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嗣诫道:“四哥一套,我一套,我还在先生的书房里发现了一套!”
  “那你就帮我向赵先生讨一套来吧!”十一娘笑着。回屋就喊秋雨拿了明纸进来,“我们来画花样子。”说着,提笔在明纸上画起来,“画几张水草纹给喜铺的人,让他们绣在帕子的四周,中间留白,大方又简洁。”
  徐嗣诫见十一娘笔锋如行云流水般,眼睛瞪得更大了:“母亲,你真厉害。和赵先生画得一模一样。”
  “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十一娘笑着,把笔递给徐嗣诫,“你就照着这个画,行吗?”
  徐嗣诫恭声应喏,照着她画起来。
  虽然笔法有些涩滞,但以他的年纪来说,已经十分难得。
  十一娘不住地称赞:“想当初,我跟着老师学勾线条,用了大半年的时候才出师。”
  徐嗣诫听了十分高兴,建议道:“仅仅画绿色的水草纹不太好看。我们不如画些紫藤缀在水草纹好了。这样颜色也鲜艳些。”
  十一娘想了想,笑道:“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我们不如多找几种花绣在上面!”
  ***?****?
  两个人说说笑笑,到了晚上,已经画了七、八个花样子。
  去给太夫人问安的时候,方氏雷打不动的来了。而徐嗣勤和徐嗣俭则借口有应酬,不能来了。
  太夫人听了微微蹙眉:“小小年纪,正是闭门读书的时候,有什么应酬非去不可的?”
  方氏笑容温柔:“我没问。回去就差人问了来回祖母。”
  或是真是隔辈亲。太夫人对歆姐儿、谨哥儿很是宠爱不说,对方氏也很爱护。
  “不用你去问!”老人家笑道,“免得他还以为你在我这里告了状。等过几天,我亲自来问他。”
  方氏忙屈膝给太夫人行礼道谢。
  太夫人则侧过头去望了十一娘感叹:“这又是一个和你一样老实的!要是换成丹阳,早就抱着我又哭又笑了。”
  “五弟妹是真性情。我有些不及。”十一娘客气了几句。
  方氏在一旁陪着笑。
  接下来的几天,徐嗣勤兄弟和方氏依旧各自来给太夫人问安,别说是十一娘,就是太夫人看了,也起了疑心。
  她问十一娘:“不会是小两口吵了架吧?要是这样,你这个做婶婶的少不得要去看看,劝一劝。”
  十一娘如接了个烫手的山芋,作为主持中馈的永平侯府夫人,偏偏没有推脱的理由。
  她笑着应是,正要吩咐宋妈妈去备马车,徐嗣谕求见。 
  “祖母、母亲,”他行了礼,眉角眼梢有掩饰不住的春风得意,“方家舅爷,就是方公子,中了三名探花。”
  太夫人一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然后对徐嗣谕道,“你也去报给你父亲听,让他也跟着高兴高兴。”
  徐嗣谕忙道:“这消息还是父亲告诉我的。”
  既然是徐令宜问的,钱明那边肯定有消息。
  十一娘差了秋雨去问。
  秋雨回来:“第三百零九名,赐了同进士。”
  到底还是没能有奇迹出来,扭转乾坤。
  方冀那边,徐家在多宝阁订了个黄杨木的文具过去。钱明那里,徐令宜亲自走了一趟。
  “求我帮他放了县丞。”徐令宜回来苦笑,“说与其到六问做主事或在行人司里拟圣意,还不如到县里做县丞,做些实绩来升县令,主宰一方。”
  “侯爷是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这样也好。”徐令宜沉吟道,“振兴马上要散馆了,我想把他留在六部。”
  如果钱明也留在了六部,那的确太打眼了。
  “大哥同意了吗?”
  “岳父同意了。”徐令宜答非所问道,“我这也是奉岳父之命行事。”
  十一娘轻笑。
  有小丫鬟跑进来:“新科的探花郎来了!”
  徐令宜笑着去了外院的花厅。
  547 质疑下
  前脚中了探花郎,后脚就来拜访徐令宜?
  十一娘不由觉得有些奇怪。
  两家虽然是姻亲,也送了贺礼过去,除非方冀对徐令宜别有所求,否则,这今时候应该是拜会师座,结交同科才是……就算是有什么事要求徐令宜,为了表示恭敬,也应该是一大清早来才是。她在心里嘀咕着,把打好的五彩蝙蝠络子装进了大红底绣白玉兰花的荷包里,吩咐竺香:“二少爷、四少爷、五少爷、七少爷、大小姐、二小姐各一个,你亲自送去。”
  竺香笑着接过络子。
  锦棉帘子突然“唰”地一声被撩开,徐令宜面沉如水,大步走了进来,在门口当值的丫鬟神色慌张地望过来。
  徐令宜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十一娘心里“咯瞪”一下,立刻迎了上去,喊了声“侯爷”
  徐令宜的脸色并没有因此而缓和下来,反而更为冷峻。他沉声吩咐屋里服侍的:“都退下去!”
  竺香忙应了一声“是”,领着丫鬟、婆子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徐令宜的目光冷了下来。
  “方冀来找我,说勤哥儿媳妇要和勤哥儿和离!”
  “什么?”十一娘大吃一惊,“出了什么事?”
  三井胡同倒座里停着如三夫人乘坐的马车,徐嗣勤和方氏的生分,方氏克夫的传言……走马灯似地在她脑海里转着。
  “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徐令宜眉宇间冷凛逼人,“我只听了方冀的说词。说三夫人不满意方氏,逼着勤哥儿休妻。自古休妻有‘七休三不休’,如若徐家要休妻,要我们拿出凭证来。如果属实,方家二话不说,立刻领了方氏回湖州。如果拿不出凭证来……方氏不能讨婆婆欢心,因此婆婆不待见。以后日子过得磕磕碰碰,看着就心里有气,做什么也不是,说什么也错,他们方家也不会让自已家的姑娘受这样的委屈。不如把话说开了,大家从今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彼此都好。”
  “所以要和离!”十一娘若有所思地道。      和离,需要放妻书,双方自愿。休妻,却只要男方一纸文书即可。虽然都是夫妻分离,在世人眼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和离,妻子没有过错,是因为夫妻之间不相安谐不愿意在一起生活了。而休妻,则是妻子犯了“七出”,有过错,被夫家所不容。可不管是和离还是休妻,对那些讲究门风家声的人家来说.都是败坏清誉的事。
  和离,不是做婆婆就是做丈夫的德行有问题,要不然,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女子怎么就过不下去了,宁愿死后没有供奉香火的人也要和丈夫各过各的。至于休妻,之前又不是没有打听家底,没请相看姑娘。怎么好好的姑娘嫁到你们家,没几年的功夫怎么就这样那样的毛病都出来了?要是小户人家,还可以说是没生儿子,大户人家,又不是养不起妾室。既然不影响生育,那暗疾也就不称之为暗疾了。为这些理由休妻,只能说明这户人家没有容人之量,为人刻薄。男方以后就是想再找门好亲事,那些心疼女儿的人家都会避而远之。
  也有娘家势强的,硬生生把休妻改成了和离。可徐嗣勤却是永平府的侄子。怎么也不可能被一个做县令逼到这个份上吧?何况,方冀是今年的新科探花,方家让他出面……再联想到方冀的性格……
  十一娘不由蹙起了眉。
  这是个男权至上的社会,方家曾出过御史,方冀又是方家精心培养,做来振兴门庭的人物,应该很清楚大周律令对女方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提出和离的要求……是有备而来?还是一时的气愤之举呢?
  “侯爷,前些日子我听到个传言。只是事关重大,又不辩真假,就没有在您面前多说。”十一娘把方氏克夫的事告诉了徐令宜,又把竺香送新麦时在三井胡同的所见所闻跟徐令宜说了
  徐令宜一巴掌就拍在了炕桌上:“荒唐!”
  十一娘从来没看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竟然心头一颤。徐令宜已道:“你这就走趟三井胡同,看三嫂在不在。如果在,把方冀的话原封不动的传给她。”
  十一娘忙应了声“是”。
  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太过严肃。徐令宜的表情微霁,声音也缓和了几分:“回来恐怕到了晚上,多带几个丫鬟、婆子随身服侍着。”
  “妾身会小心的。”一个在发脾气,另一个就不要火上添油了。十一娘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柔和些,“您看,方家长辈那里,我们要不要也打声招呼。”
  “自然。”徐令宜听着神色又缓了缓,“湖州远在江南,如果只是方冀的一时之兴还好说,如果方家也是这打算。只怕这件事我们要打起精神来应付了。”
  十一娘点头,去跟谨哥儿打了声招呼。
  谨哥儿正和徐嗣诫玩得高兴,头也没抬。
  十一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吩咐了徐嗣诫几句“小心看着弟弟”之类的话,叫了小丫鬟进来更衣。
  徐令宜送她到了大门口:“娘那里,我去说。”
  十一娘发现马车旁的护卫也比平常多,轻声说了句“侯爷放心”,由宋妈妈扶着上了马车,往三井胡同去。
  方氏看到十一娘,并没有感到奇怪。
  她如往昔般恭敬地给十一娘行了礼,请十一娘到正厅坐下。
  “婆婆回来有几天了,没去给祖母问安,我这个做媳妇的也不好做声。”她接过小丫鬟手里的茶,亲自捧给十一娘,“还请四婶婶不要责怪。”然后吩咐小丫鬟,“去跟婆婆禀一声,说四婶婶过来了。”
  这样的冷静、镇定,显然什么都知道了。
  十一娘索性开门见山:“方家舅爷说你要和离,侯爷一头雾水,特意让我来看看!”
  方氏的目光如死水,虽然平静,却带着几分呆滞。
  “我从小养在祖母身边,祖母有一次带我去宁海娘家走亲戚。席间有个表舅家孩子,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大家啧啧称奇,都说这是缘分。表舅母就说,方家娶了我们家的姑娘,不如还一个姑娘我们。大家都说好。祖母虽然没有说好,可也没有喝斥那些人胡说。不仅如此,走的时候还送了胡公子一方砚台,让他好好读书,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她缓缓道来,语气凝重而沉闷,“谁知道我们回到湖州不久,胡公子就病逝了。”
  既然能在女眷席上,应该年纪不大!
  十一娘道:“那时候,你多大?”
  方氏听着,看着她的目光就有一分神采:“我五岁。事情的经过已经记得不大清楚,还是事后听乳娘说的。”
  十一娘点了点头。
  “等我年纪稍长,母亲开始操心我的婚事。”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又不能不说,方氏脸有些红,“挑来挑去,祖母看中了霍家的长公子。两家正要对八字的时候,霍公子和同窗到河里去摸菱角,结果……下去就没有起来……后来不知怎么,有人就把宁海的事给翻了出来。说我克夫。霍公子的母亲……”
  正说着,屋里突然响起个尖锐的声音:“方家也是书香门第,没想到教出来的姑娘却睁着眼睛说瞎话。事到如今,竟然还敢在这里狡辩……”
  十一娘循声望去。
  看见三夫人由贴身的丫鬟杏娇扶着,站在东门次的门口。
  她穿了件水田褙子,面容显得很憔悴。
  “三嫂!”十一娘忙起身跟她打招呼。
  方氏则抿了嘴,神色有些木讷给三夫人行了个福礼。
  三夫人冷笑了一声,这才朝着十一娘点了点头,和十一娘分宾主坐下。
  方氏让人上了茶。
  三夫人随手就把茶泼到了地上,喝斥杏娇:“不是吩咐过你吗?以后只要是方氏的东西,一律不要给我。我还想多活几年。”杏娇就偷偷地看了方氏一眼,惶恐不安地应了声“是”,磨磨蹭蹭地去倒茶。 gP hw。e〃〃
  方氏不以为意,恭手立在那里,眼角眉稍也没有动一下。
  十一娘看着奇怪,把来意说了:“方家舅爷刚去了荷花里,说大侄媳妇要和大侄子和离。侯爷特意让我来问问三嫂,怎么这样大的事,也不去跟太夫人说一声……”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三夫人已跳了起来:“什么?她还想和离?门前没有?我们勤哥儿有什么错?”说着,一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方氏,狠不得一口吃了她的模样。“我就说,我们俭哥儿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说这家,这家不同意,说那家,那家支支吾吾的,原来都是因为你。要不是怕被你克死了,别人怎么会嫌弃我们俭哥儿?我告诉你,这件事,我不会和你们方家善罢干休的!”她胸口一起一伏的,显得很激动。“你就等着勤哥儿的修书吧!”
  方氏却看也没看三夫人一眼,直直地望了十一娘。
  “四婶婶,我和相公成亲也快半年了,我要是那样的人,相公怎么可能好生生地站在这里?甚至连个头痛脑热都没有?看四婶婶待大小姐样子,也是心疼人的人。我们方家虽然是小门小户,可我也是我娘的心头痛,掌上珠。既然婆婆这样不待见我。我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她说着,就跪在了十一娘的面前,“婶婶,你是个明白人。就当是可怜可怜我家里还有挂念我的娘亲,就成全了我吧!”
  更新有点晚,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吧!
  第548章和离(上)
  十一娘忙携了方氏的手。
  “都胡说些什么呢?”她嗔怪道,“这婚姻大事,自有长辈做主。哪能说‘和离’就‘和离’,说‘求去’就‘求去’。你既然惦记着家里挂念你的母亲,就不可如此任性才是。”又道,“你先退下去吧我还有些话和你婆婆说”
  方氏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低声应“是”,曲膝行礼要退下去。
  那边三夫人已忍不住道,对十一娘道:“你什么话也不用说这休书,写定了”
  走到门口的方氏身体微微顿了顿,这才撩帘而出。
  十一娘一面朝着宋妈妈使眼色,示意她退下去,一面道:“三嫂消消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好歹也跟我说一说,让我心里有个底才是。”
  “她刚才不是全告诉你了吗?”三夫人冷笑,“她克夫。方家竟然瞒着我们,把她嫁到了我们家。”说到这里,她有些激动起来,“要不是因为给俭哥儿说话,我还被方家瞒在鼓里,只怕到死都不明白……”说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十一娘。
  原来,自三夫人回了山阳后,就开始帮徐嗣俭相看,想找个能和方氏媲美的二儿媳来。结果别人一听说她的长媳有两万两银子的陪嫁,纷纷表示出不起这样的嫁妆。她只好嘱吩媒人,她只选姑娘的人品,不挑姑娘的陪嫁,但那些人家还是婉言拒绝了媒人的提亲。一来二去,她不禁有些着急起来。特别是凤翔知府的小女儿,比方氏还出众。她想着自己虽然是高攀,可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就趁着一次庙会的机会特意去碰凤翔知府的夫人。这才知道方氏克夫的事。
  “……他们这是在方家骗婚,这样的媳妇,我们家无论如何也不能要的”三夫人义愤填膺地道,“凤翔知府的夫人说了,她的女儿决不能和这样的人做妯娌。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就是后悔也来不及。”
  十一娘很是无语。只好道:“三爷知道吗?”
  三夫人表情一滞,有些心虚地高声道:“这种事我怎么好意思和三爷说。那方氏要是知道廉耻,事情败露,就应该主动求去才是。竟然还有脸把娘家的兄弟叫来和我们家说什么和离?他们哪里把我们永平侯府放在眼里了我们要是不给点教训,只怕要被方家骑到头顶上了”
  也就是说,三爷不知道。
  难道是因为这桩婚事是她订的,现在出了事,她不好意思跟三爷说?
  十一娘思忖着,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淡淡地道:“既然大嫂已经拿定了主意,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只是和离也好,休妻也好,总要告诉侯爷和三爷一声才是。还有太夫人那里,也要去打招呼为好。”
  三夫人听着有些不自在,忙道:“我这两天不知道是被方氏气糊涂了,还是急急地山阳回来受了累,心口疼得厉害,怕太夫人担心,所以才没去给太夫人问安。你回去跟太夫人说一声,明一大早我就过去给她老人家问安。”
  “三嫂的话我一定带到。”十一娘笑着着,道,“不过,三嫂既然打定主意要休妻,有些事,还要是仔细思量一番才是。这‘七出’里面,大少奶奶到底犯了哪一条?”
  三夫人一怔。
  十一娘就沉吟道:“无子,大少奶奶成亲还不到一年,于情于理都不能算是理由;不事舅姑,三嫂走之前还到处夸奖大少奶奶为人孝顺懂事,三嫂走后大少奶奶每天去给太夫人晨昏定省,从不断更,这一条显然不符合;恶疾,大少奶奶自嫁到徐家,连个头痛脑热的时候都没有;妒忌,勤哥儿没有妾室,两个通房如今好生生的,也谈不上。口舌,家里从太夫人到孩子,哪个看到方氏不是欢欢喜喜的;至于淫佚、盗窃,那就更没有可能了。三嫂,你倒说说看,这妻,怎么个休法?”
  “这,这……”三夫人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或许是我多心了。也许三嫂去见太夫人的时候,太夫人根本不会问起这些事。”十一娘说着,笑着站了起来,“时候不早了,再晚一些出门就要遇到禁宵了。方氏一日是你的媳妇,她一日就是徐家的大少奶奶。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些事也给她留几份后路,像今天这样一棒子打死,勤哥儿脸上也没有光了。我明天就等大嫂过去,也好商量个对策出来。”
  三夫人连连应“是”,亲自送她出门。
  方氏站在院子里,见她们两人出来,犹豫了片刻,还是迎了上去:“四婶婶,我送您出门吧”
  三夫人看也没看方氏一眼,一面径直往外走,一面笑盈盈地和十一娘说话着:“……我走的时候,谨哥儿才刚做了周岁礼。小孩子一天一个变化,如今只怕能说会跳了”
  十一娘一面笑着朝方氏点了点头,一面应酬着三夫人:“前几天刚开始学说话。一开口口就是四个字,又宏亮又清楚。这些日子我想教他多说两个字,就是不成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是个木讷的人”
  三夫人看着,对十一娘的在态度更发的亲昵了:“我们家哪有木讷的孩子……”
  和十一娘边说边往垂花门去。
  方氏知道三夫人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她难堪,然后达到排挤她的目的。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话,默默地跟在两人的身后到了垂花门。
  有小丫鬟匆匆赶了过来:“夫人,三少爷说肚子不舒服”
  三夫人一听,急起来:“怎么个不舒服法?你跟我说有什么用,还不快叫外院的去套车,给三少爷请个大夫来?”说着,歉意地朝十一娘笑了笑,“我就不送你了。你慢些走。”
  那小丫鬟没有动脚,朝方氏望去。
  方氏忙从衣袖里掏了个对牌递给那小丫鬟。
  小丫鬟这才飞奔而去。
  十一娘不动声色,道:“既然是俭哥儿病了,我也去看看吧”
  三夫人担心儿子,也不和十一娘客气,两人一起去了徐嗣俭那里。
  徐嗣俭看上去气色不错,就是捂着肚子只说疼,看见十一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四婶婶拖步了。”
  “说哪里话”十一娘刚和他客气了一句,三夫人已拉了他的手急急地道,“你这几天都吃了些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拉不拉肚子?”
  “我没事。”徐嗣俭道,“就是肚子一阵一阵的疼。”
  三夫人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抬头看见默默立在一旁的方氏,立刻劈头盖脸地喝斥:“你是怎么管的家?竟然让小叔子吃坏了肚子……”
  方氏站在那里任她训。
  徐嗣俭拉了拉母亲的衣袖:“娘,四婶婶还有这里呢?”
  十一娘看徐嗣俭精神挺好的,不站在这里听三夫人训斥方氏,再次向三夫人告辞。
  三夫人担心徐嗣俭,客气了两句,让甘老泉家的送她出门。
  十一娘虽然是弟媳,却是徐家的宗妇,永平侯夫人。让甘老泉家的送出门,未免有些失礼了。
  方氏想提醒三夫人一声,三夫人已朝着她喝道:“就知道傻傻地站在那里,你母亲是怎么教你的?小叔子不舒服,你就是这样服侍的……”
  她不由眉角一挑,冷冷地道:“婆婆说的是。我娘的确没有教我,和我一般年纪的小叔子不舒服,竟然要我去服侍。”
  三夫人听得哽在那里,半晌都没有说话。
  在门外听到的十一娘不由轻轻地摇了摇了头,跟着甘老泉家的出了垂花门。
  就有一道人影突然窜了出来。
  十一娘和宋妈妈等人都吓了一大跳,连连后退了几步,更有胆小的小丫鬟厉声尖叫起来。
  “婶婶。”人影朝着十一娘恭敬地行礼,“是我,徐嗣勤。”
  “是你啊”十一娘透了口长气,拍着胸道,“你怎么会这样?”然后道,“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他忙上前一步:“婶婶受惊了。”脸这才露在了垂花门上挂着的大红灯笼下。
  “婶婶,我有两句话和您说。”徐嗣勤望着她的眼神很认真,表情因此而显得有些严肃。
  “什么事?”十一娘猜想他要说的话与方氏有关系。
  徐嗣勤就吩咐甘老泉家的:“你选退下去吧”
  甘老泉家的有些犹豫地看了徐嗣勤一眼,慢吞吞地退了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