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I]-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兜兜转转,原来最后这一句话才是重点。
  可李夫人说这番话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让徐令宜帮着通疏?徐令宜一个闲赋在家被皇帝猜忌的侯爷,有这个能力吗?这可是涉及到封疆大吏的调迁!以此说明李霁只要有机会就能平步青云?可一个人成事与否,七分是个人奋斗,还有三分是机缘!
  十一娘在心里思商着,继续和李夫人应酬:“如若能成,那可是桩好事!”
  “夫人也这么认为!”李夫人听着脸上露出几分喜色来,“要说大周朝这几位总兵,论能力、论人品、论资历,没有一个能和我们家老爷比的。别人不知道,我们家老爷原是侯爷麾下大将,侯爷是最清楚的。”她说着,神色微微一暗,“只是这些年大周提携官员,能力、人品、资历都不十分讲究了。要紧的还是朝廷里有人脉才行。我们家老爷,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朝廷中的人脉!”
  什么时候做官不讲究朝廷里有人脉!
  十一娘点头:“这人脉也是很重要的。”
  李夫人点头,又左右看了看,声若蚊呐:“我们家老爷就求了梁阁老。”
  十一娘微微有些惊讶。
  李夫人掩袖低笑。
  “只是这事还没个准信,有些话不好说。”她的声音略略高了一点点,“我就是想,要是这事能成,我们家霁儿议亲的时候,也能多一份底气。”
  那是肯定的了的。只是李夫人有意贞姐儿,十一娘做为贞姐儿的母亲,有些话说了不免给人错觉。
  她只是微微的笑。
  而李夫人见十一娘没有接话,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心里琢磨着:难道徐家对霁儿根本没那意思?如果不是,那霁儿为何自从徐家回来后就一直心情愉悦?霁儿是个十分稳当的孩子,虽然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但如果不是有几份把握,又怎么会这样?说起来,永平侯虽然有两个儿子,可长子从小就讲了西席在家里苦读,如今又去了谨习书院读书,分明就是要走科举的路子。次子封了世子,又体弱多病,就算是去军中历练,也只是走走过场。徐令宜从军中发迹,两次征战皆大胜而归。不知道有多少将领跟着他发了大财,又有多少将领靠这两次的军功得了资历升了官……说句诛心的话,那些低级的将领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谁,可提起永平侯,却个个能大笑着说上两段轶事来。如果能做了永平侯的女婿……就算十一娘生了儿子,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要是霁儿还不能在军中站稳脚跟,那也就是个扶不上墙的了。不如趁早死了那颗争雄的心,好生生地过他的小日子。
  想当初,自己跟老爷提起求亲的事,老爷还有胆怯。
  “虽然是庶女,可侯爷只有这一个女儿。不知道有多人少打这主意……”
  她当时又急又恼:“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说不定,大家都和你想的一样,反而曲高寡合,找不到个合适的。要不然,怎么每次礼部给公主选的附马都让大家目瞪口呆的。”
  没想到,中途冒出个邵家来……
  想到这些,李夫人就咬了咬牙。
  “所以这事成与不事,全凭夫人一句话了!”
  她低声道,语气里透着几分哀求。
  十一娘怔忡。
  李夫人已道:“如果阁老们在为开海禁的事争论不休。南边的官员自然是反对,北边的官员自然是赞成。陈阁老那边,是极不好说话的。梁阁老虽然是个和意的,可也要看圣意如何?但有个自己的人在福建,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总能比别人快一拍。也因为有这一层原由在里面,梁阁老才答应为我们家老爷周旋的。可陈阁老毕竟是首辅。我们家老爷听梁阁老那意思,如果有侯爷帮着说一句话,不,侯爷哪怕是一句话也不说,只要有那个意思透出去,这件事就能稳成。”说着,呵呵笑起来。“陈阁老如今四面受敌,侯爷可是站在旁边没说过他一句话的。这个帐怎么算,想来陈阁老无论如何都要仔细思量思量的!”
  十一娘完全明白过来。
  赶情李家找了梁阁老,梁阁老怕担责任,希望徐令宜能表个态!
  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徐令宜?
  她望着李夫人的眼睛微微眯了眯。
  连李总兵知道去福建平乱是一个契机,梁阁老之流就更是清楚明白了。这样好的机会,谁不想着用自己的人。李总兵能求到梁阁老那里去,十之八、九打的就是徐令宜的旗号,说不定,还私下和梁阁老说两家正在议亲。
  可梁阁老是什么人?这样的事情肯定经历了不少。但口说无凭,得拿出证明来。既然说和徐令宜有关系,那就请徐令宜出面打声招呼。这样一来就可以试探出真假了。他如果有自己的打算,也会因此会计算一番得夫。加重李总兵在梁阁老心目中的砝码。
  李家可真会钻营!
  以十一娘的经验,这样的人虽然不必近交,可也不能得罪。
  “李夫人说的这些,我都不十分懂。”十一娘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免得这位李夫人有什么事又找到自己头上来,她略带歉意地道,“而且侯爷不喜欢家里的女眷参合到这些事里面去……”
  李夫人当然知道。哪个男人愿意自家的女眷参合这些事。他们俩口子这也是没有办法了!
  “夫人,”她表情真挚,“我也不懂这些。我只知道担心霁儿的前程。这些事,也是我和老爷商量孩子们的事时听老爷说的。”她目光灼灼地望着十一娘,暗示她,“夫人也是做母亲的,自然也要为孩子的未来打算。侯爷知道了,只会高兴,又怎么会责怪?”
  拿贞姐儿的婚事做借口吗?
  十一娘在心里冷笑,却沉着气笑道:“那我就照着夫人的话说给侯爷听听!”
  李夫人觉得十一娘回答大为不妥,又想到刚才她听到徐令宜在山东遇到宵小时的表现,略一犹豫,悄声道:“我这也是为了夫人好。常言说的好,一个女婿半个儿。夫人有个能使得上力的女婿,以后有什么事也能有个知会的人。总比事事都吩咐外院的管事要方便一些。”
  这位李夫人,真有苏秦、张仪之才!
  十一娘忙不迭地点头,送了李夫人出门,立刻差了琥珀:“去看看侯爷在哪里?”然后若无其事地转身回了太夫人那里。
  “送了什么东西不敢接?”太夫人趁着几个孩子都在炕上玩翻绳,五夫人在一旁看的确机会避开众人轻声问十一娘。
  “是一个赤金的老虎。”十一娘比划了一下,“听琥珀说,还是实心的。”
  太夫人笑了笑,显然对十一娘的应对很满意。
  十一娘坐到炕边,和五夫人一起看孩子们玩乐。魏紫端了桑茶饮进来。
  孩子们下炕去喝茶饮,五夫人和十一娘依旧坐在炕上,由小丫鬟奉茶。
  五夫人端着青花瓷铃铛盅,突然笑道:“贞姐儿应该说亲了吧?”
  十一娘心中警铃大响。
  五夫人说亲,要是拒绝了,只怕让她心中不快,偏偏两人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正说着呢!”十一娘笑道,“有好几家,侯爷正一个一个地差人去打听呢!”
  五夫人笑道:“我娘家婶婶的侄儿,和贞姐儿年纪正相当,让我来问一问。”然后把男方的情况说了说。
  既然来说亲,自然都将好话说。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十一娘不得而知,可有一点却听得明白。五夫人娘家婶婶的这个侄儿,来自军方,有千户的袭职。
  “我回去跟侯爷商量商量。”
  五夫人点头,起身去了太夫人那边,问谆哥儿:“赵先生又放你假了?”
  “不是。”谆哥忙道,“先生让我描十二个字,我提前描完了,而且描得好。先生才放我一天假的。不是因为我生辰所以才放我假的。
  先生说了,不能因为找借口给自己放假。”
  五夫人听了咯咯地笑:“他每逢大节小节都放假,还说不是找借口!”
  “不是找借口!”五夫人是他的长辈,谆哥不敢辩驳,脸涨得通红,呐呐地道,“先生说了,那是有张有弛。”
  “看样子我们谆哥很喜欢赵先生!”五夫人继续逗着谆哥。
  第一卷 第346章 动荡(中)
  十一娘没有等到琥珀来回禀,而是直接等到了徐令宜。
  琥珀跟在他的身后,虽然极力掩饰,但举止间还是露出几分紧张。
  十一娘心中暗暗奇怪,太夫人却想着琥珀是十一娘的丫鬟,不疑有他,笑呵呵地和儿子打着招呼:“过来了!”又吩咐魏紫,“吩咐婆子们摆饭吧!”
  大家簇拥着太夫人去吃晚饭。
  十一娘笑盈盈让其他人先走,自己落在了最后。
  琥珀知道她的心意,上前两步,快速地道:“我去的时候皇上正和侯爷在书房里说话。我被禁卫军拦在了厢房。只敢说是去传饭的。”
  皇上突然来访,难道与李夫人说的话有关系?
  十一娘心中惊悚,朝着琥珀微微颌首,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笑着丢了东厢房。
  回到屋里,她站在炕前上上下下打量着正在喝茶的徐令宜。
  徐令宜看着在奇怪,想了想,道:“没事。皇上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到我这里来瞧瞧。你不用担心!”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
  “妾身倒不是担心这些。”十一娘含笑望着徐令宜,“妾身只是觉得侯爷十分沉得住气。我怎么也没有看出来,原来侯爷在山东的时候曾遇到过宵小?”
  徐令宜错愣,半晌才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十一娘就把李夫人来访的事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越听眉头锁得越紧,最后沉吟道:“李夫人来找你,让我跟梁老阁说项,推荐李总兵做福建总兵?”
  “听李夫人的口气,是这意思!”十一娘斟酌地道。
  徐令宜大拇指摩挲着茶盅的盅口,半晌没有做声。
  “侯爷!”十一娘见他眉宇间还算温和,不由低声道,“您当时真的遇到了宵小了吗?”
  这话大有深意。
  徐令宜很是吃惊。
  他抬头望着她,沉吟道:“自然只能说是宵小!”
  十一娘神色平静地点了点头。
  徐令宜脸上有难掩的惊愕。
  十一娘,有胆色!
  而十一娘想着徐令宜的话,却在心里思忖着:也就是说,不是宵小!
  她联想到靖海侯世子的失踪,想问一问,转念又觉得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喧之于口不如藏之于心。
  说到底,是不是徐令宜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皇上来,”她神色渐肃,“有没有提起靖海侯世子失踪的事?”
  徐令宜眉角微扬。
  区家敢用调虎离山之计半路伏击他,他就敢用王九保这个地头蛇的关系网,派出武技高潮的死士除了靖海侯世子,让区家从此陷入世子之争、嫡庶之争的内乱,达到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他在区氏被封为贵妃就开始着手对待区家了。待章丘那个卖地人行为超出常理的时候,他已起了疑心。这才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以身为饵去了山东。区家的人果然动了手。他也从中证实了自己得到的消息,从而决定以雷厉手段除去世子。为了不让人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他当时把活下来的人全都交给了山东指挥司。要不然,皇上见到他的时候也不会语带愧疚了。
  这些事,瞒过了别人,却没瞒过十一娘这个枕边人。
  她是个聪慧又敏感的人。与其继续瞒着,还不如告诉她实情,也免得她不安。
  “区家前些日子行事没有个章程。”他含蓄道,“加上我这些日子又韬光养晦,皇上还以为是区氏兄弟祸起萧墙。倒没有想别的。”
  十一娘想到了五皇子的死,徐嗣诫的暴光,徐令宜被攻讦和免职……化被动为主动,到了今天,终于扭转了局面!
  她长吁了口气。自从听到李夫人一席话后就高悬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然后想到了贞姐儿的婚事。
  自己两世为人,徐令宜功成名就,都不时有战战兢兢的时候。要是贞姐儿嫁到汲汲营营的李家,跟着李霁的仕途沉沉浮浮,只怕没几日就要心力憔悴。
  思忖间,却听到徐令宜突然道:“至于贞姐儿的婚事,就定邵家的小子吧!”
  两人难道不约而同地在考虑贞姐儿的婚事?
  十一娘微微一愣。
  徐令宜已道:“这世间事,没有十全十美的。相比远嫁,我更愿贞姐儿生活安稳。李家小子虽然不错,但李总兵行事激进,却不是良配。何况李总兵是靠妻族起家,李夫人必定会看重媳妇的身份地位。一旦李公子遇到为难的时候,只怕会鼓励媳妇为儿子奔走。贞姐儿又是个温良恭顺的。到时候,贞姐儿岂不是第二个李夫人?邵家却不同。百年望族,人丁兴旺,家风稳健,不会轻易卷入庙堂纷争。有了家族的庇护,贞姐儿嫁入邵家,可以相夫教子,安心过些小日子。”
  十一娘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李家根基薄,正是创业的时候,娶媳妇巴不得能帮上一把才好。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徐家有什么事,只怕贞姐儿立刻会被嫌弃!
  “而我们徐家的困境却不在眼前,而是在以后。”徐令宜说着,眼底闪过一丝凌厉之色,“我们纵然不找个帮手,也不能找个拖后腿的。”
  徐家的危机在以后的立储和继承大统。邵家也是多次经历这些事,且家大业大,自然会慎重行事。而李家到时候看着场面混乱,利令智昏之下,不仅不会保持中立,恐帕还会想着拥立之功。局面如果对徐家有利还好说,如果情况危急,别说和徐家一条心了,甚至有可能出现反戈相向的情况……
  “李家的事,我来处理。”徐令宜望着十一娘,“他不是想求福建总兵吗?找到时候我会出面跟梁阁老打声招呼的。至于梁阁老卖不卖这个面子,那就要着梁阁老有什么打算、李总兵使得劲大不了大了。至于婚事,就说两个孩子的八字不合吧?这样一来,李家的怨怼也少一些。”
  这样最好。有时候,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想到这里,十一娘想起五夫人为贞姐儿说媒的事来:“……侯爷早点做决定也好。免得拖来拖去的,我们贞姐儿反而落个挑剔的名声。”
  徐令宜听着很是意外,想了想,道:“只怕靖海侯这样一闹腾,有点资历的人都会盯着福建总兵这个位职。”竟然怀疑五夫人做媒的那家人和李总兵一样,想利用贞姐儿的婚事拉关系。“我们明天一早就去商量太夫人,然后你去和林大太太商议这件事。”
  这样更好。可以借口徐令宜和别家已要口头的决定,名正言顺地推了五夫人做的那桩婚事。
  夫妻两个商量好了,十一娘送走了徐令宜。
  搬回来以后,他们恢复了以前的生活。按日子,徐令宜这五天歇在秦姨娘的屋里。
  十一娘叫了文姨娘过来。
  听说决定和邵家结亲,文姨娘长长地透了口气,曲膝向十一娘行礼:“夫人,您的大恩大德,大小姐一定不会忘记的。”
  凭心行事,忘记不忘记有什么关系?
  十一娘笑着没有说话。
  半夜,值夜的雁容被惊醒。守门的婆子低声禀道:“秦姨娘那边,灯火通明的。有些不寻常。”
  雁容赏了那婆子半吊钱,派了小丫鬟去瞧,自已轻手轻脚地住内室去。
  内室槅扇紧闭,室内一片漆黑。
  她贴了门听,没有一丝声响,犹豫片刻,转身回了屋。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小丫鬟来禀。
  “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悄声道,“只知道侯爷去的时候都好好的,突然就吩咐秦姨娘身边的大丫鬟玉儿帮着把东厢房收拾出来。玉儿跪在侯爷面前直磕头。侯爷气得脸色发青,自己开了后门去了半月泮。”
  雁容吓了一大跳:“已经去了半月泮吗?”
  小丫鬟点头:“我去的时候,侯爷正从秦姨娘院子里出来!”
  “明天帮我去打听打听,看到底出了什么事?”雁容说着,又拿了半吊钱出来,“这个给你买零嘴。”然后第二天趁着服侍十一娘洗脸的功夫把这件事告诉了十一娘。
  十一娘沉思了一会,道:“既然侯爷去了半月泮,只怕是不希望有人知道这件事。大家就不要再提了。”心里却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把徐令宜惹得去了半月泮。
  吃早饭的时候遇到徐令宜,他什么也没有提,十一娘装作不知道,去了太夫人那里。
  听说两人的决定,太夫人想了想,没有提出异议,只是道:“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就是在燕京,也是轻易不能回来的,何况那沧州来往也不过三天的功夫。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不知道是在说服徐令宜和十一娘,还是在说服自己。
  十一娘提出来让贞姐儿满了十六岁再嫁。
  太夫人有些惊讶。
  十一娘解释:“因为是远嫁,所以想多留她些日子。”实际上是怕贞姐儿嫁得太早,以后遇事没个主见。也担心她太早生育损了身体或是遇到难产之类的。
  “也好。”太夫人道,“人大些,行事也稳重些。”
  然后十一娘去了五夫人那里,把想和林家结亲的事说了。
  五夫人听了笑道:“也是两人没这缘份。”
  不管她是真心还是假意,好歹把这件事揭过了。
  十一娘下午去了林大奶奶那里。
  林大奶奶听到准信,竟然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日子不少人给仲然提亲,仲然兴趣怏然,也不吭声。我正担心着,还好你来了!”
  “这就是缘分啊!”十一娘笑着和林大奶奶寒暄着,提出了贞姐儿十六岁出阁的条件。
  第一卷 第347章 动荡(下)
  林大奶奶听着愕然。
  “嫁得远,以后见面不容易,想多留几年……”十一娘将徐家舍不得贞姐儿的心情说给林大奶奶听,林大奶奶想到慧姐儿,自然能理解徐家人的心情。忙道:“这件事我来跟我哥哥说。”待十一娘走后,立刻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家书送去了沧州。
  而十一娘一回到屋里,雁容就跟了过来。
  “昨天晚上的事,奴婢都打听清楚了。”她低声地道,“说是秦姨娘在侯爷面前叼念起二少爷。说什么乐安乡下地方,不比燕京物华天宝,生活清贫;二少爷身边又只派了一个小丫鬟照顾,没有个主事的妈妈,遇到事情恐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想让侯爷把二少爷留在家里的泌香几个都派去服侍。”
  十一娘听着微微一愣。
  “刚开始的时候,侯爷还仔细听着。后来脸色就有些不虞起来。说二少爷去读书的,不是去享福的。要那么多人服侍做什么?秦姨娘见侯爷不高兴,忙跪下来给侯爷认错。侯爷脸色才缓和了些,叫了翠儿帮着服侍更衣。秦姨娘又叼念起二少爷的婚事。说二少爷比大小姐还大几天,夫人这些日子一心一意帮着大小姐找婆家,还把文姨娘找去商量。二少爷的婚事却没个音讯。如今二少爷又去了乐安读书。天地君亲师。父母隔的远,自然以老师为尊。以二少爷这样的相貌、人品、家世,在乐安只怕是一时无两。要是被和姜先生交好的穷秀才惦记上了,要是姜先生碍于情面不好拒绝,糊里糊涂地定了亲事,岂不是耽搁了二少爷的前程。求侯爷元论如何也要早些为二少爷说家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
  秦姨娘是真担心还是假担心?徐嗣谕又不是父母双亡。姜先生纵然要做媒,无论如何都要跟徐令宜说一声。又怎么会冒冒然地就应诺。
  十一娘听着,就挑了挑眉。
  “侯爷一听,当时就把手里的帕子丢到了脸盆里,把秦姨娘溅了满脸的水。说姜先生岂是她能非议的。还问秦姨娘,到底是不满意二少爷去了乐安读书?还是不满意夫人先帮大小姐订了亲?”雁容说着,上前几步,凑到十一娘的耳边道,“秦姨娘吓得呆若木鸡,连脸上的水珠都不敢擦。”好像想到了当时的情景,她抿着嘴笑了笑才继续道,“侯爷见秦姨娘说不出话来,气得脸色发青,吩咐翠儿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要去东厢房歇了。秦姨娘一下子慌了,跪在地上抱着侯爷的腿就哭了起来,还直说是自己是太担心二少爷了,所以才会说出这些胡话来的。
  秦姨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侯爷看得直皱眉,让杏花搀了秦姨娘起来,自己往外去。翠儿就追了过去,跪在地上帮秦姨娘求情,侯爷索性去了半月泮……”
  正说着,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秦姨娘过来了!”
  这还没到晚上问安的时候呢!
  十一娘让小丫鬟叫了她进来。
  秦姨娘红肿着眼睛,走到十一娘面前就“扑通”一声跪到了十一娘的面前:“夫人,都是我被油蒙了心,说了些胡话,还请您大人不计小人过,看在二少爷的份上,原谅奴婢这一回来!”说完就伏在青石砖上要磕头。
  雁容眼疾手快地拉住了秦姨娘:“姨娘这是怎么了?进来也不说个青红皂白的就磕头。纵有万倍的委屈,你让我们家夫人怎么跟你做主啊!”
  秦姨娘不起来,却也没再要磕头,泪眼汪汪地望着十一娘:“我是看着世子爷订了亲,大小姐的婚事也有了眉目,只呀二少爷还孤家寡人一个,担心他的婚事。所以昨天晚上侯爷去的时候,说了几句不妥当的括,惹恼了侯爷。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