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嫁给老男人-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宜低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那便照她的吩咐去做吧,还有,那银子既然是她赏给你的,你便拿着吧。”罢了,既然她要往火坑里跳,她也懒得拦着。她拦着,她堂妹也不会感激她,反倒埋怨她阻着她的富贵呢。

  杨宜早就对她之前的某些做法不满,但看在亲情的份上,也只是小小的教训一下,并不会用那种不干净的手段去算计她。但不主动算计,不代表有机会也不会顺手推一把。

  如今她执意要往火坑里跳,她不过是没拦着而已。以后就算她备受煎熬,也是她自个的选择,怨不了别人。

  随后发生的事,果然不出杨宜所料。

  次日,孙少成就派人来童家说亲了。不过待那人说明来意后,被宋妈妈一把轰出了门,“给我滚,要纳妾到正主娘家去,再敢来我们童家撒野说些不三不四的话,仔细你的狗腿!”

  本来就是,杨秀竹又不属于童家,孙少成使了个媒人上门来和他们童家说纳小是什么意思?打脸是吧?

  杨宜对做事颠三倒四的孙少成也恼火不已,这俩人惹人生气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真是绝配了。

  杨威住了两天就走了,杨秀竹也一道走了。

  上车前,杨秀竹意味深长地说道,“堂姐,谢谢你和堂姐夫这段时间的款待,秀竹铭记于心,日后有机会定当报答”

  杨宜平静地看着她,“你有这份心记好了”得意什么?从你挑了孙少成那货起,你就输了一大半。杨秀竹走后,之后她与孙少成的事她也懒得关心。

  随着那批出去历练的士兵们回来,二爷的名单也选好了。杨宜拿着名单,开始替杨瑜筛选适合她的儿郎。

  九月上旬时,一张十五人的名单只剩下最后两名了。杨瑜看着两人,一时之间,天人交战,难以抉择。

  方少刚内敛稳重,家庭背景简单,比较适合杨瑜。

  而王强多情温和,外表俊逸,对杨瑜颇有好感,家境也好。

  按杨宜的想法,挑方少刚会好点,至少方少刚稳重,思虑周到,便是杨瑜一直这么单纯下去,有他护着,也不成问题。

  王强嘛,想法有时太过理想,而且对父母的话极重视,若选王强的话,会辛苦很多,以后要学的东西怕是不少。而且当王强夹在她与他父母之中时,杨瑜往往是被放弃的那个,也就是需要做出退让的那个。不与他的父母站在对立面这点,杨瑜恐怕要吃足够多的苦头和委屈,才会长到那个程度。

  不过,这一切都得杨瑜自己来作出决定,没人可以替她完成这点。

  在杨宜看来吧,不管自己帮杨瑜选哪个,她以后都是会后悔的,世人不后悔的事太少了。唯有让她自己选,就算以后后悔了,也能心甘情愿一点,然后才会懂得努力去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别人。而杨宜,只会在一旁,将两个的优劣分析出来供她做出选择。

  最终,经过一番挣扎,杨瑜选了方少刚。其实杨宜知道,她这妹妹更喜欢王强多一点的。

  不过,既然她已经做出了选择,杨宜便不会再多少什么,有得必有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66。

  杨瑜走了;在杨威成亲前一个月赶回去了。

  杨宜给杨威准备的礼物也叫她一并带回去了。

  杨瑜最后挑了方少刚;到是出乎了杨宜的意料。她以为杨瑜会挑王强的呢,因为好些人尽管明白道理;却往往会遵往心中的欲望行事。

  杨瑜能战胜心中的欲望;从理智来选择便叫杨宜高看了一回。

  。

  杨瑜走后;童家开始进入收获期、不说那大片的稻谷和香料;

  其他的如花生黄豆也都成熟了;童家进入了繁忙期。

  童家种下的木薯也成熟了;那会两大车的木薯梗也仅够种完三亩地,不过由于知道东家很重视这些木薯;奴隶们照料得很是用心。

  杨宜眼见成熟了;便让人到童家村(奴隶佃户住的这片小村落;为了方便他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童家村)。

  让人挖了四棵;因为木薯被照料得好;块茎很肥大;仅四棵;就有一百多斤重了。

  〃这东西;能吃吗?〃一个奴隶忍不住问。

  〃应该能的吧;不能吃的话夫人让种来做什么?〃

  〃这东西生的时候是有毒的;不过晒干或用水泡过就没事了。〃

  杨家说完;吩咐下人挑了一些鲜嫩的块茎准备拿回童家,准备刨了皮;然后切成片状放进锅里烧开,然后再放到木桶里泡几天;每天换两回水,三天就能吃了。

  剩下的杨宜将吃的做法教给了他们;让他们也尝尝鲜。

  三天后厨房照杨宜说的法子将那些木薯片给炒了;炒的时候放了一把蒜苗段了,炒是炒出来了;可厨房里的众人心里直打鼓;听说这东西是有毒的;真的能吃了吗?

  杨宜好笑地看着众人一脸面面相觑的表情,〃冬梅;去盛一碗给吧〃

  众人一惊;纷叫了出声。〃夫人………〃

  夫人要是出了事;他们也别想活了。

  一下子;窜出几个人;手飞快的从锅里拿了一片木薯片儿往嘴里塞去。

  宜好笑地看着他们;他们吃了后;一脸的忐忑,好一会他们感觉不到任何异样。

  〃没事?〃

  〃应该是吧?你肚子痛么?〃

  〃不痛!〃〃痛。。。〃

  众人惊………;那人接着说;:〃其实;我只是想上茅房………〃 众人笑骂:〃滚……〃

  过了半天,吃过木薯的人都没事,大家总算有点放心了。

  次日,杨宜又让人炒了一些,这会众人可算能敞开肚子来吃了。

  “,这木薯的味道真不错。香香的粉粉的,好吃。”春雪吃得一脸满足。

  “那自然,你也不看看厨房里放了多少猪油下去炒。”冬梅正在收拾偏厅,把那些脏的东西都收拾好。大宝如今会爬了,而且爬得很溜,稍不留神你就追不上他。加上他这会在长牙,基本看到什么都喜欢往嘴里塞。

  “春雪,这样你就高兴了?这木薯还有其他吃法呢。”

  “还有什么吃法?”春雪眼睛一亮。

  接着,杨宜又将木薯的其他几种吃法说了。第一种直接晒干了,磨成粉,做成饼子吃,咸的甜的都行。另一种把木薯放进麻袋里,然后扔进河里泡上一个月,然后整个木薯都会变得绵软,到时直接剥成一截截来炒,又香又糯,比他们现在这种吃法要好吃很多;或者再将在河水泡过的木薯晒干,磨成粉来制饼子,这样的木薯粉做成的饼子粘性好,还糯,不管咸的甜的都比前一种法子要好。而且口感不比面粉米粉煎的饼子差。

  听着杨宜说,春雪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她忙挟了一片木薯进嘴巴,吃完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杨宜,“,咱们快点把那几亩地的木薯挖了吧?这样再过一个月,我们就有木薯饼子吃了。”

  “就光会吃!”

  杨宜看着两人斗嘴的样子,摇了摇头。那些木薯一定得挖起来,不过该怎么操作,今晚还得和她家那位商量一下才行。

  ********

  “这什么?”看着出现在饭桌上的新鲜吃食,二爷难得好奇地问了下。

  “这木薯,前两天我叫人挖了些,你尝尝。”杨宜笑着道。

  “就你让人从广州那边弄回来的那东西?”二爷感兴趣地问,然后试着吃了些,点了点头,赞了句,“不错。”

  接着,杨宜又把今天对春雪说的那话搬了出来,“……等过两天,我们把剩下的木薯全挖出来,保守估计至少有八千斤吧,到时咱们留一半晒干,一半——”

  本来二爷含笑地听着妻子唠叨,不过,“等等,你说,那三亩地能产出七八千斤的鲜木薯?”二爷惊得站了起来,身为军人的他,没人比他更了解粮食的重要性了。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这样那样的灾难,赋税能收上来的并不多,许多地方都拖欠着朝廷的赋税。因此,钦州这边的兵营自组建至今,朝廷对粮草卡得很紧。因为朝廷的粮草一般都优先供应云州藏州那两处兵营。

  尽管钦州兵营也有自己的囤田,可地里的产出赶不上兵营里的人头增长速度啊,如今的钦州兵营可有十八万士兵的大兵营了,比去年扩大了一倍不止。随之而来的,便士兵的口粮问题。最近他一直在头疼这个问题,现在听到他妻子说到三亩地能产出如此多的木薯,怎能不叫他激动万分?若这真的,那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杨宜看着一向沉稳的二爷失态的样子,调皮地笑了,决定再给他加把火,“怕不止呢,过两天全挖出来你就知道了。”

  “我的好宝儿,若这事真的,你可帮了为夫大忙了。”二爷激动地一把抱过她狠狠亲了一下。

  边上的贴身丫环忙低下头,掩住笑意出了门外,还贴心地给关上门。

  杨宜伸手推他,娇媚地横了他一眼,“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啊?”

  见悬在心头的事能解决,二爷的心情大好,当下握着小妻子的嫩手捏了一把,“我这不在好好说话么?对了,大宝呢?睡了?这小子难得有这么乖的时候啊。”

  “大宝还在娘那呢。”老太太在钦州也呆了一年了,童蕴然已经写信催了好几次,再待下去就说不过去了。今年无论如何她都得回去过年的,要不然风言风语能把童蕴然给淹没。

  老太太心里知道,这一走,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所以她现在抓紧时间跟小孙孙相处。

  对此,杨宜夫妇也无可奈何,如今也只能多抽些时间陪陪老太太了。

  *******

  得知杨宜这两天就安排人挖那三亩地的木薯,二爷看兵营里没什么事,也不去上工了,就跑到地里看着。

  见了东家,那些佃农奴隶干活更卖力了些。二爷看着挖出来的木薯,拿到手里掂了掂,看着这一片地,估摸着能有多少斤。

  吃午饭的时候,二爷晓得这些人辛苦,让人炖了一大锅五花肉搬来。那些汉子们都道东家好,知道心疼他们,个个吃得心满意足,下午干活更卖力。本来预计四天能挖完的活,三天就干完了。而且那些木薯梗也被那些妇女收拾好了,这些都来年的种,二爷极重视的。见收拾好了,就准备晚点安排人将他们挑下山放到他们新建的庄子里去。

  待全部的木薯挖出来的时候,可让人惊讶了,他们没想到三亩地挖出这么多的木薯来,晒场堆了高高的一块地。一称,竟然有两千斤呢。于,这事惊动了周遭的民众,连林大人都带人也来了。

  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童家种了好些稀罕的东西,都好奇着呢,这会都跑来围观了。

  要知道,他们钦州最好的地粮食亩产量也只四百斤左右。要这木薯真能吃,那得解决多大的粮食问题啊。而且还头一回种在荒地上的,产量都那么高了,若种在熟地上,产量还能更多一点的。

  不过在杨宜看来,这产量还算正常。前世她听说过,有些人种木薯种得好的,一亩就能产两千斤呢。但对钦州这边的人来说,多么惊耸。

  “大兄弟,这东西真能吃?”有人好奇地问。

  “当然能吃,昨儿咱们还吃来着。”童家村的人大声回答。

  “青总管,给两根回去让咱们尝尝鲜呗。”

  青叔笑而不语,这时,他让人抬了一口大锅上来,锅上正冒着香气,打开一看,正那木薯。

  青叔笑着道,“这些木薯都经过处理的,今儿就让大家尝个鲜。”

  可惜没人动,童家村的人不屑地看了那些怕死的人一眼,真,又馋又怕死!然后自发地拿了碗,舀了满满一碗,吃了起来。

  见童家村的人都吃了,其他人也忍不住了,纷纷拿了碗自发地吃了起来。可惜还没吃过瘾,就没了。那些人意犹未尽地抹了抹嘴,见锅里空了,眼中不无遗憾。

  其实,也不见得那木薯多好吃。不过免费的东西,吃着总比较香罢了。

  “青总管,还有么?”有人不好意思地问。

  “晒场上那么多,再拿些去弄一锅来呗,童家总不会那么小气吧?”一个泼皮嚷嚷开了。

  “你想死就去吃新鲜的吧!”童家村的一个汉子冷冷地道,没见过吃白食吃得那么理所当然的。

  “听说这东西生的时候不能吃的,有毒呢。”

  “看他们这反应,多半真的。”外人窃窃私语。

  “不会童家怕有人去偷木薯放出的谣言吧?”有人不信。

  “陈二,你不信,可以去试试啊。”众人嘲笑。

  陈二眼珠子一转,“你们想让老子以身试毒,老子才不上当呢。”

  童家的小庄子上,二爷正陪着林大人。

  “这木薯真不错——”林大人赞道。

  童二爷点头,“确实,若将来咱们钦州有一半的地里都种上这个,那么来年我们就不用为粮食发愁了。不过种一个问题,这三亩地出的木薯块茎全部种下,也只能种个二三十亩。想多种些,只好再过一两年了。”

  林大人也明白,这不能急于一时。明年若种好了,出了成果,上报朝廷,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粮食问题,也算大功一件。可惜了,这东西只能在靠南的地方种。

  “你们童家能拿出多少木薯梗出来做种子?”

  “七成,我们童家留下三成。”这个数也他昨晚与妻子商量好的,留一半太遭人眼,整个钦州分到的木薯梗不多,他们童家若占了一半,就太惹眼了。虽然这东西他们童家拿出来的,但人的心思就那么怪。既然决定拿出来了,就大方一点,别让童家做了事,却得不到应有的感激与功劳。

  林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放心吧,你们童家对钦州的功劳,我记着呢。”对于童家的识趣,林大人一向都满意的,心里决定,到时上报朝廷时一定要为童二请个大功。

  他盘算着,分到的木薯醒,一半种在兵营里的囤田上,一半分给几个大家。下一年,再发派到整个钦州。

  67。

  元和二十一年冬,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如今钦州约有人口六十万,约开垦出四十万亩地。其中约有二十二万事旱地和坡地,这些旱地和坡地适合种植木薯,每年可产木薯约两万万斤,并且有往上增长的趋势。

  这两三年,钦州的发展可是有目共睹的。它早已不是当初那落魄的小城,如今呈现出蓬勃的 生命力。尤其是它的两个支柱特产——木薯及各色的香料。

  这 里的木薯粉成色佳,不必面粉差,而且价钱还比面粉便宜。不少各地的商人都纷涌而来,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钦州驻扎了军队,他们已经将周边的土匪都清洗了一两遍,因为在这里做买卖有了保障,所以说钦州可以说是商人们极喜爱来交易的一个地方了。

  而且,钦州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并不像别的城市一样排斥乞丐及流浪汉。在这里,只要你愿意付出劳动,那么就有粮食吃有地方住。

  这也是林大人领着一群手下一起想出来的法子,毕竟随着钦州的发展,前往这里的流浪汉及乞丐会越来越多,全部都赶出去也不是个事。

  兵营里的屯田那么大,总是需要人来干活的,光指着那些士兵是不行的,兵营会定期定时的安排一些士兵下地劳动,可却不是种地的主力啊。他们将这些乞丐及流浪汉集中起来,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给他们安排地方住。但是,他们得到屯田里干活!当然,不会让他们一天干到晚,没个休息的时候。会分配好任务,完成了就可以休息了。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乞丐及流浪汉的问题,也解决了屯田的部分问题。

  其实在木薯铺开种植的第二年,林焕之切实感受到了木薯的高产及种植的容易。

  当年收了木薯后,他便拟了一道折子回京阐明了他们钦州木薯的种植情况。在折子后,他说明,今年,钦州的粮食已经实现了自己自足,甚至还能往外出售一部分木薯制品。消息传开时,举国哗然。除了江南一带的鱼米之乡,还真没哪个省哪个大城敢说自己实现了自己自足的,更别说钦州是一个重新建立的城市。

  当今接到他的折子后不久,便把他召回京了。临走前,他还带走了几十斤鲜木薯,及各种处理过的木薯制品。

  一个月后,圣旨传来,盖因童豁然对钦州有功,于社稷百姓有功,官升一级,特封为正四品的都司。而钦州城内的大小官员各有封赏!其中封赏最重的便是林焕之、裴敬、童豁然三人。

  林焕之也是官升一品,由从四品的宣抚使升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而裴敬则升为福建省守巡道员。

  紧接着,朝廷又派了一位指挥使到钦州。

  林焕之的一道折子,让朝中那些大臣们意识到了钦州的重要性。相比之前的可有可无,他们自然希望将这个粮食兼兵营重城掌控在自己手里了。

  上头的人,见他们把钦州经营的如此好,便想派人过来摘桃子,他们算盘是打得好,可林系一派又哪里是好想与的,钦州从无到有,他们从中付出了不少,那些陌生的势力,别想搀和进来。他们在此扎根了几年,不是那些新来的官员可比的,官位再高又如何,要架空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钦州大小官员受赏后不久,裴敬就走了,在捞到一个福建省巡守道远后,就爽快的撤出了钦州,走马上任去了。他也知道,如今林派这边势如中天,已经控制了整个钦州,他再待下去也没意思。况且他能捞到福建省巡守道远的肥差,其中不乏上头看中了他这些年在钦州的作为。毕竟现在的钦州如何,大家是看得见的。

  可他心虚呀,这钦州的建设,大半是林系一派人干的,他顶多就是不拖后腿而已。特别是林焕之手下的童二,练兵有一手,那木薯也是出自他的手笔,真乃一员福将啊,他怎么就没给遇上这样的人才呢。嗯,好像香料也是他们家先种的,果然是福将啊。

  不过有一点很幸运的就是,他是钦州的知府,钦州的政绩也落了一部分到他头上。占了人家便宜,他也不好意思继续在钦州呆下去了倒是真的。要是他继续打着不干活光捞政绩摘着别人的桃子一路升官的想法,总有一天,林系那派的人一个忍不下去,冲动的来找他拼命,他哭都没地方去。要知道,那群兵痞子可不是可以讲道理德人。

  这几年,童家独一无二的香料,给他们整个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第一年的香料,在童家的几个酒楼试用了,生意好的不得了,掌柜的数钱数到手抽筋。想想,一样的价钱,美味的菜肴自然更受人欢迎了。

  如今童家的酒楼,不光是在通州有两三家,在京城也开了一家。京城那家是童家本家各房合钱开的,本想让童二爷拿大头的,不过被他推了。于是各家按出钱多少便占多少份额,在本家里挑了几个机灵能干的去京城在酒楼里做事。

  童家的几家酒楼实现了共享,有些招牌菜一样,有一些则不一样,看各地的特色吧。

  在童家的几间酒楼狠赚了一笔,又相继推出几款招牌菜稳定了地位后,便将他们配置的几种食物香料推出了。很快的,人们接受了这新鲜玩意,烧菜炖肉熬汤的时候,放上一点,别提多香了。最重要的是这香料还不贵,两文钱就能配上一小包,放进汤锅里,喷香。所以童家的香料买卖也极顺利。每年各家都拿到不少的红利银子。

  付出有收获,而且回报还是那么丰厚,别提本家的人有多高兴了。几个本家的老人都说童二有眼光,而且还是仁厚的,有路子也不忘拉拔本家一把。

  本家的人大多数都是良善之人,当然,也有几个眼热童二占了大头,说了几句风凉话,却被家中的长辈骂了回去。

  因为按之前童二爷和本家打得约定,不管他们一起合力开出多少地,他童二得占三成,当然,这三成地不会全挑水田,水田和山地坡地等各占一半 。

  当时考虑到童二出的力,几个本家的老人就答应了。现在看来,确实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虽然童二赚的多,毕竟许多事都是他在做,可他们自己赚了不少了,他们基本就像甩手掌柜一样,不用出什么力,每年还能拿那么多分红,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大宝已经两岁多了,过来在地上装鸭子的年龄,路已经走得很稳当了,而且能说一些简单的词句。

  小家伙在他爹的教育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极喜欢盘着腿,挺值了小脊背,极有威仪的坐在椅子上。不过杨怡每看一回,都会发笑,你说这小不点的,学人板着张脸,像什么事。每回他一笑,小家伙总会不高兴 的撅着嘴。这日,二爷的一位部下从南方回来,送了他们一篮子新鲜的水果。说是一篮子,里面不过也只有五六只橙子而已。冬天水果金贵,能分到五六只,杨怡已经很满足了。记下了是哪家的礼,决定晚上和二爷说一声,能在这时送些水果 过来的,也算是个机灵的,枕头风他吹了,二爷用不用就是他的考量了。

  小心的剥开一只,叫人把大宝抱过来,杨怡掰开一瓣塞到大宝嘴里,大宝满足的眯起了眼。吃完后,小家伙把手搭在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