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君临天下-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缝。
用膳之后,孩子们女人们围着赵姬继续玩,嬴政在廊道里遛弯消食。几只肥嘟嘟的小奶狗追着嬴政来回跑,嬴政看了喜欢抱起了一只抚摸着。
“父王,那只是冯娇姐姐的。”
胡亥站在嬴政身边仰着头看着嬴政,嬴政放下小狗抱起胡亥。
“哪只是你的?”
“都是我的。”
嬴政:“哈哈哈,为何不陪着祖母?”
胡亥:“祖母睡着了,白家伯母还有母后母妃怕我吵醒祖母,所以我就出来跟父王玩。”
嬴政:“想玩什么?”
胡亥:“我想骑到父王脖子上。”
嬴政笑着把胡亥架到自己的脖子上,胡亥兴奋的会这小手喊:“父王,我好高哇。呦呼~~~”
父子俩正玩得开心,嬴政一眼看见段玲珑、袁媛、双儿、烟萝、敏代、阿诺、王瑶还有所有的孩子们站在寝殿门口。看着他们的脸色嬴政顿时僵住。
嬴政:“怎么了?”
段玲珑:“母后,母后崩了。”
嬴政顿觉五雷轰顶,半天说不出话来。
秦王政19年,赵太后崩,与庄襄王会葬芷阳。
第435章 只有君侯可劝王()
秦庄襄王陵位于芷阳,据记载:“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五里,俗称谓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为见子陵。”芷阳为秦国的一个县,辖去在今天的白鹿原附近。
赵太后的棺椁送入庄襄王陵之后,巨石制作的墓门关闭,匠人在黑卫的监督下放下了断龙石。随着一块块重达千斤的断龙石的落下,一道道墓门被永久封闭。不管大秦庄襄王生前和他的两位王后之间有多少恩怨,到此时已经是恩怨全消。
王陵外一片告诉,哭声传出很远很远。享殿内供奉灵位的龛上多了赵姬的牌位,赵姬的牌位理所应当的安放在庄襄王排位的右侧,以此显示赵姬地位的尊崇。而丽荣的牌位,自始至终放在庄襄王的左侧,丽荣生前没能斗得过赵姬,死后虽然被追封王后,但总是比赵姬低了一头。因为赵姬的儿子是大秦之王,而丽荣的儿子则是长安君。
逝去的人是不会在乎名分地位的,而所谓的位份切也只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今天的奉安大典很是顺利,当王陵彻底封闭之后,随着哀乐声起,悲恸之声陡然加大。
嬴政跪在父母灵位前默默的流泪,在他身后是跪着公子高、公子将闾和胡亥,在嬴政右侧稍后的位置上跪着段玲珑,在段玲珑左右稍错后的位置上分贝跪着网妃敏代和王妃阿诺。而在段玲珑的身后大秦公主赢阴嫚哭得泪眼婆娑。
王后、两位王妃还有公主赢阴嫚的哀哀的哭声传到嬴政耳中,让嬴政心中更加难过,但是从奉安大典开始之后,嬴政却一滴眼泪都没掉。
“大秦太子到!”
“大秦长安君成蛟到!”
“大秦相邦、武安君、雍候白宣到!”
“祖母,孙儿回来了~~~~”
一声孝服的扶苏哭倒在灵位前,做为嬴政的长子,太后赵姬的长孙,扶苏自小就深受赵姬宠溺,祖孙俩的关系有多亲密就不用说了。扶苏紧赶慢赶还是没能最后见上祖母一样,这叫他如何不心痛如绞。扶苏哭得泪眼滂沱,这让段玲珑等人不由得又跟着哭了起来,嬴政眼圈泛红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了扶苏。
成蛟和白宣上香之后大礼参拜,白宣对着赵姬的灵位说:“姐,一路好走,莫要牵挂。”
白宣话到这里忍不住哽咽难言,因为就在那一刻透过缭绕的香烟白宣仿佛看见了赵姬。不是那个苍老的满头白发的赵姬,而是那个在丛台上舞姿曼妙、风华绝代的赵国舞姬。
白宣仿佛能听到赵姬用那婉转动听的声音在对他说:“公子莫怪,政儿想是惊吓到了怎么也睡不着,非要和公子同榻而眠。妾实在没有办法,只得领他来叨扰公子。”
“阿宣,你会帮我的,对吗?”
赵姬那无助中带着期盼的眼神仿佛就在白宣眼前,白宣还记得和赵姬母子一起生活的每时每刻,说实话那时的三人真的好像是一家人。
在赵国时的赵姬是一个普通而伟大母亲,为了不让嬴政受到伤害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不惜忍受羞辱和猥亵。尽管那时候的日子充满了苦难每天过的提心吊胆的,但白宣却觉得那时候的赵姬是最美的,因为她那时的身份只是一个母亲。
回到大秦的赵姬有过一段幸福时光,尤其是在嬴政当了太子之后。但华阳太后的死彻底斩断了他和庄襄王的恩爱情缘,但庄襄王并没有怪罪赵姬,因为他知道赵姬是为了嬴政。
再之后嬴政成为了秦王,赵姬为了能保证儿子成年后顺利亲政,她把自己豁出去了。其实那时候的赵姬知道有白宣在吕不韦不敢不还政于嬴政,但是母亲为儿子谋划那是实心实意的,而赵姬并不明白吕不韦和白宣之间达成的默契。所以,她用出了女人最有力的武器。赵姬所做的一切满朝文武赢氏宗亲都看在眼里,这也就是为何出了嫪毐谋逆这样的今天大案后,还有那么多人为赵姬说情的根源所在。
赵姬的初衷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嬴政,至于后来被利用被玩弄那只能说她虽然贵为太后但毕竟只是个舞姬出身的女子。那时的赵姬就像一个坐在金山银山上的小孩一样,这样的孩子能不引起贪婪者的觊觎吗。
如今,所有的是是非非全都烟消云散了,赵姬临走前的那几年过的最是舒心,她看到了大秦越来越强盛,他看到了嬴政娶妻生子,她自己算是儿孙满堂她很开心,也没什么牵挂了,所以她安然的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儿子儿媳孙儿孙女以及他最在意的而亲人陪伴下安静地走了。但越是如此,就越让活着的人恋恋不舍。
嬴政和白宣相对跪坐,嬴政的眼泪已经溢满双眼。
嬴政:“大兄,我娘走了,小政成了没娘的孩子了。”
白宣的眼泪扑簌簌的落在衣襟上,白宣猛地把嬴政搂进怀中,此时此刻白宣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嬴政,因为白宣自己的心也在痛。嬴政一头扎进白宣怀中,呜呜的哭了起来,这哭声越来越大。惹得白宣也禁不住哭出声来。成蛟再也忍不住,他抱住嬴政嚎啕大哭。
扶苏也哭喊着抱住嬴政和白宣,赢高和将闾膝行几步也和四人抱在一起。赢阴嫚已经哭的晕了过去,段玲珑、敏代和阿诺也没比她强多少。
一家人悲痛不已,但是殿外的王绾、卢焕、段烈、冯去疾、魏缭、崔固、李斯等人却暗暗松了口气。
王绾:“大王哭出来就好了,就好了。”
卢焕:“是啊,是啊。真怕大王把自己憋闷坏了,大王心里的苦我等都清楚,可是劝解不了。只有君侯,只有君侯可劝王啊!”
李斯见赵高快步走来便问:“府令,可是大典结束了?”
李斯拱手施礼说到:“回各位大人,王陵已经封闭好了。下官是来请示大王,那些匠人如何处理。”
王绾:“大王此时心力憔悴,哪里还有精力管这些事,只需按照成例去办就好。”
赵高:“下官自然明白,若是往常只需宗正与奉常依照成例定好就可。可这次不同以往,负责奉安事宜的大匠师出自九嵕书院墨家,这个不好按成例办了。”
王绾等人一皱眉头,都觉得此事的确难办。这些工匠知道王陵的所有机关细节,在以前王陵封闭后这些工匠的下场一般都是陪葬。但如今牵扯到九嵕书院和墨家这事就不能不慎重了。
李斯:“大王有言,墨家一人可抵数万大军,轻易不得折损。可这?唉。”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各位叔伯,我家的作坊里需要一些工匠,不知各位叔伯可有官奴发卖?”
众人一看说话的是白震,众人顿觉眼前一亮。
冯去疾:“好主意。”
王绾:“嗯,真是好主意!”
赵高:“如此甚好,那就不要劳烦大王了。各位大人咱们一起替大王分忧吧?”
崔固:“那是自然,责无旁贷。”
李斯:“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就这么办。”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被白震一句话化解,这时候没人会想到多年后这件事会成为白宣的诸多罪状中的首罪。
奉安大典接近尾声,嬴政终于止住了悲声,不过他的样子看起来很是疲惫,靠着白宣和成蛟的搀扶才从地上站了起来。
嬴政回头看了一眼低头跪在一旁的敏代随后说到:“敏代,随寡人回宫吧,那也是你的家。”
敏代抬头看着嬴政,她心中的满腹幽怨和酸楚顿时化作泪雨滂沱,段玲珑和阿诺扶起敏代跟着嬴政走向殿外,而扶苏哥四个还得留在这里守灵。
待到大人都出去之后,胡亥悄悄拉拉扶苏的袖子小声说到:“大哥,我饿了。”
扶苏看了看左右,李由双膝慢慢倒腾着靠近扶苏身后,一小块点心快速塞进了胡亥手里。
扶苏:“一口进嘴,慢慢嚼,莫被宗正看到。”
胡亥迅速把点心塞进嘴里最后紧闭着嘴巴跪的规规矩矩的,离远了看不出任何一样,若是靠近就会发现胡亥的两腮在特别缓慢的蠕动。
同样大小的点心赢高和将闾也有,这是扶苏早就准备好的,当然这主意来自他的发小白庆。起先扶苏还不想这样,觉得这样不好。但是白庆对扶苏说:“太后最是疼爱太子和其他公子公主,她老人家若是知道你们饿成那样不定怎么心疼呢。”
现在扶苏觉得白庆的话很有道理,所以在胡亥说自己饿的时候扶苏不是摆出兄长的架子横加斥责,而是采取了这种让兄弟们感到温暖和亲昵的方式。
看着三个弟弟的样子扶苏很是心疼,当他再看祖母的灵位的时候扶苏心中的呃悲伤又如同潮水般涌来。
白震领着七八个赢氏宗族子弟走进享殿,他们是来换扶苏兄弟的。扶苏哥四个这才明白,守灵的时候不是不让吃饭,而是不能在灵堂里吃饭。扶苏是刚回来,一路鞍马劳顿滴水未进,嬴政是看在眼里,若不让扶苏吃饭休息一下怎么受得了呢。
扶苏:“阿震,我妹妹怎么样了?”
白震:“紫烟陪着她呢,没事了。快去吃饭,大王和王后等着你们呢。”
扶苏:“王叔还要回边关,父王马上就要伐楚,师尊也会去,我想跟着师尊去。”
白震:“安心,我爹已经有了安排。”
第436章 秦王伐楚()
秦王政二十年初,嬴政调集六十万大军,拜老将王翦为主将,大秦君侯白宣为监军,大将蒙武为副将伐楚。
六十万大军誓师出征,赶赴颍川郡,王翦的进兵路线和李牧的一模一样,都是从颍川出发,朝向上蔡—平舆—然后直插寿春。
六十万,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消息传到楚国国都寿春的时候,楚国上下一片惊恐。楚王负刍立刻拜项燕为大将军率军抗击秦军,与此同时楚王负刍颁布王诏调集全国兵马,这一全国总动员的结果一出来,顿时就让楚国的君臣傻了眼。
一直以来楚国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居,在这种事关国家兴亡的时刻,楚国百姓没有谁不想为国而战,因此负刍的王诏一经颁布楚国百姓踊跃入伍,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凑足了五十万大军。
寿春城内章华宫正殿,楚王负刍跟景尚确认了三遍之后,疑惑的问景尚。
“五十万?我大楚幅员辽阔,人口何止千万,为何只有五十万?五十万,比秦军整整少了十万呐!”
景尚叹了口气说:“大王,五十万已经是大楚能征调的可以上阵杀敌的男子的极限了。若是非要凑足六十万,那怕是要把白发老翁和吃奶的娃都算上才行。”
负刍:“为何会这样,那些青壮男子都到哪去了!”
项燕:“大王,上次我军虽然击败秦军李信所部,但二十万秦军死伤只在六七万之间。反观我军,自从李信攻入楚国疆界后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我们阻击李信的部队基本被他歼灭。若不是兰陵君芈启帮了我们,怕是早已被李信攻克寿春。臣率军合围李信时本以为可以一举将其全歼,谁料秦军骁勇善战,竟然堕落突围破阵而出。我军杀了六七万秦军,自己的死伤却是秦军死伤的一倍,再加上之前的死伤,我军兵力折损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景尚:“这只是其一。大王,秦军被击退后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卷土重来,而且是铺天盖地气势汹汹。那个白宣简直就是列国的克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他就能打败东胡、匈奴还有月氏的进攻。据说斩首都是按几十万计,如今大秦没了后顾之忧,又集中了六十万大军,这一次秦王是来者不善啊!”
负刍:“五十万就五十万,我们选择险要之地构筑防线和秦军相持,秦军远道而来又是六十万大军,绝对消耗不起。到时候他们粮草物资供应不上,自然就会退兵。”
项燕:“大王,征调来的这五十万大军中有二十万是舟师,因此,我军能够和秦军面对面厮杀的其实只有三十万人。”
负刍惊讶的瞪大双眼愣在那里,半晌之后他才喊到:“让舟师的将士全部弃舟上岸!”
项燕:“大王不可,若然舟师上岸,大楚江防门户洞开。秦人虽不善于水战,但也是有舟师的,把军队运过大江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二十万舟师不能动。”
负刍:“三十万,三十万对六十万,这仗怎么打,怎么打!”
项燕:“的确不好打,不过臣心中已经有了计策。臣将会集中兵力陈兵平舆,秦军若想攻寿春必须先拔掉沿途城邑,这就给了我军充足的备战时机。待到秦军赶到平舆,臣就趁其立足未稳之计全军突袭秦军,我军士气高昂、以逸待劳。秦军劳师袭远,人困马乏,在我军突袭之下,秦军必败!”
景尚:“大王,大将军的话有理,三十万又如何,我们能打败秦军一次就能在打败他们一次!”
负刍听了这话立刻来了精神,立刻颁布王诏命三十万大军出征。
应该说项燕的想法很好,若能实现即使不能一战击溃秦军,至少也能让王翦损兵折将锐气顿消。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美好的愿望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楚军必须先于秦军抢占平舆。这似乎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平舆就在楚国境内,换句话说平舆城是项燕的地盘,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项燕都应该先于秦军抵达平舆。再说那沿途还有不少楚军地方部队可以阻击秦军,就算那些部队战力不咋地,但也能迟滞秦军的进军速度不是。
俗话说离得近的通常来的最晚,正是因为平舆离得近所以楚国君臣都觉得楚军肯定会比秦军早到,所以君臣忙着运送物资和军队,忙着装备和训练新入伍的青壮。
楚军主将项燕还牵挂着镇守郢陈的儿子项梁,项燕的长子项渠已经死了,好在留下了孙子项羽,不过项羽今年才五岁还是棵小苗苗,所以项家唯一能撑起门面的也就只有项梁了。项燕绝对不希望项梁再出任何意外,但是郢陈不容有失,一旦郢陈失守留给项燕和他的三十万大军的战略空间会被急剧压缩,那打起仗来回旋余地就小了很多,那是在是太被动了。项燕就是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写信给项梁嘱咐他死守郢陈,与此同时,项燕从前期集结号的十万楚军中调了三万给项梁。如此一来,赶赴平舆的行程又耽搁了一些。
就在楚国上下竭尽全力做着战争准备的时候,大将蒙武让楚国军民明白了什么叫做摧枯拉朽,什么叫做狂飙猛进。而白宣也让楚国人明白了,什么叫神兵天将,什么叫出其不意。
就在项燕终于再次补齐十万人马之后,他心急火燎的离开了寿春赶赴平舆。但项燕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平舆城上已经换上了大秦战旗。
大秦的六十万大军不可能那么快,也不可能抱成团一起行军,而且这六十万大军的真正总指挥是白宣。兵贵神速的道理白宣最是清楚,因此从大军离开关中时开始,白宣就下令十万大秦精骑分散行军,并先于主力到达颍川郡。
蒙武集中了十万大军后立刻兵分三路杀进楚国疆界后,被楚王负刍寄予厚望的那些楚国地方部队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八天,蒙武仅仅用了八天就狂飙千里抵达平舆。要知道那可不是单纯的赶路,那是要边打边跑的。
再说白宣,在大军出了函谷关之后,白宣跟王翦一顿挤眉弄眼之后。领着三万旄头骑带着他那个蠢徒张良蔫不悄的绕过郢陈,截住了项燕派来支援项梁的三万楚军。三万楚国步卒在平原上面对三万大秦最厉害的骑兵时,那下场可想而知。
轻松解决了三万楚军之后,白宣打着楚军旗号大摇大摆的近了郢陈,直到秦军快杀到郡守府的时候项梁才反应过来。这时候唯一争取的办法就是,跑!
结果项梁豁出命的跑哇,大概是老天有眼也或许是命不该绝,再或者是白宣故意放走项梁,总之项梁逃出了郢陈,等他见到他父亲项燕时原本有六七万人马的项梁身边只有狼狈不堪的八百人。
此时项燕已经没工夫教训项梁了,因为在他面前那曾经很熟悉的平舆城变成了一平舆城为中心,绵延几十里的一设施完善攻守兼备的堡垒。看着堡垒内密密麻麻的攻城弩、一窝蜂,各种规格的弩炮、还有两个时辰一换的秦军弩手,再看看那一道道壕沟鹿砦,项燕知道想要凭三十万人马突破这座堡垒,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437章 天平在倾斜()
平舆城一线,秦军连营几十里,每天清晨秦军出操的号令声还有将士们高呼战号的声音响彻云霄。秦军大营内到处人欢马炸,站在楚军连营的高处一眼望去,满眼都是黑压压的大秦甲士,黑色的秦字战旗遮天蔽日。
楚军统帅项燕没能抢先一步占领平舆,但此时楚军已经无路可退,因为在他们的身后就是楚国的腹地,楚军若是再退怕是只能退入寿春了。
咚咚咚咚!
随着一阵激烈的战鼓响起,三万楚军冲出大营直奔秦军防线的中间点平舆城。楚军将士来到城门前,他们在秦弩射程以外摆开阵势,随后三万人冲着秦军齐声喝骂。
“秦狗,有种的出来和我们打!”
“秦狗秦狗,全是死狗,死狗,死狗!”
“王翦老贼,胆小如鼠!蒙武小儿,是个寡妇!”
“嬴政嬴政,打仗不胜!哈哈哈哈!”
总而言之,楚军以各种污言秽语辱骂秦军,顺带着把嬴政和参战的秦军将帅骂了个遍,但唯独不敢提白宣的名字。这倒不是说楚军对白宣如何崇敬,这主要是因为白宣刚在大秦边疆打败了匈奴东胡、逼走月氏。那一战东胡匈奴被秦军杀死的人总计超过三十万,而且白宣出道以来从没打过败仗,列国两次合纵伐秦均败于白宣之手,六国中的赵、魏、韩、燕从根上来说还是在白宣手上被灭国的。
如今这位传说中的大秦的不败战神,威震天下的武安君宣就坐镇郢陈,他手下的人马不多只有三万,但就是这三万人把驰援项梁的三万楚军以及郢陈内的六七万楚军杀了个干净,而这三万秦军却伤亡不过千人。以不足千人的伤亡换来歼灭楚军将近十万大军,这样的白宣谁敢不怕。所以说,项燕命令叫阵的楚军不提白宣并不是出于尊敬而是出于畏惧。
项燕是楚国名将不假,但是和同时代的王翦、白起、李牧、廉颇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些年来楚国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名将都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不管你是将门世家也好还是出身高贵也罢,战场就是战场,死神眼里没有啥高低贵贱之分,想要取胜就要比对手更狠更狡猾。
大秦连年征战不止,从将军到普通士卒全是身经百战的骄兵悍将,不管从哪各方面都比楚军强胜百倍。而楚军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本土作战,而且是卫国之战,将士们士气高昂、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楚军的单兵素质虽然不如秦军,但是如果不计较将帅的个人能力的话,楚军将士还是很能打的,主要是他们作战悍不畏死。当然喽,是在全军上下齐心死战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溃败照样跑得比兔子还快。趋利避害人之本性,这没什么不对的。
项燕看着在平舆城前叫骂不止的三万楚军,再看看城墙上还有连营内一边吃着饭一边像看耍猴一样看着楚军的大秦将士,项燕的心如同被放在烧的冒泡的油锅里煎熬一样难受。
从秦楚两军在平舆对峙开始,原本准备拼死防御的楚军发现,秦军竟然不主动出击,这让斗志昂扬的楚军将士大为兴奋,全军上下求战心切。于是项燕试探着发起了几次进攻,但这几次进攻都被秦军轻松地打了回来。项燕好歹也是名将啊,他仔细看了秦军的连营之后也是一筹莫展。
大秦的连营设计的攻防兼备,你攻中间一点两翼来救,你攻左翼或者右翼中间来救,而另一翼则会猛攻楚军连营,这就会让楚军陷入首尾不可兼顾的危难境地。因此,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