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铿锵种田记事A-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免不了被人议论。当然,自己可以狠下心,功名丢了就丢了,可是若没这么个功名,谁还会把自家放在眼里呢?只怕自家立足的根本就没了。现在人人都对着自家不错,可是杜仲平不想去猜疑万一有个什么变故,村中诸人会怎样。特别是杜安渐渐崭露头角,谁知哪个会不会见财眼开做出什么事来?自己已经要将村里的孩子培养出几个读书人来,若是多几个有功名的,村里说话底气也足些吧。杜仲平苦笑,自己总是脱不了对别人的猜疑,这也算是在现代生活过的人的特点了吧?
  
  杜仲平打起精神,既然已经是这样,日子还是要好好过下去。怎么说也是八哥和胜哥的喜事,自己也要出点儿力才好。见杜安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找不到自己能插手的地方,杜仲平脑子里转了转,回身找了裁缝,又和这杜安二人挨家挨户的去请人。
  
  村里人早就听说赵八方胜两人抱了个孩子回来,已经想着什么时候肯定有这一席:在农村,不管日子怎么过,总得有个孩子养老送终吧?这可是件大事儿,天可怜见儿的,老天竟给了他们俩一孩子,这些以前的兄弟都是为着这两个人高兴。又有颇有些体面的杜秀才和会做买卖的杜安两人郑重来请,自是没有推脱的,有那些热心肠的,还向杜安讨了差事,一定要过来帮忙。
  
  杜仲平一路走下来,觉得心里渐渐的暖起来,这些人,真心是为那两口子高兴的。
  
  到了正月十七,家里诸人都是有些兴奋。杜安从头到尾确认了一回,事事都安排妥当了,来帮忙的人也都一一叮嘱了,才安心坐下喝一口茶。赵八和方胜这两天被勒令呆在家里带孩子,万事不用操心,此时心里也是有些打鼓的。想的时候都是挺好,事到临头再怎么从容镇定的人也会惴惴。
  
  杜仲平从外头回来,把一个不小的包裹交给赵八:“你们一家试试,看着哪里不合适,趁着天还没黑还能改改。”
  赵八狐疑的打开一看,竟是大红的外裳,看这样子,是一家三口人人有份,甚至还给水生预备了大红的包被。摸摸料子,这绝不是乡里就能买到的料子。翻翻底下,甚至连新鞋也预备了。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杜仲平笑道:“你们收了儿子是大喜事,你们俩结了兄弟也是大喜事,趁着还没出正月,穿着一身大红的也不算出格。也算是咱们一家给哥哥们的贺礼,表表心意罢了。”
  
  赵八愣了愣,反应过来就笑眯了眼,反正他要做的事就不是什么规规矩矩的,如今也好,反正已经出格,就再出点儿也无所谓。方胜拿着衣服,脸上都被映红了。眼睛亮晶晶的,却没说一句反对的话。
  
  杜安就在一边添油加火:“快点儿试试看,穿上看看怎么样。”还特意跑过去帮着撑着衣服,做出一副小意的样子来。赵八就笑着胡乱披在身上,只看着这大红的颜色就不停的说着挺好挺好。方胜还有些不好意思,倒是将小孩儿的都换上看看,还道过年时才做的新衣服,如今怎么可能不合适。见水生被包成一副红包样,方胜的嘴角也是压也压不住了。
  
  这一夜,除了两个小东西,几个大人翻来覆去几乎都没怎么睡。
  
  赵八方胜两口子的大喜事,自然是要在赵八家院子里办的,只是人实在太多些,杜家把空着的屋子都拢了火盆,摆上桌子,等着摆席。杜家两人都去殷勤招待,连谨儿也带着一群小孩子在杜家屋里。
  
  等人来的差不多,那一家三口才穿戴停当了出来,众人见这三口竟是大红的一身,先是底下有些微微的议论,到底这些人连两个男人一起过日子都能接受,只穿了红色的喜服又如何呢?没一会儿就有那人笑道,赵八,你这一穿红的,竟是显得更黑了,小心吓到你儿子!大家伙儿也就一哄笑起来了。
  
  里正充当了主事的人,在大家伙儿的见证下,两个大的三拜九叩行了大礼,焚了黄表,算是正式结了兄弟。村里人对他们的事都是心知肚明,如今二人结了兄弟,不过是向众人表白一番罢了。倒是有不少人对着两个光明磊落的做法很是钦佩:不过怎样,敢作敢当,就是汉子!
  
  热闹了一天,天色将暗,众人才一一散去。几个人都是累的散了架一般。赵八拉过杜安偷偷摸摸嘀咕几句,杜安皱皱眉,还是很快点头。
  
  将要休息时,杜仲平已经铺好了铺盖,杜安却是从外头大包小裹的进来:怀里抱着小水生,悠车挂在他背上,胳膊上搭着小孩儿的尿片、被子,浑身上下提溜当啷,十分狼狈。
  
  杜仲平和谨儿都瞪大了眼睛看他,杜安尴尬笑道:“八哥说,送佛就要送到西,今儿怎么也算是他们的大日子,就……”他把怀里的小东西往前递递。杜仲平木然的接过孩子,他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总觉得这一幕以后一定会一次次的重演! 


第五十六章 。。。 
 
 
  所谓七岁不同席
  
  “安叔,水生又尿了!”杜家的西屋传出谨儿的大吼。

  这边杜安把头埋在杜仲平肩上,恨恨地捶了捶被褥,简直咬牙切齿,这两个孩子,简直比人家家里的公鸡还早啊。底下的人见状闷笑,胸膛传来微微地震动,一忽,杜安只觉得耳朵上一热,正飘飘然间,又传来谨儿的叫声,耳朵上一痛:“快去!一会儿谨儿找来了!”杜安狠命地在某人项颈间蹭了蹭,才匆忙套上衣服连滚带爬的赶过去收拾。
  
  谨儿很委屈,自今年自己过了七岁生辰,安叔就把家里的东屋收拾出来,和爹爹一起搬了过去,只把西屋留给了自己,告诉自己“七岁不同席”,自己很疑惑,这话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可是这疑问在安叔一堆堆的点心、一碟碟好菜的许诺下还是咽回去了,那什么,有自己的房间也是件好事啊,大柱带着二柱住,自己一个人就一间屋子,比他还厉害些呢。再说,年纪大了还和爹爹睡一起,会被人笑话啊。
  
  谨儿接过了安叔的贿赂,看着委委屈屈地自己住了西屋。杜仲平到底不放心,每夜里把谨儿哄睡了,给他掖好被子,点上盏小油灯才自己回去。这也是没办法,杜仲平心里自然是舍不得谨儿的,但是孩子大了总得自立,而且,自己与杜安这两年,顶多就是挨挨蹭蹭的,谁也不好意思就在孩子旁边做些什么事体啊。
  
  本来谨儿自己睡的挺好,哪知被赵八他们知道了,竟然厚着脸皮隔三差五的把他家水生送过来和谨儿混一宿。两岁大的娃娃,平时倒是挺乖的,跟在谨儿后头“哥哥”、“哥哥”的叫,倒是满足了小谨儿当人家兄长的心思。就是晚上一起睡,谨儿也很愿意当个合格的兄长照顾小弟弟。只是,和杜仲平一样稍稍有点洁癖的谨儿怎么也没料到,原来两岁大的娃娃还有这么一样无敌的绝招——尿床。这可是大大超出了小孩儿的承受能力,是以,每当水生过来住的时候,一大早的十有八九会听到这么一嗓子。
  
  杜安手脚麻利的收拾着,谨儿在一边抽抽鼻子:“安叔,礼记上说‘七年,男女不同席’,我和爹爹都是男的,怎么不能睡一起了?我要和爹爹一起睡!”
  
  杜安顿了一下:“谨儿,今天想吃点儿什么?安叔给你做啊。”
  
  谨儿道:“爹爹说,如今天热,不能闹着吃复杂的菜,安叔会热得受不了的。”谨儿眨眨眼睛,很有点儿狡黠的意思。
  
  杜安咬咬牙:“没事儿,只管跟安叔说,这还得是掌勺的说的算不是?”
  
  小孩儿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安叔最好了,中午就吃鱼丸子汤吧,还想要上次那样的炸小鲫鱼,还有突然好想吃安叔过年时做的蛋饺啊……”小孩滔滔不绝的点菜,也没忘了自家的爱宠:“旺旺好想要吃骨头啊。”
  
  杜安心里流泪,不就是哄过他一回吗?每次都拿这事儿出来说嘴,自己每次都没出息的说什么应什么,他总觉得,这个家里,连旺旺都压他一头啊。抱着床单往外走,听得谨儿犹自喃喃:“晚上吃点儿什么好呢?”他脚下一个踉跄,紧走几步出门,呜呜,这孩子越来越不可爱了。
  
  青牛村第一帅狗
  
  要说青牛村第一帅狗,莫过于杜家的旺旺了。
  
  先说旺旺头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名字,有别于其他“大黄”、“二黑”之类的名字,这“旺旺”二字显得格外的响亮,这是它的小主人亲自给起的名字,据说,当年起这个名字的原因是旺旺不会叫,他的小主人立意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会它“说话”。当然,它不会叫这一点,在来年的开春就被证实是误传——那年开春,因有流民摸到村边的杜家,幸好有了这只狗,真正是声嘶力竭的叫,把人叫醒才免去了一场大祸。不仅如此,旺旺还印证了刚来时赵八说的那句话“以后肯定厉害”——它奋不顾身地狠狠咬了翻墙进院的流民,虽然因为身高的关系只咬到了腿肚子,还被人踢了出去,但是这也无法磨灭它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立下的功勋。至此之后,它的各方面待遇都得到了提高,甚至连被夺走的口粮——香喷喷的奶末也重新有了供给。
  
  旺旺一边吧嗒吧嗒地舔着香香的奶水,一边享受着小主人温柔的抚摸,果然,狗的地位要在不断的战斗中得到体现啊。虽然它只有几个月大,也无限鄙视那些没事瞎叫的同类,叫声,只有在关键的时候发出才有用啊。
  
  家里几人:果然,会咬的狗不叫,这是正理。恩,要给旺旺加强伙食。
  
  旺旺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血统。它是一只来至于草原上的狗,它的父母甚至能和狼搏斗。体现在它身上的就是,一身黑亮亮的皮毛,和比一般家狗大得多的体型。自从立功之后,家里几位主人对它的态度好的不得了,每日固定的食物就不说了,几个主人还纷纷背着人给它加餐,什么骨头啦,奶水啦,偷偷喂给它的鸡蛋水啦,只把它吃的每根毛都又黑又亮,比起村里其他的狗狗来,那毛色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让它在青牛村的众狗中很有面子,每次跟着小主人在村里走过,它都是昂首挺胸的,一边立起耳朵还能收到人们的赞语“这狗可真是漂亮啊”、“这狗可灵性了”、“上回就是这小狗吧?有人摸进杜家,让这狗一口给咬了”……
  
  要说它高大,这个怎么比呢?这么说吧,现在旺旺每天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每天早上,家里的大主人出门,旺旺从后面扑上去,两只爪子正好能扒到大主人的肩膀上。大家应该心里就有谱了吧。(这是以前俺家狗狗最喜欢和俺家老爸玩儿的游戏)
  
  第三个不一样的地方,体现在家里的主人们都有一个爱好——背着人偷偷地和它讲话。举例来说吧,那个个头最高的主人常常跟它说些诸如“哎呀你说方胜怎么能有了小孩儿就把我踢到一边呢”或者“你说把水生送到谨儿那里待一宿怎么样恩不说话就是答应了”,每当这时,旺旺都会很乐——把那只会哇哇叫的和它抢东西吃的娃娃送到小主人那里,第二天十有八九小主人能敲到一顿好的,当然,自家的主人永远不会忘了自己的,用小主人的话说“旺旺,有我的肉吃就少不了你的骨头吃”。
  
  总而言之,旺旺是青牛村里最帅的狗了,大概也是地位最高的狗?也许过两年,旺旺可以带着一群帅帅的小狗跑在青牛村里。让我们祝福它吧。 


第五十七章 。。。 
 
 
  因着这些年互市的缘故,锦阳城里是越发的热闹繁华了,不说别的,就是大的客栈都多了好几家,哪里还像刚开始时商队都在城外呆着了?如今已是另一种气象了。
  
  话说这正是开春的时候,城里最大的悦来客栈门前来了位客人,这客人赶着辆骡车,稳稳当当的停在了客栈门口。伙计一看,忙迎出来:“杜老板来了,快里头请!”
  
  那杜老板跳下车来:“不忙。”转身撩开帘子,从里头抱出个十来岁的孩子出来。伙计这才把骡车牵到后院去。
  
  这头杜老板拉着那孩子进了客栈大堂,掌柜的早迎上来问了好,又引着进去坐下。
  
  自开这客栈以来,各式米面菜蔬之类差不多都是从这个杜老板这里进的,据掌柜的所知,这城里几家客栈倒是大部分都依仗着这个杜老板的。按说这也没什么,真要说起来这买家更能拿腔拿调一些,锦阳城周围不少的村子,实在也不缺什么。只是这个杜老板却是不一样,他还和南边来互市做买卖的大商家关系都挺好,凡是商队的各式物件都是这杜老板一手操办,这些年下来估摸着实有点儿家底的。
  
  只是,掌柜的拿眼睛上下扫了一扫这杜老板浑身上下,只穿着青色的细布长衫,头上发髻上用的也只是个木头簪子,看着乌润有光倒是挺好看,只是浑身上下却没有一件金的银的,这一身虽然整齐,虽然到底有点儿寒酸了。要是个不知根知底的,怕是看不出是个财主。
  
  掌柜的一厢往里头让,一边问道:“怎么今儿没见杜小公子?这位小哥儿是?”
  
  杜老板笑的眼睛都眯起来:“谨儿头年考了童生,如今正在家里备考,准备今年的院试呢,如今哪有功夫跟着我乱走?这是我家兄长的孩子,闹着要来。水生,问伯伯好。”
  
  那小孩儿虎头虎脑的,听话的问了好,眼珠子滚碌碌转来转去的看着大堂。掌柜的忙应了,又大声叫伙计上盘子点心来。
  
  心里暗暗叹气,这人和人就是不一样,要说这杜安闷声发财,没有人嫉妒惦记那是不可能的,偏偏人家命好,刚开始是和当兵的走得近,让他稳稳地占了第一手生意,等到生意越做越大,眼见着当兵的要拢不住了,他家的兄弟偏偏又中了举人。二十岁出头的举人,在这锦阳城里算是头一份儿了,那是能跟当官的直接说上话的,就凭这这一出,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得在心里掂量掂量。
  
  也不是没有下绊子的,早就有人说,这杜家既然是书香门第,就不该沾手这些买卖,只是把这事捅出来才知道,人家这杜家哥俩不是亲兄弟,甚至连亲戚都算不上,认真细究起来,一个是富家公子,一个是忠心仆从,虽然现在这杜老板脱了籍,仍然挂念故主,不离不弃的照应着。传来传去倒是传出一段佳话来,北边的汉子哪个不赞那杜举人一声仁义?又有哪个不赞这杜老板一声忠厚?费了半天劲儿,倒是让人家名声越发好了!
  
  再加上那杜举人小小年纪,自来了燕北就开始教书育人,培养出多少读书的种子来?虽还没有真正中了秀才举人的,童生可是已经有了好几个,中秀才眼见就是早晚的事了。就是这锦阳城里好些能写会算的伙计掌柜,也都拜在杜举人门下读过书识过字。这杜家威望一天大过一天,倒是没有什么不长眼的去找杜家麻烦了。
  
  因现下不忙,掌柜的就一起坐下陪着杜老板说话。这个时候杜老板进城来,显见是因为互市的日子近了,商队快来了,可不得提前过来候着张罗?两个大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往外头张望。那小孩儿倒是乖巧得很,在那里对付着那盘点心。掌柜的分心看去,虽是乡下的孩子,但是也看得出家里很是重视的,不说别的,就是那脖子上挂的明晃晃的银项圈,下头还缀着个长命锁,怕不有好几两重。再看孩子行为举止,虽然有新鲜点心放着那里,却丝毫没有一般孩子的狼吞虎咽,只掂了一块,细细吃着。
  
  掌柜的又想叹气,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杜家在这头并没有别的亲人,杜老板口里这“兄长家的孩子”十有八九是他们青牛村里谁家的孩子。这杜家人确实会做人,就是那会儿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们村里人竟是一个说杜家坏话的都没有,但凡谈起,话语中绝对是维护的意思。整个村子倒是真正铁板一块,实在是抱团的厉害。这倒也怪不得,这青牛村不就是因为这杜老板张罗着,现在方圆百八十里头一份儿的富裕啊,得了人家好处,自然帮着人家说话。听说原来他们村里有个“不仗义的”,还是那杜举人亲自跟村里乡亲们替他求了情,这杜老板亲自给安排了个差事,如今日子过得也很好。就冲这,没人能说杜家一个“不”字。
  
  说了一阵闲话,渐渐的生意上来了,掌柜的才过去张罗着。
  
  等到那胖胖的掌柜走了,那杜老板,哦,也就是杜安,才长出了一口气。这掌柜的也太热情了点,说来说去虽然没什么有用的东西,也得费心去应酬应酬,倒是把个小水生撂到了一边。从袖口里掏出个帕子给水生擦了擦嘴边的点心渣子,杜安问道:“这是不饿?我看你吃了半天没吃两块,还要点儿别的吗?”
  
  水生冲着杜安苦着张小脸,磨磨蹭蹭地道:“这点心不好吃,还没咱们家自己的好呢。我也不饿,不吃了行不行?”家里头自然是不缺吃不缺穿的,只是家里爹爹规矩严些,轻易不许浪费粮食,是以水生不敢轻易的剩下东西,生怕罚他。
  
  杜安失笑,点头应允:“不饿就不吃吧。也不要鼓捣了,蹭的手上黏糊糊的。”自家里一年好似一年,听得杜仲平的话,外头并不张扬,就是穿戴用度上也只是稍微比村里人精细些。只是背地里,吃的上头更讲究些。家里几人,连大带小的算上,真正说身体很好的,也就是赵八和杜安两个,剩下的弱的弱小的小,既然有了条件,杜安就加倍上心,饮食上精心了倒是比成日里吃药还好些,看看现在的小水生,再想想刚把他抱回来时的样子,杜安心里十分有成就感。
  
  原本还担心赵八方胜两个好容易抱回个孩子,怕养的娇纵了,没想到小水生一天大似一天,瞧着心软的不得了的方胜也一天严似一天,将个小孩子教养的规规矩矩十分懂事。再加上个谨儿人小鬼大的,可算有个比他小的弟弟听他调、教了,没事就敲打敲打,小水生如今出得门来,任谁见了也要赞上一赞的。
  
  日头升到了半空中,眼见就是晌午了,逶迤而来一队人。到了客栈门口,乱哄哄的拿行李卸车的。杜安站起来略眯了眯眼睛,就带着小水生往门口迎去——来的正是蒋家的商队,已经是杜安的老主顾了。
  迎头正碰上蒋茂林带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往里走,两厢一见面,免不得互相问候一番。那蒋茂林见了杜安,也顾不得要去先洗洗一路的尘土了,一行人先到了店里捡了清净的位子说话。
  
  那蒋茂林坐定,就对杜安道:“这是犬子蒋瑜。”转头对着那年轻人,道:“这就是我跟你说起的杜家叔叔,为人最是诚信厚道,为父已经和你杜家叔叔打了半辈子交到,你倒是该称一声世叔才好。”
  
  那蒋瑜起身行礼,口称世叔。杜安忙要避过,哪知被蒋茂林抬手止住:“这是该当的,以后还免不了让贤弟你多照应你这侄儿。”虽说蒋家是南边的大商家,很有些根基,但是这里毕竟是燕北,民风不是一般的彪悍。以前城里还没见起客栈的时候,有人心思灵巧,找了乡民家里去住,既省钱又比外头舒服,算盘打得好,奈何手底下人没管住,到底惹出点儿事儿来。具体怎么回事没打听出来,只知道那商家赔了不少钱给人家,在这边站不住脚,灰溜溜的回南边去了。只是据说,惹事的人再没见过,平白少了个大活人,却是没人敢问。
  
  因此,蒋茂林觉得,在这样的地方,有个交好的在到底心里踏实些,就是万一出了什么事,也好有人从中周全周全。这杜安杜老板从互市开始就认识了,这么十来年的,人确实厚道,为人也仔细,事事都打点的妥当,从没误过事。这还不算,虽然他年纪不大,在这一带倒是很有些名声,就是在这商队的圈子里,也是有些名望的,有什么为难事去找杜老板,这是差不多公认的了。再说他后头还站着一个举人呢,那个举人虽然没见过,举人的儿子蒋茂林可是见过的。杜安给他介绍的时候一口一个小少爷,但是他听得明白,那小少爷可是跟杜安叫“叔叔”的,再看言谈举止间,对杜安也很是尊重,完全是当做自家长辈来对待的。去年来的时候已经考中了童生,今年要是院试过了,那可就是个小秀才了。自家儿子管这样的人叫声叔叔实在是应当的。
  
  杜安见蒋茂林这样讲,嘴上忙应下了,道是应该的。又问:“蒋兄这意思是?”
  
  蒋茂林摸摸自己颌下的胡子,道:“如今我也是将将四十岁的人了,老胳膊老腿还能走几年?就是家里头,老父年纪也大了。因此带着你侄子走几趟,以后这摊子就要交给他了。杜兄弟千万帮我照应点儿,这小孩子没出过门,万事不周全,全仗着兄弟帮衬啊。”
  
  那蒋瑜倒是十分有眼力,端起桌子上的茶壶先给杜安意思意思的倒了点儿水,才给自家父亲也倒上。见了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