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鸾txt-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鸾只得按捺住,看着郭钊在门外叩了三个响头,便无声无息地退了下去。她心里有些纠结,但仔细一想,觉得这件事要是就此了结,也没什么不好。此时最要紧的是安燕王府的心。
  郭钊磕头过后,燕王妃就再也没提起这件事,只拿些家常话与明鸾聊了一会儿,又问章寂的身体情况,最后才略点了点正题:“听说那事儿也惊动南乡侯了,好孩子,你回去好生安抚你祖父,别让老人家着恼,若日后再有人敢惹他生气,你伯父叔叔们都不在家,哥哥年纪又轻,只管来跟我说,我虽不大管事,倒还能替你们出一口气!”
  明鸾干笑着谢过了,很快就告辞离去,燕王妃又赏了不少东西叫她带上,她不好拒绝,只能收了。
  回到南乡侯府,章寂早在前厅里等半日了,一见孙女进来就问:“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又见明鸾身后的婆子们拿着大包小包,也猜到了几分,轻轻咳了一下,给孙女使了个眼色:“我们回院里说话。”
  待回到房中,摒退众人,明鸾就把在燕王府的见闻简单说了一遍,倒是没提郭钊磕头的事。章寂也没起疑,只是觉得燕王妃待明鸾这般亲厚,多半是看在朱翰之面上,便忍不住感叹:“你还真不好太过疏远了他们,别的不说,怀安侯对他们是真真敬重的,当年他们也算是对怀安侯有救命之恩。”顿了顿,情绪又低落下来:“就连我们……也受过燕王府的大恩,否则怎能安然逃出生天?只怕骨头都化成灰了!”
  明鸾见状想要劝他,但又不知该怎么劝,想了想,索性把心一横:“祖父,京里现在乱糟糟的,石家的人常过来烦您,您又不想见常家二舅公,不如咱们回老家一趟如何?”
  章寂一愣,抬头望她:“回老家?”
  明鸾点点头:“咱们回京也有一年了,祖母、父亲与弟弟妹妹们的灵柩都安放在城外庙里,总要挑个好时候,送回老家安葬才是。再者,当年我们家被流放,老家的族人有可能受了连累,连老宅都不知怎样了,总要修一修的。趁现在手里有点钱,咱们也该买点祭田,起个族学,好给后代子孙留个根基。”
  章寂顿时严肃起来:“你说得对……我早就有过这念头,只是回京后事儿多,就一时忘了。此事关系到我们章家子孙万代,是该早日办起来!”
  明鸾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她终于说动老爷子了,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再寻点理由让他在老家多待些时日,好歹将京中这一番风波避过去再说。她没信心压住祖父的那颗忠君心,难道还不能耍一招金蝉脱壳么?




☆、第八十六章 离京

  明鸾成功说服了章寂返乡,但在这出发日期上却遇到了麻烦。
  章寂始终有些不放心京中的局势,又想着眼下要入夏了,天气渐热,恐运着棺木上路会不方便,又担心老家那边久不通信,贸然回去诸事不便,想先派几个人回去看看情形再说,最好是把坟地也看好了,一应所需事物都备下,他们再带着棺木起程也不迟。
  明鸾心想这一拖,说不定就要拖到秋天去了,谁知到时候是个什么情形?便竭力劝说章寂:“眼下看着京里还算平静,咱们家又无事,而且四婶的病情也有了好转,平日里也可以出门行走了,不趁这时候把这件大事办好了,再拖到入秋后天气转凉,谁知道四婶会不会又犯了病?到时候就算留她在京里看家,您能放下心吗?再说,虎哥儿这一年来都在温习功课,说好到了明年就要给他和鹏哥儿请一位业师来家教学。要是秋天才回老家,又不知几时才能把事情办好了赶回来,两位弟弟的功课就要耽误了!”
  见章寂听了犹豫,似有所动,明鸾索性转去动员林氏。林氏心里倒是愿意的,不为别的,她在京城也有些待不下去。她如今是南乡侯府里唯一一个可以出面与别家往来的女眷,已经出了孝,身上又有诰命,今年以来,那些亲朋戚友请客吃饭的活动都是下帖子给她的,可她却很不愿意出席这些场面。她娘家原是建文旧臣,还跟吕后沾着亲,现在已经坏了事,别人家看在章启脸面上,对她还算客气,但背地里谁瞧得起?还有些腰杆子硬的女眷当面嘲笑她的。可人家给章家送了帖子来,她又不好不去,想要跟公公说,心里又有愧。不敢说出口。如今侄女儿说可以离京一段时间,正中她的下怀。
  于是,在明鸾与林氏连番轰炸之下,加上虎哥儿与鹏哥儿也被窜唆了来向祖父撒娇。章寂终于答应了,叫人卜了吉凶,定于四月中旬起程,送灵返乡。
  这一去,连章寂、林氏、明鸾与虎哥儿鹏哥儿兄弟在内,都要一起去,老张留下来看家。另有能干机灵的管事仆从随行。明鸾立刻就跟林氏、老张商量了,派了张路白与郭庆有这两个老成的家人打前哨,先一步往老家去探消息,打点路上食宿行程安排。章寂又叫联络文龙。
  这一家子都是老弱妇孺,虽然是勋贵之家,但出门在外总要有个能顶事的子孙陪同才好,文龙是长子嫡孙,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明鸾心想。文龙同去也好,省得沈氏三天两头差他去办事,不得消停。只要他不在家。沈氏差使不动袁氏,难道还能叫女儿抛头露面不成?
  谁知文龙听了就有些犹豫:“母亲正病着,若我走了,她有个好歹,家里只有二娘与妹妹,只怕……”
  章寂一听就有些不高兴,明鸾便刺文龙道:“大伯娘都病了这么久了,也不见有危险,哪里就差这几个月?况且袁姨奶奶娘家人在京城,真有事也不是没有求助的地方。你就只顾着担心你娘的病。怎么不想想祖父和我们这些弟妹呢?”
  章寂冷声道:“也罢,不必你去了。你娘原是再尊贵不过的人,我这个做公公的也不敢怠慢了她,更不敢差你这个孝顺母亲的孙子去办事!你只由得我们这些老人孩子自去就是了,你妹妹虽是女孩儿,我看她打理这些外务。也未必就比你差!”
  文龙羞得满脸通红,连忙跪下赔礼,再三保证会随行,章寂的脸色才略缓和了些。待文龙离去时,明鸾送他出二门,就小声啐他道:“大哥好糊涂!你成天埋怨大伯娘给你寻麻烦,有这么好的机会躲清闲,你怎么还要犹豫?你只管拿这话跟她直说,就算要讲孝道,也不能只孝敬母亲,却不敬祖父祖母的。”
  文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声道:“李家那边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提你大姐姐过门的事,我若走了,二娘又在家养胎,谁来料理婚事呢?”
  明鸾道:“李家再赶也不会三五天里就把大姐姐抬了去,等他们要办,再传信过去,你赶回来也不过是七八天的路,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这种事你还不够看,他们要商量也是找大伯父去的。”
  文龙心下一想,觉得也有道理,便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沈氏如何反应且不说,袁氏与元凤却都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大事,一边给杭州章敬那头去信说明,一边督促着文龙身边的丫头收拾好行囊。袁氏还从娘家那里求得两封信,是她父亲给章家原籍附近一文一武两位地方官的,因他们相熟,就托他们帮着照看一下章家众人。文龙将信给章寂送来时,章寂虽然觉得没这必要,但也知道袁家父女是好意,就没回绝。
  一时间,南乡侯府要送先人灵柩返乡之事就转遍了整个京城,有亲友过来相送的,也有人过来报怨,比如石家就是后者。倒是常家闻讯后,派了常二太太邹氏做代表,过来送了随礼,还道:“往日我们老太太糊涂,说了些不好的话,如今她也知道失礼了,只是面子上下不来,听说你们要走,心里一直念叨呢。我带来的这一匣东西,都是姑祖母昔日在家时用过的旧物,老太太亲自备下的,交待了要请你们放在姑祖母身边,让它们随姑祖母去呢。”
  林氏接过匣子打开一看,果然都是些旧簪环玉佩,便笑着收了:“难为你们费心。”
  邹氏看见明鸾坐在一旁微笑着不说话,便叹道:“你母亲走了这些时日,也不知在家如何。我有心要给她去信的,又怕扰了她的清静。”
  明鸾顿时警惕起来,忙笑说:“您有什么书信,只管交给我。我时常都派人去给母亲送信的,到时候一并送了去,岂不省事?母亲有信回来,也曾提过您,说在京城几年,您是难得与她相厚之人呢。”
  邹氏笑笑,又叹息道:“原先她走时。我舍不得,如今连我也要走了,只怕日后还离她近些,要通信也方便。”
  明鸾忙问:“您要走了?要去哪里?”
  “我们二老爷才升了福建指挥同知。下个月就要上任了,离江西可不更近了么?”
  明鸾心下一想,福建与江西可不更近了吗?但常家二表叔进京也有几个月了,怎么现在才升官?嘴上却恭喜了一番,笑道:“这可是大喜事呢,二表叔高升,我竟是今日才听闻!”林氏也在旁恭贺了几句。便吩咐婆子们去备贺礼。邹氏笑着推辞了一番,终究还是收下了,道:“我原是送礼来的,不想又拐了你们家的好东西回去!”说笑一番,就告辞了。
  明鸾把消息告诉章寂,章寂眉头一皱,道:“这也不是坏事,他老子成天说燕王好话。可如今坐龙庭的可不是燕王!只要圣旨一下,他便是再想留在京中为燕王效力,也是无用!”
  明鸾却觉得事情没那么复杂。现在的皇帝在军事上重用的都是与他相熟的亲戚,章敬、章放、章启兄弟不说,常家也是他亲祖母外家,哪有什么亲燕王不亲燕王之说呢?
  章寂入宫辞行那日,皇帝的言行正好证实了明鸾的这个想法。
  皇帝虽然舍不得章家人,但也知道送灵回乡乃是正事,还劝章寂:“辛苦了几年,如今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索性在家乡多松乏些时日,散散心。朝中有朕。便是朕无能,还有燕王叔把关呢,姨祖父不必担忧。”
  章寂听了他这话,怎能不担忧?只是看着他对燕王那般信任,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暗示着提醒一句:“皇上性情宽厚。只是也别太过了,待人还是要留点防备心的好,可千万别叫人算计了去,日后悔之莫及!”
  皇帝听了一怔,开始没反应过来,但很快就脸红了一红,却完全没想到燕王头上去,反而忆起了前些时候石家传出来的流言,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道?只是想着旧日恩情,不好太过冷淡罢了。其实朕心里是明白的,日后必会多加防备。”
  章寂不知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听了只以为他是在说燕王,顿时精神一振,笑道:“老臣虽然年迈,但在外头还有些脸面,虽然此去一时不能回转,但若陛下有所差遣,只管下旨相召,老臣必会为陛下效力!”
  皇帝心里感动,又说了一番好话,再赏赐了好些东西,章寂才心满意足地拜辞而去。
  谁知他才转身,还未出殿呢,就有个小太监飞奔来报:“陛下,不好了,武陵伯府来报,伯爷没了!”
  皇帝与章寂双双震惊,皇帝还问:“怎么会呢?前儿朕问李卿,他还说老人家精神还好呢,怎么今日就忽然没了?!”章寂忙道:“老臣这就赶去瞧一瞧,吊唁一番。”皇帝应了,送走了章寂,又命人去报给皇后。
  待他赶到坤宁宫时,皇后李氏已经换了素服,坐在椅上默默垂泪,见他进来,忙起身行礼。皇帝忙扶了皇后起身,安慰道:“祖父今年已是六十高龄,且又病重多时,临走前子孙满堂,听说是含笑而终的。皇后也不必过于忧伤了。”
  皇后哽咽道:“祖父总挂念早逝的祖母,如今他总算与祖父团圆了……”
  皇帝忙又再安抚了她一番,好不容易才将她哄得收了泪,却听得皇后道:“臣妾虽贵为一国之母,但这孝道是不分人的,祖父既去了,臣妾总该依礼守孝才是。皇上还是暂时别到臣妾这边夜宿了吧?前儿臣妾提的那件事……”
  皇帝脸上的笑容一顿,淡淡地叹了口气:“我的身子你还不知道么?张宁妃与石美人已是两个可怜人,你又何苦再把你表妹拖进来?”
  皇后呜咽道:“皇上吃了这小半年的药,大夫也说有起色了,往日因您只要臣妾宫中歇息,臣妾的身子又不甚硬朗,迟迟不曾有孕,早已惹来无数流言,连外臣也开始怨臣妾太过霸道了。如今臣妾既要服孝,自当寻贤德女子服侍皇上。臣妾这舅家的表妹,虽是庶出,却是个再柔顺不过的性子,从不敢多言的,模样儿也还齐整,若能得到皇上宠信,也是她的福份。”
  皇帝面带不豫,就是不肯点头。皇后索性跪倒在地,哭求道:“皇上只当可怜臣妾吧!如今臣妾已成了他人口中善妒不能容人的恶妇,求皇上为臣妾日后着想,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您不能没有子嗣啊!”
  皇帝心一痛,叹息一声,终究还是答应下来。
  章寂去李家吊唁了,回到家中,就向明鸾抱怨:“李家虽然正在办丧事,可待人也太冷淡了些。我与他家好歹也算旧识,日后又是姻亲,怎么他家两个儿子就那样冷冰冰与我说几句客套话,就将我打发了?我早说这门亲不该做的,偏你大伯父问也不问我一声就应下了!”
  明鸾安慰道:“祖父也别怪他们了,他家才死了老人,这会子正伤心呢,哪里有心情去招呼客人?”又问:“武陵伯死了,那大姐姐可就得三年后才能嫁过去了?到时候她有二十岁了吧?”
  章寂一提这个就犯愁:“可不是么?偏又是皇上发过话的,想退婚都不行,你大姐姐这一耽搁,就要成老姑娘了。”
  元凤三年后才二十岁而已,在古人是老姑娘,在明鸾心里,却还是花骨朵般的好年纪,因此她倒不觉得有什么,只是有些担心,万一三年后换了局势,李家要变卦的话,元凤又该怎么办?虽然章敬一定会给她安排一门好亲事,但元凤的心里,还是喜欢李玖的吧?
  明鸾正想着,章寂忽然问了她一句:“东西都准备好了吧?咱们明日可就得起程了。”明鸾忙道:“都准备好了,张路白还捎了信回来,说路上也都打点过了呢。咱们坐船走水路,一直往出海口方向走,顺风顺水的,三四天就能到了!”
  次日清晨,章家上下一早起来,就忙个不停,挑行李的挑行李,装车的装车,又有一批家人是提前到了城外庙里的,已将常氏等人的棺木装上马车,运往码头。不一会儿,文龙也过来了,袁氏挺着大肚子与元凤一起到本家来相送,章寂见了她的大肚子,又示意林氏嘱咐了她好些话。
  不多时,太阳已经升到老高了,老张来报说辰时已过,章寂便下令启程。于是章家一行人,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浩浩荡荡地往城外码头走去。
  有人将消息报到了燕王府,燕王便对王妃笑了笑:“如何?你那日还抱怨说翰之挑的这个媳妇不够斯文稳重,依我看,只这机灵一项就足够了。”
  燕王妃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看人的眼光自然不如王爷的,这章三姑娘,表面上看不出来,倒还真有些小聪明。那日我说了那些话,见她只是虚应着,只当她没听明白,不成想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说章家要回乡了。我想翰之那孩子,素来就爱装憨的,没想到挑中的媳妇也是这等人,倒真真是一对儿了!”
  燕王弯了弯嘴角:“装憨没什么,知本分就好。两个都是好孩子,我不会亏待他们的。”




☆、第八十七章 归乡

  章家祖籍在常熟附近一处名叫彭家桥的地方,从南京江边的码头出发,坐船沿着长江往下游方向走,不过几日也就到了。只是天公不作美,章家一行才走了一天多的功夫,就遇上了倾盘大雨。
  因章家人带着棺木上路,人口又多,船就行得慢,遇雨之时,才过了镇江。因雨势太大,瞧着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的,章寂便命家人将船靠了岸,到了一处小镇,投宿那里的客栈。
  那小镇平日里往来的行商也多,客栈也有几家。章家家人寻了处清幽些的,给了掌柜与住客们银子,把后院儿整个包了下来,不一会儿文龙便带着些小厮婆子过来打扫整理,再等一会儿,雨势小些了,章家的其他主人才坐着车到了。
  明鸾下了车便扶着祖父走进那客栈,嘴上还不忘招呼两个弟弟扶好了林氏。客栈的掌柜与伙计们恭谨立在边上,头也不敢抬,嘴里说了无数吉祥话欢迎贵人,可章家人哪个有空搭理?文龙径自迎上来道:“祖父小心些,后院的地面都铺了青石板,雨天浸透了水,走在上头一不小心是要打滑的。”
  章寂抬头望望客栈大堂,见堂内无人,便有些不高兴地说:“你难道把这里的客人都赶走了?这又何必?我们不过是在此住一夜,无须劳师动众的。需知出门在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文龙呐呐地道:“孙儿担心有人扰了祖父清静,况且孙儿已命人给了那些住客银子,让他们自寻别的住处去了,他们得了银子,个个都欢喜得很……”
  章寂板着脸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回头你再去瞧瞧那些住客,记得给他们赔个不是。往后再不可这样了!没得给你老子惹是非!”文龙忙应了,又恭谨地上前扶住他另一边手臂,小心地搀着他进入后院。
  这客栈的后院四四方方的。却是四面都有二层小楼,楼下有廊相通。楼上俱是上房,文龙早已看过,分别给章寂、林氏、自己、明鸾与两位堂弟安排了房间。丫头婆子都住楼下,小厮长随等则住外头的包间,正好将整间客栈的所有房间铺位都占满了。
  正值饭时,掌柜与伙计安排了上等席面,亲自送过来。明鸾与林氏去看过饭菜,见都还干净,便服侍章寂吃了。才自己用饭。文龙则忙进忙出,安排人员住宿、马匹、行李等琐事。明鸾瞧他辛苦,特地让人将饭菜重新热了,请他过来用餐。文龙满头大汗地跑来,匆匆吃了,交待明鸾两句话,又见章寂已经午睡了,才跑出去继续忙活。
  明鸾在楼上窗边看着他在外头理事。心里倒有几分佩服。从前她总觉得自己能干,对长房两位长年养尊处优的堂兄堂姐就有些轻视,但今日看来。文龙这位长子嫡孙还是有点本事的。幸好当日商量时,决定带上他,不然要她亲自操持这些杂务,虽然不是做不来,但也够麻烦的。
  章家人本打算只在这小镇上住一夜,次日雨停了,自然继续赶路,没想到傍晚以后,那雨势越发大了,明鸾他们就算想打开窗子透个气。也只用几秒功夫就浑身湿透。留在船上的下人来报,说江上风雨也大得很,夜里那覆在棺木上的素幛都叫风吹翻了,有一块被卷到了江里去,他们连夜冒雨打着气死风灯,好不容易将素幛重新盖好。又严严实实地关上了舱门,才好过些。
  章寂心里挂念亡妻的棺椁,一夜也没睡好,第二天大清早就催着文龙回船上看看情形。文龙去了半日方回,道:“无事,只是舱里进了些水,棺木面上都用牛皮纸缚紧了,倒不曾打湿,唯有外头挂的灯笼丢了几个,已经着人去买了。船老大说,怕是要等雨过了才能起程,不然路上顶着风雨,就怕会出事。”
  章寂稍稍放下心来,没办法,只好又带着一家人在客栈里多住了一日。明鸾还好,陪着祖父与婶娘说说笑笑,再做些针线,也不无聊,虎哥儿与鹏哥儿两个却坐不住,见院子里的下水口被些残枝败叶堵住了,水漫了一院子,瞧着倒象是个浅浅的池塘一般,便拿练过字的废纸折成小船儿,放在水里玩。明鸾见了也起了兴致,拿纸折了许多样式的船,又折青蛙小鸟儿,还糊了两只莲花灯,一并放进水里去,喜得虎哥儿与鹏哥儿围在她身边缠个不停,也要学了做这些玩意儿。
  章寂瞧着子孙们玩闹,心里高兴,林氏却忍不住道:“外头还下着雨呢,要玩回屋里玩,仔细身上衣裳被打湿了,回头风一吹要生病的!”
  虎哥儿是自幼摔打惯了的,并不怕这个,鹏哥儿身子却有些弱,明鸾也不敢大意,便拉了后者进屋,教他折纸玩儿。虎哥儿独自在外头嬉闹了一会儿,终究觉得没人陪着有些无趣了,也就收了东西回屋。林氏忙叫青柳去给他换了衣裳,再看着他吃了满满一碗滚热的姜茶,才放下心来。
  不一会儿,文龙回来了,瞧着弟弟妹妹们玩笑,哄得祖父欢喜,他也要掺一脚,只是他年纪老大,也不会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戏,虎哥儿嫌弃他笨拙,自拉了鹏哥儿到一边去玩。明鸾见他可怜,就主动陪他玩,不料他提出要下围棋。明鸾的围棋是刚回到京城时,跟着朱翰之学的,只是会下罢了,水平臭得很,下几盘就输几盘,最后输得脸都绿了,差点儿没翻脸。文龙故作大方地饶了她,脸上却露出笑来,带着几份狡黠与得意。
  明鸾气乎乎地回了房,打开窗子要透透气,却见细竹在楼下廊角处鬼鬼祟祟地拉着她哥哥,不知在说些什么,心里有些奇怪。细竹回来后,她随口问起,前者却道:“也没什么,只是我听哥哥说镇上的店铺里有些好玩儿的东西卖,心里痒痒的,又不得出去,便叫哥哥替我买一些。”明鸾听了也就信了。没有留意到细竹在她转过身后,露出了松一口气的表情。
  大雨直到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