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那是,龙武军都会飞了,区区积石山谁能拦得住?”龙武军攻打积石山一事早就传遍了,谁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众人酒意上来,凑陈玄礼的趣,不惜赞美之词。
    “就是哦。”陈玄礼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儿,头一昂,胸一挺,自鸣得意:“历来用兵,只见地上跑,水里游,山上蹦,有谁见到从天上飞的?除了我们龙武军,谁也做不到,做不到。”
    打了几个响亮的酒嗝,这扯起声音问道:“我们龙武军,厉害不厉害?”
    “厉害,厉害,你那个大嗓门厉害。”李隆基冲陈玄礼一竖大拇指,似笑非笑的道。
    陈玄礼象打鸣的公鸡般一梗脖,理所当然的接受了李隆基的“赞赏”,惹得群臣一阵窃笑,陛下明明是的损你,你竟然还不觉,就没见到你这样的厚脸皮。
    君臣一边痛饮,一边说笑,说得多的就是平定吐蕃之事。到如今,李昌国的战法已经广为人知了,群臣人人耳熟能详了,不知道说过多少回了,眼下再度说起来,仍是热衷之极,谁叫平定吐蕃一事是华夏数千年来的头一遭呢?
    百听不厌,百说不厌!
    “陛下,治理吐蕃一事,可有回音了?”杨国忠打着酒嗝,大声问道。
    他仍是念念不忘他的分封之策,这是他在吐蕃一事上唯一捞功劳的机会,绝不能错失。
    “放心,李昌国他们一定有办法的,你还信不过李昌国么?”李隆基对李昌国有着绝对的信心。
    群臣重重点头,大声附和。
    李昌国就没有让人失望过,就是攻打积石山如此艰难的事情,他都有主意,都有办法,谁敢说他在这事上没有办法呢?
    “李昌国从未让人失望过,你说是不是?”李隆基打个酒嗝冲杨国忠问道。
    一听这话,杨国忠差点一口气没缓过来,李昌国不是让他失望,而是让他绝望。原本谋划的随军出征,去平定吐蕃,捞取军功,却给李昌国搅和了,让他与天大的奇功失之交臂。
    “是是是。”杨国忠还只能强忍着愤怒,大声赞同。真是难为他了。
    “陛下,李昌国他们的回书到了。”杨国忠的话音刚落,只见高力士从一个太监手里接过奏章,双手呈给李隆基。
    群臣停箸不食,停杯不饮,睁大眼睛,盯着李隆基。
    治理吐蕃这事为朝野高度关注,李昌国他们会出何种主意,群臣很是关心这事。
    李隆基横过袖,把嘴角的油腻酒渍一抹,一把夺过奏章,三两下展开,睁大眼睛一瞧,脸色一变,大是吃惊。
    “陛下,怎么了?”群臣中有心急的,忙着问道。
    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暗中点头。
    李隆基揉揉眼睛,睁睛睁得大了,再度浏览,突然爆发出一阵畅笑声:“朕就说李昌国不会让人失望吧,他还真没有让朕失望,他真有办法,真有办法,真有办法!”
    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真有办法”,一脸的惊讶,紧接着就是欣慰,无比的畅。
    “陛下,什么办法?”群臣再也忍不住了,齐声问道。
    然而,李隆基并没有回答群臣的话,而是端起酒杯,慢慢吞吞的把一杯酒喝光,咂吧着嘴唇,仿佛韵味无穷似的。
    这是卖关,吊人胃口,群臣恨不得从他嘴里抠出答案,却又无可如何,只能任由李隆基骚包。
    “你们猜。”李隆基把群臣那副急切样儿看在眼里,极是舒畅。
    臣发出一阵磨牙声。
    “陛下,是不是推行郡县。”李林甫眉头一挑。
    “没错,是推行郡县。不过,比你的法高明多了。”李隆基身挺直,眼中精光暴射,道:“推行郡县就要花费很多钱,这让朕很是忧心。大唐平定吐蕃后,又要与大食大战一场,需要很多的钱粮,若是没有一个来源的话,这让朕揪心。李昌国的主意,不仅仅是推行郡县,还有法弄到钱粮。”
    “不可能!”群臣齐声质疑。
    “陛下,李昌国一定是谎言欺君。”杨国忠终于有机会攻击李昌国了,哪会错失这等良机,大声攻讦道:“吐蕃之地很穷,穷得只剩牦牛粪了,他就是有通天的本领,也莫想弄到钱粮,他这是欺君,臣请治李昌国欺君之罪。”
    “杨钊,休得胡言!”李昌国是陈玄礼的爱将,攻击李昌国就是在剜他的心头肉,勃然大怒,指着杨国忠吼道:“你又没看到李昌国的奏章,你就敢妄言?陛下,臣请治杨钊妄言罪。凡事得弄明白了再说,你如此不明不白就胡乱指责人,有你这样的大臣么?陛下,得治杨钊的罪。”
    李林甫当然不会错失对付杨国忠的机会,附和道:“杨大人,不得不说,你真是妄言了。龙武大将军所言极是,凡事得弄明白了再议不迟。你没有看过李昌国的上奏,你就能断定李昌国是不是在欺君?”
    太李亨当然要帮李昌国了,道:“杨大人,朝野都说大唐之军不能越过积石山,李昌国就做到了,你敢说这是欺君么?凡事,得弄清楚,弄明白再说不迟。”
    杨国忠着实太莽撞了,不少大臣附和。
    “杨钊,你着实太莽撞了。”李隆基重重点头,道:“如此莽撞不能不治罪,降一级吧。”
    杨国忠那郁闷劲头没法说了,平定吐蕃后,很多人升了官,他倒好,反而降级了,还没处说理去。
    “陈玄礼,你念给他们听听。”李隆基把奏章抛给陈玄礼。
    这是莫大的荣耀,谁都知道,李隆基是在报答陈玄礼派出龙武军出战之情。
    陈玄礼喜滋滋的接过,展开一瞧,大吃一惊,声调尖细刺耳:“灭天竺?”
    “灭天竺?”李林甫率先反应过来,大声畅笑:“妙!妙!果然是妙计!”(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原创第十一章尼泊尔归降
    “灭天竺!”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个个睁大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我要精彩开始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牦牛粪了,要想在吐蕃推行郡县制,难度不小。之所以难,就难在难以筹到钱粮,这让李隆基还有群臣很是烦恼,无不是在想办法解决此事。
    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有办法,还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灭天竺就成。
    这事还真是出乎群臣意料,仔细想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法。
    虽然群臣没有去过天竺,对天竺却很了解,这主要来自两个人,一个是唐僧的游记,另一个就是王玄策的讲述。
    唐僧西入天竺取经这事,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脍炙人口,为后人传颂。不过,唐人却是依据他的《大唐西域记》了解天竺,在书中,唐僧把在天竺的见闻详尽的展现在唐人面前,是唐人了解天竺的主要书籍,唐朝大臣几乎人人都读过。
    王玄策是有名的使者,对天竺很了解,差点灭了天竺。他的讲述同样是唐朝了解天竺重要来源。
    有此两人,要唐人对天竺不了解都难。
    他们知道天竺很富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却又四分五裂,并没有统一,其实力有限,若唐朝要灭天竺的话,难度不大。
    灭了天竺,不仅解决了吐蕃所需的钱粮问题。还会有很多节余,也就是说,唐朝又有一个重要的赋税来源,唐朝的财政收入又会大幅增加。
    有了钱粮,唐朝就可以维持多的军队。可以大举开疆拓土,与大食一战的胜算就高。
    “妙计!真的是妙计!”群臣齐声赞扬。声震殿顶。
    陈玄礼是眉头一挑,很是得意的问道:“杨钊,你说李昌国没办法。是欺君。这灭天竺一策如何?是不是欺君?”
    杨国忠中伤李昌国就是在剜陈玄礼的心头肉,要他不记恨都不成。
    “……”杨国忠恼怒,却是无言以答,只能脖一扭,当作没听见处理。
    “呵呵。”陈玄礼笑得特别欢畅,趁胜追击,道:“杨钊,你无话可说了吧?”
    群臣窃笑,杨国忠仗势欺人。就从来没有象眼前这般吃亏的,偏偏对付他的是陈玄礼,他惹不起的人物。
    “好了。”李隆基挥挥手,阻止陈玄礼,冲群臣笑道:“你们眼下当知,朕为何如此欢喜了吧?李昌国这道上书,就是美的佳肴,正好下酒。来,干!”端起酒杯,连干三杯。这满足的放下酒杯。
    李昌国这道上书解决了唐朝为吃紧的钱粮问题,的确是当浮一大白,群臣端杯相陪。
    “灭天竺的利弊,李昌国的上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们可有异议?”李昌国大声问询。
    上书中写得非常明白,谁还能有意见?群臣狠狠摇头。
    “没有就好。”李隆基站起身,双手背在背后,沉吟着道:“王玄策当年能灭天竺而未灭,非为其他,而是因为天竺离大唐太远了,若是灭了天竺,大唐却不能得其疆域口众,只能增强吐蕃和尼泊尔的国力,反倒是给大唐遗患。是以,王玄策放过了天竺。”
    天竺与吐蕃和尼泊尔接壤,离唐朝很远,若是王玄策灭了天竺,这些好处就归了吐蕃和尼泊尔。尼泊尔还好点,毕竟太远,不与唐朝接壤,对唐朝的威胁不算大。若是吐蕃得到这些地域和口众,其实力就会急剧膨胀,对唐朝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王玄策能灭天竺而不灭,放过天竺,实是深远的考虑。
    “如今嘛,吐蕃已灭,天竺一事也该了结了。”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挥下,道:“灭天竺这事,朕准了。要哥舒翰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出兵天竺。嗯,天竺太热,没有冬天,随时可以出兵,就让哥舒翰择机出兵吧。留十万大军给哥舒翰,足够了。”
    这是给了哥舒翰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不限定时间,一切由哥舒翰说了算。
    “至于李昌国,就让他率军撤退,到河湟之地休整,准备进军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道:“在进军西域之前,大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庆贺平定吐蕃。要李昌国率领有功将士回长安,参与此庆典。”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此次庆典,务必盛大而隆重!”
    逻些,哥舒翰的帅帐。
    哥舒翰、李昌国、郭仪、李白、李光弼、李晟,以及众将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出兵天竺一事,众将心气极高,大声吆喝,出谋划策。
    “呵呵,终于要灭天竺了,灭了好。”
    “天竺疆域广,口众多,很富饶,若是能打下来,对大唐有莫大的好处,千万莫要错过了机会,一定要灭了天竺。”
    “王玄策当年没有灭掉天竺,实是可惜,如今,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灭了。”
    众将听说要出兵灭天竺,无不是大喜若狂,欢天喜地,叫着嚷着要出征天竺。
    王玄策作为一介使者,不动用唐朝一兵一卒,差点灭了天竺一事,是何等的壮勇,是唐朝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众将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如今要出兵灭天竺了,谁能不欢喜?
    “天竺的糖、香料、象牙,都是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多弄些。”
    “天竺的糖可是个好东西呢,大唐每年要从天竺买很多,还是不够用。这次,我们灭了天竺,不仅可以从天竺买糖,还可以把制糖的工匠抓到长安去,要他们教我们制糖,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糖了。”
    在天竺所有特产中,为唐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糖。
    糖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很普通,只要你喜欢,天天顿顿都可以吃上糖。但在唐朝,比起黄金还要贵。因为那时节,是制糖业刚刚起步之时,当天竺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后,唐人方知道甜味还可以通过糖来获得,不再仅仅是靠蜂蜜。
    然而,尽管唐太宗两次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却因为甘蔗的种植还未在中国形成规模,无法大规模制糖,主要还是靠从天竺进口,这让唐人不太可能得到大量的糖,要让他们不怀念都不成。
    听着众将的议论,李昌国微微一笑,调侃道:“天竺还有一个东西,很有特色,你们还没有说呢。”
    将来了兴趣,忙问道:“监军,是何物?”
    不仅众将兴趣大增,就是哥舒翰、郭仪、李白、李光弼他们也是兴趣不小。
    “天竺的美人啊。”李昌国大声道。
    “天竺能出什么美人。”众将大失所望,狠狠摇头。
    “你们没见识,不知道天竺美人的独到之处。”李昌国扫视众将,以调侃的口吻道:“天竺的美人不仅浑身上下珠光宝气,还要穿鼻孔,在鼻上戴上金银……”
    “穿鼻孔,那不成了牛马?”李晟狠狠摇头,大是不屑。
    “你没雅骨,真煞风景。”李昌国直翻白眼,印度美女的打扮是一绝,在后世风靡全球,他竟然把美女和牛马相提并论,这个李晟天生就是煞风景的料。
    “呵呵。”众将盯着李晟直偷笑。
    “天竺的美人还能歌善舞,**奔放,象李晟这种人是适合了,李晟,这次灭天竺,就给你多弄几个。”李昌国嘴角掠过一抹坏笑。
    将齐声附和,看着李晟那副晦气脸,笑得前仰后合。
    哥舒翰重重点头,在李晟肩头拍拍道:“李晟,这次你随我出征天竺,这天竺美女管够,你要多少有多少。”
    “饶了我吧。”李晟哀嗥一声,逗得众将又是一通大笑。
    “禀大帅、监军,尼泊尔使者求见。”就在这时,亲卫进来,冲哥舒翰和李昌国禀报。
    “尼泊尔使者?”哥舒翰和李昌国速交换眼色,大是诧异。
    “尼泊尔使者来做什么?”哥舒翰问李昌国。
    李昌国紧拧着眉头,沉吟着道:“应该不是坏事,很可能是前来示好,甚至有可能是求和。我们灭了吐蕃,尼泊尔也会震恐。”
    “叫他进来。”哥舒翰对这判断很是赞成,道:“我们眼下还在处置吐蕃事务,还没有时间处置尼泊尔,尼泊尔使者倒先来了,看来尼泊尔是吓得不轻。”
    “那还用说么?尼泊尔太小,大唐要灭,弹指间事,岂能不惧?”李白重重点头。
    脚步声响,亲卫领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进来。这个中年男身着裘衣皮帽,其服饰与吐蕃无异。低垂着头颅,小心翼翼,一副不敢出大气的样儿。
    “见过大帅,见过监军。”这人冲哥舒翰和李昌国见礼,极为恭敬。
    哥舒翰一挥手道:“免了。你此来有何贵干?”
    “小的奉我王之命前来,愿献土于大唐。”使者头颅低了,加恭敬,道:“尼泊尔国小力弱,土地不广,还请大唐不要嫌弃。”
    瞧他那样,生怕唐朝拒绝接受似的。
    “献土?”众将一阵讶然,很是意料。
    就是李昌国也是意外,他以为多是求和,哪里想得到,尼泊尔竟是投降。他们还没有着手处理尼泊尔,尼泊尔就先投降了,还着实让人意外。(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撤军
    原创第十二章撤军
    尼泊尔很小,多高山密林,国小力弱,唐朝得到,对唐朝的助益不会太大,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没谁嫌土地少,这是大好事,哥舒翰和李昌国一打眼色,取得一致。
    “伱们需要什么?”哥舒翰问道。
    尼泊尔投降,肯定有所求,这事得先弄清楚了再说。
    “任凭大唐处置。”使者小心翼翼的回答。
    竟然是无条件投降,看来尼泊尔真是被唐朝吓破了胆。
    这也难怪,尼泊尔与吐蕃比起来,就差了十万八千里,连吐蕃这样强大的高原大国都被唐朝灭了,小小的尼泊尔能不惧?
    吐蕃都不是唐朝的对手,尼泊尔又能拿出什么作为筹码。
    “真没有?”李昌国再问一句。
    “听闻大唐富厚饶给,若是大唐能让我王居于长安,足矣。”使者愣了愣,为尼泊尔王讨要条件。
    这条件压根就不算条件,只要尼泊尔是真心归降,唐朝肯定会如此处置,要把尼泊尔王招到长安,赐以美田大宅,让他好吃好喝过一辈。
    “准了。”哥舒翰重重点头,道:“这个伱大可以放心,大唐断不会亏待忠于大唐之人。只要尼泊尔王真心归降大唐,他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
    “谢大帅,谢监军。”使者大喜过望,低垂着的头颅终于抬起来了,打量着哥舒翰和李昌国,一脸的激动。红光满面,看着二人就象在看祖宗似的。
    唐朝的富饶天下闻名,能成为唐人,那是莫大的荣幸。长安的繁华。名震天下,放眼下天,虽有吐蕃和大食这样的强国,然而吐蕃和大食的都城远远不能与长安比,若是能定居在长安,那是天大的美事,是祖宗八辈积了福。
    尼泊尔太穷,比起吐蕃还要穷。若是能定居在长安,这对尼泊尔王来说具有天大的诱惑力,也难怪使者如此欢喜。
    “大帅说的话,一定会兑现。伱大可以放心。”李昌国坚定其心,道:“大唐灭突厥一事,伱是知道的。颉利趁隋末大乱,役使中原,迫使高祖称臣。大唐活捉他之后,也没有杀他,没有亏待他,封他高官。赐他美宅,让其终老长安。尼泊尔王真心归顺。大唐不可以亏待他,一定会让他在长安过得舒舒服服。”
    颉利可汗趁隋末大乱。役使中原,不知道多少中原百姓死于突厥刀下。让唐朝气愤的是,高祖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不得不向颉利称臣。就是如此深仇大恨,唐朝活捉了颉利可汗,也没有杀他,而是封他高官,赐他美宅,让其终老。
    当然,唐朝只是要颉利可汗跳舞罢了。每当有盛大庆典,唐朝就要颉利可汗跳突厥舞蹈助兴,这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终,颉利可汗气愤难当,郁闷而死。
    尼泊尔对唐朝并无威胁,是主动归降,唐朝断不会让他跳舞助兴。只要他安守本份,他过得舒舒服服不会是问题。
    “谢监军。”使者当然知道颉利可汗一事,大喜过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使者把尼泊尔情形全面介绍。哥舒翰和李昌国与众将商议一阵,派一员将领率领两千军队进入尼泊尔驻守。同时,要尼泊尔王尽来到逻些,因为唐军撤退在即,可以一道去长安。
    对这事,使者一口应允。
    哥舒翰一声令下,两千唐军由使者引导,向尼泊尔进发。
    尼泊尔这事刚刚处理完成,李隆基的旨意就到了。这道旨意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同意灭天竺一事,由哥舒翰打理,要他择机出动。
    这是给哥舒翰全权,哥舒翰大是振奋,一定要把天竺灭了。
    另一件就是督促李昌国尽撤军,因为安西都护府的情形非常不妙,高仙芝能顶多久,谁也说不清,唐军尽撤到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结束之后,唐朝就要大举西进,与大食大战一场。
    唐军的西进,一定要赶在安西四镇陷落之前完成,不然的话,会有大麻烦。
    以唐朝的国力,以唐军强悍的战力,即使安西四镇陷落了,唐朝也不怕,也能夺回来。不过,那会花很大的力气,会有不小的伤亡,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安西四镇陷落前西进,就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还有大一个好处,就是与高仙芝里应外合,给大食以重创,这有莫大的好处。
    接到旨意后,哥舒翰和李昌国聚集众将商议撤军事宜。
    “诸位:平定吐蕃一战,我们取得了圆满成功!”哥舒翰扫视众将,只见众将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欢天喜地,仿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似的。
    撤军是平定吐蕃真正完成的信号,这预示着吐蕃一战真正的结束了,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
    “呵呵!”众将仿佛吃了蜜似的,发出一阵畅笑声。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能纳入版图,如此奇功成于我辈之手,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憾!”哥舒翰很是振奋,能够统领大军,完成如此千古伟业,他倍觉光荣。
    “人生若此,夫复何憾!”众将齐声响应,声响若雷。
    “陛下旨意已到,令我等撤军。”哥舒翰眉头一挑,道:“撤退的弟兄们会在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之后,就要开赴西域。留下的弟兄们,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要灭天竺,愿意留下的说话。”
    众将紧抿着嘴唇,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偌大的帅帐一片静谧。
    “怎么了?灭天竺这事,伱们不感兴趣?”哥舒翰眉头一挑。大声喝问。
    众将仍是不说话。
    “愿意撤退的,说话。”李昌国扫视众将,大声问道。
    “撤退,撤退。”众将齐声响应。没有一个不说话的。
    “伱们……”哥舒翰指点着众将,很是没好气:“大食是一战,天竺也是一战,怎么就没人愿意留下来呢?”
    灭天竺固然有一战,然而,天竺四分五裂,国力太弱,不经打。哪有与大食大战一场来劲呢?谁愿留下?
    别说,唐朝与大食打了数十年,终于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决战了,这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战。若能参与,那是无上美事,谁愿意选择去灭天竺?
    “大帅,莫恼,莫恼。”李昌国挥手。调侃道:“这不是伱的错,只是长相有问题。”
    本是大战与小战的问题,怎么又和长相扯上了?哥舒翰很无言。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畅万分。难得见到哥舒翰吃一回憋。
    “大帅,伱瞧瞧伱。虎背熊腰的,一瞧就是吓人的主。哪象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