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风流1-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痕本不肯答应,但是经不起张越软磨硬泡,最后只得把书取了来,又去掌了灯,更没忘了为他披好一件大衣裳。见他专心致志地翻着手中那本书,她不禁好奇地凑上去看了两眼,见书页的空白上密密麻麻都是字,她顿时有些奇怪。
“少爷,这书是哪里来的?”
虽然很有些古文底子,但张越很不习惯在这样昏暗的光线下看书,此时正在费力地辨别着那些字,因此对于秋痕的话就有些漫不经心:“是族学的杜先生借给我看的,说是让我看完了再还给他。”
“杜先生?”
秋痕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认得什么族学中地先生。但却知道张越此时看地东西是正经物事。不禁心中高兴。连忙拔下头上地簪子拨动了一下灯台中地灯芯。让光线更亮堂些。端详着张越那张异常认真地脸。她竟是不知不觉发起了呆。连有人跨进门都没有察觉到。
“这是在做什么!”
张倬和孙氏特意走了一趟正房。却是几乎没有说话地份。完完全全都是陪衬。这会儿一同回来脸色自然是不好看。孙氏原打算看看儿子睡得如何。一进门却看见这么一幅情景。更是火冒三丈。她呵斥了一句正要发火。张倬却一把拦住了她。自己则快步走上前去。
瞧见父母竟是在这个当口回来。张越不禁暗自叫苦。后悔刚刚看得太入神。忘记了让秋痕好好望风。而秋痕则更是紧张。站起身竟是不知道如何处理那灯台。最后吓得干脆跪了下去。
“老爷。太太……”
张倬看也不看跪在地下的秋痕,径直在床头坐下,从发呆的张越手中夺过了那本书。一看封皮,他便微微一愣,及至翻了几页之后,他的脸色更是随之一变。抬头看着满脸讪讪的儿子,他便合上了书,不动声色地问道:“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事到如今,张越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是族学杜先生给的,他让我好好看看,看完了再还他。”
“杜先生?”张倬眉头一挑很是诧异,仔仔细细思量了一会,他忽然再次翻开了那本书,盯着那扉页上挺拔的字迹和已经有些褪色的红色印章端详了许久。不多时,他眼睛大亮,竟是一把抓住了张越的手腕子,紧张地追问道,“这真是那位杜先生送给你的?”
对于父亲的这种态度,张越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下便纠正道:“爹,不是送,是借。”
孙氏看到丈夫如此光景,那股子怒火顿时丢到了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好奇。见秋痕不知所措地跪在下头,她一个手势把人打发了下去,然后便上前问道:“老爷,这杜先生送给了越儿什么书?”
“一本《论语正义》,只不过扉页上盖的藏书章竟然是玄真子。”
张倬此时满脸笑容,见妻子儿子都是面露不解,他便解释道:“玄真子乃是洪武年间宋濂宋学士的别号,要不是我曾经帮人收过几本宋学士藏书,也不会认得这个。看这书中的批注似有两人所写,倘使其中一人便是宋学士,那这位杜先生大约也并非寻常族学塾师。”
他也不管妻子是否听明白了,使劲拍了拍张越的脑袋,随即便沉着脸吩咐道:“越儿,机缘得来不易,杜先生这本书你一定要好好看。唔,看你这样子似乎早睡也睡不着,这样,以后每天晚上延后一个时辰睡觉,先把这本书看完再说。”
一下子得到了这样的优待,张越骤然间觉得脑袋有些转不过弯。等到张倬将满脸茫然的孙氏拉走,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那本书,他终于醒悟到自己误打误撞似乎捡到了一件宝贝。当然,这更大的宝贝似乎是杜先生。
可是,一个学问精深的读书人,即便不肯出仕,也不至于肯呆在张家族学中应付那些顽童吧?
此时灯台已经被秋痕给拿走了,他不知道老爹的特殊优待是从今天开始还是明天开始,一时之间不知道该看书还是该睡觉。可不一会儿,那帘子便再次被人掀开,回来的人不是秋痕,而是去而复返的老爹张倬。
“越儿,你不是想要一匹马么?只要你好好读书,能够让那杜先生收你作弟子,我就给你一匹好马!”见张越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张倬随即又加了一句,“离老太太寿辰还有一个半月,你一定要设法在这一个半月拜得杜先生为师,这对你以后大有好处,明白么?”
张越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糊里糊涂答应这个要求的,然而他老爹的意思他还是深刻领悟了。只看今天的情形就知道,三房在张家的弱势地位一时半会没法改变,所以张倬已经把所有的期望都砸在了他的身上。
可怜天下父母心……张越情不自禁地感到,这一世能够有这样一对父母,他就是想偷懒也办不到,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童子行 第十一章 恰是不学无术
一本薄薄的《论语正义》需要看多久?
即便加上论语本身以及杜先生的批注,这样一本书也绝不超过十万字。如果是小说,张越顶多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全盘搞定,但这是古文,是竖排本繁体字的古文,而且他不仅仅需要读,更需要背诵吃透。于是,整整一个月时间,他都在和这本书作斗争。
而在学堂里,张越摘掉了药罐子的头衔,却多了个不学无术的名声。
杜先生并不是张家族学中唯一的老师,他只负责讲论语,其他的一概不管,而负责其余课程的几个老学究也不知道是不满学生不听讲,还是不满自己的待遇问题,全都把矛头对准了张越这个孤零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
毕竟,张家另两个“告病”在家,整个张家族学中只有这么一个算是正支的,不好好盯着怎么对得起他们的职责?
可怜张越根本连论语都是刚刚开始捡起来,更不要提什么诗书礼易了,这天天都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于是乎他终于明白了一点——这世界上绝对有比数理化英语更可怕的东西。
这一天乃是月考的前一天,上课的是一位老秀才,摇头晃脑之乎者也上完整整一天的课程,他照例合上了手中的书,目光在教室中的所有学生脸上转了一圈,最后才不负众望地将视线定格在了张越身上。
“张越,《礼记曲礼下第二》,你给我背诵一遍。”
“先生,学生还没背下来。”
多日的学堂生涯,张越终于历练了出来,此时此刻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上赫然是无辜而又惭愧的表情,然而却依旧噎得那老秀才脸色发青。老秀才重重地用戒尺在讲台上敲了几下,旋即便痛心疾首地说:“祥符张家素来以文武兼备闻名于世,要知道,你大伯弱冠之年即中解元,你如今竟是连礼记都不会背!出身大家就该更加努力……”
背后是阵阵得意的窃笑,面前是师长恨铁不成钢的教训,夹在当中的张越只是低垂着头作俯首帖耳状,实质上却在心里琢磨待会该如何向杜先生还书,还有如何应付明日的月考。后一个问题有顾彬的保证,他还能勉强应付过去;但前一个问题却煞是让人为难。
除了借他一本书之外。他并没有看出杜先生对他有什么另眼看待地地方。距离给定地期限还有半个月。他实在不想让老爹失望。可是。他又拿什么去打动一个油盐不入地人?
“好好用功。莫要辜负了张家地名声!”
陡然听到这么一句无比熟悉地结束语。张越慌忙答应不迭。随即弯腰躬送了这位罗罗嗦嗦地老先生出去。等到偷眼瞥着人影子不见了。他方才长长嘘了一口气坐了下来。心想张超张起当初还真是把这些个老先生气得不轻。否则人家也不至于把所有地气撒在他地头上。
天知道他总共才上过多少天学。盯着他有什么用?
月考就在明天。学生们都在忙着备战备荒。再加上老是拿同一个理由取笑张越也没多大意思。于是包括那位新安王地亲戚钱嘉在内。一群学生很快就哄然散去。张越正想等人走光了好去寻杜先生还书。却不料仍旧是一身白衣地顾彬忽然走了过来。
“你为什么不对赵先生说。你之前因病很少来学堂。所以才背不出来那篇礼记?”
张越这一个月和顾彬说的话总共也不超过十句,此时见他主动上来搭讪,竟是有一种太阳打西边出来的错觉。在顾彬脸上打量了半天,他才一摊手道:“背不出来就是背不出来,没有必要找理由推托。难道在以后院试的时候,我也能拿身体不好当借口么?”
顾彬被张越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愣了一愣就一言不发地朝门外走去。临出门之前,他忽然停住了脚步回头看了张越一眼,随即没头没脑地说:“你和他们真的不一样。”
没时间琢磨顾彬这话什么意思,瞧见那家伙走得没影了,张越才从书包里掏出那本薄薄的《论语正义》,一溜烟出了教室往角落的那间屋子奔去。发现大门紧闭,他便轻轻上去敲了敲门,然后定了定神做出了一幅肃然的表情。
大门不多时就开了,看着那个身穿一身青袍端着死人脸的杜先生,张越无论如何也没法将这样一个木头人和什么高人联系在一起。只不过,看了那本《论语正义》的批注,他对杜先生的才学却并不怀疑。
要知道,他为了能够融会贯通,还特意去啃了一下朱熹的《论语集注》,结果发现其中疑似宋濂的批注和朱子一脉相承,而杜先生的很多见解和大明奉若圣人的朱子大相径庭。
杜先生随手从张越手中接过书,淡淡地问道:“书都看完了?”
“是,学生都看完了。”
张越原本以为杜先生至少会让自己进屋去说话,谁知道他就是这么堵着大门口丝毫没有放行的意思,于是他更是觉得原本就微末的希望又少了几分。果然,下一刻,他就听到了一句丝毫不留情面的话。
“我听那几位说,诗书礼易春秋,即便是开篇那些,让你背诵的时候你都说不会?”
“学生确实不会。”
这个时候,张越索性豁出去了,干脆开门见山老老实实地说:“学生自幼体弱多病,想读书也有心无力,并没有看过四书五经。所以现在有了机会,学生知道贪多嚼不烂,只想一点一点来。就比如先生送的这本《论语正义》,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记了下来,以后有空再一点点理解领会,所以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看其他的。”
话一说完,他就觉得杜先生的眼神似乎有些变化,但是无论他怎么看,那张死人脸还是死人脸,并没有多大改变。满心失望的他只好深深一躬身,随即转身快步离去,同时在心中对老爹念叨了一声对不起。直到他走出了学堂,也没听见背后有什么声音。
倘若加上那位老秀才的一顿教训,他今天已经是第二次碰壁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天的磨难远远没有结束。当张越踏进张家大宅的后门时,他竟是无巧不巧地撞上了大伯父张信和张超张起兄弟。张超张起一看到他倒是热络得很,拎着弓箭笑嘻嘻地炫耀了一番今天的收成,然而,张信上来之后却是一句**的提醒。
“越哥儿,既然是读书就得多用些心思。否则日日去学堂却被人讥之为不学无术,那还不如不去!”
PS:痛哭流涕求推荐票……大家好歹给一点吧,推荐少得可怜呢……没有推荐就点击收藏吧,谢谢啦!!
童子行 第十二章 忽视和轻视
倘若教训别的也就算了,偏偏是不学无术四个字!
强迫自己看了整整一个月的古文,背了整整一个月的古文之后,今天却一连碰了三个这样的钉子,饶是张越死死克制,脸上仍然露出了一丝不那么好的情绪来。然而,也不知道他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在撂下了这样一句话之后,大伯父张信便再也没看他一眼,径直背手从夹道走了。
“三弟,今儿个你倒霉,大伯父正好外出拜客,不知道受了什么闲气,所以才气性不好。”
“是啊是啊,我们刚刚回来的时候还被大伯父指责什么玩物丧志……之前他明明说练武是好事的……哼,怪不得我听到娘之前说,大伯父是什么……什么反复无常笑里藏刀!”
尽管心情极其不好,但是,在两兄弟这么一番打岔之下,张越忍不住噗哧一笑,心想张信幸好是走了。这要是听见这么一句话,只怕那位城府深沉的大伯父非得和二房结下一个不小的梁子不可。话说东方氏那么精明的人,怎么教出来两个儿子偏大大咧咧的?
“算了,今儿个我确实倒霉!”
张超年长两岁,觑见张越颇有些无精打采的,又说了这么一句话,便好奇地凑上来问道:“怎么,是在学里让人欺负了?告诉我是谁,我和二弟领着人去狠狠揍他们一顿,给你好好出气!”
瞧见张起附和似的卷起了袖子连连点头,张越心中生出了一丝暖意。相处这一个多月来,他对两个小家伙的脾气廖若指掌,深知冲动的他们确实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所以,尽管此时郁闷得无以复加,他还是摇摇头道:“只是心情不好,没什么大事。赶明儿要真是碰上有人欺负我,我一准找大哥二哥帮忙就是。”
张超树立起了大哥的威望,心里自然高兴,当下就嘿嘿笑道:“那敢情好,反正有事你就寻我和二弟就是了。二弟,赶紧收拾了猎物去见娘!”
两兄弟嘻嘻哈哈一溜烟没影了,张超却不想这么早回去。在后门附近的几个院子来回转了一圈,好容易预备好了见父母时的说辞,他这才慢吞吞回到了西院。然而,他养精蓄锐的一拳却打在了棉花上——父亲张倬和母亲孙氏竟是全都不在,诺大的院子里除了一个耳朵有些背的婆子之外,旁的一个人没有,连秋痕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等了一刻钟不见有人,百无聊赖的他索性一头扎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少爷。少爷!你这时候怎么居然睡了……哎呀。快起来!”
睡得正熟地张越冷不丁被一阵推搡和嚷嚷声吵醒。不情愿地睁开眼睛一瞧。他才发现那是秋痕。于是先懒洋洋打了个呵欠。然后才问道:“除了个聋婆子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我不睡觉还能怎么办?爹和娘到哪里去了。怎么就只有你一个人?”
“大太太和四少爷大小姐回来了。东西就带了几大车。如今正在正房里头陪老太太说话。大伙儿当然全都去了!”
秋痕一面说一面把张越拉了起来。旋即半蹲下来给他整理好了前襟。这才不无殷羡地说:“这四少爷乖巧。大小姐文雅。那模样真是百里挑一。四少爷还是神童。三岁就能认字。如今才九岁。竟是会写对联作诗。二太太不信。硬是让四少爷作了一首。这才服了。老太太欢喜得合不拢嘴。当下就把祖传地宝玉给了他。又给了大小姐一个金项圈一对玛瑙镯子。”
敢情是长房长孙回来了!
听秋痕絮絮叨叨这么一说。张越忍不住想起了父母曾经说过地那些话。果然。长房长孙一回来。老太太眼中就再也看不见别人。及至听到祖传宝玉和善于做诗这么一条。他差点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本能地联想到了红楼梦中那位集无数钟爱于一生地贾宝玉。除了没有天生衔玉而生。其他地何其相似?
秋痕歪着头看了看张越,轻轻替他拢了拢领口,这才笑道:“这会儿大少爷二少爷也应该赶去了正房,少爷既然收拾好了,咱们也赶紧去吧。”
往日最是肃穆的正房今天格外热闹,张越才踏进院门就听到里头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那门口垂手站着十几个丫鬟,其中那几个生面孔都穿着青缎比甲和藕荷色细褶裙,虽然个个颜色娇艳,却都是面无表情满脸肃然。倒是家中的那几个丫头颇有些心不在焉的,仿佛在竖着耳朵听里头的动静,一看到他走近方才惊醒过来,个个矮了一截行礼。
秋痕亲自上前打起了帘子,张越便低头跨进了门槛。即使外间天还亮着,这一进门,他仍是被那些珠光宝气给晃花了眼睛,于是愣了一愣方才走上前去。
顾氏身边依偎着一个男孩,只见他头上裹着一方龙鳞纱巾,身穿一件大红色芙蓉锦袍,项上挂着一个晶莹辉耀的项圈,腰间垂着一串五彩的珠串,脚下蹬着一双黑色云履,只是那姣好脸蛋上的一双眼睛总是朝着天上,除了顾氏仿佛看谁都浑然不在意。
倒是他旁边的那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还算随和,见有人进来,她便眨了眨眼睛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张越回了一个微笑,随即方才看到二伯母东方氏身边多了个老实巴交的妇人,旁边还有个怯生生的瘦弱女孩,料想那就是那位骆姨娘和他那个二妹妹了。
顾氏只顾着自己怀中的那男孩,竟是没怎么注意到有人趋前问安,直到灵犀提醒方才抬起了眼睛,却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示意三媳妇孙氏把张越带过去。摩挲着张赳的额头,她不禁越看越爱,于是便看着大媳妇冯氏笑道:“赳哥儿聪明机敏,指不定将来要盖过他爹,连中三元也未必可知!”
“老太太着实高看他了,他也不过是会作两句歪诗罢了。”
冯氏嘴里这么说,面上却很有些得意。听得此话,站在她对面的东方氏撇了撇嘴,轻轻拉了拉一旁孙氏的袖子,低声嘟囔道:“三弟妹,老太太这夸奖一句,你看大嫂得意成了什么样子?这远道而来见婆婆,她身上不是金的就是玉的,这是显摆给谁看呢!”
听到东方氏这牢骚,瞧见没人注意到自己,张越干脆退后一步,想要避到母亲的身后。然而他才站定,却忽然发现旁边多了一个人,抬眼一看却是父亲张倬。父子俩对视一眼,同时微微一笑,继而便全都改成了一幅岿然不动的神色。
张倬是受惯了别人的轻视,张越是不在乎人家的轻视。这世上不是有句话叫做走着瞧么?
童子行 第十三章 何谓天之骄子
族学中的月考当然不像科举那样需要蹲号房,监考的只有一个有意无意打瞌睡的张猷,所以下头的学生们自然是高兴得很。当看到考卷的一刹那,张越的面色顿时变得很有些古怪,因为整整一张卷子都是论语,四书中的其他三书和五经仿佛都被老师遗忘了。
而且,如果他的记性没有发生偏差的话,这其中所有内容都是他曾经看过的。
“这些都是什么鬼东西?”
“是论语吧……”
“废话,我也知道是论语!喂,顾小七,这题目你会不会做?”
“题目太多了,即便我答完自己这张,你们只怕也没时间抄!”
“我管你是不是交白卷!总之我那张卷子就交给你了,我给你十两银子!”
后头那些嘈杂的声音张越压根没功夫去注意,那些层出不穷的哀叹他也没时间去注意,此时他最担心的却是字不会写。可这时候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眼看着原以为要泡汤的事情重新有了希望,他怎么会放弃?于是乎,他饱蘸浓墨就开始奋笔疾书,渐渐地就进入了状态。
等到一个时辰之后云板敲响的时候,十个学生中倒有九个是面如土色的。富家子弟发愁的是回去之后挨父母的教训,贫家子弟则是担心下个月领不到学中补贴的钱粮——毕竟,这年头附学不用交钱还能领钱粮的私学实在是不多。于是,好几天没来上课今天更没来参加月考的张超张起兄弟登时被人恨得咬牙切齿。
凭什么他们就能躲过月考这一关?他们俩可是正儿八经的张家正支!
考都考完了,再郁闷也于事无补,于是闻听下午不用上课,一群学生顿时如鸟兽散。张越眼看着连生连虎收拾好了东西,正准备走人,谁料却被顾彬开口唤住。
“对不起。我……我也没法子……今天我也交了白卷……”
张越原本对这个冷漠却别扭地家伙没什么好感。此时见顾彬那张一向冷冰冰地脸涨得通红。他顿时觉得那点子小小地不快完全可以忽略过去。眼看这冷面少年撂下这么一句话低头就准备出门。他忽然出声叫住了他。
“你帮别人考试换了钱。自己交了白卷。就不怕回去父母责难?”
顾彬陡地转过身来。见张越地脸上并不是讥诮。他那脸色方才缓和了一些。沉默良久。他就一字一句地说:“你没有尝过挨饿地滋味。也没有尝过去别人家借钱借米地滋味。十两银子足够我家几个月开销了。我纵使挨打挨罚也值得。令尊虽然能帮助我家一时。却不可能帮着一世。”
张越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眼看着顾彬转身大步走出了门。屋里也没有旁人。他忽然提高了声音说:“就算你自视清高。想着人穷志不短。万事都靠自己。但你来族学应该是为了以后能够进学。你现在这样做固然是有了收益。但平白坏了名声。以后怎么去院试乡试?”
此话一出。他就看到顾彬一下子僵立在了门外。看到这情景。他忍不住摇了摇头。心想这冷面少年固然是很有些读书地天赋。奈何在为人处事上头很有些不通。世上无不透风地墙。只要这事情泄露出去。以后哪个学政会挑中这么一个秀才?
不管这一天发生了怎样的风波,总而言之,月考终于是告一段落。也就在这一天,由于要筹备之后老太太顾氏的六十大寿,张倬特意到族学为张越请了半个月的假,自然,他同样也给张超张起兄弟请了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