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诸天万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云感慨万千,日后大宋的太尉被这小人得了,难怪徽宗的天下没几年便败光了,实在是废物加小人一个……
  端王府的规模颇大,比起杨戬送给陆云的园子还要大许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能够送陆云园子的人,他本身拥有的又怎么会差?
  走了几个花园,经过了两个小湖,再穿过一条漫长幽深的林道,终于到了端王府正堂。
  还未见面,便远远听见端王赵佶焦躁的声音:“送礼,送礼,送什么礼,这些人真是麻烦,天天送礼,耽误了本王玩球的时间,连练字也越发不痛快起来!依本王之见,还不如去清香阁狎妓玩,听说那里又来了一个姑娘,弹得一首好曲,人又长得曼妙,本王岂能在此,虚度岁月?”
  “王爷,圣上新死,你若去狎妓,只怕不大稳当,要遭人诟病。”有一人出声笑道。
  又有一人呵呵笑道:“王爷又何必着急?您若做了龙庭,这天下的女人都是***您还不是想狎哪个就狎哪个?”
  端王赵佶闻言,点头称是:“道夫所言,却有几分道理,本王再忍耐几日就是了。只是要做那个位置,谈何容易?上下还有四个兄弟呢!”
  门外,陆云,王老志等人听了,面面相觑。
  这端王,比想象的还要昏庸……
  杨戬更是羞愧,羞愧与这几个败类为伍。
  他好歹也是奉旨西征过的,立过功劳,自以为无愧于大宋国,是大大的忠臣一个!
  这门内的童贯,梁师成等人,却实在不像话,叫人看了笑话……
  陆云无心理会杨戬,心思微动,便站立原地,喝道:“王爷此时应该立刻进宫,面见向太后,则大宝之事成矣!”
  这几句话,陆云以道家精深法门喝出,每一个字仿佛化作有形的存在,跃入人的内心,教人无法忘。
  每一个字,明明大气磅礴,蕴含强横气势,但在陆云精妙的控制之下,却是颇有些润物之感,如春风拂面,叫人神清气爽。
  这一下,便显现出陆云的不凡来。
  为了先声夺人,受这昏君重用,陆云也是拼了,使出了紫霞功第八重阴阳相生的运气法门……
  果然,陆云这一出声,客厅里立刻传来几声惊疑声,字为道夫的人叫了一声“高手”,赵佶则奇异道:“是哪位先生在外面?”
  杨戬立刻入内,在端王耳边说了些话,陆云则随后踏步而入,向前看去,赫然可见端王坐在主位上,而在他旁边,是两个阉人,其中一个面色黝黑,神色警惕,皮骨坚硬如铁,一看便知有着极深的横练功夫。
  而另一个,却只是普通阉人,本事稀松平常。
  陆云见了端王,也不磕头,按着道人的规矩行礼。赵佶连忙起身,道:“陆先生,孤早听杨总管说起你的高明,今日才得一见,果然是道骨仙风!”
  那面色黝黑的阉人闻言,阴阳怪气道:“王爷,这江湖骗子混白饭的,不在少数,王爷须得谨慎,免得被人骗了。”
  赵佶微微迟疑一下,杨戬立刻尖声喝道:“童贯,陆道长是咱家的知交好友,又是先皇钦点的天机阁主,莫非你以为咱家也要骗王爷?”
  赵佶又迟疑一下,童贯和杨戬都是他的亲信,一时间这个王爷也不知该信谁。
  “陆先生既然了得,可否露一手两手,让咱们开开眼界?”站在端王一旁的另一个太监开口道。
  这位太监,是书艺局的梁师成,六贼之一,在原本历史里纵然蔡京都不敢轻易得罪……
  “有何不可?”陆云呵呵一笑道。“可有宝剑?”
  童贯正要反驳,赵佶一脸兴奋,一副看戏的样子,叫下人取了一把宝剑。
  虽然不是神兵利器,也是一等一的好剑。
  陆云一手伸出,那剑便从下人手中飞出,到了陆云手上,紧接着有氤氲紫气大盛,一股沛沛然劲气将那宝剑包裹,随即,宝剑……化了。
  化了……
  化作了铁水!
  流淌在地上……
  陆云伸手,宝剑便化作铁水……
  所有人都惊了。
  纵然是童贯,此时也骇然变色。
  他向来对自己的武功极其自负,只是见着这道人轻轻一抓便将宝剑化作铁水,顿时色变,知道自己不是对手。
  若是道人这一掌拂在他身上,他即便身披盔甲也难逃毒手!
  这宦官也是老奸巨猾,连忙向陆云道歉,陆云依旧一脸淡然,高深莫测。
  童贯心中忐忑:“瞧这样子,只有送礼了,财可通神,早早送过去,免得遭殃!”
  那梁师成也是一样的主意,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赔礼道歉为好。
  收了他的礼物,这道人总不能还下毒手吧……
  “先生果然乃世间高人!”赵佶心中兴奋,满脸喜色,俯身一拜。“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王爷眼下,只需速速进宫,去见向太后,在太后面前先哭诉一场,对谁荣登大宝只字不提,太后若问,你只说想念皇兄的好处,不知该说什么。有道人为你做法,此去王爷定获佳音!”陆云面色淡然,周遭氤氲紫气环绕,映衬的他有如得道真仙。
  赵佶面色更喜,喜不自胜道:“佶遇先生,不亚于刘备得诸葛亮,神宗得王安石也!佶这便进宫去见太后!如事成,佶必封先生为国师!”
  他教高俅备好车马,急匆匆走了。
  “国师之位,就这么到手了,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陆云淡然而立,若有所思。
  ps:本书更得慢,那没办法,写了13万字,重写删除了10万,又是医学生的大四,天天课满,各种考试,等12月初考试结束,速度会变快,请耐心等待。


第二十章 人来
  以道家高人身份去了一趟端王府,这国师之位便八九不离十了。
  比起在哲宗皇帝手下立军功得个三品天机阁阁主,要容易了许多。
  端王耳根子软,又崇尚道士,作为一个君王来说自然不是什么优点,但对于陆云来说,是好事。
  昏君,终究比明君更任人唯亲些……
  这一次,陆云颇为自得,不仅国师之位即将到手,而且未来徽宗身边的六大奸臣,杨戬已经是自己人,童贯,梁师成业已对自己服软,至于高俅,对自己更是畏惧,还有一人,眼下不曾发迹,只有蔡京这位户部尚书,才是自己掌握大权的最大对手。
  不过,他一个文臣,又如何知道先天高手的强横之处?只要紧紧把握住他的把柄,蔡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将六贼折服,大宋方可能有新的气象。
  新党旧党,在哲宗皇帝手下,实在是太自由了些,互相扯皮,党争不断,纵然是明君,也做不成任何事。
  但再顽固的新党,旧党,遇上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无所不用其极的六贼,便距离离开朝廷中枢的日子不远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凡是反对陆云思想的朝廷大员,都要离开朝堂。
  用奸臣打压排斥顽固派,再力压几位奸臣,改变一切,这是陆云的想法。
  毕竟,忠臣与奸臣斗,忠臣胜少输多。
  陆云这一次,不打算选忠臣的路。
  忠臣的路,太难,太死板,而陆云,只看结果……
  陆府之中,陆云手里捧着一本道经,有苏清婉微微气喘,从外边走了过来。
  “师弟,你变坏了。”苏清婉一身红衣,鲜艳似火,全身散发着少女的青春气息,只是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噎了陆云一下。
  “怎么了,师姐?”陆云将道经放下,饶有兴趣问道。
  “老爷,老爷,大内的童贯童总管,送来几箱子古玩玉器,又有一些书画字帖,怎么处理?”陆云话语刚落,便有刘管家兴致冲冲跑了过来,大声喊道。
  陆云大手一挥:“收下了!”
  “你看!”少女气嘟嘟盯着陆云。“师弟,你贪污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若不收下他的礼,他反而心里不安,以为我怀恨在心,所以,他们便要害我!而我收下他的礼,他反倒安心了。师姐,你懂了么?”陆云呵呵一笑,解释道。
  少女老老实实摇了摇头,听的一头眩晕。
  师弟说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但怎么听怎么不对,但她却说不出哪个地方不对……
  “师弟,你要堂堂正正,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苏清婉想了片刻,认真劝道。
  “知道了,师姐。”
  “老爷,蔡尚书府上来人送了厚礼,三箱的大银,一小箱金条!还有书艺局的梁师成梁总管,也送来一箱子古籍。”又有刘管家兴致冲冲跑来,高声叫道。
  “收下了!”陆云一挥手,又收了。
  “师弟……”
  “他们也是小人,不收下后患无穷!”陆云解释了一句,又听得古籍二字,一招手,那装有古籍的箱子便被他吸到身前。
  “老爷果真神人也!”看到这一幕,刘管家立刻大拍马屁,佩服的五体投地,连苏清婉都似乎忘了先前的一幕,看着飞来的箱子发愣。
  “师弟,你竟然修炼到了这个境界!”苏清婉呆愣了刹那,随即化作一道红影出了客厅。
  她也要去修炼,再不好好修炼,会被师弟甩得越来越远……
  至于师弟,修行到了这种高深境界,又怎么会在乎什么世间的金银?
  师姐离去,陆云也不阻拦,知道师姐是刻苦修行去了。这位师姐,天资聪慧,修为进展迅速,要不然也不会被玄幽道人收为徒弟,只是当师姐将比较的对象选成他自己,不是自讨苦吃么?
  他有念力在身,寻常人不能比……
  陆云不去想师姐的事,随意拿起一本古籍,粗粗看去,原来是皇宫大内之中的藏书,被梁师成这个败类拿来送人情去了。
  宋人爱书,爱学,从立国以来,天子诏令学者奉敕编纂的御览书集,就有上十万卷之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那蔚然大观的《太平御览》。
  为了编纂历代皇帝御书、御制文集,官府从天下间征集了无数藏书,可以说,天下学问八成都藏在皇宫大内之中。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这一次梁师成送来的,便是一箱子记载有道家前辈思想结晶的古籍,其中有些思想,让陆云也不由得为之赞叹。
  甚至还有几篇,是道家几大修道门派内的典籍,如茅山上清宗的《登真隐诀》,龙虎山天师道的《老君音诵诫经》。
  只是,这些典籍并非修行典籍,而是一些无关轻重的养生典籍。
  这是大宋的一个传统,每隔一段时间,朝廷征集天下藏书,道门各派便会将一些无关修行,只谈养生的典籍换个响亮的名字交上去。
  “什么时候,真正搜刮一次,让他们也出出血!”每看到了关键时刻就没有了,陆云看的牙痒痒,真恨不得将这些道家大派的真货给挖出来。
  只可惜,这只能想想罢了。
  道家各门各派,隐藏的高人不要太多。
  他虽然修为进展迅速,但在张天师,张紫阳等人面前,还是有些弱了。
  在这个世上,能吊打他的人,大有人在。
  万一做的过火,容易有危险。
  虽然,成就国师后,一般道门便不敢随意违背他的意愿……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只有自身实力硬了,做什么事都方便。
  他可是未来的大宋国师,斗法斗不过他人,还做什么国师……
  陆云这一次便有一种预感,端王登基必有波折。
  却不是内部的,而是外部的波折。
  毕竟,旧皇逝去,新皇登基之时,是大宋最薄弱的时机,也是外敌最容易敲诈勒索的时机,想必辽,西夏,吐蕃诸国不会放弃这次好机会。
  这三国若是来了高人,解围的便只有他了。
  “上一次在军阵之中,不曾遇西夏国的高手,不知这一次,又将如何?”陆云心中一边思量,一边吩咐手下人送了几件古玩给梁师成,算是回礼,同时派了天机阁人手注意监察京师。
  果然几日后,有消息传来。
  有辽国,西夏,吐蕃三国使者至汴京城。


第二十一章 登基
  五月初五,皇道吉日。
  这一日,正是大宋新皇赵佶登基的日子。
  有向太后支持,陆云出谋划策,端王果然击败了他的四个兄弟,成了大宋下一任皇帝,整个中原大地的主宰。
  皇帝登基,礼仪自然繁琐隆重,先有一群司仪大臣歌颂大行皇帝的生平功绩,最后宣布群臣议定的谥号,因哲宗皇帝一生致力于平定边疆,所以谥号为:钦文睿武昭孝皇帝。
  又有向太后懿旨,令端王赵佶登基称帝,册封皇后。
  又有满朝文武大臣拥着皇帝祭天,又是长长的祭文,拗口难懂,祭天之后,又要祭先祖历代皇帝和哲宗,冗长繁复。
  陆云站在众大臣中间,淡然而立。他的身旁,是三个太监大臣,一个是杨戬,一个是童贯,还有一个是梁师成。
  三个太监等这一天等了很多年,终于熬出了头,低声奸笑个不停,弹冠相庆。
  终于等到了端王登基,往后他们的日子便好过了……
  种师道在一旁冷笑,陆云耳力敏锐,只听那经略司嘀咕道:“四个阉党……”
  四个阉党……
  而不是三个……
  看起来,这位经略司误会好人了。
  陆云不动痕迹远离了三个奸人,到了户部尚书蔡京面前,却听得宰相章惇闷闷不乐,对蔡京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蔡京一边称是,一边记在心里,准备等朝政稳定,便向赵佶打小报告。
  陆云暗暗叹一口气,这位权倾天下的宰相要倒霉了。
  他误信了人。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上来的,在朝廷之中自然被认做新党人士,如今的新党领袖章惇能在蔡京面前发牢骚,也是因着相信蔡京,这蔡京可是他变法的左膀右臂,才能不可小觑!
  殊不知比起做章惇的小弟,蔡京更喜欢自己当大头。头顶总有一个宰相压着,何时能够出了头?
  这一次,上面的老大犯了政治性错误,在皇储的选择上站错了队,还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这样的话是他能说的么?
  搞垮老大,自己做老大,蔡京表面平静,内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奸臣!”陆云内心里感叹着章惇的命运,这位权倾朝野的铁腕宰相,怕是要不久就走到了尽头。
  不仅是权力的尽头,还是人生的尽头……
  这位宰相,如今已经六十五岁了。
  但得罪了当今皇上,他还能好下去么?
  在历史上,他便是被徽宗一贬再贬,不久死于任上。
  章惇死后,王安石变法彻底宣告失败……
  陆云不动声色离了蔡京几步,又有杨戬凑过来,指着远方祭坛上一个道人,低声道:“那道人是当今的国师刘混康,你要接的就是他的位子。这刘混康也是茅山道士,与王老志一脉。”
  陆云闻言,顿时哑然失笑。他正嘲笑蔡京要抢章惇的位子,这里他已经抢了刘混康的位子……
  五十步笑百步么……
  不过他接受国师之位,是为了改变大宋,而不是争权夺利……
  陆云心中提醒着自己,向台上看去。
  刘混康披着八卦道衣,手持古锭松纹剑,两旁童男童女捧着各种祭祀用品,在台上做法祈福,口中喃喃有词。
  这位茅山派的道士,显然很有水准,陆云甚至有一种预感,这个道人还要比王老志强许多,也是一位大神通者。
  如果陆云不动用念力,很难胜过这刘混康……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代明君哲宗皇帝手下大宋国的国师,必然有着真料,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大宋国师,集一国之气运,修炼一日千里,就算是没实力的,也能修成大神通者,如原本历史上徽宗年代的假道士——林灵素!
  林灵素也算是个奇人,和大奸臣高俅的出身一样,都曾是苏东坡的书僮。博通儒道经典,一张嘴能说善辩,就连苏东坡都不敢和他争辩。
  他在三十岁时游历sxsc时,与一姓赵道人,交游数载,某日赵道士突然死了。林灵素从他的尸体上扒出了三卷道书,乃是神霄派的五雷玉书,名为《神霄天坛玉书》,书上细字如珠,还间着有天书篆字,内言神仙变化法诀,金液还丹大法。
  从此之后,林灵素依靠自身天赋的口才以及半吊子的神霄大法,走上了祸国殃民的神棍道路。
  此道人乃是玄门之中忽悠水平最高的,只靠嘴皮子的工夫,忽悠的徽宗相信自己是青华帝君转世,兴致冲冲的将自己的名号改成道君皇帝。又谓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盛章、王革为园苑宝华吏。郑居中、童贯及诸阉党都是神仙降世。贵妃刘氏方受徽宗宠幸,他就说这是九华玉真安妃,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林灵素的这一番随口系辞,说得徽宗皇帝与蔡京、童贯等人大为快乐。从此林灵素平步青云,装神弄鬼,大把花钱,作尽了“欺世惑众”之事,附庸他的道徒就有近二万人,都美衣玉食。立道学,封道官十等。在他怂恿下,徽宗皇帝正式下诏尽废佛教。改称佛主为金觉大仙,菩萨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改佛寺为宫,让佛祖穿上天尊衣服。
  当然,从这方面来说,道门能够大兴,让少林,禅宗等佛门大派消声觅迹他是立了大功。
  堂堂道门千年来无法完成的一道独尊的伟业在他的手中轻松的完成了……
  北宋年间,少林寺没有任何声音,都是林灵素一个人的功劳……
  后来在京期间,林灵素先后被徽宗封赐、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神霄祖师”等。出行与宰相、太子争路,人称“道家两府”,位高权重。
  很多奸邪小人便来贿赂林灵素,以求官职。结果徽宗身边全部都是这些贪官佞臣,整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致使北宋国势日衰,最终耗尽了最后一丝气运。
  其中有龙虎山张天师,神霄派正宗祖师等有道真人要驱逐妖道,起死回生,但徽宗宁相信林灵素这个半路出家的妖道,也不相信张天师,结果张天师飞升,而神霄派正牌祖师与林灵素斗法,竟不相上下。
  林灵素这个假道士,混成了真国师,修行下来,纵然是正宗的道家高人出手,居然也奈何不得……
  这是历史上的事,当然如今,林灵素还是没出道。
  而陆云,已然要接替国师之位了。
  一旦接替国师之位,陆云的修为进展必将一日千里。
  而如今,正是陆云求道之途上要经历的最大一道坎。
  度过了,一马平川。度不过,威严丧尽。
  那里,朝廷议事已经到了正式升朝的时期,有人来报:“辽国,西夏,吐蕃三国来使求见!”
  三国使者。
  来者不善。
  这是陆云的挑战。


第二十二章 战
  朝堂之上,有三国使者来。
  来者不善。
  辽,西夏,吐蕃三国使者,每一个都长得神态怪异,恍如妖魔,只他们的长相,便给大宋众臣上了一课。
  新皇赵佶早看的心神颤抖,战战兢兢,若不是在大庭广众下,他早就溜了……
  他过往几十年,每日里踢踢球,练练字,闲暇时还听几首好曲,何时见过这么凶神恶煞的使者?
  长得这么丑,还出来晃悠,吓坏人怎么办?
  他可是文艺爱好者,喜欢美好的事物……
  三国使者入了大殿,见了大宋皇帝,也不拜见,一开口便是满满的威胁,要算三年前大宋征西夏的老账,纷纷要求大宋将西征所得领土归还西夏,否则便要合力兴兵攻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一出,群臣哪里还能淡然站立,纷纷出列怒斥反驳。
  范纯仁等文臣据理力争,陈列出数百年的历史典故,讲的天花乱坠,种师道为首的大将则冷笑连连,开战便开战,他们武将还怕打仗么,不打仗还有什么功劳?
  朝堂里乱作一团,主战一方多是武将武臣,嗓门大,但人数少,主和一方多是文臣,声音小,人数多,吵吵嚷嚷。其中文臣又分派系,相互攻讦,乱作一团。
  陆云站在群臣之中,眉头微微蹙起,三国使者,太放肆了。
  “尔等欺我大宋无人乎?”陆云赫然出声。
  金銮殿上,如同响了平地一声惊雷,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不由都住了嘴。
  陆云出列,目光如剑,强大的精神压迫,笼罩了三位使者,让他们的脸色陡然变得惨白,紧紧闭上了嘴。
  不是不想出声,而是不敢,不能。
  三位使者陡然有一种预感,出了声,可能会死。
  他们还有一种预感,自己出不了声……
  场中终于沉寂下来。
  陆云目光望向辽国使臣,冷笑道:“你们辽国刚经历一场内斗,伤亡惨重,想南下,难道要自取灭亡?”
  目光一转,又看向西夏使臣,不屑一顾:“夏国惨败,几十万大军都被我大军杀败,梁太后也被我抓了,若不是俯首称臣,我大军早在兴庆府喝酒,你们又何来三十万大军!”
  转过头来,陆云又向吐蕃使臣道:“高原上的牧民,不怕死的,胆敢下来,叫他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
  三国使臣面色大变,却不知大宋朝廷里竟然有如此人士,对他们国家了如指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