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和平街五十一号-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蛮子颇有微辞,可对他对尤瑜的评价,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因为谁都知道尤瑜是地委封书记的小舅子,何况他又为找革命文物立了大功。尽管丰书记一贯反对任人唯亲,对尤瑜无一丝一毫照顾的意思,可下面还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为尤瑜仕途的升迁,处处开绿灯。
这样,冬季扫盲结束后,他就被提升为区扫盲专干。不到半年,他便坐直升飞机,爬上了南门桥乡乡长的宝座。一帆风顺,连升三级。在县里、在地区,干部群众都用敬佩、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可知内情的人却说他是造假的模范,狡黠的狐狸。不过,他不记仇,不害人;能通融,不死板;人随和,肯帮忙:大家都愿意亲近他。他对自己也颇为自诩,曾剽剥古人诗句,凑了几句首崇尚泛交的歪诗:
切盼刘项能共驾,愿与黔娄做比邻,送炭添锦结并蒂,不薄新友爱故人:公卿黎庶一般亲。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人,他既愿雪中送炭,也爱锦上添花,并且知恩图报。对己,他认为鹏飞青天,未必可喜,垂翅樊篱,未必堪悲。凡事顺其自然,不必死心眼较真。因此,处高位者不因嫉恨而疏远他,落尘埃的也因敬佩而亲近他。他平易近人,做了官,别人还呼他';游鱼子';,他不见怪。大事小事、公事私事,人们都愿意找他。当然,这些日子,找他找得最多的还是小淘气。
第五章(。dushuhun。) ; ;午宴说梦(下) 9喂千斤肥猪白费力,凭芭蕉蔸公当劳模 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54 本章(。dushuhun。)字数:2828
萧陶在农村磨练了三年后,小骚牯变成了大牯牛。个子比他父亲还高,胳膊比常人的腿还粗。恶狗怕蛮棍,名师出高徒。萧陶在他爸的蛮棍的栽培下,恶狗很快就成了高徒,农家的精尖人物。犁耙功夫,撒网打鱼,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他亲身备尝了田家农作的苦涩,也眼见了当官的甘肥,因此,跳出农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也越来越埋怨起他爸爸来。当年土改,扎根在他家的北方干部,要他爸跟他去广西。他爸认为,土改后,他家有田有地,有子有妻,翻身过上了好日子,又何必离乡背井,千里迢迢,去他乡饱受思乡苦。可如今那个北方干部已当上了地委书记,要是他爸去了,少说也能当上乡长,甚至区委书记,自己也该当上干部了。何至于今天这样,冒暑热,犯寒霜,泥里滚,水里浸,牛马般地活受罪。好在尤瑜过去曾许诺过他,他有碗饭吃,就给他分一半。如今尤瑜当了乡长,做官的门已向他敞开,他应该大摇大摆走进去,不能再犹犹豫豫,坐失良机!尤瑜此时也这么想,过去给萧陶开出的空头支票也早该兑现了,何况萧陶当了干部,他就增添了一条左膀右臂,又何乐而不为?因此,当县委县政府任命他作乡长的红头文件,刚送到他手中,他草草办了交接手续后,就去找萧陶。
尤瑜接二连三地去了几次,大家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研究了好几番,觉得这事也不容易办。正门正路招收干部,要通过组织部,还要进行文化考试,不像以前由领导直接提拔。萧陶也认为自己过不了文化考试关。他们刚刚看准的阳关道,顷刻又变做了独木桥。尤瑜思前想后,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招,他说,如今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劳动模范的身价越来越高。辟蹊径,找窍门,当个劳动模范,然后破格提拔。尤瑜从报上知晓,某地某人种了个南瓜重达八十斤,某地某人种的水稻亩产量过千斤,他们都当上了劳动模范,提拔当了干部。做劳模,未免不是一条打开官场大门的敲门砖。
他想到这一招的时候,正是端阳的前两天。这个端阳,他破例没有回家,提早一天去了萧陶家里,与他们共商当劳模的大计。这天,夏雨唰唰地下着,正是雨蕉轩观景的最佳时间,可是,他心中有事,吃喝不香。他频繁出入萧陶的家里,这才第一次没有情趣去欣赏出睡美人的艳美,没有兴味去体味凝幽亭里饱凝的浓幽,没有闲暇去聆听雨蕉轩旁雨打芭蕉的逸韵。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与萧陶在紧张地寻找当劳模的的项目。萧陶的爸爸也后悔自己没有去广西,堵塞了自己走向官场的路,至使自己落到这种窝囊境地,还害了自己的儿子。如今再也不能让儿子跟着自己做牛马,应该让他走出一条宽广的路。因而他也在一旁吸着喇叭筒,不时插话,为儿子出主意。
可是他们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妥,商量来,商量去,没有个眉目。种冬瓜吧,别人的南瓜已超过八十斤,那冬瓜至少也得有一百八。能种得那么大吗?大家都种稻子,我们另辟蹊径种麦子,可一亩麦子能打多少斤,实在是个未知数。而自己产量最高的稻田,亩产也只有五百零,要过千斤大关,简直比登天还难。何况第一个获得高产的是兔子,跟在后面爬的是乌龟,栽南瓜,种稻子,还能当什么模范?种红薯吗?湖区地太肥,只长叶子不壮薯,到头来只能收一大把粗壮的牛蒡根。打鱼吗?他们去年捕到条横杆子鱼八十多斤,可萧陶的爸爸二十多年来只捕到这么一条啊!那是用巨钩拴着条三斤重的大鱼,把它投到湖里,横杆子把巨钩吞进肚里后,箭一般拖着他的船飞驶,折腾了大半天,直弄得它精疲力竭,才把它捕上来。谁又能保证今年或者明年又能捕到?如果再等二十年,萧陶应该已结婚生子,甚至儿子又有了儿子,胡子一大把,还有谁要他当干部?半夜过后了,油灯干了,他们的思想像转动的磨盘,永不停歇地磨。他们挖空心思,想啊,磨啊,想来想去,头晕脑胀,两眼发黑,才跌跌撞撞回房,歪着身子囫囵睡觉了。
床上的枕头,好像是只神奇的渡船,乘风破浪,很快就把尤瑜从现实的此岸,送到了梦幻的彼岸。这天正好是端阳,艳阳高照,昆江对面的山苍翠欲滴;绿得流油的山坡上的星星点点的野花,璀璨耀眼。昆江两岸高高低低、挤挤挨挨、万紫千红的人群,比山花更加鲜艳。在这茫茫的人海里,他冬梅姐更是那般显眼招人。冬梅姐新裁的嫩绿的短衫,衬着她那白玉般的肌肤、红霞般的脸,简直美胜天仙。他骑在姐姐的肩上,一时尽情歌唱,一时高声大叫,一时猫爪频抓作鬼脸,真是乐不可支。此时他觉得彼岸的人山、此岸的人海的钦羡的目光,全聚集在他们身上。他彷佛听到大家都在窃窃私语,你看你看,那不是九天仙女肩着闹海的哪吒?要是沉江的屈大夫有灵,也定会认为是他的侍女婵娟来纪念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接着有人把他从冬梅姐肩上接过去,擎在自己的头顶,他彷佛又听到有人在接耳称赞,婵娟宋玉,牛郎织女,天生的一对!尤瑜低下头一看,原来擎起他的丰大哥,仰面对着他笑。
你们看,来了!来了!眼尖的人用手指着昆江上游,跳起来,无限惊喜地说。
加油!加油!两岸山摇地动,几乎同时发出海啸般的呼喊,再现了当年万船竞发,抢救屈大夫的热烈的场面。
尤瑜循声望去,只见两只彩船,箭一般从江上飞驶下来,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的鼓声,嗨!嗨!嗨!的号子声,响彻天际。合着整齐的鼓声、号子声,每条彩船两旁身着彩衣的各十二名壮实如牛的汉子,铁臂握着短柄彩桨,一斩齐地飞速划水,船几乎像条飞鱼滑出了水面。船首的龙头,高高翘起,不可一世,恰似龙宫三太子在乘兴遨游。还有数不清的船只尾随其后。
这是昆阳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的火爆场面。龙舟竞渡,对昆阳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据昆阳懂得历史渊源的人说,古代大诗人屈原被流放江南时,渡过长江,溯沅水而上。到达溆浦,停留了一段,又顺着沅水返回,泛洞庭而至昆阳。在这里他整理了《九歌》,写完了《离骚》,然后东渡至汨罗,于五月初五,怀石投水殉国。昆江人对他的的感情至深,听到这一噩耗,他们即刻用棕叶包着糯米,做成粽子,驾着小船,飞速将粽子投入水里,让蛟龙鱼蟹,有食物可吃,而不至于去损毁玷污屈原圣洁的躯体。这一卓异的行动,后来就衍成龙舟竞渡。尤瑜的爸爸每年都向尤瑜讲这个故事,说得那么生动形象,好像他曾耳闻目睹、亲身参与了这一行动一般。没到这个节日,他妈妈还亲手做一篮子粽子,让他乘船亲手投向水里。
他这么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一跃飞起,稳稳当当降落在一艘飞速前进的龙舟上,他傲立船头,痛痛快快地击鼓。耳边风声忽忽,船下流水溅溅,似骏马的飞奔的龙舟,将竞发的千帆,远远抛在后面。近了,近了,青龙潭上红旗招展,青龙潭东西水面上的两艘船,横江拉着根红绳,在悠悠闪动。龙舟只要冲过这条红线,就是今年竞渡的魁首。在红绳的正前面,一条大船上,鼓乐喧阗,长竹竿高挑着的,是待放的鞭炮;蛮子县长正踮起脚尖在向他招手,要把魁首的花环,套在他的颈上;两岸叠山涌海的平日笑不露齿的红粉少女,也在失态地潮涌般地为他欢呼。
第五章(。dushuhun。) ; ;午宴说梦(下) 9喂千斤肥猪白费力,凭芭蕉蔸公当劳模 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54 本章(。dushuhun。)字数:2486
游鱼子,加油!加油!
曙光就在前面,胜利在等着你,尤瑜哥,加油!他朝思暮想的新荷,也胀红着粉脸,拍着纤手,忘无所以地跳起来,拉开嗓门为他呐喊。尤瑜前所未有的高兴劲儿,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拿出吃奶的劲儿,海啸般地呐喊,雷击似的擂鼓。
嗵叭一声,劲使过了头,大鼓被击破了,海涛似的人山人海,震天的鼓乐欢呼,都烟消云散了。其他的人都如空气般地蒸发了,破漏的扁舟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姹紫嫣红的五月,顿时化作了萧瑟的秋风。青龙亭上的古枫,正愤怒地将枫叶大把大把地撒下,正如一场暴雪,迅速地将沟沟壑壑填满,大地堆积了一层厚厚的败叶。他被埋在败叶堆积如山的小舱里,挣扎了半天,才探出个头来。冥冥中,前面的红旗招展的大船,变作了破帆悠悠的孤舟。兴高采烈的蛮子县长,也变成了一个才从水里钻出来的备受折磨的老人。老人湿漉漉的长发,乱糟糟地纷披在脸上;巍峨的帽子折转,耷拉在脑后;腰间的佩饰也不见踪影,长长的衣裾被撕成了碎片。他遍体鳞伤,赤脚履地,手握长剑,仰天长啸,怨愤化作长虹: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又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为此萧艾也……
尤瑜怵地一惊,这不是曾联齐抗秦、叱咤风云,后又行吟泽畔、裁制鸿篇巨幅《离骚》的三闾大夫么?怎么会潦倒沦落到这步田地?他急忙掀去身上的败叶,击桨催舟,迎上前去,凄伤地问道:
屈大夫,您深深热爱祖国,眷恋人民,坚持真理,受辱蒙冤,九死不改初衷,我们后来人备受您的恩泽。您难道不知道,仰慕您的子孙——士农工商、莘莘学子们,在您的忌日,大家都轰轰烈烈地竞龙舟来纪念您吗?
哼!你说的倒好听,可这一切都是假的,是腐烂了的鱼肉,早变了味!屈大夫将手中锈蚀的长剑,忽忽地在空中划了两个圆圈,怒不可遏地说,当年楚国人纪念我,那还是一片至诚。他们怕鱼龙伤害我,划着船,将糯米粽子纷纷投入水里,让鱼虾蟹鳖饱腹。如今时代进步了,制作粽子的原料已不限于糯米,加鱼肉、掺海味的,已屡见不鲜。制作工艺的精湛,超乎人的想象,大的食品厂还用机械制作,销向全国、全世界。可他们个个都挂羊头、卖狗肉,口里仁义道德,腹内男盗女娼。说是为了保护我屈原,可实际上是为了饱口腹,赚大钱,送领导,通关节,为自己架起登天的梯子。又有哪一个愿意将它投进水里,让鱼虾蟹鳖有食,使它们不至伤害我?至于端阳这一天,龙舟竞渡,都是为争那个第一,寻欢作乐。又有哪一个是为了打捞我的尸体?他们早已不爱江山,不爱真理,他们只爱权势,只爱美人,个个都像我的那个不争气的弟子宋玉,他们怎么还会记住老师的恩泽?你看,宋玉那小子居然还定出了他溺爱的美人的标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傅粉则白,傅朱则赤';,他有奶便是娘,谁掷给他一块肉,他就掉尾巴。你看,在怀王信任我、任命我当左徒的时候,宋玉、唐勒、景差他们,个个都像我的忠实的狗,摇着尾巴,绕着我兜圈子。可当怀王客死秦国以后,昏聩的楚襄王疏远了我,抛弃了我,将我流放到江南时,宋玉他们就纷纷对我加白眼,掷冷语:';老头子,闪开,你行将就木,别挡我的路!';而转过身来,就效妓女送秋波,飞甜吻,投入了昏庸的的楚襄王的怀抱。既然我的得意';徒子';如此,那么他们的';徒孙';们,当然变本加厉,我还有什么指望?倒是如今的人民政府,外拒列强,内修明政,努力发展生产,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追求万民的生活幸福美满,他们是祖国忠诚的儿子。他们还叨念着我曾做过一些对黎民有益的事,在报上写文章(。dushuhun。)赞扬我。你不是我的学生,倒还有点良心,你前几年还投了几篮子粽子到河中,实在是近百年来学子中的凤毛麟角。你还说要记住我的恩泽,孺子可教。好吧,你说到要做到,大声疾呼去制止那杀猪宰羊、赛龙舟来纪念我的陋习,彻底扫除这种彻头彻尾的虚伪,切切实实做几件对人民有益的事吧。现在,你朋友家的那头猪,瘦得像个风车架,只有骨头没有肉,可他们却要借庆祝端阳节的名义,杀掉它来饱口腹,还美其名曰纪念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就快点去制止吧。几千年过去了,我的遭难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值得可惜。只要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美满,不遭罪,不受欺凌,那就好。你去吧,去做你该做的事吧。说完屈大夫将他一推,然后掉转船头,深深地叹了口气,高声吟唱道: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又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为此萧艾也……
他舟行似箭,瞬息即逝。可那歌声的袅袅余音,却久久地在天际回荡……
尤瑜被屈大夫推下水里,他即刻奋起惊呼救命。这一声呼喊使他告别了虚幻的梦境,回到了坚坚实实的现实的大地上。阳光已从窗外射进来,照着他那张开的呼呼有声的的大嘴巴。此时屋里屋外,人声鼎沸,屋后还传来了猪的尖叫声。他记起了昨晚萧陶他爸说过,今天乡亲们要他杀了他家的那头猪,大家买点肉过端阳。萧妈坚决不同意,说是上半年粮食少,喂的全是蒿茅野草,尽管她剁得粉细粉细,煮得稠胶汁腻,猪爱吃,虽然长得快,可就是架子大,不长膘。下半年喂点粮食,每天少说也会长两斤。如今杀了太可惜。萧陶他爸开导她说:
做农民不容易,一年四季糠菜填肚皮,很难尝到肉。因此大家把吃肉叫做';打牙祭';。牙祭牙祭,把牙齿当作神灵来祭祀。不是和尚尼姑,不会天天敬奉菩萨,我们不是达官贵人、地主老财,这牙齿哪有天天食肉的份?每年只不过端阳、中秋、过大年,祭它几次。自己就吃点亏,让大家高兴点。反正我们的家境比别人还好点。
这样萧妈才流着泪同意了。现在猪叫了,不是在杀猪么?正在疯长着的猪将被杀掉,那不就是破坏生产么?难怪屈大夫要那样严厉地指责!这时他一个弹弓弹起来,衣也没穿,光着脚,就往屋后跑。
第五章(。dushuhun。) ; ;午宴说梦(下) 9喂千斤肥猪白费力,凭芭蕉蔸公当劳模 3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54 本章(。dushuhun。)字数:3009
萧陶家在雨蕉轩搭了几间矮小的杂屋,关牛关猪。杂屋前的小地坪里,一排柳树柔条随风飘拂,杂屋后编织了一道约一米高的竹篱,竹篱后有条两米多宽的水沟,水沟两旁都植着芭蕉。平时,这地坪是猪牛的活动场所。此刻,挤满了人。地坪中,一个赤膊的屠户,正抓住一只一米多长的猪的耳朵,将它横按在两条并排放着长凳上,萧陶他爸抓着猪的尾巴和一条后腿。猪头下的地上放着一个淘盆,盆上搁着把雪亮的尖刀。来买肉的大人和看热闹的小孩,绕着杀猪的,在地坪里合围了一个圆圈,伸长脖子踮着脚,指指点点,笑着闹着。过节,是农村的盛典,看杀猪,正如城里人进剧院,欢乐几乎达到了白炽的程度。赤膊屠户俨然像个将要赐给人们幸福的救世主,压过人群的喧闹,得意地高声叫着:
这家伙!别看它瘦得像风车架,力气可大,走得可快呵!要不是老子手脚麻利,它早跳过了屋后的水沟,跑得无影无踪了。那么今天你们就只能让自己的猪舌头去祭牙齿了。
他呵呵地笑着,用右掌在猪的喉下拍了两下,便准备去抓搁在盆上的刀。此刻尤瑜似箭一般钻入人的包围圈,抓起那把尖刀,越过人群的头顶,将刀抛进了水沟里。大家都莫名惊诧的望着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继而怒目横睁,叱骂他。没有了刀,屠户愤怒已极,松开手就去抓尤瑜。谁知他手一松,猪的身子弹起来,将凳弹翻了,向他胯下冲过去,屠夫即刻嘴啃泥跌倒在地,双手捧着自己的下部,冒着冷汗,哼哼唧唧喊爹妈。那头猪啊,真的的像战马,一下子冲进了厨房里。冲倒了饭桌,碗钵叮当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幸好通向房里的门关了,床上的被褥才没有遭到它的蹂躏。萧陶的妈妈急得蹬着脚跟尖叫,萧陶的爸爸赶紧操着根棍子去驱赶。猪又从厨房里冲出来,冲倒两个人后,越过了篱笆,冲翻了一棵芭蕉,跳过了水沟,箭一般地向湖边跑去了。尤瑜脑海里立刻映现出三国时刘备遇险,驮着刘备跃过檀溪的';的卢';马,轻松地笑了。难得的牙祭大不成了,萧陶爸忙着向大家赔了个不是之后,惊惶失措地追猪去了。萧陶妈的紧绷的心弦倒放松了,长长地舒了口气。她要大家回去,说今天这猪不杀了。她要喂下去,让它长到千儿八百斤。因为尤瑜是萧家的客,而且是乡长,大家觉得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围住的圆圈只好散开,人们怒目而视,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尤瑜自己也觉得行为近乎荒唐,触犯众怒,有些不妥。便下到水沟里找回了那把刀。屠夫在地上忍痛蜷曲了一阵后,也只好爬起来,弓身背着自己的刀具篮子,怒视着尤瑜,怏怏地离开了。
不久,萧陶的爸爸从湖边赶回了猪,萧陶去接外婆来家过节吃心肺汤,幸亏外婆家有客没接到。原来计划搞几个荤菜,大家美美地过个节,如今这美餐变作了黄粱梦。谁也不吱声,各人想着心事,怄怄气气吃着没菜饭。此时,倒是尤瑜心中琢磨出道儿了。他想这头猪的架子约莫一米高,一米多长,照萧陶妈妈说的,长上千儿八百斤没问题。他听东梅姐说过,曾省里展览馆展出的那头猪,也才八百斤。这头猪如果能超过八百斤,岂不是全省第一?那么萧陶当劳模的基础,岂不就夯实了?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即刻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萧陶和他爸都说是个好主意,萧陶***兴致更高,脸上绽开了花。她说,如今这猪的架子这么大,至少也有二百八。打了新谷喂足米,每天长上两三斤没问题,不到年关就有一千零。萧妈这么一说,大家心潮更高涨,尤瑜更拍着胸脯赌咒说,只要肥猪超过八百斤,评上地区劳模算他的。只有萧陶的奶奶什么也听不见,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说什么捉到屠凳上的猪,放了不杀不吉利。还说,她活了八十多岁,奇人怪事见得多,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她唠唠叨叨,埋三怨四,骂过不休,不过谁也不去理睬她……
此后,尤瑜工作之余,不管便道不便道,他总要转到萧陶家去看看。看到这猪长得稀毛白皮,高兴得不得了;碰上猪打个喷嚏,他就亲自去找兽医。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天喂五餐,这猪确实长得疯。尤瑜要乡收购生猪的食品站的负责人,带着称猪的笼子来过秤,两支大称合称,才两个多月,这猪重量已超过五百斤。为了扩大影响,尤瑜还拉着县畜牧水产局的局长来视察。尤瑜事先自己掏钱做了一套从医人员穿的白大褂,要萧陶穿上,代替他妈作饲养员,要他向来的局长大谈科学养猪的经验。这头猪一米来高,近两米长,背脊足宽有两尺。稀粗的毛中的白嫩的皮里透晕红,简直就像少女的苹果脸。局长见了耳目为之一新,大加赞赏。说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局长,才新媳妇上轿,头一遭见到这么大的猪。这猪舍比医院还干净,猪儿舒心怎么不疯长。再喂上几个月,省展览馆展出的猪状元,就应该是昆阳的。他又走上塘中亭子,见到大白鲢不时跃出水面,长草鱼泼啦掉尾吃草,更是喜不自胜。说什么猪这么大,鱼这般长,真是他从未见过的好典型。接着,鱼肉鸡鸭,堆盘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