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I]-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话音未落,徐令宽又急急奔过去:“你没事吧!”
  一旁的三夫人看了呵呵直笑,徐令宜也跟着摇头,把五夫人弄了个大红脸,惹得三爷也笑起来了。
  正是喧阗时,杜妈妈扶着太夫人出来。
  杜妈妈穿了件大红遍地金的褙子,头上还破天荒地簪了对指甲盖大小的大红绒花,显得很喜庆,也很精神。
  太夫人则穿了件丁香色仙鹤纹的刻丝褙子,簪了朵红宝石宝结,比起往日来多了几分华丽。
  “祖母,祖母!”谆哥跑了过去。
  太夫人呵呵地笑,摸了摸谆哥的头,牵了他的手。
  落了单的徐嗣诫一个人站在黑漆落地柱旁,眨着眼睛望了望依偎在太夫人身边的谆哥,又望了望正笑着和三夫人说话的十一娘,垂下了眼睑。
  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徐嗣谕眼底就闪过一丝嘲讽,屋子里已响起太夫人慈祥的声音:“大家都到齐了吧!”
  “到齐了。”三夫人笑盈盈地上前应道。
  “那好。”太夫人望向徐令宜,“我们一起去祠堂吧!”
  徐令宜恭声应“是”,大家坐着青帷小油车去了位于徐府东边的祠堂。
  徐氏宗祠有五间,青石甬路,两边植着苍松翠柏,中间立着个三尺见方的青绿大鼎。
  徐令宜先领着男子进祠堂献爵、焚帛、奠酒,然后由太夫人领着十一娘、三夫人、五夫人在列祖遗像前供奉祭品。姨娘、丫鬟、婆子都悄无声息地立在祠堂仪门之外候着。
  待祭了祖出来,天色已暗下来。
  四周大红灯笼高挂,映着皑皑白雪一片彤红,不时劈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年节的气氛扑面而来。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重新坐了青帷小油车回了太夫人屋里。
  太夫人在厅堂正中的铺着大红彩绣坐垫的太师椅上坐下,先是徐令宜领着徐令宁和徐令宽上前给太夫人行了礼,后是徐嗣勤领着徐嗣谕、徐嗣俭、谆哥、徐嗣诫给太夫人行礼,再是十一娘领着三夫人、五夫人给太夫人行礼,然后是各房的姨娘们上前行礼,有体面的妈妈、丫鬟们上前行礼。
  杜妈妈在一旁唱喝,魏紫和姚黄负责打赏。
  箩筐里的银锞子哗啦啦的响声夹杂着丫鬟妈妈的谢赏声,屋了里的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然后放了爆竹,按男女长幼尊卑分别在东次间、厅堂和穿堂摆了家宴,喝着金华酒,吃着吉祥果、如意糕,一直闹到了亥初,撤了家宴上了茶。又有徐令宽领着徐嗣勤、徐嗣谕、徐嗣俭、谆哥和一众小厮去放烟火爆竹,丫鬟妈妈拥在屋檐下看烟火。
  徐嗣诫被留在了屋里,滨菊喂他喝百合莲子羹。
  谆哥屋里的大丫鬟看着不由嘱咐道:“你少喂一些。小心晚上尿了床。”
  滨菊扬脸笑道:“五少爷乖得很,半夜自己起来。”
  坐在一旁的太夫人听了音,道:“几岁了?”
  滨菊忙敛了笑容,恭敬地道:“说是三月初三满四岁。”
  太夫人没再说什么,转身吩咐五夫人:“你有身孕,早些去歇了吧!”
  五夫人也有些累了,辞了十一娘等人,由丫鬟婆子簇拥着回了屋。
  太夫人起身去更衣。
  杜妈妈跟着进去服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谆哥那会,可是眨不得眼睛的。”
  话说的突然,又有些莫明其妙,但服侍了太夫人几十年的杜妈妈却知道她这是在说徐嗣诫。她一面拿了澡豆给太夫人净手,一面道:“我们谆哥金贵着呢!您还记得不?那年喝粥,灶上的婆子在六月雪里加了一把碧梗。大家都说好吃,只有谆哥,说米太糙,咽不下去。”
  太夫人笑起来:“他可是受不得一点点磨。”
  “可不是。”杜妈妈和太夫人说说笑笑回了东次间,正好遇到子夜家家户户放爆竹,此起彼伏,足足有两刻钟才停下来。
  徐令宜过来请太夫人去歇下:“……明天一大早还要进宫朝贺。”
  太夫人毕竟上了年纪,吩咐三夫人几句“小心火烛”之类的话,伸手让十一娘扶着进了内室。
  十一娘和杜妈妈一起服侍太夫人卸了簪钗,净脸净手换了小衣上了床,正要退下,却被太夫人一把抓住了手,然后从枕头下摸了个荷包递给她。
  “这是给你的,”她笑眯眯地望着十一娘,“压岁钱。”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接您的压岁钱……”
  没待她话说完,太夫人已把荷包塞到了她的手里:“还没过及笄礼,一样是孩子。听话。拿着。这是我给的。”
  十一娘见太夫人给的诚,笑着接了过来。
  荷包有些沉手,她道谢,揣在了怀里。
  太夫人看着满脸笑容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她的手,道:“我记得,你是五月初五的生辰吧!”
  “娘的记性真好。”十一娘笑道,“我是五月初五子时生的。”
  “嗯。”太夫人笑着点头,“得好好操办操办才是……”
  十一娘没有放在心上。
  今年的五月初五她十五岁,要举办象征女子成年的及笄礼,自然比其他的生辰要办的隆重些。
  她只是笑了笑,服侍太夫人歇下,这才回了厅堂。
  谆哥儿还跟着徐令宽在放烟花,徐嗣诫却已在滨菊怀里睡了。见十一娘出来,三夫人揉了揉眼睛:“娘歇下了?”
  “嗯!”十一娘点了点头。
  三夫人朝三爷望去:“要不,我们也散了吧!”
  三爷朝徐令宜望去。
  徐令宜想了想:“也好,把这里交给小五吧!”
  三爷犹豫道:“要不我留下来吧!”一副不放心徐令宽的样子。
  “就交给他吧!”徐令宜笑道,“我们也该歇歇了。”
  三爷见徐令宜这么说,不好反驳,有些担心地看徐令宜叫了徐令宽进来嘱咐。
  徐令宽却是满脸的兴奋:“你们快去歇了吧!我保证让几个侄儿安安全全的。”
  徐令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带着十一娘和睡着的徐嗣诫走了。
  三爷和三夫人见状,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叫了秋绫来看着徐嗣勤兄弟,这才回了屋。
  十一娘洗漱出来,看见徐令宜正倚在床上拿了她之前放在枕边的荷包把玩。
  “娘给的。”她笑着解释道,“说是压岁钱。”她还没来得及看是什么。
  徐令宜笑了笑,把荷包重新放回枕边,然后从枕下拿出一个小小的雕红漆匣子递给她:“给!”
  十一娘愕然。
  他什么时候藏了个匣子在枕头下面……刚刚铺床的时候都没看见……
  而徐令宜见十一娘并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露出喜悦的表情,颇感窘然,勉强地笑了笑,然后很是随意地把匣子丢在了被子上:“不是过年吗!”
  毕竟是好心送礼物给自己。
  十一娘忙拾了匣子,粲然笑道:“是给我的新年礼物吗?”
  徐令宜淡淡地“嗯”了一声,转身去睡了。
  十一娘就笑着打开了匣子。
  昏黄的灯光下,璀璨夺目的宝石光辉让她不由眯了眼睛,半晌才看清楚匣子里的东西。
  鸦青色的丝绒下,依次摆着十二枚鸽子蛋大小的红宝石。
  “侯爷……”十一娘心里微微有些不安,“这……”
  东西太名贵了。
  她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接受。
  背对着十一娘的徐令宜感觉到她的忐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间就有了淡淡的喜悦,可说出口的话却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味道,“快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第一卷 第二百十五章 正月(中)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十一娘就起来了,和徐令宜随意吃了两个肉包子,就开始按品着装。
  刚穿戴好,滨菊抱着徐嗣诫、三位姨娘还有陶妈妈等人过来给他们拜年。
  徐嗣诫的眼睛还没有睁开,睡眼惺忪地依在滨菊的肩上。
  十一娘笑着揉了揉他乌黑的青丝,拿出装了银锞子的荷包打赏她们,带着徐嗣诫跟着徐令宜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已经起了身,正让杜妈妈带果子点心:“……最快也要到午初才能回。我记得有一年还拖到了未正。”
  这也是十一娘和徐令宜早餐不敢喝粥的原因。
  谁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难道还能中途上厕所不成!
  十一娘笑着点头,让徐嗣诫给太夫人拜了年,然后过去帮杜妈妈装匣子。
  三爷和三夫人来了,身后还跟着徐嗣勤、徐嗣谕和徐嗣俭。
  徐嗣俭进门就问:“谆哥呢?他还没有起床吗?”
  据说昨天他们玩到丑初。
  “我早起来了!”谆哥突然出现在门口,“我才没有睡懒觉呢!”
  他很不服气地瞪了徐嗣俭一眼,然后跑到太夫人面前祝太夫人“新春如意”。
  太夫人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他转身跑到徐嗣诫的面前:“你给祖母拜年了没有?”一副要告诉他怎样做的模样。
  滨菊忙道:“拜了,拜了。一来就给太夫人拜年了。”
  他就满意地点了点头。
  惹得太夫人呵呵直笑。
  三爷和三夫人也笑起来,带了徐嗣勤兄弟上前给太夫人拜年。五爷扶着五夫人来了。
  大家互相打着招呼,十分亲热。
  太夫人看着天色不早,留了杜妈妈在家,带着儿子、媳妇去了皇宫。
  一行人在午门前分手,徐令宜领了徐令宁和徐令宽去奉先殿朝见皇上,太夫人则领了十一娘、三夫人和五夫人去坤宁宫朝见皇后。
  宫门外早已设好了帷帐。内命妇在西北;公主在东南;外命妇在西南。
  进了帷帐,十一娘看到很多熟面孔。
  威北侯林夫人、林大奶奶、忠勤伯甘夫人、中山侯唐夫人、程国公乔夫人还有林大奶奶的嫂子都在,却没有看见永昌侯黄夫人和黄三奶奶。
  都是熟人。太夫人带着媳妇上前行礼。
  门口就传来一阵喧阗的笑语声。
  大家不由侧目。
  就看见七八个命妇簇拥着建宁侯、寿昌伯两妯娌走了进来。
  有人迎上前去打招呼,也有人站在原地含笑点头,还有人侧过脸去和身边的人说话,做出一副视而不见的样子。
  至于建宁侯夫人和寿昌伯夫人,则满脸笑容,热情地和迎上前的人打招呼,点头和那些含笑的人致意,场面十分热闹。
  十一娘就听见身后有人冷“哼”,低声道:“这可是在坤宁宫。太没有规矩了!”
  她犹豫着要不要回头看看这话是谁说的,却看见建宁侯夫人笑盈盈地走了过来。
  “太夫人。”她远远地就和太夫人打招呼,“还是上次五皇子的丧仪见过。您身子可还好?”
  五皇子的夭逝不仅是皇家的伤心,更是徐家的伤心。加上关于五皇子的夭折私底下还有一些传闻,大家听着建宁侯夫人话里有话,或露出好奇的目光,或露出忿然的表情,或皱着眉头,或幸灾乐祸的笑,俱朝着太夫人望去。
  被众人注视着的太夫人却神色自若,眼角眉梢也没有动一下,“老身虽然年纪大了,幸而牙口还好,饭量不减。多谢建宁侯夫人关心了!”颇有些“廉颇虽老,还能领兵”的味道。
  太夫人绵里藏针的话锋帷帐里的人都听出来,不由敛声屏气盯着两人看。
  那建宁侯夫人则心中暗恼。
  想当初,皇上还只是个皇子的时候,徐家在太后面前像乖乖儿似的。现在女儿做了皇后,就翻脸不认人了。三番五次拒绝杨家的好意不说,还指使文家的人和杨家争内务府的瓷器生意。这一次要不给点厉害他们看看,只怕以后更嚣张。杨家哪里还有活路可走。
  想到这些,她心里冷冷一哼,似笑非笑地道:“太夫人真是好福气啊!有孝子贤媳,又子孙满堂,自然是吃的香睡得好了。”然后瞥了十一娘一眼,“对了,听说您新近添了位孙子,怎么也不带进宫里来给皇后娘娘瞧瞧!毕竟有永平侯夫人教导,想来礼仪风范都不同一般吧?”
  永平侯徐令宜在外面养了个小妾,儿子都三岁了才抱回家——这是近几日燕京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见面就要互问“知不知道”的大新闻。谁不知,谁不晓!
  可这样直接,在这种场合……太少见了!
  满帷帐的人没几个能掩饰吃惊的,望着太夫人的有之,望着十一娘的有之,望着三夫人、五夫人的也不少。
  一时间,帷帐里落针可闻。
  自孩子的事传出去或,十一娘就有心里准备——出了这样大的八卦,谁遇到她估计都会说一说。她也有心里准备,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用太夫人的话应付所有的人。可没想到,竟然有人会在这种场合,以这种口吻说出来。
  看样子,自己的“准备”做得还不够。
  她敛了笑容,神色凝重地望着建宁侯夫人。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恶意攻击,十一娘觉得不能客气,更不能退缩、容忍,得四两拨千斤的反驳。要不然,这种人只会表现得更嚣张。甚至觉得你怕她,说出更难听的话来。
  不过,自己是媳妇,有太夫人在场,不能越过太夫人去反驳,要不然,就失了礼数。
  她不由朝太夫人望去。
  而站在十一娘身后的三夫人则显得有些尴尬。
  都是四房做的好事!现在却让大家跟着一起丢脸。
  她朝五夫人望去。就看见五夫人蹙了蹙眉头。
  这个建宁侯夫人,不怪别人瞧不起!她到底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她这样,不仅是在打徐家的脸,还打了皇后娘娘的脸。要知道,杨家是太后的外家,徐家是皇后的外家,太后和皇上又不是亲生母子。大庭广众之下这样针锋相对,让这些外命妇怎么想?恐怕不到半天,整个燕京都要传出太后与皇后不合的传闻出来了!
  她也朝太夫人望去。
  只见太夫人扬眉一笑:“还真让建宁侯夫人说对了。”然后笑着拉了十一娘的手,“我这个媳妇,不是我夸。虽然年纪小,却进退有礼,行止有度。孩子交给她,我是一百个放心,一千个放心。”
  既没有肯定建宁侯夫人的话,也没有否定建宁侯夫人的话,更没有针对建宁侯夫人的话反驳,把事态扩大。
  在场的诸位夫人听着都微微笑起来。只有建宁侯夫人,脸色微沉,正欲说什么,谁知道太夫人突然一个转身,把大家的目光引了过去。
  只见她笑盈盈地问站在身边的唐夫人:“咦,怎么不见你们家四太太?那可是个百灵鸟,说起话来不知道有多好听。我常对我几个媳妇说,要跟着唐家的四太太学学怎样说话才是!”有暗暗讽喻建宁侯夫人不会说话的意思,又把话题引到了家长里短上来。
  唐夫人面露犹豫之色。
  她不想得罪徐家,但杨家是她的亲家——她总不能胳膊肘儿往外拐吧!
  而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寿昌侯夫人见自己的嫂嫂落了下风,脸色不善地朝这边过来。
  帷帐里的气氛就一滞。
  五夫人看着目光一转,立刻上前虚扶了太夫人的胳膊:“您又让我们跟着唐家四太太学,又让我们跟着林家大奶奶学,还让我们跟着黄家三奶奶学……我们到底跟谁学好啊?您也要给我们个准信才是。”语带娇嗔,像个撒娇的孩子,立刻冲淡了帷帐里的紧张气氛。
  大家都笑了起来。
  甘夫人是太夫人的亲家,在这种场合下,她自然是要帮着徐家的,一改往日的低调内敛,立刻笑着和五夫人开玩笑:“你婆婆是让你跟着唐家四太太学说话;跟着林家大奶奶学管家;跟着黄家三奶奶学着哄婆婆开心……”
  突然有人接口道:“这是谁在我背后编排我媳妇呢?”
  大家循声望去,看见黄三奶奶扶了婆婆永昌侯黄夫人走了进来。
  “谁让你们来迟了!”甘夫人有意和永昌侯夫人胡搅蛮缠,这样就可以把走过来的寿昌伯夫人晾在一旁了,“不编排你媳妇编排谁去?”
  刚才永昌侯黄夫人虽然不在场,但见徐家女眷和杨家的女眷对峙而立,也能猜出几分来。
  她可不希望徐家和杨家这个时候闹起来。要知道,太后年纪不小了,总有走的一天。皇后的日子却还长着。犯不着因此得罪了太后落得个不孝的名声。
  永昌侯夫人立刻轻轻掐了一下扶着自己的三儿媳。
  黄三奶奶也是个聪明伶俐的,进来就看见两家僵峙的局面,婆婆再这么一捏,哪里不明白,立马笑道:“那也不能说我是在哄我婆婆。我什么时候哄我婆婆了?我是真心伺候我婆婆!”然后装疯卖傻地问永昌侯夫人:“婆婆,您可要为我做主啊!”
  惹得大家又是一阵笑。
  就有内侍陪着笑脸跑进来:“诸位夫人,皇后娘娘升宝座了!”
  大家神色一凛,按各自丈夫的爵位、品阶,按文武左右站好。就听见坤宁宫隐隐传来奏乐的声音。这是皇贵妃领着内命妇给皇后娘娘敬贺新春了。
  大家表情又肃穆了几分。
  第一卷 第二百十六章 正月(下)
  皇贵妃领内命妇给皇后娘娘恭贺新春后,接着就是公主,最后是外命妇。
  待从坤宁宫出来,已到午正。
  都是熟人,少不得亲亲热热互道恭贺,又约拜年的日子。
  太夫人答应了这家就顾不得那家,答应了那家就顾不得这家,索性说心情不好,一律推了。
  大家想到这几天徐家发生的事,都不约而同露出“明了”的神色,或委婉、或直接地安慰着太夫人。又有那边公主帷帐的几位金枝玉叶出了宫门,大家纷纷上前打招呼。
  笑语喧阗间,十一娘看见十娘的婆婆、茂国公府王老夫人一个人朝东门去。
  感觉到有人看着她,她转过身来。
  看见是十一娘,笑着点了点头,表情却显得有些勉强。
  先前没有见到,现在既然碰到了,应该过去打声招呼才是。
  “娘,我过去和王老夫人行个礼。”十一娘低声和正与长公主说话的太夫人耳语。
  太夫人点了点头,继续和长公主说着话:“……不服老不行。昨天小五放烟花,看到一半竟然睡着了……”
  长公主点头:“可不是。所以说到时候你也来。我们几个老姊妹聚一聚。喝点金茎露,听听小曲……”
  十一娘见两人正兴浓,没有注意到自己,轻手轻脚地往王老夫人那里去。
  谁知道刚走了两步,就被跟在长公主身后的周夫人拉了衣袖:“我婆婆请你婆婆初六过府饮酒,你也来吧!趁着这个时候是你三嫂当家。我介绍几个人你认识。”
  能和长公主家来往的,非富即贵,而这个时代的女子全是妻以夫贵,看似平常交往,往往会露着不平常的信息。虽然说周大人和徐令宜是发小,可周夫人这种见人就熟的做派却让十一娘不是很放心。
  她笑道:“我哪能做得了主,这得看娘的意思,看侯爷的意思。”
  周夫人笑得狡黠:“你同意就行——其他的,我来想办法!”
  周夫人出身公卿世家,嫁与公主为媳,虽然待人热情周到,但骨子里却带着几份肆无忌惮。
  她怕周夫人说出什么让人误会的话,让太夫人以为自己想打入周夫人的圈子里去。
  “看周姐姐说的。”十一娘笑道,“我婆婆又不是那不通情理的人——我是想问问到时候有没有其他的安排。要知道我们家侯爷的足痹之症还没有完全好呢!”
  “对,对,对。”周夫人听着掩嘴而笑,露出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笑容,“那你记得提前给个准信我。我也好安排安排。”
  十一娘应喏,再抬头却不见了王老夫人的影子。
  “你这是在找谁?”看见她东张西望,周夫人也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建宁侯和寿昌伯两妯娌随着内侍往慈宁宫的方向去。她笑道:“杨家这两位夫人可真是孝顺。据说每个月的朔日、望日都要进宫探望太后娘娘。”又打趣十一娘,“说起来,你可差远了。还不如你们二嫂。她原来还隔三岔五的进官和皇后娘娘叙一叙。你到好,不见了踪影。”
  十一娘只好以不变应万变:“我不是还要照顾侯爷吗?”心里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安——说起来,茂国公府也是公卿世家,怎么一副不与人多做交往的样子。
  “奇怪,”她喃喃地道,“刚才茂国公府的王老夫人还在这里,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
  “有什么好奇怪的。”周夫人低声道,“自从王琅出了那档子事,王老夫人哪里还好意思和大家亲热。自然是要早点走……”话没说完,想王琅是十一娘的姐夫,尴尬地笑了笑,忙道,“大过年的,我们说这些做什么!你记得回去问问,早点给个准信我。”
  大家说起王琅都说他不好,问怎么不好,又都含含糊糊的,难得遇上一个像周夫人这样爽快的人,十一娘拉了她的衣袖,奇道:“周姐姐,我这姐夫到底怎么了?”
  周夫人“嘿嘿”地笑:“没什么,没什么!我看他不顺眼罢了!”
  燕京巴掌大的地方,周夫人又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燕京贵族,自己认识的人中,只怕没有谁比她更熟悉各公卿之家的流言蜚语了。王家发生的事,以前的瞒不过她,现在的只怕也瞒不过她。
  十一娘想明白了,索性拉着她朝宫墙那边走了几步:“周姐姐不是外人,我跟您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