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君临天下-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御浅草命:“大御姬拜见二哥,拜见三哥,拜见长安神君。”

    子婴:“长安神君?哦哦,大御姬妹妹免礼,请坐。来人,上茶。”

    侍女微微一笑转身来到凉亭一侧的泥炉边挽起长袖露出两条春藕般雪白粉嫩的胳膊开始煮茶。

    大御浅草命:“咱们家的奴婢都这么美,二哥三哥,是不是因为我长得丑所以偶头桑和偶噶桑才把我送到东瀛去的?”

    白庆伸手摸着大御浅草命的头脸上摆出一副宠溺的表情。

    “你怎么会丑,你也是偶头桑的女儿,你是天下最美的女子也是最尊贵的女子,父亲和母亲把你送到那是有用意的,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

    白宝:“妹妹,你这衣裙很美,回头三哥再给你做几套,各种颜色花式的都要。不过这把剑你就不要总是插在腰间了,女孩子还是要温柔些得好。”

    大御浅草命:“三哥,在这里我可以不带剑,但是等我回去后就要带着。偶头桑说了,那些野人要是不听话我就用这神剑砍了他的头。”

    白宝:“你是我的妹妹,也是神族的贵女,你怎么可以让贱民之血玷污了你的双手。哥哥教你个办法,你回去后让徐福打制一些类似的短剑发给那些部族的首领,叫他们替你斩杀那些不听话的野人。如果那些首领不听话,你就让徐福率领军队打败他们捉住他们,然后让他们跪在你面前用你赐给他们的短剑切腹自尽谢罪。”

    大御浅草命拍着小手说到:“三哥的主意真好,不过我得跟偶头桑说,偶头桑答应了我才敢这样做。我要做最乖最听话的女儿呢。”

    白庆:“这样做是对的,其实父亲母亲都是心疼你的,不然也不会让我和徐福带着那么多人去找你。二哥这次不能跟你回去,因为二哥要去找海上仙山,最多三年五载,少则十天半月我就会回去。我已经让徐福修筑神宫和神城,你就在神宫里等着哥哥。”

    “嗨一,大御姬记住了。”

    听着他们对话,子婴不住地擦汗。就在这时,大御浅草命转过头来对子婴说:“神君哥哥,高天原的主宰是什么样子的啊?”

    子婴:“高天原?”

    白宝:“就是咸阳啦。”

    子婴:“哦哦,那就是天下最大的都邑,毕竟巨大无比,而且宏伟犹如山岳。那里的人都活得轻松自在,人人都彬彬有礼脾气和善,但是一旦发起怒来天下都会为之震动。高天原的主宰也就是我的伯父,他是天下最大呃。”

    白宝:“最大的神。”

    子婴:“最大的神,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天下万物都要俯首贴耳倾听他的声音。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不可违反的至理。他的权威上可通天下可覆地,他,他就是这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嗯嗯,就这样。”

    大御浅草命一脸向往得说:“我什么时候可以见见这位主宰大神呢?”

    白宝:“你只需按照咱爹的指示去做,到时候主宰大神就会派人来找你,他是要考察你的本事的,这可是事关你可不可以保有神族身份的大事,所以你和徐福一定要好好干啊!”

    “嗨一,我记住啦。”

    子婴把棋子收进棋篓,又把棋篓放在棋盘上然后端起棋盘送到大御浅草命的面前。

    子婴:“大御姬妹妹,你我本是同族,我又是你的哥哥,初次见面这棋就送给你了。”

    大御浅草命欣喜的接过棋盘说到:“谢谢神君哥哥,可是我不会用这个。”

    子婴:“我来教你。首先,这个叫做弈,规则是这样似的~~~~”

    子婴开始教授大御浅草命怎么玩围棋,白宝在一边笑嘻嘻的说:“妹妹呀,这可是咱家的神器,你若觉得自己玩没意思,不妨找几个聪明点的土人和你玩,不过你不能一下在教会他们。”

    “为啥?”

    “因为你一下子也教不会他们,而且你可以按照你的意思制定规则,那样你就永远不败。”

    “三哥你真好,我记住啦。”

    子婴又在擦汗了。就在这时,徐福走来,他恭敬地对白庆施礼之后说到:“家主请您过去,哦,还有公子宝。”

    白庆:“妹妹,你就在这跟神君玩,二哥三哥去去就回。”

    白宝:“妹夫哇,叫声三舅兄听听。”

    徐福老脸宣红,憋了好半天才说:“妹婿徐福,拜见两位舅兄。”

    大御浅草命:“你以后若敢欺负我,我就让两个哥哥打你。”

    白宝:“是三个哥哥,咱们的大哥脾气不大好,一言不合就会兴兵讨伐。大哥很厉害的,为了杀一只跟山那么大的魔狼,咱家大哥长驱万里一枪就把那魔狼戳死在地上。所以呀,惹谁也别惹咱家大哥。”

    大御浅草命:“大哥好厉害,我想见他了。”

    徐福擦着汗说:“好了,不要让偶头桑等得太久,两位舅兄快去吧。”

    白庆和白宝嘻嘻哈哈勾肩搭背的走了,一旁奉茶的侍女忍得好辛苦哇。

第572章 我尽力了() 
三月之后,徐福准备妥当和大御浅草命一起辞别白宣乘船东渡。临行之前,白宣携官员人等相送。

    大御浅草命盛装跪在白宣面前,双手拢在白宣腰间泣不成声。说实话这种场景挺感人的,白宣也不禁有些伤感。

    他摸着大御浅草命的头说:“我儿此去,一路珍重,回到东瀛要按照为父所教教化土人。要让东瀛成为天朝疆域,要让那些土人永远臣服与天朝。这几个侍女是送给你的,一是照料你的起居,二是保护你的周全。你是我的女儿,不可跟土人混为一谈,要时刻牢记你的血脉尊贵无比,定要让那些土人懂得尊卑贵贱。对于那些可以教化的土人你可以教他们怎样治理部族,但首先要让他们对你忠贞不二,对于那些不能教化的直接灭掉,不可怜惜。”

    “嗨一,女儿记住了。”

    “你是神族的女儿,自然也是神,你的名字不是谁都可以叫的,大御姬是咱们神族的人你的尊称,当地土人应该对你更加尊崇。你三哥说的不错,高天原的主宰之神会有一天招你回去,这对你很重要。高天原的主宰之神等同于天,他的召唤就是天召,所以你回去之后,你的子民对你的尊崇就是,天召。”

    “嗨一,女儿记住了。”

    白宣扶起大御浅草命,说实话这孩子真是挺可人疼的,关键是又乖又听话,比白钰那个成天就知道调皮捣蛋小丫头强多了,白宣不免有些不舍。所以不免多看了大御浅草命几眼,就在这时,白宣发现大御浅草命穿的袍服有些不一样。白宣扶着大御浅草命的双肩把她转了过去,这一看白宣明白了。挂不得不一样那,大御浅草命的腰带使用整块的锦缎围成,又长又宽的锦缎在后背打成了一个小包裹的模样,白宣摸了摸就知道,大御浅草命把白宣给她的铜镜放在了小包裹里面。

    白宣:“不重吗?”

    大御浅草命:“不重,偶头桑赐给女儿的神器,女儿必须时刻带在身上。”

    白宣把大御浅草命转了过来,这一下他看见了挂在大御浅草命脖颈间的琼勾玉。

    白宣:“草姬剑呢?”

    大御浅草命:“我交给夫君了。”

    白宣:“为何?”

    大御浅草命指着身后四个侍女中年长的那个说:“月姬告诉我,女人用不着使用武器,女人的武器是男人,女人只要征服了男人也就等于征服了这个世界。”

    白宣:“也对。去跟哥哥们辞行吧。”

    “嗨一。”

    白宣趁着大御浅草命和白庆白宝以及子婴此行的机会把那个叫做月姬的侍女叫到面前。

    白宣:“岐门女刺中竟然还有不使用武器的?”

    月姬:“回家主,岐门女刺分两种,一种是刺一种是媚,奴婢就是女媚。门主说了东瀛男子不足为虑,只有女子最可怕。所以门主要奴婢将媚术传入东瀛。假以时日,东瀛女子就只会以媚侍人,这有利于咱家的经营。”

    白宣摸摸鼻子,他想起来了,东瀛女子最可怕这话其实是他说给烟萝听的。因为烟萝的媚术绝对高明,在一次白宣和烟萝云雨过后,白宣不知怎么想起了后世东瀛岛上那些无遮动作片的女主角,所以有感而发说了这么一句,没想到烟萝把白宣的这句话当真了,竟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白宣:“你们辛苦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月姬谨遵家住之命。”

    白宣挥了挥手,月姬躬身施礼退到一边。三桅楼船缓缓驶离栈桥,大御浅草命站在船头拼命挥手。

    “偶头桑,偶头桑~~~~~”

    白宣挥动右手喊道:“一路珍重。唉,这孩子,弄得老夫只想掉眼泪。”

    白庆和白宝一起来到白宣面前双双跪到。

    白庆:“孩儿拜别父亲,儿不在时还请父亲多多保重。”

    白宝:“父亲多多保重,没事少招惹路旁野花。万一招上了,就干脆娶回家去,莫要始乱终弃,人神共愤。”

    白宣:“庆儿,一路小心。小宝,你的关心为父知道了。滚!”

    白庆和白宝憋着笑起身离去,白宣看着两只庞大的船队先后驶离港口,看着白字战旗迎风招展,代表白家的黑色白云托月旗猎猎作响,白宣心中豪气大发,张口念到:“大鹏扶摇九万里,试看天下谁堪敌!”

    子婴:“师尊,为啥不让我去?”

    白宣:“陛下会不放心的,陛下已经开始东巡了。”

    萧何:“师尊,陛下的垂询如何回复?”

    白宣:“昨夜你我师徒已经商议过,就按照为师说的回复吧。”

    萧何回头分别看看张良韩信,哥仨一对眼神之后跪倒在白宣面前。

    白宣一见心中了然,他对子婴说:“大车上去等为师。”

    子婴:“喏。”

    子婴走后白宣也没让哥三站起来,他语气平淡的问:“你们没有按照为师所说的回复,对吗?”

    韩信:“师尊,弟子知道师尊是一心为了大秦为了陛下。但如今的陛下是天子是大秦皇帝,他已经不是那个秦王了。”

    白宣:“身为臣子不可妄议君主。”

    萧何:“师尊,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师尊为大秦所立之功无人可及。师尊对大秦对陛下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师尊可以不求回报,但是别人却不是这样看的。南征百越大获全胜,陛下准了师尊所求,将沿海之地给了师尊做封地。可是谁都知道,这沿海之地除了东海之滨外其他地方就是不毛之地,这些地方想要繁华如东海之滨没有百年的时间是不行的。师尊以此安陛下之心可谓仁至义尽,陛下心中也是感念的。但是,陛下旁边的奸佞却会以此大做文章。师尊是君子坦荡,可陛下旁边的小人却是心怀叵测。一日两日陛下不会信但若是天天如此呢?如今陛下统御四海,威震天下,南征北伐大获全胜,陛下之雄心志得意满难免。弟子,妄加揣测,师尊应效法王翦将军所为。昨日师尊所言句句中肯,但只怕陛下听了心中不悦,而陛下旁边的小人也会借此机会诽谤师尊。师尊,您就顺着陛下的心意吧!”

    张良:“师尊,弟子早已经和冯相国通过书信,冯相国之意也是顺着陛下。最主要的是,不要再给那帮人任何可乘之机了。师尊!”

    白宣:“你们的心思为师明白,你们的做法还有去疾的打算对咱们这一派来说是恰当的,但对大秦而言却是埋下了隐患。”

    韩信:“师尊,弟子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谁都可以跟陛下拗着来,唯独您不行。”

    白宣:“为何?”

    韩信:“因为在大秦,只有师尊一个君候,只有师尊一位相邦,能让陛下时时处处尊称大兄的人,只有师尊您。您的门生故交遍布大秦,您看看如今大秦军中将领有多少人出自您的门下。师尊,您不觉得您已经站在高山之巅,您的脚边就是万丈深渊了吗!”

    三个弟子的话说的白宣心里凉嗖嗖的,三个弟子说的对,白宣之功堪称前无古人,功劳之大可谓震古烁今。但是不要忘了,从古至今为臣子的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以如今白宣的地位和功劳,嬴政已经是赏无可赏,除非是裂土封王。

    南征百越大获全胜,全军将士都有赏赐唯独白宣只弄了些不毛之地,除此之外,嬴政对白宣的功劳只字不提。这还罢了,竟然还不让白宣回咸阳而是把他放到了金陵,美其名曰巡视江南。按照现在大秦的形势来看,派遣重臣巡视江南这也是应该的,毕竟是原理中原又是新收之地,需要重臣坐镇。但白宣是大秦的相邦,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国家的第二首脑,本是不应该离开王朝权力的中心的,除非他已经不再受到信任,除非君主想要剥夺他的权利。

    军权在手,又是功高震主,赏无可赏,君主对这样的臣子表面上敬着实际内心是怎么想的也只有君主自己知道。此时聪明的臣子就应该急流勇退或者韬光养晦,最应该的就是不跟君主对着干,凡事都顺着君主,否则后果难料。

    白宣此时选择急流勇退是不可能的,那会彻底和嬴政撕破面皮,嬴政是个极好面子的人,他最尊重的大兄都舍他而去,嬴政心里的愤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急流勇退不是白宣最爱好的选择,不能急流勇退,那就只有韬光养晦了。但眼看着嬴政走上了原本那个历史时空中的老路,白宣真的是于心不忍。这么多年他这么辛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扭转大秦三世而亡的命运吗,明知道这是在走下坡路,难道不出手制止吗?白宣陷入矛盾之中。

    张良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卷主将递给白宣。

    “师尊,商君给您的密信。”

    白宣现在是心事重重还有些烦躁,他没打开竹简而是问张良:“说些什么?”

    张良:“九嵕山下人心惶惶,开春以来九嵕宫附近牛马猪羊和农夫经常无故死亡,咸阳令竟查不出死因。随后谣言横行,说是因为九嵕宫内住着大秦灾星所致。陛下此次东巡也被有心人利用,说是陛下也怕灾星,故此才东巡的。”

    白宣:“可恶!”

    张良:“最可恶的是,谣言中说,大秦灾星由于有天狼星庇护就快要成势了。师尊!”

    白宣:“呵呵,把握比作天狼星,高抬我了。陛下可信?”

    张良:“冯相国来信说,陛下最近心神不宁,每晚总被梦魇侵扰,连皇妃都无法安抚。最后让太卜还有卢生推演占卜之后,才下定决心东巡的。”

    白宣:“他信了。你们起来,随为师回府,那回复嘛,就那样吧。今后陛下再有事垂询,你等直接回复。”

    “喏!”

    张良、韩信、萧何脸上满是欣喜,那神情也跟卸掉千斤重担一般轻松。这哥仨和白家是连为一体的,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这哥仨的所作所为绝对是为了白宣着想。

    白宣登上马车,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本想说话的子婴一见白宣的面色,就知趣的闭上了嘴。师徒二人默默无语,车内气氛十分压抑。

    良久之后白宣幽幽的说到:“没想到我成了大秦最大的权臣,也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车轮又回到原点了,我白宣就是一只大些的螳螂,凭我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车轮的走向的。我已经尽力了,尽力了。”

    子婴:“师尊,你说什么?”

    白宣看了一眼子婴,随后把他揽进怀中。

第573章 始皇东巡(上)() 
嬴政自从登基称帝以来,只有一次离开咸阳。那一次他的弟弟长安君成蛟在河套之战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正在准备南征百越的嬴政因此大怒,派白宣赶赴榆林塞率师北伐匈奴。而嬴政自己也在白宣出征之后急匆匆的赶赴上郡驾临榆林塞,终于在成蛟死前见到了这个唯一的弟弟。

    那一次与其说是始皇帝出巡,倒不如说是他御驾亲征,因为嬴政前往上郡的时候不仅率领着大军而且他自己也是全身披挂,骑马赶路的时候多过乘坐辒辌车。

    那时候,从咸阳通往九原的直道刚刚开始修筑,这一路走来可谓辛苦,而且嬴政的心情也不是很好,一是为自己的弟弟成蛟感到伤心,二是被匈奴的嚣张所激怒。那次出巡秦军大胜,阴山之南的匈奴故地全部成为大秦疆域,阴山成了大秦和匈奴的分界线。大秦胜利了,但嬴政的弟弟成蛟却永远的离开了嬴政。所以那一次嬴政的出巡并没做什么其他事,也没有去其他地方,等于是在榆林塞坐镇监军。

    但这一次的东巡却是嬴政早有打算的,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东岳泰山,他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就是华夏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在夏商周三代就已有封禅的传说。

    华夏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祀昊天上帝之后,才算真正的受命于天。其仪式一般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天下太平时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间。

    嬴政此去泰山就是抱着这个目的去的,他就是要摆开堂皇仪仗,以天子之威驾临齐鲁,宣扬大秦一统天下消除兵戈之灾,造福天下苍生的功勋。

    齐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也是唯一一个主动投降大秦的国家。在大秦征伐其他五国的时候,各国人士纷纷逃亡齐国避难,这让齐国成了那些痛恨大秦的反秦势力的聚集地。但因为齐国主动投降,秦军不能再大动干戈用酷烈的手段将那些已经蛰伏起来的反秦势力一举杀光。既然不能杀,那就要用另一种手段是那些人心理产生畏惧,同时让他们明白,大秦真的是授命于天,大秦一统天下是天意,泰山封禅就是最好的手段。

    除此之外,嬴政封禅泰山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天下人面前确定自己的天子身份。于此同时,嬴政还想看看在大秦实行书同文之后的效果如何。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从春秋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内,齐国一直是列国中国力最强,人民最富裕,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而且齐鲁大地号称是周礼的正宗传承之地,也是夏商周三朝天子祭天地封禅的地方。有传说泰山是昊天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历朝天子必须到泰山封禅才能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君权是上天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天下人必须认可的。成功举行泰山封禅就意味着天子身份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在文化和礼仪方面,大秦还是没法和齐鲁文化圈相比的,因为在文化上大秦并不具备中原正统的优势。

    在灭六国之前,各国的官方史书里其实是把大秦和西戎视为一体的。这对于大秦而言是极大的侮辱和蔑视,随着大秦国力增强,诸侯从藐视大秦到畏惧大秦,对大秦的看法也从戎狄变成了虎狼之帮。从看不起到害怕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并不是因为大秦的经济文化如何的先进发达,而是因为大秦好战能打。那年月拳头硬的是老大,大秦说理说不过六国的那些纵横家,就只好动拳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动手绝不吵吵。

    可如今大秦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天下百姓都是大秦子民,嬴政拳头再硬,秦军再能打也不可能对自己百姓动刀子吧。武的不行,那就得来文的,但是话说回来,文化这方面还真不是大秦的强项。虽然嬴政登基的时候祭祀过天地,但是他没有履行过泰山封禅这个举世公认的确认其天子地位的仪式,这应该算是一个短板。

    不过,嬴政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他要借着这次封禅泰山的机会,在读书人扎堆的齐鲁大地宣扬自己的正统身份。

    如今大秦境内已经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驰道,这驰道可以看做是大秦时代的国道,以前一千里路骑马要至少走三五天,而现在有了弛道,乘坐马车只需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于是,嬴政领着大秦的一众高官,坐上自己的那辆豪华四轮马车,沿着弛道,直奔齐鲁大地巍巍泰山而去。

    说实话,嬴政为了这次封禅泰山也是做过精心准备的,他把韩非还有九嵕书院所有的教授院首和有名的学子都带上了,那意思就是想跟齐鲁的读书人较劲。九嵕书院成立这么些年了,为大秦培养的人才也是不少,九嵕书院海乃百川,百家争鸣的理念还是很受天下人认可的,这也是大秦在文化上唯一拿得出手的地方,只不过比起有百年历史的原齐国稷下学宫,大秦九嵕书院在底蕴上还是显得单薄了些。而且九嵕书院的学子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学子的理念,他们的思想里被打上了“明法度,定律令”的秦文化烙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