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有些飘忽。
  十一娘微微一笑,柔声道:“侯爷也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人。这些顾忌,文姨娘完全可以跟侯爷说说。不过,文姨娘既然求到我这里来,我有几句想问问,还请文姨娘为我解惑才是!”说完,她也不侍文姨娘点头,径直道:“你说,你当初入股文家的生意,你一个女人家,怎么就想到和文家做生意了?”
  文姨娘听着一怔,道:“是我生了贞姐儿以后。父亲说,我是妾室,没有陪嫁.不如入股和文家一起做生意。生意的红利由我父亲帮着保管。以后有什么事,有钱傍身,胆子也大一些。”
  十一娘听了又问:“不知道文姨娘拿了多少股金出来?”
  文姨娘有些窘迫地道:“当时我也没有多少钱,只记了个本金。后来文家的生意越做越好,当年分红利的时候,我把本金的钱给还上了。”
  “那当年姨娘又赚了多少钱呢?”
  文姨娘默然。
  十一娘也不催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喝茶。
  过了好一会,文姨娘才小声地道:“赚了一百万两银子!”
  “赚了这么多银子!”十一娘道,“侯爷知道吗?后来姨娘又把这些银子怎样处置了?是存在了钱庄呢?还是做了本钱,继续和文家做生意。”
  文姨娘的表情有些阴晴不定起来。
  十一娘就轻声地道:“姨娘,这些话不说清楚,到时候我怎么帮你在侯爷面前说话。”
  文姨娘听了,露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样子。沉声道:“侯爷是知道的。而且当初一百万两银子,除了我入股的一万两本金,侯爷拿了九十七万两走了。”
  一万两空头的本金,嫌了一百万两的银子。
  文姨娘是不是钱冲昏了头脑!
  “这样的生意,不知道做了几年?”十一娘的表情有些凝重起来,“侯爷又一共拿走了多少银子?”
  原来是顾着侯爷的体面,可事到如今,侯爷却一点也不顾忌她的体面。而且话已出了口,让夫人知道当年发生了些什么事也好!
  想到这里,文姨娘道:“生意做了六年,侯爷前前后后拿了近七百万两银子走了。”
  **********************
  终于赶回来了!
  先贴个草稿,大家将就看看。
  pS:粉红票翻番最后四个小时,有票的同意多支持啊!
  加更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吧!
  第四百八十七章 齐聚(下)
  六年,七百万两银子,徐令宜的外院还缺钱,危险之时二夫人甚至卖了自己压箱的产业。只是不知道二夫人卖产业是做生意之前还是之后。
  十一娘思忖着,徐徐地道:“听你的口气,皇上登基后,侯爷主动断了生意。那你父亲没有说什么吗?”
  文姨娘眼底闪过一丝困惑,回忆道:“我父亲当年还想和侯爷做两年生意,可侯爷意向已定又去了苗疆打仗,这件事我父亲也就没有强求。”
  每年一百万两银子,说要就不要了……
  从前的一些猜测渐渐浮出水面。
  “是不是从那以后,文家就拿到了江南织造的生意?”她望着文姨娘。文姨娘没有立刻回答。她脸色微变,沉默良久,低声就了句。
  十一娘帮着她抽丝剥茧:“从前文家只是个普通的商家,侯爷每年都能获利百万。可侯爷和文家的生意拆伙以后,文家竟然能得到江南织造的生意。我在想,也不知道是侯爷的运气不好呢?还是文家的运气太好了?要是侯爷和文家的生意继续做下去,每年恐怕不止获利百万吧?”
  文姨娘心里乱糟糟的。
  她一直以为父亲是因为已经拿到了江南织造生意,而侯爷又要拆伙,为了保住家族更大的利益,借驴下坡,趁机和侯爷拆伙的,要不难,又怎么会……
  想到这里,文姨娘目露惊恐!
  或者,自己根本就想错了。
  她抬脸朝十一娘望去。
  十一娘的目光平静而淡定,有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强大,她不由抓住了十一娘的手:“我在娘家的时候,父亲念念不忘的就是江南织造的生意。他十一月份和侯爷拆的伙,第二年二月就拿到了江南织造的生意。别人不知道。我是知道的.一年别说一百万两,就是赚个二、三百万两也不在话下。父亲是个精明人,和侯爷拆伙后,曾派人来与侯爷说项,侯爷当时也只说了句‘我再不适合做生意’的话,父亲就放弃了,与父亲行事做派大相径庭。后来我知道父亲得了江南织造的生意,还以为父亲是为了独霸这门生意。觉得父亲这样做风险太大——要知道,我们这样的人家,一个县令就能让我们倾家荡产,父亲有侯爷这棵大树不靠,竟然会和侯爷拆伙。为这件事,我还曾提醒过父亲。父亲当时笑着说。不会亏待侯爷的。到了六月份,就差人送了二十万两的银票来……”
  听到这句话,十一娘才色变。她反握了文姨娘的手:“侯爷收了没有?”
  文姨娘怯生生地望着十一娘,呐呐地道:“没,没收。我,我收了。”
  十一娘语凝。过了好一会才低声斥道:“你怎么这样糊涂!”
  “我也是为侯爷抱不平。”文姨娘低声辩了一句,到底心虚,又喃喃地道,“不过,也没有收多少,每年二十万两而已。相比当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事巳至少,多说无益。十一娘关心的是其他的事。
  “你收钱的事,侯爷知道吗?”
  “头几年不在家的时候不知道。”文姨娘小声道,“后来知道了。就对我说,要是实在喜欢做生意,不如自己开个铺子。这样拿干股,文家要是有什么事求到他面前,他未必事事能做到。我,我就自己开了个铺子……”
  十一娘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先前徐令宜也说,皇上要收拾杨家了。接着就要进宫不虞不事,二夫人代表太夫人私下拜访永昌侯之事,徐令宜单独见文姨娘要求她把生意全部结束的事……文姨娘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对燕京这些公卿之家私下都怎么赚钱的应该很清楚吧?
  她问文姨娘:“永昌侯黄家,在做什么生意?”
  文姨娘不知道此时十一娘问这有什么用意.不解道:“他们家有个采石场,和工部做生意。一年也能赚个五十来万两的样子。”
  十一娘有些意外。她原以为黄家是做军中的生意。
  “不是说工部的生意多是杨家包揽了,那黄家怎么会?”
  说起自已擅长的事,文姨娘脸上有了几份神采:“杨家也就是左手进右手出,凭着自己的名头,一面从别家赊货,一面又按工部的生意,实际上是一分本钱也不用的。而且还可以把工部拔的款项暂且不给那些供货的商家结算,拿在手里先用些日子。他们家因此还放印子钱,而且是燕京口碑最好、生意最大的——不仅利钱低,而且不管你要借多少都拿得出来。黄老侯爷这几年纪家里的事都交给了世子爷,可黄家毕竟只有个空名在那里了。世子爷开头几年经营的也很艰难,还曾向侯爷借过银子转周。
  可不知怎地,突然和杨家搭上了,开始给杨家供应石料,这几年日子才宽裕起来。
  十一娘听着沉思了片刻,索性和文姨娘把话挑明了:“大年初一,侯爷从宫里出来后,太夫人立刻差了二夫人去给黄家送吃食,然后侯爷又把你叫去说话。文姨娘是聪明人,也帮我想想,这件事会不会有什么联系?我听人说,这几年文家在和杨家争内务府的生意。只是不知道进展如何了……还有文家每年给的那二十万两银子,侯爷这些年,应该给文家办了不少事吧?不知道近两年文家是否还从前一样,有什么事就来求侯爷……”
  文姨娘听着鬓角就冒出汗来。
  她声若蚊蚋地道:“我就说……自父亲去世后,三哥为什么屡次拖欠给我的银子,有时候还让找到侯爷面前求侯爷帮着做一、两件事才会把银子送过来……这两年更是极少登门了。三嫂行事,口气也越来越大。有时候竟然会冒出‘不行就给钱’的话来……”说到这里,她突然站了起来,“不行,这个事我得让秋红去打听打听,者文家到底接了内务府的哪块生意……”
  十一娘则想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徐令宜之前就知道皇上要收拾杨家了,大年初一见了皇上后才让文姨娘盘生意,还给了一个期限文姨娘,是不是因为皇上说了什么话?或者是皇上告诫了徐令宜一番?要不然,怎么会这样急?而且,徐令宜很反感身边的人接手内务府的生意,文家如果和杨家有什么勾结,以徐今宜的为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了,也不可能不告诫一番。而文姨娘知道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后,不是怀疑文家有没有接手内务府的生意,而是让秋红去打听接手了内务府的哪块生意,也就是说,文家在做内务府的生意,而且是不顾徐令宜的反对在做内务府的生意。
  她就拉住了文姨娘的手臂:“你父亲去世后,是不是你的这个三哥在当家?他和侯爷走得近呜?”
  文姨娘一愣,想了想,脸色有些发白地道:“不是三哥不想和侯爷走得近,而是侯爷,不大待见文家的人……三哥几次低声下气地来见侯爷,侯爷都把三哥晾在了门房……”
  十一娘闻言苦笑,道:“如果文家的生意不是做得这么大.你三哥被永平侯晾在了门房,恐怕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三下四的吧?”
  文姨娘的脸色更白了。
  十一娘望着文姨娘,轻声道:“事巳至此,侯爷都管不住了,何况是你。你还是听侯爷的话,赶紧把铺子盘了吧!文家那边,你尽女儿的本份递个音就是了。有些事,你就不要强求了。至于那些伙计怎样安置,不如请了侯爷来好好商量商量……”
  她的话音未落,文姨娘豆大的泪珠已经落了下来:“我娘……还由哥哥们奉养……还有乳娘,我让她留在燕京,她不肯,非要回去服侍我娘不可……还有我的奶兄,也跟着回了扬州……”说到这里,更是伤心.终于掩面痛哭起来。
  十一娘无奈地叹了口气,给了她一盅茶的功夫去哭。然后拍了拍文姨娘的肩膀:“事不宜迟。你要早做打算!”
  文姨娘抬头,无暇的妆容哭得稀里哗啦。
  她表情茫然地抽泣道:“那,那我该怎么办?”巳是方寸大乱的样子。
  十一娘不知道事态到底发展到了怎样一个情况,徐令宜又是怎样打算的,自然不好拿主意。
  只能道:“要不,我们把侯爷请来?有些事,当面说清楚了,你心里有个底,该怎样行事,也有个打算……”
  文姨娘一听,点头如小鸡啄米,抓住了块浮木似的抓住了十一娘的手:“夫人,全凭您拿主意。”说着,泪如雨落般哭起来,“夫人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十一娘汗颜。不由自嘲。被人一辈子惦记着,也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她转身喊了滨菊,让滨菊吩咐芳溪去请徐令宜过来。
  徐令宜来的比她想象的快。看见文姨娘,开始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看样子,应该猜到了文姨娘的来意。
  十一娘给徐令宜沏了茶,带了槅扇门准备避开,徐令宜却叫住了她:“有些事,你也听听吧!”
  第四百八十八章 得意(上)
  十一娘避之不及,只好坐到了徐令宜的身边。
  徐令宜看了一眼双目哭红的文姨娘,很直接地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为什么要来找夫人。只是这件事不是你一人之事,还关系到徐家。多的话你也不用说了,这铺子是一定要关的.而且必须在二月初二龙抬头之前把这件事办妥了!”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又道.“这几年你手里也有不少私蓄。知足安命,人往往就坏在一个贪字上了。”
  文姨娘脸胀得通红,求助似地望了十一娘一眼。
  这和十一娘猜的差不多。徐令宜既然能忍受文姨娘私吞那二十万两银子,又怎么会忍不下一间小小的铺子?多半是文姨娘的生意会影响到徐家的安危,徐令宜才会态度坚决地要求文姨娘关铺子。只是不知道文姨娘的铺子涉及多深……文姨娘有自己的为难之处,说不定徐令宜面前的困难更多!
  想到这里,十一娘柔声劝文姨娘:“把侯爷请来,就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现在侯爷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文姨娘有什么话也可以开诚布公地讲出来才是。”
  文姨娘愕然。
  徐令宜已经做了决定,自己还能说吗?
  可十一娘微微朝她颔首,一副支持她的模样。
  她又想到徐令宜对十一娘的宠爱,想到她被送到燕京时母亲的泪水,还有七、八年没见的乳娘……她鼓足了勇气:“侯,侯爷,妾身没别的意思。先前不知道铺子的事还牵扯到朝中大事,后来听夫人一听,这才茅塞顿开,知道侯爷的苦心。铺子的事,妾身会尊从侯爷的意思,在二月初二龙抬头之前把铺子盘出去。”开弓没有回头箭,话已出来,反而容易说一些。文姨娘的话越说越流利,“妾身现在只是担心远在扬州的母亲。她老人生我养我一回,我总不能够看着……”说到这里,她语气一顿,眼眶里又聚满了泪水,“侯爷你文韬武略,又是见过世面的人,不比我这样的内宅妇人,求你想想办法,能不能救我母亲一命。”说着,她缓缓地跪在了徐令宜的面前,“侯爷,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图。事到如今,也只有您能想出办法救我母亲。”
  徐令宜看着眉头微蹙,示意十一娘把文姨娘扶起来。
  “事情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他神色严肃,“不过,你去给文太夫人报个信也好。这两年文三爷闹得实在是不象话。由文太夫人出面点拔点拔他,想必他也会收敛一些。以后该怎么办,他心里也有个数才好!”
  文姨娘感激涕零:“多谢侯爷!”说着,顺势站了起来,竟然一刻也等不得,“侯爷,夫人,我这就差人给扬州送信。至于济南府那边的铺子……”说到这里,她不由神色一黯,“我也会想办法盘出去的。”
  徐令宜点了点头,端了茶。
  文姨娘感激地看了十一娘一眼,这才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十一娘却担心徐令宜。
  她重新给徐令宜沏了杯茶,低声道:“大年初一侯爷去觐见皇上的时候,是皇上给您递了个音?还是您看出了些什么?”
  “皇上给我递了个音。”徐令宜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神色渐渐缓和,“要不然,我也想不到皇上这次的动静会这么大。”说到这里,他目露担忧,“烹小鲜,如治大国。皇上的步子,这次迈得太大了……我怕到时候他驾驭不了!”
  就算驾驭不了,只可能是昏庸之君,不可能是亡国之君。
  十一娘松了口气。
  如果皇上存心要收拾文家,又何必给徐令宜递音?可徐令宜既然让文家收敛些,说明皇上对文家也有些不虞了。现在皇上的心头之厌是杨家,但文家要是继续这样不知道轻重下去,待皇上收拾了杨家,难保文家哪天就会被皇上记在心上。自然要早点做打算的好。
  “皇上心意已定。”她安慰徐令宜,“侯爷只有见机行事了。”
  徐令宜轻轻“嗯”了一声,打起精神来,反安慰她道:“文家的事,你也别担心。皇上要是存心想处置有,哪里还会提点我?我看,这次文家受番惩戒是少不了的,但还不至于像杨家似的,一个不小心,恐怕会抄家灭族……”说着,目带歉意地望着她,“本不想让你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没想到文氏胆子这么大,不顾我的告诫来找你……”
  “侯爷是为妾身好,妾身也明白。文姨娘也是没有办法了。”十一娘笑着,抓了这个机会不放,笑着用唐四太太对梁阁老家三儿媳扬氏的态度做了例子,“……外院和内院唇齿相依,外院的荣辱,也关系到内院生死。”说着,笑道,“侯爷要是真想让妾身少操些心,还不如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妾身。妾身知道原由丵,行事也踏实些。这样猜来猜去,更是心中惴惴不安。”
  这已经是十一娘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
  徐令宜不由认真思考起来。
  好一会,他才缓缓地道:“有些事,关系重大……你知道了,只怕会更不安……”
  十一娘可没有想过做徐令宜做幕僚,何况徐令宜也不可能把朝庭上那些隐晦的事全都告诉她……
  她笑道:“妾身是想侯爷关键的时候给妾身提个醒,免得妾身胡思乱想。像文姨娘的事,她来找妾身,妾身不知道事态发展的怎样了,帮把侯爷请来让侯爷为难,又怕文姨娘闹起来让侯爷心烦……”
  徐令宜听着就握了十一娘的手,点头道:“我知道了!”语气很诚恳。
  十一娘抿了嘴笑,目若灿星。
  想起文姨娘的话,问徐令宜:“铺子里的伙计,侯爷怎样安置了?”
  徐令宜听着目光闪烁,不回答反问:“文氏怎么跟你说的?”
  “文姨娘没跟我说什么!”十一娘笑道,“可我想侯爷行事一向谨慎,文姨娘又说那些人都是跟着她从文家过来的,当年也为徐家出过力。要是就这样不管,不免有过河拆桥的嫌疑,与侯爷的名声不大好!而且侯爷以后总要纳贤良之人做幕僚的,礼贤下士的名声我们不要,可能够功论行赏,有始有终,也能让那些帮侯爷做事的人安心些。想来侯爷会给那些人一个妥善的安排!”
  徐令宜听着,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望着她的目光非常的认真,让十一娘有仿若置身覆光灯下似的纤毫毕露。
  “妾身也是乱猜的。”她有些不自在地道,“说错了,侯爷别放在心上。”然后端了面前的茶啜了一口,发现茶早就凉了,又放下,“茶有点凉了,妾身去重新沏一杯。”起身下了炕……手臂却被徐令宜紧紧地拽住。
  “你没猜错。”徐令宜目光灼灼地望着十一娘,“那些人的确是跟着氏从文家过来的,可到底哪些人是因为帮了徐家不为文家所容过来的,还是受了文家之命过来的,我不好插手管文氏的事,也没办法分辨。就是没有皇上的提点,过些日子我也准备让文氏把铺子盘了。这次不过是恰逢其事,顺势而为罢了!”他向她解释,“我知道,可外面的人未必知道。所以这次我也没去细究.铺子里的伙计每人分二十亩良田,五百两银子,管事再按大小五百两到一百两不等另加一笔银子——全都给我老老实实地种田去。”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啊!
  文姨娘为什么会不同意呢?
  看她的样子,是真心实意为铺子里的伙计担心!
  十一娘思忖着,手臂被人一带,人跌到一个温暖的怀抱里。
  “默言!”徐令宜偎着十一娘的脸,半晌没有说话。
  他热热的呼吸回荡在她的耳边,有些炙热的皮肤贴着她脸,让她的身体也骤然热了起来。
  暖昧的气氛让她若有所感,可抬头透过玻璃窗户却看见顾妈妈抱着谨哥儿坐在树下铺着秋香色垫子的石桌子上,长安正由两个未留头的小丫鬟扶着在院子里蹒跚学步。
  她说话就有些结巴起来:“怎,怎么了?”
  “没事!”徐令宜用脸摩挲着十一娘的脸,“我就是想抱抱你!”
  十一娘“哦”了一声,扑在徐令宜怀里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非常软柔起来。
  徐令宜的手臂越缩越紧。
  十一娘渐渐觉得有些呼吸困难起来。
  她想推开他,可不知道为什么,又有点犹豫起来。
  滨菊的声音就隔着帘子传了进来:“侯爷,夫人,外院的小厮来禀,三爷身边的小厮来禀,说三爷和三夫人已经进了朝阳门。”
  这才正月,怎么这么快就赶了回来!
  十一娘挣扎着要起身,徐令宜却把她抱得更紧了。
  “知道了!”他应了一声,嘴角含笑地望着十一娘,眼睛亮晶晶的。
  十一娘觉得脸有点热,垂了眼帘,又觉得自己这样有点小家子气,抬了头,大大方方地任他打量,脸却越发的热了起来。
  徐令宜大笑,在她脸上“叭”地亲了一下,猛地放开她,转身出了门。
  “你去跟娘说一声,让人安排洗尘宴。”
  十一娘应了声“是”,徐令宜巳出了厅堂的门。
  ******************
  先贴个草稿!
  pS:加更大家明天中午看吧!
  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意(中)
  三夫人穿了件大红遍地金的通袖袄,梳着高警,戴着点翠簪子,翠玉大花,神采奕奕。三年不见,反而更显年轻。
  “……您看,填的是上好的和田玉,还镶几颗金钢石。”她说着,将一对赤金双寿簪子交到了版的手里,“是三爷特意托人到西安府订制的。虽比不上燕京的东西玲珑,可也是三爷的一片心意。”
  太夫人笑着点头,让玉版收到奁镜里:“难为他想得周到。”
  三夫人听着,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她拿了几匹色彩绚丽的尺头递给十一娘和五夫人:“这是有名的蜀锦。我们这边用的少,西安府那边用得却多。特意挑了几匹时新的样子,给两位弟媳妇做小袄。”
  十一娘和五夫人笑着道了谢。
  有小丫鬟进来禀:“侯爷和三爷来了!”
  知道三爷和三夫人回来,徐令宜在外院的仪门前等三爷,十一娘则在垂花门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