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宠物天王-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死了,不仅是这条小丑鱼,我养的一缸鱼都死了。”柳莹黯然说道,“后来就不养了。”
“怎么死的?传染病?还是水质突然恶化?”蒋飞飞追问道。
柳莹苦笑道:“都不是,是台风。”
“啥?台风?”张子安和蒋飞飞都是一愣。
她点头,“是的,我不是本地人,老家在更南方,一个夏天多有台风过境的小鱼村……现在可能是个镇吧?不清楚,很久没有回去过了。”
“怎么没听你说起过?”秦安也忍不住插话道。
“因为……没有什么可说的啊……”她苦笑道,“都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记忆都模糊了,那时我还小,也就七八岁吧。”
张子安之前没太注意她的长相,毕竟第一次接受采访有些紧张,此时稍加打量,发现她并不算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美女,肤色也并不怎么白皙,近距离观察反而稍显粗糙,和蒋飞飞的皮肤有几分相似。
秦安把镜头对准她的脸。
“……拍我干什么?咱们今天的拍摄对象是张先生和飞玛斯啊!”柳莹皱眉说道,想挥手拨开镜头。
“现在时间太早,反正现在又没别的顾客,你就客串一把顾客,讲讲你养鱼的事呗,也算是丰富专题内容了,不要辜负台领导的重托啊!”秦安后退两步,但镜头依然对准她。
“对啊,说说吧,我也想听。”蒋飞飞撺掇道,还飞快地跑去拿了一瓶矿泉水递给她,“来来来,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有故事我有酒,咱们坐着唠一宿!我没酒,就以水代酒了!”
柳莹愈发无奈,“你们别这样,不是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啊,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养了一缸普通的鱼而已……”
汪!
飞玛斯蹲坐下来,也摆出听故事的样子。
柳莹:“……”
“你看,你要是不讲讲,飞玛斯大概就要罢工了。”秦安打趣道,“能在柏林电影节影帝面前讲故事,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办到的,你可要珍惜啊!”
柳莹架不住他们的再三撺掇,只好说道:“好吧,那我就随便讲讲——但你们可别期望太高啊!真的是很普通的故事!”
“好啦,我们都明白,你就快说吧!如果是咱们台里的老摄影师,肯定会埋怨你浪费菲林了!”秦安催促道。
“菲林是啥?”蒋飞飞悄声问道。
“胶卷。现在都是数码摄像机,菲林早被淘汰了。”张子安也悄声回答,“拍电影的时候,有些老资历的剧组员工喜欢用这个词装逼……就相当于普通话里夹杂着英文混说那种职场精英的感觉……”
蒋飞飞:“……”
柳莹向张子安问道:“张先生,你不急着治疗这条小丑鱼么?”
“不用,你先讲吧,我这里应有的药都有,而且这缸本来就是专门的检疫缸,早已经做好了它们可能发病的准备。”张子安淡定地答道。
“那好,我就简短地讲一下吧。”柳莹说着,陷入了回忆。
第808章 鱼钩
正如柳莹所言,她的老家是位于滨海市更南的一座沿海鱼村。
小时候,父母忙,每天出海打鱼和卖鱼,也自己承包了渔场养鱼,家庭条件尚可,但代价就是她很少能见到父母的面,从小被奶奶带大,也养成了她内向的性格,后来上了大学并且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需要,她才慢慢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
奶奶腿脚不方便,也不放心让她去外面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因为那时邻村闹人贩子的事闹得很大,总有谣言说外地的拍花子已经流窜到附近,拐走了邻村好几个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但她奶奶信以为真,每每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出去。
小柳莹觉得奶奶多少有些重男轻女,也许如果换成个男孩,奶奶就算是腿脚不方便也会带着孩子出去玩。
家里没有什么可玩的,电视没通有线,只能靠破解的卫星接收器收看有限的几个电视台,其中还有说外文的,但信号不好,经常是一片雪花。
柳莹在家里闲得无聊,总是缠着奶奶,让奶奶讲故事,让奶奶陪着一起玩。
奶奶可能是被缠得有些烦,耽误做家务,特别是奶奶有很重的麻将瘾,每天下午必定要去和村里其他上年纪的老人一起打牌,风雨无阻,于是有一天,奶奶给她带回几条小鱼,让她自己养着玩,自己则把院门一锁,急急忙忙去打牌了,担心去晚了没位置。
所谓的小鱼,其实就是几条鲫鱼和泥鳅,大概是奶奶从村边的小河里捞上来的。
那时从小河里捞鱼还挺容易,用纱网卷成口袋状,里面放点米饭粒或者馒头渣,往河里一沉,过不了几分钟就会有蠢蠢的鲫鱼钻进网子里。
后来不行了,村边的工业企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河里基本捞不到鱼了。
去河里捞鱼一向是村里男孩子们玩的专利,得到小鱼的柳莹很开心,她有了新玩伴,奶奶不在家的午后终于不再寂寞了。
院子里有个小水缸,是空的,小柳莹往里面盛满水,将鲫鱼和泥鳅放进去养。
鲫鱼和泥鳅很皮实,属于那种你只要不折腾得太过分就很难死的鱼,隔三岔五往水缸里扔几颗饭粒或者馒头渣就能活。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根本没把它们当宠物养,只是把它们当成派遣寂寞的工具,甚至因为实在无聊而对它们做了很过分的事……”柳莹歉疚地说道。
村里的小卖铺里有两毛钱一个的鱼钩,她借口想吃冰棍,向奶奶要来钱买了鱼钩,然后用缝纫机用的棉线绑在鱼钩末端,尖端扎上一颗饭粒,学人家的样子钓鱼。
无论是鲫鱼还是泥鳅,都很容易上钩,甚至像饿死鬼一样争抢饭粒,很快就有一条鲫鱼咬了钩。
小柳莹兴奋地把棉线提起来,没想到鲫鱼挣扎得非常厉害,力气也超乎她想象的大,挣断了棉线,啪地掉在黄土地上,不断地打挺,浑身沾满泥土,就像是入锅炸鱼之前给鱼裹上一层面粉差不多。
她手忙脚乱地想去把这条鲫鱼捡起来,再扔回水缸里,但鱼鳞很滑,鲫鱼垂死挣扎得又厉害,她没拿稳鲫鱼,反而被鱼嘴上的鱼钩刺中了手指,刺得还挺深,暗红色的血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她疼得大哭,手一松,鲫鱼又摔回地上,挣扎了几下不动了。
家里没人,她哭了十几分钟也没人过来安慰她。
地上的鲫鱼早已死透了,她手指的伤口也不再流血。
她渐渐停止抽泣。
鱼钩是她撒谎用买冰棍的钱买来的,因此她不敢把今天的事向父母和奶奶说,怕他们骂她淘气,悄悄把事情隐瞒下来,只说有一条鱼死了。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
没过几天,她突然开始头疼、头晕、发热,父母本以为是感冒,但是吃药不管用,却越来越严重,甚至全身痉挛。
父母连夜把她送到镇里的医院,医生说她是得了破伤风,再晚送来半天可能就危险了,问她最近是不是受过什么伤。
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这才哭着把手指被鱼钩刺伤的事情说出来。
如果不是她当时病情严重,等待她的肯定是一顿暴揍。
后来她病好了,从医院回到家里,发现水缸已经空了,无论水还是鱼,都不见了。
她没敢问父母,父母因为花了不少钱给她治疗已经很生气了。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经过这件事,奶奶似乎对她心怀歉疚,觉得是自己的疏忽才导致她大病一场,于是在她出院的几天之后,从庙会上给她买了个鱼缸——真正的鱼缸,大约四十厘米长,晶莹剔透,里面还有造景用的小房子。
从这时起,奶奶没有再去打麻将,多年的牌瘾似乎说戒就戒掉了,尽管时常有一起打牌的牌友们上门招呼,奶奶却全都回绝了,哪怕是三缺一也是如此。
“莹莹,一起养鱼吗?”奶奶的脸上绽开无数深深的皱纹,笑着揉着她的头顶问道。
小柳莹对奶奶态度的转变着实有些不知所措,只是茫然点点头。
在出院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对任何尖锐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养鱼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奶奶来完成的。
奶奶从海边拎着水桶打来海水,又推着独轮车去挖来沙子,捡来礁石,布置在鱼缸里,一个粗陋的鱼缸世界渐渐成型。
奶奶不仅买了个鱼缸,还买了一个加氧泵,与一对小丑鱼。
比起灰黑色的鲫鱼和泥鳅,小丑鱼可是漂亮得多,简直像是丑小鸭与天鹅的对比,令小柳莹欣喜不已。
她和奶奶开始一起养鱼,琢磨着小丑鱼吃什么,每天一起拄着下巴趴在鱼缸边,欣赏小丑鱼在水摇头摆尾的优雅泳姿。
这段时期,是柳莹最快乐的日子,她第一次觉得奶奶是那么亲近,而不再是以前那个粗鲁地让她自己玩的奶奶。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小丑鱼生病了,全身覆盖了一层白膜。
她和奶奶束手无策。
第809章 台风
迄今为止,柳莹依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她感染了破伤风,是从小卖铺花两毛钱买的库存已久的鱼钩,还是鲫鱼在地上挣扎时令鱼钩沾上的脏土,不过总之那是她从小到大最严重的一场病,好在没有留下后遗症,健康地长大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她还挺感谢那枚小鱼钩,若是这场病,奶奶也不会对她关爱有加,她恐怕要继续孤零零地度过每个下午,只能与水缸里的鲫鱼和泥鳅为伴。
作为一座沿海小渔村,鱼对村民来说就是食物和商品——大鱼是人的食物,小鱼小虾是鸡鸭的食物,没几个人会把鱼当成宠物来看待,当然也没有给鱼治病的习惯。
奶奶老眼昏花,是小柳莹先发现小丑鱼身上的白膜,祖孙两个都不知道这白膜是什么东西,奶奶甚至一开始还说是鱼在蜕皮,让她别担心。
鱼会蜕皮么?似乎不太可能。
小丑鱼的状况越来越糟,它们已经不再吃东西,无论喂什么,它们都不会去吃。
之前它们最喜欢碎虾肉,渔村里的小鱼小虾不值钱,都是用来喂家禽的。奶奶把虾剥了壳,用菜刀剁成小丁喂它们,它们抢食得很开心,但现在却不吃了,眼睁睁地任由虾肉沉入缸底,泡在水里令水变得浑浊。
小柳莹养过一段时间的鲫鱼和泥鳅,知道鱼几天不吃东西并不会饿死,有时候喂多了反而会撑死,于是就不喂了,也不让奶奶喂,觉得它们可能是吃撑了。
祖孙俩望着虚弱的小丑鱼一筹莫展。
“我当时没有换水的概念,因为养惯了鲫鱼和泥鳅,觉得水浑些无所谓。”柳莹嘴角带着百味杂陈的笑容,扫视了一眼水族馆里清澈透明的水族箱。
奶奶说,庙会上卖鱼的贩子,都是把鱼养在很清的水里,她觉得可能是天热,虾肉泡在水里泡坏了、泡烂了,提议换水。
当时雨季已经来临,外面下着雨,雨势不小,路不好走,没办法去海边拎海水过来。
于是,奶奶想了个办法,把鱼缸里的水倒掉一半,再补充一半井水进去,先凑合一下,等雨停了再去拎新鲜的海水过来。
她们家住的小院里有自己的井,枯水期是干的,雨季来到之后就基本不用自来水了。
小柳莹很担心小丑鱼的生命,她觉得小丑鱼是生活在海水里,放进一半淡水一半海水的鱼缸里能行吗?但她又想不到别的办法,就帮着奶奶给鱼缸换水。
她们先捞出小丑鱼。
平时小丑鱼很机灵,不容易捞,但现在它们像病人一样行动迟缓,一下子就捞上来了,与上半部分较清澈的海水一起放进一个单独的容器里,然后将下半部分特别浑浊的海水倒掉,加入半鱼缸的自来水,再把保留下来的海水倒进去,稍加搅拌,将奄奄一息的小丑鱼放回鱼缸。
换好水之后,祖孙俩不抱希望地等着,一边等小丑鱼好转,一边等外面的雨停。
然而,奇迹出现了。
她们原本以为死定了的小丑鱼竟然慢慢恢复了精神,白膜也在消退。
在这期间,奶奶从庙会上买来的加氧泵一直开着,汩汩地往水里注入一串串的气泡。
张子安点头说道:“你们运气不错,碰对了方法,小丑鱼得了白膜病,确实可以用过淡水来改善,就是把小丑鱼放进一半海水一半淡水的鱼缸里,这样的混合海水盐度大约在1。01左右,可以令不适应低盐度海水的病菌死亡,而小丑鱼本身比病菌更能耐受低盐度海水,但是效果因鱼而异,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小丑鱼也会死。”
“还能这样?”蒋飞飞第一次听说,原来海水鱼还能放到半海水半淡水的环境下。
柳莹转眼望了一下镜头,苦笑道:“当时真的是碰运气,我和奶奶什么都不懂,只是瞎养,居然阴错阳差地令小丑鱼的白膜消退了……”
她和奶奶都不知道是淡水起了作用,以为是换水的缘故。
傍晚的时候雨停了,她们抓住最后一缕夕阳的光芒,趁天还没完全黑下来,一起跑去海边拎来海水,重新将小丑鱼放进海水里,两三天后它们差不多就完全康复了。
当看到它们终于张嘴将她喂的碎虾肉吃进肚子里时,她和奶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张子安分析道:“其实白膜病通过低盐度海水来治疗不一定有用,因鱼的体质而异,如果鱼太虚弱甚至可能加速鱼的死亡。另外,你们很快就换上了新鲜的海水,没在低盐度海水里将小丑鱼泡太久,也算是运气不错。”
“后来呢?小丑鱼为什么又死了?”蒋飞飞追问道。
柳莹叹了口气,“之前说了,雨季到了。”
小丑鱼的白膜病好了之后,一直生活得很健康。她和奶奶隔三岔五地给它们换水,后来听说小丑鱼适合跟海葵生活在一起,又给它们买来海葵,将不大的鱼缸布置得有模有样。
夏秋季节的时候,小鱼村时常有台风过境,村民早习以为常,但仍然避免不了遭受一定的损失。
那是特别闷热的夏日午后,空气像是凝固了一样,连喘气都很费劲,汗水就一直没停过,她和奶奶的汗衫全都湿透了,两人吹着电扇依然在抹汗。
天气太热,家里没空调,鱼缸里的水感觉都能煮鱼了,小丑鱼状态不佳,蔫蔫的。
奶奶出门看了一眼东南方向的天色,安慰小柳莹可能是快下雨了,等下完雨气温就降下来了。
果然,奶奶话音未落,村中央的方向就响起了广播喇叭的声音,是村长通知大家,刚收到上级气象台发来的紧急通知,说台风即将过境,短时间内可能会有雷雨大风及冰雹,请村民们做好抗风防灾的准备。
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往家走,其中包括奶奶以前的牌友们,大家都对台风骂不绝口,各种粗话越过了院墙,飘进小柳莹的耳朵里。
奶奶唉声叹气,絮叨着台风一来,家里承包的渔场又要减产了,说连不定围网都会被台风撕破或者卷走,那就血本无归了。
那时的柳莹还理解不了那么多,她一直在盯着蔫蔫的小丑鱼,为它们感到担心。
紧接着,父母打来电话,说他们要留在渔场尽力减少损失,叮嘱祖孙两个一定要注意安全,把家里门窗都关好,把电器和粮食什么的都抬到高处,以免进水。
奶奶嗯嗯地答应了,又反过来叮嘱他们要小心,注意安全,别要钱不要命。
挂断电话,奶奶也开始忙碌起来,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比如钞票、存折和首饰全都装进塑料袋绑好,用胶带将窗户玻璃以“米”字型粘牢,防止被风吹起的石子或树枝击碎玻璃伤到人,再用红砖把床和柜子垫高,把米面和蔬菜放到高处。
小柳莹也尽量帮忙,比如递胶带,在奶奶把床脚抬起来时迅速塞入一块红砖垫上。
天气本来就热,祖孙两个更是忙得满头大汗,几乎快中暑了。
等好不容易快忙完了,天色已迅速暗了下来,前一刻还阳光炙热,下一刻就阴云密布,海鸟像是预感到什么一样拍打着翅膀远离小鱼村的范围,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奶奶最后看了一眼东南方,将窗户关闭,室内黑得如同傍晚。
她们没有开灯,因为作为防风抗灾准备的最后一步,奶奶要把电闸拉下,以免意外漏电。
小柳莹眼睁睁地看着加氧泵汩汩冒出的气泡戛然而止。
奶奶点上蜡烛,从冰箱里拿出两根冰棍,祖孙俩围坐在蜡烛边,一边吃冰棍一边倾听室外越来越令人胆战心惊的狂风呼啸声。
小丑鱼躲进了海葵里,奶奶担心小柳莹害怕,又讲起她听过了无数遍的老掉牙故事。
小鱼缸玻璃映照着蜡烛的影子,小柳莹也看到了自己忧心忡忡的脸。
台风如约而至。
暑气几乎是瞬间被一扫而空。
狂风暴雨和冰雹噼里啪啦来袭,硕大的雨滴和密集的冰雹砸在房顶上,比过年时的鞭炮还要响亮。
奶奶讲故事的声音被淹没在四面八方传来的噪音中。
房子的每一处都在颤栗,发出令人不安的咯吱声,像是随时可能被狂暴的台风碾为齑粉。
村子孱弱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积水很快没过了门槛,向室内涌入。
小柳莹和奶奶都坐到了床上,抬起脚,看着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涨越高。
奶奶试着拿起电话,想问问儿子儿媳是否平安,渔场是否平安,但电话里一片寂静,显然电话线已在某处被风扯断,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除了她们以外的其他人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她们两个被困在屋子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风声渐小,但积水却仍然在上涨。
水墨黑一片,看不到底,令人觉得里面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床变得不太稳定,晃晃悠悠的,似乎可能漂起来。
呯呯呯!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声音十分急促。
第810章 天灾
听到敲门声时——准确地说是砸门声,起初小柳莹和奶奶以为是被风刮的,但仔细一听不是,因为还有人在外面喊她们。
奶奶让小柳莹在床上等着,自己趟着没过膝盖的积水去开门。
门一开,外面更深的积水立刻涌了进来,险些把奶奶冲倒,好在一支强壮的胳膊扶住了她。
是柳莹的父母冒着倾盆大雨回来了,连伞都没打,因为打伞根本没有意义。
他们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简短的两个字——转移。
奶奶也没有多问什么,马上把已经做好防水的贵重物品递给他们,自己去牵小柳莹。
母亲趟着水进屋,把常用的药品带上,又拿了方便面等应急食物。
“小丑鱼怎么办?”小柳莹被父亲背在了背上,回头望着鱼缸问道。
开门之后蜡烛就被吹灭了,鱼缸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
然而没人回答她,现在谁也顾不上小丑鱼了。
母亲的手电光在摇晃,偶尔扫过鱼缸时,鱼缸里有东西闪了一下,小柳莹觉得那是小丑鱼的眼睛,正在盯着她。
一出门,她就被暴风淋了个透心凉,之前积累在身体里的暑气还没有散出去,整个人外冷内热,十分难受。
全体村民都在拖家带口地转移,往高处转移,向安全地点转移。
村子里已经没有路,放眼望去全是河,水面几乎能没过成年人的大腿。
浑浊的水流里卷着各种各样的杂物,包括死去的家禽,折断的树木漂在水面,甚至还有小船在行驶,船夫撑着桨避开水里的障碍物,船上坐着眼神呆滞的家人。
在这种时候,奶奶还没忘记锁门,怕水退了之后家里遭贼,把家用电器全都搬跑了。
在交通要道上,村干部扯着嘶哑的嗓子组织村民们转移。
附近的驻军也已经赶到,开着快艇疏散村民,到处都是墨绿色的人影在晃动。
小柳莹的父亲开来了渔场的快艇,她不喜欢坐这艘快艇,因为臭鱼烂虾的味道很浓,即使在瓢泼大雨中也能闻到。
“小丑鱼还留在家里。”坐上快艇后,她又说了一遍,嘴一张就灌进了冰凉的雨水。
也许是因为雨声太响,村干部的扩音喇叭声太响,父母似乎都没有听到她的问题,也可能是听到了觉得没必要回答。
奶奶用枯瘦的手撑起一把伞,替小柳莹遮住暴雨,但只不过是外面下大雨,伞里下小雨。
“没关系,奶奶以后再买给你。”奶奶说道,似乎是判了小丑鱼的死刑。
父亲发动快艇,带着一家人驶向村外,小柳莹一直在盯着家里的房子,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台风过后,村里的积水没过一两天就消退了,阻塞道路的树木杂物又花费了两三天来清理,包括将到处都是的家禽家畜尸体焚烧掩埋,以免散播瘟疫。
他们一家和其他村民在救灾帐篷里住了好几天,才回到曾经的家里。
有些村民的房子被冲垮了,只能继续住在救灾帐篷里,等待村委会搭建临时住房。
小柳莹家的房子还比较结实,安然撑过了这次台风,只不过在墙壁上留下了一圈明显的水印,昭示了水位最高点曾经达到的位置。
鱼缸不在原位,静静地躺在地上,却完好无损。
因为水位最高点已经没过了鱼缸的重心,令鱼缸漂离了原位。
不仅是鱼缸,柜子、桌子、床、家具之类的,几乎没有一个还留在原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