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I]-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家四奶奶笑嘻嘻地道:“您是谁啊?我就是那孙大圣,也翻不出您的手掌心啊!”
  逗太夫人直笑。
  唐家四奶奶就上前虚扶了太夫人往一旁的抄手游廊去:“我们家夫人正等着您呢!刚才还叨念着怎么还没有来!”又回头招呼十一娘,“我们家夫人住的离这不远,马上就到了。”
  十一娘笑着朝她点了点头。跟着她们身后,听唐家四奶奶叽叽喳喳地说着笑话,上了抄手游廊,转过两个角,进了一座院落。唐家四奶奶吩咐小丫鬟:“快去禀了夫人,永平侯府的太夫人和四夫人来了!”
  小丫鬟一溜烟地去报信。
  唐家四奶奶一面陪着太夫人往里走,一面笑着对太夫人道:“定国公府的唐太君、永昌侯府的黄夫人、威北侯府的林夫人、忠勤伯家的甘夫人可早就到了,我们家夫人正陪着喝茶呢!”
  太夫人点头。
  瘦瘦高高的唐夫人穿着大红五彩金遍边葫芦鸾凤穿花通袖袄由丫鬟婆子簇拥着急步走了出来:“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半蹲着给太夫人福了福。
  太夫人点头回礼,指了十一娘对唐夫人道:“你原来也见过,我四儿媳罗氏。”
  十一娘曲膝行礼。
  唐夫人的目光在十一娘身上停了一会才笑道:“可真是难得啊!徐家四夫人也来了!”
  十一娘秉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微笑着立在太夫人身边。
  唐夫人就携了太夫人的手往里去:“都是些常聚的老姊妹,特意迎了我屋里来坐。”
  唐家四奶奶亲自去撩了帘子,十一娘跟着太夫人进了屋。
  屋里布置的喜气洋洋的,挂了大红色的幔帐,铺了猩猩红地毡,黑漆太师椅上搭着大红五彩云龙团花坐垫、靠枕,屋子正中三足鎏金珐琅大火盆,墙角人高的冬青树绿树清新。
  看见太夫人进来,屋里坐的都纷纷起来过来见礼。
  林夫人、甘夫人、黄夫人、郑太君,还有上次在徐家听戏时遇到的林家大奶奶、黄家三奶奶……果然都是熟人。
  只是此时非彼时。
  太夫人向众人引见十一娘:“这是我四儿媳妇。”
  十一娘上前给众人行礼。
  黄夫人是参加过认亲的,自然情份不一样,立刻携了她的手:“你婆婆最闲散,你可不能学她。以后有什么事要勤走动才是。”
  十一娘笑着恭谦地应“是”。
  可能是同为继室又是亲戚的关系,甘夫人对她也很和善。林夫人和郑太君都只是客气地点了点头。
  两们奶奶纷纷回礼,亲亲热热地喊着“四夫人”。
  有小丫鬟禀道:“程国公府的乔夫人来了!”
  大家的目光都若有所思地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
  既然跟着太夫人来了,肯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况。十一娘早有心理准备。落落大方立在太夫人身后,任他们打量。
  “太夫人!”乔夫人像被扎破了的气球似的没有了在徐家时的热情高炽,神色有些怏怏的。
  太夫人笑着和她点头,向她引荐十一娘:“这是我四媳妇。”
  乔夫人朝着十一娘勉强地笑了笑,然后和十一娘见了礼。
  那唐四奶奶见气氛有引起凝重,忙笑着招呼大家坐下,就有小丫鬟来禀:“迎嫁妆的人来了。”
  唐夫人就笑望着十一娘:“你们年轻人喜欢看热闹—也别拘在里了,让四奶奶领着你去看看去。”
  唐四奶奶听了立刻笑着来请十一娘。
  十一娘笑道:“明天唐小姐出阁,我去看姑父洒红包去!今天搬嫁妆,我不知道是该替唐夫人心疼,还是该替唐小姐欢喜。还是别去了。”
  一席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黄夫人与徐太夫人相好,而黄夫人出来带着黄三奶奶,这位黄三奶奶自然也是个角色,立刻捧着十一娘的场,拉了她说话:“上次我看你嫁妆里有一个双面绣的山水小座屏,说是你亲手绣的,可是真的?”
  十一娘哪里不知道黄三奶奶的好意,笑道:“闲着无事的时候做的,看着样子还成,就带过来了。”
  黄三奶奶啧啧称奇:“可真是巧夺天工。只怕宫里针线局的贵人们也绣不出这样的东西来。我瞧着好像是仙绫阁的绝学似得。可又听说仙绫阁的针法是不外传的,因此有些不敢确定。”
  十一娘笑道:“我学的是仙绫阁的绝学,讲究写意淡雅。不比宫里的贵人们,讲究雍容华贵。黄三奶奶抬爱了。”她先把黄三奶奶夸奖过分之词推脱,免得有人拿这做文章,然后解释道:“仙绫阁的绝学的确是不外传的。不过,传我这门技艺的是仙绫阁的简师傅,仙绫阁的这套针法原就得于她!只是她早年遇人不淑,生活无着多亏有仙绫阁的人照料,无以回报,所以才把这套针法传于仙绫阁。我跟着她学艺。自然不在这限制之中。不过,因为仙绫阁对简师傅的大恩,我也不便把这套针法传于他人。”免得有人打这套针法的主意。
  大家本来都不以为然,可听她讲到仙绫阁的秘闻,个个都洗耳恭听。就是太夫人,也是第一次听到,眼底不由闪过错愕之色。
  “可惜了,可惜了!”黄三奶奶听着惋惜,“要不然,我们合伙开个绫仙阁,只怕要把仙绫阁的生意抢光了。”
  十一娘不由笑道:“说起来,这针法还是简师傅自创的,却到了仙绫阁才得以发扬光大。想来那仙绫阁有今天,也不单凭着这一套针法而已。”
  林大奶奶本坐在一旁不做声,听黄三奶奶和十一娘说的热闹忍不住说道:“四夫人说的有道理。仙绫阁除了这双面绣,真丝绣也是极有名的。经久弥新,我还没见过比她们店里更好的东西。”’
  十一娘就笑问道:“林大奶奶是北方人吧?”
  林大奶奶不解地点头:“我是北方人!”
  “北方的人都喜欢用仙绫阁的真丝线,我们杭州府一带的人却喜欢用彩绣坊的真丝绣线。”十一娘笑道,“她家的彩线颜色分的极细,仅白色而言,就有七种……”
  她侃侃而谈,从各种绣线优质到颜色运用,完全是一副大行家的样子。到了最后,林夫人竟然道:“……四夫人,我有个不敬之请。”说着,也不待十一娘回答,径直道,“我家慧姐儿,今年十二岁了,请了好几个针线师傅,都不得其法。我明天送她到您那里去,您帮着看看。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跟她说说,让她知道些也好。”
  情况急转直下,让十一娘惊愕不已。
  她不由看了太夫人一眼。
  太夫人笑眯眯地望着她,一副你做主的样子。
  十一娘却心中一动。
  她想到了贞姐儿……
  如果有了适龄的玩伴,她也许就不会那么孤单了吧!
  自己要万一不行,把简师傅给请来,束脩肯定比罗家高!
  这是双赢。
  十一娘决定教林家这位慧姐儿。但也不能答应的太容易。得不到的常常是好的。
  她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我从来没有教过徒弟……何况我的技艺出自仙绫阁……”
  林夫人一听更为迫切。
  仙绫阁的绣品闻名天下,能学一鳞半爪,说出去在婆家多有面子!
  “四夫人,要不,您写封信去问问简师傅?我们学了难道还会和仙绫阁抢生意不成?再说了,仙绫阁就算是知道了,我们这样的人家,不仅没辱没他,说起来,还是他们占了便宜。”
  这位林大奶奶的脑瓜子转得可真快啊!
  十一娘咬了咬牙:“那我写封信回去问问!”又苦笑道,“偏偏大奶奶看中了我的绣艺,要只是看中了我院子里的那株西府海棠多好啊!”
  黄三奶奶故做不解地道,“看中你的西府海棠有什么好?”
  十一娘笑道:“我这就嘱咐人把它送到林大奶奶家里去,也免得这样费事了!”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
  林大奶奶更是道:“我院里倒有株玉兰花,你要是不嫌弃,我明天就让人给您送过去。”
  黄夫人听了就指着十一娘和林大奶奶对太夫人、林夫人道:“看见没有,都是些败家的。连两棵树都保不住,只有你们还当宝贝似的捧手里面。”
  这下子,大家再也顾不得矜持,个个捧腹大笑。
  把进来禀事的小丫鬟笑得一头雾水:“……妈妈说,可以开饭了!”
  第一卷 第140章 喜筵(中)
  人总是对和自己同阶层的人要容易接受一点。
  黄夫人一句“都是些败家的”的,让林大奶奶顿时对十一娘亲近起来。问她平时在家里都有些什么消遣?喜不喜欢听戏?觉得是长生班的庚长生唱得好还是结香社的白惜香唱得好?又有黄三奶奶在一旁凑趣,三个人笑语殷殷,十分亲热。
  走在前面的太夫人趁机回头看了一眼,放心地和黄夫人讨论山东人嫁姑娘和燕京有什么不同来。
  吃饭的地方是个小小的花厅,摆了五、六张桌子,只有东边一路坐了两个妇人。一个五十来岁,穿了件沉香色十样锦妆花遍地金通袖袄,乌黑的头发梳了个圆髻,只戴着赤金观音分心,表情很是冷峻。一位四十来岁,穿了宝蓝色牡丹穿花遍地金通袖袄,梳了个牡丹头,戴了赤金衔珠凤钗,红宝石戒指,笑容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另有个穿着大红刻丝金枝绿叶百花综裙妇人陪在两人身边。她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相貌很普通,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倨傲,给人一种不是很好相处的感觉。
  林大奶奶立刻低声道:“看见那个穿大红刻丝综裙的没有,唐家的三少奶奶杨氏。”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
  她吃惊的不是在这里遇到了建宁侯的女儿,而是林大奶奶证据里竟然有提醒的意思在里面。
  两人好像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长谈……有时候,缘份真是件奇怪的东西!
  感叹中,三人已望了过来。其中那个四旬妇人立刻笑着离席迎了过来:“大家可来迟了!”
  唐夫人等人纷纷和那妇人打招呼:“李夫人!”
  太夫人就朝十一娘招手:“来,见见山西总兵李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忙上前给李夫人行礼。
  李夫人一面还礼,一面道:“这可折煞我了。想当初,我们家老爷还是侯爷给救回来的……”
  “这又不是大殿论功行赏。”太夫人笑着打断了李夫人的话,“李夫人也太客气了些!”
  说话间,那五旬妇人和唐家三少奶奶杨氏走了过来。
  “早就听说侯爷娶了个贤良淑德的,没想到还是个美人!”那五旬妇人笑着上下打量她,“我们侯爷是个有福气的!”
  十一娘听着不由冒汗。
  在嫁给徐令宜之前,她只是余杭乡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而已,什么时候有贤良淑德的美名,这位妇人的帽子也太高了些!
  太夫人听了却只是呵呵地笑,然后对十一娘道:“这位是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梁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屈膝给梁夫人行礼。
  梁夫人忙携了她的手:“侯爷和我们家老爷兄弟相称,妇人不必多礼。”
  “哎呀!”一旁站着的杨氏突然掩嘴而笑,“可怜我妹夫多了个小婶娘。”
  十一娘听着一头雾水。
  太夫人就笑道:“唐家三少奶奶的二妹妹,是梁夫人的三儿媳妇。”
  十一娘恍然大悟。
  那梁夫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悦,笑着打哈哈:“我这不是怕给见面礼吗?”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倒把杨氏的突兀给掩了过去。
  唐家四奶奶有条不紊地安排大家入桌。
  太夫人、郑太君、黄夫人、林夫人坐了一席,梁夫人、李夫人、甘夫人、乔夫人坐了一席,林大奶奶、黄三奶奶、十一娘坐了一席,,就有司客的妈妈请了唐小姐的几位舅妈、姑妈,大家见了礼,唐夫人陪着几位舅妈坐了一桌,几位姑妈又坐了一桌,五桌满了,十一娘这边倒空出一个位置来。唐家四奶奶就笑着对杨氏道:“你也陪着坐了吧!”
  杨氏笑笑,正要入席,有小丫鬟跑进来:“长公主府的周夫人来了!”
  唐家四奶奶一听,忙迎了出去。杨氏见了,也跟了过去。
  黄三奶奶就向十一娘解释道:“驸马爷姓周。长公主年事已高,人情客往,都是儿媳周夫人出面。她是镇南侯王饶的嫡长女。”
  十一娘灵光一闪。低声道:“是不是福建布政使王大人的亲戚?”
  黄三奶奶微怔:“镇南王家的确出了一个做福建布政使的旁支兄弟。原来你们认识?”
  那就对了。
  给十娘说亲的那位。
  那位王夫人和十娘的姑姐姜夫人十分要好……
  她知道这些人家盘根错节,但是复杂到这种程度,她还是不由暗暗庆幸——如果不是太夫人改变主意决定带她出来,想自己摸清楚这些关系,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事。
  十一娘摇头:“我认识布政使王大人的夫人!”
  林大奶奶听着奇怪,正欲问个详细,唐家四奶奶和杨氏已一左一右地拥着位穿着大红刻丝蝴蝶葡萄褙子的三旬妇人走了进来。
  郑太君、太夫人几位年长的坐着没动,甘夫人、李夫人几位年轻的站起来和周夫人打招呼。
  周夫人十分活络,曲膝行礼问安,每人都不重样——问郑太君她的身体,问太夫人丹阳怎样了,问林夫人五小姐林明远什么时候嫁,问梁夫人已经先割了小麦什么时候割大麦,又打趣甘夫人怎么不和亲家坐在一起,是不是不好意思……她一个人就让气氛骤然热闹了三分。十一娘看着不由暗暗佩服。又听着这周夫人话里有话,不由低声地问林大奶奶:“甘夫人和谁是亲家?”
  林大奶奶笑道:“兰亭和梁大人家的长公子订了亲!”
  十一娘愕然:“什么时候的事?”
  “今年三月份!”林大奶奶笑道,“先前梁家一直求娶兰亭,甘家想先嫁了曹娥再议兰亭的婚事。谁知道六月间蒋家老祖仙逝了,蒋家想百日之内完婚,可福建离这里千里迢迢,又是盛夏,有些赶。甘家索性让曹娥等三年孝期过了再说。就先议了兰亭的婚事。说起来,兰亭也不小了。梁家的太夫人也一直病歪歪的,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的,兰亭这边岂不又要等三年。她底下还有两个正要议婚的妹妹呢!”
  十一娘脑子飞快地转着,勉强听出了一些道道来:“您是说,甘家三小姐要嫁到那个‘一门四进士,祖孙两阁老’的建安蒋家去。甘家七小姐却和梁家大公子订了亲。”
  这样一来,甘家三小姐就成了乔夫人的娘家人了?
  真是复杂啊!
  “嗯!”林大奶奶点头,看了一眼杨氏,然后朝十一娘眨着眼睛:“杨家想把二女儿嫁给梁家的大公子,可惜梁家的大公子早已和甘家的七小姐订了亲,二公子早和浙江按察使黄玉的次女订了亲,所以杨家的次女就嫁给了梁家的三公子。”说着,抿着嘴笑了笑。
  十一娘明白过来。
  不管是大家大族还是小门小户,长子长媳是全家的表率,是支撑门户的人,所以在长子的培养和长媳的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的。梁家这样做,根本就是不想和杨家结亲……她又想到兰亭的纯真聪慧,大度宽厚,不怪梁家一直求娶。
  她笑着朝林大奶奶眨了眨眼睛:“明白,明白!”
  林大奶奶眯着眼睛笑。
  十一娘突然觉得这个林大奶奶也是个很有趣的人!
  梁家的二公子娶了浙江按擦使黄玉的次女……她想到当初为太夫人的生辰大太太要送百寿屏风,五娘要紫檀做屏风底座,罗家有一块,却因为黄大人的母亲生辰被罗振兴拿去雕了一个寿星翁……一眨眼,都是两年过去了。她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来,她还欠兰亭一个情——兰亭在知道她成为徐令宜的继室时,曾委婉地告诉她,让她多看佛书,未曾不是希望她能从中得到心灵的平静,能度一切苦厄。可惜她当时自顾不暇。不敢和兰亭多接触,这一直是她心底的一件憾事。
  思考间,太夫人向她招手。
  十一娘忙离席去了太夫人那里。
  “周夫人,这是我们家四媳妇。”又指了周夫人对十一娘道,“这是长公主府的儿媳,我们燕京的能人,周夫人。”
  十一娘半蹲着行个福礼,周夫人忙还了礼,对一旁的太夫人道:“我说这是谁,这样的标致。我却没见过,原来是您们家的四夫人。”
  杨氏就在一旁道:“您觉得不觉得她长得和宋婕妤有点像。”
  周夫人一副没有听见似的模样和十一娘说着话:“我们家住在一条胡同,就在荷花里旁边,没事就去我们家里玩去,侯爷和我们家那口子,还有顺王,都是发小,好着呢,你也不要拘谨才是。”
  十一娘飞快地看了一眼太夫人,见太夫人微微颌首,就笑着喊了一声“姐姐”。
  周夫人立刻笑着应了,然后笑着对唐家四奶奶道:“你不用为难了。我和四夫人挤一桌。”
  唐家四奶奶急道:“那怎么能行?”
  “你以为我是稀罕你们家的饭菜啊!”周夫人嘻笑道,“我这不是想来凑个热闹吗?哪里没有这点吃的,喝的。”说着,也不管唐家四奶奶说什么,问十一娘,“你坐哪里?我们姐妹第一次见面,要好好说话才是。”又对太夫人等人道,“本应该布箸摆碗,几位伯母、婶婶看在我婆婆今天没来,也让我放肆放肆,到四夫人面前充个大姐。”
  逗得几位夫人哈哈大笑。
  那郑太君更是难得语带调侃地打趣人:“明天告诉长公主去!”
  周夫人就拉着郑太君的衣襟不放:“明天带了蜜饯果子去看伯母”把个郑太君逗得直笑,点着她的额头:“去吧,去吧,免得在这里闹我们。”
  大家又是一阵笑。
  她就拉了十一娘往十一娘的席面去。
  第一卷 第141章 喜筵(下)
  周夫人拉了十一娘往十一娘的席面去,一眼就望到了黄三奶奶,指着她笑道:“我说怎么不见你,原来躲在这里。看见我来也不打声招呼。”
  黄三奶奶已笑着站了起来:“我这不是在这里等着吗——等姐姐和四夫人说完了话,也该轮到我了。”说着,离席曲膝给周夫人福了福。
  周夫人忙还了礼。
  林大奶奶也离席和周夫人见礼。
  周夫人还了礼,笑着拉了林大奶奶的手:“刚才还在问明远的婚事,可巧就遇到你了!”
  林大奶奶苦笑:“燕京略有头脸的人家都看遍了,明远都不满意。周姐姐要是有那合适的,也帮我们家明远关心关心。”周夫人忙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眼角却忍不住瞟了十一娘一眼。
  十一娘也不由在心底苦笑。
  这都是些什么事啊!
  黄三奶奶看在眼里;笑着招呼周夫人坐下;丫鬟们上了茶;唐夫人吩咐上菜;立刻有穿红着绿的丫鬟巧笑嫣然地端了菜肴上来。
  唐家还有一些客人在偏厅;唐家四奶奶留了三少奶奶杨氏在这里服侍;待菜上齐;告了个罪;去了偏厅。唐夫人亲自做东;敬酒劝菜;一时间;到也很是热闹。
  吃了饭;移到花厅后的暖阁喝茶;座夫人问是打牌还是听书。
  大家都望向太夫人;太夫人则偏身问一旁唐小姐的舅妈们:“…一打牌还是听戏?”
  唐夫人娘家在临潼也是大户人家;家里也曾出过知府、参政;只是比起在座的诸位实在是差得远。那大舅妈忙道:“都不拘;都不拘!”
  太夫人又笑问身边人;大家也都说不拘。
  “那就打牌吧!”太夫人笑道;“如今上了年纪;怕吵!”
  唐夫人看着在座的年长的居多;笑着点头;叫丫鬟进来支了几张牌桌;拿了了南竹雀牌;郑太君、太夫人、黄夫人、林夫人一桌;梁夫人、乔夫人和唐小姐的一位剪妈;一位姑妈一桌;李夫人坐到太夫人左边看牌;甘夫人和周夫人坐到一起;加上林大奶奶和唐小姐的另一位姑姑;又凑了一桌。
  十一娘坐在太夫人的右边;黄三奶奶坐在黄夫人的左边;两个人就挨在了一起;不时议论几句牌局的优劣。这方面十一娘不在行;多半是听黄三奶奶讲;这才发现打麻将有很多的窍门;不亚于一道高等数学题;渐渐听出些门道来;也颇感兴超。黄三奶奶见十一娘并不是敷衍她;说的更起劲。
  一旁的黄夫人嫌她唠叨:“你们再去开一桌去。”吓得十一娘连连摆手;“我不会;我不会!”
  黄三奶奶脸一红;可不敢再出声了。
  有司客的妈妈带了个穿着蓝绿色妆花通袖袄的妇人走了过来。
  十一娘定眼一看;竟然是姜柏的夫人。
  因为元娘去世;谆哥要守孝;两家只是过了庚帖。只是不知道过了孝期这婚还议不议。
  她思忖着;那姜夫人已笑着给太夫人曲膝行礼:“听说您在这里;过来问个安。”
  太夫人抬头望着她就笑了起来:“什么时候来的?吃了饭没有?”态度很是亲热。
  十一娘心中微动。
  想到第一次见到姜夫人时的那种低调;再看她主动过来给太夫人问安;心里肯定是很希望能和徐家结亲的。而太夫人对她这样的亲昵;想必也有孝期过后接着议亲的意思。
  就听姜夫人笑道:“刚来。因家里有客人;所以吃了饭才出的门。”
  太夫人点头;指了十一娘:“你们见过没有?我四儿媳!”
  元娘小殓的时候见过;此刻却不好详说。
  两人笑着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