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下-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遵臣。”王忠嗣万分不愿,也只得领命。
    太子李亨没有处理过军务,他担任安西大都护只能是挂个功。捞一场功劳,不可能处理得了这些事务,必须要派一个人辅助他。这个人,肯定王忠嗣最合适了。一是因为王忠嗣精通军务,二是王忠嗣与李亨交情好,两人是自小一起长大了,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帮李亨做好。
    群臣这才明白李隆基的用意,大是赞赏。李隆基不愧是圣明天子,只要认真起来,总是能有最好的办法。
    “李昌国!”李隆基看着李昌国。脸上泛起笑容。
    “这才是统帅。”群臣已经明白了。
    “臣在。”李昌国出列。
    “李昌国任升副安西大都护府,统兵出征。负责一切与大食作战事宜!”李隆基正式命帅了。
    “臣遵旨。”这在李昌国的意料中,一点也不意外。
    “李昌国,你要哪些人与你出征?”李隆基很清楚,即将到来的大战是何等的艰难,唐朝必须要精锐尽出,尽遣良将,准备由李隆基挑人。
    “陛下,此战非同小可,关系华夏国运,不可掉以轻心,大唐要想战胜,必须要精兵良将尽出。”这事,李昌国早就思虑成熟了。
    “嗯!”李隆基深以为然,重重点头道:“虽说数十年大战,大唐战了上风,然而,大食是屡败屡战,国力非同小可,不可轻视。大唐的精兵良将,任由你挑。”
    “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杜甫、高适、岑参……随臣出战,还请陛下恩准。”李昌国正式调人了。
    安禄山最是欢喜,一双眼里精光闪烁,以为自己可以立大功了。却不知李昌国之所以带上他,是可以趁此机会消除“安史之乱”的祸端。
    “准!”李隆基非常爽快,道:“在这之外,再调五千龙武军随你出征。龙武军是大唐的精锐,应当让他们上战场历练。随你出征吐蕃的就不必再出战了,重新挑选五千。”
    龙武军是唐朝最为精锐的军队,让他们接受战火的洗礼,对唐朝有莫大的好处,李隆基此举深得李昌国之心。
    “谢陛下!”李昌国谢恩。
    “安西都护府危在旦夕,越早出兵越好。今日准备,明日出发吧。”李隆基下旨。
    次日,玄武门外人山人海,长安百姓赶来相送。
    李隆基率领群臣相送。
    “不破大食,誓不还!”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踏上征战。
    ps:今天又停电了,妈勒b的,电老虎无敌。这一卷写完了,马上进入新的一卷,明天休整一天。(未完待续。。)
第一章 史思明
    第一章 史思明
    “隆隆!”
    如雷的蹄声中,一队唐朝疾进,朝西北开进。
    这支唐军正是李昌国率领下的唐军,从长安出发,直奔河湟之地,准备出击大食。
    有五千龙武军,回京受封的有功将士们,他们人人都是精锐,行进间气势惊,很是让人赞叹。
    “不破大食,誓不还!”
    出兵大食一直是唐人的梦想,如今终于变成现实,唐朝正式出兵了,唐朝百姓万分欢喜,凡李昌国他们所过之处,百姓必然是欢天喜地,大声欢呼,迎接李昌国他们的到来。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队伍疾进,没有丝毫停顿,更没有呼喊,只有行进间的如雷蹄声。
    “好雄壮的队伍!”
    “那还用说,谁叫这是我们大唐的精锐呢?”
    “这可是龙武军呢!”
    “还有征战吐蕃的英雄们,能差么?”
    百姓指点着快速开进的队伍,议论纷纷,赞叹不已。
    李昌国骑在骏马上,打量着行进的队伍,只见将士们个个昂首挺胸,士气高昂,战意炽烈,大为满意。
    自从唐朝与大食交战以来,就有数十年的历史了,若是再加上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的两国外交上的交锋,已经超过一百年了。在这百年期间,唐朝与大食在外交、军事、经济上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交锋,唐朝虽然占到上风,却是没有办法重创大食,更别说出兵击破大食了。
    这次出兵是唐朝百年来的第一次,人人兴奋,个个欢喜,作为参与此战的大唐男儿,将士们倍加欣喜。无不是盼着早日与大食一战。
    是以,要他们不士气高昂都不成。
    郭子仪、李光弼、李泌、杜甫、安禄山、高适、岑参他们簇拥在李昌国身边,个个眼时闪着精光,异常振奋。
    “大帅,我安禄山万万没有想到,你异会让我随军出征,多谢大帅。”安禄山一双肥手冲李昌国一抱拳。大声致谢。
    击破大食是盛事,不要说亲自参与。就是听听就让人热血振奋的。尽管安禄山有野心,不把天下放在眼里,不过,参与此战必是人生最大的荣幸。安禄山原本以为自己与此无缘,连争取都没有争取,让他不想到的是,李昌国竟然点名要他随军出片。这对安禄山来说。是天大之喜,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为国出力嘛,你不消道谢。”李昌国点名要安禄山随军出征,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反而要趁机除掉安禄山。
    安禄山是李隆基宠信的大臣,若是进谏要让李隆基杀掉他,很困难,应该说不可能。若是让安禄山随军出征,李昌国要把安禄山搓遍捏圆,拉长砸短。还不是李昌国说了算?
    大不了,干掉安禄山以后,再给他安个大功劳。安禄山已死,就算是天大的功劳,能有什么用呢?
    “范阳精锐何时能到?”李昌国眉头一挑,大声问道。
    李昌国不仅仅要除掉安禄山,还要把史思明以及范阳精锐一并除掉。
    安禄山本是胡人,他手下多胡人。范阳精锐之是胡人,这支队伍不能留世,要不然的话。会有很大的麻烦。若是趁着这次出征大食的机会,借大食之手把范阳精锐除掉。既达到消除后患的目的,又可以减少唐军伤亡的目的,何乐而为呢?
    要知道,安禄山虽是奸臣,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可是,他毕竟精通兵道,善于用兵,善于练兵,范阳精锐是天下少有的劲兵。这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锐,用来打大食正合适。
    正因为范阳精锐天下少有,安禄山范阳起兵,用十五万军队差点把唐朝灭了。
    “大帅放心,很快就到,绝不误了大帅的行期!”安禄山信心满满,笑呵呵的道:“别的不说,我范阳劲兵虽不如龙武军精锐,却是天下少有的劲兵,号令严明,只要我一声令下,就算刀山火海,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虽然安禄山生性残暴,然而,他号令极严,他的话就是命令,谁敢不遵?不遵就死,绝不会第二条路。这也是范阳之军成为天下精锐的原委所在。
    “史明思率军前来,更不会有事。”安禄山对史思明多加赞赏。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都是胡人出身。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交情不浅,套用现代一句话来说就是“一起扛个枪,一起嫖过娼”,他两人是铁杆,是死党。
    再加上史思明武艺高强,身手了得,头脑灵活,精通兵道,深得安禄山信任,成了安禄山的左臂右膀。
    “那就好。”李昌国很期待见到史思明,这也是必须要除掉的人物。
    在李昌国的率领下,将士们快速疾赶,一路顺遂,很快就到了河湟之地。
    李昌国还在离陇西一百里外,就给驻守这里的将领们迎个正着。
    击破大食,一直是唐人的梦想,以前,唐朝虽是出兵,却是没有如此大规模出兵,顶多就是打败大食,和击破大食差得太远。如今,唐朝是要大举出兵,击破大食可期,将士们早就等不及了,一听说李昌国赶来,将士们大喜,迎出百里。
    “见过大帅!”众将冲李昌国见礼。
    “呵呵!”紧接着,就是一阵畅笑声,嘴巴裂成了荷花。
    “瞧你们这欢喜样儿,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如此欢喜是因为我成为大帅,还是即将出兵击破大食呢?”李昌国扫视众将,调侃一句。
    “哈哈!”这话调侃之言让众将更加欢喜,仰首向天,发出一阵大笑声,说不出的欢喜。
    “都有,都有!”众将笑着回答。
    李昌国冉冉升起的将星,虽然第一次独立掌兵,却是深得将士们的爱戴。
    李昌国勇猛过人,武艺高强,身手了得,这深得佩服勇武的将士们钦佩。
    再者,李昌国能谋善断,善于用兵,河湟之战、石堡城、大非川、积石山、逻些……处处都有李昌国的英勇事迹。若无李昌国的话,唐朝不能平定吐蕃。
    李昌国统军出战大食,这是众将心中所想,正是众将所期盼的。
    “将士们的情形如何?”李昌国最关心的就是军情了,紧接着就问询起来。
    “大帅放心吧,兄弟们的情形非常好。”
    “吃得饱、穿得暖,整天嗥嗥叫,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大帅一到,我们就出发,杀光大食狗!”
    “我们驻守河湟之际,整日里就在准备着击破大食呢,只要大帅一声令下,我们就能出征,绝不拖泥带水。”
    将士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跟表功似的。
    李昌国微微点头,道:“那就好!你们听清了,若有半句虚言,军法从事!”
    “大帅,你放心好了,绝无虚言!”众将捶着胸膛,异口同声道来,极是自信。
    “击破大食是大唐男儿的夙愿,我们早就盼着出兵了呢,能有假么?”更有将领解释。
    击破大食一直是唐人的梦想,在即将出兵之际,他们万全准备,很是可信,李昌国点点,道:“出发!”
    在李昌国的率领下,很快就赶到陇西。到了陇西,李昌国并没有进帅府,而是直入军营。一到营地,李昌国吓了一大跳。
    只见将士们正在打马球,骑术精湛,球技不错,骑着骏马,追赶马球,来去如风。个个嗥嗥叫,一连追着马球,一边吼得山响,仿佛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似的。
    马球源于吐蕃,流传到唐朝后,很受唐人欢迎。尤其在唐军中更受欢迎,因为这有助于提高骑术。唐军多战马,不论兵种都有一匹战,即使是步兵,行进中也是骑马的。是以,骑术对于唐军来说异常重要,而集玩乐、骑术于一体的马球就得到了将士们的青睐,而唐朝皇帝也知道这种游戏的价值所在,更是花大力气在军中推行,这才有马球风靡的盛况。
    将士们打马球如此有精神,说明他们已经从征战吐蕃的疲惫中恢复过来了,可以承受接下来的大战,李昌国很是欣慰,重重点头,转身就走。
    “大帅,怎么不进去?”都到了军营门口,李昌国不仅不进去,反而离去,这让众将很是奇怪。
    “去别的营地瞧瞧。”李昌国要准备全面巡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大战将会异常辛苦,比起攻打吐蕃更加艰难,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大食是一个庞然大物,其疆域不比唐朝小,人口众多,两国之间的大战必然是艰辛异常,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想有充分准备,必须要全面了解问题。
    “郭子仪、李光弼、李泌,你们全挑军营巡察。”李昌国大声下令。
    郭子仪他们领命而去。
    李昌国本人巡察了十几处军营,看到的情形差不多,不再巡察,而是回到陇西帅府筹备西进事宜。
    安西都护府危在旦夕,唐军越早西进越好,李昌国不敢有丝毫怠慢,日夜努力。在他的调动下,帅府一片忙碌,吏员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就是晚上也是灯火通明。
    很快,郭子仪、李光弼、李泌他们巡察回来了,他们看到的情形差不多,一句话,将士们早就准备好了,只等李昌国的将令。
    “禀大帅,史思明率领范阳精锐到!”康德进来冲李昌国见礼,大声禀报。
    “史思明?”李昌国轻念这个名字。(未完待续。
第二章 范阳精锐
    安史之乱,之所以称为“安史之乱”,那是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的姓。若只有安禄山,而无史思明,那么安史之乱就不会有个“史”字,这个史思明也是必须要除掉的人物。
    对于史思明的大名,李昌国是如雷贯耳,却是一直没有见面,如今,终于要见到史思明了,李昌国很是期待,史思明长的什么样儿?
    “范阳精锐?”
    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只听众将发出一阵惊呼声,个个一脸的期待。
    安禄山骄横,诡诈多智,善于拍马屁,很得李隆基的信任。然而,谁都知道安禄山精通兵法,深通兵道,善于练兵,令行禁止,是以范阳精锐天下闻名,是当时唐朝少有的劲兵。
    能与安禄山麾下比的精锐除了龙武军外却是不多,可能要数王忠嗣的西北精锐和安西都护府的精锐了。其余的,很难再有能与之相比者。
    是以,众将一听说范阳精锐到了,无不是期待,想见识一番。
    “走!去瞧瞧。”李昌国也是好奇,大手一挥,走在头里。
    众将一脸的期待,紧跟着李昌国出了帅府。
    李昌国早就给范阳精锐指定了营地,在陇西城西北之地,李昌国率领众将直奔西北而去。
    “隆隆!”还未到营地,就听见一阵惊天动的蹄声传来,如同闷雷似的,气势不凡,极为惊人。
    “不错!”李昌国他们都是行家,一听这声音就知道范阳精锐非同小可,齐声赞叹。如此一来,众将更加期待了。
    李昌国他们离营地更近了,看得更清了。只见一片旗帜的海洋,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朝着营地而去。
    “旗帜谨严,不愧是天下闻名的精锐!”李昌国看在眼里,眼中精光暴射,大为赞赏。
    “可惜了,安禄山有反骨。要不然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代良将。”李昌国沉吟起来:“要不要想个办法。收复安禄山,让他不敢有反心呢?”
    安禄山虽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唐朝衰败的根源,却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干,的确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若是能收复,让他不再造反,而是甘心为唐朝做事。这有莫大的好处。
    “到时再看办吧。”李昌国调来安禄山就是想要除掉他,眼下亲眼见到范阳精锐,对他的才干很是欣赏,想法有些改变。
    李昌国他们看得更清了,只见范阳精锐一队接一队的开到,身材高大,极是精悍,就是比起龙武军也不会逊色多少。
    以李昌国的眼光一瞧便知,范阳精锐是日夜操练的劲兵,要不然的话。不会有这种气势。更难得的是,范阳精锐还有一股杀气,一睢便知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杀过不少人(大唐天下2章节)。
    自从李隆基登基以后,励精图治,唐朝边境越来越安宁,除了西北和西域以外,其他方向上少有战事。唐朝就是想要练兵也找不到地方。而安禄山驻守的范阳,战事不多,要想把军队训练得如此杀气腾腾。真的很不容易。
    “安禄山残暴,爱杀生。多派兵士杀胡人,果是不假!”李泌看在眼里,一口道破原委。
    安禄山驻守的范阳,少有战事,很难练出劲兵。真正优秀的军队,并不是在训练场上称雄的军队,而是要能横行战场、在尸山血海里磨练出来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范阳没有这条件,安禄山另寻办法,让他的兵士一有机会就深入大漠,与胡人打生打死。活下来的计功,死掉的就是命不好。如此一来,要范阳精锐不成为天下少有的劲兵都难了。
    这种做法虽然效果不错,却很残酷,安禄山因此而被人骂为残暴冷血嗜杀。而安禄山仍是我行我素,不当别人的指责当一回事。
    范阳精锐盔明甲明,阵势整齐,虽是在行进间,却是丝毫不见乱象。
    范阳精锐开进营地,开始扎营,有条不紊,没有丝毫乱象。
    “不愧是精锐!”众将齐声赞叹。
    李昌国在众将的簇拥下,进入营里,只见安禄山率领一个身长八尺的大汉快步迎接上来。
    “见过大帅。”安禄山冲李昌国见礼,道:“史兄弟,快见过大帅。”
    这个大汉就是史思明了,李昌国打量起来,只见其人身材固然高大,却是长相一般,其貌不扬,就是扔进人堆里,也不会让人发现的那种。然而,其身上散发着一股精悍之气,让人耸然震惊。
    其人额头很宽,脸很大,眉毛又浓又黑,眼睛很大,转动间精光暴射,宛若夜晚的星晨,极为有神(大唐天下2章节)。
    “好一员猛将!”李昌国暗赞一声。
    史思明能成为安史之乱的第二号祸首,的确不是幸致。
    史思明也在打量李昌国,目光灼灼,盯着李昌国就象毒蛇在盯人似的,眼里还有着桀傲不逊,还带着挑衅。
    李昌国大名在外,早就传遍天下,世人信服。然而,对于从未与李昌国见过面,更有着不逊性格的史思明来说,他还对李昌国没有多大的信服。
    “你好象不服气。”李昌国淡淡的道。
    “不敢。”史思明也是淡淡回答。
    两人的目光相撞,如同利剑碰撞一般,让人惊悚,一股莫铭的压力骤生。
    “还不错。”史思明点了点头,总算是有点赞扬的意思了。
    “史兄弟,休要胡说。”安禄山对李昌国很是信服,又很惧怕,忙轻斥一声。
    “安禄山何时变得如此胆小了?”史思明小小的讥嘲一句。
    “你……”要不是两人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就凭这一句话,安禄山就足以杀他千百回了。不过,敢在安禄山面前如此说话的,也只有史思明一人了。
    “安禄山,你莫要说了。我知道他不服气,我会让他心服口服的。”李昌国却是云淡风轻的一挥手,大声道:“传令:要他们**。”
    略一停顿,冲安禄山道:“安禄山,素闻范阳精锐是天下劲兵,就让我瞧瞧,他们是如何的了得。”
    “你不看,他们也很了得(大唐天下2章节)。”史思明顶了一句。
    众将就要喝斥,李昌国挥手阻止他们,他心下已经有计较,犯不着争这点口舌之利。
    “放心吧,大帅足智多谋,极善驯服烈马,就算史思明再傲再烈,也是逃出大帅的手掌心。”郭子仪笑着安慰众将。
    自从郭子仪认识李昌国以来,就没见李昌国战胜不了的困难,即使是平定吐蕃这样困难的事情。
    安禄山一声令下,范阳精锐开始列阵。动作极为快捷,自具章法,没有丝毫乱现,很快就列成阵势。
    阵势一成,横成行,竖成列,如同铜墙铁壁,给人一种不可撼动之感。
    “这阵势就是比起龙武军也差不了多少。”李昌国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谢大帅赞扬。”安禄山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龙武军是唐朝最为精锐的军队,能与龙武军相提并论,这是莫大的荣耀。
    史思明头一昂,胸一挺,颇为自得,那意思是你还算有见识。
    李昌国快步来到阵前,安禄山紧其后,只见范阳精锐的目光落在安禄山身上,而不是李昌国身上,把李昌国给无视了。
    自从李昌国征战以来,被军队无视还是头一遭。
    范阳精锐只听从安禄山的号令,即使是唐玄宗李隆基来了也没用,没有安禄山的命令,也不会看他的。
    李昌国嘴角翘了翘,扫视范阳精锐,其中有不少胡人,很是倨傲,一别小天下的样儿。
    “我是正气侯,奉陛下旨意,统领你们出征,击破大食。”李昌国开始训话。
    “……”一片寂静,范阳精锐没有发出丝毫声响(大唐天下2章节)。
    要是在其他的军队,李昌国如此训话,必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响应李昌国的训话。李昌国训话没有反应,没有动静,这在李昌国的军旅生涯中还是头一遭,众将大是惊异。
    “击破大食!”安禄山惧怕李昌国,忙挥着胳膊响应,大吼一声。
    “击破大食!”范阳精锐爆发出惊天的吼声,直达云霄,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这是无视李昌国这个天下闻名的大帅,杜甫、高适、岑参三人的脸都黑了,这事太不能忍受了。
    郭子仪、李光弼、李泌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没有看见似的。他们很清楚,这是不听号令,李昌国此次统军西征,绝不会允许这等事出现,接下来,有范阳精锐的罪受了。
    “不听号令?哼!”李昌国心里一阵冷笑:“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们。”
    “我知道,你们很不服气,不把我放在眼里。”李昌国扫视范阳精锐,接着训话。
    这话说到点子上,范阳精锐脸上带着嘲讽之色。若不是安禄山的号令严明,他们肯定是大声讥嘲了。
    “你们一定很奇怪,我的年纪比你们中大多数小,为何却能高居帅职,统领你们,我没说错吧?”李昌国的声调陡然转高,道:“我有什么过人之处,你们马上就会知晓。来吧,让我瞧瞧,你们范阳精锐有何了不得的地儿。”
    转过身,看着史思明的道:“久闻史思明了得,英雄不凡,武艺高强,身手敏捷,来,放马过来,让我见识见识。”
    “这是你说的。”史思明眼为精光暴射,如同见到羊羔的狮子。
第三章 不服就打服
    第三章 不服就打服
    史思明是范阳军中的头条好汉,武艺高强,身手了得,很得范阳军爱戴,李昌国挑衅,这让范阳军很是不愤,不顾军令,出言讥嘲李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