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小官生活 (穿越种田文,温馨)-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下午,董大少带着新娶的小妾陈姨娘来梅水巡视铺子。

“大少爷,妾身听说县城有家名媛坊,专门卖胭脂水粉和钗环绢花,咱们好容易来趟梅水,妾身想去看看,好吗?”

陈燕姐儿穿着枚红色的褥裙,外面罩着夹棉的比甲,一头乌黑的长发弯成妇人髻,发髻上插着一支金凤钗,钗上嵌着红宝石,再配上耳朵上的红宝石坠子,活脱脱一个刚刚嫁人的小媳妇儿模样。

“恩,去吧,”董大少一听是卖胭脂水粉的铺子,他的眼角忍不住的抽抽,伴随着他面皮抖动的频率,有些许白色的粉末飘落下来。唉,没办法呀,上次在南山被一只疯猫抓花了脸,膏药、花水不知涂了多少,还是没有去根儿,脸上还是留下了一条一条的疤痕。

本来呢,他是个大男人,脸上有道疤也没什么,或许添了一道疤更显得有男人气概呢。可惜,董大少脸上的疤不止一条,而且形状很暧昧,一看就是用锋利指甲划伤的样子。让人瞧了,免不了猜测:呃,难道董大少又犯了什么错,让大少奶奶抓成这样?!

董大少伤好后,出了一趟门,这样的非议也听了一天,回来后他就跑到自家老婆的房里,二话没说的直奔梳妆台——擦粉!

还别说,董大少用了老婆半盒香粉,像刷墙一样在脸上刷了一层又一层,面颊上的伤疤还真被遮住了。效果不错,只可惜大少奶奶房里的胭脂水粉海量消耗中……

想到这里,董大少对着小妾一摆手,“多买点儿香粉,要最好的!”

“……好,妾身知道了!”

陈燕姐儿努力控制着,不去看董大少白得像面缸一样的脸,忍着恶心低头答应道。

“恩,买完后也不要乱走,去五梅楼等爷!”

董大少见小妾一副敬畏的样子,心里很舒服,一甩袖子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听到董大少远去的脚步声,陈燕姐儿阴郁的抬起头,在她白皙的脸颊上,有几抹可疑的红紫印记,看大小和位置,应该不是磕碰的。

她见周围只有自己的贴身丫头,一反刚才谦卑的模样,伸手摸了摸脸上的红印儿,又想到大少奶奶对她的冷嘲热讽和打骂,心里暗自发狠:哼,等着吧,等姑奶奶和知县太太搭上线后,看我怎么收拾你个黄脸婆!

“姑娘?”

贴身丫头红花见到自家小姐扭曲的俏脸,有些胆怯的说道。

“我没事,走吧!”

陈燕姐儿深吸一口气,顷刻间,她因愤恨扭曲的脸恢复了原来的温婉,抚了抚鬓角,对红花说道:“跟我去名媛坊!”

按照路人的指引,陈燕姐儿带着红花来到门可罗雀的名媛坊。接到通知的四姐儿,早就安排妥当,在店里等着。

“少奶奶,您想要点什么呀?”

见传说当中的狐狸精进了门,四姐儿连忙从楼上下来,像个小伙计一样迎了过去。

“听说你们这里是县城最好的脂粉店,我想买点香粉和玫瑰膏!”

四姐儿一声少奶奶,叫得陈燕姐儿神清气爽、浑身通泰,她矜持的抿着小嘴儿,细声细语的说道。

“呵呵,少奶奶真是有眼光,咱们名媛坊的胭脂水粉绝对是最好的,连知县太太都经常光顾呢!”

这绝对不是谎话哦,知县太太真的经常来,只不过人家是来查账滴。

“真的?”陈燕姐儿眼睛一亮,难道传言是真的,这家铺子的背后老板真是知县太太?!

“呵呵,那当然!”

四姐儿抽出帕子,优雅的在嘴角按了按,吩咐小伙计端出几样最贵的香粉和玫瑰膏,然后请陈燕姐儿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来,少奶奶,您瞧瞧,知县太太平时都是用这几样香粉的哦!”

陈燕姐儿点点头,示意小伙计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她拿起包装精致的粉盒,解开盒子盖,一股幽香顿时萦绕鼻端,“恩,不错,还有其他的吗?”

“有,有,”四姐儿有给小伙计使了个眼色,迭声让他取最好的水粉。

没多久的功夫,小伙计从柜台后取出几盒脂粉,用托盘捧了过来让陈燕姐儿挑选。正在这时,门外来了个小丫头,冲着四姐儿直摆手。

“少奶奶,您先自己看着,看好哪款叫我哈,”说着她又对小伙计交代一番,无非就是好好伺候少奶奶之类的话,说完便来到门外,‘小小声’的问丫头:“你怎么来了?不是说没事不要来铺子找我吗?让知县太太看到,还以为我不认真办差事呢?快说吧,什么事儿?”

“回少奶奶,小的知道您的规矩,可家里的确有急事儿。那个少爷说要进一批货……需要二百两银子……借啦,能借的都借啦,只是少爷说明天之前必须交足货款,否则货……哎呀,少爷说了,您在这个铺子不是有股份吗,把股份先卖了吧,西街的冯掌柜不是想要您这股份……少爷说这批货特别好,比五姐儿的地瓜还稀罕,进了来肯定能发大财,到时候就不用辛苦您来结交知县太太了……”

小丫头和四姐儿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门后传来,红花接到小姐的暗示,四姐儿刚出门的时候,她就悄悄的跟在后面偷听,等听到最关键的内容后,她慌忙又溜了回来。

这边小伙计正努力的推销着,而燕姐儿也装模作样的又是闻香味儿,又是挑颜色。红花见状,便凑在燕姐儿耳边悄声的说了说。

听到红花的汇报,燕姐儿放下手中的脂粉盒,抬头问小伙计:“这位小哥儿,我听说这间铺子是知县太太开的?!”

“谁说的?不是,呵呵,不是,”小伙计听到后,先是一愣,随即不太认真的反驳道,“这间铺子是赵家三奶奶的,就是刚才招待您的那位奶奶!”

“哦,是这样呀!”

陈燕姐儿仔细观察着小伙计的神色,发现他说“不是”的时候,脸上分明有莫名的骄傲和自得。一个小伙计,有什么可骄傲的?应该是替知县太太办事,他才觉得骄傲?!

这时,四姐儿眼睛有些红的走了进来,进门后,勉强扯出一抹笑:“呵呵,少奶奶,您挑好了吗?”

“恩~~,这些都不太满意,东家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呀?”

“呃,有,在楼上!”

“好,那我就跟您去楼上瞧瞧?”

“……好吧!请!”

第九十三章 旱情露端倪

“姑娘,咱们干嘛买个生意不好的铺子呀?奴婢仔细瞧过了,这个铺子从咱们进门到出门,两个多时辰,只有您这一个顾客,结果您买的还不是胭脂水粉,而是铺子?!”

从名媛坊出来后,红花就开始嘚啵嘚的说起来,她真的有些搞不懂这位大小姐:前一段时间,放着有才有貌有功名的魏三少爷不要,偏偏选择一个又胖又呆还打老婆的董大少,白白陪送了这么多嫁妆,她家姑娘却混得连个窑姐儿出身的三姨娘都不如,天天被大*奶喝来骂去;捧上大把的银子后,总算是不挨打了,可姑娘又抽风的买个生意寡淡的铺子,别的她不懂,唯一明白的便是,银子是她家姑娘在董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像撒树叶一样撒出去,还不如留着贿赂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呢。

“哼,你懂什么?”陈燕姐儿白了贴身丫鬟一眼,很不屑的说道,“姑娘我的陪嫁虽然多,但那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那间铺子真的一无是处,我能花三百两银子买两成的份子?!”

傻蛋,这个世道,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银子,而是身后是不是有靠山!自古都是士农工商,如今她已经嫁入董家,董老爷虽然是举人,可没有继续走仕途,两个儿子也是小白丁,连秀才都没有考中,这样的家庭充其量算是个“农”。

她算计失误,错嫁给董大少,可嫁都嫁了也没有地方买后悔药,只能好好经营,争取在董家过得更好。想要在董家过得好、过得舒服,那就要得到大*奶和大少爷看重,可她一个因绯闻嫁入董家的小妾,让大少爷看重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大少奶奶看重,就有些难度了。

而名媛坊便是一个捷径,因为她身后的大老板不是别人,而是杨知县的当家太太,哼哼,如果她能借由名媛坊和知县太太成了手帕交,那以后在董家,谁还敢欺负她?大少奶奶和太太,哪个敢让知县太太的闺友立规矩?!

三百两?别说三百两,真要是能达到目的,三千两她也愿意!

“是是,姑娘说的是,都是奴婢没有见识!”

红花见姑娘生气了,忙低下头连连道歉。

“行啦,什么都别说了,咱们赶紧去找大少爷吧,”陈燕姐儿一甩帕子,她刚才光顾着和赵三奶奶谈判,全然忘了自家男人还在酒楼等她呢,脸上的若干红印提醒自己那位的脾气不太好,陈燕姐儿连忙快速的挪动小脚,朝五梅楼的方向奔去。

“唉,三少奶奶,您受累了!”

杨掌柜的把重新签订的契约收好,见四姐儿如释重负的样子,多少有些愧疚。她虽然不天天在店里看着,但自己店里发生了些什么,她非常清楚。能把李家拉到自家老爷的船上,本来是非常好的一步棋,也是她家小姐和姑爷反复商量的主意。

结果,两家合作好好的,两家的关系不错,铺子也挣了钱。没想到一个劳什子侄少爷的到来,三下五除二,没几下子就把朋友变成了陌路,更有变成仇敌的趋势。唉,原本一个不着调的表小姐就够让人操心的,如今更加上一个阴险、自私的侄少爷,以后的杨家大院甭想安宁咯。

“杨掌柜的,您千万别这么说,”四姐儿收了银子,手上的烫手山芋终于顺利的扔出去,她心里正爽,听到杨掌柜的话,回想到这位掌柜的也挺不容易,自己嫌名媛坊赔钱还能转让股份,可这位杨掌柜却还要继续和那个什么方姑娘、方举人的败家子打交道。

唉,都不容易呀,想到这些,她有些抱歉的笑道:“是我辜负太太的美意,还请杨掌柜的替我向太太说说好话。不是我不想继续帮太太办事,而是我家里的生意也需要照料,毕竟我家相公不是长子,以后的日子还得我们夫妻自己努力,所以——”

“三少奶奶的意思,我懂!”

买卖不成,但求仁义还在吧!杨掌柜收好东西,亲自送四姐儿出门。目送赵家的马车远去后,她扫了一眼小猫两三只的店铺,长长叹了口气,准备回家找小姐好好说道说道——不指望侄少爷能帮上多少忙,只求他别再煽动表小姐折腾了,否则生意不挣钱,小姐用什么养家?!

“算了,最近老爷心情不好,还是不要拿这些小事麻烦他了!”知县太太娘家姓赵,她接过契约重新看了看,发现人家四姐儿很会做事,当初李家入了一百两银子,又提供了玫瑰酱和玫瑰酒在店里卖,银子、货源还有管理者,一共占得四成份子;如今接收的什么陈姨太,掏了三百两银子,却只占两成,也就是说,合伙人一换,她不但收回了两成份子,还白白得了两百两银子,这样算来,倒也不是很吃亏。

“呵呵,多出来的这两百两权当前几个月的亏空吧。”

“是,太太!”杨掌柜的见太太对新契约并没有意见,也就不再劝说,毕竟她的身份摆在这里,说到底她也只是杨家的一个下人,对主子们的事儿,哪敢太过计较?!

其实,她冤枉赵太太了,赵太太早就想向老公抱怨,这杨家都快成方家人的后花园了,男的在衙门掺和,女的在后宅也不安定,弄得她接连赔了两家陪嫁铺子,再这么折腾下去,自己的嫁妆都要弄光了。

只是,最近几天杨知县为了公务,已经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白天更是见不着人影,作为聪明的女人,告状也要挑时候的不是?!

杨知县忙什么呢?

求雨!

按照山东的习俗,农历五月十三日是雨节,传说这天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一般这一天都有雷声,正是关老爷霍霍的磨刀声。这天往往下雨,所以民谣唱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如果五月十三这天不下雨,而且骄阳似火,说明这一年一定是大旱之年,那就要求雨。

而现在还不到五月,却旱情已显。

“去年冬天滴雨未下、片雪未落,如今开了春,也是只见阴云不见雨水,恐怕今年又是大旱之年,”冯师爷主管钱粮,他家里也是祖传的师爷,对农业、钱粮、赋税非常了解,最近半年来的气象让他很不安,“现在正是小麦浇返青水的时节,如果再浇不上水,恐怕——”

“浇水?拿什么浇?”说话的是方举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人长得有点胖,个子也高,看起来到有几分大汉的模样,和他举人的身份不太相符。他拿着一把纸扇把玩着,听到冯师爷的话,有些不屑的说道,“梅水、玫瑰方圆百里内,数条河流断流、水塘干涸,打井打下两三丈也不见水,仅有的几条深水溪,也被各自的主人把持着,其他人根本就用不上,最近连续五天内,每天都有数起因抢水而引发的械斗、群斗,想浇水,哼!”

“那以方师爷之见,目前梅水、玫瑰的干旱该怎么办?”

冯师爷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很看不上这位新上任的方师爷,话说得天花乱坠,可什么实事都不干,别人干了,他还指手画脚的提意见,典型卖嘴的货!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除非老天下雨,”方师爷的语气更加不屑,差一点就从鼻子里直接说话了,“对了,下雨?这老天不下雨,咱们就求求吧,五月十三不是雨节吗,咱们就按雨节的仪式,组织县城的百姓、农户们求雨?!”

“求雨?”杨知县听了两位师爷的话,眉头紧锁,“恩,试试吧!希望关老爷能显灵,否则今年周围的百姓又要遭殃了!”

“是,大人!”

两个师爷连忙起身异口同声的答应,只是各自想法并不相同:方师爷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满脸的兴奋和自得,唯有冯师爷,他脸上的郁色更加浓郁——求雨?!求雨有用的话,十几年前的旱灾就不会发生了,唉,预备仓的粮食还没有补足,真要发生了旱灾,那什么赈灾?

四姐儿从名媛坊出来后,直奔后街的娘家。胜男说了,她和小姑子在县城吃午饭,准备下午回南山,现在刚过午时,她们应该还没有走,四姐儿准备把银子还给小五。

面对四姐儿包袱里的银子,胜男并不肯要,本来这间铺子的红利她就是送给四姐的,再加上四姐接了铺子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回报却很少。除了前几个月还分了点红利外,最近三四个月全都是在赔钱。如今本金全部退回,胜男怎么好意思收呢。

四姐儿见胜男死活不要,也只好收起来,心里暗自盘算,让老公平时多照应照应妹妹和妹夫。

处理完名媛坊的事,胜男和小秀儿对铺子的装修很满意,在李家稍作休息后,便启程回家。

来到家门口,却发现南山的外围又围了一堆的人,个个脸色憔悴,神情沮丧,一看到胜男从马车里下来,纷纷涌了上来。

“你、你们想干什么?”

胜男见这些人,神情有些不对劲,联想到去年的冲突,她不免有些胆怯。

“李捕头,求求您,救救我们吧!”

领头的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只见他满头白发,黑瘦的脸上布满褶子,颤抖着双手跪在胜男面前,叩头不止!

第九十四章 打井建水车

“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向胜男下跪,但胜男还是有些措手不及,面前这位老者少说也有六十岁,论年龄和自己的爷爷差不多,她怎么好意思受人家这么大的礼?!

身后的小秀儿也被吓了一跳,她虽然走出了内宅,帮嫂子管理作坊,可接触的人大多都是相熟的大嫂或者大婶,像今天这种场面,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捕头,求求您,救救我们吧!”

老人并没有起身,用嘶哑的声音,凄厉的哀求道。

“求我救你们?”胜男本来想扶起老人,刚要弯身,身后衣襟一紧,她想起小秀儿还在后面,便扎着手把小秀儿护在身后,等候保安们的到来。

“是呀,求李捕头救救我们吧!”

胜男和老人说话的当儿,老人身后的乡亲们也反应过来,呼啦啦跪倒在地,七嘴八舌的喊着。他们个个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双眼中满是暮气,直到老人喊出求救的话后,他们的眼中才泛着希望之光,激动的跟着老人一起下跪请求。

这时,南山的保安们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派出两个兄弟出来查看,发现一群满身泥土的农民中间,自家东家正茫然无措的傻站着,身后似乎还护着一个人,便连忙回去报信,没多久的功夫,五六个壮硕的汉子迅速从南山跑出来,手里还拿着棍棒。

“老人家,你们先起来说话,到底有什么为难之事需要胜男帮忙?”

胜男见保安们已经到位,忙示意他们派两个人把小秀儿护送回家,而她则搀起老人,仔细的询问道。

“呜呜,李捕头,俺们是王家庙和柳家庄的农民。自从去年入冬后,咱们这里是滴雨未下,附近的小河断流,池塘见底,地里的庄稼也要旱死了,”老人被胜男搀扶起来后,哆哆嗦嗦的说道,“俺们听说您南山的河水没有断流,池塘里还储存了大量的水,求您看在同是乡亲的份上,匀一点儿给俺们吧,好歹把地里的庄稼浇了,求求您——”

说着老人又噗通一声跪倒,身后的人也是呜呜咽咽的诉说着,内容和老人说的大差不差,无非是村子里的池塘见了底,地头上打的深井也马上干涸,眼瞅着地里的小麦都要**了,附近几个村落也都是同样的情况。方圆百十里地,唯有李胜男的南山,河水充盈,池塘满水,地里的庄稼也没有耽误,所以,他们几个村子的村长、族长经过协商,准备来胜男这里求水。

“这……”

胜男听完大家的哭诉,联想到最近几个月的天气情况,眉头紧锁。去年冬天一场雪也没有下,她和魏良便预感今年可能是大灾之年,所以卖玻璃配方的时候,才会要一半银子、另一半用粮食补。

而她也时刻关注着南山小溪的水流情况,其实,南山的小溪在今年开春后,人吃马喂又浇地,也开始大幅度缩减,是她每天夜里悄悄的用宝葫芦给小溪加水,这才使得小溪没有断流。

“李捕头,您放心,俺们不是白求您的水,俺们几个村子集了银子,取多少水,俺们付多少银子!”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从老人身后站出来,他看胜男皱着眉头的样子,以为她不想白白送水给他们,连忙从衣襟里掏出鼓鼓的荷包,里面装着他们凑的几个银锭子和若干散碎银子。

“这个……”不是钱的问题,胜男吐出两个字后,想起什么似地,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看着众人热切的目光,胜男忍不住开始琢磨:恩恩,看来南山的异常已经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注意,现在是三月份,旱情只是初现,大家的日常用水还没有问题,唯一焦虑的是,地里的庄稼无法灌溉。如果接下来的两个月还是不下雨,酷夏一到,蒸发严重,到那时人们的日常用水也成问题……就算是雨季到来时下了雨,现在地浇不上,来年地里没有收成,百姓们还是要挨饿。

唉,粮食减收,用水枯竭,那将会是真正的灾难。

胜男想到小说里描述的灾民的惨状,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的绿葫芦,她手中有取之不竭的水源,她也想帮大家渡过灾年,可该怎么做才能既帮助大家,又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呢?!

胜男的目光扫过祈求的人群,当她看到远处矗立的木水车的时候,眼睛一亮:有了!

“李捕头?如果您嫌这些银子少,俺、俺们再想办法!”

中年汉子见胜男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便小声的试探道。他们来之前也想过,人家李捕头未必会答应卖水。别看平时河水不值钱,可现在鲁地大旱,那水比银子值钱多了。想买人家的水,怎么买?按什么价格?!

“哦,不,你误会了,”胜男此刻脑子里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低头沉思了片刻,想了想措辞,慢慢的说道:“不是胜男不想卖给你们水,只是你们想过没有,南山河里的水是死的,如果老天不下雨,根本就不够咱们几个村子的用水。等我这里的水也干涸了,大家怎么办?”

“这……应该不会吧……”

众人一听胜男的话,也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唉,这可不好说呀,”胜男苦笑的摇摇头,“另外,我南山佃户们灌溉的水,并不是小溪里的水,而是用水车从地下汲上来的水。”

“水车?呃,是不是那个大家伙?!”

老人听了胜男的话,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身指向远处的水车,问道。

“没错,”胜男点点头,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地,对大家说道,“我李胜男不是藏私的人,也不会看着乡亲们误了农时,如果大家真的想要水,我可以帮大家打深井、架水车,用地下深层的水浇灌麦地,如何?”

众人闻言,都没有做声,而是相互看着,最后把目光聚集在最初说话的老人和捧银子的中年汉子身上。

“那、那要多少银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都懂滴。

中年汉子和老人对视一眼,随即小心问道。

“一架水车大约可以灌溉三十亩良田,而打一口深井、架一个水车大约需要五两银子,你们可以商量商量!”

胜男本来想收点成本费就成,转念一想,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大家又见了效果后,上门来索要水车的人肯定特别多。她不是神仙,帮助人也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有银子的制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