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御医-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章 赤 诚
     更新时间:2008…6…2 0:06:25 本章字数:2684
    卫螭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关于标点符号的话题。李二陛下是非常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帝王,历史上,他为帝期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下设六种学校,接受各级子弟入学,还有为皇亲国戚和高级官员子弟设置的崇文馆、弘文馆。曾因科举取士而高兴的说:“天下英才尽入吾觳中。”
    卫螭说了标点符号的用处后,李二陛下就明了其中的好处,道:“此事,朕会召国子监祭酒等各学博士进宫商讨,子悦,你又立了一功。”
    卫螭有些发愣,结巴道:“陛……陛下,这……这不算功劳吧?这只是一点小东西,身为子民,这点小事就不用算功劳了,您才给臣升了四品官,这可才半年不到,再升,臣也不敢做,不如,赏点金子银子啥的,绫罗绸缎就不用了,咱家人少,穿不了那么多,金子银子多可爱呀,没事看看也好。”
    “……”
    李二陛下无言,看卫螭的目光,似乎又有踹他的想法,长孙皇后在一旁抿嘴微笑,这卫螭吧,还真如丈夫和儿女们说的一般,不好说是个什么样的人。
    卫螭看情况危险,连忙转移话题:“陛下,您找臣的第二件事是啥?”
    “朕让你小子给气糊涂了,差点忘了正事。”
    卫螭一本正经:“陛下您谦虚了,以您的英明神武,咋可能被臣这样一个小子给气糊涂呢?”
    “别废话,说正事!”
    李二陛下正正脸色,道:“朕传你来的第二桩事,就是刚才在朝堂上吐蕃赞普提亲的事情。”
    一听是这个,卫螭连忙叫道:“陛下,臣是司农寺少卿,主管农事,不管国事的,陛下有空,咱可以讨论一下番茄怎么推广种植,玉米的产量啥的,再或者,讨论一下医学问题,臣也是能答上话的,吐蕃的问题,臣是外行,还是别说了吧?”
    说完,小心翼翼的打量着李二陛下的脸色,李二陛下板着脸,看不出喜怒的表情,沉声悠然道:“那你为何在朝堂上冲着吐蕃使者瞪眼呐?”
    “呃……那是臣从未见过吐蕃人,好奇,人皆有好奇之心嘛,嘿嘿。”
    “那你为何又冲李纲直瞪眼,巴不得扑过去揍人家一顿呢?”
    “呃……陛下,谁是李纲?”
    李二陛下瞅了卫螭一眼,道:“李纲就是建议朕同意吐蕃提亲的人。”
    卫螭恍然,小声嘀咕:“丫就是李纲啊,久仰大名,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卫螭卫子悦,朕在问你话,朕是君,尔是臣,朕命令你必须答。李纲的提议,你怎么看待?”
    李二陛下一副喜怒莫测,深沉威严的表情,卫螭愁眉苦脸,想了想,问出这么一个问题:“陛下,是用比较直白的说法,还是用比较婉转含蓄的说法?”
    “直白怎么说?婉转含蓄又如何?”
    “婉转含蓄的说法,那就是臣不赞同李纲大人的话;直白的说法,李纲大人的话,纯属扯谈,读书读傻了他。”
    呃……还真够直白的。
    长孙皇后又是抿嘴一笑,起身,道:“陛下,您与子悦商议国事,臣妾出去看看,叫御膳监给你们弄点儿饭菜过来。臣妾告退。”
    长孙皇后走后,卫螭抓抓脑袋,苦着脸想了想,道:“陛下,臣给您交个底儿吧,一直以来,臣都不愿碰触国事,一是臣真的不是很懂这方面的事情,二是,臣怕死。虽说臣是从海外归来的,但只要谁有心,随时可以扣臣一顶来历不明的帽子,甚至可以捏造说臣居心叵测啥的。臣这条命,可说是劫后余生的,等于白活出这么一大截,活着多好啊,臣还年轻,还想看着将来卫府开枝散叶,儿孙满堂。臣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一切,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
    “说到为官之道,说到国家大事,臣的本事,自己心中也明白,就是个半瓶水,没啥出挑的。臣曾和陛下您说过,臣这样儿的,上马可能贻误军机,下马可能祸害百姓,这不是玩笑话,而是臣的心里话。臣心中明白,陛下手下人才济济,咱能比上的不多,但有些东西,臣又忍不住想说,那咋办呢?臣想来想去,唯有坦诚一途。”
    说到这里,卫螭抬眼看了李二陛下一眼,李二陛下声色不动,端着茶杯,慢慢的品茶,见他目光看来,平静的道:“接着说,你还有话没说完吧?”
    卫螭咬咬牙,干脆豁出去了,这个问题拖的越久,对他越不利,还不如趁现在赶快交代清楚:“臣知道,魏征魏大人以前是息王建成的人,但陛下仍能重用他,听进他的直言进谏。还有臣的义父等几位老帅的存在,陛下的容人之量,用人之道,让臣觉得,臣如果以赤诚待陛下,陛下或许能对臣有几分怜惜,能给臣一条活路。”
    卫螭诚心诚意的行礼,静待李二陛下对他的“判决”。李二陛下沉默良久,等得卫螭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完蛋了的时候,他老人家说话了:“卫螭,你很聪明,扬长避短,示朴藏拙,这道理懂的人多,但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陛下,您又高看臣了。臣这是有自知之明,在别人面前,或许好虚荣,偶尔显摆一下,但臣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水平,陛下您慧眼如炬,臣不敢欺瞒。”
    “行了,不用说了,你的用心,朕明白了,你且起来,听朕说。”
    “谢陛下。”
    卫螭站起身,李二陛下道:“看着朕。”
    卫螭很听话,抬头看着李二陛下,很帅的一张老帅哥脸,看一次被打击一次,唉,这古代,咋这么多帅哥涅!
    李二陛下道:“当日在军营,朕曾说过,只要你卫螭是人才,朕就敢用你,赏罚分明,你自己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里。今天,朕再重申一次。”
    李二陛下眼中散发着自信的光彩,帅哥脸上神采飞扬,自豪道:“朕从太原随父皇起兵,马上征战天下,经历大小阵战百场,朕的天下,靠的是朕和诸位将士们浴血拼杀而来,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败坏的!卫螭,你听见了没?”
    卫螭低头,心悦臣服,也心安理得了:“陛下,臣听进去了。”
    =========
    这章补昨天少的一章,昨天心情巨恶劣,不过,看了小魔魔童鞋叫偶赔钱的书评,莫名其妙就好了,呵呵,谢谢小魔魔童鞋。
    诸位,谁家有黄历,翻出来看看,昨天不是大胸?喵喵的,诸事不顺啊!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六章 从专业角度出发
     更新时间:2008…6…2 0:06:26 本章字数:3070
    李二陛下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个笑容,道:“既然听进去了,那就说说,为何你认为李纲读书读傻了?”
    卫螭不好意思的笑笑,道:“陛下,有地图吗?咱指着地图说。”
    “也好。”
    带着卫螭到有地图的偏殿,这地图大的,开眼界了。不过,也难懂的开眼界了。现在的地图,还没有经度、纬度的说法,卫螭绕着整张地图看了三遍,对比着记忆中的中国地图,以及在网上看过的后人绘制的初唐疆域图,寻找熟悉的地名,终于看出点头绪来。
    整理了一下思路,道:“陛下,其实臣不是很懂,只是,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吐蕃离我大唐如此之近,如今还好,吐蕃赞普建国不久,还有一些小部落没有统一,忙于国内,无暇东顾,但,时日一长,必成我大唐心腹大患。”
    卫螭想了想,请李二陛下拿了张大纸来,把自己记忆中的地图画了出来,憨笑道:“陛下,臣等一路归来,听了不少东西,也见识不少,臣就给您讲讲这一路的见闻吧。”
    “吐蕃是才建国不久的新国家,它的建立者,就是如今的赞普松赞干布,此人少年英伟,十三岁时,他的父亲,前任赞普被仇人毒死,他继承了赞普之位,训练军队,为父亲报仇,逐步统一全国,定都逻些,建立了统一的强大的国家。但就吐蕃目前的国情来说,战力是有,国力绝对比不上我大唐。”
    “此话怎讲?详细说来。”
    “是,陛下。陛下请看,吐蕃的地理位置,吐蕃地处高原,地势极高,境内崇山峻岭无数,经年积雪不化,严格说来,全年只有冬春秋三季,没有真正的夏季可言,酷寒、干旱,生存条件恶劣,可说是真正的穷山恶水之地。臣从自己的专业来说吧,农业方面,耕作方式落后,环境恶劣,只能种植耐寒、耐旱的,一种叫青稞的作物,与我大唐的物产丰饶是不能比的。但这样的环境下,对人体的锻炼极大,吐蕃人从高原下来之后,普遍比中原人强壮、力气大,而如果是我唐人上去,则恰好相反,首先有一种叫高山反应的病症,就是我大唐军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卫螭又给李二陛下讲解了一下啥叫高山反应。什么大气压,空气稀薄啥的,这些专业名词不好解释,卫螭只好说成气。
    “越高的地方,气越稀薄,人也越难生存,越低的地方,气越多,人就容易生存。在低的地方生活惯了的人,上到高原地区,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这就是高山反应。”
    “除了高山反应,还有雪盲的问题。”
    “何谓雪盲?”
    “阳光照射在雪上,形成强烈的反光,人的眼睛看了,眼睛会流泪,怕光,暂时失去视物能力,也是高山病的一种。吐蕃国内,多的是雪山,每天的日照时间比中原长,就算是吐蕃人,也不敢直视太阳下的雪上。”
    “如此说来,吐蕃人岂不是无敌之师?”
    “非也。我们的军队攻不进吐蕃,但吐蕃要想来攻我大唐,也有一个习惯的问题,那就是吐蕃人畏热。他们常年生活在酷寒之地,习惯穿皮裘、厚衣,就算要与我大唐开展,也只会挑选天气凉爽的季节。而我军,只要不上高原,以我大唐的军力,吐蕃不足为惧。”
    “臣的看法,吐蕃目前还构不上对大唐形成威胁,咱大唐的威胁也不是他们,可徐徐图之。至于怎么图,这就要看陛下与诸位大人们的规划了,臣不擅长这方面,不过,有句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臣以为,可从吐蕃的农业入手,饿肚子都会死人的,陛下。”
    卫螭言尽于此。他曾关注过一段时间的唐初历史。唐太宗李二陛下,是一名非常有地缘政治概念的皇帝,以他的英明睿智,卫螭相信,说了这么多,李二陛下心中肯定有了自己的判断,不用他再多说了。
    说完吐蕃,李二陛下显然对卫螭归来的路线很感兴趣,接着问周边国家的情况。卫螭努力的回忆历史记载,貌似现在大唐周围的国家,除了吐蕃打不过去外,都不是问题。如果不是被李二陛下打怕了,西域诸国哪会赠他一个天可汗的称谓。
    努力的回忆西亚诸国现在的情况,以目前来说,大唐还是东方第一强国,现在要讲究的是长期战略,短期之内,在没摆平北边之前,西域、吐蕃、南诏等,可以缓缓图之。
    李二陛下绕着地图走了两圈,道:“子悦所言,与朕不谋而合,如今听了你对吐蕃的介绍,朕更坚定心意。我大唐的威胁,如今在北,而不在南。不过,也不能一味的怀柔,该有的大国风范、威严,也是一样都不能缺,听话,朕就顺着他,不听话,朕就狠狠的打他!”
    卫螭灵机一动,道:“陛下,不知道您听说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没?”
    “什么?何谓胡萝卜策略?”
    李二陛下一脸迷糊。卫螭等的就是他的问题,解释道:“陛下,胡萝卜,是西方的一种家常蔬菜,橘红色,又甜又脆。西方有个叫美利坚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上,喜欢采用一种策略,先打后赏,西方人形象的称呼这种策略为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也就是咱唐人说的打一个巴掌,再赏一个甜枣,臣以为,对吐蕃、南诏、西域诸国,可以试试。”
    卫螭越说越小声,因为李二陛下看他的目光,让他心头颤巍巍的,冷汗滑下额头,干笑不已。
    李二陛下深深望了卫螭一眼,沉声道:“卫螭,你说,你不懂这些的?”
    卫螭很无辜,说:“陛下,臣是不懂,只是,每个年轻人都有热血上头,成天幻想上战场、做将军、娶美人的时候,臣也有过这种阶段,后来被师傅一顿大棒给打没了,不过,虽然没上成战场,倒是看了不少书籍,实际咱没操作过,理论上,纸上谈兵的整两句,还行,也就还能在外行面前显摆两句,一碰上陛下这样的行家,臣的底儿就保不住了,臣不敢献丑。”
    “你呀你!”
    李二陛下指着卫螭摇手指,卫螭憨笑抓头。李二陛下摸着胡须,悠悠然道:“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巧慧,算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卫螭,这些东西,你学过多少?”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七章 尽在掌中
     更新时间:2008…6…2 0:06:28 本章字数:2364
    卫螭傻眼,名言就是名言啊,不管时代是什么,经典之所以叫经典,就是能让人一直不遗忘,铭记于心。
    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历史——粗略看过中国古代史,诗词——读过唐诗宋词,知道一两首元曲,算学——代数、几何、微积分啥的,应该是算学吧?!哲理——知道点马哲,知道点辩证主义,知道点名人名言;伦理明白点,逻辑修辞没学过。都是业余水平,说好听点,叫稍有涉猎,说直白点,那就是样样稀松。
    卫螭很诚实的把以上的结论转述给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听得哈哈大笑说,估摸着卫螭也就这么个水平,看来他还真没欺君,说的也还真是实话。卫螭当场满头黑线,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心情复杂,不是一般滴复杂,是相当滴复杂。
    李二陛下沉吟一阵,道:“卫螭,把你会的讲述出来,编撰成书,你愿意否?”
    卫螭愣了一下,想了想,道:“陛下,讲出来没问题,不过,书谁来编?不会是要臣自己编吧?这……这工程也太大了一点!”
    李二陛下笑道:“你这懒惰的家伙,一听有事要你做,首先想到的就是推托,朕当然知道编撰一本书的难度和费时,朕又不必你,慢慢来就好,只要能把你的学识,你看过,还记得的东西,写出来,在大唐传承下去就行。”
    卫螭这才想起,现在可不像现代,现在写本书可不容易,就算根据现有书籍重编,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当下,也心安了,道:“陛下,臣明白了,请放心,我学的这些东西,臣的夫人也学过,俩人一起的话,应该能快一点吧。”
    “朕到忘了你的夫人也是位才女,如此,朕就把这个重任交予你夫妇二人,望你二人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陛下,臣只能说,臣会尽力而为。”
    李二陛下看他一眼,似是懒得再说他了。挥手道:“此事已有定论,无须再说。现在说朕传你来的第三桩事情,卫螭,你知道朕任命你做司农寺少卿的用意么?”
    卫螭想了想,道:“陛下,因为臣带回来的这些作物吗?”
    李二陛下古怪的看了卫螭半天,苦笑着摇摇头,道:“卫螭,看来,你果真不懂。罢了,此事朕也不想说,你自己去悟,悟通了,朕还会重用你,悟不通,那你还是继续去做你的小医生吧。”
    搞什么谜语嘛!卫螭有些抱怨,但又不敢说,只好自己憋着。李二陛下似是很乐意看他被憋的样子,笑吟吟的道:“这件事,待你悟通了,朕再与你说,好好想想,朕很看好你。”
    卫螭又是一头黑线,想起后世某个情景喜剧里的某捕快。但人家李二陛下又不是老邢同志,想掐着脖子逼供是不太可能的,只得罩了一头雾水回家。
    回到家,把这事儿和谢玖一说,夫妻俩闷着脑袋,一起头疼。这事儿,肯定与卫螭带来的玉米、番茄有关。朝着这方面去想的话,谢玖露出一个苦笑,道:“我们,在送草莓苗儿的时候,已经把人得罪了都不知道。”
    卫螭愣了愣,也明白过来,同样露出苦笑,道:“面面俱到,谈何容易。人总有个亲疏之分,果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这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人是群居的生物,互相之间必然会有联系,擅长的人,在关系网中如鱼得水,不擅长的人,难免会有力不从心。
    小夫妻俩沉着脸,一起默默思考着,良久,谢玖道:“我们需要份量重的东西。”
    卫螭拍拍手,道:“写两份东西,一份大白菜的推广种植报告,一份玉米的推广计划。我们的东西,只能由我们抓在手里,别人谁也不许抢走!只有一个国公义父显然还不够,利益、贪欲,可以让人胆大妄为!想抢我的东西,能抢走吗!”
    谢玖想了想,道:“农业种植的东西,你比较了解,这两份东西,只有你能写,我去义父府上一趟。”
    “嗯。”
    俩人对望一眼,分头合作,为自己在大唐的幸福小日子努力。这也必将是俩人未来的状态,全心全力的携手,一起渡过往后的时光。
    学医的,每年那么多报告、总结要写,论文也写过不少,两份推广计划,于卫螭来说,并不难,且还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他要做的就是总结出适合大唐情况的方法,写出来,呈上去,把这些功劳,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
    大唐的奏折怎么写,卫螭不知道,很干脆就写成后世报告的样子,还跑去司农寺查阅相关资料,条理分明,有理有据的写了两份奏折呈上去。
    随着卫螭的折子递上去,长安城内开始风传,说长安城内有名的卫螭卫神医夫妇,种出一种叫大白菜的新菜蔬,产量高得吓人,能存一个冬天,陛下已经下令开始在长安地界推广、试种,待明年再推广全国。这消息,一时间在长安城内传的沸沸扬扬。
    “子悦,你的奏章,朕看过了,朕同意按照你的计划行事。”
    “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威严的道:“你小子总算没让朕失望。朕记得,你对雉奴说过,年轻人,要比常人多给他一个机会,一个犯错的机会,多点耐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如今,朕再说还给你,望你自勉。”
    “臣谢陛下厚爱,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
    卫螭行礼告辞而出。李二陛下严峻的表情才稍稍松弛下来,对长孙皇后笑道:“朕就说过,卫螭这小子,逼迫一下,磨炼一下,也堪大用。”
    长孙皇后温婉的笑着,优雅的为丈夫斟上一杯热茶,递了过去:“臣妾恭喜陛下又得一英才。”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八章 正式上班
     更新时间:2008…6…2 0:06:29 本章字数:2594
    李二陛下同意他的计划之后,卫螭正式到司农寺上班,因为忙着大白菜的事情,最让他诟病的早朝问题,李二陛下特赦,让他们司农寺的官员不用去了,有需要时再宣召就好。
    上司司农寺正卿严九龄,卫螭已经见过,相当务实的一个人,以卫螭看来,像一个农业学家胜过像一位农业部长,没啥官架子,很严谨的一个人。
    正卿下面,是少卿两位,卫螭已见过,就是那位在他家骗吃骗喝好几天的少卿官员,姓冯,名遗直。
    其他的官员,都是比他级别低的,相比三省六部的官员,司农寺的官员都是年轻人,即使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严九龄,也不过四旬左右。在后世,人家还有参选杰出青年的资格呢。
    基本上,在九寺任职的官员,除了大理寺负有审判的职责,司职京城刑狱,宗正寺由皇族中人掌管外,其余都是些,要么是豪门士族的子弟,要么是些闲散官员,司农寺还好点,管着天下农桑,当今陛下重视农事,司农寺内的官员,也还算称职,其余的啥光禄寺、太仆寺的,多的是名门勋贵子弟。翼国公府的老大秦威就在鸿胪寺任职。
    进去,他的顶头上司严九龄,诸位同僚,已就坐,见礼、寒暄,这些卫螭都驾轻就熟,谦虚、温和、风趣、务实。学医的,特别是学外科的,即使是平时在跳脱活泼的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那绝对是一个比一个踏实,一个比一个冷静,手术刀下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果,长年累月这么做下来,几乎都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农业工作要怎么做?
    说实在的,卫螭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写报告的时候,基本,还真的就是个总结,把以前见过、听过,再综合现在大唐的情况,真的,说白了也就是个总结报告。只是,千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总比这时候丰富些,捡些能适应现时情况,又能行之有效的,拿出来,也就足够了。
    本着务实的原则,卫螭决不把自己当成农业方面的专家,他胜在见识广博,论起实际经验,还是司农寺的这几位同僚比较丰富些。所以,卫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报告内容和想法拿出来交流商讨。至于他亲笔写的那份报告,已经被李二陛下留存,人家说了,为了给卫螭留点脸面,不让他被同僚看轻,这种说不上半点儿文采,纯粹用白话文写就的报告,就留李二陛下那里了,说是替他藏拙、掩丑。
    卫螭无言,表面上,还得感谢人家李二陛下厚爱,感谢李二陛下的体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