时那两队骑兵已经消耗殆尽,这让秦军能够集中火力猛烈攻击正面之敌。

    处在中军的赵军副将大吼一声:“后军出击!”

    咚咚咚咚,战鼓山响大军前冲,海浪般的人流冲向秦军防线,喊杀声直冲霄汉,大地也发出颤抖。

    第一层土墙坍塌了,出现了一个好大的缺口,赵军发出一声欢呼,士气更盛。

    哐哐哐哐,急促的鸣金响起,秦军校尉果断的一挥手吼道:“全军后撤!”

    在密集的箭雨掩护下,防守第一层的秦军将士顺利撤回第二道防线内。而第一层土墙那里横七竖八躺了一大片,目测一下至少躺下了万余赵军将士。只是进攻这第一道高台就让赵军的骑兵、战车兵消耗殆尽,到目前为止赵军步兵阵亡接近两万,总的战损接近三万。

    五分之一的战损的确算是惨重,但秦军却跟没事一样,战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赵军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攻克了第一道防线,但是接下来来的战斗一点也不轻松,因为通过第二道高台前的壕沟就是个难题,这时候可没有战车再去填坑了,即便有坑怕也没那么容易冲到这里,因为这里的坡度更大。

    最可气的是,秦军撤回之后居然把封堵通道的鹿砦给撤了,那条通道就那么敞开在赵军眼前。杀红了眼的赵军将士此时已经顾不得其他,自然而然的冲向那条死亡通道,如此一来可算是掉进了白宣设计好的陷阱里。

    看着拥堵在通道里的将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在箭雨之下,赵军副将急的连连大吼。赵将甲和赵将乙急的一见就主动请缨,率军冲了上去。两位赵将组织一部分兵力堵在通道口和秦军展开对射,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秦军反击,一方面是要把通道口控制在自己手中。

    两位赵将分别指挥将士们顶着箭雨挖掘土墙,应该说两位将军的到来使有些混乱的前线迅速变得有条不紊,战事也按照赵军副将的预想发展。

    赵军副将一见心中大喜当即下令中军前移,决战的时刻到了。

    白宣看着山下如海潮般涌来的赵军禁不住拍手大赞:“此将果敢勇烈,对战机把握恰到好处,假以时日定是一员名将,可惜了!”

    第二层高台的秦军兵力比第一层雄厚多了,但秦军主力是在大营之内,因为必须保证大营内有充足的兵力支援两处高台的阻击战,说实话若是没有大营内那连绵不绝的箭雨支撑,这两道土墙早就被第一时间攻破。

    韩信嗖的一声跑出营门冲向第二道防线,张良正要阻拦却被白宣拉住。

    白宣:“让他去吧,他就是为战场而生的。”

    韩信端起一把秦弩弩瞄准了赵将甲。

    “叫你猖狂,死吧!”

    嘣,一支弩箭电射而出。

    砰,正在指挥将士们挖掘土墙,眼看着就要把土墙挖塌的赵将甲忽觉胸前一震,低头看时只见胸前铠甲被一只透甲锥穿透,这一箭射真准,直接射穿赵将甲的心脏。

    赵将甲只觉得眼前一黑浑身冰冷,剧烈的疼痛让他的呼吸都瞬间停止,赵将甲张了张嘴但却一点生意都喊不出来,雄壮的身躯向后栽倒,尸体顺着斜坡一直滚到了壕沟里。

    赵将乙被这一箭吓得他躲在卫兵身后,但他却没有后退依旧指挥将士们继续挖墙。

    哗啦一声土墙坍塌,赵将乙挥舞长剑大吼一声:“将士们,随本将杀呀!杀秦狗哇!”

    “杀秦狗!”

    赵军士气大振,刚刚赶到的赵军副将一见哈哈大笑,他跳下战马长剑一指秦军大营吼道:“将士们,胜利就在眼前,跟着本将斩将夺旗!杀!”

    “杀!”

    赵军将士发出海啸一般的吼声潮水般的发起冲锋,赵将乙率领将士们勇往直前,当他奋力爬上壕沟的时候立即僵住了。因为他看见韩信正端着弩箭瞄准了他。

    嗤,噗!

    赵将乙的头猛地向后一扬,身躯重重的砸在地上。赵将乙的死并没让赵军停止进攻,随着攻上来的赵军将士军越来越多,秦军军大营内响起了鸣金声,韩信吼道:“全军后撤!”

    秦军将士们交替掩护着后撤,退入大营之内。当最后一个秦军进入军营之后,营门哐当一声关闭,随后咔咔咔三根巨木横在门上将营门堵得死死的。

    赵军副将率领将士们越过壕沟直奔最后一道土墙冲去。

    赵军副将:“攻克秦军大营,生擒白宣!”

    “生擒白宣!”

    赵军将士瞪着血红的双眼怒吼着冲向秦军大营。攻到这里,赵军的损失已经不能用惨重来形容了,看看快被尸体填平的壕沟,再看看漫山遍野横躺竖卧的战死的袍泽,赵军将士不急眼才怪。此时此刻,赵军将士心中已经没有了恐惧,只有一腔热血满腔恨意,他们要发泄,他们要杀光所有的秦军。

    随着赵军将士逼近,秦军大营木墙上的暗窗突然打开,一把把秦弩伸出暗窗齐射,猝不及防之下一排排的赵军将士栽倒在地。但他们依旧前赴后继,怒吼着酣战不止。

    在赵军副将的指挥下,几十个赵军将士们抱着圆木猛烈撞击秦军营门。在接连不断的撞击下,营门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终于轰隆一声整个倒向大营里面。赵军副将呐喊一声身先士卒冲进秦军大营,他的侍卫紧紧跟在他旁边用盾牌和自己的身体保护主将。

    密集的箭雨迎面射来,刚刚冲进营门的赵军军将士纷纷栽倒在地。别以为营门倒了就胜利在望,让赵军将士感到心寒的是,在秦军营门之后还有一道木墙。此时,木墙上的暗窗全部打开,目前上垛口之后站满了秦军将士。

    三棱透甲锥一波接一波的射出几乎没有一点空隙,蜂拥而入的赵军将士被堵在这狭窄的空间内连转身都相当费劲。

    赵军副将目次欲裂,到现在他才明白这秦军大营才是最凶险的地方。

    赵军副将:“后撤,速速后撤!”

    哪有那么容易,后面蜂拥而入的赵军将士根本听不到主将的喊声,依旧呐喊着冲进秦军大营。而秦军将士躲在掩体之后轻松地用秦弩收割着赵军的生命。

    秦军射出的弩箭封住了赵军将士的四面八方,完全没有一点死角。赵将丙最先反应过来,他挥剑大吼:“撤!后撤!不然将主也完了!”

    还没冲进秦军大营的赵军将士这才止住脚步掉头后撤,但是赵军副将却走不了了。他对门外的赵将乙喊到:“到山下建立防线,不要进攻,等上将军回来。”

    赵将乙:“将主,我来救你!”

    赵军副将:“走!快走!违令者斩!”

    赵将乙嚎啕大哭,领着残余赵军撤下山去。此时,赵军副将身边最后一个侍卫被上百只弩箭射成了刺猬栽倒在地,赵军副将踩着袍泽的尸体抬起长剑指向秦军。

    “本将要见白宣!”

    韩信:“我家师尊贵为大秦君候,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赵军副将:“本将要见白宣,白宣,你出来!”

    白宣:“本君在此,你若降,本君可以收你做弟子。”

    赵军副将:“败军之将,无颜苟活。白宣,本将求你一件事。”

    “讲。”

    “你若兵入邯郸,请不要为难百姓。”

    “本君答应你了。”

    赵军副将:“多谢君候!”

    赵军副将长剑一横,碧血飞溅,尸身栽倒在地。

    白宣:“可惜了,厚葬,就把他葬在赵国名相蔺相如的墓旁吧,他有这个资格。”

    “喏!”

    贺兰山一战从清晨打到天黑,十五万赵军包括主将在内阵亡达十三万人之巨,贺兰山从山脚到山顶已经被赵国将士的鲜血染红。

    赵将乙在山下收拢残兵,聚集了约两万人马,秦军是没有多少伤亡的,主力犹存,而且士气正旺。赵将乙知道两万人马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秦军。但他没办法,因为他不能再后退了,再后退就是邯郸了。

    就在赵将乙派出信使告急并在原地修筑沟垒的时候,一匹快马奔进赵军大营。

    “将军,上将军命全军后撤五十里布防。”

    赵将乙:“后撤五十里,那离邯郸没多远了!难道是上将军击退了王翦?”

第336章 将星陨落(上)() 
李牧离开贺兰山的时候就知道贺兰山不好打,但不好打也得打,李牧预计最坏的结果就是赵军拿不下贺兰山,而秦军也休想前进一步。李牧只想借此机会回援中路和颜聚一起顶住王翦的猛攻,三天,他至少需要三天时间。但是李牧没想到,他给副将下达的三天拿下贺兰山的命令却把十五万将士送上了不归路。

    当李牧领着东拼西凑起来的十万赵军赶到颜聚防线的时候,这条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了。秦军一刻不停的猛攻,每天都有城池被攻克,都有防线被摧毁。

    颜聚手下的兵力越打越少,最后不得不主动放弃一些城池退守到信都。

    信都是赵国邯郸西北的重要城邑,因为城内建有赵王的一处重要行宫信宫。自赵国赵敬侯之后,赵国的政治中心一直是邯郸。邯郸位于赵国疆域的东南部,东距齐国的聊城、西距韩国的上党地区都不过百余里,南距魏国的邺只有几十里,而且东、南两面有无天险屏障。在当时诸国间频繁政治斗争和军事纷争的背景下,赵国都城处于易受攻击的不利位置,随时会受到来自敌国的威胁。

    远的不说,就说赵孝成王时期,国都频遭危险,秦军已经打到邯郸城下,这就足以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邯郸有其地理位置上接近敌国的不足,赵王亦面临着都城一旦失陷,如何控制全国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便是建立陪都,亦即建立邯郸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因此信都其实就是赵国的陪都。信都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永年县西阳城村东、洺河北岸台地上,从西汉时开始叫做易阳,如今哪里只剩遗址。

    颜聚率军撤入信都之后,立即发动全城百姓、官吏、士人守城。而秦军先锋大将桓齮只给了颜聚一天一夜的准备时间,颜聚刚把青壮编组完毕送上城墙,秦军就铺天盖地而来包围了信都。

    就在李牧率领一万骑兵赶到贺兰山的那一天,桓齮率领五万秦军猛攻信都城。秦军在使用弩炮和攻城弩一遍又一遍的血洗信都城墙之后,就采取四面齐攻,毫不间断的战法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攻城战斗。

    不要怪桓齮心急不体恤将士,桓齮也没办法,因为仗达到这个份上,秦军中路军的补给跟不上了。而今年赵国是个灾年,民间百姓家里存粮也不多,为了安定那些新占之地的民心大秦还得从本土调集粮草接济,一时间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