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令宜“嗯”了一声,不再说什么。
  过了几天问她:“中秋节的事都准备好了吗?”
  十一娘微微吃惊。
  徐令宜对这件事过于关注了些。
  “侯爷可是有什么吩咐?”
  “没有!”徐令宜道,“我瞧着这几天天气不错,你要是不忙了,想一起去护国寺上个香。快到八月十五了,去祈个平安也好!”
  十一娘难掩错愕。
  徐令宜怎么突然想到要去护国寺上香?往年好像没有这样的先例?或者是出了什么事?
  思付间,她犹豫道:“我,和侯爷吗?”
  “哦,不是。”徐令宜正在拂着茶盅上浮叶的碗盖就微微顿了顿,轻声道:“也不知道你这边的事安排的怎样了,娘那边就没有打抬呼。”
  秋高气爽的季节,一家人一起,在中秋节之前去护国寺祈个平安。
  十一娘想想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到时候孩子们也可以好好的玩一 天。
  “我这边没什么事了。”她脸上露出如五月天般明媚的笑容来,“什么时候都可以去!”
  徐令宜表情淡淡地点了点头,趁着晚饭后在太夫人西次间喝茶的功夫提起这件事: “……有些年没去护国寺了。难得这样的好天气。想问问您去不去?”
  太夫人听着大感兴趣:“好啊!我也有些年头没去护国寺了。”然后让杜妈妈去拿黄历,“既然是祈辐,自然得挑个好日子去。”
  徐令宽接过杜妈妈手中的黄历就坐到了太夫人身边,和太夫人一起翻着黄历:“……到时候要清道吗?要不,我们悄悄的去。上次我和七姐夫去的时候,就是悄悄去的。可有意思了。我们还看到耍猴的了……八月初四怎样,宜出门,远行……要不,就得等到八月十二了。那时候快过中秋节了,只怕护国寺人山人海的……我看还是八月初四的好……”
  五夫人听了也高兴地凑了过去:”……初四来不来得及准备啊!丫鬟、婆子一大堆,还要安排灶上的,带了杯碗碟箸、灶上的伙头和婆子!”
  提议的徐令宜坐在一旁喝着茶,动也没动 “永和元年正旦节的时候我们不也去了护国寺上香吗?”徐令宽不以为然,“当时是白总管帮着准备的,也不过两天的功夫。”说着,他拾头望着一直没坐声的徐令宜询问徐令宜的意思,“四哥,我看初四好。”又问十一娘,“四嫂,您觉得哪天好?”
  要去就早点去。
  十一娘也觉得初四好,笑道:“我没经过这样的仗势。如果白总管能在两天之内安排好行程,那初四去最好不过了。”
  大家的目光就落在了徐令宜的身上。
  他神色淡淡的:“那就初四吧!我让白总管来准备。你们一天之内拟出随行的名单,到时候白总管也好安排。”
  徐令宽听着喜不自禁,和太夫人商量: “娘,到子那天,您就穿那件秋香色葫芦双福的褙子吧?又精神,又显得富贵。”
  “真的!”太夫人怀疑道,“会不会太花了一些?”
  “不会,不会!”五夫人道,“我上次去梁阁老家喝满月酒的时候,工部王侍郎的夫人还穿了件殷红色仙鹤瑞草五蝠捧云的褙子。”
  “我怎么能和她比。”太夫人道,“她比我小十来岁。”
  “您不说,谁看得出来。”徐令宽讨好着母亲,“您听我的,准没错。”
  “那我就穿件那衣裳好了。”
  徐令宽夫妻连连点头,正说得高兴,徐令宜很突兀地站了起来。
  大家俱是一楞,都朝他望去。
  “时候不早了,大家散了吧!”徐令宜微笑道,“明天一早再商量也不迟。”
  太夫人却叫住了他:“……谆哥和诫哥那里少不得要跟赵先生打声抬呼。我看,不如也约了赵先生吧?你看他教谆哥和诫哥,又是吹笛子,又是做河灯的,想必也是个不俗的。再说了,人多了也热闹些。护国寺那么大,我们几个人在那里逛来逛去,也显得有些冷清。”
  庶女攻略 第394章 上香(上)
  听说八月初四太夫人要去护国寺打醮,各房的爷们、夫人、小姐都要随行,丫鬟、婆子们都有些沸腾起来。
  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大家先是争着跟了去服侍。待人选定下来,被选上的兴高采烈,翻箱倒柜找衣裳,商量着梳什么头发,戴什么首饰;没被选上的不免有些无精打采,在一旁怏怏然说些风凉话。
  十一娘屋里雁容主动留了下来。
  “留下的都是几个不懂事的小丫鬟,总要人帮着着着点!”她说着,目光却朝东小院的方向望去。
  十一娘动容。
  这个雁容,不简单。
  每次遇到那种得罪人又不讨好的事,她不仅不回避,反而迎难而上。说起她屋里的几个大丫囊,大家都觉得琥珀厉害,竺香随和,绿云敦厚,红绣懦弱,雁容薄凉。十一娘此刻隐隐有些明白雁容的意思。
  她原是元娘留下来的,没有后台背景,只不过机缘巧合留在了十一娘的身边。没有琥珀和竺香与自己的情份,也没有绿云和红绣占了先机的运气,想脱颖而出,唯有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雁容把自己磨练成了一把刀,而且是一把让自己感觉适手的刀。
  “那你就留下来吧!”十一娘看她的目光带了几份钦佩。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职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雁容不惊不喜,恭敬地曲膝,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十一娘去了徐嗣诫那里。
  “早晚的天气凉,带了披风没有? ”她看了看南勇媳妇为出行准备的东西。
  “带了。”南勇媳妇落后她两步跟着,低眉顺眼地道,“茶盅盖碗、香药帕子,都按着宋妈妈说的带齐了。”
  十一娘点了点头,笑道:“把妞儿也带上吧!难得出去一趟。”
  南勇媳妇听着一怔,忠厚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来,随即又表情微敛,犹豫道:“多谢夫人了。只是妞儿还小……”
  “没事,”十一娘笑道,“有双玉和绣儿帮忙!”
  常九河家的绣儿,学了规矩以后,就被十一娘拔到了徐嗣诫的屋里。
  南勇媳妇不由心动,迟疑片刻,敌不过出门的诱惑,还是应了下来。
  到了出门的那天,永平侯府大门尽开,太夫人由杜妈妈服侍着坐了头一辆马车,大丫鬟葛巾和玉版带着几个平日贴身服侍的坐了小一点的马车跟着。后面依次是十一娘的马车,二夫人的马车和五夫人的马车。徐令宜、徐令宽两兄弟和赵先生都穿着便服骑马侧行。护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最前面又有仪仗开道,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护国寺去。
  徐家头一天就派了管事在护国寺里打点,护国寺天没亮就派了孔武有力的僧人守了山门不让人进,主持穿了玄色遍地金的袈裟,拿着金光闪闪的鎏金禅杖,和徐家的管事在牌坊前等候。听到打头阵的小厨来报说车马立刻就到,主持捋了捋银白的胡须,和徐家的管事一起迎了上去。
  下了车马,见了礼,在大雄宝殿拜了释迦牟尼像,捐了香油钱。太阳渐渐升起来,阳光也开始有些刺眼起来。
  主持亲自迎了太夫人等人到一旁禅寺后院的厢房里歇息,留了两个只有七、八岁的小沙弥在屋里服侍,自己陪着徐令宜、徐令宽兄弟和赵先生等人喝茶去了。
  毕竟年纪大了,太夫人面露倦容,几个孩子却越发的生龙活虎,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路的见闻,讲着广目天王和阿难佛陀的故事,兴奋得很。
  十一娘一面叮嘱贞姐儿照顾弟弟,别让几个孩子乱跑,一面和杜妈妈一起服侍太夫人梳洗歇息,忙得不可开交。
  神色间也带着几份疲惫的五夫人见状略一犹豫,低声道:“四嫂,要不我带着孩子去一旁的凉亭坐坐吧?护国寺只有放生池那里有水。”
  十一娘有些惊讶,朝她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那就劳烦五弟妹了!”
  “没事!”五夫人表情一松,笑道, “我正好也要带歆姐儿出去走走。”
  十一娘望着乳娘怀里扭来扭去的歆姐儿,露出一个“理解”的笑容。
  正坐在罗汉床边给太夫人剥桔子的二夫人朝着太夫人微微一笑,太夫人眼睛眯成了弯弯的弦月。
  歇了一会,吃过斋饭,大家小憩片刻,徐府的女眷准备到放生池去放生。
  有小厮跑进来:“侯爷让两位少爷出去见见客。”
  “哦!”太夫人奇道,“是哪家的大人?”
  “西山大营的柳同知和几位同僚。”小厮笑道,“听说侯爷在这里,特意过来问个安。”
  十一娘忙把徐嗣谆和徐嗣诫叫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见两人都穿得干净整齐,手脸白净,这才让人服侍着去了徐令宜处。然后又吩咐小丫鬟去通知随行的管
  事准备放生的事。
  二夫人和五夫人则服侍太夫人梳洗。
  大家都收拾妥当,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徐嗣谆和徐嗣诫才回来。
  两人手里捧了一堆见面礼。
  “母亲,母亲,”徐嗣诫扑到十一娘的怀里,把什么金锁、玉牌给她看,“柳大人夸我聪明。”
  徐嗣谆忙拉了他:“顺不妄喜,逆不惶馁。你怎么这样张扬呢?哪里像大家子的读书人!要说,也在等会没有人的时候说。”
  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徐嗣诫红着脸低下了头。
  太夫人就问徐嗣谆:“你爹爹那里很多人吗?”
  徐嗣谆点头,困惑道:“他们说话的声音都好大。可爹爹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就都压低了声音说话,好像很怕爹爹一样。”
  太夫人听着轻轻叹了口气。
  二夫人忙安慰太夫人:“侯爷这两年深居简出,见一面不容易。又都是些老部下,也不好太驳面子。”
  “我知道。”太夫人感叹道,“只是心痛他不易。出来散散心也不得安生。”
  十一娘就笑着转移了话题:“娘,时辰不早了,我们去放生池吧!”又对孩子们道, “有四条红色的小鲤鱼,是专为你们准备的,到时候可记得要亲手放到放生池去!”
  徐嗣谆、徐嗣诫两兄弟一听,雀跃起来,牵了手就往外跑。
  贞姐儿想着十一娘要自己看着两个弟弟的,心中一急,提着裙摆也跟了上去:“谆哥儿、诫哥儿,你们慢些。仔细脚下。”  三人服侍的丫鬟、婆子不敢慢怠,呼拉拉全跟了过去,眼前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被乳娘抱着的歆姐儿就“哇”地哭了起来,冲着徐嗣谆远去的方向喊着:“哥哥,哥哥……”
  乳娘忙哄着她:“我们这就去找少爷、小姐,我们这就去找少爷、小姐……”一面说,一面加紧脚步跟了过去。
  太夫人见了呵呵直笑:“这几个孩子,比他们父亲那会还皮!”
  说的是嗔怪的话,语气里却透着欣慰,脸上更是流露出老大宽慰的笑容来。
  二夫人就笑着上前搀了太夫人,一行人簇拥着太夫人去了放生池。
  几个孩子早已围在了装红色鲤鱼的水桶旁,交头接耳地说着话。着见大人过来,喊的喊祖母,喊得喊母亲,十分热闹,让人看着心情都跟着明快起来。
  小厮就抬着水桶把鱼投进放生池。
  四溅的水花、活蹦乱跳的鱼儿.让孩子们又一阵聒噪。
  放完生,大家走走停停地回了厢房。
  太夫人歪在罗汉床的迎枕上和大家说着话:“……出来的时候一心想着要出来,真出来了,还不如在家里舒服。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呢?还是这人老了看什么都不稀罕了?”
  五夫人和杜妈妈则服侍孩子们喝茶,吃点心。
  “天下间的事,多是见面不如闻名。”二夫人笑着搭着太夫人的话,“可要是不去看着,又一心惦记着。所以说,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期间有小丫鬟进来续茶,朝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不动声色,喝了几口茶这才起身: “我出去看看。”
  她是家里的主母,这么一大家子出来,自然有很多琐事要处置。
  几人不以为意地应了一声。
  十一娘出了厢房。
  迎面看见徐令宜的小厮站在大树下。
  看见她,那小厮一溜烟地跑了过来。
  “夫人,”他低声道,“侯爷让您去碑塔。”
  “去碑塔?”曾有人在护国寺旁的菜地里发现了一块前朝的石碑,护国寺就在后院的竹林中盖了座碑塔,成为了护国寺一景。十一娘沉吟道,“侯爷还说了些什么?”
  “其他的什么也没说了。”小厮恭声道。
  十一娘沉默了片刻:“侯爷那边的客人散了没有?”
  “京营指挥使和柳同知还在。”
  十一娘想不通徐令宜为什么要自己去碑塔。
  她叫了宋妈妈和琥珀和自己做伴,去了碑塔。
  秋天的竹子,正是青翠挺拔之时,微风吹来,婆要起舞,簌簌生响,如行走在绿洲中,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飞檐斗拱的碑塔,并不见一个人。
  带路的小厮也很奇怪,不住地道:“夫人,真的是侯爷让我传的话……”
  “知道了。”十一娘笑道,“你在一旁守着就行了。”
  小厮喏喏退到了一旁。
  十一娘想着护国寺的碑平日观者如梭,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见识一下,就细细地打量起那块前朝的石碑来。
  庶女攻略 第395章 上香(中)
  石碑上的宇圆转飞动,空灵剔透。十一娘看了半天才发现刻的是半部《心经》。
  “你是第一次到碑塔吗?”突然有男子在她背后问道。
  没有听到宋妈妈等人的动静,骤然间十一娘吓了一大跳,猛然转身,已后退三、四步。
  “人吓人,吓死人的。”她望着穿着宝蓝色暗紫纹云纹团花锦衣的徐令宜长长地吁了口气,“侯爷走路怎么像猫似的。”又朝四周张望,小厮已不见踪影,宋妈妈和琥珀远远地站在竹林旁。
  可能见来者是徐令宜,所以没有出声吧!
  “侯爷什么时候来的?”
  徐令宜看着她一副胆战心惊的模样,颇为不解。
  奇道:“这寺里又没有别人……”
  十一娘嗔道:“正因为没有别人,骤然有男子的声音,怎能不让人骇然。”
  徐令宜歉意地笑了笑。
  柳同知临要告辞话还不断,以至于他比预定的时辰晚了些。匆匆赶过来,远远就看见十一娘站在碑塔前观看石碑上的字,偶尔还伸出手指比划两下。
  看十一娘认真的样子,他索性示意宋妈妈等人不要打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
  此刻正值秋日下午,阳光照在她发间梳蓖镶着的水玉此消彼涨地闪烁着耀眼的碎光,映得她面如白玉,眉如远熏,一双眼睛流光溢彩,仿佛能吸人魂魄般,让他不禁伫足凝望。
  就见她穿了件白色绣缥色缠枚花夹衫,缥色的素面湘裙,歪着脑袋打量着那石碑上的字。一会儿蹙眉,一会 儿展颜,嘴里还喃喃地念着“亦元无明尽”、“亦老老死尽”…… 样子十分的可爱。就站在一旁等她。谁知道她把半部《心经》读完,又开始从头看起,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似的,不由问了一句,却不曾想把她吓了一跳。
  而十一娘想着徐令宜那边有客还约了她到这样偏僻的地方见面,又遣了宋妈妈等人远远地立着,开门见山地进入了正题:“侯爷找妾身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徐令宜听着表情微滞,片刻后才道:“也没什么特别的事。”
  他说话的语速比平常缓慢,语气带着几份犹豫,显得很郑重。十一娘神色一肃,屏气聆听。
  “你不是和甘家的太夫人很要好吗?”徐今宜徐徐地道,“我听人说,忠勤伯和半塘龚家的人想合伙做海运生意……”
  龚家?那个和文家互不对盘,四大商贾之一的半搪龚家?十一娘微微一怔,耳边又传来徐令宜渐渐清朗的声音。
  “当年龚家用尽手段才将女儿嫁到了建安蒋家,原指望背靠大树好乘凉,谁曾想蒋家两代都没有出个进士,又偏居福建受靖安侯区家压制,早已没有了当年之势。”他慢慢转身,下了台阶。
  十一娘连忙跟上。
  “龚家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改弦更张。这几年的日子不好过。一听说蒋家和甘家成了姻亲,就千方百计和甘家搭上了线。”
  说话间,徐令宜随意拐进了一条竹林小道。
  “做海运生意利润丰厚,可风险也大,其中更有很多的窍门,那龚家又不是做这个起家的。你还是抽空跟甘太夫人提个醒,让忠勤伯有些事还是要多个心眼的好。”
  两旁竹林高大茂密,竹干粗细相杂,有的如碗口,有的如笔杆,挤挤攘攘,枝叶舒展,生意盎然。
  十一娘却无心观赏。
  徐令宜可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也早没了少年人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血气方刚。他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约到这种地方来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虽然语气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只怕事情已有些凶恶万分。
  她认真地侧耳倾听。
  “现在龚家急着向甘家交好,也是想借忠勤伯府这个名头,让忠勤伯别担心和龚家的生意做不成。只管提出入干股不出本金。宁愿红利少一点,也不可投巨金下去。免得伤筋动骨。”
  衙门八字开,有钱没钱莫进来。甘家虽然贵为公聊,可一场分产官司也让他们元气大伤,远远不如表面那样光鲜了。忠勤伯利令智昏,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因此有所闪失,只怕从此一蹶不振。
  甘太夫人年纪还轻,她还要靠忠勤伯给她养老送终。
  十一娘不禁有些急起来:“我明天就去趟甘家,正好把给甘太夫人准备的中秋节礼送过去。”又想到忠勤伯和甘太夫人之间的关系,无奈地道,“也不知道忠勤伯会不会听甘太夫人的劝告……”
  总不能说这是徐令宜说的吧! 这毕竟是甘家的家务事,忠勤伯又是新晋伯爷,正是立威的时候。想的通还好,要是想不通,只怕还会怪徐令宜管得太宽,甚至于起了逆反心理,偏偏要投巨金和龚家做成这桩生意给你永平侯看看……
  她问徐令宜:“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两人徐徐地走在林间小道上。“我也是无意间知道的。”
  区家在福建,徐令宜一向很关注区家的动静。十一娘沉吟道:“是从蒋家那边知道的呜?”
  徐令宜点了点头。
  十一娘商量他   :“甘太夫人的哥哥有没有可能知道?”
  甘太夫人的哥哥不管怎么说也是忠勤伯的舅舅,他关注甘家的事名 正言顺。
  徐令宜道:“这些你就不用越俎代庖了。甘太夫人应该能处理 好!”
  也是!甘太夫人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伯爷夫人,就算是她一时没有 主意,还有娘家的哥哥可以商量。自己总想到她青衣素裙的寂寥模 样,觉辊她彷徨无所依。
  “是妾身多虑了。”想通了,十一娘松一口气。
  徐令宜闻言微微颔首,不再言语。
  周围翠竹阿娜多姿,婆娑做响。
  两人默默地走了一段路。
  十一娘想着太夫人等人还在厢房里,这路却不知道通往何处,脚步 不由渐渐有些迟疑。却听见徐令宜问她:“我刚才看你的样子,好像 是第一次到碑塔的样子?”然后不待十一娘回答.又道,“有人推荐此 碑为行草第一。还以‘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来赞誉,惹得文人 士子来了护国寺都要到观摩一番。你觉得怎样?”
  “我没习过草书,不大懂这些。”十一娘笑道,“不过这宇提笔 挥洒流逸,行笔间又有筋感,的确是难得的佳作。”说完,她语气一 顿,道:“不过,用草书写《心经》,总觉得有些奇怪。”
  徐令宜闻言轻笑。
  “所以这石碑出土之时就有人传言,说这是护国寺为了哗众取宠做 出来的惊世骇俗之举。
  什么时候都有这种事!
  十一娘晒笑。
  徐令宜就问她:“你临谁的帖?字颇为奔放。”   十一娘那时候练书法只是做为一个特长培养,后来写得颇有些兴趣 ,才一路坚持了下来。在真正懂书法的人眼中,也只有随意洒脱的那 点不拘一格可取了。
  “先临欧阳询。”她笑道,“后临柳公权。最喜欢的还是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的。”
  徐令宜微微有些惊讶:“怎么不临颜真卿的?”
  十一娘汗颜。
  习字分大、中、小,颜体落笔稳重,骨骼开张,学了他的字,可以 放得大,凡是能写大字的,都临过他的帖。她当时觉得自己未必用得 上,所以只是略略涉及了一些,并没有认真地去临摩。
  她只好含含糊糊地道:“妾身觉得小楷好看!”
  有很多女人写不好大字,所以专攻小楷。
  念头闪过,徐令宜想到十一娘看似寻常却处处透着别致的衣饰用 具.微微一笑。
  她不是写不好,而是不喜欢写吧?
  “我先习颜真卿。”他不由道,“后习褚遂良钟繇、赵子昂、 米芾、二王。最喜欢褚遂良。”
  “难怪我觉得侯爷的宇刚柔并施,姿态婉妙。”十一娘笑道,
  “看样子侯爷很擅长写行草。”
  “还可以吧!”徐令宜谦虚道,“我小时候顽皮,常常逃学。父 亲就把我送到邓先生那里,让他给我讲些抄撰眷写的事,这才渐渐收了 心。习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